功夫动作片。宿命与复仇,大爱与救赎,让一个从小被训练成杀人机器的禽兽变成了一个懂得爱,不愿杀戮的人,我觉得李连杰的表演还是很好的,最起码能够真心感受到那份慢慢的转变,有过矛盾,有过挣扎,甚至曾经迷失得想要再回到过往,但是一旦人性被找回,就会用天生善念对待人,不会听人指使,随性而为了。
男主是一个黑帮老大从小训练的打手,每次出去要债遇到厉害角色,老大就会打开男主脖子上的项圈,让他释放兽性,大打出手,征服所有人。屡屡得手后,老大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已经满足不了收收债,打打人了。所以在一个看中男主的老板要求下,老大带着男主去参加地下黑拳比赛,并通过男主控制比赛,赚取更多的钱。而男主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整天回家看看书,看看照片,玩玩玩具熊。一天,老大被人寻仇,只有男主逃脱。他跑去了一笔遇到一个黑人调音师的工作场所。黑人调音师收留了他,将他治疗好,恢复后,又让他在家休养。一家人的关心,让男主渐渐忘记了以往的生活,慢慢也接受了普通家庭生活。但是又一次去超市买东西,男主被以前老大的一个副手认出来,告诉他老板没死,让他继续回去为老大做事。男主稀里糊涂就跟着手下去了。老大继续让男主去打黑拳,但是男主不愿意像以前那样,痛下杀手,每一招每一式都留了一手,只是防守,不愿意下杀手。但是黑拳赌场老板却不停给男主施压,甚至派了四个人围攻男主。男主没有办法,为了自保,只得打退了所有人,但是没有杀死他们。但是老大却出手杀了男主的对手。男主开始醒悟,不停追问老大母亲下落和他失去母亲的经过。老大骗他说是母亲是个妓女,是老大救了男主。但是男主不相信,他发力让车子翻了,跑回了黑人调音师家。通过调查,发现母亲是个很厉害的钢琴师,是因为不甘受辱,被老大杀害的。所以男主开始于赶来抓他的老大和打手们对决,最后把所有人打退。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也慢慢体会了爱和温暖。
李连杰的功夫真是出神入化,那场黑拳场的兵器对决,还有和白衣光头人的狭窄房间互殴都十分经典。老大坏到了骨子里,黑人调音师有时大爱无疆,将善恶描绘得清楚分明。只是老大后来为什么也带了项圈?是受虐狂嘛?还是脖子架子。李连杰的功夫真是好看,一对多的搏杀,想起了泰国印尼电影里的一些经典场面,打得很过瘾。
差评。
真是受不了,李连杰怎么会演一条狗。
大侠怎么会出演这样的角色?
这是别人的一条狗啊,演外国人的一条狗更让人受不了。
李连杰是不是黔驴技穷了?真是生气。你能想象施瓦辛格、史泰龙、蝙蝠侠、钢铁侠去演一条狗吗?来到中国电影里演一条狗?还套着项圈?像狗一样吃饭,像狗一样残暴,像狗一样被主人骂。
住在阴暗的地下室,铁笼子里,打架的时候放出来。
这么敏感的角色,竟然李连杰去演了。他可是千万人心中的动作明星啊。
你就算演个跑龙套的,演个送快递的,演个路人甲也好,起码不丢身份啊。
或者演个大反派,大boss,抢劫银行,岁月神偷啊,反正演个有本事的人也好。
真心接受不了这样的角色定位。
我是不知道有的人说的负面评论是什么。我是八零后。我的上一辈人在当年出了片我买了这张vcd在家里放的时候,轻蔑地笑了笑说,以前演的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现在出去挣美元了,出去给人家演狗。
走过录像带时期,看过vcd的人,你别跟我说从少林五祖方世玉黄飞鸿这多年看过来,当看到这部片的时候你心里没有落差?我还不至于像我家那位长辈那么低的评价。但李连杰为男主的,他还没老的时期拍的所有片子里面我也确实最不喜欢这部。不至于批评的程度但喜欢不起来。可能他想转型而以前的形象太正面太好了吧。
从小就很喜欢看李连杰的电影。 无论是以前的少林寺,方世玉,黄飞鸿,太极张三丰,还是现在的好莱坞大片。 我都没有漏看过一部。甚至有些还看过N次。 最近看他的一部,不是他的《霍元甲》,而是《狼犬丹尼》。 我觉得《狼犬丹尼》是他出演这么多部好莱坞影片中最好看的作品。 不再是单纯的武打动作片,反而注入了更多人性的元素,更加考演技。 丹尼,一个想不起自己的母亲,对过往记忆模糊的,被杀母仇人以豢养狼犬的方式养大的孤儿。 只要一解开脖子上的颈圈他便发狂地打人的工具。 他很少说话。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过着非人的生活。 他仿佛没有思想。没有任何要求。也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过往。默默地承受一切。 直至在古董店遇到盲人调琴师Sam。丹尼才发现自己的心底原来还是有一个位置是如此细腻的。 不再是那个惟命是从,没有思想的打人工具。不再是一只被训练而成的狼犬。 与Sam在一起,他觉得很安全,很温暖。那份因为被训练而得的兽性开始慢慢消失。 在Sam的家里,他学会怎样喝汤,怎样在超级市场买水果。 刚开始,只要有人靠近他颈圈的位置,他就会惊恐地用手挡住。 他害怕颈圈一解开,那些可怕的画面又出现。他更害怕自己又会发狂地乱打人。 是Sam和Victoria打开了他的心房。颈圈被脱下,丹尼终于能摆脱那个颈圈的阴影。 当他答应和Sam一起搬家的时候,当他第一次拿到“工资”的时候, 他开始知道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家”。 以为生活可以就这么简单地过下去。 可是,好景不长。 街头的偶遇,让他还是被迫回到那个兽性的世界。 但是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丹尼。 即使现在解开他的颈圈,他也不再只因为老板的一句“kill him”而发狂地不问缘由地乱打人。 现在的他能勇敢地拒绝——I don’t want to hurt people any more. 老板以为他耍脾气,千方百计地哄他。 可是,家这个概念已经在丹尼的心扎根了。他渴望回到Sam和Victoria的身边。 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回到Sam的家。 带着那张从老板那里得到的照片——他的母亲。还有那台钢琴。 他开始去追寻真相。是那首他母亲经常弹奏的莫扎特第11号奏鸣曲唤起了他所有的记忆。 可怕而残酷的真相,让他觉醒。他决定要报仇。 但是仇恨会蒙敝一个人的心。他会变得不再像自己。 如果没有Sam和Victoria的极力阻止,丹尼可能还是会像以前那样, 只是一只惟命是从的狼犬,永远活在苦痛中。 故事的结局,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丹尼获得了第二次的生命。和Sam、Victoria一起。像一家人。快乐地。幸福地。 《狼犬丹尼》,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当真相逐渐清晰,故事便渐入高潮。 一个人的过往并不全然代表痛苦。 只有看清自己的过往,你才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不再盲目。真正享受自己的人生。
看到豆瓣这个分数就知道肯定又触碰某些“爱国人士”敏感自卑的玻璃心了。
李连杰演技进步很大,当时他已经40岁了,但还能从他眼神中看到角色应有的那股童真,这一点非常有代入感。但是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用力过度,比如那个僵直的走路姿势。
动作设计和李连杰之前灵动的风格不同,非常的野兽和原始,这样确实更符合角色本身,也看的挺爽,但是总感觉外国的群演,就是那些被揍的小喽啰演技和中国本土的没法比,很多的不自然,害得我频频跳戏。
但其实,感觉片子最大的毛病还是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
剧情充斥着大量不合理的情节,比如被机枪扫射,出两次车祸都死不了的叔叔;还有调音师,女儿,便利店老板好像都对奇怪的丹尼很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还有明明已经对杀人习以为常但却突然就拒绝杀生的丹尼……感觉很多剧情都可以改得更合理一些,但并没有。
人物塑造上,我觉的丹尼这个人物的内在转变有些过于顺利了,在那样的成长经历下,如果想完成转变,除了存在外力阻碍,再多些内在的障碍会显得人物更加真实,甚至可以保留角色性格上的某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塑造一个带有些许暗黑英雄意味的人物,参考死侍和毒液,比如摘掉项圈后,自我控制变弱,易冲动,更有暴力倾向之类的;比如还是更喜欢用手吃饭。这样观众会将丹尼从犬到人的转变更多的聚焦到丹尼内在的转变,他之所以重新成为人,是因为他内在认同自己是人了,尽管他依然带着项圈还习惯用手吃东西。我觉得这样的人物塑造会更有深度,更真实,应该也会更有趣。可在电影结尾,丹尼已经完美融入正常人了,虽然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也丢失了丹尼这个角色的一些魅力。(我还以为能看到丹尼为了保护家人自己摘掉项圈然后暴走的炸裂画面呢)
至于其他人物,有因为车祸非常在乎女儿安危的调琴师,有乐观的女儿,有总想再挣一笔钱的贪婪叔叔,还有一个完全没有任何交代的白衣杀手等等,这些人物的性格都称不上是饱满,但毕竟电影时间有限,表示理解。
总之,国人动作电影中,这样题材的电影前无古人,让人眼前一亮,故事内核又立足于人性,在动作片中则更显珍贵,非常佩服李连杰敢于创新和挑战自己的勇气。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有深度有内涵有创新的中国动作电影。
电影的主题非常清晰明了,讲述的是人性和爱的回归!我就无法理解某些人所谓的爱国
imdb 上都对李连杰的表演给予不错的评价,丝毫没有你们所谓的歧视感!!
人自卑惯了就是受害者心理,觉得什么事都在针对自己,想必你们也特别喜欢看国外的论坛对中国的各种事件和习俗的评价吧!!归根溯源就是你们始终是弱国心态
杰是亚洲最高片酬演员,拍过很多戏。李连杰大多数的电影都是一个由始至终十分狠毒的角色,如《黑侠》《宇宙通缉令》。但是这部电影违背了我们对李连杰的客观认知。他饰演了一个十分具有人性位的角色,对于李连杰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在分析电影前,先看看导演。路易斯·莱特里尔,在指导本片前有《玩命速递》执导这种动作大片的经验。也延续了爽快,拳拳到肉的打斗的风格。当然,由于李连杰参演,再打斗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中国功夫的原素。
而丹尼在打斗外他是一个任人摆布的“狗”,完全没有个人意志可言打开锁后才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愤怒,打斗,甚至是杀谋。注意,电影里丹尼看见了广告上的钢琴是丹尼开始有自己意识的时候。他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钢琴,即便是自己老板反对。这也让观看者产生了一个疑问:钢琴和丹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钢琴代表了丹尼的救赎,钢琴就是丹尼的第一道光。
和佛理曼想遇后,丹尼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也找到了自己家庭的真相,也慢慢的找回来真正的自己,找到了世界的美好。到了和老板的最后斗争中,丹尼人性的转化达到了高潮,丹尼的自我革新是否成功?是否再一次丧失人性杀人?从他那愤怒的表情中我们无法辨别。最后,他抑制了他的怒火,事实证明,丹尼的自我革新是有效的。
在所有电影当中,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有用处。但这里有一个细节没有用到。直接导致电影被认为草草收场。
老板上楼了,那你这帮小弟到最后怎么了?电影当中没有说明,这是电影中的一大问题,到最后事情这么发展呢,也完全没有交代,草草收场。虽然说电影主要是说明丹尼心灵革新以及内心重从“狼犬”到富有人性的人,但也应该要交代吧?
为什么费里曼饰演的角色设置成盲人?
其实这样更加好的表达效果,虽然看不见但是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声音了解他人,就像他可以通过钢琴生了解丹尼。
看看运镜方面,其实也是很好莱坞式的,也没有什么创新。举个例子:
这部电影主要也是探讨人性为主,动作戏比较少。这部电影也是对李连杰的一个大挑战,感情戏多了,人物内心表达有多了,李连杰的演技也过关,整体来说是一部很常规的好莱坞电影。
记得这部电影的海报在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想想真是觉得可笑 又是一帮所谓的爱国人士。。。具体的情节记不清了 但是喜欢李连杰和摩根弗里曼在里面的演技
里面都演的不错,这大爱无疆的主题绝对是李连杰自己选的,所以演的也非常到位
至少吕克贝松比张艺谋聪明,想捞钱了就做监制。拍出烂片来还没借口骂他。
李连杰代表作之一。讲诉了一个中国女留学生,死于网贷暴力逼债,留下孤儿一名,惨遭借贷资本剥削,终日混迹街头,以暴力逼债讨生活的故事。深刻展现了借贷资本的罪恶。最终男主因为乖巧听话呆萌特质,被善良退休富豪收养。全片文戏很重,打戏还行,被少数海外华人视为辱华片。优酷已购买独家版权。
李连杰大多数的电影我都看过。唯独這部,让我觉得他不一样。
不一样的李连杰的动作片。。。动作打斗够狠。。剩下的和别的一般的警匪黑帮片没什么两样。。所以忘得也差不多了。
这片。李连杰有点作践自己。
本来可以拍的很精彩,导演不行啊。←这是很久以前写的评,这阵子打算去重新看一遍,回顾一下一个精彩的点子是怎么被平庸的导演毁掉的。编剧是吕克贝松?难怪效果这么不上不下……
这部电影应该是李连杰在海外拍的最有深度的电影了,可是分数为什么这么低?李连杰演技应该是很有进步,很有特点的可我们有些人却说烂,是我们自己审美有了问题吧?
重看 评价不变。能理解为什么评分低,因为确实中间一大段细分的衔接很奇怪,cult感觉没做出来,反而因为过于卡通化而显得滑稽。李连杰不适合这个角色,或者说,当时的李连杰已经太老了,没办法演这种功夫小子。(或许真的托尼贾更适合)动作场景乃至全片的剪辑,导演很明显在设计上面有参考老男孩,尼基塔的夸张风格,并且在有些地方也确实达到了这两个的水准,设计出惊人的奇观。但是很明显和华人传统动作设计的融合并不好,只能说差强人意(虽然后续的一整段大打戏很爽)。立意上面看出了很明显的反暴力元素,后面结束虽然快但是刚好,不拖沓,算是优点。不过提到辱华元素,就挺想笑的,本片可以说,除了海报可以被捕风捉影,剩下的地方相当的平等尊重华人。
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片子。这部电影的内核是反对暴力,宣扬爱。是杰叔零片酬也要参演表达他想表达的思想。杰叔少年成名,经历很多很多,思想眼界很深刻深远。
中国人也得有点志气,泥马为了进好莱坞就接些骂中国人的烂片么?
看了影评很气氛,很多东西的存在价值在某些刻意的忽略下而偏颇了,特别在豆瓣,我承认细节有很多问题,但是几个演员的光辉以及功夫的精彩难道还不能让你们给出一个赞吗?好多影评,都在犯一个我们犯了千年的错误,要知道看影评的更多的是观众。PS:我真喜欢女主,那份不自觉的美。
没有想到李连杰和摩根弗里曼还有对手戏,影片彰显了人性的力量,摩根弗里曼的睿智仍然处处可见,可爱的黑人老头
其实在吕克贝松的故事创作中,丹尼/尼基塔/莱昂/贞德……身上的共性都是,家庭/情感因素指引着主人公从「非人」回归人性,当然这种普世价值之下的温情主义依旧非常可疑,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培养)丹尼兽性的那种人性之丑恶才是主流,放在如今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华人(甚至亚裔)演员会接受丹尼这个角色。
我认为李连杰虽然去了好莱坞,但似乎电影一部不如一部,让人看过就忘,什么也留不下
机械性的剧情、机械性的表演,即便有吕克贝松和摩根弗里曼助阵也救不了李的好莱坞之路
其实很不错,完全可以算作李连杰在好莱坞的最佳影片。从中可以看出其寻求改变的决心,制作上也非之前几部的粗制滥造可比,虽然不可能完全撕掉“动作机器”的标签,但这种努力已经让本片脱离了量产垃圾的行列。豆瓣评分如此之低,想来应是可笑的民族情结与从众心理暗中作祟吧。
故事最后没有走向俗套式BE简直大好,看完投名状和本片我要变成李连杰的演技吹?四十岁中年人的纯真眼神,服
以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总以为李连杰的造型是一种侮辱,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演员的突破。这电影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