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决

剧情片台湾1972

主演:欧威唐宝云傅碧辉葛香亭崔福生

导演:李行

剧照

秋决 剧照 NO.1 秋决 剧照 NO.2 秋决 剧照 NO.3 秋决 剧照 NO.4 秋决 剧照 NO.5 秋决 剧照 NO.6 秋决 剧照 NO.13 秋决 剧照 NO.14 秋决 剧照 NO.15 秋决 剧照 NO.16 秋决 剧照 NO.17 秋决 剧照 NO.18 秋决 剧照 NO.19 秋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裴刚(欧威 饰)自幼受到奶奶(付碧辉 饰)的溺爱,性格飞扬跋扈,桀骜不驯。在一次口角之中,裴刚受人陷害被迫杀死三人,被捕入狱,判处死刑,秋后问斩。尽管奶奶和刑曹(周少卿 饰)想方设法想要挽救裴刚,但裴刚拒不配合,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裴刚为家中三代单传,为了裴家不断子绝孙,奶奶将名为莲儿(唐宝云 饰)的女子送入牢中,让裴刚传宗接代。当夜,奶奶冻死在路边,裴刚得知此事良心发现痛不欲生,他和莲儿之间亦产生了真挚的感情结为夫妻。随着时间的推移,裴刚处刑的日子越来越近,此时莲儿的腹中已经怀上了裴刚的骨肉。牢头(葛香婷 饰)被裴刚和莲儿的经历所打动,想要偷偷放跑裴刚,却遭到了后者的严词拒绝。

长篇影评

1 ) 我们今天怎样做爱人

因为生活中太少,所以我们爱看银幕上奋不顾身的爱。怎样的壮举!不问风从哪里来,不问雨从哪里来,独自扬帆于时间之海,偶尔遇见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港湾,但多数时候,海水是浑浊的,天空是灰色的,那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
就像《秋决》中,莲儿对一年后将被处决的丈夫说,「哪怕只有一天一夜,也是一生一世」。

屌丝如我,刚看完片还会做白日梦一番。只要善良,就能找到莲儿这样腰细腿长、温柔善良、忠贞坚强的仙侣。
再一想,不对,裴家有房啊!如果不能继承家产,她会毫不犹豫献身吗?而且那也不纯然是献身——不怀孕也当不稳少奶奶嘛。

这么简单吗?
起初,奶奶心中,裴刚的角色设定只是个被宠坏了的孙子,莲儿的角色设定只是个柔顺的丫鬟,对结婚,二人一个不知情,一个不甘愿,整个就是一木偶戏。但从裴刚抵制诱惑拒不圆房开始,木偶挣断了线,获得了为自身立法、自己遵守的自由。从丫鬟到少奶奶只是身份改变,这份爱给她的,更是自我认知的跃迁。再赴牢房,是她自己选定了情郎。婚后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两个人时时刻刻都咀嚼着短暂和永恒的双重滋味。人生苦乐参半至此!不登危楼高百尺,就不能手可摘星辰;不身陷绝境,就无缘相濡以沫的真情。「门前风景雨来佳」。莲儿推磨的磨盘下,是一簇簇黄灿灿的油菜花。他们甚至憧憬起了男耕女织,早早下田,按时回家,一屋子的娃。

其实,揣测莲儿为财出嫁是误入现代语境,把她当身边姑娘了。当下发表对爱情看法的,多是20-30岁、表达力尚可、表达欲极强的城市女性。她们其实是婚姻市场的紧俏货,多多少少被韩剧、失衡的男女比例宠坏了,习惯了唱空,在货架间挑挑拣拣,左手一件,右手一件,还嚷嚷着货色不全。古代物流、信息流都阻塞,女性选择少,情窦初开后就没见过几个异性,更易痴情。女人痴情起来,那可是不要不要的。
婚姻是长期或无固定期限的人身契约。不同于商事契约,基础不是商业利益,是更难计量的爱。且不说爱本就不求回报,其还几乎不可计量,商事契约的一般原则「等价有偿」在婚姻契约里也就无从谈起。何况,即使是商事契约,「等价有偿」也是空想。资金时间成本、货物折旧摊销,都是估算值。
在信息无限且无序的宇宙,一个长期的、不可代为履行的契约,就要做好被违约、遭遇不可抗力等风险的准备。完美主义者们,无常才是人生没得商量的真相呐。别再光说什么地久天长,请拿出行动,证明你的信仰。

剧情也有瑕疵。就拿他俩憧憬农耕生活来说,这样的憧憬,也就在狱中才不矫情。所谓按时回家,嘿,且不说耕地是「披蓑半夜耕」,连灌溉都通常要趁蒸发少的夜间。所谓一大群孩子满屋子地叫着,风调雨顺时还好,饥荒时咱试试?另外,人物的真实感上,现代观众固然解裴勇拒当传宗接代的工具,但古人家族使命感应该很重吧,裴勇是三代单传的独苗,他即使反感,也不会抗拒吧?
原文是之前写在公号上的

2 ) 有是非最重要

2015年10月23日
有是非最重要。——肖立老师
先哲鉴于春夏乃万物滋茂之季,秋冬为万物蓄藏之时,秋行肃杀,秋意萧索,叶落虫泣,山川寂悲,念上天好生之德,循春长秋实之意,是以官府刑决死囚,必俟秋后。汉丞萧何,明定刑律,立秋论决,是谓秋决。
一个二十出头便守寡极其溺爱三代单传孙子的老妇,一个杀了两男一女(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并且在公堂上供认不讳被判处“秋决”但却希冀奶奶能够用其他非正当途径救自己出狱的青年,还有一个和青年“青梅竹马”从小身世可怜被奶奶收留但性情却异常坚韧为了报恩宁肯下嫁将死之人为其传宗接代的小女子。一个性情古怪对犯罪青年的态度纠结矛盾的老牢头儿,一个满嘴大道理的“唐僧啊”书呆子,一个不知悔改甚至引以为傲的偷鸡摸狗小贼,一个骗取了奶奶家财却并没有能力救青年出狱的二大爷,还有一个奶奶家死心塌地的老家奴。如此有趣的故事展开来。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中国传统的伦理是“父慈子孝”“唯父母命不可违”“子不孝父之过”等等,现在随着西化的渗透,传统伦理正在逐渐改变,更多的人慢慢明白“分离母体”的重要性,这是好事。可是在脱离父母保护伞之前,是否有对子女“晓之必要的情理”,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格是否健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对原始情感方面的把控之外(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还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部片子中的青年,正是因为从小奶奶没有教过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一味袒护,更不应该的是万事用金钱解决,才导致了最后的不可挽回。青年并不是没有明辨是非(保护自己)的能力,而是奶奶从来没有给过他机会。可是,孰是孰非,在伟大的“亲情”“养育之恩”面前,又显得那么弱势。

《秋决》本片于1972年获第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欧威 )、最佳女配角奖(傅碧辉)、最佳彩色影片摄影奖。
1958-1986年28年56部电影,后为中国电影两岸电影的交流做工作,至今。
李行老爷子说,拍秋决唯一的缺点是冬天的戏人物不能呼出哈气(因为台湾没有四季),所以一直想来大陆补拍,只是现在斯人已逝,也是不可能的了,他说希望两岸关系越来越缓和。是的,只要人民幸福指数高,什么制度什么党派又有何重要和必要?
李行老爷子很有意思,以下转自汪老师:
李行导演声音洪亮,中气很足。他说《秋决》男主角欧威,早年患有尿毒症。因不肯洗肾,耽误了治疗,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李行导演说,本来要和他再拍一部电影《跪在火烫的石板上》。我现在年纪大了,等我过世以后,墓碑上要刻上一行字:《跪在火烫的石板上》正在筹备中。
他说当初把《跪在》剧本给邵逸夫看。告诉邵逸夫,这个片要拍一年,一年四季的变化。剧组都要等。邵逸夫一听说哦等我想一想。结果等到邵逸夫一百多岁去世也没等来结果。
另:没有动作特效的年代,打起架来感觉颇为滑稽。
资料馆后排有几位屏摄的,真是素质堪忧。网上有那么多剧照,即便没有电影院拍出来的渣画质又有何收藏价值?

3 ) 礼教伦理家庭爱情人性古装片。主要是一个纨绔子弟的人性良善的改变的过程,影片里是对各个层面对纨绔子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反映,饶有趣味。

礼教伦理家庭爱情人性古装片。主要是一个纨绔子弟的人性良善的改变的过程,影片里是对各个层面对纨绔子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反映,饶有趣味。

男主是个纨绔子弟,从小被奶奶惯着长大,因为是三代单传,所以没有吃过一次亏,也没有被人训斥过,娇生惯养。等他长大后,他喜欢上一个寡妇,暗中交往后,寡妇怀孕生下一个孩子,说是他的。他不承认,不愿意负责,于是寡妇喊来两个人拿着刀棍要挟男主。男主反击,杀死了寡妇喊来的两个人,又杀死了寡妇,被抓了起来。男主的奶奶买通了官府的刑曹,想让他帮着男主开罪。但是在官府审讯过程中,男主大放厥词,觉得自己杀人是理所应当,根本没有错,刑曹也没有办法,官府的大人判了他死刑,秋后问斩。一开始男主拚命逃跑,一次次被捉回来。后来奶奶来看他,告诉他一定打点好,放他出去,所以他稍稍放了心。但是奶奶托付的人最后也爽了约,奶奶知道自己的孙子这下子在劫难逃了。在狱中男主也是桀骜不驯,经常惹是生非,被牢头教训一顿后,老实了一些。里面有个书生整天和他讲礼义廉耻,分析生死的意义,让他放下包袱,看淡生死;还有一个小偷,整天和他说市井之言,教他急功近利,懂得装疯卖傻,事事变通,他全都接受不了。因为奶奶发现自己拜托的人不靠谱,骗了他们,所以孙子的死罪是难逃了。为了延续血脉,奶奶让常带在身边的远房亲戚的女儿去狱中与男主结婚,为家族传宗接代。第一次去,男主觉得两个人没有感情,不能让自己的不幸强加于女主身上,没有同意。老奶奶等在外面,受了风寒,回到家,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于是女主按照奶奶的吩咐,再次来到牢房,这一次虽然男主还是一开始没有答应,但是后来两情相悦,男主了解了女子的苦心,答应了下来。于是女主经常来牢房为牢房做事,也无微不至地照顾男主,这让男主深受感动,慢慢地开始珍视生活,珍视与女主相处的时光,特别是老管家送饭时不慎透露了老奶奶逝去的消息,更加让男主悔恨自己的过错,想要去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最后他拒绝了牢头要放走他的企图,慷慨就死。

书生和小偷象征着礼教和市侩,这两方面对男主的影响都不明显,说明说教对一个人的影响并不明显,反而无私的关怀对一个人影响是最直接的。女主有杨幂的既视感,简朴的妆容仍然不能阻挡她的颜色。

4 ) 前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文化症候分析 —以李行导演的《秋决》为例

概述:李行导演的《秋决》讲述了一个前现代中国社会中家族独子的文化拯救与自我觉醒的过程,我们以《秋决》为坐标原点,建立一个中国电影文化的坐标轴来考察中国电影所体现和承载的前现代中国社会文化时候,便可以发现《秋决》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前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某些文化症候,比如爱情在古老中国的独特的发生机制—阶级差异爱情的发生在独特的社会空间,比如在阴阳对应男女的同时渗透进了主次和主奴关系,使得前现代的中国女性事实上成为男性的附属和私有财产,但同时女性又是家庭内部空间的主导者,担任着教育和拯救男性的双重任务,比如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于东北亚甚至亚洲文化中的血缘相继特别是父子相继的传统,这些特征以一种错综复杂的方式构成了前现代中国独特的文化症候,并以台湾七十年代对于家国一体性想象的电影文化呈现出来,通过对《秋决》的分析与考察,我们可以梳理出今天我们以非西方的现代化视角考察前现代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

一.对前现代中国社会的情感关系的历史语境分析

在《秋决》中,导演使用了非常浪漫主义的方式来呈现前现代中国历史的情感关系,其中包括家族关系,夫妻关系,同僚关系,长幼关系,尊卑关系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于男女之间情感关系的呈现,莲尔与裴刚的关系从一种作为主奴和主次的尊卑关系到夫妻之实,在文化的意义上呈现了前中国社会中男权文化和父权文化的内在逻辑。

1.未经性早熟的前现代中国人

对于前现代历史中的上流社会来说,中国男性都是性早熟的,而且是没有未经性饥渴的性早熟,因为很大程度上前现代历史中中国男性的性萌动同时极有可能是性经验的开始。这意味着青楼女子以及仆人等低阶层的人物是作为贵族男性最主要的性工具和最常使用来尝试满足的欲望客体,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袭人的初试云雨,同时还有童养媳这样的存在。

在影片《秋决》中,裴刚这样的贵族家庭的独子显然不存在任何的性早熟,他早期的性萌动已经构成了影片最初的内在动机,裴刚因为杀害了与自己交媾的青楼女子而被捕入狱,而正是与这一青楼女子的相遇,在影片中呈现的裴刚才是这样一个刚猛,没有丝毫爱意的存在,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经历了莲儿的爱意的沐浴,裴刚的性格才由刚转柔,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男性的存在。也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裴刚才能够成功地实现自我拯救,从而实现前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觉醒。

2.“阶级差异式”爱情的替代性满足

在前现代中国男性中,虽然不存在性早熟,但是恰恰又存在着情感饥渴和爱饥渴,他们不能在自己的生命经验中获得关于爱情的体验,体验到情感饥渴和爱饥渴,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在前现代中国历史中,婚姻被赋予了爱这种现代发明以外的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联结,需要门当户对,需要家族联姻,而即使在穷人的家庭,也存在着人买卖婚姻的存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对于前现代中国历史中的男性,青楼女子和仆人才是唯一一种出入在社会空间,也就是男性社会空间之外的存在,爱情最有可能在这种场域中发生。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关系,男女关系的呈现。

在影片《秋决》中,裴刚与莲儿的爱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我们姑且不论监狱空间的存在和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裴刚与莲儿的爱情是通过阶级差异实现的,而裴刚的情感饥渴在溺爱的祖母面前无法得到实现,最终是通过低阶层的莲儿对他的爱抚获得。

二.前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1.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阴阳的朴素辩证法

在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理念当中,阴阳象征中国古代最为朴素的辩证法。阴阳观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各种二项对立式的参照模版。在此基础上,阴阳对应着男女,对应着性别,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社会政治权力对于阴阳关系的渗透的话,阴阳当然也对应着主次和主奴。在社会政治权力渗透到阴阳观之后,阴阳作为可以相互转化和相生相克的存在,从而被赋予了一种不同的存在—主次,从而在男女关系之中,也渗透着主次和主奴关系的存在。就是在这种意义上,女性才作为男性的依附的存在而被探讨与批判。

影片《秋决》中的祖母与莲儿都是作为裴刚的附属物而存在,即便其中存在着长幼尊卑关系。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影片中男性是作为阳刚和主要的位置出现的,而女性是作为附属和次要的位置出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阴阳的男女关系,裴家为了救裴刚甚至可以变卖家产,也不顾祖母和莲儿的性命和自我意志。

2.“代行父权之母”

前现代中国社会中,在性别层面最突出的就是代行父权之母,中国传统的宗族和家族之中,如果父亲缺失,母亲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家族的长辈。也就是说在男性缺失的状况下没,女性结构性地占据男性的功能位置履行男性的功能,这也是前现代中国社会中女性浮现的唯一方式和唯一可能,同时这与其说是女性的浮现,不如说是女性的完全不可见的另一个证明——她必须化妆成男人,必须完全恪守男性的社会准则才能够出现。

影片中的例证就是祖母的存在,祖母作为一个代替家族之长施行家族权力和家族象征,祖母是替家族的男性承担家族的教育和统摄功能的。同时,我们从影片另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莲儿身上,更可以深刻地体会出这种代行父权之母的文化特征。那就是在祖母未去世,莲儿未成为裴刚的妻子之前,莲儿是“不可见的”,影片中对于莲儿镜语的展现是非常匮乏的,而当莲儿成为裴刚的妻子同时承担着家族香火延续之后,与此同时祖母去世,莲儿在影片中成为最主要的表现者,从而浮出影片,成为影片最主要的表达对象。

3.女性作为内部空间的主导者与教育者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空间是被严格地划分为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的,女性秉承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潜在性规则,因此,在男性作为主导的外部空间中,女性是不存在的,甚至女性是被遮蔽的,而只有在家庭的内部空间之中,女性才显现,女性甚至是内部空间的主导者和教育者。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宫廷剧,抛去勾心斗角的狗血剧情,详细考察那段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文化表征的话,女性是作为统摄家庭的存在,也就自然而然承担了对于男性,尤其是少年男性的教育角色。

影片中,裴刚从小是被祖母带大的,而祖母作为一家之长,承担着对于裴刚的教化作用,当裴刚被判为死刑,而不理智的裴刚把一切归咎于祖母之时,我们现代的观众是无法理解的,甚至会对裴刚的“巨婴”行为和说法不屑一顾,然而,如果我们回到前现代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和发现,其实祖母也不止一次地认为裴刚犯下大错是怪自己的。从而认证了祖母作为一个内部空间教育者和主导者角色任务的失败。同时影片中一个细节也深刻地凸显了这一点,那就是祖母去世莲儿成为统摄裴家的人物之后,莲儿在与二大爷的对话当中凸显了她作为内部空间,作为家族主导者的位置和角色。

4.女性成为男性的拯救者

中国叙事和电影中的女性并不纯粹是西方电影观念之中男性观看物的存在,因为西方的性别和中国性别存在着内在的外在的历史结构的差异性,而是作为一种纯粹的男性的拯救者而存在。中国在前现代中国社会中,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和私有财产之后,女性为男性所做的一切行为便可以理解为是理所当然的。祖母为裴刚倾家荡产,而裴刚的死则意味着莲儿要为裴刚守一辈子寡。这种牺牲和奉献在影片的表现中是被值得肯定的。当裴刚接受莲儿,与莲儿云雨之时,影片给莲儿使用高光的打光法来赞颂女性的牺牲和奉献,这是前现代中国社会所表彰和提倡的,正是祖母的死和莲儿的爱与决绝使得裴刚的自我救赎和拯救能够成为可能,而同时也使得影片中展现的裴刚具有完整的人物弧光。这是影片中女性成为男性的拯救者最主要的一个表现

三.中国文化中的血缘症候与家国想象

1.对父子相继的重视

对血缘文化的重视,对父子相继的直接呈现是影片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表达更突出的特征,这种对于血缘文化的重视并不是亚洲或者东北亚的文化所共有的。日本同样强调父子相继,但是同时有一个过继的文化,也就意味着父子关系并不一定是通过血缘建立的,比血缘更重要的是儿子必须要展现出谦恭和孝顺,这和日本历史的殖民文化相关。因为欧美殖民文化永远建立在种族主义的自我和他者的逻辑之上,日本通过学习欧美,将过继的文化蕴含于自己的殖民文化中。在我们中国并没有对应的文化,我们强调的是血缘的连接,虽然我们也有过继制度,但是我们的过继制度是在家族内部,也就是过继的内容只有在血缘关系中才能够成立。

影片的主线题中之义就在于香火的延续,这种香火的延续靠的正是血缘关系,祖母不惜代价救裴刚,就是因为裴刚是裴家三代单传,而明知裴刚必死无疑之后,又不惜代价让莲儿和裴刚在狱中成亲,从而再孕育一个裴家的骨肉。香火勾连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血缘暴露无遗。

2.父亲权威的感召

中国传统文化是父权建构的文化,对于一个家族和宗族来说,父权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并不因为父权承载者的缺席而缺席,父权最直接和最主要的体现为父亲权威,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天下”深刻地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自称为“天子”便可见中华文化中的家国同构的内在性。正因为家国同构,因此父亲的权威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在家庭内部,有宗族族长,在社会空间有天子的存在。影片中,狱头作为监管裴刚的人,在女性拯救者的作用之下,试图放掉裴刚,而同时也正是在女性拯救者和教育者的作用下,裴刚通过跪拜完成对“父亲”的指认。

3.对家国完整性的想象

影片对于父亲权威的感召其实也是源自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环境,在七十年代的台湾,当大陆的电影沉醉在八个样板戏一统天下之中,沉醉在电影文化全面倒退的时刻,台湾的国语片以一种传统中华文化的表述来对家国进行完整性的想象。

5 ) 是为秋决

摘剧首对“秋决”的一番解答:

先哲鉴于春夏乃万物滋茂之季秋冬为万物蓄藏之时。秋行肃杀,秋意萧索,叶落虫泣,山川寂悲,念上天好生之德,循春长秋实之义,是以官府刑决死囚必伺秋后。汉丞萧何,明定刑律,立秋论决,是为秋决。

人的一生就像这部电影里的春夏秋冬:夏季的热烈暴躁直率就像最初的裴刚,秋的成熟凋零离别仿佛最终的裴刚,数九寒冬大雪纷飞是含恨而终的奶奶,万物复苏惊蛰谷雨是温柔美丽善良的莲儿和她的宝宝。

生死有时,万物皆有定数,不是出生便可成人,亦不是死亡便是离世。

6 ) 自以为是的爱

影片的开头的那部分引经据典非常好,其它情节表现都很明白,节奏很紧,对话明白不含蓄,对人很有吸引力,几个演员的表演很好,男主从娇横的性格到稳重成熟的性格的转变表现得很好,老人家把对儿子教导不力,导致儿子而死的感情表现得入木三分,眼里有对这种悲痛的泪,女主把对传统女人的那种孝顺,顺从,贤惠等品质表现得很好,除此之外,还有老奶奶,小偷,书生,二大爷,县老爷和帮老奶奶的那个文书记录人,甚至是老奶奶家里的仆人的形象都让人记忆深刻,过目不忘,这种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的历害。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宠儿等于害儿的事,且最终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包括牢里的头头,然而还有个别人,例如小偷,虽然他没有什么大罪,但死性不改,这种人才是最可悲的,已经习惯了那种不求上进,不负责任,贪图享乐的日子,很难改变,终其一身。有时候爱会变成沉重的枷琐,例如,老奶奶在雪地里等上了一晚,最后冻死,虽然在老奶奶看来是爱,但对孙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负担,心理重担,这叫他怎么能够承受得起呢,又比如,很多家长省吃少用,把钱给子女读书,自己的生活过得很苦,他们以为这是爱,其实是一种害,这更让人受不了,不管是家庭里的爱,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爱,首先是自爱,让自已快乐,然后才是爱别人,爱不能是一种负担,(因为你给我的太多太多,我无力归还,或达不到,而有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让人无力承受),和一种要求,爱应该是一种温暖和力量,爱应让人感到放松,有安全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而不是一种交换和放纵。

中国人自古就有宠儿的习惯,怕小孩子苦着累着受委屈,那是因为中国人自古自己就过得非常的苦,所以想弥补,把这种感觉用在自己小孩的身上,非常的宠儿,然而这种爱反而给小孩子们造成了一种社会错觉,以为社会就是这样子的,做了不负责任的事有家长担着,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另一方面以为社会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然后形成固定的情感模式,然后走上社会后,突然的发现,社会是很残酷的,并没有儿童时那样美好,现实的打击和没有做好充分的负责的准备,让人迷失,很有可能一事无成,或搞成大错。

而西方是从小就让小孩子认识真实的社会,培训各种适应能力,受打击能力,这个过程中,吃苦,负责,努力,协作等等能力有一定的锻炼,长大后受到挫折后会很快适应,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差,而西方的大学生都非常非常的独立。

7 ) 楊牧:刻意書簡

刻意書簡 致張永祥 去夏在永和,你說「秋決」也是你的秋決;寫好了便好,寫不好就和死囚一起上法場,爾後不再寫甚麽劇本了。週前在西雅圖得觀此劇,才知道你踴躍之迅速,不禁非常歡喜。多少年前風雨夜聽「泥水夫妻」,頗有欲言不忍言者,時過境遷,現在看你的「秋決」,回憶其它,感到意志和成長的關系,不得不為你大聲喝采! 我一向不甚了了於電影之為藝術;過去甚至有個偏見,認為黑房子裏的光影戲劇終不如光天化日下的舞臺戲,以前者過份有效地控制着觀衆的情緒,在光影和音響效果之下遽爾把握了無辜的觀衆,動輒二小時——終是覺得不太公平。舞臺劇之可愛在於觀衆也能積極地參予戲劇之進行,演者精采,觀者自然屏息;反之則可鼓噪離席以打擊臺上的生旦凈丑,構成一種互相刺激互相教育的人文境界。三十年代有人為文曰「社戲」,談到擺渡江河觀劇的經驗,如何地期待武生出場而不見其出場,如何地因為老旦久久覇佔舞臺而終於瞌睡回航,讀之而覺深得我心。希臘戲劇之發生本來也是與節慶有關的。故其強調全民之參予;新劇上演之日,執政者須統籌銀元分送觀衆,藉以引發民衆看戲的興趣。如今看戲要排隊購買魚貫入座,忽又沉沒於漆黑的環境裹,這是我特別不喜歡看電影的原因。 但完全不看電影終於並不可能。在這樣的時代裹,電影確實已經超過其它藝術,成為最直接有效的傳達媒介了。 「秋決」是我看過的中國電影裏最好的一部。這話說與不說,與「秋決」並無關系,因為我本來不太看電影。但我班上有一位美國學生,本來是在加州大學學電影的,「理論」和實際的電影製作都算是內行的,他也說「秋決」是上乘之作,並且建議我租來在比較文學系裏放映一次,以說明「春秋代序」在中國文學裏的偉大含藴。所謂「春秋代序」,本來是我這學期講解古典詩時的主題。要之,中國文學的時序觀念是春秋交替的,此事極可尋思,以其和西方文學的時序觀念恰好相反。莎士比亞「里查三世」開始的時候,陰險可惡的主人翁格勞斯特公爵(卽後來的里查三世)進場,高聲唸道: Now is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Made glorious summer by the sun of York. 現在這約克的太陽把我們的隱忍難堪的 嚴冬變成了光榮體面的夏日了。 (梁實秋譯) 而楚辭九歌「禮魂」在意象化時間之永恆的時候說: 春蘭兮秋菊 長無絕兮終古 其它例子多不勝舉,我一向認為這是中國人與西方人文學思維方式最大的不同之一。孔子作「春秋」,記述時間範限內無數的篡殺浮沉,若孔子是西方人,這份年報一定叫做「夏冬」。孔子作「夏冬」,亂臣賊子懼,格勞斯特公爵就是英國的亂臣賊子。 我覺得「秋決」最使我感動的依然是這個春秋代序傳統的表現。春之生與秋之死揭發生命和時間的奥秘。水磨下的春花反映死囚的鐐銬,是高級的戲劇,因為那也是上乘的「詩」!這是第一層次最博大的對照;其次,死囚的暴戾乖張和蓮兒的溫婉柔順也是尖銳而不可忽視的,前者乃秋之肅殺,相對於後者乃春之圓潤——而力是要向愛低頭的,渡向永恆的安祥和鎭靜。我在「秋決」裹看到這些對照。又例如片頭一般犯人臨刑之觫,相對於劇終主角赴死之莊嚴;例如牢頭之寓愛於毀,相對於奶奶之寓毀於愛;例如書生之天人悲憫,相對於慣竊之身心敗壞。整個戲建築在一系列鉅大深沉的比照上,這是我初步的了解。劉紹銘是我的朋友中對電影藝術最具修養的一位,他在致李行書中認為書生一角破壞了全劇的統一性,主張書生可以「閉嘴」。我覺得如果以書生和慣竊做一對照,影射死囚心志發展的過展,還是可以讓他暢所欲言,「嚕嗦」下去。事實上就死囚個人而言,代父坐牢的書生和偷鷄摸狗的慣竊都是不可愛的,所以他對前者嚷道「少嚕嗦」,對後者則曰「我不要跟你說話」。惟有如此,此死囚乃與別人不同,乃有全劇由暴戾渡向莊嚴之英雄事蹟,這也是不可忽視的。 愛與死本是一切藝術最顯著的主題,是以李斯里·費德洛專書論「美國小說中之愛與死」,其實已經照顧到美國小說一切一切的問題。而為一本小說命題時,如遽爾如武者小路實篤之「愛與死」,亦可見作家書成刹那之技窮乎?「秋決」也包涵了愛與死的問題;何可歌認為劇中之作愛鏡頭極可擴大渲染,以加強死囚有限時光中的悲劇情懷,我仍以為未必。蓋「秋決」中死的描寫本是心靈張力的暗示,劇終並無頭顱落地的形狀,又何必渲染裸程牢房的鏡頭呢?要之,藝術最高的技巧仍在暗示,點到即可,在電影裹浪費膠卷大概和在文學裏浪費筆墨同樣可惜吧!基於同樣理由,我完全同意何可歌和劉紹銘對此劇配音的批評。 李行之重用這位日本配樂師,殆可謂異哉!我有一個感覺,在我看到的所有的黑澤明當中,最令人惋惜的往往是配樂,而「秋決」竟取了這塊稀爛的他山之石。看日本古裝電影,我還有一個感覺,總以為他們過份使用字幕來代表時間或地方,例如「近衛久安三年·京都」,或「奈良」,「江戶」之類——字幕以東洋式草體血紅打出,後面跟着一片沉重嚴肅的男低音,把故事背景大略向觀衆交代一下,電影於焉開始。我以為這種技巧殊不可取。電影之所以迷人在其能於瞬息間令時空移位,利用眼目所及的風物迅速地把觀衆導向特殊的時代和世界;這是電影比文字藝術厲害的地方。我認為說明敍事性的部份愈少愈好,否則其侵犯文字藝術過劇,難免引起反感。我常覺得希區考克「迷魂記」(Psycho)開始不久那場大雨之萬鈞劇力是其它文字藝術所難夢想企及的,也許只有愛德格·愛倫·玻(Edgar Alan Poe)的短篇小說「瓶中稿」(Ms.Found in a Bottle)所述古舟傾覆前之無邊黑暗差可比擬,但前者改變觀衆判斷情緒之速,之直接,仍非後者所能趕得上的。「飄」裏白船長答應其女兒去歐洲遊歷,下一秒鐘在迷濛的倫敦塔影之前,其女夢魘驚醒,白船長說:「我們回家去!」前後不及一分鐘,已經游了一趟歐洲,何等令人羡慕的藝術效果,我們雕蟲之輩永遠辦不到!而且影幕上也並不需要打出「倫敦」的字樣,背後更不需要男低音嚕嚕嗦嗦歷述游歐狀況,這是多麽令人羡慕的科學藝術! 這幾年我看到的最好的中國電影,除「秋決」以外就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這兩個電影都在開頭時先詳細交代故事的歷史和哲學背景,「龍門客棧」是甚麽「明朝末年,奸宦當道,殘害忠良……」,「秋決」是「春生秋死,先聖」怎麽怎麽的——我以為二者都背棄了電影藝術的至高原則。記得有人批評胡金銓和李行的電影饒富日本風味,依我看來,其最「日本風」者莫非在此?以之比較柏格曼的「處女之泉」開場時明明亮亮沉默安靜的純潔意象,知何可歌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是對的,我們也許可以更進一步要求導演們想想,是不是「此時無字勝有字」呢?近讀十八世紀日本木偶劇脚本「忠臣藏」,深為其演出技巧之迥異於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戲劇而莞爾。此劇通篇(我用「篇」字,表示我所得者乃「書齋劇」)有一角色專司解析評判劇情之責,類似古希臘戲劇之「合唱」,但遠比古希臘戲劇之「合唱」活躍,時常語乎戲劇人物的地位,此角色稱為「語」。「語」之為用,有時是舞臺指導(如「某某人自花園右端施施然而來」),有時是卽興品評劇中人物(如「此人可謂陰險矣」),有時更預言未來的發展。讀此劇,才知日本電影之所以充滿了現諸影幕的「語」和隱乎幕的「語」,如「近衞久安三年·京都」者。日本劇場傳統如此,是不難了解的。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戲劇大略而言,放棄了彷佛「語」的合唱。以莎士比亞為例,其劇本中具有古希臘戲劇合唱意義的已少乎其少(較重的例子是「馬克白」中的女巫),改以人物之「獨語」推展劇情,前引格勞斯特公爵的夏冬獨語便是一例。依我初步的觀察,這種主角人物獨語的傳統臻於極致的,或許便是雷內的「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ére a Marienbad)。 我覺得,客觀的回顧傳統,上述兩種技巧皆有偉大的歷史意義,但如果讓我主觀地期望於現代電影,則我以為後者較能為可取,至少後者是我所較能忍受的。這並不是因為歐洲的一定比日本的好,而是因為我覺得一切戲劇都不應該把舞臺指導原原本本翻給觀衆看,否則觀衆大可回到書齋閱讀脚本,何苦去排隊買票魚貫入場?以此再想「秋決」,似乎它雖含日本式的哲學解說於片頭,在死囚心理變化的洩露上,並未必探用了獨語的方式——你們讓演員沉默生動地表現變化,這也許就是最值得喝采的地方了。 說了這麽多外行話,一切一切只好歸咎於無聊的長夏。 (一九七二)

8 ) 节奏和情绪调动蛮好呀!

这片子7.8我认为是显著偏低了的。我说说理由,首先,你只要不是个铁石心肠,你就不可能不逐渐的替男主难过,希望最终逃过秋决。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导演用了几个手段,一是开场就把人犯的混账和穷凶极恶发挥到极点,然后,反过来一点一点揭示他有人性的一面,塑造值得同情的一面,书生那句,“你是不可救药了,他并没有坏到你这个地步。”就是转折点。 二是用一个一开始是于情所迫,后来婚后生情的弱女子来引导观众情绪逐渐柔顺, 三是影片起根下就没有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的戏份,这样,案件描述和人犯自述就是仅有信息。当观众越来越认同犯人只被惯坏了,本质不坏这个引导方向时,那个坚定的认为杀人偿命的信念就开始土崩瓦解,甚至回望案件,会嘀咕,人是烂了点,但仙人跳怕不是也有可能吧? 当观众的情绪完全到了希望犯人九死一生,有情人能过个粗茶淡饭,安乐农家日子的时候,犯人自己又告诉我们,大丈夫应该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不能为了自己的苟活连累了身边一众关心自己的人。于是,犯人几乎是慷慨的去接受自己的秋决,作为观众,忽然又恢复了清醒,意识到,正义终归是正义,杀人就要偿命,死得光明磊落好过苟且偷生这个道理。

这个节奏是非常非常好的,能够牵住观众的情感线跟着去共情,这绝对具备一部优秀电影的重要特质。

简单点总结,就是,我倔强着坚持原则,杀人偿命,别跟我打感情牌;但不自觉的开始发同情牌,等牌拿好了,已经接受同情牌了,然后他告诉我,同情归同情,最还是要罚滴;我扑棱一下醒过劲来,发现情感被牵引了。

你回望,会发现,你的情绪曲线和牢头的是一致的,对,没错,牢头就是埋在故事里,牵着这条线那个货,引导情绪波动的正是这个角色对观众进行得心理暗示。

从情绪和节奏的把控上,这部戏就很精彩,我怀疑,那些大爷大妈被骗子骗和我看这电影感受是一样的,情不自禁,被引导了,还美滋滋…

短评

7/10。故事发展线索是裴刚的人格逐渐完整、两代人冲突逐步化解。每个角色都承担道德告诫的象征意蕴,裴刚面对公堂时残忍、狂暴占据人格中统治地位,与奶奶的骄纵进行反叛关系,莲儿的温存、体贴使裴刚走出死亡恐惧,牢头弥补了家庭中缺失的父亲,用苛责和打教的方式把裴刚当作自己走上不归路的儿子重新挽救。二太爷骗光良田并打算接管家产、奶奶在行房事之夜冻死为的是行贿小史,特权的勒索心态象征赖以道德维系的社会关系已瓦解。代表恶的小偷和良知的书生作为正反面影响着裴刚人格的成长,几次逃跑被暴打的裴刚来年才得知奶奶为救自己冻死而失声痛苦,长辈的地位重新稳固。结尾裴刚光明磊落地踏上刑场,拒绝连累牢头和妻儿,不仅代表传统的胜利(传宗接代的爱情观念和生命火种),更是人格的胜利(性善的直接动力)。通过傍依道德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

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赵文瑄蜀黍推荐的。

12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自秋起,至秋滅,從神憎鬼厭,到浪子回頭,卻都為時已晚,只道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李行老爺子化調度於無形令人服氣,歐威的表演更是讓電影有了讓人相信的資本。

16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其实在如今这个时代倘若不结合历史文化的角度真的很难读懂这样的作品了,事实上无论是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以及男主从前之后的转变都是极为动人的。在70年代能拍出这样的佳作,真的很难得。

19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3.8/5 在浪漫化的空间里讲了个传统道德故事,哄哄当时的中老年人还好,放在新时代语境里就显得过时了

23分钟前
  • Yangtze
  • 还行

偷牛故事重演译,三代单传宠坏孙。秋决牢婚传香火,死生人情明教化。典型中国各种伦理剧,煽情似火人性如冰

24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熊孩子悔过记。最传统的民间故事,棚里的四季,“唐代以前”的“中国”。大量运动镜头,圣母白莲花的“哪怕只有一天一夜,那也是一生一世”。李行导演的讲座:永远在筹备的[跪在火烫的石板上]、跟琼瑶的绝交。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四季轮换的对应,预知死亡后的改变。奶奶和莲儿在实际意义上的母女关系,对应牢头和裴刚实际意义上的父子关系,亦映照出血亲层面上的亲子关系的种种问题。

30分钟前
  • 闵思嘉
  • 力荐

落雨天@小西天。质感竟然有点接近筱田正浩和小林正树。看完才知原来配乐也是斋藤一郎做的。人物功能的设置和四季轮转的结构有点像舞台剧,张驰简繁的节奏把握得极好。世殊时异,佛系书生道的直言在当下观众看已有大话西游唐僧式的喜剧感,频频笑场。沙丹映前点了四个点:存在主义内核;道与欲的统一;刑期未刑;女性的牺牲奉献。补一个点:四时运行结合季节经典意象,传达出的传统生命观

34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台词充满戏剧腔,人物扁平化,缺乏心理动作,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干净、缺乏肉感的故事,却讲述了中国传统“传宗接代”儒家文化对人性的戕害。“奶奶”身为女人,被规训为父权文化的代言者,而孙子则成为始终处于儿童期、没有超我的人。但他的形象也是不简单的,在侍强逞能之外,他还有好勇仗义的大男子的一面。总体而言,电影的杰出的地方在于通过简单的人物和戏剧化的情节还原了古代文化中愚昧而近乎魔幻的一面。

37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一个人来资料馆看了《秋决》,回来路上有人跳河身亡。突然觉得生命太脆弱,生啊死啊都是一瞬间的事,如果不能好好珍惜,好好生活,一切未免都显得太短暂。来到这个世界也并未带来什么,不能带走什么,那就给彼此留下些回忆,给自己留下些痕迹就好。

41分钟前
  • 天亮说晚安
  • 推荐

李行回顾展《秋决》,86岁的李行真是越来越老顽童了,心态太好,现场底气十足的自夸自黑又黑琼瑶还各种吐槽…,片子像是一篇反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古典小说,美术很精致,台词太过形式主义了,演技也有缺陷,但救赎的剧作内核还是很高级的。

42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作死富二代的诉讼案,最高级的地方还是影片展现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情理法。

44分钟前
  • 尘飞扬
  • 推荐

这片这么牛逼,你们知道么?集李行之大成,将其中国传统伦常方方面面的思考集中在一部电影之中,从未见过如此中国的电影,“中国电影”就应该是一种类型。秋后问斩这种时序伦理,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它的深意。唯一遗憾是道理说太白,不够含蓄。三代单传,到现在这个社会,担子也还是很重的。

47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力荐

7.2/N/A

50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先哲鉴于春夏乃万物滋茂之季,秋冬为万物蓄藏之时,秋行肃杀,秋意萧索,叶落虫泣,山川寂悲,念上天好生之德,循春长秋实之意,是以官府刑决死囚,必俟秋后。汉丞萧何,明定刑律,立秋论决,是谓秋决。(今年的夏天过得比往年都快,一眨眼就到秋天了。)

52分钟前
  • 林三郎
  • 力荐

極佳的民族性讀本

54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较糙

59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一招一式很讲究,美术大美,我主要还想推一下演员,那时候还没有台湾腔,好听极了。反观现在的台湾电影演员台词……

1小时前
  • 娘卷卷
  • 还行

虽然一如既往的主旋律,但这绝对是李行唯一一部靠谱的电影

1小时前
  • 朱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