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相亲遇上爱

短剧大陆2023

主演:顾芯芯

导演:内详

 剧照

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2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3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4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5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6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3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4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5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6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7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8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19相亲遇上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9 18:40

详细剧情

顾芯芯正在相亲,可相亲对象却是一个油腻猥琐男,他提出了一堆条件,要女人给他生孩子,女人无语至极。油腻男说他166,她可以踮起脚来亲他,女人简直无语了,她抬起头来看到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子,便给油腻男说展示给他看,她跑了过去踮起脚亲了男子一口,气的油腻男声称要在相亲圈搞臭她的名声。高大男子本是要去订婚,可未婚妻索菲亚却因航班取消不能来了,顾芯芯亲了他他可不会轻易放走她,便要她代替索菲亚和他订婚,强行拉着她来到了订婚地点,所有人都惊呆了,堂堂霍总怎么会和一个小太妹订婚...

 长篇影评

 1 ) 《相爱相亲》中哪些片段或细节最令你感动?

当姥姥收到照片

当雨打湿了熟悉的脸庞

颤抖的双手想抹去你脸上的白点

却变成模糊一片

那一刻我终于不可遏制

那么多年

那么多夜

都从来不曾这样撕心裂肺哭上一场

原来我早已不再记得你的模样

只是守着一堆信

守着一个名

守着一本家谱

守着一副棺材

不敢期待

只能等待

陌上早已花开

只是你

再也不来

——致姥姥

 2 ) 《相爱相亲》中哪些片段或细节最令你感动?

爸爸开新车带着妈妈 聊天 妈妈哭了 说 不许让王太太坐这个车子

爸爸唱起花房姑娘

还有姥姥擦打湿的照片,却把外公的脸擦花了,无助的哭:收信的时候她要是知道是什么是不会让它淋湿的。

这叫命运。

姥姥说,我不要你了。

我知道我会老去,我满怀着期待,希望和我最爱的那个人共度一生,到老到死,恩爱白头,我偏要写着悲剧的故事,过着令人艳羡的安稳日子。祝所有人,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放下。

 3 ) 无欲无求的“文化英雄”张艾嘉

本文亦见于公号「映画台湾」「作者电影」。

# 公众号参阅:“文化英雄”张艾嘉,拍出了今年令人最舒服的一部电影

几天前,《相爱相亲》在北京电影学院安排了一场点映,导演兼主演张艾嘉、身为北电导演系主任的“自己人”田壮壮,以及郎月婷、宋宁峰、吴彦姝一班演员都到了。

点映现场

互动环节,有个来捧场的观众抢到了话筒但没提问——他捧的更像是作为歌手的张艾嘉的场子:

我首先是您的歌迷,其次才是影迷。我想用您唱的一些歌来表达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田壮壮的角色对应《艾嘉·爱家》,姥姥的角色让我想到《你爱我吗》,郎月婷饰演的薇薇对应《这样爱你对不对》,整部戏的主题就是歌曲《爱的代价》。

说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只看这些歌名,还真的和电影、人物很搭。真是个角度刁钻的真•歌迷呀!只不过,《你爱我吗》应该是1981年滚石出的专辑,而不是一首歌的名字。

无独有偶的是,最近一期《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张艾嘉也提到了作为歌手的她,聊她早期喜欢的是琼•贝兹、琼妮•米切尔、鲍勃•迪伦这一批民谣歌手。

节目最后,许知远用一首歌形容张艾嘉,就是琼妮•米切尔的You Turn Me on I'm a Radio

Oh honey you turn me on
I'm a radio
I'm a country station
I'm a little bit corny

听着听着,六十四岁的张艾嘉就湿了眼眶。感受过美国1960年代的时代气氛、品尝过香港八十年代明星的得意,唱过歌、演过戏,还编剧、拍电影、做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主席主席,张艾嘉的这一路真的像一个略带粗野的乡村电台,她的生命状态一直是“打开”的。林青霞、叶倩文等偶像早已停在某个位置了,而六十四岁的张艾嘉还勤奋地待在这个舞台上。

于是就有了这两年的《念念》《山河故人》《分贝人生》和《相爱相亲》。尤其是《相爱相亲》,张艾嘉第一次在大陆拍戏,竟没有任何的隔膜之感。她对新鲜题材的好奇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度,一如当年拍《少女小渔》的惊艳,其环境外壳之下永远都是女性意识的内核。

只不过2017年的张艾嘉,早已把她表达的重心放到家庭与亲情的位置上了。《相爱相亲》最后,田壮壮和张艾嘉饰演的夫妻俩离家,一个空镜头对准家中客厅里“家”字样的装饰物长达数秒,已然点出了本片的主题。

看《相爱相亲》之前,由海报上的三个女人想到的是2004年的前作《20 30 40》,由家庭剧的标签想到的则是2015年的《念念》。而看完之后你才发现,《相爱相亲》既没有像《20 30 40》一样讲女人各自的成长纠葛,也没有像《念念》一样玩叙事和闪回。

这是最普通的家庭故事、最朴素的直线叙事,以及最生活化的三代女人:欲摆脱家庭束缚的女儿、絮絮叨叨的中年母亲,以及独守空房一辈子、只能捍卫丈夫坟地的姥姥。在三代女人可大可小、相互联结的冲突与对话中,《相爱相亲》有了日系生活流电影的气质。

以致于这相伴而生的摄影的质感,都使人不敢相信是张艾嘉旧识、大师李屏宾所拍出来的,因为它把《刺客聂隐娘》《长江图》那种封闭世界的电影感给剥光了。后来想想,大量自然光的运用,倒正是给电影蒙上了一种近乎于生活本身的、站在太阳下的明亮与温暖。

《相爱相亲》是张艾嘉真正第一次导演大陆题材电影

舒服是观影过程的最大体验,以致于明明拍的是家庭矛盾,观众却笑了——那种重新审视自身的会心一笑:母女吵架还真是这么没理由,执着的老太太的确是这么可爱……这样的一种舒服从戏里延展到戏外,张艾嘉自述从来没有剪戏剪这么快,两个多礼拜就完成了;回想起拍戏的过程,剧组常常提早拍完收工,张艾嘉甚至叫得出组中每个人的名字。第一次来大陆拍戏的所有害怕,在这样的舒服里都得到了消泯。加之朴素到底、不耍花活的拍法,这个阶段的张艾嘉真是无欲无求啊。

回到张艾嘉饰演的那位母亲,她在家庭中絮絮叨叨、不近人情的角色倒使这部电影更像2010年她参演的《观音山》:同样是浑身带刺的中年女人,同样在最后都显露出温情……只不过《观音山》中的生活变故不是常月琴能走出来的,因此导演李玉也在用强烈的抒情处理她的自我灭亡;而张艾嘉的《相爱相亲》显然是贴近生活的琐屑本身,母女间拌嘴成了迁坟前后贯穿始终的日常。有一场戏拍田壮壮饰演的丈夫喝酒回来呼呼大睡,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想偷偷亲他而不成。这一个灵动的细节,正是中年女人在琐屑底下的温情。

该片入围今年金马奖七项大奖,其中包括男女主角

张艾嘉承认,正是从《观音山》起,她开始适应在大陆演戏的节奏;这样的中年女人形象是她又一次以“打开”的姿态立于舞台的途径。谁能想象,1970年代起就开始演戏的张艾嘉,在2004年的《20 30 40》里还有激情戏,在2015年的《山河故人》里还能和董子健有感情戏?

张艾嘉在2010年的《观音山》中

在朴素之下,《相爱相亲》依旧玩出了丰富的戏剧技巧。这不是《念念》中依靠闪回和超现实带出的记忆之殇,而就是轻描淡写地在当下设置的小机关。

最为明显的,就是老中青三代相互错落映射、各自受困的男女关系了。三代女人在感情中均面临着由另一个女人的出现所带来的危机,而最后又都一一化解。姥姥阿祖的对手最为微妙,是那个已经去世的不在场的“情敌”、与原配丈夫在城里正式结婚的女人。姥姥与其争夺的是原配丈夫的坟墓,为此她与“情敌”的女儿岳慧英分别尝试为双方的婚约开具证明;现代与古旧、城市与农村又构成了一对有意思的映照。

扮演姥姥的资深演员吴彦姝凭借姥姥一角连续第二年入围金

但在三代人从对峙到理解的周旋中,姥姥最后却放手了——她摸着丈夫的尸骨说“我不要你了”。这句话在剧本原稿中是没有的,张艾嘉后来才把它加上,以呈现出“口是心非的勇气”。她对女性心理的精到表现就在这里,一句话道尽风霜。从姥姥这里得到镜子般映射的,是薇薇和母亲各自有惊无险的爱情,也是薇薇放歌手男友阿达去北京的洒脱。这或许正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当代生活吧。

在三代人故事的组接中,张艾嘉总是用一些灵动的细节设置,把女性情绪的堆积和疏导处理得恰到好处。女孩薇薇要搬出去和男友阿达住,还想背着父母和他领证,但磨到最后万事俱备了,才发现差了证件。强烈的愿望临到头却泻了气,薇薇正是在这无比的丧气之后,才有了重新审视两人关系的机会。

郎月婷和宋宁峰在片中饰演的情侣

姥姥阿祖这一农村妇女的形象更是立体。前半段守坟没有太多台词,只给人坚毅的眼神;后半段随着迁坟一事逐渐闹大,她执着地办证明、上电视台,对丈夫满腔的爱意和怀恋才喷薄而出;直到双方开始互相理解后,她在丈夫生前的房间看着他的照片,又怔怔地蹦出一句“不像啊”——她要为之守坟的男人其实已经不是她记忆中初嫁的那个男人了。一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是如何有执念再放下执念的?张艾嘉设置的这些细节十分关键。

三个女人的核心仍然是张艾嘉饰演的岳慧英。家中琐碎唠叨的是她,趁丈夫睡着偷亲她的也是她;执意以法律手段迁回父亲坟地的是她,最后放弃的也是她。剧本的用心之处在于,把一个快退休的唠叨女人塑造得真实、可爱,片中甚至出现了表现其性意识的梦境段落。最后老两口在新买的车里听歌、聊天,岳慧英听着与丈夫刚认识那会儿的老歌——崔健的《花房姑娘》,哭得不成样子。

即使已经是被高频引用的文化符号了,张艾嘉在这里的选曲仍然妥帖、自然,引观众掉泪。没有过多的文化意味,仅仅是老两口的回忆罢了。

在迁坟的主要戏剧冲突以外,电影也不疾不徐地带出当代社会的若干角落。不管是夸张报道、赚取眼球的现代媒体,还是勤于拆迁、开发的城市建设,抑或是一张跑很多趟才办下来的结婚证明,都在电影的各处枝节上一一入境,于无关痛痒处显导演、编剧之用心。

张艾嘉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她似乎总有能力让命运中本没有交集的两种人共处一室,由此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少女小渔》中的小渔和马里奥是这样,《相爱相亲》中的年轻人也是这样。长辈关于迁坟的对抗是激烈的,但薇薇和阿达这样的年轻人却因为丰富的同情,跑去安慰姥姥阿祖,甚至一起生活了很久。

《相爱相亲》中对三代女性情感有着细腻的处理

薇薇和姥姥同床谈心的段落虽然刻意,但这种奇妙的联结是很好的观影体验。姥姥提前为自己做了一口棺材放在家中,有次阿达突发奇想,躺进棺材让姥姥为其拍照。想象一下,一个怀揣着摇滚梦想的年轻人躺在一口棺材里流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营造啊?

回过头来看,正如“相爱相亲”这个人畜无害的片名一样,张艾嘉拍电影从来没有站在最先锋的位置上,却能在很普通的题材、很简单的叙事里拍出惊喜和灵动,《心动》《20 30 40》等电影早已成为某些人的经典了。

张艾嘉不像1981年电视剧《十一个女人》的那些导演一样,站在时代的风口,但却熬过了时间,并早已尝遍了美国嬉皮士、新电影推手、新人扶持者等角色的滋味。

今年夏天,张艾嘉主演杨德昌的首部长片《海滩的一天》修复重映

如今,她依旧会在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等电影中支持着她的后辈们,命运之手仍在将她“打开”。

以致于当许知远用“文化英雄”称赞和她一样在80年代冒出来的、杨德昌和侯孝贤等一批台湾文化旗手的时候,我们都诧异了。张艾嘉当金马主席,接的原来是侯孝贤的棒啊。其实她无愧于“文化英雄”这样的称呼 。

 4 ) 主动寻求答案和时间的岳慧英遇到了什么?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那场校门口,晓光护师的戏。看得我心里一紧,细腻得想哭。这场戏是在岳慧英走出校园过了马路后,遇到电视台扛着机器直接冲上来采访,岳慧英先是强硬的拒绝,主持人不依不饶,在之前的镜头里已经走出的卢晓光,直冲上来抢夺机器,为老师解决麻烦,岳慧英又意识到她的学生会被镜头拍下,于是怒气冲冲的勒令删掉视频。最后电视台落荒而走,岳慧英也拉着卢晓光走远。岳慧英和卢晓光这组师生关系,我理解为正是影片所要强调的互相的,又有不可调和之矛盾的爱。

后一场是在公车上,岳慧英打电话跟老公抱怨,引出了“王太太”这条线,从这个时候开始田壮壮饰演的老公的叙事线开始推进。卢晓光到站下了车,岳慧英这才意识到,张艾嘉在这里做了一个很厉害的表演,她望着车窗外卢晓光的背影,想要说什么,又想要抓住什么。此时,这个影片的灵魂人物,遇到了人生危机的岳慧英,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在自主的意识下失去了点什么。

岳慧英是主动的,全片是她要做主迁坟在引起。回头来看校门口的前一场戏,岳慧英有教育公开课,在讲台上将问题的小纸条留给了会被抽答的学生,告诉他们问题就在这里面,她嘱咐大家好好温习功课,然后看了桌上卢晓光一眼。这个情景上过学的人都不陌生,优生有优待,差生自然就是那意味不明的一眼。三场戏内岳慧英和卢晓光的关系发生了一个直达主题的细微转变,很有趣。

岳慧英的这堂公开课,也有表现。她选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单讲了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首诗很切题,因为这个电影一部分的组成就是田园风格的美术(姥姥家)以及由此而发展的乡村及二三线城市的美术。电影不时的在两个空间里穿梭,饱览了在中国电影里表现很少的此类空间,文念中非常厉害,他的美术真实细腻,又有温柔干净的艺术效果,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完美的统一在一起的,后来姥姥淋着雨拿着照片顶在头上小步跑过的那条土路,这就是美的统一。
这首诗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内容,就是岳慧英解释了守拙二字,对于官员办公系统有一个轻轻的讽刺,这也是影片里有的内容。电影里对于办公系统令许多人感同身受繁冗不解的流程的表现,都是和内容很贴切的在一起的,比近几年来在电影里非要生硬的加入嘲讽的要合理许多,它就是表现,没有丝毫小家子气。这一点和引用《海阔天空》与《花房姑娘》也是,几乎是被国产电影用烂的歌曲,这个电影仍旧用得如同人物身上的烙印。两位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电影里的男性角色被两首歌更加丰富起来,阿达对应的《海阔天空》,他的过去和未来都写在这首歌里。田壮壮的尹孝平对应的是《花房姑娘》,那是全片最鬼斧神工的一场戏,是“突然有一天,我想起来了,是你的脸,是你年轻时候的样子”。

岳慧英找到了答案了么,不一定。但是她明白了。
电影里的婚姻都是没有保证的,薇薇因为遗忘的身份证没有成功的领证。外婆和外公岳子福没有结婚证,姥姥和岳子福也没有结婚证,这些最有法律意义的文字都没有,但爱仍旧流淌在其间,成为要守护的事。外公寄给外婆的情书,“院里的昙花开了,原来是这样的美好……”;外公给姥姥的家书,多寄了五块钱做件袄子,姥姥照了照片寄过去给他。还有没有岳子福照片的姥姥,将女书里他的姓名做成刺绣挂在墙上;父亲给母亲的退休贺卡,上面写着,你心头有什么不快乐,是我的错,别跟自己过不去。这些文字留在了时间里,是答案的另一种解释。

岳慧英一定要迁坟,姥姥一定不迁坟,两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直在对抗,最后回归到的都是家的概念。岳慧英借由尹孝正之口说出了,人至老年,外婆走了,下一波就是我们。要退休,要告别工作,女儿长大了,要离开自己,母亲离开了,什么都抓不住了。在尹孝正的叙事线里,给了岳慧英很多的答案。姥姥呢,她讲那一年,他躺在棺材里,被送了回来,人死归乡,谁也要不能再把他的坟迁走。不过在影片里,她以前只有一座孤坟和自己的棺材,现在有了微微和阿达。

那口棺材,阿达躺进去过,要姥姥照相,照片是什么样子,没有看到。但阿达躺下去,闭上眼,急促的欲哭,说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心里一紧,天,这是岳慧英,也是张艾嘉。

 5 ) 相爱相亲 爱情电影不只爱情

对爱情电影来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最好的结局。但对于爱情来说,相爱只是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开头,爱情本身,也可能只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和途径。从这个角度而言,张艾嘉的新作《相爱相亲》并非一部简单的爱情电影,而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有趣和有价值的地方。

《相爱相亲》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基底说有些狗血也不为过:母亲去世后,张艾嘉扮演的岳慧英执着于迁出父亲遗骨与之合葬,却遭遇了固守农村的父亲原配妻子阿祖的强烈反对,在电视台工作的岳慧英女儿薇薇意外地将这场家丑“外扬”并公众化。电影剧作的巧妙之处,在于并不拘泥讨论孰对孰错,也不纠结探寻事件处理得结果,而是借由这一事件呈现阿祖、岳慧英和薇薇三代女性的情感困惑,三条人物故事线并行不悖地随事态升级而发展。

在票房至上、IP横飞的年代,《相爱相亲》是一部难得说人话、讲人情的作品。宣传方给电影打上“年度最好哭电影”的标签,事实上这部电影出色之处,就在于它并不刻意煽情,父母推门要不要打招呼,“闪婚”一刻会不会犹豫,它和观众的共鸣,靠的是这细微处许许多多个“不得已”下观众感同身受的唏嘘。影片里最好的一句台词,则是田壮壮扮演的父亲说的:”我反正是要走的,有你在最好”,日常对话道破男女关系的本质。至于看似于一笔带过的官僚主义、城乡差异,也都能让人感受到作品扎实的创作态度。

细节丰富、情感细腻,这些不用多说。更值得称道的,是编剧埋藏在寻常琐事里的庞大创作野心。朝细微里去,《相爱相亲》拍出了中国式男女日常相知相守的暖意,往宏观上看,影片又在一家三代女性相同的困惑里,描绘出女性自觉意识的进步。

生活在农耕时代姥姥阿祖,工作在体制内的岳慧英、以及成长在信息时代的薇薇,三代女性性格迥异,却同在爱情中面临着“男性逃离”的困境。阿祖选择的是自欺欺人的等待、岳慧英选择的是严防死守的控制,而看似最潇洒独立的薇薇也最“无计可施”。三个人互为镜像,爱情中到底是放弃自我与固守自我,最终都收束在与自我的和解:等待了一辈子的阿祖说出“我不要你了”,斗争了一辈子的岳慧英终于想起了梦中那张模糊的脸,就是老公年轻时候的样子,而年轻的薇薇也终于决定决绝的放手,对执意去北京逐梦的男友说一句“我不会等你那么久”。

一个有趣的设定是,《相爱相亲》呈现了各种男女情感问题,创作者对每个登场的男性形象都给予了宽容和理解。薇薇外公事实上的“重婚”,是一切矛盾的始作俑者,但他在所有人的回忆中都显得有情有义。田壮壮饰演的父亲周旋在老婆和女儿之间温情脉脉进退得体,和刘若英扮演的王太太顶多只算“发乎情止乎礼”。就算是耿乐客串的学生家长卢明伟也颇有担当,老婆美国“走丢”后默默独自抚养儿子。男女对待情感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同态度,也许作者想从女性对立的角度阐明:爱情中的“我和你”顺序并无先后,但自我的认知从来不可或缺。

在祖孙三代三条线索中,影片选择了张艾嘉饰演的母亲作为主视角,也许这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选择。田壮壮和张艾嘉的互动固然精彩动人,但故事多少因此停留在少年夫妻老来伴的保守暖意,消减了更宏大表达的可能。剧作上也留下了一些转折生硬的遗憾:薇薇将家事变成电视节目是事件升级的主动力,但她家丑外扬的动机始终显得暧昧不明。如果故事的重心落回到薇薇,未尝不是更好选择,她在事业、,爱情和亲情之间抉择,原本有更大的戏剧张力。时代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男女社会分工的界限正在日益缩小,以薇薇为代表的年轻女性,如何认知自我其实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从处女作《旧梦不须记》开始,直到《20 30 40》,借助爱情探讨女性一直都是张艾嘉作为导演的创作主题。《相爱相亲》的意义在于,大陆时代巨变的社会属性,为这一主题讨论提供了更广阔深邃的时空背景,从作品的完成度来说,张艾嘉交出的成品几乎看不出地域隔阂。作为一名严肃的电影工作者,张艾嘉从来都在华语电影的核心地寻找创作的灵感,评判的的标尺却并非市场和票房,这大概就是她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给文汇报写的,就变得一股正气了...懒得发公众号了,写在这里支持下。

 6 ) 一辈子,一句话,一刹那

赶紧帮《相爱相亲》再宣传一下,再不宣传真就下片了……

《相爱相亲》可能是近期院线最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影片。家庭片这个类型在当今中国院线似乎成了稀有物种,好作品太少了,《相爱相亲》不仅是家庭片类型中的精品,也是今年院线华语片少有的佳作,适合全家人一起观赏。

二线城市三代女性的情感观念

“一辈子,一句话,一刹那”是《相爱相亲》海报上的宣传语。这句宣传语非常凝练,很难找到比这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的主题。阿祖为名存实亡的婚姻坚守一辈子,慧英相信和父亲合葬是母亲的遗愿,薇薇感受到阿达唱歌时的魅力而爱上他,老中青三代女性对于爱情和亲情的态度在同一个故事中平行展现。

河南郑州可能是最适合这个故事发生的城市之一。影片中屡次出现郑州的标志性交通枢纽——金水路立交桥。今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去过若干次郑州,每次都会坐车在这座立交桥上行驶,立交桥本身建得纵横交错气势逼人,但是早晚高峰时间车流密集,拥堵程度不输中国第一大“堵城”北京。郑州在去年年底获选国家中心城市,今年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程度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将郑州城里和洛阳乡下作为慧英和阿祖的居所,很匹配两代人所代表的旧社会贞节意识和新社会现代观念间的冲突。

薇薇代表了20、30岁左右的青年一代。和郑州相比更加发达繁华的中国一线城市中,青年一代的人口结构比影片中体现出的更加复杂,各种亚文化群体的情感生活凸显更加多元化的样貌。比如一线城市中有不少20多岁的年轻女性和男朋友不问前程不求名分地住在一起,薇薇的观念相对来说还是保守的,如果意图表现一线城市年轻女性群体的情感观念,影片中仅安排薇薇这一个人物,一定会显得单薄。正处在发展阶段,尚未达到一线水平的郑州是这个故事非常理想的发生地,这里的青年群体生活态度相对统一,但也有少数像阿达这样的酒吧歌手和谭维维饰演的单亲妈妈这些类型的人。让一个喜欢上酒吧歌手,同时又一定要先领证再住一起的年轻女性代表这个城市这一群体的情感观念,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青年和中年职业女性形象

《相爱相亲》在人物设计方面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慧英和薇薇母女二人都是职业女性,她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且工作场景在影片中所占比例很大,对剧情走向有重要影响。电影一开场的医院场景,薇薇就在给同事打电话解释自己在医院看望长辈,不能上班。目前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职业女性角色还是太少,类型比较匮乏。有一些影剧的故事发生在办公室,但是职业特点不在故事主线中占据重要部分,或者故事的侧重点在于职场环境,人物本身的个性退居其次了。

中国影视剧中30岁以上的女性角色也很少。男演员受年龄影响比较小,女演员的形式就比较严峻了,一旦超过30岁,要么继续演20岁的角色,要么被迫面对适合自己年龄的角色急剧减少的现状。在当今中国影视界,质量参差不齐的小鲜肉霸屏大小银幕的潮流还没退散,他们能演出的角色局限在孩子、学生、实习生等等。

今年4月彭浩翔《春娇救志明》上映后,我和一位曾在香港读书工作过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朋友觉得彭浩翔北上之后,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的香港特性有所淡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志明和春娇的职业身份没有那么强烈了。香港人的生活状态非常现代化,节奏很快,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比例,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的前几集都非常着力强调两个人的工作,而《春娇救志明》就算观众不知道两个人做什么,也不影响主线故事理解。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相爱相亲》里这两位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女性。没有开场“最后一次教师节”的铺垫,也就不会有送贺卡、夫妻两个“车上听崔健”谈论退休生活的年度最催泪剧情之一;和杨千嬅饰演的春娇类似,薇薇是一位已经具有一定职场经验的青年女性。没有她所在的节目组搅局,也就没有两代人之间从冲突到和解的剧情发展。故事中两位女性角色的生活轨迹都深刻地被自己的职业影响着。

细致入微的剧本,没有短板的表演

《相爱相亲》时长120分钟,将近100场戏。一部120分钟的好莱坞电影一般是40至60场戏,所以《相爱相亲》尽管表面上看会是一部节奏比较慢的“文艺片”,但其实相对其他院线片来说它的转场反而比较频繁,故事推进速度快,信息量大。转场多的电影对实拍阶段的工作安排要求比较高,为了优化拍摄流程,实拍阶段的通告顺序可能会打乱叙事顺序,拍摄现场的修改、连戏、服装道具等等一系列的安排,都是对制片主任和导演调度能力的考验。

不得不感叹《相爱相亲》剧本真是精彩。我从本片编剧之一游晓颖老师处了解到一些写作阶段的花絮,更加感叹这部质量上乘的剧本,其诞生过程是青年编剧和资深电影人之间的通力合作。剧本最初是游晓颖根据家里的故事写成的。老尹和慧英开着新车一边听崔健一边谈论退休生活,这个令几乎所有观众感动的场景是游晓颖从第一稿剧本开始一直保留到成片的情节,戏里那句最经典的王太太的台词也是剧本初稿就有的。游晓颖原先仅为阿祖设计了收到合成照片的情节,张艾嘉为其添加了把掉进小溪的湿照片擦干的情节,剧组在洛阳没有找到水系,张艾嘉临场把情节改成了下大雨,最终呈现出影片中的场景。阿祖最后说“我不要你了”,是游晓颖写到剧本最后一稿,认为原有台词略感不足而加入的神来之笔。原本游晓颖仅仅设计了成功迁坟的情节,张艾嘉认为影片应当有一个更温和宽容的结局,是否迁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才有了现在我们在影片看到的更有韵味的结尾。

片中大部分台词都是朴素的日常对话。相对于莎士比亚式千回百转的舞台剧对白处在另一个极端,比大多数为了达到戏剧目的而抛弃正常语言逻辑习惯的对白更自然贴切,《相爱相亲》中的言辞尽显现实主义的平淡无奇,但是戏剧性内涵并不逊色,这是《相爱相亲》剧本的最大成就。“赶紧把衣服穿上,要着凉了你”“你是不是又抽烟了”“没听说你要买车啊,你花了多少钱”——有那么一二刻,看着银幕上的慧英和老尹,我觉得自己在看英格玛·伯格曼《婚姻生活》中国版,两部作品恰好处在消极和积极两面,合在一起就该是完整的中年婚姻生活样貌了吧。作家把自己的戏剧意图深埋在这些口水话之下,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观众情绪的调控,观众在意识到作家的目的性之前率先被台词打动了,非常高级。

《相爱相亲》里没有表现不好的演员。张姐田老师在银幕上具备天然的CP感,吴彦姝奶奶舞台剧底子非常扎实。从剧本到实拍,剧组都意图把这个严肃感动的故事拍得轻松愉快,影片请来的大咖配角在这方面帮助影片增色不少,王志文、李雪健、刘若英的角色戏份不多但非常有趣,李雪健甚至在掏出香烟的时候,临场发挥脱口而出“戒两年了”。谭维维也没有局限在本色表演的层面,除了唱歌以外还和宋宁有一段情绪颇有起伏的对话。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郎月婷和宋宁。郎月婷的戏份不比张姐少,她的表演空间比前几部戏一下子大了很多,看上去她的表演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她的台词很日常,她念台词的状态也很放松。看片之前我以为宋宁又演了一个《我心雀跃》里的邹野,他的气质看上去就像一个会被身边的女孩儿暗恋的sex symbol。但是《相爱相亲》他躺进棺材,叫吴彦姝奶奶给他拍照的那场戏,他一瞬间展现出来的情绪变化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原来他可以把情绪的收放自如做得这么好。

//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71172664205099

 短评

爱的教育,也是张艾嘉娓娓而谈,文艺片架势的“爱的代价”。触动最大的点,并不是什么结尾车内花房姑娘对话,而是火葬场的颅骨,陌生的踮脚仰望,还有照片上被抹去的容颜。不同世代女性对爱与家庭的追求与理解,固然是很好的剧本架构,但始终有设计的痕迹(电视栏目,城市拆迁建设,证明你爸妈是爸妈)

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张艾嘉不但是中国最被低估的导演,很可能也是在世的最好的中国导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家庭切入中国社会,探讨了三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抉择,有立场但不露锋芒,有温度但不气焰熏人。很简单的技巧被她用得出神入化。从黄建新之后,很久没有在中国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真挚写实的电影了。

1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内地城市怎么拍都显得非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谁来拍都一样……可能还是我们太熟悉了拉不开距离吧……

14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片尾车里那段田壮壮和张艾嘉贡献了近几年来华语电影最精彩的夫妻对话。

17分钟前
  • printemps.
  • 力荐

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地道中国风味的类日本家庭剧情片。【中影太阳新天地】

19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什么“迁祖坟”、“大闹电视节目”这些,难道不是八点档的剧场版。是我太挑剔了吗,城里的戏在河南取的景,但姥姥的村子明显不像。每个角色又都那么标签化。结尾也还是照例走大团圆路线。想写实,又不真实,让人感觉很奇怪。而且我不喜欢这种“解决问题”类型的电影。活着这个问题根本是无法解决的。

20分钟前
  • Mango
  • 还行

有让人遗憾的地方,也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就好像田壮壮不露声色的表演,实在太厉害,也完全超越其他几人。张艾嘉有些细节处理得特别好,无论是情节的细节还是情绪的细节。整体上,这样的电影让人不舍得批评,三星半。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好久没看过这样的国片今年目前最好的华语电影,在大陆港台都合作过的张艾嘉交出的这份作品可以说能贯通到中国人的情感虽然能看出在哪里拍的但城市乡村和三代女性的故事好像都能找到共鸣覆盖面广而精准。郎月婷戏份很讨喜,包括主演客串明星的表演也都很接地气,永远在滑轨的李屏宾的摄影,配乐有设计。

26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评分虚高太多,很多处节奏不对,各种混搭与零碎的尬;可取之处是开头未道出口的遗言、拣拾骨灰的逼真场景与青空袅袅吐出的黑烟、姥姥皎洁发亮的眼神;待结尾踮起脚仰头看相框、雨淋湿的照片模糊了脸、“迁坟进城”与“抱坛返乡”的交错又扳回一局——这才使得那些尬都得到缓冲,毕竟,混搭与零碎的,才是生活本身啊。

3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我不要你了。我不会等你的。不许王太太坐。张艾嘉的台词,细节和情感,是近年来大银幕中最具中国式的说话方式和情绪把控。最有趣的当属讽刺媒体、办证繁琐、三代女性对家庭、爱情、夫妻关系的层面描写,又好气又好笑,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吴彦姝的表演真的太催泪!#

3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写得不错制作精良的电视电影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姥姥等外公等了一辈子,她把牌坊立在了心里,用黯淡的一生刻下曾氏二字;慧英等孝平等了几年,她把婚姻藏进了算计,用不安的半生提防外敌入侵;薇薇对阿达说我不等你,她把自由包裹住爱情,用易逝的青春拴住对方脚步。多少女人在爱情面前自动缴械,束手就擒,甘心做岁月的俘虏,梦里都是他年轻的样子。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我们为爱还在学。被爱,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个人最伟大最实际的梦想。似乎被爱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但离爱最近的时候,是选择去爱别人。

40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张艾嘉是个好演员,但真的没有导演才华。想到《如父如子》,都是用一个狗血的设定去抽丝剥茧家庭关系,但功力和是枝裕和一比太露怯了。看得出剧本有打磨过,可生硬之处还是太多了:郎月婷行为逻辑都是不通的,耿乐也很突兀。比田壮壮男配戏份提了金马男主更莫名其妙的是,这片的摄影指导居然是李屏宾?

41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张艾嘉竟然拍了部自己的《一一》,探讨三代人的情感矛盾,情绪把控并没有被戏剧性的情节乱了分寸,反而有种力透纸背的细腻真实。张艾嘉的角色拿捏最精准,没人能逃过抛物线的人生,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在困境中自处。结尾新车那场戏可以说是年度最催泪场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

4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清苦的时候感情还好一点,现在只能对陌生的脸表达爱…2017华语最佳。

4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张姐竟在河南拍了一部这样写实的电影,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的文本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归属,情与理的纷争,三代人的不同爱情观念,向死而生的生命豁达,家长里短的吵架拌嘴,婚姻关系,办证制度,媒体嘴脸…每对人物关系都耐人寻味,每位主演都很出彩。《306090》的女人故事,浓浓人情味。

4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李屏宾完全是挂名的吧,那些让人无语的正反打和慢摇是在干什么???三条线一条都没说清楚,郎月婷演技无限接近零,还跟《一一》似的全程抱着照相机……

5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本以为会有更煽情的一面,没想到是如此踏实平和温暖的心态与姿态,本可大作文章的一些地方更是用类似轻喜剧的方式轻巧而过,剧本的细节处写的很厉害。中国人本应当会拍稀疏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情感与故事,但现在这类电影却十分罕见。遗憾的是概念性、符号化的设定与技巧性社会批判用的有点多了,可以再简单、淡然、专注些。

5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极喜欢这部电影,情绪饱满而不尴尬,音乐温柔且没有目的性。泪点是合理的、有情绪的积累的、层层递进的,到最后的时候我几乎无法自抑的捂住脸哭出声来。电影让人联想到《20 30 40》。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女性,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残忍而天真,温柔且执拗。

56分钟前
  • 颜小兽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