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young woman goes searching for her missing artist father. Her journey takes her to a strange Californian seaside town governed by a mysterious undead cult
这电影不恐怖的地方感觉节奏很慢,恐怖的部分到还可以。
女主来这个镇上找她父亲,她父亲的住处屋在人空。期间女主认识了一男两女,四个人住在一起。但是随后发现这个镇上的人总有些怪异举动。比如夜晚人们经常聚众在海边看着海水或生火。至于恐怖的地方,一个叫劳拉的女人晚上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看到前面有个人便跟着进了超市。发现一群“人”在超市吃生肉,“人们”发现了劳拉便追来把她吃了。还有就是另外一个女孩在电影院看电影,当时没几个人,然后电影看着看着身边陆陆续续坐满了“人”。女孩发现这些“人”眼睛流血,想要逃离却打不开出口大门,然后也被吃了。还有一部分,两个警察对这伙“人”射击却根本打不死,然后其中一个警察发现同伴眼睛流血便对他开枪,对方毫发无损,然后这个警察自然就成了食物。估计变异的过程应该就是眼睛出血,但是变异的具体原因也没说明。这个街上的变异人起源是在百年前,女主眼睛也流过血,但是到后面也没变异
比Argento《阴风阵阵》(1977)早四年;淹没在73年同年发行的《驱魔人》震惊世人的血雨腥风中;从各个层面来说,这部电影都绝对是一部被极大忽视和低估的影史佳作。摄制于曼森家族审判之后,前有波兰斯基《罗丝玛丽的婴儿》,美国此时对邪教和盲众的文化焦虑在这部电影里完完全全以一种深沉肃穆的冷感压抑表现了出来。
同时,电影和当下艺术运动总是紧密相关的,最典型的恐怕是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达达,等。这部电影就充满了浓郁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洛杉矶波普艺术。艺术指导Joan Mocine和Jack Fisk(看完此片能完全理解为什么林奇《橡皮头》和《穆赫兰道》御用Jack Fisk)无疑把美国50年代到70年代当代艺术在电影产业、国民经济和消费主义的中心地位发挥到了极致。以及,一部夏日的恐怖片,居然拍得如此让人发冷。我们身经百战的老戏骨Elisha Cook Jr. 说:“太奇怪了,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一次被导演告诉直接看镜头”。
这片子打光和构图都太美了我截图截不过来。打光就说一处:
上图:左侧墙壁三色影子。
再看《阴风阵阵》:
手的上方红色影子,下方蓝绿色影子。
多色的影子原理很简单: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光源。或者像歌德《颜色论》里解释的也行(白色背景上有效的光源被背光光源叠加色彩):
"Zu den farbigen Schatten gehören zwei Bedingungen, erstlich, daß das wirksame Licht auf irgend eine Art die weiße Fläche färbe, zweitens, daß ein Gegenlicht den geworfenen Schatten auf einen gewissen Grad erleuchte." (Goethe, Zur Farbenlehre, §64)
对比的目的,简单讲就是,虽然很像,但是《阴风阵阵》浓艳过曝(所谓“bleeding of colors”,而这种色泽溢出人物/物体边缘的bleeding正好是Argento和Tovoli所想要的),《弥赛亚》冷峻节制,柔和很多,两部饕餮色彩的片子都在自己的范畴里保持着色调的平衡。
原本是抱着看一场 “靠美丽的女主角作商业卖点撑场的廉价吸血鬼/丧尸片” 的念头打开看的,所以被这么一部有素养的作品惊艳了吧。但是又看了一遍之后这么冷冰冰的潮湿气质我是真的爱了。视觉愉悦欲罢不能,适合大电视机就这么放着,下单蓝光。记一下看片的时候想到的两点:
1. “Point Dune”的海边居所取景于加州马里布真正的Point Dume海角。父亲画笔下深远的码头和电影开头的加油站都好像出自Edward Ruscha的艺术风格。灯光布置极其迷人,色彩繁复却冷漠怪诞,喜欢的人(比如我)会爱到死,不喜的人简直要即刻触发chromophobia。一切都过分饱和:加油站的正红,惨白面色前啃噬着的鲜血和生肉,鲜红舌苔上黝黑的虫子,五光十色霓虹橱窗外空无一人泛着幽光的沥青,覆盖艳丽蓝红颜料的金属剪刀,浑身鲜血掺杂颜料的蓝色父亲。波洛克的滴画法和血液的喷溅,两者边界消失,成为彻底的暴力表现,惊艳极了。
如David Batchelor所言,或者如我们从《阴风阵阵》所看到世人当下的震惊和被挑衅,人们对过分浓艳的人工色泽的恐惧来自于“fear of corruption or contamination is from something that is unknown or appears unknowable”,颜色本身成为“property of some foreign body – usually the feminine, the oriental, the primitive, the infantile, the vulgar, the queer, or the pathological”,或被归于“the realm of the superficial, the supplementary, the inessential, or cosmetic”。恐怖不仅透过颜色,并且透过当代艺术影响下 荒诞、夸张、充满冷峻棱角的室内设计(夹杂一些art nouveau)逐渐渗透在每一帧镜头里。
2. 片中所影射沉默的(/疯癫的/不正常的)大多数,(据导演本人表示)借鉴了1971年《Let's Scare Jessica to Death》——我真的很受暴击,因为这部电影是我恐怖片十佳了。它不是什么廉价吸血鬼小镇片,而是探讨心理疾病/女性“癔症/歇斯底里症”与疯癫社会二元对立的深沉庄严的典范。这股肃穆的哀愁,是大多数恐怖片所缺少的、绝对稀有的审美高度。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确立女性主义反抗的自传体短篇小说《The Yellow Wallpaper》大抵是对这类议题电影最具影响力的开山之作。借《疯癫与文明》中福柯引用威利斯对于“歇斯底里”的论述:“在妇女疾病中,歇斯底里的名声很坏,就像是人已半入地狱一般(semi-damnati),它必须承担无数其他疾病的过失”。
事实上,女巫历史上对附魔和癔症的混淆也持续了数个世纪。《驱魔人》里的母女在借助宗教力量之前,也被误诊癔症,原著花了大量篇幅描写女性/女巫癔症和附魔驱魔史,史料可靠详尽。历史上女性地位和话语权的缺失使得女性们从轻微疲倦(或者哪怕只是拥有稍许敏感的人格特质),到被身边的男性们下定论为歇斯底里症,经历丈夫们的变相孤立、社交丧失、修身养“病”、卧床服药、与世隔绝、长期压抑下的神经衰弱被冠以臆想和幻觉,最后逐渐被逼到精神崩溃,也成为了大多数恐怖电影善用的题材出发点。这里所谓的“恐怖”,怕不再是悬疑和超自然了。当然,在我个人看来,这种恐怖也绝对超越了女性主义,而是根植人类本能的 对“反常”与“边缘”、“失控”与“被控”的恐惧。同时导演也提及了对H. P. Lovecraft的借鉴——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松散的些微恐惧——以至于每一帧都好像潜伏着危险。(神经衰弱患者在此表示感同身受。我爱洛夫克拉夫特。)
Btw!导演夫妻Willard Huyck和Gloria Katz是真的神仙眷侣了!
在歐美很出名在中國無人問津的片子… 電影院那一幕特別好,對於拍攝於1971年的恐怖片算很優雅的了。永遠喜歡大叫的女人和最有用的男人一定會死這兩件事100年來都沒變過…我管這叫’歷史遺留問題‘哈哈,據說很多群演曾是NASA員工?哈哈哈笑了
一开始是杀人狂,后面就变丧尸片了,什么鬼,节奏很慢。
好强的割裂感,前半部分是lovecraft式的魔幻(黑洞频率+仲夏夜惊魂),后半部分摇身一变变成了僵尸片。。。画面很华丽
简单本地小镇
元素到位,张力不足。胶片拍色彩和夜景是亮点。超市的僵尸戏是亮点。
我说怎么美成这样呢,充满隐喻的压抑悬疑和极具冷感的审美哲学,光线、运镜、构图,一切都处在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度。每一帧都想暂停细看,又被剧情拴着停不下来。一查,果然,艺术指导Jack Fisk...(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代表作大卫林奇橡皮头,穆赫兰道,魔女嘉莉,细细的红线) 气质绝佳,不买蓝光对不起这部电影(下单去了
用了得白化病的黑人演员,看起来的确怪异。超市里吃生肉的都是中产阶级这有什么影射吗
Messiah.of.Evil.1973.iNTERNAL.WEB.h264
好喜欢影院+超市以及其他所有夜景的部分。
7.5/10。女主来到一个小镇寻找她许久未见的父亲却深陷困境:因为全镇的人在红月之夜会变成吸血鬼(她父亲也变成了吸血鬼),而她最终则被这些吸血鬼活捉从此永远活在被控制的阴影下。标题“邪魔的弥赛亚”指代的是这群吸血鬼的领袖。影片通过冰冷而又诡谲艳丽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和缓慢克制的表演/叙事节奏营造了诡异、神秘、疏冷的气质,但至少有两个问题:角色表演很劣质,扣1分;作为叙事导向的电影,剪辑在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变化/过渡上处理地不够清晰(虽然这也意外地营造了一种梦一般神秘的气质),导致叙事有点乱,扣0.5。
血浆四溢的开头(以1973年的标准相当过量)之后就像进入了欧洲导演的艺术电影,情节围绕失踪谜团和男欢女爱打转,游走在各种绘画、雕塑、床单组成的带着嬉皮风格的艺术化场景里,台词也各种阳春白雪“她的手就像白色蜘蛛般在我脸上游走”“整个小镇就像暴露的伤口般不断溃烂”,直到半小时后加油站搭车人重现才开始重回惊骇气氛,超市里生吃猛扑剪得非常意识流,尖叫声配的还是爵士乐,后面影院那段更是腔调十足,银幕上西部片激烈放映与食人狂接连入场就坐形成一种荒诞诡异十足的压迫,最后被恐惧吞噬的背景是硕大的白色银幕,压轴的食人狂闯入住所动作和剪辑简直跟大型舞蹈秀一样,整个电影就跟行为艺术大观一样。
一部特别的僵尸片 色彩、光影、美术、布景都很出色 与众不同
很难想象上世纪能拍出这么经典的邪教丧尸片,美不胜收!
开场惊艳deco美 后面编不下去换zombi了
果不其然睡着了,把我带的一小杯酒都喝完了还是没有醒过来
美工部分相当出色。
文艺风丧尸片
中秋看一部与血色圆月有关的故事,也算是应景了。真的是非常复古的小镇着魔片。
冷感型准丧尸片,用不应答的沉默人群增加压迫感,美国空镇夜景运用得当,家里灯光诡异,剧情展开手法类似爱手艺,总之颇具风格但确实沉闷。Jack Fisk担任美术指导。主角家满是正常人不会画在住所里的壁画什么两个自动扶梯啦一个路口啦让人误以为那里可以走- - 油管全片
从波普风格的色调分离,女性的神经官能症状,再到现代社区中隐藏的原始仪式,导演对possession这个概念的理解,另到这部活死人电影有着跟70年代众多吸血鬼丧尸片不一样的特质,这个小镇的活死人现象,表面看是一个红月之夜的食人族诅咒,实则来自一个荒野救生寓言,为了存活而吃了人肉的牧师,向众人传播这种通过肉体转化而建立的创世模式,不同于罗梅罗的战争焦虑,也区别于弗尔兹的天主教隐喻,印象深刻的几个段落,一个是超市里抢吃冻肉的村民,一个是女主角用针挑起自己手臂的皮肤,还有父亲变异后那个洒满了蓝色颜料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