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中西部小镇,一位作家回到伊利诺州的老家,在那里邂逅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赌徒,他俩到处游荡,试图使这个小镇起死回生,期间,他又碰到了一个放荡性感的女子爱上了他,反映他从渴望成名到觉醒的一段心路历程。全片文学气息浓厚,像是作家心理研究的个案多於一个戏剧故事,但导演文森特.明尼里 成功地营造了时代气氛,对於几个主角的复杂性格也做了深入而有趣的刻画,演员演得有神彩,在平凡事件中令人感受到人生的苦与乐。
冷静下来后,我发现这种情节也就只能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美国。 里面比较有趣的是三个人的恋爱观 格温虽然爱男主的才华但她更爱自己的自尊。她的性格她的自我,她不能抛却,她作为写作老师,她可以去理解作家的坏习惯,但是她却不能宽容他的爱人,甚至一点点机会都不给…… 男主也许是爱格温的吧,爱她的容貌爱她的气质爱她的谈吐,爱她懂他的写作,甚至也舍下一切去告白求婚,但是最后也是败给自己的自尊,他害怕再经历一次那样的心伤 金妮她爱男主,很纯粹的喜欢,即使不能参与到他的爱好中,可是仍然为他做的一切感动。她爱他的温柔,他的柔情,他的话语,她沉沦其中忘了自我,甚至连生命也可以舍弃。 所以他们结婚了,他不想孤孤单单的,金妮的热烈与稳定,给了他想要的安全感。他想学着爱她,可是一枪毙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心爱的枕头垫在她的头下。 凄美又绝望的爱情……
也许爱情真的死在了相爱的那一刻×
第24届法罗岛电影节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魂断情天》,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毁誉参半的评价了!
@仔龙
喜欢里面的复杂,人与人的关系本来就是复杂的。作家有作家的孤傲,老师有老师的原则,自由的女性有自己的崇拜和追求,结局令人愕然。
@OUTIS
很无聊,剧情看的让人火大。
@Spy Liu
剧本很俗套,胜在随性,可惜后面又落于好莱坞叙述了。
@子夜无人
两个女演员都十分出众,比起来男主角的魅力就很欠缺了。雪莉这个角色与男主之间原本的不对等来自于身份差异,没有共同语言的二人也许可以短暂地因为怜悯和孤独而靠近,骄傲的人选择适时地低下头靠近那个热烈的笨蛋,可是阶级鸿沟本身并没有被逾越,所以最终只能被更大的生死鸿沟去跨越。前半段有一些法国电影的写意在,但后半段苦恋的气氛以及为爱献祭的落点都还是挺传统好莱坞的。
@像音片碎
我咋觉得里面的角色都是双峰镇里面的异次元恶人...melodrama之魔
@Sally Bowles
some came running, Ginny…怎么会有如此可爱的女人,雪莉的演绎让这个角色可爱加倍。每一个厌倦了生活的奔波,想要安定而平静生活的人,怎么会不为这样烟花一般的女孩心动?
@非有想非无想
絮絮叨叨八点档啊
@西红柿鸡蛋糖
感觉这种电影看多了会把人气死 就是那种都这么大人了可以长点脑子吗…… 就一味的为情怀 风貌而以命相抵我真的 人是多变的,爱情更是多变的以此告诫自己 爱自己,宽以待人,勿强求
#FIFF24#第6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魂断这个 魂断那个 混蛋啊 结尾终于不那么催眠了
明奈利的歌舞剧会出色很多,而这种传统好莱坞爱情故事拍的一点水花没有
9.0/10。①主线是男作家、女教师、妓女(虽不像女教师那样与男作家有共同语言,但却深爱他)的三角恋。②同质于《深锁春光一院愁》的精美饱满的摄影(色彩/光影/构图/服化道/置景);大量运用(高水平的)长镜头运镜/场面调度营造写实感和精致气质。③作为传统情节剧叙事整体较平淡,也许是一些角色形象不够有趣也许是节奏也许是其他。
爱我的人痴心一片,我爱的人铁石心肠。
寬銀幕有點鑿不住呀.但如果是我會毫不猶豫的選吉爾姑娘!!!
情何以堪啊。Frank Sinatra很赞,收尾过了
小镇的世俗现实、声色光鲜反衬出男主的孤独,精神失血让他干涸而无趣。整体来讲,影片情感表达较为肤浅,无论是风尘玫瑰,还是书香百合,他与她们的联系局限于你追我逃的情感窠臼;虽然文艺女可以看作男主胸口的朱砂痣,但是无视精神沟通的他使这段情感蒙尘和庸俗化,百合几乎沦为他的“猎物”。最终勉强以风尘女子的爱来填充空虚,他自己也清醒地知道这种欺骗的残酷。雪莉的鲜艳、出轨的肉欲、枪杀的戏份也拯救不了影片的无聊,一星送给几位女性角色的颜值与服饰。
太让我惊艳的电影,真正的战后垮掉的一代,迪恩马丁加瘦皮猴双主演,爵士王炸和五位女角太性感。
6.0/10。|作家没有写作不代表不是作家。|很少有好莱坞电影能这么无聊。。。好吧,虽说最后珍妮和大卫结婚那里还是挺感人的,虽说游乐场一段还是挺炫技的,但终究摆脱不了总体的乏善可陈。
No I don't understand this story, but that doesn't mean I don't like it. I don't understand you neither, but that doesn't mean I don't like you, I love you...很久没看过这么美丽悲伤细腻的片子,哭得不行,想到那句歌词"爱我的人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
人生宛如陈旧的小镇,带着衣服的皱褶,在晃眼的阳光里落地、回到童年。作家怀揣丰富,像饱饮了酒,一沓落拓的文稿,待人拾起。在庸俗的湿气里,等待相爱,额头发亮的汗液,今日整洁的衣着,门紧闭、门开放,旅人因时机而踌躇。一只柔弱的动物,雪白的你踏在我茂杂的草地上,爱是生物学,或是萌生的温暖与责任,是毫无缘由的解体、充满理由的陪伴,爱是一场纯净的牺牲,而生命在这时候发亮了。
技术上让人惊叹;具体内容没打动我
电影手册百美,奥斯卡诸多奖项提名,算是一部佳作。这个角色还挺适合雪莉·麦克雷恩。弗兰克·辛纳特拉和迪恩·马丁真是好基友,总看到他们俩一起。
Sinatra第二次演詹姆斯·琼斯的小说改编,这次演的却是“Prew”(没看过这一部的原著但是看电影的感觉又有点自传体在里边的),可以说是全无风流浪子和敏感细腻的心事男气质【类比FHTE里的Monty,白瞎了配戏的雪莉·麦克莱恩那么出色。我可以理解让个搞音乐片的来拍,但是琼斯身体里流的是布鲁斯的血,他的写作虽然平实但其实是有类似民谣节奏感的,找这么两位全无琼斯角色特质的主演然后把其作品拍得这么大红大绿实属没必要。(一个好笑:主角在刚入住旅店时从包里拿出许多作家的书,其中一本是海明威的;而实际情况是海明威读了琼斯的FHTE之后非常不喜欢还破口大骂他不爱国,lol 【琼斯:终究是错付了)
Minnelli后期情节剧着实各种洒狗血。真正天真的不是Ginnie而是Gwen。Ginnie找Gwen谈的做法看似纯粹实际十足下作,有本事你别瞒着Dave啊。看这片我觉得本色演出就是个伪命题,Frank Sinatra本人是个花花公子,银幕上却没演好花花公子;直到我看了Pal Joey,顿时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唱不唱歌。
#FIFF#剧本很俗套,胜在随性,可惜后面又落于好莱坞叙述了。
两位出色的女演员,拿到女配提名的玛莎海尔看上去比拿到女主的雪莉麦克雷恩戏份还要多,某些时刻她的角色性质也似乎更像一位”女主“,她的表演很干净,没有过多的考虑自身的魅力,就是执行出了角色需要的东西,也因此麦克雷恩出现时抢尽风头,麦克雷恩拿到女主提名,她在后半程有连场重场戏,让人过目不忘,因为两位演员的真实,才得以促成这段真实的情感经历,明亮的,脆弱的,爱情。
作家对妓女说:你的脑袋还不够资格看这篇文章,你不是那种从雨中走出来,有人会过来牵你的人,因为你会找上任何人。妓女:你不该那样对我说话的,我也是人,我的情感和权利跟别人一样。最终妓女为作家挡子弹死在了作家的怀里。这是电影。
这个结局看的我真的难受,特别心疼雪梨演的这个角色,生来不被别人待见被认为是低贱的人,死心塌地爱一个人甚至付出生命但也只是被当成备胎,好不容易要熬出头了却搭上了性命,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本片电影本身是一部还不错的drama,故事情节挺好看的,但是看完感觉本片的主题有点模糊,只有雪梨演的这个角色真的触动了我。特别喜欢影片结尾处的一幕,雪梨倒在辛纳屈身上,游乐园旋转木马依然发出快乐的声音,让这一幕显得格外悲凉。为了雪梨和结尾私心加一分给9分。本片的群戏非常精彩,最出彩的当然是雪梨的表演,不过她作为女主的话戏份略少,但是她的表演充满灵性,从早期就看的出有戏骨的潜质。另外两个奥提演员也都发挥的十分不错。辛纳屈的表演不错,但是选角感觉他的特质既不像一个作家,也不像一个风流倜傥的人,所以有点怪怪的。
拍于塞克家庭情节剧的风行的那几年,明奈利在文本上明显做了改动,相较之前剧情上的古板不觉让人皱眉的家庭内景的俗套,这部明显好出很多,最大的变动是在女二变女一(或者一直是女一,基于累积好莱坞道德的一次误认)的过程中,雪莉·麦克雷恩超神的诠释了这个角色,在都误以为是配角式的陪衬时,竟能从喜剧式的丑角中挣脱,成为悲情感十足的人物,在最后认同的目光中完成一次明奈利脉络中的人物离轨,这也成为击穿其惯常作品中好莱坞虚构光影的一次突破,人物所具的现代性无疑精确指向了战后青年一代的心理状况(前嬉皮士)与后浪潮中惯有的人物体察。其他奇异性的人物也都不仅在活跃剧情,帽子赌徒与质问赌徒那场略显荒诞的戏份,却透着无比的真实。光影也一改鲜艳亮丽,在浸入阴影中有着人物挣扎的表达,而结尾霓虹光中的追击,类型穿越至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