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就是家常便饭。每期由一位UP主发出邀约,邀请自己最好的朋友开启一场以“回家吃饭”为主题的“家常美食之旅”,带着最好的朋友去感受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记录青春少年的友情故事,体验家人做的家常美食,回味难忘的成长经历,讲述不同形态的中国家庭故事。
第一集很真实很温馨的回家的画面。
这也是我不愿意去朋友家吃饭的理由。
尴尬?融不进去?突然爆发的矛盾总是让我心里一紧?
我感觉在家里,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而让外边的人很尴尬。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没有勇气去打破这种尴尬。
所以我选择离朋友的家庭远一点。越远越好。有空谈谈心,周末看电影唱k吃火锅。不远不近,刚刚好。我把自己的家裹得紧紧的,因为我知道我突然爆发的神经质会让朋友看了退避三尺。我与我自己的家都无法和解,我也难以将视线放在别人或温馨或矛盾的家庭上。父母不容易,孩子不容易,家庭不容易。成年人要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而这都是我不愿意被人看见,或看见别人的东西。
审美课上仅看了这部的一集,便再也忘不了。
我意识到,自己大抵是个感性的人。最近的一两周,纪录片里的那些朴实无华却又真实感人的故事总会让我热泪盈眶。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但这一次次情感的共鸣,带来了一些我对于这个社会,亲情与自身的重新思考。
up主带着自己熟悉的朋友,回自己的家里吃饭,这便是这部纪录片,所要记录下来的故事。
内敛、质朴而又不可分割--这就是普通中国人的家庭
1. 看完第一期,感觉比《向往的生活》简单、平淡、真实。或许这就是平日里的家庭,没有满满的正能量、没有那么多喜乐美好,有的就是这种克制、隐晦却深层次的羁绊联结。或许,它就不应该和《向往的生活》对比,它应该就是《生活》。 光影、配乐都很棒,但还差一个要给10分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就是缺乏一些连贯性或者说故事性。不过这也是镜头对泡芙喵的尊重吧,这个第3人称的镜头保持着适当的克制、距离与尊重,毕竟这也不是第1人称的vlog,这是纪录片,更多是负责记录。 对泡芙喵生活小心翼翼的窥探,或许就是属于它的简单、平淡、真实。 2. 第二期制作水准在第一期之上,能够从四星提到五星。在保持优质的镜头光影之外,视频行云流水,很动人。可能和题材也有一些关系,我也想奶奶了。 3. 两个我不认识的up主,当内向的人碰在一起果然是会有点尴尬的,可能这种感觉就和我看这期一样吧。但有些时候,这种内向更多的是对情绪的隐藏,它由家庭环境而来又将塑造、凝聚这个家庭。
4.
水准很高的一期,叙事心云流水,可能这也和宝剑嫂家人同拉宏桑之间和谐的关系有关。温柔、温暖,是女孩子的家庭可能就会有些不同吧。
5.
克制、含蓄而又可能会突然宣泄,但这种宣泄都是带着克制的,家庭环境真的会很大程度上塑造一个人。
6.
这期“与哥到处跑”,感觉是最“中规中矩”的一期,家庭经济、家里人的关系等等,这也契合这部纪录片的主旨吧,家庭塑造出了这样一群平凡有趣的人儿。各个剧集里面形色各异的人,他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这样的安排似乎也展现了这部剧的包容性、b站的包容性、华夏民族的包容性。
家,有着精神意义和物理意义上的双重定义,塑造一个人的同时它也是一个人的后盾!
很多人只有在春节才能回家一次。
很多人今年春节选择了就地过年。
家,永远都在那里。
我们回家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
一档由B站出品的纪实节目,B站评分高达9.8分。
一共6集,每集都会有一名UP主邀请好友去自己家吃饭。
食和家一向是盟友。
比如电影,前有《饮食男女》,后有《孤味》,无不是用食物表达家人之间的羁绊。
吃的是最家常的饭菜,体味的是最真切的情感。
在家人间的闲谈中,最熟悉也最难割舍的家的味道荡漾开来,让人鼻头一酸,忍不住泪目。
难怪有网友说,这档节目不该叫《去你家吃饭好吗》,而应该叫《去你家哭好吗》。
究竟有多好哭?
就我的观感来说,每集必哭一点都不夸张。
小时候感觉家乡很大,大到一个家属院就是整个世界。
长大后感觉家乡很小,小到我们只能遥望和怀念童年时光。
UP主食贫道(饼叔)带UP主朱一旦(旦总)回山东老家时,因为家乡的变化太大而迷了路,以致于被旦总调侃,“是不是你家”。
对饼叔而言,这次回家是对儿时记忆的告别,因为陪伴饼叔长大的济钢要拆迁了。
饼叔回忆起儿时,记忆是鲜活的。
“原来的时候这(济钢体育馆)放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这是游泳池,那时候暑期游泳班。”
“课间拔老根儿,你把那个老根儿藏鞋底里,捂上一上午,韧劲儿十足。”
“小时候爬墙偷人家葱,拔人家东西,以致于人家家里少了什么,直接问我们家你家孩子见着了吗。”
除了告别济钢、告别童年,饼叔这次回家主要是看望88岁的奶奶。
身子骨一向硬朗的奶奶,不小心摔了一下,肋骨骨裂。
奶奶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后来做了济钢附属中学的校长,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大家舍小家。
退休后的奶奶依然保持着独立的生活习惯——晚辈可以常回家探望,但她不和晚辈同住。
见到孙子来看她,奶奶的开心是藏不住的,“孙子回来了,心里就敞亮了。”
对着孙子,奶奶一边不在乎地说,“能回来就回来,不能回来我绝不拉你们后腿,工作重要”。
一边不无伤感地说,“你们忙啊,说是常回来,也得好几个月长。”
和所有的奶奶一样,她会怕孙子缺这缺那,“生活上还缺什么东西不?”
也会担心孙子的身体,“冷不冷,我看穿得挺薄。”
对孙子的嘱咐,她都一口答应,“我要活着多见你们几面。”
饼叔和旦总要离开时,腿脚不方便的奶奶执意下床送孙子到门口。
这一刻,她不仅是饼叔的奶奶,也成了我们的奶奶,更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在催人老的岁月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
要知道,有些亲人啊,见一面就少一面。
我们每次回家,父母总是会做一桌子我们最爱吃的菜。
那是我们熟悉的,家的味道。
UP主宝剑嫂带UP主拉宏桑回家时,爸妈已经做好了一桌子的湖南菜。
这刀工,这菜色,亲情片分分钟变成美食片。
宝剑嫂的爸爸妈妈都是很热情好客的人。
第一次见拉宏桑,妈妈就各种彩虹屁,
“B站好多UP主太厉害了,以拉宏桑为主的厉害。小小的脑袋瓜子里面怎么装这么多内容呢。”
但对女儿,宝剑嫂妈妈却异常严格,一直嘱咐出门在外的女儿要多运动,要吃得健康,要多注意身体。
就连宝剑嫂带拉宏桑出门吃小吃,妈妈都会说,
“少吃一点好吧,健康出发,我请求你们。”
这种唠叨的背后是对女儿身体的担心。
有一次,妈妈看到了女儿的体检报告,问遍了自己所有的学医的朋友看有没有事,应该怎么办,晚上甚至担心得睡不着觉。
毕竟,对妈妈来说,女儿的健康和开心永远是第一位的。
和很多家庭一样,宝剑嫂的家庭也是保守式的家庭。
宝剑嫂从小到大过生日,父母从没送过她礼物。
翻遍家里的相册,也找不到几张一家三口的合照。
就连相互之间爱意的表达,都要靠写信。
在以前的信里,爸爸曾这样写道,
“爸爸平常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对于你,过于严厉,缺乏沟通,有时候没有顾及你的感受。
爸爸今天反省了自己,我的确不对。希望我们相互监督,好吗?”
虽然爸妈可能对宝剑嫂过于严厉,但他们并不是那种觉得自己做得都对的父母。
相反,第一次做父母的他们会不断反省,有错就承认就道歉。
这又何尝不是出于对女儿的爱?
这一期最后,宝剑嫂给父母分别写了一封信,名为《致你》。
在给妈妈的信里,宝剑嫂说,
“每次我在杭州想拿什么东西,就想喊妈妈帮我搞一下。说完之后发现,我在杭州家里没有妈妈。”
这种感受,恐怕所有漂泊在外的人都懂得。
最后,宝剑嫂说,她和父母是相互成长的。
父母看着我们从小长到大,我们同样看着父母从中年步入中老年。
只是我们大了,父母却老了。
《去你家吃饭好吗》不仅讲一饭一菜中的亲情,还讲友情。
不论是蛋黄派和贤宝宝之间互损的友情,还是饼叔和旦总之间相知的友情,都那么真实,又让人那么感动。
与此同时,节目也不避讳原生家庭中的问题。
泡芙喵的爸妈在她小时候出门打工,泡芙喵被姥姥带大,父母常因为没有怎么陪伴过女儿而愧疚不已。
他们能做的,就是女儿回家时多做几道菜,让女儿吃个好饭。
蛋黄派的爸妈因为一直上夜班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可能也因为这个原因,蛋黄派从小就性格内向。
但这不代表爸妈不爱他,相反,爸妈会关注他的账号,每期都给他点赞,有时候还刷礼物。
不仅如此,蛋黄派爸爸能一口说出好几个跟儿子玩得好的UP主的名字。
《去你家吃饭好吗》虽然催泪却不煽情,它用朴实的影像把至真的情感娓娓道来。
节目没什么至理名言,没什么华丽鸡汤,
有的只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以及闪耀在日常中的爱意。
爱是什么?
是泡芙喵的爸爸给女儿做的西红柿蛋花汤,
是蛋黄派爸妈对儿子工作的无条件支持,
是饼叔的奶奶清晰地说起他儿时的小事,
是宝剑嫂爸爸写给女儿的一封又一封信。
还有什么比这种日常之爱更能打动人?
这种藏于日常的爱,你也一定感受过,或者正在感受着。
对于这种爱,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
珍惜每一次回家的时间,珍惜每一通电话的时间。
在离别来临之前。
常回家看看。
记得年前跟友人闲聊,他突然抛出来一个灵魂拷问:
“你多久没有跟家里人好好聊聊了?“
是啊,好久了,也似乎从未好好聊过。沉浸在21世纪初叶,时代赋予的一切都市梦想之中,昏天黑地的过活,在大城市里用各种看似有理的谎言编织自己的生存意义体系,似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唯独没有家人的一席之地。
《去你家吃饭吗》这部纪录片,正如朋友的灵魂拷问,让我看到了自身生活的缺憾。经历着线上数字世界的功业沉浮,也都在承受着线下生活的寂寞荒芜,散落在都市角落的B站知名UP主们,这一次,放下了手机外卖,邀请同在网络世界征战的朋友,回到自己的故乡,吃一顿父母家人亲手准备的饭。于我们而言,这正是一次“心灵奇旅”一般的体验。
看着多年在外打拼的Up主们回到故乡,吃一顿亲人的拿手“私房菜”,他们在一起时的开心和温馨,会让你不由自主的赞同一句话:“最好吃的,还是家里的味道。” 而能坐在一起吃饭,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开始。在第一集中,舞蹈区up主泡芙喵终于吃到了父亲的拿手菜“东哥秘制红烧肉”和“番茄鸡蛋汤”,她和父亲也逐渐彼此敞开心扉,打开各自多年未解的心结。在热气腾腾的火盆边,父亲述说了自己因在外打工做生意,经常无法陪伴孩子的遗憾,而女儿也理解了父亲对远在上海打拼的女儿的牵挂之情。在第二集中,美食up主食贫道,带着好友up主朱一旦回到了处在山东老工业区的故乡,看望了久未见面的奶奶,吃了一顿中年家宴,打了一把童年街机,观察到奶奶因为孙子的看望,脸上绽放的笑容,他也明白了人生在世,我们对至亲,尤其是年长祖辈的关怀和陪伴,确实再多都不过分。
切菜、打蛋、翻炒、焖煮、起锅、入席、聊天、举杯、气氛或热烈、或窝心,在家里吃一顿家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这是最为自然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纪录片中,被一一拾起的不只有丢失的亲情,还有纯真的友情。up主“中国Boy”和“六道”是泡芙喵的亲密好友,三人对各自的性格都非常了解,在泡芙喵老家院子里玩童年的跳房子游戏,反而让他们的友情奇妙地获得了生动的,历经时光洗礼一般的质感。还记得在傍晚的田间漫步的三人,那种洋溢的幸福,正是回到故乡,建立了线下的、真实的人际关系之后的情感满足。在这一点上,纪录片很用心思,在每一集的结尾,都用照片定格家人、朋友欢聚的瞬间,而金色的色调也让其具有胶片质感的时空深度,一首定制版的《友谊地久天长》作为片尾曲徐徐登场,在这一刻,每一个渴望温暖亲情和友情的异乡人,都会产生久违的共鸣。这种震撼,正如泡芙喵的父亲在女儿即将返程回上海时,再也绷不住的泪水一样——最深情的话,往往只在临别的时候说。
第一集的回家故事发生在安庆农村,第二集发生在济南城郊老工业区,故乡承载的往往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也是沉甸甸的真实日常生活。正如我们每次回家,都能体会到真切的人间冷暖一样,up主们的返乡之旅,也让他们更切实地感受到了故乡的真实,更广泛地说,体验到的是这片土地的真实。泡芙喵的说法很有意思,“带两个壮丁来干家里干农活”,干农活,也许是让我们这些“线上存在的人”打开生活视野的最好方式。在田间地头上,只具有都市经历的年轻人惊奇地发现,原来化肥也可以是“颗粒状的”,而挑水也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如果不得要领,在爬坡的时候扁担在肩上横成了“一”字,就会连半步都无法前行。片中这些幽默、生活化的段落,恰是在向我们展示大地上的寻常日子和生活经验,也在帮助我们建立与故乡,与更宽广的生活世界的情感联系。在摄影上,纪录片有着日本电影《小森林》一般的诗意,寒江上飞过鸟群,夕阳下芦苇飘荡,老工业区肃穆凝重,这些极具风格,又不失质朴的画面,会让被“内卷”一词扰乱了心智的都市人骤然平静,也许这是一种治愈,也许,人们也会在这些画面细节中寻找到一种实在的,接地气的生活动力。
与现在颇为流行的,快节奏的网生纪录片不同,《去你家吃饭好吗》采用的却是反潮流的缓慢叙事,娓娓道来。但也正是因为徐徐展开每一次不同的返乡故事,我们才能从中看到细节的魅力,也唯有细细品味细节,才能感受到亲情关系的个中甘苦。在安庆的农家小院里,“中国boy”和“六道”在静谧安适的闲聊气氛中诉说了他们各自关于家庭的苦闷,也暗暗羡慕“泡芙喵”家中浓浓的亲密感和对她事业的支持,赞叹她有一个“不一般”的家庭;在济南与故乡亲友的饭桌上,几杯酒下肚,“食贫道”也开始了慢慢对自己过往的解析,得出了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无法得到的中年况味;所有这些微妙的人生时刻,纪录片都缓缓地向观众展开,让人感同身受。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现代快节奏的世界失去了耐心,而亲情的培养,乃至所有感情关系的成立,需要的恰恰是耐心。本片不紧不慢的节奏,对家人微表情的捕捉,对生活环境的诗意呈现,以及缓缓流动的时间感,都是对“快餐时代”的某种解毒,也会让我们重新进入家人和故乡的世界。
慢条斯理,抽丝剥茧的记录风格,具有了某种是枝裕和电影的质感,人生的种种面相,也因此清晰可感。第一集的主题是“后盾”,我们能从父亲最后的泪水中,感受到家作为后盾的隐忍和坚持;第二集的主题是“归乡”,我们能从食贫道最后对奶奶说一定尽快再回来看望的诺言中,看到归乡后的反思和收获。也正如是枝裕和电影中那些质朴又不失仪式感的细节特写一样,纪录片同样让每一个人的归乡,都具有了仪式感。泡芙喵与姥姥的相拥、父亲闷坐抽烟、打街机时的专注与沉默……所有这些相遇与告别,都因情绪性极强的长镜头而拥有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力。食贫道在片中说,回到济南,是跟自己的童年正式地告别,这样切肤的言语,恰恰反映的是纪录片制作上的良苦,在个体被无时间的科技裹挟,个人经验和历史的界碑日益风化模糊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恰恰是记忆的重量。与童年告别,也要正式的告别;与亲人和解,也要正式的和解。
“去你家吃饭好吗?”
纪录片的片名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邀请,邀请我们每个人走进内心,洗尽铅华,跟父母和最亲爱的人,在熟悉的,香味萦绕的饭桌前,好好聊聊。
B站自制的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 真的应该改名叫《去你家流泪好么》,每看一集眼眶都含着泪,有种想哭的冲动。
其实每一集的故事都是记录up主一家人迎接up主朋友的生活琐事,没有什么大场面,简简单单的日常。但是当这些简单的日常以视频呈现在屏幕上,自己就会不自觉的有带入感,这些场景的片段自己有的也曾经历过,有的也曾看到身边的朋友经历过,但是当以屏幕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过往的回忆被激起涟漪。就像曾经看到的一段英文
The past is beautiful because one never realises an emotion at the time.It expands later, and thus we don’t have complete emotions about the present, only about the past
记得《致你》那一集里,up主说过
我妈管我管的很紧
我觉得她的人生90%的意义就是把我带好
她是一个很愿意为我奉献所有东西的人
虽然有的时候她让我有一点点烦,但是我还是能够理解的
短短几句,是up主的自述,但也完完全全是我的一个投影啊。
看完这部纪录片,生活还要继续,当时观看时的心潮澎湃也会随着时间渐渐淡去。今后的生活或许还会继续像以往一样平凡平淡,但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都在为未来积累着精彩和不平凡。
给五星不嫌多!春节返回工作岗位,下班之后无意点起了小破站的这个纪录片。
我的小时候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当初奶奶挑担的两边,一边是我,一边是从土里新收的地瓜。当初如此强壮,对幼小的我来说是天一般存在的人,现在也是像纪录片中的奶奶一样垂垂老矣,“你们要多来看看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我的大孙子”...放下手中的活计,多给老者一点关怀。我想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告诉我们的一部分吧。
第二集最让我感伤的部分在饼叔奶奶送别的时候,即使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站起来,也要目送着自己的大孙子离去。这是老人对孩子的无声关怀,也是无声的期盼。
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曾经的济南钢铁厂成为一片废墟,少年少女们一个个成长为青年才俊走出了哺育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也不要忘记,稍微停留一下追逐的脚步,回头望望来时的路,自己的家人正在殷切的期盼着你。
夸夸色调和镜头,把回家这件小事拍的温暖而自然。也夸夸嘉宾,希望小王同学越来越好。
刚开始看以为这纪录片属于放松型,越看到后面越泪目,很真实。第一集泡芙喵她爸拿着乡巴佬鸡腿让我瞬间泪崩了,我小时候爸妈也给我买这个吃,这次去外地妈妈还给我塞了一个。我也很幸运,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里。(我不管,能让人流眼泪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感人的纪录片一抓一大把,但B站不能把UP主当艺人,今天突然看到说一下,你看了两集,你就不要搁这评分了,虽然这个片很烂,但你没看完,那对这个片子都不尊重,你评你呢?
居然被蛋黄派惹的眼泪出来了。
期期催泪,期期暖心。
Ep02看着饼叔带着朱一旦回家看他奶奶,听着老人家絮絮叨叨的讲那些讲了不知多少遍的儿时旧事,这可能就是老人与孩子之间仅剩的情感纠葛,我们都忙着各自疯狂向前奔跑,背井离乡的走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我们经常会忘了我们身上背着的那堵怎样也甩不脱的山,那堵山就叫故乡,你看上山还有人在遥遥地望着你的背影,那些都是你的亲人。//Ep04宝剑嫂“我陪伴了他们的30至50岁”
五星为蛋黄派一家的执生而评
你以為說的是吃,其實說的是家,你以為說的是家,其實說的是家人,不把鏡頭對準形而上的家,而是記錄各有遺憾各有溫情的家人們,足見導演組的用心,雖有瑕疵,但是有些感同身受的暖流是真實的。
有点定位偏差,吃饭没拍多少,毫无重点的唠嗑和下地倒是拍了很多。整体制作水平堪忧,是什么粉丝向的vlog吗?
人之冷暖,真情实意,却在那朴实寥寥数语。
B站UP主小圈子,比较真实了,看了两集没继续追
第二集给五星 其他都是三星 第二集太动人了 哭得我稀里哗啦 想念我姥姥 想念她重复问我饿不饿冷不冷 有时候想想或许回家离家人近点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吧 其他的各种小up主在家吃饭还好说 看了下他们的频道我就对自己有点担忧 这些几百万粉的up主 他们拍的东西我一点也不想看 看来是老了呀
五星给第二集。
这些人里我只知道朱一旦(也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已),万万没想到第二集能这么扎心。为什么,看一部,几乎谁都不认识的纪录片,都能看一集哭一集啊……再想想,如果谁都不认识的话,直接把这片子当成一部记录素人生活与情感的片子来看,也没问题。
比之前的那个跟女孩回家的节目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没有想到猩猩是这么一个温暖的大男孩,朱一旦背后的辛酸故事也只有在几杯酒下肚后才能和好友慢慢道来。孩子们的打拼现状不一定全部都敢和家里人说,父母的真情流露不需要任何安排与掩饰,哗的一下泪点就上来了。泡芙喵好可爱!(*/ω\*) 我永远喜欢泡芙喵!
可以去你家哭吗?
回家吃饭吗宝贝儿!
第一集:很好看,温情细腻感人。往后的二三四……一样的套路,食之无味。给自个的粉丝看的家庭生活长篇vlog。
原本是找个下饭看看,看到这题目正应景,看了却发现重点根本不是“吃饭”,甚至不是“去你家”,而是“游子回家”。真实、真情,就是一点不下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