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疫情”有太多的纪录片,它们远远好于这部电影。
在这里我想说的问题题目已经说了,“头重脚轻”,“刻意煽情”是我观看完电影后的直观感受。
头重脚轻
电影开篇即是高潮,发现肺炎病例,金银滩医院接收入院治疗,随着病例人数的不断增加,医护工作者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院长坐镇指挥、混乱的场景、医患冲突、第一批医疗队赶来救援,大量的患者需要得到救治,但是病床位依旧得不到方案解决,随之而来的是死亡病例不断攀升,甚至于医生、患者、还有他们的亲属一个个离去。
电影用了一半的时长再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节奏快,紧张感强,将观众很快带入到了情绪之中,所以我在还没到后面的时候,心里给这部电影预估的分数是8.5分左右。
因为,在我看来,电影的表现虽远远不及真实情况,但是在金银滩医院这部分,它做到了基本的还原,还有体现在这些演员上的表演细节。比如长期戴防护服后脸上浮现的一道道凹痕,年轻医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诉说着思家之情,还有袁泉饰演的医生与周围邻里的关系,身为医生无能为力与绝望等等,这些诸多的小细节都演绎的很好。
但是但是,一到后半段,整个节奏一下子崩了。
刻意煽情
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煽情戏不好,也不是主旋律的问题,而是整个电影节奏一下子缓慢了太多太多。如果说前面是“激情澎湃,振奋人心”,后面就是“谈情说爱,悠哉游哉”。欧豪和周也的戏份几乎占后面全部,并且贯穿全片。
当然,紧张的节奏过后当然需要慢节奏过渡,就像前面在紧张的抢救病人戏份后,会有个会议来缓和下节奏。可是后半部分呢,除了些之前记录片的素材和偶尔的医院戏份,这时的整个重心就在欧豪和周也这条线上。
如果不看前半段,单看这后半段内容,我只会觉得这是疫情期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说到“感人”,这两位年轻演员的长时间表演给观众带来的“感动成度”真不及前面张子枫的2-3分钟。
所以整部电影看完后心里的分数直接从8.5降到了7分。
当然,整体的演员表演完成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病房里抢救的戏份,让我不禁感叹,我国的医疗戏明明可以拍的很好嘛,但是医疗剧就是没人拍。
就说这么多吧!
当时去看这部电影时是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看的,因为处在疫情中想要通过电影去了解疫情发生时重灾区到底人民群众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故事,剧情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疫情当下人们经历了哪些恐慌感动无助和感恩,整个故事情节的逻辑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完整,所以并没有十分的打动我让我留下眼泪,但也非常的尊敬导演能在疫情当下拍摄这样的一部作品来鼓励大家一同度过难关给一线的工作人员带去一丝温暖,这样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不是这些演职员,说是网大我也信。片子摆明了要做宏大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命运在其面前会显得卑微而渺小,很容易把电影拍成集体意识的宣传片,导演显然想要more than that。
要撑起个人命运,就要让人物变得高,大,全,可电影毕竟是有主体的叙事结构,强行在二三十分钟的支线里,试图塑造这样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还不能喧宾夺主,就一定会使人物扁平化,脸谱化,外化出来就是支线剧情的凑数感与游离感,反映到整部电影上就是零乱,拼贴,与跳跃。
观众的情绪不是递进的,而是被镜头带着追赶的,这种情绪变化一次两次,可以调动观众,四次五次,带来的就是观影的疲惫。总的来说,就是一部看着很累,看完食之无味的电影。两星吧,五星给医生,负三星给电影。
这部电影很多场景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有时候甚至让人恍惚中觉得这不像是电影,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纪录片,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疫情期间的回忆。平时熙熙攘攘的诺大城市,街道变得空荡荡的,路上空无一人。原本应该全家团聚的春节,却因为病毒的肆虐而无法回家与亲人相见,无数的人被疫情隔在了生死两端,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害怕、那种可怕的揪心感觉弥漫了全身,让人不寒而栗,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冰冷可怕的冬天。
电影本身激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可能要大于电影的故事本身,看电影时好几次都觉得坐立难安,我发现自己真的很难去直面那些生死救援的场面,医生割喉插管、病患孕妇剖腹产、抢救台上被电击时病人身上泛青的肌肤和伤痕,仅仅是看到这些电影画面都让我觉得非常难受,无法想象那些与新冠病魔抗击的医生每天都要去面对如此可怕的场景,又会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一定需要强大的信念才能克服人与生俱来的恐惧。
平凡英雄的不平凡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处在武汉抗疫一线中的一线,疫情期间收治了一大批最初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这个专科的医院原本鲜为人知,现在早已因为在疫情中的突出贡献而一战成名天下知。
2019年的冬天,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的病区。
张涵予饰演的张院长人物原形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早在疫情爆发的前两年,张院长2017年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就已经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次年10月被确诊为渐冻症。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无药可治。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渐渐地,就会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疫情期间,张院长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在萎缩,上下楼越来越艰难了,疫情需要穿着连体防护服进病房,他自己甚至完成不了穿连体裤的动作,每次都需要同事帮忙,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把病情告诉大家。整个医院没人知道他那一瘸一拐的步伐是因为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每次有人问起,他只不过大手一挥说自己膝盖不好。生性乐观的他,不想让别人担心。
接受这7个病人后,凭着多年行医的职业敏感,他意识到这病肯定不一般,决定早做准备,早在上级卫生部正式通知前,他已经开始组织医务人员布置病房。一波又一波的病人疯狂地涌到了金银潭医院,疫情最严重时几乎每两天就要新占用一层楼,张院长要提前准备新病区。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睡4小时,很多时候他都不回家,只在办公室和衣而眠。不幸的是,同为医护行业的妻子感染了病毒,他每天都去巡视病房,却没能亲自照看结婚28年的妻子。
面对新的病毒,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医生和护士日夜不休地拼命努力抢救,病人却依然不断死去。镜头掠过医护人员被汗水浸湿了的衣衫,被面罩勒出累累血痕的脸庞,因为劳累过度无法伸展的手指,因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无法舒缓的神经,好几个月无法与亲人相见的痛苦脸庞和泪水,长达好几个月的拼命工作却依然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无力感,时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身边认识的人因为疫情死去的锥心苦痛,每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压倒他们内心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懈怠,忍着内心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继续努力工作。漫长辛劳的努力工作之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每次看到这些让人觉得不堪回首的往日痛苦场面,我都发自内心地感谢那些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他们日与继夜的努力工作,中国的疫情恐怕没那么快可以抑制住,我们也没有那么快可以重享往日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但依然有人挺身而出。
这就是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之处。
残酷人生后面的善良,普通人的艰难选择
易烊千玺饰演的杨小羊,是非常普通的住院医生。
他调皮,院长走路有点一瘸一拐,他也学着一瘸一拐地走路,被文婷医生发现后指正,他没什么恶意,就是男孩子好玩的调皮天性,因为他不知道院长那个时候已经患上可怕的减冻症。当新冠病毒四处肆虐,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他没有逃避,他跟医院的所有同事一起努力,但是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广州来支援的陶医生所要求的那种技艺高强的精英,所以他很努力地训练自己,这就是普通人在非常时期所能做的所有选择,用拼命地练习以换来飞速的成长,在陶医生的奚落下,他飞快地进步着,然后慢慢可以上手了,因为时间不等人,能力不行就要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可是后来他却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代价非常惨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始终还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当路边等不来救援的患病阿姨求骑摩托的他带自己一段路时,他明明知道这样与患者接触后自己就会感染上同样的病毒,他亦没有选择逃避。文婷问他,你明知道她感染病毒了为什么还要带她?他说,我能怎么办呢,她那么无助,她有点像我妈妈。一下子我就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了他的选择。这就是普通人两难的选择阿,能怎么办呢,因为始终是个善良的人啊,难道看着她死去吗?用她的死亡来保全自己的安全吗?
人生到处都是这种难题,你明明知道理智上不可以这样做,可是你又不得不去做,因为人并不是冰冷无情的理智机器,人就是因为有了情感才有温度,就是因为有了七情六欲才能够体会到人间的冷暖。在非常时期遇上这种非生即死的艰难选择,又怎么能够指望一个普通人冷静地分析利弊,然后果断地进行取舍呢?这太难了,要求太高了,一个正常的人没办法见死不救。
欧豪饰演的金仔也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
他脾气冲,在医院因为患病的怀孕老婆没有床位,他会冲着文婷医生大声嚷嚷,不惜出手。回到家里自行隔离,在彼此相隔的一层透明塑料膜后他也会洗衣煮饭照顾家人。老婆住院后,他努力听老婆的话,在非常时期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接单。可是当俞飞鸿饰演的老客户跟他说,我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一岁多的幼儿,家里一家老小都需要吃吃喝喝,孩子不能没有奶粉阿,你得帮帮我,他的恻隐之心动了。他做不到拒绝那位需要他帮助的客户的要求,因为他只是个善良的普通人,他没有办法撇开所有的请求,特别是当客户还有一个幼小的孩子。
最后他感染上病毒也是因为善良,因为他送货路过时看见有人摔倒,于是出于本能反应地扶了翻墙逃出摔倒的无症状感染者一把,就因为这一扶的接触,他感染上了病毒。在这种非常时期,他原本可以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没有人会因此指责他,但是看见有人摔倒了扶人一把,是平时的做人习惯,一下子很难改过来。
明知士不可为而为之,面对病毒的残忍,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依然选择了做个善良的人。他们是与生俱来的英雄吗?他们可能不是,面对别人这些生死攸关的请求,他们也曾想过逃避,也曾想过拒绝,可是经过思考之后他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艰难的选择,选择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即使那件对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并不利己。这就是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
为什么与这些普通人共情?因为身为普通人中的一员,面对病毒,我也曾满怀恐惧。在那个可怕的冬天,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如果没有超市送货人努力的送货工作,我根本无法拥有了正常的吃吃喝喝,虽然不至于饿死但肯定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平日里不敢也不能出门,连倒垃圾都要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不敢坐电梯,走楼梯听到人声都会惊慌,生怕迎面而来的人是个病毒感染者。这种焦虑和恐慌的日子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每个人都在这场疫情中失去了很多。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当医生告诉哀伤的张小枫,她的父母因为新冠病毒双双去世的消息时,她不禁问医生道,“你告诉我,一个没有父母的人该怎么办?”那个哀伤而痛苦的飘雪场景让我想起了那个在网络上不断更新疫情日记的武汉女孩,她最终因为疫情失去了双亲,一种无能为力的揪心感觉抓住了全身。
几天前英国公开宣布放弃抵抗病毒,在印度首次发现的、四倍传播率的新变异毒株“德尔塔病毒”早已在英国肆虐开来,这已是全英国进入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的第三个月了,而印度呢,整个印度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已经高达40万例,就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却是最高的,达到了62万人次。刚刚查了一下数据,整个中国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是5554人次,我国医护人员的努力有了明显的回报。很多国家因为疫情而死去的人数比在很多战争中死去的人数都多,过于冰冷数据让人不寒而栗。
看完电影后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运感,同时又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后怕感,毕竟看这部电影时我依然还在戴口罩(虽然已打过疫苗),此时离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新冠这个可怕的瘟疫依然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每天都仍有人因为疫情在死去。
感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医务人员!
很遗憾,这本该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但是导演、编剧等相关人员没能把握好,重点放在了刻意地制造矛盾、炫技、煽情和给明星露脸,专业性不足、脱离实际,导致整部电影很飘,远远达不到预期水平。 一、人物形象过于简单。作为群像电影,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单薄甚至刻意塑造刻板化印象。初期的院长只会吼,初期的陶医生瞧不起医院,初期的小文和金仔只有甜甜蜜蜜看不出恐惧……先谈谈院长,工作多年,能当上院长,不是靠吼就能上来的,行政管理和专业能力都是必备的。在处理缺设备、停电等问题时,现有力量不足,院长是可以向上级汇报,由上级部门组织多方力量协调处理。院长作为医院的定海神针,对内要安抚医护人员、鼓励人心,对外要积极传达第一线救治情况。人物的细节过于单薄,院长讲几句话、打个电话,问题就解决了,刻画方式单一。电影中院长和各位医护人员的内容很多,但是没有挖到深处。在医护人员缺乏、处在未知病毒威胁的长期工作环境下,疲惫、恐惧是必然的,对家人的牵挂是必然的,无力甚至崩溃也是会有的。全剧给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剧中人物的恐惧感很低很低,大部分人缺乏正常人应有的复杂情绪,或者刻意放大某种情绪,刻板的哭、笑。虽然有老戏骨,也解决不了剧情的问题。 二、强行炫高深的专业技能和方式,却忽视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很明显剧情基于当年新闻报道的重点,强调插管拔管等专业操作,甚至让文医生三人组对着提前做好的视频尬聊科普。我就只想问,医护就不用保持一米了?就不用坚持带口罩了?触摸完病人就不用消毒了?家人住过传染科病房,床头床尾必放消毒液,医护来一次擦一次手。很遗憾,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是医护人员在多年的第一线救治中总结出来的,在电影中体现成了近距离接触,甚至没有可靠的防护服医护人员不上场,用什么方式体现不好,非要这种,这是黑吧?
三、强行让重要角色露脸。来支援的医护不忙着抢救病人,还出去送遗物、在草坪谈遗体解剖、在防护栏处送纸质检查结果、在楼顶抽烟喝酒、在更衣室一对一认识?送遗物这事,一是以当时封城后人力、物力紧缺的情况下是否能立刻这么办,二是真去送哪有在小区楼下送、让楼上居民围观的?在草坪谈解剖这事,特地让家属来医院,不怕家属来不了或者路上感染?医院就这么容易让人进?保洁还一直在旁边扫地,不担心传染吗?一般谈这种事情,总要先电话初步沟通、再面对面坐下来详谈吧?送纸质检查结果这事,事态严重到都封城了啊,就不能发个电子版照片的或者电话通知?在楼顶一起抽烟喝酒,这是在重症室的医生百分百肯定防护无问题无风险?在更衣室的更扯,不和旁边的打招呼,反而特意上前去找,挑人呗。
四、剧情主次不分。硬插入过于长的爱情戏,特别是金仔和小文的幻觉,让我一直认为金仔不在了,结局金仔竟然活着???
五、很多方面不够深入实际,或者过于理想化。例如明明人手紧缺,还能四五个工作人员一起入一户。在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小区这么多栋楼,能两人一组负责入一栋楼都不错了。例如专家组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有巨大显示屏并在工作期间播放新闻。任何一个真工作的人都知道,有的忙着打电话,有的忙着统计数据,有的忙着分析研判,都忙得顾不上休息,新闻声音还这么大,故意影响办公吗?就舍不得再多给一间会议室了吗?例如初期进入病房出现混乱的群众戏,混乱是会有的,但是都是病人了,还能全都这么生猛?例如生小孩那里,在做不做手术、推责任和担责任的过程中,是不是该问一下当事人和家属意见?现实中不是一直都说做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呢?
抗疫很难,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才共同度过了最艰苦的时候,希望未来还能有此类题材的电影,希望未来的电影能沉下心、讲好这段历史。是的,我用的是历史这个词,而不是故事。
周六为了奖励自己学习了四小时,去家旁边的的电影院看了《中国医生》,片子是讲20年1月底武汉的新冠疫情以后,金银谭医院的应对,以及武汉人民的生活,世界的关注等。 电影其实就是纪录片,没有魔改,但我觉得真实比电影肯定更残酷心痛。我准备有时间把纪录片和书找出来看看,疫情这件事,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大概是我们经历的比较大的历史事件了,我也希望未来不会再有机会经历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了。但是这次成功抗疫,也体现了我们大国的力量,也是向世界交出了完美答卷了。 看着电影觉得很魔幻,虽然只是过去了一年半,却好像疫情已经一个世纪那么久。我们现在居然能戴着口罩在电影院看武汉抗疫电影了。真奇妙的感觉,代入感很强了。 电影开场,从吃吃吃,吃到疫情爆发,看到吐血、死亡、插管等血淋淋的画面,紧张恐惧得不自觉停止了吃零食的动作,默默的带起了口罩。不得不说,张子枫那三四分钟演的真好,眼神都是戏,她演了一个应该是初中生的女孩子,爸妈都在疫情中死了。医生告诉她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空飘着雪,在老旧居民楼下,医生说任何时候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她转头眼中含泪的问:“我只是想知道没有爸妈的小孩要怎么办”。我马上就破防了。
张涵予、袁泉等大咖的演技也都在线的,电影里还有无时无刻不能忽略的党徽。 医护人员真伟大,中国人民真团结,祖国真是我们强大的后盾,应对紧急事件的调动能力真的没有几个国家能比了。虽然医生是他们的职业,但是这份职业真的很需要奉献精神,心理要特别强大,看了那么多生死离别,还要继续生活。我想要是我,应该很难做到吧。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晚上八点半,街上刚下过雨,路灯下的树影,绿色的树叶特别耀眼。湿漉漉的街道,空气被洗过一样,夜色的笼罩下,远处高楼光影绰约。行人们戴着口罩或不戴,有情侣挽手低语欢笑,有夫妻牵着宠物狗在给它们梳毛,有青年带着耳机骑着单车,大家都平静的活在平淡的日子里。我恍恍惚惚觉得好像穿越到电影里,在片尾曲以后的彩蛋里,王子和公主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灾难电影总是提醒我们现在的安定平淡生活来之不易。背后是多少人努力过的结果。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整部片子确实泪点十足,但是最有代入感的一段,关舱之后两位护士躺在已经空无一人的体育馆:就这样躺在这里什么都不用想,真好!直接泪目,想想当时疫情时躺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自己感觉已经是最大的贡献了,在家什么都不用想每天看看新闻的自己真的很幸福。这份幸福是多少负重前行的人换来的,更加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作为中国人真的很自豪很幸福
刘伟强拍主旋律真是太套路化了
唯一泪点:子枫哽咽着叫了一声叔叔
张子枫牛逼,从她那开始哭死
看完了北京场的中国医生首映,不完全统计哭了十次吧全场啜泣声不断。在医疗场面方面的专业度是无可挑剔的,选的片段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或多或少都来源于大家当时亲身经历或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的事件,所以很有触动感。对女性医护人员的刻画好评张涵予、袁泉、朱亚文都贡献了高光演技。易烊千玺的角色非常俏皮可爱,最后又让人心生怜爱,以后可以考虑发展一下喜剧,有的桥段身边很多人忍不住乐了,难得的轻松时刻。
现在的主旋律已经本质上不是电影了,专题片式情景再现+电影工业级投入,讨论它的剧作表演调度都是无用的,应该用报告文学的标准来看这种作品。
看这个还不如多看看纪录片……上映第一天跑去看的结果好失望……
表达逻辑很港产片,双雄、贺年合家欢什么的……试图以点带面是聪明的,但典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到,两边不靠(类比前两年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果然没错,编剧是同一人
很好的题材。却是一部很一般的电影。每一个点都在告诉我,到时间了,该哭了,该感动了。
感动不应是群像堆砌,不该是配乐处处插播,不只是放大生死离别,它是当众人只愿看向亮光的一面时,选择还会记得山的背阳面那些淌过爱别离痛的人和没法越过山丘的魂。抗疫本身必然是感人的,但这部电影不是,片中唯一戳心的只有张子枫的段落,“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的话该怎么办”,其余时间煎熬难顶。况且我只是想简简单单看个电影,何以还要看三次新闻联播。
昨天带我妈去看中国医生,老太太出来说是这几年看过的最难看的电影。表现医院紧张忙碌,就是叮叮当当东西摔一地,而且表演各种摔?不是外地支援医疗队接管病区么,为什么和当地的医生混合在一起?总体内容乱,人物塑造简单化,还不如去年上的抗疫电视剧好看。
三星给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等各医院。不知道是不是编剧的问题,很多人物缺乏他本身身份应有的理性
非常主旋律,前半段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很紧张,后半段就有点刻意煽情,喊口号了。
好多新闻能感动到我,但这部电影,我很淡定的看完,边看边想等会儿晚饭吃什么。
这种题材很难不让人流泪,张涵予,袁泉真的是定海神针,朱亚文,千玺两个人的出现让沉重的气氛有了一丝轻松,疫情已经过去很久了,有些画面好像在被慢慢忘记……感谢所有为疫情付出的人,医护,警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经历封城的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
感动更多来源于现实,而非电影。感谢所有为武汉拼过命的人们。电影本身并不优秀,但背后的真实故事值得让每个人动容。
就很魔幻,疫情还没完全结束,但是看屏幕里的一幕幕,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
没有故事主线,因为本来题材不犯错误就会很感人了,但是它作为一部电影我真的只能给及格,这只能算是武汉紧急情况大拼盘吧....
里面那些医疗场面都挺逼真……但是有些剧情可以说是极脱线啊!完全没有存在必要!
周围座位啜泣声一片。被朱亚文老师圈粉了。 易烊千玺不愧是新生代好演员。 推荐,值得和家人一起观看。
6.5/10。看的时候很多次忍不住流泪,本来想给7,但想想这种题材,看纪录片和新闻也会哭得稀里哗啦,从电影的角度其实乏善可陈。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剧本,三流的剪辑,四流的配乐。补一句,朱亚文的角色,编剧赏光+演员优秀,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