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nother Earth:受难者先有善意想象的意愿,施难者才能自救
昨晚宿舍集体活动到电影院看了场电影。,票价4欧,晚上9点开始,但开始之前你不知道到底会放什么,所以可以称为惊喜场。票价也便宜些,当然肯定不是大片。买票之后被要求在票上写一部电影的名字,当然是制定范围内的,就是猜,tristan让我随便写了个 Another World,然后就入场了。开始放映前,在门口要我们竞猜的小伙子上台抽奖,结果把我抽中了。奖品是一张电影海报和一张瑞贝卡的碟,老电影。tristan说他来了不下10次,没有一次中奖,这次给我猜倒中奖了,很神奇。inumal问我是不是星期六出生的,如果这一天出生会很幸运。谁记得呢,我以前抽奖从没中过。然后电影开场,是美国片,有点像一年前看过的 单身男人 耶鲁大学的文学教授,同性恋,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同性恋电影,比断背山要好,链接在这里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629660/。这个说的是耶鲁的音乐教授一家人,一场车祸妻女去世,开车的女孩被判了4年,4年后她仍然非常愧疚,负罪感让她想离开,重新开始。而且电影非常厉害的一点是天上真的悬着另一个地球,每天都在头上顶着,而且可以中奖(又是中奖!!!)乘坐宇宙飞船到另一个地球上去。生活在别处的另一个版本,是不是?接着往下看。她出狱后没有去尝试找好工作,而是自我惩罚地在一家家政公司做事。期间她尝试过各种方法,想死去,那个罪感压得她根本不能生活下去。有些错可以改,但有些错没有改正的机会,她犯了后者。后来她试着接近教授,发现他活得非常潦倒,就尝试着找借口成为他得家政工,每天去给他收拾房间,那房间真的很乱,常年的垃圾堆在那,酒瓶子,堆得满满的。后来当然大家自己可以猜到,她帮他慢慢恢复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他爱上了她,两人那个了。后来女孩真的中了奖,可以去另一个世界了,教授知道后为她庆贺。就在这晚,诚实的女孩把4年前她意外带走教授家人的真相告诉了蒙在鼓里的教授,教授知道真相懵了,把女孩赶走。后来女孩担心教授出事,又跑到他家强行爬窗户进去。教授见到她仍不肯原谅,仇恨差点使他掐死女孩。女孩绝望地不知所措,就把去另一世界的票给了教授。教授真的去了。结尾很绝,女孩在回家路上碰到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她,不是那部法国片双面维妮若卡,这一幕是在结局才出现,毫不做作,戛然止住,真是一个惊喜。现在分析一下片子。我是一部关于想象力或者诗歌的赞歌。犯了不可挽回的过失,失去的永远失去了。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余生不能在酒瓶间过去。怎么办呢?其实施难者和受难者如果能重新开始,忘记或者压住这段悲痛,生活仍然是有指望的。但是显然受难者如果能首先解脱,一个有良心的施难者才能跟着解脱出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所以即使女孩想自杀或者到另一个星球去,她也很清楚自己是在逃避现实。她自杀被人救起就再也没有这个念想,而是尝试接近教授,教授知道真相后不原谅她,于是她手里那张去往另一个星球的票对她来说也就废掉了,我们暂时把另一世界视为一个想象力的世界,但是这一想象力扎根于现实,无论它在头顶多少距离,你仍然需要站在这个地球上才能看到它。教授有个望远镜,但是他老早就闲置不用了,成了摆设。女孩将望远镜擦亮,实际上是引导教授重新恢复他的想象力。够了,4年了,你该从沉溺中解脱了。教授后来接受女孩的票去另一星球,实际上具备了宽恕的意愿,他有了想象另一种生活可能的意愿,他准备重新开始一段生活。女孩没有去另一地球,她留了下来,然后影片安排另一个她下来看望她,这一刻真是神奇啊,你可以说整部影片是一个梦,梦想一个完美世界,可是导演清楚这个梦必须醒着来作,女孩成功地将教授送往另一星球,另一星球——那一乌托邦里的完美镜像——将一个理想的她回馈回来,那么教授呢?他会回来吗?这个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关键是他去了,一个饱受4年痛苦的人尝试往高处去了,他当然仍然在人间,无论技术多么高明,导演关注的是人间,这是影片的感人之处。这部片子如果拔高一下,用来审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仇恨——当然其中的多数是由故意造成的比如希特勒之于欧洲、日本之于亚洲,所以会更棘手——我们能得到的启示同样不少。总而言之,这部片子确实够得上是惊喜。不仅因为我中了奖,更重要的是影片本身带来的冲击力。
总结一句话,套用夫子,欲自立也欲立人。和诗歌何其相似:关注那些看似于己无关联的,同时让与自己有关联的独立出去。
2 ) 镜中之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每天上班的路上,看着周围目无表情的行人时,默默想着自己也许还存在于另外一个地方,过着另外一种生活。《另一个地球》就用这样并不科幻的想法讲了一个救赎的故事。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考上大学前夕,因为开着车只顾仰望天上出现的另一个地球,结果造成了一起车祸。四年后,她和车祸中幸存的男主人公见面了,把自己争取到的去另一个地球的机会让给了他。导演用纪录片风格的画面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色彩冷冽,镜头平静。平心而论,影片很细腻,有不少动人之处,简单空旷的镜头营造出一种沉郁忧伤的气息,多多少少能让人联想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来——甚至影片的色调也确实都是偏蓝的。
但我无法真心去喜欢这部电影,它的空洞和刻意比之女主角不错的表演、精致的画面都来得更加突出、明显。
《蓝》中女主角的悲剧也源于一场车祸,但那是一个背景,一个故事的起点,即使有刻意的成分也不影响整个故事。但在本片中,我们不明白导演为何要选择一个青少年女孩来为一场意外承担起四年的赎罪之旅,还搭上了本来可以进入MIT的大好前程。影片的整个前提仅仅是一个过失,而不是一个罪——无罪,则赎罪也就无从谈起。女孩对自己的自我惩罚,她的赎罪意识(影片中用打扫卫生来指代)也就显得缺乏动因,显得轻飘飘的——好在导演没有像另一部类似的独立电影《燃烧弹》那样一遍一遍用闪回来强迫观众认同这个赎罪的前提。
好在影片的情节并不空泛,女主角和车祸余生的男主角接触的戏还算细腻稳健,这部分也是影片中最有生气的场景。然后他们就接吻了。因为孤独么?因为都受过伤么?影片,或者说导演本来就没有给出选择,也没有给出坚实的理由。他们必须在一起,因为一个是有罪的,一个是要宽恕的。这样才能有另一个地球,才能终结。
从科学上讲,那么近的天上出现另一个地球是不可能的,为了画面感,也许电影可以这样拍;在故事上,要求可能会更严格——《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偷了一块面包,但要像本片导演那样把这作为赎罪的动机就太孱弱了,雨果又给冉阿让加上了19年牢狱之灾,以及主教的宽恕作为冉阿让心灵的重负,在之后的小说中,作者还不停地给这个心灵救赎故事加码——包括芳汀以及她的女儿。
很可惜,我们在《另一个地球》中看到的只是镜像(电影)中的虚无之罪,就像你在上班路上对另一段生活的瞬间想象,无根无由,很快就会淡然无踪。
(发现豆瓣上的长评居然对本片一片称赞,实在不敢苟同)
3 ) [才女] [日舞] Another Earth (2011): Brit Marling Is Another Solaris
http://www.wretch.cc/blog/craigga/23365376
圖文並茂。
長期接受眾家媒體對於「有別於渾然天成的歐森家族英雄 Elizabeth Olsen 小妹妹,Brit Marling 才是正宗二零一一年日舞影展小公主,簡而言之,It Girl。」這件事情的洗腦,以及意識到 Brit Marling 即將遵循「前」日舞影展小公主 Zooey Deschanel 軌跡於主流市場發光發熱,然後消磨殆盡,殞落如白駒過隙 (sorry, I'm a indie snob),因此筆者決定到住家附近漫畫出租店支持正版 (同時反 SOPA),將得利影視出品之【另一個地球】(Another Earth, 2011) 帶回家,所以你可以想像這又是一篇沒有實質內容又愛引經據典的花痴文章。
筆者相信電影的魔力。如果一部電影的內容可以其他形式或媒介表達,並且給予觀眾相同的感受,這就不是一部好電影,不是一部非得藉由電影這門藝術別出機杼的好電影。而本片就是一部好電影,因為從片頭 Brit Marling 對木星快轉鏡頭訴說尤里西斯的凝視開始,我們就開始幻想這位女孩長什麼模樣,她若有所思,一個眼神即道盡世間百態,又同時保有蘇菲亞柯波拉式獨守空閨早熟少女的神情,筆者只能引用 成長偶像 對薇諾娜瑞德於【希德姊妹幫】(Heathers, 1989) 之評論,「你可以把任何一個詞語放在這張臉上」。Brit Marling 繼承了自茱莉蝶兒開創後 (美國類比為 Hope Davis) 許久未見之 cool smart chick 血統,就連茱莉亞畢諾許 (台灣版本為楊貴媚) 早期清新脫俗形象都無法涵蓋,說出靈性 (ethereal) 這個單字都是褻瀆。
本片在故事結構很自然地與【當真愛來敲門】(Bounce, 2000) 被討論,而不論大至人類在宇宙定位辯證如我們將難逃孤獨與死亡 (we are alone, and we're all gonna die),小至男女情愛傷逝多愁,以及中心思想 redo the past & undo the past 的永恆糾結,【另一個地球】更貼近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Solaris, 1972),廢話,比那部 低成本科幻電影 更貼近。好,筆者承認本片藝術成就與影史經典地位皆無法相提並論,但這就是一部典型的日舞影展獨立製片,值得我們細細品嚐,回味再三的小茵地 (indie)。
Remember her name, Brit Marling,她的名字叫布列特‧瑪琳。
4 ) 《Another Earth》小感
这部电影看下来,基本上格调可以定为压抑那一类型了,画面是那样的灰蒙蒙的,似乎永远看不到阳光的那种,音乐是那样的诡异,仿佛要把你牵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最开始看到这个片名,我还以为是一部科幻片,的确,在影片的故事行进中,涉及到了一点科幻,涉及到了想象。片中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世界存在于这个宇宙中,而且离我们很近,那就是another earth,但到了影片的最后,也没有一点关于another earth 的展示,所以,这只能是一部略带悬疑的剧情片。
影片从一个聪明的女孩开始,她放任不羁,风华正茂,满怀希望,她收到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认为她的将来,nothing is impossible。与此同时,影片的男主角——一个音乐家,拥有美好的事业,拥有美满的家庭。可是当那个风华正茂的女孩遇上这个处于家庭幸福中的男人后,一切都改变了。女孩酿成了交通事故,她开车撞向了那一家三口。女孩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梦想,她被判入狱四年,而音乐家失去了妻儿。
影片很快就转向了四年后,四年的时间,给女孩太大的改变了,她背负着罪恶感,她已经变得不合群,不爱与太多人交谈,她内心承受着杀人带来的罪恶感。她摆脱不了这种罪恶感带来的折磨,她甚至选择了自杀,但被人救起。后来她选择了清洁工的工作,后来她想去向那个音乐家道歉,但她在他面前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懦弱,她在罪恶感面前败下阵来,她不知道该怎么说,也许她还没有准备好。她阴差阳错地给音乐家做起了清洁,她希望这能改善他的生活,能让他的生活能变好一点。后来她和他之间有了好感,我想这好感源于一种同处于绝望生活边缘人的共鸣与理解,但最终他们没能走到一起,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她杀死过他的妻儿。当女孩被抽中并有机会登上另一个地球时,她来向他告别,他对她不舍,让她不要走。她只是向他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故事,那就是她的故事,听完那个故事后,她让他决定她的去留。结果可想而知,音乐家对杀死他妻儿的人不会有一点好感,她离开了。最后女孩把那个机会给了那个音乐家,她希望他能登上另一个地球,她希望他能在另一个地球上见到自己的妻儿,因为按照科学家的理论,两个地球是存在镜像关系的,而四年前的车祸那一天因为两个地球离的太近而互相看见了对方,从那时起两个地球上的人就沿着不同的生活轨迹行进了。女孩最后还是解脱了,她完成了她的自我救赎的过程。
整部影片还是比较难懂的,尤其是影片的结尾,一个让人很意外的结果,女孩在earth 1见到了来自earth 2的女孩,影片在两人的对视中结尾,到底音乐家有没有见到他的妻儿呢,影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观影期间我就一直在想,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是什么,虽然我看的不是很透彻,但还是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人其实最难原谅的是自己,别人原谅你与自己原谅自己,后者要难很多。所以电影就会构想这个世界存在另外一个自己,用另外一个自己的视角来看许多事情,就会看到很多的不同。
5 ) 结局应各执所见
看了一部分评论,多数还是认为这是个BAD ENDING。虽然我也没看第二遍,但是从一遍地感觉上而言,这也可以理解为GOOD ENDING。首先影片中后期一直有旁白(应该是广播吧。。。)在论述一些事,诸如你见到另一个自己会问什么,有问过的好不好,会不会比这边好,其实有种寄托自己希望过的更好的思绪。靠近结尾在电视上有一个理论:镜像世界被打破后就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地球2上发生的事不再和地球1的相同,这也直接促使主角把票让给男主角的事。最后结局是主角见到了自己,但有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样发生了同样的车祸促使主角来到地球1。
假如发生了同样的事,那就应该是地球2的男主角来到地球1,但不是这个结果,说明两个地球不再相同,可能车祸发生了,但是死的是地球2的男主角,留下了其他人,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因为前面提到了“镜子”,我就仔细留意了最后主角的发型,大家可以比较,刘海的方向是相反的,从而可以从宏观上理解为相同事情有相反的经过,而地球1的车祸是撞在男主角的右边,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那如果地球2撞在了左边,那死的就是男主角,所以地球2的女主角也为了赎罪而报了名结果被选上,但是女女之间没有那种爱情,就没有发生让票事件,从而促使地球2的女主角来到了地球1,那队地球1的男主角而言就是一个好的结尾。
第二种假设,假如地球2压根就没发生车祸,地球1的女主角从出狱后一直有点邋遢,但是结局另一个女主角还算穿的整整齐齐,很有可能地球2是在读大学的女主角被选上(电影开头到出狱那会都变现出女主角对另一个地球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果她顺利上了大学还是有可能参加报名),这样一来在地球2的男主角生活得很幸福,但这样一来地球1的男主角上去就没有意义了。
归根结底也是我个人对美好结局的一种期望,从各种分析看BAD ENDING也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如果有相同期待的分析帝希望可以分析更详细好结局。
6 ) 也许在另一个地球 存在另一个自己
电影有几个情节挺妙的:
女主说第一个登上别的星球的宇航员是俄罗斯人,他要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度过几十天。上到另一个星球的时候,他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一直不停,一开始心情烦躁,很小的空间加上这让人烦躁的声音,他更加烦躁。后来他想到:自己未来还需要和这声音相处几十天,要想办法应对。(很妙的是:的确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但是相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制胜关键),他把这声音想成是一首美妙的旋律,试着去爱上它,与它相处。(心境不同,事情的结果和方向也不同了)
当你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时候,你会如何和世界交流?feel!感受。只要一天灵魂和意识在,这份感觉是不会变的。forget!也许是最好的灵魂救赎。
灵魂超脱 审视自身 会看到什么?
最后,当女主角得到上另一个地球的机会,后来突然跑去男主的时候,一开始特别费解,为什么!原来,她的救赎方式,是想到另一个地球也许他的妻子和儿子在那里,她希望他可以去看看。对于他,是再见到妻子和儿子的一个hope!ending很妙。
有一句话很喜欢:如果你换一个位置看这个地球,也许会有颠覆性的事情。
不过有一个情节是让我难以平静的:男主在表演完然后和女主回家,然后他们ml,然后男主敞开了心扉,开始迎接新的幸福。这么快?这样就可以fall in love?男人对于爱情的抽离远比女人容易啊。是现实,但是也许我目前还未能理解。
剧情不错,只是表现力还欠缺一些……
并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幻电影,只是借用了一点点科幻概念,更多的是描述人的心理。但是真的是太赞了,镜头,色彩,音乐,都很精彩。女主角的美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特点,属于标准美女,但是被导演表现的非常好,有一幕中她坐在窗前,在轻轻飘动的灰尘里沉思,实在震人心魄的绝望的美。
觉得是可以和《忧郁症》相媲美的片。教授给罗达演奏那段,罗达向教授坦白,都很不错。Brit Marling饰演的女主角太美了。她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站在那里就是一场故事。
Forgive。人心念力太强,出离人心越远越好。最近有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好像越来越强烈,笼罩着我的小宇宙。我站在城市孤岛的礁石上,每日望向天空……生命,除了人之外的,我都想去了解。
轻科幻的,赎罪,平行世界
生活在別處
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伪科幻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配乐很独特,部分配乐很惊悚,快速变焦有特色。
讲的是一个女孩儿成功把一个男人一家都送上天的故事。
因爱受伤,以爱疗伤!
前2/3部分很不错,最后一部分把救赎和逃避在心理造成的冲突与地球二号的联系通过画外音描述出来使影片的余味大减,主题也因此流于表面。实在不待见男女主角的肉体关系...
知道这片的问题在哪吗?在一个很有挖掘潜力的主题下,它却抓不住你的内心,甚至没能很好的抓住角色的内心
科幻你妹= =
导演的处女作,真的挺不错了~很小清新的镜头阿,女主角美呀。虽然剧情过半终于还是没能免俗,但还是有被打动到。没特效,照样可以拍好科幻片(虽然这应该只是借了科幻的一个设定而已)。画面质感很像是DV拍的,投资也少,可以给独立电影人很多启发喔。有幸和导演合影了嘻嘻
太沉闷了,看不下去。
我从没想象过,还有另一个地球,我站在我之外,看着自己,看一切悲欢离合
软科幻,甚至伪科幻。孤芳自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典型,典型的反BGM主义。典型的自编自导通病,阴沉,节奏缓慢。沉重也不是用虐观众来表现的。
【忧郁症】毁了一个地球,同为科幻剧情片的本片又创作了另一个地球,却同样让人绝望。这其实是个救赎的故事,在另一个星球,有另一个你,有第二次机会,结果都是同样的痛失。时而情绪化的小清新,时而粗犷的肩扛摄影,才女Brit Marling编演俱佳,明年和艾伦佩吉的【The East】之后肯定能火!★★★★
没有宽恕,何来解脱?即使从一个地球到另一个地球,也仅是徘徊在没有救赎的轮回之中。
有一幕,她用敲击声来解释宇宙之迷,充满爱的眼神真是令我羡慕,还有一幕中她坐在窗前,在轻轻飘动的灰尘里沉思,让我的心也跟着静下来。
很屌的一部电影,影片的最后一秒,那种绝望像极了EVA补完后的世界。整个电影基调诡谲缓慢,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