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实打实喷溅而出的情景和演员的反应,岂是CGI所能企及?
[嗜人之夜]里到处都是血。
夜总会,老板砸断酒瓶子糊了客人满口,玻璃碴子刺得鲜血直流。猪肉档,活人光着身子裹了保鲜膜倒吊,被屠夫举着电锯宰杀,血沫子溅了一脸。
房门里,江湖帮派追杀叛徒和孤女,集了数人恶斗,杀气游窜。
有人斜刀砍脖子,血沫子满天飞,在眼前混沌沌铺陈出一层障眼的纱。有人叫铁板子剁得脑浆迸溅,筋骨皆断血肉模糊,远远看上去鲜红一片。
血,血,血。
[嗜人之夜]像办了场血肉盛宴,宴桌上是毫无遮掩的飙血过程,残胳膊断腿天女散花般哪哪儿都是,没动筷子的胃里头打结,动筷子的吃得不安生。
可这电影里的血从哪儿来,人身还是动物内脏?又或者真如影迷所说,是导演囤了多年的番茄酱?
1897年,巴黎某街头冒出个剧院,叫“大木偶”,里头一共293个座位,狭小得紧。
倒也无所谓,左右观众来这儿也不是为了欣赏什么高雅舞台剧,而只为体验一把恐怖刺激的感觉。
恐怖剧是大木偶的拿手好戏。
最出名儿的有《马尔菲公爵夫人》、《白魔鬼》和《幻觉实验室》,一水儿的血浆四溅、肢体横飞,有三幕一个奇峰、五幕一个高潮的本事。
全场下来是怪事连着怪事,血腥接着血腥,瞧得观众魂颠梦倒,欲罢不能。
当然不是真血。
那会儿的舞台剧演出,若遇上这类情节,一般都会甩个红手帕子出去,权当是流血了。
大木偶剧院觉得敷衍了些,便投了笔钱,购来一种叫“Cochineal”的虫子。
节肢动物门,同翅目,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惯常寄生于仙人掌类植物。因其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和胭脂红,故而也得名“胭脂虫”。
早前古埃及和希腊都用这种虫子做染料,中世纪的画家也会将其作为颜料进行绘画。
但因为年代久远,加之颜色也不耐光,留下的图片资料极少。不过在西班牙人的手稿记录中,这种红和茜素红旗鼓相当,还曾一度将其取而代之。
可茜素红什么样儿?
电影[夜宴],章子怡演婉后,死前抱着一团绸子落泪,说“它红得像人们熊熊燃烧的欲望”,便是茜素红。想来胭脂虫体内大抵也是这种颜色罢。
要用作假血,做法儿颇为繁琐。
需将胭脂虫煮沸了,择去身体上的残渣,留下红色物质做成汤水,待其冷却凝结,便成假血浆了。
1916年的[党同伐异],有个士兵被敌人开了膛,鲜血汩汩流出,淌了满肚,便是胭脂虫的效果。
1922年的[诺斯费拉图]和1931年的[德古拉]也是如此做法,不过量少些,只用于手指不小心划出了口子,给吸血鬼瞧见,瞬息间便被吃干抹净的情节。
但这么个办法儿也忒不值当了些。
制作流程繁琐不说,成本也不低,且黑白电影里将色彩做到极致本就属画蛇添足,弄得无伤大雅便罢了,实在不必执着于血浆颜色的逼真。
更何况,为了提亮演员的肤色,当时的后期工作人员会在片子上蒙一种红色滤镜,若血浆也是红色,两红相撞,处理过后,饶是再红也难免失真。
于是好莱坞想出个辙来,用巧克力糖浆代替血浆,一下便简化了制作流程,颇为省时省力。
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是这方面的代表。
说有个小镇意外放出了某种射线,致使死尸纷纷复活,爬出坟墓,屠戮活人,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墙壁、地板、人身,到处淌着巧克力糖浆,但不论色度还是黏稠度,都像极了血,更与浅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相得益彰,效果足可乱真。
却不是头一个这么用的。
早在1960年,希区柯克拍[惊魂记],名垂影史的浴室杀人一幕,就已经用了巧克力糖浆做假血。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美女在浴室洗澡,凶手冲进来,对着那具性感饱满的肉身一刀接着一刀。
彼时挤压瓶刚诞生不久——就是那种路边摊儿常见的、用来挤番茄酱的塑料瓶。希区柯克在里头盛满了巧克力糖浆,通过挤压,形成了一种滴落效果。
异常真实。作家Stephen Rebello在他的《重返惊魂记》里感叹道,“相当有革命意义。”
但观众席里有个人颇不以为然。
看[惊魂记]的过程中,他像个表情木然、只盼着快点儿结束的老妓,根本没咂摸出高潮的味儿来。
此人叫赫舍尔·戈登·刘易斯,早前是个大学老师,业余拍些广告和小电影聊以自解,总觉得[惊魂记]里的暴力场面都被刻意省略,实在美中不足。
于是辞去工作,拿出24000美元积蓄,花了四天时间,拍出一部[血的圣宴]。
彩色片儿,若用那种只为黑白电影服务的巧克力糖浆,保准露馅儿。于是,刘易斯往里头加了些天然红色素,倒增色不少,名噪一时。
可惜这种假血的黏度和质地都差强人意,又极易风干,之后会凝结成一粒粒小珠子,寿命很短。
于是,英国一位退休的老药剂师John Tynegate,配出了一款目前为止最真实的假血。
方子是2杯金色糖浆、1杯温水、10勺玉米淀粉、10勺红色食用色素、几滴蓝色和黄色食用色素。其新鲜和凝结时的黏度质地,与人血相差无几。
Tynegate以伦敦Kensington Gore街命名,称“肯辛顿血”,一跃成70年代电影界道具血的主流。
1978年的[马丁],女主躺在浴缸里头割腕自杀,染了满缸的红,用的就是这种血。
1980年的[闪灵],鲜血从电梯门后汹涌而出的经典镜头,采用的同样也是肯辛顿血。
1972年,迪克·史密斯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
彼时,身为特效化妆师的他正在为[教父]里的马龙·白兰度化老年妆,片场里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他耳濡目染,却总觉得这假血还欠点儿火候。
欠在哪儿呢?
他将基底换成了2杯白色玉米糖浆,加1杯温水,1勺黄色食用色素,1勺红色食用色素,1勺氧化锌,又从摄影用品店里买了些柯达抗水斑祛渍剂。
玉米糖浆是为了增加不透明度,色素可以让颜色更真实,还加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抑制细菌滋生。
至于柯达祛渍剂,就是洗照片儿用的除水渍剂,可以使液体浸透织物,流动更自然、更逼真。但是有剧毒,哪怕溅了一丁点儿在嘴里,也足以毙命。
因此,次年的[驱魔人],导演将柯达祛渍剂换成了奶油,毕竟要接触到演员的嘴。
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则换成了植物奶精。
但因为色泽太过真实,美国电影协会将之划为X级。导演急中生智,稍微调整了配方,使之变为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茶色,最终被定为R级。
这种血浆后来被叫做玉米糖浆血,虽不及肯辛顿的地位,但非常灵活,可依照不同需求作出调整。
比如空气的干燥和湿润,光线的明暗,情节设置在演员的哪个部位哪条血管受了伤,均有不同。
2013年的[鬼玩人],在原来的配方里掺了花生酱,可以使假血看起来更粘稠,糊在演员的“伤口”位置。但如果对花生酱过敏,也可以改为榛子酱。
而1981年的[鬼玩人],则加入了咖啡奶精和蓝色食用色素,一颗脑袋喷出一万升,能装满两台双开门冰箱,简直要淹死人,被后世奉为殿堂级Cult片。
2003年的[杀死比尔]下手更狠。
也是玉米糖浆血,刘玉玲演的日本杀手双脚踏上饭桌,横刀一抹,看似毫发未伤,顷刻间,对方的头颅便已骨碌碌滚下,鲜血飞溅,像一帘瀑布。
还伴随着一种“沙沙”声,听得人森凉彻骨。
记得[带子雄狼]里,反派武士被一刀切了脖子,倒在大漠,死前听见脖子在哭,“像冬风在吹口哨。”
眼下[杀死比尔]也是这种味道。
鲜血喷溅之时,仿佛有劲风掠耳,霎时间只觉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低头才见自己已被劈成两半。
可惜,如今电影里的血腥场面,几乎都由计算机合成,如[十二宫]、[敢死队2]。可血液实打实喷溅而出的情景和演员的反应,岂是CGI所能企及?
好在,血浆片永远有它一席之地。
就如[嗜人之夜]。
栏杆处,两女子火拼,中途有一女被削伤手指,当下便凛了眉目,一掰一扯,不要也罢!
惊心动魄的断指一幕,于她而言却是简单两笔白描,如惊风渡越,刹那而过。反倒衬出了这场打斗的惨烈,和漫天遍地血雨腥风的迅疾。
对方见此情景,面上无动于衷,心底下却方寸大乱,慌忙中叫那断指女人抢占了先机,一刀穿喉。
我想起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梁朝伟演的盲武士被人一刀砍中脖子,临死前抬头看天,喃喃自语:
我以前听人说,如果刀快的话,血从伤口喷出就像风声一样,很好听。
哦,此刻风声呜咽。
-
作者/六姨太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涉及剧透!涉及剧透!
分割线————
分割线————
分割线————
伊托可能先前看过一部叫做《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被主人公深深的打动,发誓我也要自我救赎。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无辜的眼神,成为他自我救赎的药引子。
“我不能再这么活了!我怎么可以滥杀无辜?”
于是杀死了所有的同伴,救走小女孩。
如果你有本事,你就自己完成救赎,为什么连累你的朋友,他们有什么罪要帮着你趟这个雷?难道是他们也需要救赎?你并没有提前和人家商量吧……
你看回想下你看的《肖申克的救赎》,人家是救赎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有罪的犯人,给他们爱与啤酒。
你自己确实给朋友带来了杀戮与死亡。
想到一个小故事,屠夫和和尚住对门,两个人早上互相当做彼此的闹钟。屠夫死了上了天堂,因为他叫和尚起床念经,和尚下了地狱,因为他叫屠夫起床杀戮。
所以你的心是善良的,没有错,但是你做了什么真的很重要。
——分割线
都流行暴力美学,可是我只看了一点美——女生在灯箱处打架,粉红灯和蓝色灭蚊灯交错的灯光。
其他的打斗,警车内算很棒的了。设计的巧妙。
就是一部《突袭》成功后的跟风作品,但不是不够好看几场动作戏还是比较燃的只是它既没有了突袭的全程肾上腺燃爆(文戏过多)文戏也没能讲好一个故事。按照片子的杀人数来看这已经不是黑帮内斗什么屠村什么高楼爆破完全是恐怖分子了好吗! 故事硬伤太大,一个屠杀了三年的王牌刀手突然良心发现救了个不相干的小女孩?满口讲不要连累兄弟结果兄弟一个没活…… 总归是动作片什么坏人一个一个上,有枪绝不偷袭的套路一点没少。我就不明白了怎么就有人说比国产动作片要强?国产功夫动作片是一种动作美就算去掉血浆一样好看的存在突袭系列类似自由搏击虽然看似拳拳到肉实际去掉飙血,断肢它什么都不是……别知道个“暴力美学”就瞎用,丢人! 去掉故事它依然是突袭的复制品,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运镜我都怀疑是不是除了导演以外还是原班人马……几场动作戏就是套突袭的模版,实际看过突袭的能看出其动作吸收了很多中国功夫元素而这部除了血腥升级动作却没了突袭的灵魂只剩血腥而已…… 说实话这种过于血腥风格有些过头了,不过印尼为了能在电影市场立足除了剑走偏锋也的确没什么好的办法 还有一点,也许中国周边的小国家真的是被中国压的跪着站不起来还非要昂着头跪!总是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大反派永远是中国人。什么屠村什么的但是不知道导演发没发现你电影里干坏事的除了带头的说中文实际干坏事的包括死的伤的可都是你们自己人好吗?最坏不是印尼人吗?
基本上是突袭的原班人马,除了没看到熟悉的疯狗大叔。让我怀疑印尼的男星是不是人数上有时候有点少?也可能是为了保证口碑和吸引老观众,这几个人合作的电影还都没让人失望过。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动作片,说实在的。这几年除了这帮人,我没有再看到什么像样的好莱坞或者是其他地区的动作片会让人有这种血脉喷张的感觉,不自觉地就会拽紧拳头、浑身肌肉紧张,等打完了才发现自己浑身僵硬。极寒之城和皇牌特工都还是偏艺术一些,少了点原始野蛮的味道。让我有一种当年第一次看到托尼贾的拳霸时的感觉:打斗有新鲜感,拳拳到肉。动作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顺便说一句,动作片去他妈的各种分镜头,要的就是一镜直落的连贯性。国内和港台某些演员根本就没有动作功底,所以只能靠各种镜头剪接拼凑,一个动作能给你剪出十八个分镜头来再循环、慢动作、加快重播。这种恶心的动作场面在2000到2010之间简直演绎到极致。近几年还算马马虎虎有一两部动作片还成。香港的动作片曾经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动作漂亮、身手敏捷、创意很足。可惜现在不但原来的特点没得到传承,后起之秀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相比之下,印尼的动作片在继承了泰国动作片的特点之上又有了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特别是在血腥程度上有更好的表现。我真的还是蛮怀念80年代的血浆片,只是那时候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表达血浆以外的效果和逻辑,现在印尼的动作片满足了我的需求。基本上以小刀连续抽插+长武器猛砍,要做的只是把血淋淋的肠子、骨头、脑浆打得满场乱飞就好了。B级片爱好者其实要求也就这样,为什么很多标榜恐怖片的都拍不出这个效果?
如果说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可能就是动作片通常的毛病吧。剧情显得很单薄,没有什么人物刻画和张力。很多时候会感觉到他是为了表现动作场面而去刻意的营造,龙套都是梗着脖子去撞刀、或者挺着胸膛找腿踹。男主朋友被突袭那场打斗尚能理解,男主最后杀入拳馆那段赤手空拳硬肝就太牵强了,好歹捡一把刀砍省时省力,但就是要表现各种打击感所以每种武器和套路用一遍。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处理的再自然一些就更好了。很多人对托尼贾当年寄予厚望,可惜后来拍得几部太过重复雷同,很快就会被市场厌倦的,希望这几位不要重蹈覆辙。
今天立冬。
北京开始试供暖。但说了是试嘛,不是每个小区的暖气片会热的——格林还没试起来。
这么冰冰凉的日子,看部直男力的动作片,应该能取点暖吧。
结果看完傻眼了,这片子也忒直男力爆棚了,说是杀戮片或许更确切。
它是《黑夜降临》(The Night Comes for Us),但豆瓣是翻译成《嗜人之夜》。
是Netflix上个月在美国上线的印度尼西亚影片。
印尼电影,中国观众还是很陌生的,我印象中大陆院线从没引进过。
比起《大逃杀》、《杀死比尔》的杀戮,《黑夜降临》更杀得起劲,但它讲的故事其实并无新意——浪子回头、虎穴复仇、兄弟对决,我们可是受过香港黑帮片警匪片多年洗礼的呢。
男主角伊托是东南亚最大走私黑帮组织三合会成员,而且已经跻身到高层小集体“六海堂”(the Six Seas),他们的江湖法则是“永不原谅,杀无赦”。
有一次,伊托代表“六海堂”去执法,一个渔村的几个人偷了三合会的货,整个渔村要被屠村以儆效尤。
在血洗行动中,伊托面对一个小女孩蕾娜动了恻隐之心,他把随行同伙都杀了,救下蕾娜,开始逃亡之旅。
伊托的好哥们法缇赫、鲍勃、伟斯努,都因为帮助他保护蕾娜,而全部领了盒饭。
而他们另外一个效忠于三合会的哥们阿里安,想取代伊托成为“六海堂”一员,兄弟反目,成为生死对头。
片中角色说着印尼语,说着英语,还说着蹩脚的普通话。
卡司基本沿用了2011年《突袭》、2014年《突袭2:暴徒》的原班人马,也都是印尼的硬核动作片,豆瓣评分都7.5分以上,我还没看过,所以也不作比较了。
《黑夜降临》里到处都是血,很多重口味的细节——全部用特写清楚呈现。
指头折掉、手腕撕断、胶带勒脖、电锯切腿、肉钩穿背、酒瓶插嘴、牛骨戳膛、钢丝割喉、尖刀刺颈、残肢碎尸、肠子外翻……
截一个程度最轻的牙齿飞溅给你看看。
以前看成龙的片子,他的动作戏一个特点是随手拿起周围的物件都能当武器,但打斗主要还是套招,也是偏诙谐的打法。
而《黑夜降临》里也是随处皆武器,但都是往死里打,用桌球砸脑壳,用台球杆扎胸、用钩子爆下体,用铁器划穿口腔,另外罐头瓶、图钉、改锥、美工刀、碎木块都能刷存在感。
拳脚功夫如此,用冷兵器如此,用枪则更残暴了,洞穿脚踝、打穿肚子、击穿喉咙、直接爆头……
看甄子丹的片子,他能喊出“我要打十个”,而伊托更是一人单挑几十个,还让对方各个死法不同。
男人打high了,自然也不能让女人缺席。
亮点段落是三个女人的打斗,独行正义女战士对战两个女同怪胎。
女人狠起来也是不输阵,招招都想致人于死地,连死法也叫一个表态死法。
最后的高潮戏码自然由伊托和阿里安带来,两人舍弃用枪,真正的血肉互博,完全写实风格,一个拳头打空打到了钢板,一个右脚踢空踢了钢板,算是惨烈当中安插的唯一喘息。
足足打了11分钟,两人都伤得亲妈认不出来。
而电影最后结局如何?不重要了,反正黑暗到底、无尽悲情,而这悲情也逃不出你想象,但又会是常见的,留下一丝光明和希望。
这种片子一定要给观众营造出两种感觉,才能赢尽人心。
一种是痛,一种是爽。
痛,是指动作戏码要逼真,招式落在角色身上,但观众要看着都觉得痛。
爽,是指动作设计要新颖,大招奇招叹为观止,观众跟主角要同仇敌忾。
《黑夜降临》应该说在痛感这方面做得很出彩,而爽感方面由于剧情套路,观众共情可能差点,但男主独闯龙潭看他打得爽,观众也是爽了。
影片里很多暴力、喷血的场面就不截图贴出来了,太血腥了,但我要对你“真香警告”:
大冷天的,花两个小时看了它,你身体会发热,冬夜渐暖。
扎刀喷血从电影节奏来说需要张弛有度的,从现实来说满屏喷血也不现实,喷血这种残酷如果过了,那等同于穿个风衣两管枪支从头到尾扫射对方自己却子弹不沾身,反而不真实(尽管扎刀喷血诉求的可能是真实,但这是一种夸张的真实诉求,就像余华的卖血和活着一样夸张),除非战争片子。这电影想起来孤胆特工,估计印尼的是在模仿韩国的惊悚新鲜且现实的细节,模仿的动作到位了,分量却不太好吧像没见过世面。但是从变态角度说,这片子非常过瘾,只是那几分钟的普通剧情略显不够硬核了,应该变态到底,打打杀杀一刻不停的干完全片,血染全片。从开始十分钟左右,就笑个不停,但还不能把这片子收藏到喜剧豆列里去,也是变态的不够彻底,但搞笑的绝对有范儿,尽管他们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人家认真在残酷),联想这一层,就更搞笑,这搞笑是俄罗斯套娃似的消解与拈花偶得。
本片延续了《突袭》系列的杀戮画风,在杂糅了港式韩式黑帮片晦暗阴鸷的影像色调后,全片有了凝重压抑的映画质感,就像是黑云压城的闷愤需要一道击地闪电来释放发泄,而其中一切皆诉诸暴力的危机应对恰似一道道划破天幕的血色闪电,使感官上的刺激愈发炽烈。在此之下的剧情逻辑都无足轻重,只要勉强给一个爆血浆的理由即可,血雾喷散,锐器入肉,钝器碎骨,考验着观影者对血腥残酷搏击的终极耐受,这或许已成了印尼动作片的视觉标签。在最后的肉搏对峙中,男主用实际行动科普了美工刀的第101种用法,破解了缠斗僵局,出乎意料又着实精彩。不过,拖沓的剧情需要精炼,比如鸡肋的煽情桥段和冗余的打斗套路,尽量不要莫名中断窒息紧迫的代入感,“全场无尿点”不好么?还有,套招不要太明显了。 另外不知为何,片中落魄邋遢的大叔只要正装上身,枪械加持,就会有莫名亲切的酷感。看来衣品不单单是个人穿着习惯,更是自我人格期许的外在映射,即便你并不具备这种人格。在陌生人面前,衣品总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自我介绍和人格粉饰的通行方式。所以下次见表妹的时候,还是收拾一下吧!
电影开拍至今四年有余,突袭2后立项,后来经历了主创变动和演员调整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而这电影已经不是“卧槽”两个字能形容的了。比起原班底上一部《爆头》,这部在剧情,主题,格局和血腥尺度上都远远领先。《杀破狼》的血腥程度在这电影面前只能称得上过家家,导演不愧是玩儿恐怖片出身的。动作方面,看来伊科这次下了些血本,各种摔技锁技关节技都用上了,花样也比《爆头》强很多,而最后那场仓库五金用具大战可以作为年度打斗候选,刻刀,球棍,台球,绳索,玻璃,改锥,图钉,各种奇思妙想。枪战还是老毛病,人人都是人体描边大师。话说回来,伊科这几年作为闯荡国际的影星,为了这部戏普通话和英语练得都可以,第一次作为反派,表演和角色设定都有突破。既然加雷斯·埃文斯选择不继续拍突袭3,那么权把这部电影当做突袭的精神续作也是可以的。
血腥残暴,有些动作并不算连贯,喂招痕迹稍显,冷狠女角色过多,但锤妹依旧精彩,好过爆头不如突袭,仍然值得肯定。还有一点点黄海的影子。新式武侠。7.0
突袭plus,从头打到尾,打得多不代表打得好,格斗技巧一般刻意追求直观暴力(这点不如突袭),反关节、断指都是小儿科,裁纸刀、电锯、台球各种武器入肉,血腥残忍度达到邪典Splatter级别,拍得跟《力王》一样,角色都是不死小强级,很爽快。最好看的就是三女大战,最惨烈的是结尾PK。故事cos战狼传说,停车场前后脱节到足以成为两部电影,总体还是香港时装动作片那些路子,要知道当年《天使行动》《洗黑钱》这些片还有李赛凤、大岛由加利可是火爆东南亚啊,如今这些武行演员都是迷弟
郑保瑞和叶伟信俩兄弟可以含笑了。
比中国的打斗片真实太多了。杀破狼2了,贪狼之类一比都是渣渣。
还是熟悉的配方,却是升级的味道。如果说《突袭》是拳拳到肉,那么《黑夜降临》则是刀刀刺骨,血腥度爆表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物救赎的内核与英雄的悲情。整部影片一气呵成,爽快无比,看来我要把它列为今年最爱的动作电影了。
我告诉你啊,B级片就得这么拍!
暴力版《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了一个小女孩和一群暴徒为敌,这特么才叫动作片啊!从《突袭》到《爆头》再到《黑夜降临》(《嗜人之夜》),本片依然拳拳到肉、血肉横飞,断手、碎骨、捅心、锁喉、斩腰、爆头层出不穷,动作戏登峰造极,对道具的运用炉火纯青,堪称一部《杀人百科全书》《十万个怎么杀》和《杀人的一百万种方式》。三位女杀手让人联想到《突袭2》和《杀死比尔》,小女孩杀人是亮点,台球桌之战和最终战可以写进教科书,两次开着车伴随着音乐冲向枪林弹雨完美诠释暴力美学。如果少一些枪战、炸弹等热兵器,多一些肉搏和冷兵器会更好。(至少是近几年的)国产动作片真该好好学习,尤其是某些大制作动作片,飞机大炮真不见得比肉搏精彩。
节奏、剪辑、美术、动作设计比《突袭》差一个档次,剧本散漫,暴徒一般展示残忍与暴力,没有说服力,也没有美感。不是实打实的贴身肉搏吗,搞那么多枪械弹药是为了壮胆?
我是看了一半暂停键 过来评论的 就知道果然还是那么多三星装逼狗!
为什么印尼的动作片可以那么入神,押运车那段简直高潮
打戏穿帮太多了……中文台词各种蹩脚
是兄弟就来砍我,林更新通关人肉屠宰场,极致暴虐血腥,再多番茄酱也弥补不了动作设计上的败笔 7/10
2017有爆头,2018有嗜人之夜。 动作层面弥补剧情漏洞提莫 有成为 亚洲昆汀的风采
印尼动作片万岁!
75分。铁汉柔情,兄弟相残,简单粗暴,主角光环。比突袭还丧心病狂。
照这么能抗,医生会失业的!动作片沦为血浆片,套招太明显,几场动作戏有气无力,表演痕迹重,尺度很大血肠横飞,喜欢血浆的还是很过瘾。
动作戏爽到爆炸,文戏可以直接忽略不计~7.7
全程不停喊着“卧槽,天哪,好疼”看完的,这么多种不带重复的血腥花样也是服了。剧情什么的就不要在意了。
《突袭》剧组新作,能看出打戏拿出了真本事,套招比《爆头》精彩,各种血腥、奇怪、浮夸的杀人方式也很过瘾,女同杀手真是“兵器越怪,死得越快”。至于剧情就比较扯淡了,三合会和中文台词很猎奇,小女孩救赎情节快成动作片标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