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爱情与其他无关
你不知道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加利利海上走路的。你要先自己做好准备。你需要完全地净化自己,你的心灵要先彻底地清净,没有负面想法,心无杂念,这样你就能在水上行走。
“情节是文学里一种原始粗俗的东西,就像旋律是音乐里一种原始粗俗的东西一样。”安·兰德这么说。电影是文学的孩子,也是精神的嫡孙,所以这一次,允许我忽略情节。
伊亚说他15岁时得了一种罕见的眼疾,泪腺很干燥,就算想哭也没有眼泪。所以他从来没有哭过,就算看到悲伤的电影或听到悲伤的歌。
他是一个杀手,他为政府工作。他夺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紧接着失去了自己的妻子。流泪的男孩和哭泣的伊莉丝重叠在一起,他从梦中惊醒,眼神里的痛苦安静而无助。他从不承认自己受到了打击,他只有愤怒,只有一点伤心,他看起来很好,虽然别人不这么认为,虽然事实的确不是那样。
伊莉丝自杀前给伊亚留了一张字条,说他毁了一切接近他的东西。说出这些,他像个孩子一样在阿克斯的怀里哭了起来,伪饰的坚强终于瓦解。他说他不想再杀人了。因此他举起了毒针又放下,面对那张苍白虚弱的脸,他下不了手。过往的罪恶已被时间狠狠嘲笑,复仇有何意义,人终究是要往前看。
而阿克斯,这个帅气浪漫天使般的德国男孩,从不掩饰自己异于常人的性取向,他在伊亚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伊亚微微动了心(我想伊亚知晓后的愤怒或许是出于恐惧,他害怕自己真的爱上阿克斯,就像他不承认自己为了那个阿拉伯男孩吃醋。)。历史让他们背负了祖辈犯下的错误,正义和道德让他们这一代人充满了罪恶感。他对外族人友好,他的男朋友没有德国人,他憎恨自己的祖父,他在伊亚离开后关掉了祖父的氧气泵。镜头轻微摇晃的那一段,我感到一丝遗憾,为阿克斯,为他的祖父。
影片最后伊亚和阿克斯的姐姐琵亚结婚生子,他是一个农夫和父亲,是一个睡不好觉的奴隶,生活平淡而快乐。他发Email告诉阿克斯,他梦见他了。“我们又去了北边, 在加利利海边,你跨出步伐向前走,就走在水上,你没有掉下去, 没有下沉,都没有。你走得就好像是在做这世界上最轻松的事。你转过身伸出手来,而我……我跟著你。和你一起走在水上。我们走啊走的, 音乐在四周缭绕,我看著你, 你对著我笑,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我们感觉好极了,真的,好极了。”
伊亚和阿克斯,没有发展没有结局。他们都知道爱情该是无关国籍,无关年龄,无关信仰,无关身份,也无关性别。但那淡淡的让人喜悦的感情,终是得屈服于现实。可是也好,遗憾永远是爱情最耀眼的饰品。天蓝海阔,有梦依然继续。
Happy Ending, Maybe.
-这就是哭墙,据说在上面挂纸条就能化解所有悲伤。
-为什么要悲伤?
-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2 ) 小评
这部戏的中文译名真是糟糕,我觉得并没有同性爱的成分,只是一段感情,可以看成是友情。相反,对仇恨与人性有很深入地探讨。
3 ) 《水中漫步》:以色列的诗意和以色列的伊藤.福克斯
以色列电影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深邃的主题和特别的人文关怀,尤其是那些有创伤的电影,总能跟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说起以色列电影,很多人想起来的都是同志电影,比如《我的军中情人》,虽然我并不排斥这种同性之爱,但是,每次看起同志电影来,总会有些不自然的感觉。生于纽约的导演伊藤.福克斯,在童年就来到了以色列,并且在一种非常特殊的环境中成长了起来。(耶路撒冷宗教文化以及军队环境),这位导演拍摄了很多著名的同志电影。
2001年的时候,伊藤.福克斯拍摄了《我的军中情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甚至有些平淡,就连死亡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这部电影才给人一种真实的触动,那种触动会让你原谅这段禁忌之恋。2006年的时候,伊藤.福克斯拍摄了同志电影《泡沫》,这是一段葬送在烽烟年代的爱情,在种族歧视,教派纷争以及政治立场复杂的各种分歧之中,爱情和人命一样脆弱的不值一提。PS“我们可以穿过云雾和战乱,那里肯定有允许我们相爱的天堂。”2009年,《玛丽露》问世,同样是一部音乐电视电影,但是多了很多有趣的元素,比如成长,便装以及歌舞。少年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终于,在羽翼丰满的那一刻,他决定了要做真正的自己。
或许是因为出柜象征着某种意义上的重生,而以色列民族是一个需要重生的民族,在找不到重生路径的时候,情感以及爱情上的重生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很多以色列电影还将同性之情和家国仇恨联系在了一起,不仅升华了个中情感,还让影片获得了深度和广度。
除开这些同志电影之外,以色列还有很多出色的话题,比如战争。在和平年代,真正的战争更具有奇观效应,这种效应可以唤醒人们被安逸的现实所麻醉的良知。以色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和战争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如此,以色列的电影才有一种真实的惨烈。
现在在聊聊《水中漫步》。
和福克斯其他的同性电影不同,《水中漫步》中的同性因素显然是噱头。其目的在于表达大屠杀之后,国与国之间的理解和相融。“出柜”意味着年轻一代对禁忌的挑战,同时也隐藏着当代的、性别的、个体的身世创痛。当然,这也是一种和主流社会抗争的形式,脱离主流,以边缘人物的什么来窥探主流的、正常的生活。
任何一种表达形式,第一次会给人惊艳,第二次会给人惊喜,倘若一旦变得成熟,并成为导演一贯的技巧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水中漫步》就是如此。对于以色列电影,我始终是赞美大过批判的,但伊藤.福克斯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导演,总是用自己惯用的、擅长的方式来拍摄类似的电影,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看不厌。
第一次看伊藤.福克斯的电影的确会因为惊艳而喜欢上他,但他的电影到底还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
在我看来,以色列电影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深邃的主题和特别的人文关怀,尤其是那些有创伤的电影,总能跟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浩瀚的影史中,以色列的电影充满了坚定,那种坚定超越了战火,超越了卑微的爱情,以一种强烈的渴望,给观众打开了一个了解以色列的窗口,虽然那个国度满目疮痍,但是,这就是它的诗意。
4 ) walk on water
剧情简介介绍了个大概,也是冲着这介绍看了影片。情节简单紧凑,画面干净舒适,伴随着异国情调的音乐呈现一种大气的浪漫。
不管肤浅与否,当时勾起我观赏欲望的就是起关键作用的标签两个男人于蓝色天海之间行走的海报,加上稍有琢磨意味的情节介绍WALK ON WATER这样与一个伪文艺青年具有煽动意味的片名,可谓完美。
有很多感情,却不是之前想到的一段爱情。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关于历史遗留的矛盾,自由的思想,追求的是一种纯净和温暖以及理解和宽恕。
故事开头是一次简单的暗杀,以一种严格的意义上来看,我试图把它称为“杀戮”,最终不愿意用这样一个词。对一些在现实常识上来说穷凶极恶的人我也不愿意他们继续存在于世继续祸害人间,仇恨却也是在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下愈积愈烈。在这些仇恨下,纯净的东西就显得那样的强烈而美好,就像那孩子干净的眼神一般,直逼灵魂深处。
你需要净化自己净化心灵,没有负面情绪,心无杂念,才能在水中行走。影片要表达的中心都在这句话上了。很触动人心,还有蛊惑的作用,不自觉的想着自己如何行走于水上,那肯定是剪让人欢欣雀跃的美事。即使,即使那根本不可能。有美好的想法何尝是件坏事。
特工没有杀掉年迈的纳粹分子,因为不想再杀人再毁灭,孙子把爷爷杀掉了过程是那样的理所应当流畅而自然。这是对纳粹分子的惩罚,我却并不理解为什么安排其孙子来执行,大义灭亲?也许这样也是最好的,对大义的淋漓体现?
即使冲着同志电影观看的也不会令人失望,片子的整个氛围就像和风一般,清新自然。快到结尾我似乎都觉得两位男主角最终要在一起的,事实证明,直男还真不是随便就能让你掰弯的,即使他和你有过好些个暧昧历程。在伊亚给亚瑟翻译歌词的时候暧昧气氛达到顶峰,空气都紧张起来了,可影片就是要埋下个伏笔吃你一惊,伊亚成了他姐夫,亚瑟成了孩子他叔。我必须用纠结这个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但它传达的一种别样的友情也是让人回味无穷,让片子更完整而饱满。
5 ) 难得我的这杯茶
导演Eytan Fox其实算是newyorker的,两岁和家人去了以色列,怪不得他的片子像混和果汁似的,什么味都能品出来。只可惜太少产了,感觉拍片就像副业似的,但目前看过的都顶喜欢,因为他懂得恰到好处的煽情。年龄一大,对眼泪很敏感。
最近只看同志片,虽然这一部不算,但他却旁敲侧击的进入了我最喜欢的电影一列,上一部是《美味关系》,4年前看的。倒不是眼光高,我认为优秀的电影很多,但就是到不了最喜欢的级别,这当中究竟有什么化学反应,不得而知了,最喜欢的东西就是,无聊的时候看一眼,像吸氧一样。
几点体会。
作为以色列导演,大概拍什么都提到巴以问题。在以色列,自杀性袭击就像新闻联播一样每天上演,大家习以为常,eyal算是站在哈马斯抵抗运动最前线的无名英雄,还能拿炸弹袭击开两句玩笑,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已经深深融进两个民族,这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的。耶路撒冷出乎意料的现代化,以前只知道他是宗教圣地,,以为是到处都是庙宇和朝圣者的那种伊斯兰教城市。印象最深的就是公交车,光洁的让人汗颜。
电影里提到了哭墙,上网查了一下,不知道的看看吧:
圣殿山是犹太教徒最重要的一处圣地,公元前1千年犹太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耗时7载,动用20万人在耶路撒冷一座小山,即后来著名的神庙山(也称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华丽的圣殿,作为朝拜犹太教神主耶和华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后来犹太人两度重修圣殿,但又在罗马占领时期两次被毁坏殆尽。保护至圣所著名的大殿是公元前37年由希律一世大帝在所罗门建造的第一圣殿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希律圣殿被古罗马提图斯军团毁于公元70年,此后,犹太人在原来犹太圣殿废墟上用原来圣殿的石头垒起一堵52米长、19米高的大墙,称为“西墙”。犹太人称为“哭墙”,成为当今犹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犹太人认为哭墙是当年圣殿留下的唯一遗迹,因而是犹太教最神圣的祈祷地方。许多世纪以来,犹太教徒都到这里来面壁祈祷,每当追忆历史上圣殿被毁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场,哭墙因此而得名。以色列人发誓决不废弃“哭墙”。
哭墙看起来和一堵巨大的石墙无异。每天都可看见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分别在哭墙的北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至于闻名世界的、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的行为,倒不是犹太人的习俗,而是旅游者们的发明。
1967年“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后被拆除,成了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将意味着要拆除后来在遗址上建起的穆斯林圣所。在圣殿地基附近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
1981年哭墙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6 ) walk on water 水中漫步
我太喜欢这部片。
这不仅不是同志片,且几乎没有典型的同志元素。大部分讨论的是关于二战后德国与犹太的年轻人关于自身彼此历史和现代生活的思考。
并且这是部题材严肃却相对轻松的片子,几乎没有爱情的元素,但是情感非常轻柔,这应该是得力于艾瑟,阳光一般的青年,自由,感性,正直,好教养。
两人在清澈的死海边时轻柔的音乐,夜色里裹着毯子蜷着依偎在火堆旁,回程的车上一起听一首love song,伊亚莫名的愤怒,艾瑟无声的躲闪。这是一场友谊,那就是场动心过爱情的友谊。
萌点很多:比如,
1、从Axel下飞机冲Eyal走过来开始……Axel无论开心或只是尴尬 渐渐绽开的笑容
2、Eyal因为Axel的“德国和平主义”腔调险些想揍他
3、再到两个人抹得黑碳一样躺在黑海的沙滩上
Axel跟Eyal说哪些国家的男人不割包皮(- -)然后不知情的Eyal说,你知道的真清楚啊= =(噗)
4、巨大的萌到我的 就是两个人在回程的路上 听一个女歌手的歌 很喜欢女歌手的Axel让Eyal翻译 然后 其实歌里面唱的内容就是他们当时现下的情景
“我俩开着出 漫长旅途 你哼着收音机里的歌 一首情歌 ”……“然后用力吻我 吻我到痛”
于是下一幕第二天Exal练习打靶 总是打不好 人家问他是不是工作累 他说:“太多女歌手。”= =
5、再之后就是Axel离开以色列 回到德国 Eyal去找他 Axel抬起头看见马路这边的Eyal……
这片子的节奏 我很喜欢 淡淡的 有点思考 却也没那么沉重
……
其中的Exel是绝对的亮点 之前就有说过 这帅小伙从照片出现就一直很有的气场 而关于这个人物性格 能想到的就是……好人啊……
不说他的工作是没什么钱途的慈善公益事业 作为一个GAY 在一开始Eyal对他的性取向不知情的情况下 明明有很多次吃豆腐的机会 就像在黑海海边的夜晚 为了取暖Eyal靠近他 这小子正直的悄悄躲开了……= =
或是在德国 酒吧里 Eyal好奇于GAY的SEX 于是虚心请教之(这孩子好奇心还真是旺盛……)Axel戛然而止的“First time”(这也是个巨大的笑点)
孩子 你真是个正直的GAY 啊……
喜欢这片到想写个同人文的地步 片尾虽是BE却还是有某种没有说尽的感觉 要是这两个人 有某种可能 那是件多好的事啊……
7 ) 悟求,尘
秘密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目标人仍旧活着,复杂的是人心,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对白,只是用肢体表现,还有镜头,我们,只能在屏幕前张望,仔细琢磨....最后伊亚放弃了他的任务,相反的艾瑟有意无意间杀死了自己的纳粹爷爷...然后伊亚和艾瑟的姐姐结婚,故事的最后是伊亚给艾瑟的话,用独白表示了出来......
以上就是剧情...
简简单单的剧情,导演Eytan Fox的作品,伊斯兰,穆斯林,以色列,德国,巴勒斯坦,纳粹,人体炸弹,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和在一起,像一杯混合的鸡尾酒,五光十色,可本质仍是一杯酒,讲述关于人生的,关于抉择的故事。混了那么多的周边,形成一片奇怪的拼盘。
暗杀,爆破,仇恨在积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一代代,流传。收手吧...何时是尽头?每个人都会有疑惑,即使是最坚定的狂信者也会有刹那间的迷茫...可那些流过的鲜血呢?那些失去的亡灵,还有泪水,又有谁去为此负责?
上帝在云端,真主在彼岸,只留下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就像是黑泽明的罗生门,每个人都对事情的叙述都会微微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那么多的谎言和真实交织在一起,结一张大大的网,遮天蔽日的,盖住了事情的真相,到头来一头雾水...历史,由不同的人书写,书写成不同的历史,到最后,历史被蒙上一层雾水,只有时间本身在一旁静静观赏...仇恨仍就成为仇和恨,然后积累,爆发,再次积累,爆发,恶性循环...
没有人知道何时能够结束,就像没有人能回答:为什么会有仇恨。所以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立,然后是鲜血的复仇,因为复仇是受害者应尽的义务,不可逃避...
孩子的目光是澄清的,这是在故事的开头,然后被死亡所侵染,为什么熟悉的人会离开,只留下逐渐冰冷的躯体?没有人能回答,然后被黑暗淹没,活着的理由成为复仇...就像黑暗中的花,绝望的绽放,缠绕,蔓延,纠缠不休,挣脱不得,超度不能,唯有等待,最后的到来,接受审判:救赎 or 惩罚...
故事的结尾仍旧是一个孩子,那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我们只能希望这个新生的生命,不要沾染那么多的仇恨...那是另一个希望...
你不知道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在加利利海上走路的。你要先自己做好准备。你需要完全地净化自己,你的心灵要先彻底地清净,没有负面想法,心无杂念,这样你就能在水上行走。 这是很喜欢的一句话,源自自己中的一段独白,是主角在海边说的,水上漫步,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现代科学用严密的推理方式告诉我们天方夜谭得不可能性远远低于你买了彩票一夜暴富的几率,就算是中国股市正常化的概率也比之高了不少,可是却成为打开心中的那个死结的关键...一段小小的木头,低低的视角,成就了这段看上去很美的童话,也让两个人人的对立开始化解,试着思考对方的态度...这只是开始,却不是结束...
很喜欢在死海的各个片段,很短纯的快乐,是小小的花火,短暂的美丽,会留在记忆的匣子中...
那个女歌手的歌曲,一直在耳边回响...闪着暖暖的光..就像是三个人的晚餐.一切都很美好,每个人的笑容都很灿烂,那些心事被搁置脑后,或者隐藏,单纯享受美味,纯味蕾的快感,还有灯光,所有的一切汇成一个词,暖暖...简简单单
其中穿插了很多的小故事,跳舞,打架,吃饭,生活化的元素混合,发生莫名其妙的化学反正,光怪陆离的,却有些像生活本身,更加真实....
爱情只是其中的一位调剂,不可缺少,却不占主导,故事的核心还是关于生活本身的探索,追求希望,就像是扑火的飞蛾...甘之如饴
以上只是我简短感触的一部分,很多写在本子上,不想打出来...
写在最后:好吧,好吧,我承认,我从头就没按什么好心,就是想把出点什么,可从头到尾两位男猪脚的行为都无比正常,着实让我郁闷了不少,你们就不能多一点暧昧?我...泪
亏我从头到尾瞪大了我的双眼,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台词,盯着屏幕的双眼发痛...结果,什么都没有...
只有美好的游戏,纯洁的友谊,当然还有象征...关于生活,以及希望...
吐血的是,影片名字的另一个翻译_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身边么翻译啊,雷...
好了恶趣味到此为止....ok
森,这是答应给你的影评...迟了,呵呵
8 ) 行于水上
只要看剧情就会知道这个电影所要表达的有多艰难,以色列,德国,巴勒斯坦,而导演Eytan Fox所在的世界又是多么混乱,摩萨德的暗杀,自杀式爆炸,纳粹的余孽。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路在何方,最最讽刺的是,这个世界最悲惨的灾难竟然发生在耶路撒冷周围,不知道上帝和安拉做何感想。
但是Eytan做的很好,这样一个难的让人却步的题材,他处理的不着痕迹,也举重若轻。除了结尾处的一点瑕疵,无可挑剔。他没有站在犹太人的角度,而是选择了尽可能的客观。他努力不让政治玷污影片的纯粹,用一个教徒的悲悯。他没有试图说教,尽管我以为他会,他只是借角色说出,他不知道。没人知道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亲人会在战争中死亡。没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人知道该如何结束。
Walk on water,这是神迹,似乎预示着要消除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的隔阂只有依靠神迹,但我想这个神迹也许就是宽容,可这又是多么困难的事。那些需要被忘记的仇恨,却因为各种原因不断的被提起,伤口刚刚结疤,又有人迫不及待的去揭开,因为政治,因为利益,因为其他任何最黑暗的东西。
有些事情越充满希望就越容易失望,尤其是憧憬美好的时候。如果以色列每天都有人死于爆炸,那么哭墙边的女人又是在为谁哭泣?如果大屠杀是德国人宁愿忘记的往事,那么犹太人又将铭记到何时?
那么中国人和日本人呢?
这些都是不能问的啊,因为没有答案。和这个片子比起来,“东京审判”是那样的生硬,肤浅,做作,令人如芒在背。
最后膜拜一下这个片子的翻译,在一堆希伯来语,德语,英语间穿梭自如,着实的强。
ps 拿同志做噱头来宣传这个片子实在有违导演本意。抱着猎奇心态去看的人可以就此止步了。
竟是个当代独特切入点的反法西斯反思二战历史的电影,非福克斯一贯的拍法。不如《泡沫》《军中情人2》惊艳,政治味和诉求过重。
我本来以为是德国和平主义高妹受扳弯犹太特工矮个直男记,萌完了自己,才发现直男就是直男,永远扳不弯。我讨厌这样充满可惜腔调的结局。
男人的心中怎么只有男人了?!
这根本不是一部同志电影。很喜欢片子里那种淡定的感觉。这个导演还拍过《我的军中情人》,感觉他的片子都很对我胃口。
我喜欢在死海的那一段!
3.5 不算同志电影,讲的是释怀。倒在臂弯里那个镜头很美~~
那些把本片标上同性爱情片的童鞋们,你们看过这片子么?
把同志之情与民族问题完美融合在了一起。Eyal从一个被民族仇恨蒙蔽双眼的杀手,在经过与Axel的交往后,最终用宽容完成了自我救赎。恐怕这部电影说的不只是两个男人间的故事,犹太人与日耳曼人的感情本就是颇值得玩味的。水上漫步,其实只需要去除心灵的污垢,这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无床戏无吻戏又被骗。不过倒是部很不错的严肃片+以色列风光片。犹太VS纳粹、犹太VS阿拉伯、长辈VS后代、后代之间、历史遗恨、领土纷争、特工暗杀、恐怖分子、国际志愿者,plus同志,元素众多。德国小基友超嗲!戆直男也很惹人怜,长得好像CliveOwen。配乐也赞,那首洛克弗洛很上口
影片提供了一种很客观的历史观。国家和民族要如何去对待一段历史呢?个人又该如何去面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手段其实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博爱和人性才能共创未来。结局很耐人寻味。再一次见识到豆瓣标签以及观众猎奇观影的恐怖!
好柏拉图啊~德国小gay的眼睛像保罗·达诺,嘴和神情像扎克瑞·昆图~
以色列犹太人和德国纳粹的历史渊源是故事的背景,直男对同志的态度转变的剧情主线,一切都是因为爱,因爱自杀,因爱复仇,因爱理解,因爱接受。这不是一个同志故事,只是主角恰好是同志身份罢了,倒是最出彩的应该是配乐和摄影吧。★★★
什么同性爱,不过就是有个男主角身份是gay的反映德国人和以色列人对二战创伤的严肃片!!!
很美的结尾 everything is peaceful,and is goog, just good
爱与困惑,罪与罚。导演Eytan Fox的确是“举重若轻”,把一个有国族之别,恩怨情仇,历史之债的故事拍得克制含蓄但张力十足。难得。
这个其实和同性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人设是个GAY.其实这个片子是宏观大意义的政治片...
跨国际的电影~两个主角都好帅熟男配少男,只可惜最后两人没有在一起~不过这种片子我好喜欢,Eytan Fox的电影都好喜欢~
杀戮,种族,同性,战争,这些存在于过去的真实于表面已沉积成了历史的遗迹,但在内心,怨恨生成怨恨,无边无涯。世界上不会有休止的一天。同样的,世界上也没人能真的walk on water ,神迹不可重现。就让还有恨的人,都去往那片海,冲刷掉斑驳了一个世纪的污泥,然后,做个好梦。期望在梦中,每个人
⒈所以啊,犯困的时候放弃观影而等到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再看,确实是个好选择;⒉当埃亚在德国同志酒吧问艾瑟攻受、艾瑟从没和德国人交往、两人谈论同志做爱的问题时,不禁期待埃亚想尝鲜试试和艾瑟上床,结果……;⒊这,Happy Ending来得太理想太突然,不过,我喜欢。⒋豆瓣剧情简介与故事偏差蛮大……
导演犀利的目光和准确的叙事手法让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