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爱情万岁

恐怖片泰国2023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阿拉亚·爱尔柏塔·亥盖特瑞玫高·阿瑟农尼替·柴契塔通诺帕奇·贾亚纳玛萨达农·杜隆卡沃

导演:PiyakarnButprasert

剧照

爱情万岁 剧照 NO.1 爱情万岁 剧照 NO.2 爱情万岁 剧照 NO.3 爱情万岁 剧照 NO.4 爱情万岁 剧照 NO.5 爱情万岁 剧照 NO.6 爱情万岁 剧照 NO.13 爱情万岁 剧照 NO.14 爱情万岁 剧照 NO.15 爱情万岁 剧照 NO.16 爱情万岁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12-01 20:05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对失意夫妇萨蒂和梅塔的故事。两人因感情破裂即将分道扬镳,但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个玩笑,萨蒂遭遇了一场意外,醒来后便失忆了。唯一能唤回他部分记忆的方法就是找回老照片,在照片中,他面对着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

长篇影评

1 ) <爱情万岁>-爱情根本不会万岁

我一直认为蔡明亮的电影一般人看不了,或者叫看不下去,看着烦.因为你得当它是黑白电影,是哑剧来看.整个一部电影,对话寥寥,连电影配乐也省了,就看到几个都市小人物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或者叫凑合活着,没快乐,没理由,没选择,凑合,活着.我大概是个能安静的人,或者直接说我是个挺郁闷的人,所以有时候我能看这种电影,甚至喜欢看这种电影.我喜欢蔡明亮和他的电影.

一把钥匙开一扇门,你拿走了那把钥匙,可是没有一扇门是真正为你准备的.故事开头送给我们一个小悬念,一把钥匙挂在锁眼里,一只手随后拿走了钥匙.不久后结果便揭晓了,原来钥匙不属于任何人,售楼的美美暂为保管,小康---一个卖骨灰盒的阴郁男"偷"了钥匙,为的只是找个地方让自己不被打扰的割腕...自然,后来还出现个和美美搞一夜情的阿荣也来搀合这所"没人"的房子.就这样,没人拥有这间房子,但是他们还是轮流的,回避式的或者旁若无人的住了进来.在这几个市井小人物看来,这所房子只是暂时落脚的地方,不会留恋,没有感情,也许对这样的人物来说,他们只要能活着就好,只要能睡觉就好,他们需要的只是间房子,一张床,他们,不需要家,也许他们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有家,更不配恋爱....爱情只是奢望.

我要的不是情,只是一夜情.美美,影片里唯一的女性,整天一套素色正装,忙,售楼,电话打的和叫老板的妓女如出一辙.抽烟,时常化妆,擦口红.她寂寞的可以真正去做妓女.还是那所房子,阿荣被美美引诱着尾随而来,两人一言不发,就这样沉默的互相撕扯着对方的外套,内衣.让人看着郁闷.如同动物一样,满足一己私欲,无情无爱,如同行尸走肉.事后,美美匆匆离开,当阿荣再电话寻问她时,她居然连他是谁都记不得了.一夜交欢,她要得只是一个阳具罢了.生活的压力让她不知如何去爱,爱情对她就是虚幻.

我是男人,我爱男人.套用了一句<蓝色大门>孟克柔的经典语句,小康是男人,可是他爱着也是男人的阿荣.其实同性之恋没什么好争议的.可惜小康是个比较窝囊的自闭小男人.阴郁到选择自杀来释放自己,反抗社会,自闭到只会暗恋,只能在没人的时候穿上女人的衣服,翩翩起舞.包括他的职业都让人联想到压抑,卖骨灰盒这个职业似乎太适合他了.但是相反的说,电影中有一幕:小康回来的路上买了两个瓜,在那所"没人"的房子里,自我的很快乐,他打着西瓜保龄球,自娱自乐...也许自闭的不是他本身,而是这个社会压迫着,驱使着像他一样的小人物低下头,遮住脸,不去看,不去说,不听不想,直到麻木.爱情是什么他知道,自己的爱情是什么样他不敢想.

爱情万岁,四个字写起来非常容易,但是不会有几个人真的觉得爱情会万岁.我一直认为影片里的小康有蔡明亮的影子,那种压抑,不能释放,不能言语的同性之爱.爱情在蔡导的人生中一定不是那么圆满的,不止这部影片,包括<天桥不见了>,<天边一朵云>等都是一种压抑之爱.这样的主题使整部影片从取景到色调都是一种沉闷的感觉.昏沉的天,水泥建筑,空旷的街道,渺小的人物...很多人一定对最后的一组几分钟的长镜头不能忘怀,随着不停回响的"嘎达,嘎达"的高跟鞋声,美美走来又走去,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痛哭.其实很多人看到这里心里都是一阵绞痛,爱情根本不会万岁......

2 ) vive l'amour

听朋友说蔡明亮是知名导演中的SM,然后看了他今年的新片“天边一朵云”。印象深刻,默许了朋友的说法。今天看了“爱情万岁”,是今年第二次接触他的作品。

比起“天边一朵云”,“爱情万岁”里的象征符号含蓄许多,但是对性的暗示(水,西瓜等)仍然明显。片尾对女主角痛哭的镜头作了好几分钟的特写,让影片在沉重的基调中落下帷幕。

一如蔡明亮的一贯风格,整部影片台词少得可怜。但是贯穿影片的一种无形的孤独压抑感却在男女主角不动声色的行为纪实中,被沉甸甸地传递给观众了。影片中的所有客体,都是导演所表达的潜意识里的孤独信号。无论是灰蒙蒙的天,陈旧的建筑物,空荡荡的房间,还是冷漠的城市,绝望的边缘人,都给人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力感。影片的三位主角,卖骨灰盒的男甲,摆地摊的男乙和售旧楼的女主角,在戏剧性的故事发展中走到一起。男甲一次上门推销产品,无意中偷取女主角遗忘在门把上的钥匙;男乙和女主角在一夜情之后,同样偷取了女主角的房门钥匙。至此,三人被女主角空荡荡的大房子联系在了一起。

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女主角仍未售出一套旧楼;男甲仍落寞地封闭自我;男乙仍玩世不恭地日复一日,他们被命运带到一起,而这种相遇却并未给他们带来丝毫温暖,反而更加寂寞。女主角和男乙在片中有两场一夜情的画面。但在他们厚重的喘息声蔓延的背后,让人看到的却是一个更无边的孤独深渊。so close,yet so far.讽刺的是,两人第一次作爱的时候,男甲正在割腕自杀;第二次作爱时,男甲在床下自慰达到高潮。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麻木冷漠的。它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极端刻画。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早已迷失自我,变得感情淡漠。他们不仅失去了爱的能力,更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在内心深深的虚无感中,沉湎于不可自拔的孤独深渊。片中情节有细致地刻画,女主角几次违章横跨马路,张贴售房广告,暗示其淡漠的社会道德观;男甲自杀时的犹豫不决,偷穿女人的内衣,亲吻睡梦中的男乙,暗示其胆小懦弱的性格缺陷;男乙在公话里慌称自己是跨国公司主管,暗示其虚荣贪婪的本性。

回过头来反思痛苦的本源,边缘人之所以边缘,是因为他们处在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聚光灯下一些光鲜美好的事物只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还有更多值得去关注的,是大部分生活黯然的边缘人。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中下层,终日饱受身心的折磨。竞争残酷的现代化生活让他们疲惫不堪,而社会又不可能为他们放慢向前的脚步,于是在一次次的恶性循环里,他们最终陷入了堕落与放纵。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云上的日子”那部影片里面提到的一个故事,大致是这样:一个登山的人雇了一群工人帮他把物品抬上山,但是没走多远工人们就停了下来不再向前,那人于是问他们为什么,工人们不说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起程出发了,那人更糊涂了,这次他再问到原因时,工人们告诉他,原来山路很高很陡,而他又不断要求他们加速,所以他们只得停下来,等到他们找回自己落在后面的灵魂,才能继续向前。

影片里没有爱情的痕迹却以“爱情万岁”为名,应该也是导演的一个暗示。Anyway,爱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cause love, is our final solution.

3 ) 我眼里的蔡明亮---<爱情万岁>观感


第一次知道蔡明亮是一个朋友的推荐,他让我关注《天边一朵云》,而我只找到《爱情万岁》,看过之后感到被触动,于是开始收集他的影片,履历及与他相关的一切。不知道这行为是否算做追星?而他虽然也是一颗闪亮的星,却并不被多数人接受,他的晦涩而沉闷的影片注定是小众的,不会象张艺谋冯小刚那么容易引起共鸣,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在市场中找到了。
蔡明亮1957年10月27日生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广东揭阳人。幼年由外祖父母抚养,并轮流带他观赏电影,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1977年赴台湾,考入后来改名为中国文化大学的台北阳明山中国文化学院戏剧系影剧组。期间热忠舞台剧,并于1982年和几位同学组建小坞剧场,出品有舞台剧《快餐炸酱面》等。后来在为电视拍摄剧情片《小孩》时,于电动游乐场所中结识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李康生,从此成为他影片的御用男主角。1991年徐立功找他拍片,他以李康生为蓝本编导了第一部电影《青少年哪咤》1994年以《爱情万岁》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而从此被更多人了解。
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焦虑而无奈,在他的影片中充满了对这种焦虑和无奈的观察及深层挖掘。而他本人漂泊的成长经历,无根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观察社会生活的独特视角。
《爱情万岁》中的三个人物小康(李康生饰)是卖墓穴的,阿容靠摆地摊生存,林小姐售楼。虽然故事在台北,可这样的人就生活在你我身边,随处可见。小康卖的是死人的“家”,林小姐卖活人的,而他们自己都居无定所。小康和同事格格不入,并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感到自卑由此想到自杀,但又没有勇气...林小姐和阿容在街边搭讪而发生一夜情。
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当同事们在一起做游戏时,小康在一旁尴尬的观看,游戏是以家庭的角色转换为基础的,在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做不停的变动。同事玩儿得很投入,对于小康来说,那意味着传统价值观下的家庭模式,他是同性恋,他将来可能拥有的家庭会是什么模式呢?他会拥有当下社会能认可的家吗?他的存在难道不是对传统价值观下的家庭的解构?当他观看这个游戏时,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并真切的感受到传统婚姻模式正在瓦解。可什么在取代传统呢?同性恋还不是主流,尽管有些国家已经为他们颁发合法的证书,但那就象是男性世界里也有女性的杰出代表一样,是社会显示宽容和理解所给予同性恋的妥协。片中的林小姐不是同性恋,但她一样没有找到传统意义上的爱情。
一夜情,这个不为传统所认可的形式,是林小姐找到的填补肉体欲望的方式,我认同王朔的说法,没有人能控制自己的血压、心跳、分泌多少酶...等等这些由生理功能完成的工作。这个世界没有圣人,谁能抗拒生理的需求?困了要睡,渴了喝水,我们难道有能力反抗?但林小姐的精神并不是龌龊的,片中最后的镜头是长达10分钟左右的哭泣,林小姐在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和阿容做爱后的哭泣,她一个人在公园的长椅上,抽噎到放声。她对爱情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对因为不能得到真爱,并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感到失望、伤心和无奈。
影片从来没有交代小康为什么是同性恋?林小姐的工作性质接触那么多的人,并且应该在经济上还算不错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找到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男友呢?她自己也该算是白领啊。还有阿容,他那么年轻,就靠每天摆地摊生存,有警察来检查还要随时逃跑,就象北京街头的小商贩一样,没有社会认可的生存方式,没有安全感。难道这是他想要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生存的困境,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社会的进步和竞争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在取代传统?是什么令传统丧失了原有的凝聚力?这样的迷茫正是蔡明亮让我们正视的。电影到底是什么?难道它真的只是让更多人在影院中和创作者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想除此之外它还应该是作者表述他价值观的手段,观察社会、拷问人和人性的窗口。市场需要大片,应有之;但市场同时需要沉甸甸的思考,亦应有之。有记者采访蔡时说,你的电影是票房的毒药,这对台湾电影的整体恢复没有帮助。他回答,电影的现状和制度有关,你不能因为台湾没出现冯小刚就质问我为什么不是冯小刚啊。
我想蔡明亮电影的沉闷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没有太多人物,简单的关系,几乎没有对白,没有花哨的镜头技巧,蒙太奇...等等等等。这在当今讲究大制作,演员阵容,画面视觉冲击力及吸引观众的剧情等等话题的对比下,他的电影在市场中的苍白无力是注定的。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对人的真诚,他的电影触摸到了我心灵最深的部分,令我感动和回味。



蔡明亮作品年表
  电影部分:
  编剧
  1982 《风车与火车》〈张佩成导演〉
  1982 《小逃犯》〈张佩成导演〉
  1983 《策马入林》〈王童导演〉
  1984 《阳春老爸》〈王童导演〉
  1985 《好小子Ⅲ》〈王童导演〉
  1987 《黄色故事》第一段〈王小棣导演〉

  编剧/导演
  1992 《青少年哪吒》
  1994 《爱情万岁》
  1996 《河流》
  1998 《洞》
  2001 《你那边几点》
  2002 《天桥不见了》
  2003 《不见不散》
  2003 《天边一朵云》

  电视部分:
  编剧
  1989 《不了情》
  导演
  1989 《快乐车行》剧集
  编剧/导演
  1989 《海角天涯》单元剧
  1990 《我的英文名字叫玛丽》单元剧
  1990 《丽香的感情线》单元剧
  1990 《阿雄的初恋情人》单元剧
  1991 《给我一个家》单元剧
  1991 《秀月的嫁妆》单元剧
  1991 《小孩》单元剧
  1995 《我新认识的朋友》纪录片
  2001 《月亮不见了》儿童歌舞剧

  舞台剧部分:
  1981 《速食醡酱面》
  1982 《黑暗里一扇打不开的门》
  1983 《房间里的衣柜》
  1994 《公寓春光外泄》
  1998 《小康跟桌子》
  1998 《四川的好女人》

  短片部分:
  2002 《天桥不见了》
  2001 《与神对话》(DV短片)

4 ) 《爱情万岁》:独自一人更温暖

有的电影,就像这部,看完了你就一定得为它做点什么,因为你压抑的不得了。你不把心里的感受吐出来,你就难过得要死。 就是这部根本没有爱情的《爱情万岁》。 这里的那些人,一个卖房子的售楼小姐,一个摆地摊的,一个卖骨灰盒的,就是他们三个,在一所空屋里,轮番上阵,有时是他们两个,有时是他和她。他们总是互相躲避,怕被发现。他们可以做肉体的游戏,却几乎没有交谈过一句。 有的是喘息,是沉默,是静的杀死人的寂寞。 他们是些最普通不过的人,他们每天要去兜售商品,做的生意有:卖贵物,如房子;卖贱物,如地摊货;卖给死人(当然是活人出钱),如骨灰盒。有四处陪着看房的,有吆喝招揽生意的,有发夹名片的资料的,都过得挺忙碌挺充实。 他们都不是唧唧歪歪的小资,没时间吟风弄月,忙完生计后觉得寂寞,也全然不是为了寂寞的寂寞,绝没有陶醉其中、自我欣赏的意味,所以,你不可鄙夷他们。相反,你发现的是,你们之间有些共通的地方。 所以,有些细节你看到出神。小康亲吻他的西瓜,如痴如醉;和帅哥阿荣两度一夜情后茫然走在路上的阿美,坐在天色初亮的公园长椅上,哭个没完;小康和阿荣分别穿上女人的衣服和鞋子,扭来摆去;阿美在空屋床上沉沉睡去。 那时候竟是那么自由自在。全都是一个人的时候。 那么爱情呢。人们不是说它是摆脱寂寞最好的良药。为什么有一天你觉得你必须和另一个人分享,才不会寂寞。是他们的喘息声吗?一如小康在床下听到的那样。其实哪里有爱情呢。只是当早上小康从床底下爬出来,情不自禁吻了沉睡中的阿荣,爱情才悄然登场,在不被对象察觉的时候。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隐藏内心。可以赤裸相见,却没有做好打开心扉的准备。惧怕。又不知怕的是什么。 据说女人长寿是因为她们比较懂得哭。所以阿美那样的对着你哭过了之后,你就只好把她放进你的心里了。她对你哭。尽管也对别人哭。她软弱的样子你全看到了。她跟你有了秘密。因为这个你压抑吧,是你跟她一样感受到了寂寞一样无助。原来,这样的人很多。这一刻你决定爱上阿美,爱上她的哭泣。 在独自一人时快乐,无力承担两个人在一起。 所以,这里没有爱情。 在凡世里决定热闹相见热闹往来,那种热闹格外有种虚浮的调子。至于死后——卖骨灰盒的老板在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新产品,这个是夫妻型的,是两个骨灰盒打通,有的人会买两层,另外的是给朋友,免得打麻将三缺一。还有家族型的,打开是更大的空间,似乎可以预见到很闹猛的样子。小康和阿荣在一边静静看着。 他们那时候会不会做邻居,比较有机会说说心里的话?

5 ) 爱情万岁:那些孤独的瞬间,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有一个导演说,如果一个人喜欢看月亮,那么那他就应该喜欢看我的电影。

他又说看他的电影即便是看睡了,他也不难过,因为他知道:

看他的电影就像看月亮一样,每一次看感觉都不一样。

这位导演便是蔡明亮。

蔡明亮的电影口碑爆棚、获奖众多却鲜有人看。

因为他的创作注重时间的存在和贴近生活的真相,而在手法上喜欢运用偏暗的色调,缓慢的节奏,节制的对白,大量的长镜头......

对生活的不断探讨,对艺术的不断探索,让蔡明亮的电影散发着属于他的独特魅力。

今天推荐蔡明亮一部非常迷人的电影,《水三部曲》的第二部,一部没有爱情的电影,名字却叫做《爱情万岁》。

有网友评价:片子里哪有爱情,却偏叫爱情万岁。都是拍都市寂寞人,王家卫是痒,蔡明亮是湿... 吃进去的西瓜,喝下去的水,都变成杨贵媚的眼泪流出来,她结尾这一哭,谁还受得了...

《爱情万岁》讲的是略得风骚的售楼小姐林小姐、摆地摊的时髦男人阿荣、性格有点自闭的销售员小康三个人,他们置身于同一个房间却互相躲避但最终还是产生了交集的故事。

在同一个借用的空间里,有人在做爱,有人在自杀,原因是寂寞。

不得说蔡明亮对空间的掌控十分独到。

床上的人在做爱,床下躲避的人在自慰。

凭借一个空房间和一张床,蔡明亮别出心裁地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欲望、空虚、孤独和绝望。

一夜情后,林小姐看都不看身边的男人阿荣一眼,就走了。

阿荣喜欢打电话挑逗林小姐,但也只限于打打电话和上床。

似乎他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随波逐流地过生活,随性而无奈,却始终无法解脱。

小康生活不顺,没有朋友,没有恋人,就连亲人也没有出现。

他是个默默躲在角落里看同事们游戏的那个最寂寞的人。

他是吃个瓜都能把瓜亲吻的如痴如醉的孤独之人。

他是小心翼翼而又极力克制自己同性欲望的人.....

但安静内敛的人,往往具有爆炸性的感染力。

正如安静平缓的镜头里,更能沉淀积蓄无比的能量。

片中,当阿荣与林小姐欢愉之后,林小姐一如既往地离开了。

这时候小康从床下开始偷偷地爬出来,本来小康打算也走了。

但他还是不忍回头看了阿荣一样,就是这抑制不住地一撇,要命了.....

他再次回来,趁着阿荣入睡,他也在床上的一边躺了下来,开始深情地凝视阿荣。

自此,小康的情绪才热烈地爆发了,可谓是感染力爆表。

许多人为之称道的林小姐结尾处的长达6分多钟的哭戏,更是惊艳无比。

导演虽然没有直接道出她痛哭的原因,我们可以推测一二:

她哭的是自己得不到真爱却放任欲望的伤心、失望和无奈。

他哭的是自己对精神困境始终无法纾解的无可奈何。

她哭的是这破碎而又不得不沉下去地生活。

正如有人评价那样:我们都是杨贵媚、李康生、陈昭荣,我们的生活有着卫生纸、脏衣服、中西药、快餐盒、房贷...琐碎事物,唯独没有爱情。因其没有,所以不朽。生活啊,就是面目可憎、但又不得不活。

这个根本没有爱情的《爱情万岁》,有的是孤独和沉默,有的是让人感同身受的寂寞。

你会发现:当小康和阿荣分别穿上女人的衣服和鞋子,扭来摆去;阿美在空屋床上沉沉睡去;小康亲吻西瓜.....这些孤独的信号,让你看的入迷,原来,大家都有着诸如此类的无数个孤独的瞬间。

而其中脑洞极大而让人为之惊叹的小康吃西瓜的方式。

小康先是不停地亲吻西瓜,像亲吻爱人一样。

然后他又拿出刀将西瓜弄了几个洞,然后再把西瓜当保龄球一样扔向墙。

最后,捡起瓜吃,吃完了还不忘拿起瓜在自己脸上擦两下。

蔡明亮通过将琐碎生活中的小细节寂寞仔细地拍出来,将生活的无趣和小康内心的孤独,一下子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

而拍出来的效果,又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和由衷的敬佩。

这不光是90年代几个台湾青年的寂寞和孤独,更是现在的我们依然无法摆脱的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之间变得相互冷漠,所谓爱情又在哪里等着我们呢?

似乎,现在的我们连幻想爱情的力气都变得少了,却爱上了无力而又无法挣脱的虚无和孤独。

现在似乎能够理解蔡明亮一点点了,可能语言真的很容易发生的,而又最苍白无力,不如不刻意地述说,更贴近生活的真面目。

毕竟电影拍的便是生活和我们人的所思所想和精神困境。

尽管生活里,有着大多时刻的孤独与停滞不前。

但正如,人存在就不得不思考一样。

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还能思考,就会有希望。

6 ) 《爱情万岁》:蔡明亮的孤独和表达

任何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主题,或繁华喧嚣,或孤独疏离,或贫穷苟且,或宁静安逸......不同的主题,构筑起来的,永远都是沉甸甸的两个字——人生。影片本身只不过是赛璐珞胶片而已,可是,当它记录了所谓的“存在”之后,胶片便成了艺术。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看一部电影会非常疲惫,就好像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不知道从何时起,电影对于我来说,成了一个理解世界的通道,如何在影像中看见自身存在的意义?单纯的影像之下隐藏了哪种情感?这些问题都成为我思考的内容,我知道,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思考者,好在,我还有这样的耐心,愿意去思考。

蔡明亮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恒久的孤独之感,这是一种与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构筑起联系的孤独,一种个体和主流世界的分离。在《爱情万岁》这部电影中,观众看不出三个角色之间有任何联系,情人亦或是朋友,有的只是情欲。情欲不管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真实的,真实的可怖,而情欲之后的空虚确实更久的,空虚的情欲经过肉体的打磨之后,只会留下更巨大的感伤。

关于孤独的根源,一定要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曾经阅读过一些书籍,在古希腊时代,神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十七十八实际各种启蒙运动的进行,理性主义将神性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理性的歌颂,对理性的赞扬,对理性绝对地位的歌颂。当理性变成信仰之后,狂热出现了,在狂热的信仰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理性,有从中角度来说,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东西,当理性占据上风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将褪去原本存在的幻想和浪漫。黯然失色的情感,势不可挡的欲念。起初,理性的崛起,会让人以为整个世界别有洞天,最终,却依然沦落为一场俗套的闹剧。人类的信仰在理性的面前发生了异化,个体最终成为理性的奴隶。所以,在这个日渐热闹的世界中,在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类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依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孤独,便成为理性社会的诟病,现代性带来的危机逐渐侵蚀了整个人类社会。

整部电影并没有讲述角色的背景,只是对他们的身份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售楼小姐,街头小贩,推销员,这样的角色并不是台北的特例,在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群体。蔡明亮将普通的角色,放在台湾那样一个热闹的地方,与之格格不入的是,流离失所的孤独,恒久的孤独。电影看起来像一场情绪的宣泄,可是,却给人一种格外真实的感觉,现实,永远不可能是充满诗意的。蔡明亮在电影中传达出了,在台湾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如何的扭曲和隔阂,其实,这恰恰是当下很多学者最关注的问题,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矛盾的形态。这种矛盾的表现就好像是旺盛的生理需求,其实,更深层的是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充满现代化的建筑,荒芜空虚的内心,无所归依的灵魂......这一切都表现出了个体在现代性社会中的沮丧和挫败。《爱情万岁》并没有针对任何情感,任何角色,因为电影中的角色和社会的关系都是极其缺乏的,重点在于,蔡明亮镜头底下人物的生活。电影始终将焦点放在社会边缘上,这样的设计,让空虚和孤独,挣扎和苦痛表现的更为明显。

他们没有信仰和理想,没有希望和期待,对家庭,对社会,对彼此流露出冷漠麻木的情绪,唯一的安慰,便是旺盛的情欲。摆地摊的阿荣,售楼的林美美,卖灵骨塔的小康......这些角色并没有固定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完善的社会关系,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摆脱不了的空虚和孤独。

断断续续的看过几部蔡明亮的电影,个人风格极其明显,完全不理会艺术创作中所为的雅俗共享的要求。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他的表达,完全不过分。在国内那些号称前卫的导演所表现出来的,放在蔡明亮这里,青涩至极。《爱情万岁》曾获得过威尼斯影展金狮奖,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个人化作品。林美美在结尾的哭泣缱绻哀怨,正好表达出了都市人内心的无奈,空虚和疏离。我曾试图将蔡明亮和王家卫进行对比,其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却也各有千秋。王家卫到底还是有一些温存和良善之心的,与之相比,蔡明亮更加凌烈,直指人心。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所处的时代中不合时宜,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任务,所以,不合时宜,也要在当下的时代中完善自己。试图去改造,捉襟见肘,试图去迎合,画地为牢,试图随波逐流,终将孤老。其实,人的个性总是有源头的,源头决定了生命的走向,如若想在这个世界摆脱孤独,最好的办法便是享受孤独。蔡明亮用他的电影告诉我,人的孤独就在于,不停的经历,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努力或者,却依然找不到答案和出路,除了悲伤和孤独之外,我们的一生都将无所依傍。

7 ) 生活。

《生活。》
——蔡明亮《爱情万岁》影评

巾城/文

剔除所有的抒情(甚至影片完全没有配乐),蔡明亮在这部都市电影中只留下残酷的叙事。三个迷失在空虚里的人企图用幻想建起欲望的纽带。他们性格不同,行事有异,但在一种行尸走肉的大环境下,却彼此找到了某个层面的共鸣。这种共鸣并不是灵魂或思想的共鸣——这样的共鸣太“虚假”,而这些无处可逃的主人公们要寻找一种更直接的共鸣。这种共鸣甚至击碎了性格的缺陷、世俗的羁绊,在彼此间变成一种温存。
在这里,导演要展示的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一种对理想的彻底嘲笑。艺术总是带有理想化成分的,那些被理想化的名词:爱情、生活、性、绝望,等等一切,被一次次以不同的方式搬上艺术的平台。而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理想,所有的一切都是现实的。我因此觉得它带给艺术家们的震撼甚至可能比普通观众更大,它告诉这些人,你们满腔的激情不过是一个无望的梦。你们在象牙塔尖搭造所谓的高层建筑,但生活在这下面的人却有他们自己的哲学。而上下两者间,根本就没有联系。你可以绝望,但你甚至连绝望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看,他们过得顺理成章,发泄得顺理成章,表演得顺理成章。当然,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绝望,而这种绝望被融进他们生活的进程中,也变得顺理成章——他们根本就不会想到要为之去改变什么,或决定什么。
“爱情万岁”——爱情作为一种燃烧的火苗已被压抑在一种无声的龃龉中,只剩下一个干枯的词语(爱情!)依然万岁。也许阿荣在勾引售楼小姐时得到的满足感、后者与前者做爱时得到的快感,及小康的懦弱和那个几乎行为艺术式的吻都带有某种感情色彩,但这种感情是被剖去内核的,是冰冷的。影片最后一个10分钟长的固定机位的长镜头里,女主角凌乱着头发在台北市灰蒙蒙的清晨哭泣。她的哭泣是不能被艺术家所理解的,是不能被艺术,被理想,被任何一种精神所拯救的——现实已经丢弃了(艺术家们认为)她本该接受的这些东西,而她接受了现实。因此,她纵使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会觉得疲惫和悲哀,这种疲惫和悲哀也只能被她自己、被时间慢慢埋葬,却没有出路。
从1994年到今天,物质生活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猜想这样的一个镜头今天可能也见不到了,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喘息,停下来悲伤。我猜想这位女主角若活在当下,一定至少在表面上比1994年的她更快乐。有功于物质文明的泛滥,世界变得更紧凑、更小,她甚至还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艺术家很多时候像是走在迷雾里的人,为了找寻某种自以为崇高的真相呼吁和呐喊,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陷入绝望,甚至带着绝望死去。但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斥着一种对与他们看到的世界相反的光明的渴望。换句话说,他们致死都是相信这种光明是存在的,因为自己得不到,才会死去。可如果这种光明不存在呢?如果天堂不存在呢?如果你的理想根本就只是一个笑话呢?如果那些为数不多的人对你的尊敬、欣赏、附庸、迁就和鼓励都只是一种同情和怜悯呢?谁又会告诉你,在这个大大的“艺术”后面,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甚至,如果你连自杀都是没有意义的呢?
也许,只有无知的人才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思考明天。也只有无知的人才懂得无知的人的痛苦,而在他们互相安慰的间隙,艺术家所有的大作都像是一场手淫。

8 ) 爱是寻找灵魂的缺失

看毕,我想起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中写下的一段话:“在这个日渐快速的时代,我张望街头,每每看到一张张冷漠麻木没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过,我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长时间生活在这般大环镜中,不知不觉也变成了其中的一个,他们使我黯然到不大敢照镜子……”。而电影中的每个镜头画面何又不是三毛所述文字的真实写照和射影——同样是台北街头、一张张冷漠麻木的面容、一座悲伤的城市……孤独的表象是一方面,但蔡老师还看到了表象之下的人与生俱来的欲望——爱欲,敏感地捕捉到最平凡而动人的细节,试图重新唤醒每个孤独灵魂对爱的认识和欲望。

#声

电影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少到基本可以忽视的语言,包括对话和旁白,从头至尾只有寥寥可数的对白,如果忽略背景音的话,它与一部默片可能并无二致。但这也正好成就了它的独特之处。不多的语言,使得电影可以留有更多的空间给电影最本质的镜头画面,达到了少即是多的效果。比如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镜头之一,蔡明亮凭借短短几组镜头,没有一句台词,全凭演员的表演和优秀的电影语言就极具张力地将男女之间情愫相生、暧昧不明的氛围表现出。而充斥全片的环境音——城市的产物,一种充满工业和金属感的嘈杂,城市生活一点点消耗人灵魂的证据,被刻意放大,在展现爱欲和孤独的镜头中,形成了一种微妙而极富表现力的视听体验,仿佛包裹住人的外壳被一点点剥离,使得人可以看到在里面的孤独和爱欲。而“无声”的城市生活,不也正是我们生活的现状?即使是在电话里,我们有几时能真正意义上和他人交流。

(最触动的一段)

# 爱情

影片所试图探究的主题,人类文明永恒的命题。在蔡明亮的电影中,三个孤独的城市灵魂,在同一空间中渴望得到爱,很大程度上他们所渴望的爱也正好代表了城市中的大部分人对爱的理解。性,作为爱的一部分,但单纯的性终究不能带给人以爱的真正体验,它就如同一支支烟,给人以短暂的麻痹和安慰,随之而来的更猛烈的空虚感。而什么是爱,怎么去爱这一系列的问题蔡明亮并未给出答案,但这并非表示他是对爱情绝望的悲观主义者,正如影片名称《爱情万岁》所想表达的那样,哪怕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人永远都还是会渴望爱情,唯有爱,才能解救孤独的灵魂。生活的基础除了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还有爱。 (很主观的,希望小康、江姐和阿荣能在轻吻、流泪和熟睡醒来后能得到爱的解脱...)

初次看蔡明亮老师的作品,看完很是惊喜,又是一部引起我内心深处某个角落共振的佳片。

(江姐最后的长镜头也很有张力)

短评

迟一点看蔡明亮真是太明智了。他总能找到一个特别准确的喻体,空间喻体。比如这栋待售的空房间,三个流浪者的蟹居之地。这一部又想起贾樟柯。边缘的三角关系,发动不了的交通工具。最后杨贵媚的那场哭戏,又突兀又合理,无可名状的苦闷,导演常用的手段了。片名也妙,像是电影最后一句台词。

6分钟前
  • 57
  • 推荐

快进下去都看不下去,还是删除吧

10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还行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是94的金马奖的最佳影片,看完的最大感觉就是完成了一个任务般如释重负,因为特别不喜欢这部装逼电影更不喜欢蔡明亮这个导演,整部电影充斥着神经病人的生活气息,最后的哭戏假的让人无比厌恶此电影,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比它高不知哪里去了,看来金马奖也不过如此,有眼无珠。

14分钟前
  • Bastogne
  • 很差

城市化,城市生活,本片可以说是城市化之后的一种缩影。台湾电影人已经很能够成熟的思考城市状态和人的生存,强列的孤独和寂寞,男男女女的暧昧和含混,两个无家可归的男人和一个精神空虚的女人在人生的长河中偶然邂逅,过后仍是寂寞。缺少言语乍看令人沉闷,其实镜头语言非常扎实。8.5

1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爱情万岁》台湾中影修复蓝光版,导演亲自去调光。蔡明亮说有老电影叫《太太万岁》,张爱玲编剧,片名用万岁是向它致敬,但本片中没有爱情。片尾的哭戏,坐在杨贵媚前面的是李康生父亲,他在《洞》开拍两周前去世。杨贵媚因为和陈昭荣有床戏,想和他事先沟通下,蔡明亮说:没有必要,因为你们在电影里没有那么熟…

19分钟前
  • 丁一
  • 力荐

语言留给琐事,面对爱情才可尽情沉默。出售的空房子里床上两人床下一人,谁拥抱身体谁获得灵魂。性的暗示,性别的隐喻,爱与死的对照,极度颓靡,爱比死更冷。主色调灰蓝,清晨的空镜头渗出孤独者的抑郁,结尾长镜头中天气与情绪变化的表现方式极具魅力。当蔡明亮不再明亮,他才成为真正的蔡明亮。

20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8/10。平行蒙太奇结构消解了潜在戏剧性,呈现私密的生活状态,如阿荣和小康一块从林小姐熟睡的床底落荒而逃,她始终察觉不到两人的存在。情节线的交叉产生了性别的内部替换:小康自觉扮演了女性角色,林小姐洗浴、起床喝水、办公室找钥匙和打车,分别对照小康洗衣、玩水、办公室独处和陪阿荣摆地摊,性别的模仿游戏在小康穿高跟鞋、吊带裙对镜摆手弄姿达到高潮,共吃火锅表现与阿荣建立同盟关系,最终如愿以偿地在隔着交合声的床底自慰,完事给阿荣送上亲吻完成性别的合一,阿荣不自觉地翻身把手搭在小康身体,回应小康深情的凝视。冷酷的长镜头将林小姐售楼打蚊子、穿梭马路将广告牌绑树上或置于车顶,以及小康无法融入同事们的幼稚游戏的工作环境对照,意在强调性欲被社会工具化淹没。小康给西瓜(私密欲望)截洞、摔碎吃了抹脸,寂寞到可笑的绝望感。

22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其实还蛮好看的。十几岁的时候凤凰卫视电影台放过,觉得每一个镜头都漫长的像等待泡面泡发。现在看其实很有细节且富有律动,眉眼官司到身体语言,衣服在床垫上摩擦的声音。九十年代台湾真时髦,陈昭荣的黑皮衣,杨贵媚的套装,李康生的夹克和风衣,时装包裹着流动的的情欲。陈昭荣下颌线条硬朗,眼角温软,有淡淡的危险感。李康生是独处大师,西瓜当保龄球穿女装秀美腿自得其乐,他既不宣扬给别人看也不过分压抑自己。二人逆权侵占得如此和谐。杨贵媚打扮得漂漂亮亮,软语温存地带着男客户到空荡荡地大房子,是危险又孤独的工作,是真要好好哭一哭。这都市奇缘要是放在现在可能大家只是瘫在床垫上刷短视频了。

25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杨贵媚舔乳的那一幕那么大胆,又那么意味深长:她吮吸、盘弄男人的乳头,像一个饿坏了的婴儿在吃奶——对爱与性的需求与生俱来;然而乐园已经颓圮,正如康生和贵媚在贩卖“寓所”,却始终没有一笔成交,自己更是居无定所。三个人都寂寞极了。蔡用窥淫似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窥视寂寞的痛苦而可耻的形状。

30分钟前
  • Fionn
  • 还行

片子里哪有爱情,却偏叫爱情万岁。都是拍都市寂寞人,王家卫是痒,蔡明亮是湿... 吃进去的西瓜,喝下去的水,都变成杨贵媚的眼泪流出来,她结尾这一哭,谁还受得了...

31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蔡明亮确实将寂寞挖掘地很深,他把那些人寂寞时上不了台面的、猥琐的、自闭的、甚至丑陋的行为认真地展现出来,他精准地刻画这些行为并让其有根源可寻,那些觉得蔡明亮沉闷的人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人会为欲望干出这么多无聊的事情,他们没有对白了便无法了解人物内心与沉闷中隐藏着的饱满的情绪。

36分钟前
  • 花地
  • 推荐

要是金基德来处理,估计就会让三人睡在同一张床上,抑或在二人构图里由三人来回变幻切换完成。与之比较,蔡明亮的形式感,差不多居于将成未成的临界点。

41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蔡明亮鏡頭里的光影聲音,是粘著情緒一點一點揮發掉的,那個城市的朝夕,在咖啡店、夜市、街道、空房子裡生動又沉默。當她踏著高跟鞋清脆的響在清晨穿過公園坐在長椅上開始哭,哭聲從無助到激烈再到平息。你就看明白這電影里什麽都有,就是沒有愛情。

42分钟前
  • 長閑
  • 力荐

最精彩的其实是小康把西瓜当保龄球扔那段

4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就算做愛,自慰也不能解決寂寞。因為寂寞,所以人死後也要安放在一起打麻將。現代愛情是變形,高速,還有空虛,他們沒有得到愛情,因為愛情從來沒有發生過,愛情在電影中只是一個可待不可來的情感,將感情投放在別人身上是如此無力,終究人還是需要面對自我,就算多傷心人也會回復起來面對那不可知的未來。

52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人到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54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小康有一块手帕 四方的 叠整齐放在口袋里 有时擦嘴 有时擦鸡把

55分钟前
  • 小鸭之友
  • 力荐

我们都是杨贵媚、李康生、陈昭荣,我们的生活有着卫生纸、脏衣服、中西药、快餐盒、房贷...琐碎事物,唯独没有爱情。因其没有,所以不朽。生活啊,就是面目可憎、但又不得不活。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们总是希望借助一件事情,去解决庸常人生的全部问题。于是我们把这些事情神圣化,比如婚姻,比如爱情。理所当然,最终的结局是幻灭的。(杨贵媚演得真棒)【7↑】

58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喝再多水,也解不了心里的渴。有那么多待售的空房,又有那么多无家可回的游魂。你卖阳宅,我卖阴宅,你在床上呻吟,我在床下自慰,人与人啊,多么近,又多么远,永隔一江水。那一场哭,为爱情,为人生,为你,也为我。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