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纪录片分六集、合三小时,展示了秦军团的昔日荣光
王者之师:秦人由西北牧场崛起,因护周有功而获封,历550年征伐统一中国。七十年代兵马俑的出土还原了秦国的神秘军队。血色青铜:虽然秦军的青铜武器落后于铁器,但经过合理设计的剑、弩、箭头,在标准化军工厂中源源不断生产供应战事所需。生死之地:以长平之战为例,再现了秦军兵种构成,作战方式。秦军的步兵由弩兵与武器长度不同的士兵方阵组成,骑兵使用弩箭骚扰,战车可脱离步兵组成集团高速作战。关山飞渡:秦统一六国后,开灵渠进占岭南,拓直道北御匈奴,遍布全国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制车工艺为帝国的后勤提供了保障。举国之战:出土竹简所记载的秦国法律条文呈现了秦国耕战策略的具体内容,郑国渠与都江堰造就了秦国的粮仓。与子同仇:《商君法》规定了军功授勋制度,这间接培养了秦人的尚武秉性。
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形式,层层揭示秦军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一共6集。
看完这部纪录片可以对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纪录片里也介绍了当时秦国强大的法律制度和农耕的先进。春秋战国可以说是青铜时代,因为铁器铸造在当时还没有很成熟,但是秦人用严苛的制度和工艺标准,进行了近乎现代化的精益生产,很难想象在古代能有这样的规模化生产。虽然秦国势如破竹,经过几代秦王的共同努力,最终一统江山,但是这种强势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在秦始皇死后三年,秦国就一下子崩塌,战士在前线打战,而家里的亲人已经无法温饱,于是农民揭竿起义,加上后来强大的项羽,秦军瞬间瓦解。从这段历史中也可以看出,在需要强大军事力量的时候,加官进爵逆天改命的政策的确可以激励雄狮,但是过度的军事没有修养生息的国家也不能长久。
不久前突然对秦汉军队情况特别感兴趣,找到了这部网友力荐的纪录片,一开始只是跳着看了些片段,以下就被深深吸引了,决定认认真真从头看,用了一晚上又一早上刷完。
纪录片的讲述深深地震撼了我,拍摄非常讲究,大量博物馆、古战场实景镜头;引用了大量史书记载和考古文物,采访的都是秦汉史学研究的权威专家,确保了纪录片内容的准确严谨。纪录片在讲述中也注重了通俗性,并不晦涩,有高中历史基础的人就能很好地理解。其中很多场景、军阵、服饰的模拟演示更是让纪录片增色不少,道具都很考究精致,让人产生了穿越的错觉。比如第六集对秦军军衔的介绍,不同兵种的着装都是根据陕西西安兵马俑来的:
看完纪录片,思考最多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纪录片提到了秦国几项重要的历史成就或大事:动用六十万人长达两年的长平之战、灭楚之战,收复河套,南取百越之地,修筑郑国渠、灵渠、直道、弛道、长城。每一次大型战役、每一件巨型工程,没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上下齐心都不可能实现。只有五百多万人口的秦国灭六国时动用了百万人以上的军队,意味着每5个秦国人就要供养一名士兵,这在交通不发达、生产落后的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看完片子,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秦国人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一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国家需要个人时,个人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绝对服从。在秦国,个体对于国家是虚无的。
举个例子:纪录片总结了秦军所向披靡的一个原因:标准化的军工生产。凡是出图的矛头、箭头产品误差都非常小,各件武器几乎一模一样,是按照统一的标准生产的。而出图的戈头显示,其刃边都是手工磨制,然而不同工匠的手工很难确保每次打磨都达到统一的标准。我们只能这样猜测:有的工匠终生在兵工厂工作,经年累月负责国家武器的生产,在反复的操练中,在惩罚机制的巨大压力下,达到了每件产品都误差极小的标准化的生产水平。
这位工匠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只是国家的一个零件而已。
秦国能够兼并六国,维持战争需要,离不开它的农业生产水平。从湖北云梦出图的秦简看,秦国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控制的法令异常精细: 秦简上说:“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各县要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主人有罪,主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过去,历史学家们知道,秦国有繁杂严厉的律法,但湖北云梦出土的这些竹简,让今天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秦国的法律严谨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国家对个人的生产生活进行这样严格的控制,个人的生产完全从属于国家的意志。
商鞅变法的一个目标是:让秦国的老百姓只知道耕种和打仗两件事,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目标和需要,在这之外,人似乎不能再有别的需求。
秦朝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书同文、车同轨,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源自秦朝统一的小篆,我们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我们统一的中华民族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个大帝国,仍然和我们血脉相连。
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个人服从国家集体的需要,从秦发端,延续至今,以至于我们现代在定位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然摆脱不了这样的影子。
虽然看起来秦代是个个体泯灭的时代,但很意外,秦国人的怨言在史书里却是很少听到的。我猜测,在秦修建运粮的灵渠、直道、动员全国打长平之战、浩浩荡荡灭六国之时,当年的百姓也许虽然觉得负担沉重,但未必不是全心支持的,因为自己的同胞子弟就在前线,战胜眼前的敌人可以带来长久的和平。突然想起政治书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内涵的阐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我们对秦汉确实会产生某种追念之情,因为那的确是一个满怀开拓和进取精神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时代,是一个成就辉煌大气磅礴的时代。
我们的民族崇尚光荣,当国家需要办成一件能让我们个体感受到光荣的大事时,我们会自发地凝聚起来,自发地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私利,哪怕这是“泯灭个体”,看看我们整齐划一的阅兵式,看看全民参与支援的北京奥运会吧,这真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啊。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要,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内心,仍然向往那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强大国家威严,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国家崛起,而要实现国家崛起,尽管不是当年那样的极端,我们会自然地效仿当年的秦国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六集纪录片 通过对兵马俑的研究 展示出秦兵的规模和秦朝帝国的兴盛衰亡
秦人早期是替周天子养马的人 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 才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征服西北高原上彪悍的游牧民族 稳定了秦朝的根基 之后目光转向中原其他六个对手 秦兵严明的纪律和英勇的作战使秦朝最终一统中国 秦始皇将”秦朝”这个西北小诸侯国名变成全国王朝的的称呼 但秦朝的辉煌只持续了十五年 便在疲惫中空和秦二世的暴政下走向衰亡
影片从发现兵马俑遗迹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破解了科学研究者许多疑惑的问题 从研究数百万秦兵的后勤供应问题 都江堰的改造及修路和双辕车的发现 能发现秦朝解决了交通上的阻碍 从建筑长城和建造兵器之工艺精美、设计精良的青铜剑窥见军事工业管理的规模 从战马战车方阵组织的严密布置和秦兵穿着不同推测出纪律严明的等级制度、奋勇杀敌晋升制度等 巅峰时期的秦朝秦兵无人可挡 随着秦朝建立后不断建设大型国防(长城)、底层农民被剥削、大批正规军在广西征战土著等情况下 最终遭到起义直至被推翻
以兵马俑为切入研究秦朝的历史 能够尽可能的推测当年的真相 秦朝的成功必然有其突出的能力 不能一味放大暴政带来的覆灭 要最大程度展现最全面的历史真相
音效很不错
看了这个,你会惊讶于中国的军工产业是如何的发达。
学DISCOVERY风学得蛮好,主要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汉民族之强大令人起了鸡皮疙瘩
配音很难听
看的热血沸腾,一个个泥俑喷涌而出,带我回到彪悍的大秦帝国
秦朝這就是步子邁太大扯著蛋了⋯⋯戰略眼光太超前以致於透支了當時實際的民意以及經濟水準。
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十年前看的,从此入了历史坑和金导的纪录片坑。
这么强大的军事武装,二世而亡,始皇是不是步子迈得有点大
大秦帝国的制造业真的是世界一流,那个弩箭的工艺水平简直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物勒其名的管理体制也是相当先进,军事思想也是极其超前。没想到,中国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统一是在青铜巅峰时期完成的。【哔哩哔哩】
The cost of excellence is discipline.秦剑,秦弩,长矛阵,系驾,战术,标准化,物勒工名,法,青铜时代, 窎.灵渠,长城,直道,耕种,都江堰,战略
信息量十足有趣,风格厚重悠远,难得一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
总是忍不住唱两句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彩!
很棒的纪录片,秦国以及之后的秦帝国在和军事扯上关系的几乎所有项目上都是逆天的存在,在残忍度上也叹为观止……ps看的时候总在想,这样的勇士就是我们的祖先,谁敢说中华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记录片 秦
基建狂魔 战争机器 遇上这样高度集权的“鼎盛时期” 对于百姓个人的一生 甚至几代人都是灾难性的征用 他们被调教成癫狂的战争螺丝钉 是被利益诱惑束缚在土地 部队和工地上的奴隶 集权专制下但凡国强必然民弱 所谓复兴对个体来说大概并不是什么幸事
商鞅严苛残酷的刑法 秦赵长平之战45万人被埋的惨烈 秦军弩兵步兵骑兵阵法的精妙 冷兵器时代兵器铸法的科学性 秦军粮草供应七百公里的直道 还有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灵渠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整个国家耕战135年的国策 举国之力进行战争争抢军功 寺工们小吏们普通将士们的悲欢离合 两千多年前迷人的世界
就那样吧
金戈铁马,举国之力平天下。另,嬴政TX,我很怀疑你是穿越来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