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单纯美好有担当的世界
在恰当的时候看到正当好的电影,是一种幸福。就像《少林寺》当年一时无两的荣光,恰逢其时。
虽然我当年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是今时今日,看着大家的评论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狂热。现在看这部片子也依然非常出色,感叹于当时代电影人蓬勃的创造力,经过改良的更普罗大众的世界观,优美精致的旋律画面,对于少林寺以及少林武功知识的普及,都为观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且就连武打动作今时今日看起来也毫不过时,算得上精品。
但是唯一刺目的或许也是那经过改良的宗教价值观,师父默许徒弟杀死青蛙,然后振振有词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却没有想想那只青蛙的生命怎么算;杀死一只狗后众僧团坐吃狗肉;武僧们杀敌如麻,难道那些人不是普通百姓?残暴的将军人人得而诛之,他们救助的不过是另外一个人治的君主,这是一个短期内,经过粉饰的“正义”得以伸张的过程,之后呢?不敢想~~
但是这就是这部片子为我们展现的世界吧,简单单纯,美好得不想真实世界,却能呈现于观众眼前,就像那首最爱的《牧羊曲》唱的一样: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一肩挑。那是一个令人怀想的过去,一个令人羡慕的世界,单纯美好有担当。
2 )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很美的两句诗。
那个时候的李连杰才十九岁,还很青涩,距离他成为国际功夫巨星还有很远的距离;那时候的于承惠扮演的还是一个坏人,没有后来张三丰、叶问等角色的宗师风范;那时候的计春华开始饰演“秃鹰”这类外表狠辣的角色,然后一演就是几十年;那时候的于海已经让人感觉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如今依旧如此;那时候的我爸,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学生……
三十七年过去,于承惠和计春华两位老师已经先后去世,李连杰的身体也是伤病累累,于海老师也已七十七岁高龄,十二岁的男孩也已近天命之年。
现在的我们看来,《少林寺》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主旨也不过匡扶正义、除恶扬善的老生常谈。
但在我的想象中,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少林寺》横空出世,一曲《牧羊曲》牵引着无数少年少女的幻梦,真实的武术让人更向往少林寺和少林功夫。除了武术镜头的精彩之外,抓蛤蟆、吃狗肉、李世民女扮男装等情节更是令老幼捧腹,以至于万人空巷,少年们纷纷离家直奔登封
“吃得三天素,就想上西天”,一番波折之后,觉远决心苦练武功。在这段唯美且令人激动的春霭、夏芳、秋叶、冬雪蒙太奇镜头中,李连杰展示了他的十八般武艺,雄健的拳术、呼啸生风的三节棍、轻捷的柳枪以及直破树桩的长刀,令人大呼过瘾!
别说三十七年,就算五十年,一百年,《少林寺》依旧是一非常优秀的电影。
3 ) 致敬经典,少林寺
小时候无数次的听过这首歌,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都来把你传扬……配着少林寺武僧们的功夫,听着就更让人热血沸腾,对少林寺心生向往。还有那一首经典的牧羊曲“日出嵩山凹~晨钟惊飞鸟~林间 小溪水 潺潺~坡上青青草”听着歌曲,想象着歌词叙述的这种意境,一幅鲜活的画面在脑海中立体的呈现了出来。再加上,在“少林寺”中李连杰和于承惠精彩的打斗场面,都是货真价实的功夫啊。以前的片子,没有现在的那种特技特效,所以更显得真实。其中能说的亮点太多了,其中李连杰提着水桶狂奔,还有在溪边儿洗脸遇到牧羊女那一段,吃狗肉那一段,还有李连杰男扮女装赶羊的那一段……都让我看的捧腹大笑。后边儿的剧情就是李连杰饰演的觉远救唐王还有复仇了。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电影的前半段。
4 ) 真功夫
之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吃狗肉情节,最近又看了一遍,里面的动作戏很用心,拳拳到肉,个个都是练家子啊。现在真的很少有这种经典武打动作片了!那时的李连杰青涩又帅气,这条武打路一去不复返啊!里面的歌曲也是经典,就是后面有关少林寺的影视剧也在沿用!感叹一下那时的实景吧,就算是那样的色调也是很美,连埋狗的地方都是山清水秀,
5 ) 啊,少林
许多年以后,朋友们回首往事,都不约而同地推举一部电影——《少林寺》,是它完成了对我们最初的性与暴力的启蒙。
一个颇为刺激的镜头,是大反派王仁则将牧羊姑娘用绳子吊起来,成大字形,他喝了点酒,嘴里喊着“野味”,将姑娘的裤子撕下一块,露出了几平方厘米的大腿。令我们深受触动。在此后很长时间,我们给姑娘的雅称就是“野味”。
现在想来,这个色狼很业余,他不应该将姑娘吊到半空中去,这样什么也干不了。当然,比较方便展示大腿。
有一天,我在从北京回青岛的飞机上遇到一个气宇轩昂的大胡子。朋友告诉我,那就是在《少林寺》中扮演王仁则的于某人。我醒悟过来,几乎想上前向他致敬。然而,我要感谢他什么?告诉他那个撕姑娘裤子的镜头其实比他的剑术更令人难忘?这个不好启齿,恐怕他也不会引以为荣。
那时候,比较流行离家出走。经常听说,初三四班的王小波跑了,一班的刘小文也跑了。不出半个月,他们都回来了,在前往河南嵩山的路上被中途拦截。山东离河南不算远,家长和老师都摸准了我们出走的规律。所以,在那一年出走的15人当中,居然没有一个家伙能够亲眼看到少林寺的山门。
惟一的例外是初三六班的初梅,那是一个我们认为有点缺心眼的大块头的“野味”。她因为早恋问题和妈妈大吵一架,席卷了钞票细软,从这个小城蒸发了。家长和老师都懵了。她妈妈找了算命的,据说是南下了,便一路追下去,居然忘记了在通往少林寺的路上洒下天罗地网。
一个月后,初梅昂首挺胸地回来了。原来她去了少林寺。不但看到了寺门上金碧辉煌的匾额,还同白胡子方丈喝过茶。只是碍于性别,没传授她几手绝技。我们对她颇为敬仰。她透露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现在当和尚必须考试,还得有大学文凭。初梅的话是真是假如今难以求证,反正大家就开始好好学习了。
光阴似箭,故人星散,人们朝拜的圣地早从中国的河南变成了纽约、悉尼和伦敦,甚至新西兰。小孩子们再出走也不会往河南跑了,据说那儿骗子比较多。
前些日子,在某电影论坛上看到一位朋友的帖子,标题是——“啊,少林”,抒发对那部老片子的热爱。我极其反感“啊”这个感叹词,小时侯写诗时没少用它,现在读起来脸上火烧火燎。然而,把它用在这儿全无肉麻之感,只觉得悠然神往、荡气回肠、熨帖之极。
啊——少林。
6 ) 文革后的新武侠片
1982年,革命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重新打开,所有人都在探寻着新的道路。香港的长城和新联公司却并不乐观,旧派的武侠片已经不再适合观众的口味,于是他们合并为“中原电影制片公司”,找来了张鑫炎,拍出这部万人空巷的新派武侠片《少林寺》。
不同于以往武侠片中花拳绣腿式的表演,这部片中所有的打戏都是由武术演员真枪实干。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武打演员于海,于承惠,计春华,包括李连杰等等,都是由这部影片一举成名。前几年河南电视台拍摄了系列剧《少林寺传奇》,其中的几个大反派就是由这些老演员重新出演的,对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定会触动某些情怀。
影片中有大量打戏的长镜头,皆是由武打演员真实出演,给观众带来惊险刺激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以现在的眼光看,却显得略为冗长。按理来说打戏应该是由面到点再到面,可是片中只有“点”,即近景打斗,缺少大场面的交代,所有打戏以同样景别同种程度平铺直叙下来,难免使人产生视觉疲劳。武打场面数量过多,且没有层次上的递进,在主人公觉远报仇这条线上,没有在视觉上体现出主人公的成长,是为大缺憾。
另一方面,影片将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国仇家恨当头,是非善恶要分清,大丈夫不拘小节,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侠之大者,是要牺牲和舍弃,之于欲念,之于生命,之于爱恨情仇。
李连杰当年的眼神是真清澈啊。难怪连我妈都被迷得不行。
前五分钟少林寺介绍很传神。这么一看,释小龙可真像李连杰啊!确实包括动作戏在内,各方面都有不成熟的地方,但这些缺点却处处透露着时代沉淀后的经典。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叙事,在那个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的内地电影年代,能把故事讲的这样引人入胜可太难得了。再一个就是人物塑造,片中的和尚形象大部分都不是一板一眼,甚至还贡献了“吃狗肉”这样的名场面,演员选的也好,能看出都是会功夫的。
这个片子的牛B之处还是在于当年一分钱的电影票价而票房过亿
七末八初大陆武术界的表演潜力足以让你惊叹,看看领衔阵容中有多少是首次上镜就表演得如此自然到位?于海于承惠计春华等一大批人甚至和李连杰一样成为电影明星!李连杰与丁岚组合放在整个中国电影圈都可以算顶级金童玉女。反倒是最响当当的这个“武”字,今天看来惊艳略褪。演员们都是精湛纯熟的练家子自是没错,但武术表演的套路化痕迹过重。比如神腿踢出,秃鹰一把抄住,还用力向上一端,帮着对方做后空翻?张鑫炎其实不是功夫片导演。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78036494/
经典啊经典,记得小和尚春心荡漾,老和尚问“能持否?”,哈哈,当时年龄小没看懂,也没有百度可查,长大后才明白。“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这首《牧羊曲》一直流传至今。
第一次看才5岁,看了多次,轰动效果造成了周边爆发,大众电影,挂历,玩具卡片,小人书,玩具人头像等等……从此开启了少林一系列电影,以及国产武打影视剧的高峰时代,当年李连杰的师兄弟,一个不少,都活跃在影视剧中。昙宗的扮演者于海,这个演技可以拿奖了,李连杰18岁,丁岚17岁,最美的CP组合,丁岚在很久一段时间,都是童年时期的女神,太美了。……在今天来看,少林寺依然十分好看,难怪当年轰动香港,外景的美,武术队员的身手,无替身……单单李连杰亲自骑马飞驰,就帅翻了。……PS: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假的,十三少林寺僧人抓王仁则是真的。
虽然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但是真的记忆很深刻,李连杰当时虽然演技还很青涩,但是已经很好了,不管是剧情还是演员都让人印象深刻!
李连杰的经典电影,最近看到李连杰,已经认不出他来了,岁月催人老啊
李连杰出道的第一部作品,一招一式都是戏,在没有特效渲染的当时,拳拳到肉的对决更让观众看到影人的诚意,一众配角也都是练家子,牧羊曲一传就是二十年呀,好片永远不过时。
小学三年级,离家出走去少林寺——未遂。
自己给少林惹一身祸,全给哥们扛了,还白得一妞。
李连杰的成名之作,拍的很大气,场面好看,不失幽默,值得重温!歌曲牧羊女也很经典好听!
一部足以彪炳中国电影史册的功夫片,也是李连杰的发轫之作,还留下了一首在当年广为传唱的歌曲,不少主演也都与世长辞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不会仅仅只是在电影领域发挥影响,少林寺也因为这部作品而声名远播,之后不仅接二连三出品了大量以少林寺为题材的电影,同时功夫相关的运动、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弘扬。看那时候的武打片颇有看好莱坞早年枪战片的感觉。真的是【一招一式】,哈哈哈。
郑绪岚的牧羊曲
经典中的经典,青葱的李连杰,少时惩恶扬善的武侠梦!
又是一部看过几十遍也不腻的经典
“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能持。”“尽形寿,不偷盗,汝今能持否?”“能持。”“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能持。”美丽善良的牧羊女呀~ 这片子交织着天真的浪漫主义和残酷的现实主义,很狠。
听父亲说,那时候为了看这部电影夜里跑了几十里地去县城看,那时候一张电影票一毛钱,可见这部电影对父辈们的影响有多大。
曾经的热度证明了本片的成功。—— 李连杰回忆,拍《少林寺》时他的片酬是1元1天,10个月挣了300多元,给电影公司带来了上亿元的票房。“城里1毛钱1张票,在农村,1块砖头可以换1张电影票,老百姓为看电影把厕所都扒了,当时砖两分钱1块。”-时光网
很小的时候听爸爸说,他们年轻人专门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去徐州看这个电影。我家在农村,所以可以想象它的影响力。28年过去,一毛钱的神话成就了一个奇迹,一个经典。
多牛B 啊。。 1982年,《少林寺》公映,内地以当时一毛的票价,累计票房高达一亿以上。 要换成现在50块一张票的话票房得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