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2010

大陆剧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2010

主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陆毅姚橹张凯丽王斑许还山马精武毕彦君李欣汝刘峰超李文波阚金明马东延

导演:胡玫

剧照

孔子 2010 剧照 NO.1 孔子 2010 剧照 NO.2 孔子 2010 剧照 NO.3 孔子 2010 剧照 NO.4 孔子 2010 剧照 NO.5 孔子 2010 剧照 NO.6 孔子 2010 剧照 NO.13 孔子 2010 剧照 NO.14 孔子 2010 剧照 NO.15 孔子 2010 剧照 NO.16 孔子 2010 剧照 NO.17 孔子 2010 剧照 NO.18 孔子 2010 剧照 NO.19 孔子 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20:05

详细剧情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长篇影评

1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乱评电影《孔子》里的“子见南子”

转自: http://cid-6b550fb01d518527.spaces.live.com/blog/cns!6B550FB01D518527!433.entry

即使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孔子的一生也是很“杯具”,令人唏嘘。孔子年富力强时不被重用,不得不带着一众弟子颠沛游离,周游列国又四处受排斥,“累累若丧家之犬”,年过六十身老体衰,曾经殷切的出仕治国之志被耗尽,他终于决定回乡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不再踏入政途,孔子的一生可谓空有抱负却郁郁不得志,假如真如电影《孔子》所言,各国国君均不接受孔子观点,唯一明白老夫子想什么、想要什么的人竟是“名声不好”的南子,那孔夫子也真是惨了些。呵呵。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子见南子”一幕早在片花中就占了大段时间,银幕中南子挑逗的眼神和微张的嘴唇的确象影片把“子见南子”当成噱头,不少人因此而感觉不悦,对其的定性我们暂且搁置,既然胡玫导演借导演的便利将南子塑造成如武则天、赖斯一般聪慧过人的女政治家,那我也不妨借题发挥,来剖析一下电影版“子见南子”中的南子为何要这样做,老夫子又为何如此应对。
在电影“子见南子”一幕中,南子的出场是从踩着高木屐鞋的赤足开始的,镜头有些轻佻地由下摇上,接下来是精心的妆扮和挑衅的言语,“听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你那个‘人’字里,包不包括象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啊?”,此时的南子以其聪慧美貌步步紧逼,孔夫子面对直线距离不超过5cm的南子表现出退让和不安,老夫子面对诱惑强作镇静回答问题的模样让南子很开心,因为在她的价值观里,男人都一样,追求的不过是色、名、利,亘古不变。几番交锋,孔子并未讳言自己也追求色、名、利,但老夫子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却显其心地坦诚和品行之难得,老夫子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表达自己追求“德行”“仁义”的人生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他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和奉献之心。这让南子迅速明白夫子的心境,回答“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此句可谓胡导演的个人心理感悟,也是一个现代人对孔子的忠实评价。当南子与孔子对拜而别时,此时的南子已完全没有开始时的挑逗试探之意,代之完全的尊重和惜别之情。——可怜的孔子,最懂他的是这样一个女人!
南子没有错,她的价值观对大部分人是适用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子见南子”之所以被电影大书特书,也许因为孔子只有一个,能做到“好德”而非“好色”的人并不多,这也更显得孔子之伟大,当然也警示我们,离2500年前的古人在品德修养和道德境界上还差得远呢!

2 ) 两个孔子,谁解春秋

  ■入评理由:七十年前的《孔夫子》是何模样?它的修复和《孔子》的开拍都算得上过去一年里华语电影界的大事。

  ■读家:木卫二

  ■片名:《孔夫子》(修复版)

  ■导演:费穆

  ■演员:唐槐秋、张翼

  ■上映日期:2009年4月1日(香港)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一部呼应时局而作的电影,费穆试图表现出孔子身上的凡人一面。

  ■片名:《孔子》

  ■导演:胡玫

  ■演员:周润发

  ■上映日期:2010年1月22日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拍惯了帝王历史剧的胡玫新作,它依然在制造孔子的神圣形象。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同一个孔子,电影里都有见南子、子弹琴、子路之死等片段,放在电影里就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差异。这一切只因为两个电影的背后理念和想法诉求大不一样,创作心态不可同日而语。简单来说,《孔夫子》里的孔子是个老师,善于教导弟子,希望能改变社会风气与重整民心。《孔子》里的孔子是个实干派又不受重用的政治家,他几经患难,终被迎回了鲁国,功德圆满。

一起看《孔夫子》的朋友认为费穆是用上了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影片截取孔子多个生平片段,没有直接的时间关联,而是用字幕跟地图串起了整个故事。孔子忧苦鲁国和天下的苍生百姓,被迫走了周游列国的坎坷之路。这段乱世中的出走占去了大半时间,放在日寇入侵的孤岛时期,更是别有意义。

《孔夫子》的情感厚重,严谨有加。费穆一丝不苟地挑拣素材,利用舞台搭景制造了简单朴素的风格,一人一室一案一窗,完全与孔子的孤苦心境相呼应。被困于陈蔡间,众弟子们疲惫不堪,就地入眠。孔子独自站立,继而心生感慨,茅屋外树影稀疏,繁星点点,构图上极为讲究。影片在技巧上相当丰富,景深处理、剪辑手法、声画结合都值得赞许。

电影开头便是孔子讲学,教育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观众先对孔子理念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而这种言传身教还用到了射艺、琴奏、欹器等有代表性的段落当中。孔子的念白抑扬顿挫,在今天听来稍显低缓,这倒跟影片的气韵节奏相符合。《孔夫子》主次分明,孔子是个政治上的失意者,然而他竭力去教导弟子,重点突出他为师者的形象,学高身正。影片在子路、子贡、颜回三个弟子身上下了工夫,像子路的武艺和正冠,颜回清贫下又有仁心,各有单独的段落去展现。

相比之下,《孔子》里的弟子们几乎是无条件追随和膜拜孔子,里面更有安插的混迹者以及漆思弓这种无关紧要、只为报信的配角,实在有失偏颇。《孔夫子》里的子路并不是一味听从于孔子,他在老师抚琴弹奏时还心有不满,听到歌声后方才如梦初醒,执器起舞。为了渲染子路之死,影片不忘交代卫国内乱的始末,子路一路力战,走上高台,正冠之后,慷慨而死。《孔夫子》真正表达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这种对位正如导演与观众间的关系。费穆想用孔子的事迹借古讽今,说予当时的观众听,他绝不是想推出一个千古圣人。只是受困于观众的理解能力,电影拍得太正,反倒有落了个说教之嫌,让观众产生了领会的障碍。

再到胡玫的《孔子》,通片铺展开来,没有剧力可言,镜头技巧难以服务整个电影。影片也有偏重,它耗费很多精力在鲁国的政治内斗上面,大篇幅去写三桓专政,如何为难孔子。于是乎,乱臣贼子很自然地站在了孔子的对立面。影片既然要往政治争斗去做,千不该万不该又遗漏掉关键的阳货和少正卯,一味去塑造孔子的神样,他有口才有武艺更能调兵遣将,光是堕三都一事就用了许多火烧人和大阵仗,不知如何解释才好。到了出走之时,孔子多少就显得有些意气用事,家国全不要又不知走往何处。《孔子》还假惺惺地塑造了孔子与敌手的和解,季孙斯翘首期待孔子的回归,用这种幡然醒悟的手法来制造孔子的高大全形象,未免太想当然了点。

在卫国那边,电影就一笔带过。南子莫名其妙地出场,糊里糊涂地中箭而亡。后面的子路之死,更是用转述的情景再现来表现子路的大义,只是缺少前因后果,多数观众无法明白他是为何而死吧。电影从里到外,更多强调跪拜礼,引出孔子崇尚周礼的一面,走的是形式体例。孔子在鲁国是有作为,可缘何要被排挤,沦落至丧家犬一般流浪,乃至于理念何以不为诸侯统治者所接受,电影就没有了倾诉的欲望。值得一提的颜回之死,《孔子》采用了最为忌讳的硬煽情,为抢救书卷落入冰河。不说颠覆史实,死得未免太不值了点。

最后再说一点,两部电影里都出现了高台。《孔夫子》里的高台只为突出孔子的主导地位,如同今日之讲台,以示言行和精神上的崇高。《孔子》里的高台非常突兀,它出现在了齐鲁峡谷会盟上,陡峭之势高不可及,与王权争夺挂钩,令人有些不是滋味。【北京青年报】

3 ) 关于《孔子》的两句话

《孔子》不是一部烂片
据说现在孔子被批的很烂,我觉得不至于。有的人说孔子的特技做的真差,和阿凡达简直不能比,一定要这样比,我可没办法。
《孔子》不是烂片。2009年,无疑是中国电影的“烂片年”。出的烂片不计其数。我们曾经想就烂片这个话题做一档《影评联播》。可惜没做成——托尔斯泰说过:“好片子各有各的精彩,但是烂片的烂都是一样的”——我们评来评去,对每部片子的评价都差不多,不是“看不懂”,就是“不敢看”。珍爱生命,远离烂片,没必要为了做所谓的影评,而以身试烂。
拿《孔子》和2009年的“群烂”相比,还是高下立判的。我不只一次的说,孔子的编剧和表演不错(注意,我谨慎地避开了导演)。
剧情很流畅,故事也比较精彩。从孔子在鲁国受到重用,然后政治斗争失败,再颠沛流离于诸侯国,最后回到鲁国。我觉得编剧是花了心思的:政治斗争的戏很紧凑。“子见南子”这戏嵌在剧中也不突兀,分寸好。虽然流浪的戏有些草率,但是最后的艰难回归还是非常感人的。孔子离开鲁国,我为他委屈。终于鲁国人认清了孔子的价值,希望接他回去使,又替孔子生出扬眉吐气的快感和何必当初的感慨。当一个老头背井离乡恩多载,终于回到故土,还坚持在城门口施以当年的古礼……某不慎看的是一场媒体场,媒体人轻薄,发笑频频,可是我看着看着,还是泪奔了。
还有,周润发的表演还是相当到位的,从形象到气质我很认同。周迅么就那样子了,南子也就该是周迅这样。陈建斌,老戏骨也就这样子。至于颜回不老么,谁让颜回叫“颜回”呢,另当别论。
所以说《孔子》是烂片,估计是受了2009烂片年的影响,骂得刹车刹不牢了。
还有的砖家叫兽说《孔子》有历史硬伤,比如颜回、子路之死,师生之间的称呼称谓等等,多处于史书不符。说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一定要这样说我也没办法,不是还有人拿《孔子》与《阿凡达》比技术么。有比头哇啦。

《孔子》让人失望
影片中有一场戏,看了很激动,就是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我知道让老人家爬山很累,可我觉得中国两大思想家的历史性会面,就应该是这样的。不过,这只是老子和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使我感动的,和这部影片关系不大。或者说在《孔子》里,孔子又被消费了一次而已。
没错,看《孔子》我是哭了,发哥,我还是个人。但是,这部电影拍的是孔子,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我以前看《小小羊儿要回家》、《妈妈,再爱我一次》,哭得比这个凶。但是《孔子》,你不能拍成一部《一个老头要回家》、《国君,再爱我一次》。
我想知道:孔子的思想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一种怎样光辉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就产生这样的思想有多了不起?如果没有孔子,中国会怎样?可惜这部电影没有答案。看完《孔子》,执手相看泪眼,这老头好惨。可是却没有一种自豪感:“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孔子!”有吗?没有。离《甘地传》这样的传记影片很远很远。
70年前,费穆拍了一部《孔夫子》,我看了简介。费穆不愧是大师,有他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孔夫子》比《孔子》要站得高得多。这就是导演的问题了。还好我不关注影评,居说看了导演的访谈,你会气死的。

4 ) 理想主义者闪亮的日子

当孔子仰望苍天,俯瞰大地,踽踽独行彷徨不定时,他的追随者们出现了,先是最铁磁的颜回,接着是一堆熟悉的脑袋晃动、脸孔浮现,一行人在漫天风沙的野外再次聚首,看到这里时,一首歌的旋律很自然的在我耳边响起:

希望你会记得
永远的记得
我们曾经拥有
闪亮的日子

我们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

竟然,有一点点被触动的感觉。仿佛这首歌就是写给他的。或者,写给一切理想主义者吧。自有中国人,孔子算是第一个理想主义者吧。

《孔子》没有传说中那么差嘛,尤其是越到老年,发哥的表演也越趋近于想象中的孔子,颜回之死一段,过于狗血,过于主旋律,且既不符合物理规律(冰层破裂时大家都围着冰窟窿,肯定会塌方的)也不符合孔子思想(老师让上来就得上来,怎么能不听话呢?)。也许是期望值太低,所以感觉挺惊喜的。我当初想9:30的场次,又是孔子,也许一半儿都坐不满,还为此和人打赌,结果又输掉了。当我看到第一排有人坐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又输掉了。看完《风声》后我就说过,以后再也不在电影院看国产电影,这次也不能算例外,因为是用朋友的赠票,我恶意的推断:拿赠票的人还真不少,都坐满了。

孔子,是中国人的耶稣,是我们信仰的来源--别说你没有信仰,每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都是信儒教长大的,它没有教堂,没有像圣经一样家喻户晓的经书,但它融在一代代人的血液里,是中国人的DNA,儒教对我们的影响,犹如《圣经》对美国人的影响一样大,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我们亦然,就算长大以后,想要努力的改造自己,都无法改掉DNA,谁让你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的伦理观道德观,我们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刻,其实面对的是儒教,是孔子建立的一套伦理体系,想一想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想一想那些让自己开心和惭愧的时刻,你就能明白我的话。曾经有过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就是这么个结论,没辙,因为我生在中国,青春期长在中国,我骨子里我的DNA里,就是儒教,努力的改掉一些荒唐的东西,还是改不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经过几番的洗脑和祛魅,我觉得儒教并不坏,孔子也是个健康有趣的老头儿,身上还闪耀着理想主义者独有的光芒--无论在任何时期,理想主义者都是悲情达观之人,也令人敬仰。如今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之后的人搜集他的言论编订而成,是个天然『断章取义』的文本,孔子说这些话时,有语境有上下文,而不是孤零零的那些断章,如果搞文字原教旨主义,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古代笑话集上有很多这样的风雅笑话,例如『三年不改父之志是为孝』,于是盗贼的儿子仍为盗贼就是孝顺。

考研第一年做过一道题,写一篇短文来解释『有教无类』,考研第二年,是写一篇短文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没标点的论语,可以有许多种句读,正符合了政客们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一代代的传了下来,有时候你会发现同一句话,在不同时期,有了截然相反的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种是启蒙主义,一种是愚民政策。哪样用的好,都能当领导。

我们课本里断断续续学了许多孔子的文章和关于孔子的文章,其实孔子一生只留下了一部非虚构类作品(算不算是历史作品有待研究)《春秋》和一部编辑整理作品《诗经》。司马迁说孔子『厄而作春秋』,在他看来,人得绝望了才能静下心来做点实事。孔子作春秋非常简约,隐藏了许多当说未说的话,后来三个人出来作注,于是有了《春秋三传》,都是用竹简,看来孔子很可惜东西,我们比较熟悉的『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里只有这一句话,到了左传就演绎成一篇百字的精彩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冲突,至今,我读到郑伯和母亲『黄泉下相见』,『大隧之外,其乐融融,大隧之内,其乐熠熠』时,还会感动又难过。

这部电影大致梳理了理想主义者孔子的一生,算是圆满,孔子性格里的干练和迂腐都有所表达,他的那几个老是挂在嘴边上念叨的弟子,也都还算个性鲜明,电影对白也没其它国产电影么傻b(但还是有点傻B),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演到了,比如『在陈绝粮』、『子见南子』、『子路问津』、『克己复礼』这些我从小在小画本上看到的小故事,演绎的都不错,它的聪明之处是把论语中我们熟悉的那些典故,一点点的摊开融入到不同的场景中去,论语的那些段落,有些表明了时间地点,有些则只有一句话,所以安插到哪儿,都说得过去,只要是孔子说的,上下文也符合语境就行,毕竟没有人知道,孔子是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下说这些话的。我尤其喜欢『子见南子』那一小节,而且觉得把『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安排到这儿,恰切无比。

电影开始那一场国事讨论,那种自由辩论的气氛,有点英国议院的意思,此时的孔子就像苏格拉底,勇敢的挑战当时社会的常识,采用苏格拉底式的逻辑三段论来推翻人人习以为常的论断和制度。后来的故事大都过于蒙太奇了。这个电影重点讲的还是孔子在鲁国的故事。

电影开始时一个个牛人的面子在眼前闪过:奚仲文,鲍德熹,赵季平。。。。掌镜的鲍德熹,有意选取角度,把孔子拍的十分高大。
当然,还有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当我们谈起陈凯歌张艺谋时,可能大家都没想到,她也是同届的毕业生,也参与了《黄土地》的拍摄。有人说在她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何新的影子,我不以为然,大学时期 ,我读过何新的东西,我觉得他比胡玫差远了。但《雍正王朝》和这部《孔子》又都拐着弯的主旋律,曲线爱国爱党。也挺引人联想的,我想,在这部电影里,至少可以把『苛政猛于虎』浓墨重彩的拍一下,至少这个故事是有确切记载的。

还有一个很八卦的偶然发现,这部电影的策划人是于品海--当年,金庸权衡再三,左挑右选,把《明报》卖给了他。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起码可以梳理一下过去我们硬被灌输的关于孔子的杂乱的一切---假如你还没有忘光光的话。可以认识几个生僻字--以前读古文,到了《左传》就头大,电影里沿用了古音古字,遵循着古代的姓氏和名字的称谓方式,算是了解一点古代文化知识吧。

电影开始和结束时,白发苍苍的孔子坐在阶前,捧着竹简昏昏欲睡,他大概也在想自己执着理想波澜壮阔又悲凄孤独的一生吧,做过春风化雨的精神领袖,也曾在矢石如雨的战场沉着擂鼓应战。『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一条道跑到黑,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理想,什么都可以放弃。

最后一个镜头中的孔子,喃喃的说: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请大家不要理解成很久没有行周公之礼--也就是做爱--了),的确如此,因为据记载,孔子晚年喜读《易》韦编三绝。就算到老,他都不服膺老子独善其身的出世教诲,哪怕是钻研易经,也不相信老子。

5 ) 子在川上曰:我是老二

我已经很是有些日子不写看电影的流水账了。其实我即使写,一般也就是三行两句半的形式哈。这次决定搞个例外,为了孔二叔单独写一篇。

1 上座率是个问题。。。。确实很少人看《孔子》

我那场的话,估计是七八个人左右吧~~~~

2 画面很美丽,很对我这个画面控的脾气

音乐也还不错,听着挺动听

撇开情节来说,光冲画面和音乐也不应该给人打一颗星


3 发哥是真老了。但是发福的发哥演起孔夫子来乍一看那大肚子还真像啊。。。

那张满是褶子的大圆包子脸很是慈祥!

任泉在里头演颜回演的跟个二傻一样!

4 剧本本身太弱了。怎么说呢,其实孔二叔活着那阵子吧,

绝对是个传奇的年代!!!无论你是要演绎或是照着正史来!

都会非常有看点!!!呃,楞是搞成个孔二叔落难逃亡记。

平铺直叙,非常没劲!

5 记得胡玫还是谁接受采访时说,孔子这个戏非常严谨 尊重史实啥的

我觉得真是瞎扯。

从史实上来说,至少颜回不会是为了捞个竹简淹死的!!!

拜托,七十二贤之首耶,怎么会死的那么那啥呢!!!

他咋死的我不记得了,反正不是淹死的~~~

然后那个子路的死其实本身更具有传奇色彩的。

他本人是在战场上为了捡帽子而被人趁机杀死的,死后还被剁成了肉酱=_=

但电影里拍的是他已经不行了,然后拼死在临死前戴起了帽子~~~多没劲~

6 我在看电影过程中尝试着还很较真的找茬来着

季大司徒答应孔二叔赦免漆思弓时说:“既然夫子说的\"言之凿凿\"”

经查实,言之凿凿是出自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然后齐鲁会盟时,齐国公没有\"迂尊降贵\,这词儿也是后来才有的。

鲁国公说的“兹事体大”,出自汉班固《典引》

呃,这个吧,没法较真,真一较真,电影人物就没法开口说话了

7 周迅在里头其实是个大龙套!出场不多。

我觉得子见南子这场戏拍的忒高尚了。。。。似乎俩人很惺惺惜惺惺状

我完全没有理解这场戏出现在这个电影里的必要性。。。

尤其后面孔子落荒而逃的同时,南子面带微笑的死去很是莫名其妙,

后来查了查,胡玫阿姨说这叫朝闻道夕可死矣。。。。。。╮(╯▽╰)╭

其实南子是个很有戏的人物,她最神奇的是可以劝服卫灵公把她的相好们都接进宫里。。。

8 《孔子》这个电影最牛叉的幕后人物其实是李亚鹏大哥

前女友是领衔主演,然后现任媳妇儿是主唱,O(∩_∩)O哈哈~

6 ) 解铃还须系铃人

今天,跟媳妇一起再次观看《阿凡达》,原因有二:一是庆祝《阿凡达》票房超20亿,一举打破大船保持了十来年之久的纪录;二是因为今天是周二打折日,观看这部超20亿美元的电影只用花20元人民币。

其实若是算上通货膨胀的因素,《阿凡达》的20亿应该不如当年《泰坦尼克》的18.4亿值钱,但是,这种绝对金额的超越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超越卡梅隆的恰恰是他自己,看来第七十届奥斯卡的颁奖礼上,卡梅隆那句“我是世界之王”绝非妄言,我们老祖宗有句话,此时最适合送给他——解铃还须系铃人。

因为买饮料,我俩进电影院稍微晚了那么一点点,一进去,好家伙!除了我俩的座位空着,其他位置几乎都塞满了,这可是本地影院最大的厅了,在《阿凡达》上映已达一个月的今天,还能保持这样的上座率,怪不得它全球票房表现得如此犀利。赶紧猫腰低头迅速到位,安顿好以后,抬头四顾,发现我俩旁边坐的居然都是小孩子,小孩子也来看《阿凡达》?我差点怀疑自己错进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放映厅。更为称奇的是,观影过程中,小家伙们不断的剧透着后面的情节,看来他们也不是第一遍观看了,这年头儿,有“回头客”的电影还真不多,怪不得影院一直为《阿凡达》保留着最大的1号放映厅。

伴随着利昂娜的歌声,我俩心满意足的走出放映厅,一出门口,懵了,满眼全是警察。我擦,赶紧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干啥坏事了,这么多警察兄弟来包围我?抑或是我们这个厅有名通缉要犯,为了看场《阿凡达》脱狱而来?赶紧询问检票小姐,答曰,单位包场看《孔子》的。乖乖,看来“《孔子》票房惨淡,官方包场救援”的传闻真的属实,连我们这个闭塞小城市都开始上演包场大戏了,可想全国是个什么阵势,可想《孔子》吸了纳税人多少银子。霸气十足的《孔子》的放映厅里出来一群统一身着警服的霸气十足的差人,曾经莫名其妙“被下线”又莫名其妙“被上线”的《阿凡达》的放映厅里出来一群莫名其妙的屁民,两拨人混在大厅里,多么有意思的对比,可惜没有相机,无法抓下现场的情形。

我是绝对不会掏钱看《孔子》的,主要因为它恶心霸道的宣传。胡玫不愧是拍帝王戏起家的导演,这次拍下的孔子,有美人、有枭雄、有阴谋、有战争,但就是没思想,可能姐拍得压根不是孔子,是大王。

想当帝王,必须把在位的王搞掉,当时正是《阿凡达》如日中天的时候,以前媒体只用“一票难求”来形容中国春节期间的铁路客票,今年值此春运来临之际,媒体却把这个专有形容词慷慨地授予了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阿凡达》。胡玫导演为了当王,想都没想就把《阿凡达》踩在了脚下,她先是接受专访在媒体上猛踩《阿凡达》,称其情节一般、过目就忘,最后干脆直接对《阿凡达》下了黑手,《孔子》22日上映,《阿凡达》接到院线内部通知2D版于22日下线,这里面如果说没有联系,说得哭我都不相信。

同时,为了尽显帝王风范,抢滩登陆院线荧幕,《孔子》还号称准备了2500多个拷贝,超越《建国大业》的1000多个。我擦,一个拷贝一般能放三个放映厅,也就是三块荧幕,那这些拷贝足可以应付7500多块荧幕,但是老大,全国不过才5000多块荧幕,你即使全占了也有浪费的拷贝啊,再说,你能全占吗?即使踢掉了《阿凡达》,同期上映的还有《十月围城》、《喜洋洋和灰太狼》啊,哪个不比你更令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样乱放卫星是很JB扯淡的,不是发行方疯了,就是在说假话。

要我说,胡玫真是个傻女人,宋缺德都比她高明,老宋也是挺《孔子》的,人家就不像胡女士这么傻,找个《阿凡达》来做假想敌,宋缺德在博客上发文,拿《孔子》和《三枪》作了一番深入比较。多高明!我虽然恶心《孔子》,但打心眼承认它应该比《三枪》这个烂片中的奇葩要好上一千倍,胡玫你不拿你的片PK这个烂片,反而不自量力去找比你强一万倍的《阿凡达》较劲,真是脑子进水了。但是,回头一想,胡玫并不傻,她精得很。她挑《三枪》?那是谁拍得啊,老谋子啊,他根子多深啊,你敢惹他?惹了他,估计轮到《孔子》被禁了。所以,胡导找了个远在天边的卡梅隆欺负一下,甭管你什么《阿凡达》,就是时光倒转回1997年,《泰坦尼克》我也一样给你禁了。于是,《阿凡达》的2D版就这么被咔嚓了,消息一出,观众朋友们连称万幸,万幸《孔子》没拍3D版,要不我们甭想看到《阿凡达》了。

但即便是保留了3D版,观众们依然不干,因为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没有3D影院啊,孩子们累死累活忙考试,就指着快点放假好看《阿凡达》啊。好嘛,胡玫惹得祸,怨气都撒《孔子》上,一夜间大家都成反“孔”精英了。无论是首映还是首周,票房都惨淡得可以,豆瓣上大家看都没看直接给一颗星,留言中还直抱怨为什么没有零颗星的选项。

在《阿凡达》冲破20亿的日子,《孔子》估计还在为捞本而努力,据说制片方在看《孔子》成片的时候哭了,韩寒解释说,那是因为看了以后发现片子很烂怀疑可能赔本而难过的痛哭。制片方的眼睛倒是挺毒,什么是高瞻远瞩,这就是高瞻远瞩。

今天的见闻,我更感到《孔子》是拙劣的,居然玩起了官方救火,MMD,这包场钱不是纳税人的血汗钱吗?胡导何方神圣啊,居然得到如此的关照。老谋子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正蹲在麻子面馆的墙角里抽泣呢,我咋没想到这一招呢?凭我老张的后台,安排包场易如反掌啊,光记得忽悠老百姓了,忘了忽悠官方。

不知包场救火的把戏能玩出多少票房,反正这次《孔子》玩得过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刚才赠给卡梅隆的那句话我觉得现在还可以赠给《孔子》,解铃还须系铃人,话是一样的话,理儿是什么理,这个留给胡导自己琢磨。最后,出个上联大家来对对,解个闷儿:老子没空看戏子装孙子演孔子。

7 ) 孔子等待戈多

早在2008年,和菜头就曾经说过:“谁也演不了孔子。”( 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22023.aspx)虽然这样的消极论调并非知难而退的理由,但确实道出了“孔子”这一题材的难度。在观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持谨慎的乐观,信心来源有二:一是发哥的个人魅力,二是胡玫在古装正剧领域的稳定表现。我可以想象电影塑造出的孔子形象必定会招致很多人不满,我甚至可以想象影片会小心翼翼绕开雷区从而塑造出一个略显平庸的孔子。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

在一部名为《孔子》的电影中,我几乎没见到孔子的影子。

原因何在?很简单,孔子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周游列国,而影片对这段经历的描写却极尽苍白。我们想知道: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孔子究竟游离了哪些地方,有怎样的具体经历。我们很早就知道他四处碰壁,现在更想知道他究竟为何碰壁,如何碰壁。在游历途中,他又如何与弟子们生活、相处,以何种方式教导弟子们何种思想,从而成就其教育家的地位……归根结底,我们想知道: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没有,统统没有。唯一着力表现的,就是“子见南子”那段。专门挑出史书中原本只言片语的这一小段大做文章,其动机一目了然。但我对此一则报以宽容,一则报以好奇:毕竟,如果能把这段演绎得不媚俗、合情理、有新意,也会十分出彩。——然而结果是:媚俗谈不上,庸俗逃不掉。且几无道理可言,牵强之极。

其实这一段在逻辑上大体是成立的,但缺乏充分铺垫,表现得仓促毛糙。比如大家议论不休的那句台词“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一下就把夫子弄哭了。——我大概能明白导演如此设计的逻辑、用意,但如果要让这句台词达到预期效果,我觉得需要预先解决以下问题:1.夫子如何痛苦;2.夫子在痛苦中达到了什么境界;3.这种境界如何不为人所理解;4.南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她能够理解夫子……但前面缺乏这种剧情的交代、感情的积累。夫子不像个痛苦中精神升华的夫子,南子也不像个心有戚戚能理解夫子的南子,这句台词所期待的那种一针见血、正中下怀、感情释放的效果也就并未表现出来。夫子之哭也就显得不合情理,南子死前对夫子的追忆更显得莫名其妙。

这同时也把影片前半段的问题带了出来:确实,乍一看前半段,貌似颇有些可圈可点处,差强人意。但当我们发现“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这句台词完全达不到效果时,再反过来回味,大概就能明白影片前半段有怎样的结构性缺陷了。

然后呢?“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作为一个文盲,我刚从百度百科里找到这句话,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电影里会有那么段莫名其妙的情节。这是一部处处“忠于史实”,几近刻意的电影,而这段情节就是例证之一。但如果都这样“忠实”下去,只怕电影还能不能称之为电影,都很难说了。

另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电影中连“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这种细节都不惜给了几分钟,却为何在堕三都中不见“诛少正卯”?难道这段公案不比“拔其树”更重要?诠释起来不比“子见南子”更有挑战、更能出彩?

然后呢?困于陈蔡?是啊,追求理想,四处碰壁,濒临绝境。回到两千年前那个夜晚,在孔子的精神世界里,他回想些什么?反思些什么?展望些什么?是继续保持乐观,还是陷入痛苦绝望?那一刻,理想和现实如何在中国最伟大的人身上冲突碰撞?……我们多么期待一场精彩的演绎啊!

没有,还是什么都没有。影片仅仅展示了肉体的痛苦,又一次完美的“忠于史实”:

捧着最后一碗马肉汤,孔子对子路曰:“你喝吧。”
子路曰:“不,我不饿,你喝。”
子曰:“好吧,我喝一口,你也喝一口吧。”

子又曰:“来,大家一人喝一口。”

……卢十四曰:“我操!”

颜回之死,我简直不想说了。我想导演如果躲在观众席中,当时想必心中狂呼:“感动了吧?你们感动了吧?你们怎么还不感动啊?”

导演,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小竹排江中游”啊?竹简掉到水里会沉底?就这样还想搏感动?你欺负我没文化咩?

就这样,影片前半段讲述孔子在鲁国从政的故事,还算点意思。而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落在电影里是一片空白。仿佛孔子在那十四年里,并非主动谋取事业,追求理想,而只是被动的四处游荡逃窜,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而且所到之处不是兵荒马乱就是冰天雪地,游荡都不找个好地方。脑子有病。

我本以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是为实现政治理想而艰苦奔波的十四年。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这是碌碌无为,无聊透顶的十四年。于是这部电影可以改名为《孔子等待戈多》。

戈多来了!季孙斯眼看时日无多,终于幡然悔悟,让儿子请回孔子。孔子面对阔别多年的故国,对着城墙跪拜,潸然泪下:鲁国啊,生我养我的鲁国啊,我终于又回来了!

原来这才是孔子在外游荡多年的最终目的啊!当时我就震惊了:孔子的理想在哪呢?抱负在哪呢?追求在哪呢?

……孔子,在哪呢?

——当然了,在这部电影里,源于《论语》原文的台词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几乎可以成为“论语知识大测验”。王小丫:“请问在刚才这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几处《论语》典故?它们分别是?”

大概导演觉得,这样寓教于乐,就算把“孔子”拍出来了吧。




正文结束,以下是扯淡:

1.推荐腐女观赏本片。孔子和颜回之间真挚动人的男男之爱一定会让你们大为亢奋。当孔子离开鲁国时,颜回跪地保住他的大腿,哭道:“夫子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当颜回落冰水冻死,孔子保住他僵硬的尸体长达四个时辰,试图用身体温暖他,拯救他……他的眼神伤心欲绝。

当然了,我十分讨厌腐女。我觉得她们是一帮肉麻当有趣的蠢货。

2.孔子主张堕三都,也即对贵族封地强行拆/迁,收归国有。此举招致贵族的强烈不满。很显然,主张拆/迁的孔子代表正义,而反对拆/迁的钉子户贵族是反角。

联想到大家对《阿凡达》的解读,再联想到《阿凡达》2D版被迫下映让路《孔子》……今天天气哈哈哈。

3.孔子见卫灵公。卫灵公曰:卫国人多,容易出乱子,不好管。怎么办?
子曰:要让人民富裕。
卫灵公曰:卫国富人也不少啊,但还是乱啊。怎么办?
子曰:要对人民施以教化。

于是贵国的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今天天气哈哈哈。



1月24日修改
1月25日做竹子落水实验,有图有真相: http://www.douban.com/note/58170074/对竹简落水是否沉底没把握的同学来看

短评

《孔子》不是被别人黑了 正是胡玫自己把他弄脏了这是一部悲剧

4分钟前
  • shmily
  • 很差

不作恶,更不做恶的帮凶

9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每段故事以及讲故事的细节都是不错的,只是剪在一起后不够抓人。

1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好烂的片子....就等着王菲的幽兰操出来.....看过越来越觉得孔子应该就是个Gay....收了三千男弟子....阿米脱佛.....诺....

14分钟前
  • Ryan
  • 较差

韵味不足,历史浅薄,意境非有,唯有铜臭。辜负孔老夫子,误人子弟啊。6.2

19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孔子在最后不都说了吗?要理解他老人家,还是去读春秋吧。电影就拉倒了

22分钟前
  • 丁不起
  • 较差

这几年古装片 不论文武 统统一碗水端平 毫无闪光

27分钟前
  • 无为啊
  • 还行

哈哈哈,我妈妈看的好伤心

29分钟前
  • Spring Xu
  • 还行

岁寒然后知松柏,电影遭遇的抨击不如用孔子的一句“世人误解我”一带而过。。三星半

3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周迅的表演一贯的好 演什么像什么 精神统治很重要 电影拍得不错 有笑点 又感人之处 也有历史 我应该读读中国史了

37分钟前
  • 冷山
  • 推荐

可能是期待太低了吧,却觉得没有那么差,前半段龙精虎猛,小有问题而大无不妥。后半段有点拖沓,特效镜头一律很差,坏个整体风格。剪辑多少有点脑子不清,战争戏也太差,对对付付就过去了。先看故事再说深意吧,我们总是太端着了。PS:颜回淹死这事也太狗血了吧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烂片

42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较差

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只打一星

43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中关村美嘉】才俩小时看不过瘾哇。本片讲的就是老年孔子在编好《春秋》那天很闲就开始回忆。从自己五十知天命出仕,意气风发了几年被排挤出国,然后带领一帮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想搞再就业,搞得很丧家狗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国了,也当不动官了就老老实实教书立说,修了本《春秋》可以传世了自然挺高兴。

46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看到老子和孔子坐而论道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错的片子,编剧、表演都挺到位的。但是如果能从这个片子看出“没有孔子,我们会怎样”,那这片就牛逼了。可惜还差口气。不过已经不错了,孔子谁都知道,但是他的生平没几个人知道。一边看一遍就有人在后面问:“孔子有那么落魄过么?”

47分钟前
  • 躺倒
  • 还行

南子说:世人都能理解孔子的痛苦,但世人无法体会孔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48分钟前
  • chloe
  • 力荐

这是一部艺术化的反应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嘎姘头的电影

53分钟前
  • P
  • 还行

传说看这个不哭不是人,那我只能算是一坨阿凡达了……

56分钟前
  • 小安
  • 较差

如果是为了票房而拍摄孔子,你永远也不能理解孔子如何成为圣人。

1小时前
  • (.人.)
  • 很差

同样《骆驼祥子》里 祥子曾说的:与众不同是行不通的。 行不通的原因是个人思想无法领导和驾驭整个社会,即便这思想清洁高尚,终究会自食其果尝遍疾苦和失却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东西;再者,精神上无人能晓的孤独会让人流泪满面。但无论如何,之于爱,之于理想,一切承受甘愿。

1小时前
  • Flick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