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葬礼上的英式幽默
典型英式幽默,无下限,但此片的出色之处就在于葬礼这一事件的本身以及时间的局限性上,加之出场人物众多却各有特色,更融入对各种社会问题无情讽刺,而连接这众多元素的是一物(迷幻药)一人(侏儒情人),难怪有评论说“这部影片的无情之处就在于,似乎没有人真正关心那个已经躺在棺材里的人,也难怪笑声会这么快就取代了悲伤。 ”
再说结尾,一段慷慨的悼词演讲之后,似乎宣告了胡闹的结束,开始煽情感动花笑为泪,但导演此时却又把安定的事儿拉了出来。在兄弟二人的错愕中结束了影片。
ps:两个最出彩的角色 侏儒 和 simon
jane asher太美了 这特么那像60的人啊!
2 ) 独自去寻欢
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从头笑到最后,让葬礼成为挣脱困境的诱因,让死亡成为一个笑话,让勒索成为懦弱者守卫家庭的勇气,让所有的不如意都一笑而过,继续朝前走。
从电影的一开始,一具送错了的棺木开始,就预示着笑声。父亲的同性情人那矮矮矮矮小的小个子的出现,那时常流露出的哀伤的神情的巨大的眼睛,那理直气壮的索要遗产。既可笑又猥琐,既无耻又直白。恨也恨不起来,毕竟,死去的父亲在完成他一生所有的责任之后,偷偷地独自去寻欢,在这个葬礼上,似乎也不那么不可容忍了。
05年的乡村版《傲慢与偏见》的男主角,马修·迈克费登 Matthew Macfayden 在胖了一点之后,不再像达西——当然他在瘦的时候也不怎么像达西,他就像他演的,一个不自信的写作者,准备了那么久的葬礼上的悼词,最后弃而不用,大声说出了他感人至深的发自内心的话,那也许是他最好的作品。
所有的人都那么倒霉又可爱,在这个葬礼之后,又多多少少摆脱了一些困境。未来的药剂师现在的化学生确实是研究出了具有迷幻作用的迷幻药。一对恋人在出了巨大的洋相后变得更加相爱,并且不用再担心女方父亲的反对。暗恋中的男人可以放下那颗悸动的心了,因为他暗恋的女人有BB了,他不能想像他会去做一名父亲。执拗的钻牛角尖的人可以放心了,那一点小小的皮肤病真的不算什么,毕竟他接触到更脏的东西了。未亡人可以从伤心中解脱,那死去的人不必再为他伤怀。作家弟弟在葬礼上邂逅他的旧日小女友。男主角呢,他有他完美的妻子一如既往的支持,又可以从母亲的强势下走出,过两人的小日子,卖了旧房子买新房子,一切都那么好。甚至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因为那些迷幻剂,可以从轮椅上爬上屋顶,脱光了衣服,自由地在月光下作个沉思者的选型。
这个片子浓郁的话剧腔和舞台走位,所有的场景都是在一幢小屋子里,让我想起很久之前看的《大人别出声 Noises Off...》,从舞台到银幕,不得不感叹英国演员强大的功底。
3 ) 有点荒诞更有点暖
还在北京实习那会,天天被迫塞进公车车厢里扮沙丁死鱼状,扮到肢体麻木、神游太虚,加之车多路堵,一路上无聊得不行。终于有一天,现实再次教育我要有发现有聊的眼睛才是王道。话说某天回家的车上,很远就看到下个拐弯路口停了一辆和本人坐驾同路数的车,关键是车旁站着一坨翘首等待的人,好吧,再挤挤还是有空间的,车上的冷气还是够足的,我这样对自己说。车越驶越近,我都听到被尾气热浪熏烤的同路人发出的吁气声了,就在两车即将缓缓对接之时,也有一辆缓缓但是突然现身的小车抢先一步,和我们来了个亲密接触。不记得那天到底是怎么回家的,唯一有印象的就是车上的人在牢骚满腹之时,车下的人在瞠目结舌之际,我却窃笑不已,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戏剧性了。
可这个小插曲的荒诞值显然没有错送棺材到殡葬服务对象的家中来得高,当看到《超完美告别》这个开头时,我就知道不可能错过它。
我承认我相当喜欢英伦幽默的调调,挖苦、讽刺、不靠谱,要多黑色有多黑色。本应弥漫着悲情狗血氛围的葬礼最终演变成一出糗剧,悲喜的大错位让你坚信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搞不好,这类英伦喜剧才是生活正剧的真实写照。生活就是生老病死、鸡毛蒜皮,没有谁比谁更成功,倍受青睐的作家大哥也只是个捉襟见肘,流连于家庭聚会泡年轻妹妹,没什么责任感可言的中年男人;没有谁比谁过得更舒心,高高在上的舅舅还不是得接纳在个人婚姻问题上绝不让步的女儿和误食迷幻药在亲朋好友面前大出糗的准女婿;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以慈父爱夫形象出演一生的老爸在最后被盖棺定论前还加冠以同性恋的封号。你把自己、把周遭粉饰得多堂皇,现实就会让你显得有多么的无极。
可这并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我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也许不完美,但他是个好男人。他爱我们。今天我想要做的是要为他献上一个庄严隆重的告别式,这很过分吗?那么,可能,可能他有他个人的爱好。生活并不简单,很复杂,我们都被一起带到一个充满混乱和骚动的世界,一个充满各种疑问与答案的世界,而死亡总是在某个角落徘徊。我们竭尽 所能的做到最好,但无法总是做到最好,但是,我的父亲,他做到了。他一直告诉我,你必须过你想过的人生,因为你永远不会晓得将何时离开,不论成功或者失败。最重要的是你努力尝试过了,父母只能为你指引方向,然而到最后,你还是得自己闯,你得自己成长。那么,今天后你们离开这里,我希望你们记得我父亲他真实的样子:一个正直而深情的男人。即使我们能像我父亲一样,慷慨、乐于付出、善解人意,那么,世界将会是个更好的地方。”本剧末了,丹尼尔以一段不煽情不作做的悼词将我们重新带回这场极度走样的葬礼上,同时向我们揭示其意义——带着挚爱的心情缅怀死者,也让生者将不如意的过去埋葬在葬礼上。此刻,导演不再是那个高叫“国王其实什么都没穿”的小男孩,而是像那个溘然长离世的父亲生前所做的那样,让一家人再次齐聚一堂。暖暖的,不是吗?
好吧,其实生活远比电影精彩(这是苏苏很喜欢的一句偶原创滴话,炫耀一下~),不管你承不承认,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等到事情柳暗花明时的坚强、爱与耐心。
4 ) 英国人的家长里短
辜鸿铭曾说最懂中国人的是法国人,但现实中中国人最懂的西方人也许应该是不列颠岛上的居民,因为他们行事很有点东方的特点,善于迂回战术、善于察言观色,并且在传统英国家庭里的错综复杂并不比我们深宅大院的勾心斗角少。而英国人自身鲜明的特点就是虽然西服革履但是照摔酒瓶子,一张嘴谁都敢骂,他们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所以会在觐见女王陛下时行躯躬礼,但是明个也就会在报纸上对君主制度冷嘲热讽。在这个最传统却先锋的国家,出现这样一部颠覆父权且淋漓尽致的作品并不为怪。
片中的喜剧开端源于那个短笛协奏曲和简笔动画,结果这欢快的小调至少出现影片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开端就是一记英式包袱,英国人的幽默是搬出最庄严的表情做最荒唐的事。然后英国的人际关系就逐渐现露出来。葬礼和婚礼都是英式重要家庭交际,这时候久未重逢的亲友会聚一堂,是制造笑点的绝佳机会。英国的喜剧由多个喜剧点支持,他不是美国个人搞笑加一个比较弱的配角和一个花瓶的模式,这种典型喜剧采取以群戏的方式来交相辉映,在制造笑点上会多方出击。比如这部影片,有隔阂的兄弟俩制造的是较为传统戏剧矛盾,家庭成员间的摩擦,一对憨呆的男配角突出比较常见的英式幽默,而那吃了迷幻药的老兄是制造夸张效果(美国出品的特点),类似于暴点的效果,最后那个侏儒用来作最后的讽刺和颠覆。四个线索插入性的前进。故事荒诞的有条理。
独有的对白一直是英式喜剧的利剑,单独看不觉得怎么样,但是放在情景里却让人隐俊不禁,比如著名作家哥哥罗伯特不念悼词时,很多人都表示很失望,郁郁不得志的弟弟丹尼尔在妻子的不断安慰下刚刚有了点信心时,从他们身后走过的一对夫妻,正大声议论:听说罗伯特不念悼词,真是太遗憾!这时丹尼尔和妻子僵化的表情下制造的效果不亚于常见被污秽物泼了一身后的呆栗,更别说那个回味无穷的SIMEN了。
表演上英国演员一如既往克制的冷幽默,扮演SIMEN的ALAN TUDYK是比较突破的表演,很夸张也有些美国化,但是肢体语言有一点点僵化,缺少那种迷幻后的飘飘欲神的感觉。坦白讲除了那个侏儒演员很有意味的眼神之外,每个演员都到位但是很难说非常精彩。
影片在沉默中爆发的儿子的悼词中慢慢回归到实际,生活中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不应该只是单单的世俗标准,就像丹尼尔评价自己同性恋父亲时说的:我父亲是一个正直并且富有爱心的人,很中肯,也很温暖。
那瓶镇定剂在情节推动上有重要的位置,但是仔细想想不太符逻辑,严谨的英国人会随便抓起什么药就吞下吗??还好这只是一出喜剧。
5 ) 三言两语
我从来不换网名,不换E-mail,不换QQ,在这些固定的ID后面是我不停转换的心情。有时候我会希望自己是在等待某个人,虽然我的确是,无人可等。
我没病,我很好,我总是这样说,所以除非出现像高高飘红的体温计和满地的卫生纸这样强大的证据我不会吃药不会虚弱,虚弱,其实是自己给自己下的暗示,我病了我得难受我得昏睡,如同看到血才开始肚子痛的月经。
我很迟钝,我不喜欢迟钝,我希望自己可以对应灵敏进退得宜,像一个出色的辩手一个强大的战士,而现在的生活状态,离我所想的,实在差别太远。
何妨放肆一下自己乱糟糟的心情,这几日每天上自习,按时吃饭睡觉,生活规律得像个小学生,心态平和得像个老人。很多一点点大的初生叶子组成了一片疏疏的绿影,很多很多花开了败了,啊,春天,春天。
《葬礼上的死亡》有个可爱的男主角,他委屈得像个孩子又担当得像个男人。他总是期待着看着妻子,而他可爱的妻子总是说“我相信你。”“你是最好的,当然是。”在一片混乱的幽默中,我的视线无法找到一个固定的焦点,于是总是飘飘荡荡地跟随着镜头,欢笑,肆无忌惮地。忘了这是一场葬礼,是有关人生最大的无可奈何。而最后最后,这他又让我想起,终于不再紧张的丹尼尔大声地说“我的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从这里开始,我已知道结局,却还是这样看着,与台词无关。只是看着他的表情,沉着,冷静,带着被克制的悲伤,认真地说着他的悼词。
噢,可爱的父亲,可恶的父亲,你的离去不仅留下一场悲伤,还留下了一片混乱,你只是闭上眼也许在偷听在心底偷偷地笑着。好吧,你笑吧,你的确应该偷笑,你有一对可爱的儿子以及一个强壮的妻子,看来悲伤不大可能打得倒她。那些被不断发生的状况搞得头晕眼花的亲戚们,也会在离开的时候念着你的好,感谢你的小儿子吧,那个总不被人期待的男人,他让他们想起了这些。
键盘坏了买了新的,系统坏了重新装了,我人也倦倦的烦烦的可否把我装回母体重新来过?
另,力荐它的插曲 love our time today
6 ) 因为短评写不下了
很棒的剧作,搞怪的同时也不乏共情,共情的同时又没有陷入煽情。很扎实,所有奇奇怪怪的人和动作都有合理的动机和转变,所以就算玩的仍是屎尿屁、嗑药这种东西,也非常惹人喜欢,不觉低俗。最后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汇总在一起,需要主角力挽狂澜,我本担心这里会过火,但没想到导演处理得那么漂亮干脆。靠一段悼词撑起全片的高潮,不会幼稚或者冗长,男主的人物弧光完全出来的同时,又特别让人信服。
悼词念完,“闹剧结束了”,大家纷纷离开。这一部分做得也很克制: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不需要被铭记,也不必被嚼舌和嘲笑,最多是站在草坪上,看着光着身子要跳楼的小情侣重归于好,鼓个掌,就可以散去,过各自的日子。所有的阴谋和隐瞒也可以在这一刻被消解,一切归于平静,让死者体面离开,让生者好好生活。嗯,我是真的觉得编剧和导演很有生活智慧,英国人真可爱。(另,葬礼题材出好片啊)
插个题外话,最开始想看这个电影,是怕我自己写到死的时候太沉重太艰深,现在看完,确实觉得找到了稍微轻松的氛围。8错~
一瓶迷幻药,一个父亲是GAY的事实,在一场葬礼上引发的闹剧,有些黑色幽默,结尾的那段话印象深刻:他喜欢做某些事情,但人生是复杂的,我们被安排在一起,在这混乱动乱的世界里,世界充满许多没有答案的问题,而死亡的阴影在徘徊,我们尽我们所能,我们只可尽我们所能。
“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下,葬礼都是一个忌讳最多的仪式,然而影片却将其变成了一个令人捧腹的古怪喜剧,成就了这个尖锐、爽快、让人情绪高涨的黑色故事,带给观众许多无法预期的乐事…” si...mon...当时我就笑晕过去了。2007年洛迦诺电影节“观众选择奖”
Si...mon...Everthing is so fucking green! 笑翻!但依然是太无厘头了,为了混乱而混乱。配乐很赞!
改天我要好好想想怎样描述英伦幽默。吃了high药那位演得真好。高潮迭起,抑制不住大笑啊。哈哈哈。
英国这种傲娇加痞子兄弟组合都快申请专利了= =+片头片尾细节做得很特别~
winner 创造世界,而所有的 loser 都被写进电影,尊忧伤。
一部很有趣的英式幽默片,但就是缺了点深度,整体节奏偏快,如果再插入20分钟的平静段落或许会更好。★★★☆
乱成一团。
典型的英式喜剧~~太好笑了
异常工整的铺垫烘托,无序中的有序,爆笑中的真情。
如果是对的电影,真的只看开头就知道,而且从来不会主动有想按快进的念头,只会嫌时间过的好快。对的电影,该是能很好调动你的情绪,有哭又有笑的那种。
葬礼上的人性透视
儿子与父亲和解,妻子与丈夫和解,女友与男友和解,直男与同志和解,生者与死者和解,正房与情人和解。
笑得我不停地拍大腿啊拍桌子,这部电影让我从此爱上了所谓的“英式幽默”
大大超出预期!太爱了!!!!!!!!!!
脸都笑僵了
混乱精致,搞笑感人,深沉轻扬,话痨留白,无论戏里戏外这都是足够轻松的一场观影之旅,英伦喜剧的巅峰之作。还有,我爱死Matthew Macfadyen的Typical Classic British accent了!!!!
看起来还慢块的。一瓶镇定剂引起的笑料~~
题目应该叫《一瓶安定片》
相当正点的喜剧,比较过瘾,英国鬼子还是会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