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ild of God..
昨天看了三个电影,c.o.g 是最不喜欢的一个。
但它也是我唯一一直在想的一部电影...
它为什么叫上帝之子呢?
故事明明就在讲山猫孤独生活的世态炎凉,唯一与“c.o.g"有关的那个瘸腿表匠,也仅仅是对基督徒的嘲讽。
山猫主要接触了三个男人,苹果园老板,他的伟绩就是让山猫步行山路换煤气罐,不近人情而更象是凌虐“偷懒”者。
同性恋卡车司机,我很早就看出他的非分之想,在他和山猫第一次抽烟时。
“你以为工作升迁是免费的吗?!”
卡车司机欲强奸山猫之时,上帝的孩子基督再次在影片中出现,并救了可怜的山猫一命。
这次救命也促成了孤独无依的山猫皈依佛门。。
皈依又如何呢?
瘸腿老师说“我教会了你所有我会的,而你用它来攻击我!”
山猫又哭了。。
我知道在山猫最后独孤走在傍晚僻静的公路上时,他会绽开微笑,虽然只是淡淡一丝微笑,但我还是看到了。
这个故事是什么呢?
上帝的孩子会被其他上帝的孩子伤害、偷钱、强奸、抛弃、唾骂,然后独自再走上没有目的的长路。
影片是在嘲讽宗教,诙谐地否定了宗教粉饰的人心善的假象,淡淡地遗憾,但配起了幽默的鼓点和喜剧的排场。
也许生活本就是这个喜剧吧,
上帝之子,无论跪地向上帝祈求宽恕之前、之后,都是要经历同样的旅程,然而,这原本就是个可以哭着笑的喜剧吧。:)
2 ) C.O.G.=种族大屠杀?or 神的孩子?
很好的一部现实剧,人的欲望、善念、憎恨、功利、无私、无知、傲慢的边界在这里得到冲突的呈现。
David因为有才而容易傲慢,他不信神最后走投无路却只能违心寄宿在基督徒家里,他代表了典型的精英阶层,想要做知青,“深入群众”,却因为东西被偷而破口大骂工厂里的工人;
工厂的人无知且嫉妒有才,他们代表了社会的大多数,惯于通过集体压力来排除异己;
Curly活在封闭的社会中完成着自己的道德责任(照顾母亲),却因为自己的同志身份看不上小城的保守、并想着通过上学改变生活,当你恰以为他是David的朋友时,他却想的不过是扒了裤子上D,对于Curly他面对的是他的欲望在小城只得压抑,而自己却又无法挣脱环境的困境;
Jon是多次试图传教给D的教徒,信教确实将此前参加越战残忍对待战友、战后失去单腿严重酗酒的失败者就活,但Jon在失去基督徒家庭的收留和发现D做的小罐子比他做的十字架时钟更热销后,爆发了他内心的暴躁、嫉妒,并用残忍之言攻击。用“真正的教徒才不这样做”和辱骂D faggat 收场。
这里面每个人都有可善、可爱、可憎也可怜的一面,就像C.O.G.这个词既可以是种族大屠杀的缩写(capable of genocide)——人性之恶的极端,也可以是神的孩子(children of god)——人性之善的象征一样,一个词所阐释的两个极端,有时就是一念之差。不管你是高学历、劳苦大众或者是教徒,都无法逃避人性的弱点。
影片并没有给出一个伟光正的结尾,但相信借D的这一路见闻,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收获了反省的能力,收获了能在不同人的立场、经历去理解人性,或许这是导演(编剧)开出的解药。
3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的那一个...
前言:
志同道合的人,总有一个偶然会遇见。
看过一两则关于《C.O.G》的影评。由于和我对片子的感受不同,于是想要写一写。
我只能保证自己如实、客观的描述了自己主观的观感。
不喜勿喷。
———————————————————————————————————————————
有些影片细节我记不得了,只能从没有顺序的零碎开始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总之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让人轻松看完,可当爆米花剧,也可以细细咀嚼的片子。成功之处在于“简单的表现了复杂”。
———————————————————————————————————————————
小男猪坐着车想远离城市。车上遇到好几个邻座的乘客:
1.他对第一个爱爆粗口的黑人孕妇,第二对接吻的“临时情侣”,都是一脸无法理喻的表情。
2.对第三个无礼攀谈的后座男子,敷衍的答复对方且隐含不屑,并且合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明确的表示了他不信基督。
3.小男猪和第四个看上去似乎能够“对眼”的男人对话,对话中小男猪欲用校服暗示自己的名校背景,未遂。
4.遇到第五个老太太时,小男猪已经一脸放弃了,为不会再有“识金”的偶遇而沮丧。
1234这些对乘客的反应,铺垫了一个:自私、傲娇、虚荣、盲目等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大学毕业生的形象。
5、小男猪被换了工作,他将住在集体居所时,攒的钱从枕头下拿回来,并存放在房车上的一个瓦罐里......直到被新工作认识的基佬性暗示之后,他吓的跑回住处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却发现存下的钱被偷了,于是不由分说跑到原来的集体居所大肆乱翻。
这表现出,人在需要物质时是不理智的,小男猪甚至没有去想“之前钱放在枕头下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拿走它,只要任何一个室友想拿,那是唾手可得的。”脱离了信仰,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会冲破理性造成冲突。
6、小男猪无奈求助于断腿的老信徒,一起寄住在别人家后,小男猪渐渐了解了老信徒和寄住者一家。
我猜这一部分,编剧想告诉观众的是:即使有信仰的人,也难逃自私、暴躁、偏执的人性。
7、神父让小男猪跪在地上的时候说过“God is love”;小男猪的妈妈到处打电话找他,是母爱,可小男猪还是由于赌气和冷战中,否认了,依然固执的拒绝母亲...
我想这一段是不是隐喻:就算经历了生活的艰难和现实,人也不一定会立刻意识到,信仰和母爱的神圣和伟大?
God is love----mother love child----mother is God ?
8、那个欲强上小男猪的果汁厂男人,影片有拍到这个男人对自己的母亲耐心,关爱的情节。并且在听到小男猪说他是基督徒时,就停住**了,随后离开。
我觉得这个情节是不是要体现:外界看来性取向不正常的人,却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对信仰的敬畏之心。(个人觉得,这个角色的缩影可能是编剧自己。)
9、最后小男猪被偏执的断腿基督教徒赶下车,小男猪眼里的情绪很复杂,默默的走向车站...
就像导演想表达的:就算找到了信念,人生也随时可能偏离信仰的沮丧吧。
———————————————————————————————————————————
文末:
我不够细腻,没有捕捉所有情节。
只是选取了部分的判断依据。
也或许这些情节都是无意的,只是我多想了
总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人生最迷茫的时刻是,处于最不了解自己的时刻;
最不了解自己的时刻,最容易做的事是 忘本;
最困难的是:任何人任何阶段都有可能陷入迷茫,无法随时保持清醒。
迷信信仰 或 无信仰都会让人偏离正途。。。
笃志,中庸,不亢不卑,不愠不怒,摆正自己。
————God is love
4 ) 生活总是催人成长
说实话,作为一个深度美剧迷我看到预告片里脸熟们得身影就决定看了。
预告片多少有些同性色彩,就是那个司机拉着男主走的镜头。而且知道Jonathan Groff最近上映的新剧Looking也是同志题材,多少有点心理暗示吧。
但这里我是主张男主性向不明的。虽然客车上搭讪被打枪,跟家人吵架,被疑似闺蜜放鸽子,在教堂里语塞,甚至包括最后被赶下车时的对话都或多或少的暗示了David是同志。但是每段情节也同样可以有1000个理由说明他不是同志。导演故意把性取向淡化也是为了让大家不要把它当做一个同志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Jonathan Groff演的很妙,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戏(原谅我不看Glee)。他让我想起了The Social Network里的Jesse Eisenberg。两人长得很像,发型很像,说话的调调也很像,尤其是在公车上和纹身男的对话。但到了后面他完全脱离了Jesse Eisenberg的影子。因为他除了有尖牙利嘴之外,比Jesse更多了高材生的傲慢。说是傲慢,其实骄傲更恰当。我觉得高材生有点骄傲并不过分,只是当我们把这些骄傲放大化集中化对比化之后便产生了想打男主的冲动。当然,如果男主真的被打的话整部片子的节奏就乱了。
David从踏上那辆客车开始,就决定了选择成长。因为读了愤怒的葡萄而决定去苹果园摘苹果,说明David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了心理准备,毕竟那本身就不是什么happy ending的书。也从某种意义上预示着David的经历。
生活总是各种选择题,你以为一定有正确答案,可当你连正确答案的选项的没有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David在试卷上添上别人的名字,却不小心拿了西班牙语的试卷。
从初到果园格格不入的无奈,再到老板的下马威,David多多少少都是欣然接受的。毕竟是来果园工作,又不是去欧洲度假。虽然是高材生,但是对待老板要谦卑,融入同事圈子,这点学校还是教的,就算不教也算是常识吧。
仔细算的话,拖着煤气罐(疑似?)一直走进城再走回来算是David学到的第一课,永远不要让老板看到自己偷懒。这是至理名言
Jennifer的到来也许是David成长的第二课。被放鸽子虽然是晴天霹雳,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预兆。毕竟当初一个人也要坐公车来果园绝大部分的原因还是跟家里人的矛盾,而马上回去对David来是最丢脸的事。
果园老板算是影片中比较厚道的人之一了,送David去工厂工作在老板的立场看来也是很明智的选择。毕竟一群墨西哥人中只有一个白人,而且Pedro又走了,指不定出什么乱子。这时的David应该多少会有那么一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感觉。
之后的经历虽然让人觉得David改变了很多,可那个公车少男的影子还是挥之不去。我想,本性难移也是人之常情吧。
在以基督教的名义躲过了Curly的突袭之后,男主也决定了请求上帝原谅。虽然言语哽咽,亦或言不由衷,但这都是生活所迫。难道不该这样么,难道上帝救了你一次还不够吗。
可祈祷只是乞讨,上帝并不是有求必应的。当他没有给你想要的答案时,那就是就是对你的试炼。
最后说说Crazy大叔Jon。一开始他给人的印象还是证明的,尽管传教,但并没有强买强卖的行为。一开始给David帮助也是真诚的。可是人总是有瑕疵的,或者说阴暗面,教徒也不例外。生活的磕磕绊绊总是愈演愈烈。总有一天,大力士也顶不住最后一根稻草的重量。很庆幸的,David已经学会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是,只有改变自己才能生存,所以和Jon生活很久都相安无事。可惜,多少AA meeting也改变不了Jon的心胸。最后赶David下车的并不是Jon的anger issue,而是他从一位看似可悲的少年身上看到了更可悲的自己。这一切并不能一概称为伪善。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难事,但是当你强大的人需要帮助时,难免不会犹豫。
下了车,David往站台的方向走。也去他会去找Martha,那个整部剧中唯一没有瑕疵的角色。也许他会找机会继续在这里生存下去,也许会想办法回家。不管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已经改变了很多,学会了妥协。就像一个尖尖的三角形被生活磨成多边形,最后变成圆形。
生活的无奈与困境总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令人不知所措,唯有成长是最终选择。
5 ) 退路与进路
2:26am 观影
C. O.G
影片很有趣
发现Samuel其实很像之前的我,准确的说是初中的我。总是渴望被给予,尝试向外,对任何举动与言语抱有极度敏感,好的苗头将它放大,坏的倾向却又好像能瞬间摧毁一点关系。
就如同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绳子的一端,稍有不慎就要弃绳而逃。
不过Samuel最后为什么会笑。我理解的是,我们一头埋进一个环境,新鲜感与逃避的快感让这一切显得美好而刺激,但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低层的消耗,困在那是一种没来由的无望,而这种无望恰恰需要跳脱出来才能所见。
Samuel到来,但最后离去。当新鲜感剥离,快乐和悲伤都已经历,离去。离去的瞬间便感觉灵魂漂浮,以上面的视角注视。
然后,所有的一切,所有的那些曾经看似要摧毁或塑造一个人的瞬间与眼泪,都模糊了。它们融成一体,成为一个纯色的色块安放在内里。
当你随时有能力脱离此刻的低层时,那所有的经历其实都很容易消化,像是做了一个生动的梦。
6 ) 记住被生活打脸的滋味吧
意外的喜欢这部电影,哪怕它传达出来的信息确实不太积极233
片子的重点不在于猪脚是不是基佬。比起基,他更加显著的标志分明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大城市知识分子”。这种认知哪怕在干着和底层劳动人民一样的摘苹果活儿时也未曾改变过。
他一边洋洋自得地在自己与身边“低等人”之间划下分界线,又明媚忧伤地哀叹着自己的孤独。
对于这种人,“no zuo no die”简直就是贴身打造。
确实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是一直在打脸。当知识不能捍卫自身安全甚至没法让自己安身立命的时候,知识分子的清高一点一点脱离殆尽。他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忍耐。
后来他以为自己遇到了生命中最温暖的的那道光,却在最后发现光包裹住的,不是仁慈的爱,而是自私。还是自私。
多么贴近现实的剧情,不是纯然的绝望,却更加不是处处布满希望。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狗屎不是么。给你一点盼头,又无情夺走,让你面子里子一起丢失。
不用可怜男猪,不用为他担心,更不用为他愤怒,他只是自以为是,并不是蠢得无药可救。自我流放企图在乡村生活中寻求真善美的道路走不通,他还可以挥挥手回去父母的身边。
反正他应该发现了吧,矛盾和歧视不是城市的特有。
说到底,个人觉得这部的重心完全不在于讽刺宗教的虚伪性,哪怕它确实展示了不少基督教徒的生活。
它也许只是想告诉那些学习有成觉得自己特了不起,摩拳擦掌认为不管在哪里自己都终将能闯出一番事业的学霸们,麻烦请谦虚点,低调点,实在点。
不要闯到头破血流脊背都弯掉的那天,才明白自己并不是太阳,地球并不绕着你转。
7 ) 基佬写,基佬拍,基佬看。
这是一部基佬写,基佬拍,基佬看的电影,所以也就注定它不同于其他主流腐片。断背山是拍给主流社会看的,多少带着点直人的善意和怜悯;春光乍泄是拍给文青看的,没人在乎相爱的人是谁,就像没有人在乎王家卫摘不摘墨镜;暹罗之恋是拍给女人看的,她们专横地认为长得漂亮的男孩子才能搞基。C.O.G的犀利和嘲讽,还有它的审美,在基腐的世界里才能达到共振。虽然很多桥段知识分子看了也觉有趣,但总的来说,只有基佬和腐女才会真爱。
闺蜜看完《愤怒的葡萄》感慨了一句“我们也干点农活吧”,基佬大卫就从耶鲁坐大巴横跨美利坚来到俄勒冈,美美的准备在Hobbs的苹果园寻找内心的宁静。殊不知来时路的大巴几乎就快把粉嫩的小男猪给玩坏了。没人认出他针织衫上绣在前胸那个骄傲的Y字,遭遇的邻座还都是奇葩界的精英,好不容易上来一个能搭讪的笑葛,还当面吐槽一脸娇羞的小男猪长得老!直男啊,你不懂爱啊!哈哈哈这里小男猪那个吃粪的表情,跟现实生活中基佬叹老真是一模一样!年度不能错过的表演啊!
想也知道东边常青藤里的小姑娘是不可能真想下地干农活的,这一点从大卫以为苹果都是自己从树上掉下来的为证。自然闺蜜那么一说,基佬那么一听,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可偏偏小男猪又傲娇又单纯,又逢跟父母冷战,生怕二老太快跟自己低头,所以即便被闺蜜放了鸽子,还是坚持自我流放,最后不忘嘴硬地对闺蜜说,“你一定会哭着回来找我的,因为没有人能比我好。” 这里,小男猪的表情又一次说服了我,这就是David Sedaris本人!妥妥的。
小男猪在果园子里的生活一点也不美丽,这里都是不懂英文的墨西哥移民,没人在乎他懂日文,老板因为他工作时阅读罚他走去镇上换煤气坛子。。。小男猪开始怀念东边的现代社会,可出门既不带钱又不带手机,给麻麻的电话还嘴硬过得好,这个时候傲娇是帮不了你的喂,哈尼!不过也正是没得选,小男猪开始主动接地气,迅速接下去果酱厂和欧巴桑站流水线的工作。至此,故事才真正展开,迎接大家的是Denis O'Hare和Corey Stoll的精彩表演。【从来都觉得美剧演员的演技比大多数大荧幕明星自然!
比起前半段的黑色幽默,楼主更喜欢后半段的真黑。是什么逼得堂堂耶鲁高材基跪在教堂里哭着求上帝赐个老婆生儿子,各位看官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傲娇粉嫩的高材基如何面对现实守住体面地成长。镜头干净、冷静,加上俄勒冈乡下一层不染的苹果园,导演端出了一道甜度适中的下午茶。不少美媒批评小乔饰演小男猪太平淡,力道不够,被另外两位男演员盖得死死的。但楼主发自肺腑的觉得,小乔抓住了高材基的魂,外表呆萌无公害,说出的话却像陷阱一样等着蠢蛋落网。他们体面,作死,谁都看不上,却又懦弱,敏感,随时被推倒。观影的过程中,除了David Sedaris,只有一个人自始至终萦绕在眼前,灰鸽子银水,如果你关注了他可以感受下。
8 ) 观后感
David在和curly相遇后,在拖车里把窗帘拉上,应该是在撸管吧,这么明显还觉得本片不是同性恋?David之所以逃了,感觉虽然自己有些不对,但是也不希望被强吧。再次感叹David确实是体验生活,大叔脾气这么暴躁,还没有离开。David那大眼流泪 ,在国内的话,应该可以拍琼瑶的戏了,哭戏太好看了。
小清新の无病呻吟の旅被残酷の世界击打的粉碎。。。。【跟胡茬大叔来一发多不错啊,真是浪费。。。无法理解矫情逼の世界
画面超美 男主略萌 配乐镜头都喜欢 就是故事本身+无字幕+困的七荤八素 导致我在看的过程中睡着 说真的因为是圣丹斯的片子 所以不知道我浅薄的理解到底对还是不对 就一名校大学生被一女生忽悠而去苹果园找存在感 然后继续漂泊遇到神经病自私鬼又会给人洗脑的信徒 而看似找到信仰实则继续迷茫的故事吧
我去这是什么基督徒啊!太不是东西了= = 前半段算是个喜剧还不错,后半段有点无聊了,整体三星吧。不过小jo实在是太萌了太好看了太可爱了演技爆啊~ 哭的时候好想让人欺负啊哈哈哈哈 为小jo也得多给一颗星啊~ 另:画面很好看风景很美
看不见自己内心颜色的男孩!世俗中的世俗奇遇记却不落俗,无论真善还是伪善亦都是一种“善”!
看来口味确实小众了点。Yale高材生为寻找自我来到俄勒冈的苹果园。内心的困惑、周遭的形色、父母的冷战以及闺蜜的背叛,Janason演的无敌了!其他配角都是美剧大熟脸……
前40分钟,真的觉得很棒,但是一到后面,开始涉及宗教方面,企图反讽现在有些人宗教信仰装腔作势,却显得无力,而且拖沓。整部电影色调好棒,突出了男主的心情。场景也很棒,美残了。
对涉宗教题材的电影很反感,电影对宗教的反讽意味很淡薄,所以总体不喜欢。
看到小乔同学居然拒绝corey stoll的求欢投身神棍怀抱,我已无力吐槽,拜托!
独具一格的视角和风格!~~~~~Love It~~~~~~~~~~~~~~
天真和善良总让人把伤害的权利交托在别人手上,而人又总是在最落寞最无助的时候最容易把最宝贵的信任交托给最不值得依靠的人。"One good friend is better than whole bunch of fake friends." But b4 u open urself to others, it's impossible to guarantee no hurts. Always learn to grow.
写实中的小惊喜
那是yale校服么 不错 加一星
这评分不科学啊 还有为什么类型是喜剧..
半部常青藤大学生的乡村社会实践。一直到前40分钟都很有趣,黑色幽默不多不少;后面一沾上宗教就有点面目可憎起来了。导演能把几页的小说扩充成枝繁叶茂的长片,掌控力很不错。潜力股。
结局好妙啊 暴脾气老头把小受拉回了正(ji)路(jie)
前半段还算好看,各种怪咖奇葩还称得上是奇遇,有点吸引力,后面遇到基督徒转入对宗教和伪善之人的讽刺后,故事就开始无聊了。基佬和基督,人性与信仰,这种冲突之下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其实展示的很浅显。口味太小众了,小清新的风格应该更抓文艺青年的胃口。
男主好豆逼,不要说是碰到一群极品奇葩的人,其实他本身就是个闷骚货,装逼犯,green tea bitch的典型。。。换成女生演这角色,那还要叫人错气。。原来姐是只能接受先有性格,然后有马相的角色。
迷茫的核心还是城市青年原本想摒弃的性向遭遇小市井基督徒的保守伪善。向上帝求爱,可惜条件不够格。
男主太傲慢,不喜欢狂妄自大的人,看开头就觉得他后面要遭罪。看到结尾才知道这片子是黑基督教的,开始一直以为是为它洗白的,错鸟
@2016-07-30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