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到了这个一点点趋于理性的年龄,最适合看这种德国电影。
没有配乐,也无花哨的蒙太奇,只有几个人物的表情动作,却呈现出真实的事件深切的感触。
从专业的生殖机构到私人医生再到不知来历没有安全感的器具销售,至于最后的寻找捐精者,多么无奈又心酸的过程。
两人最初起了要小孩的念头时是融洽和谐的,费用昂贵而且每次都要面对尴尬的医生注入式受精,从P放弃了工作专注于怀孕这件事开始,两人的步调开始不一致了。T辛苦的工作,花了大把冤枉钱怀孕却没成功,T又有自己的事业需要拓展,于是T开始犹豫了P却执着于这件事。因为费用迫于无奈地寻找捐精者,几乎所有男人都以性爱为目的,T又受到了考验,终于见到一个合适的男人,T最初坚持的自己作为孩子爸爸的立场逐渐被动摇了被忽视了,P的全情投入T的如鲠在喉开始形成鲜明的对比。最终P如愿以偿怀孕了,但是两人却已渐行渐远。这种原本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同性伴侣之间,由于孩子的原因介入了一个异性的第三者,令这种原本就脆弱的感情更加风雨飘摇。
欣赏这部电影的几点:
1、群山环绕,绿草成荫的房子周围,一排排晾着衣服的绳子,多么温馨舒适的宛如桃源的小家,没有亲戚朋友出场,房车皆有,温饱无忧,能深切体会出两个女人生活的小小的独立的家的甜蜜浪漫。
2、P打出了很多个咨询电话,和医生代理律师谈话,场景其实没有几分钟,但是可以看出,德国这个承认了同性伴侣结合发达国家,社会保障那么完善,同性的婚姻法律却还不完善不公平。律师提到经济能力的不足,对同性伴侣那近乎苛刻的要求,相比于异性显得无耻的不公。
3、P去买适合注射精液的针管,售货员那满面微笑看似善意地建议寻找兽医时,P伤心又屈辱的表情,对同性恋的嘲笑和偏见显露无疑,我深深被震动了。
4、不断出现的T猛烈抽烟的镜头,那不同于一般人慢条斯理的吸,让人感到了焦虑和心疼。
5、两人去买器具的那个小区,转来转去找不到楼,后来见到那个仿佛是住户的卖家,抛下卫生安全的疑虑要孩子真的那么重要吗,异性夫妻可以无限制地生一个又一个,一对同性爱人只要一个怎么就这么困难呢。
6、两人的几次吵架,让人从担心到心寒,这是抛弃其他一切的两人内部出现的裂痕。有些人说两个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恋人越吵关系越近,又有人说千万不要吵架,因为每吵一次就相当于彼此心里划了一下不是没有痕迹的,隔阂渐渐会产生,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2 ) 情侣之间要换位思考,不论同性异性
Du bist die Mutter. Dann kommt der Vater. Und was bin ich?
p没有考虑到t的处境,无法换位思考对方的难处,比如说收入,比如说角色定位,比如说感受。
这最终都导致了t的含冤出走。
而p到最后都没有明白自己所做伤害到了t。只是摇头说了一句komisch。这个komisch到底是形容这段感情,还是形容t的出走,亦或是暗示p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komisch放在结尾作为最后一句台词,可谓画龙点睛。
3 ) 真实的像纪录片
特别真实,片子像一部记录片一样,把一对女同性恋家庭想要和异性恋家庭一样有孩子的故事刻画的很真实。虽然法律上认可她们的婚姻,但是对于孩子的问题,却是不认可,以及昂贵的费用,和较低的成功率。这些都渐渐使得这个家庭出现了裂缝。一方A一心想要孩子,在我看来已经成魔了,另一方B想要有自己的事业,但是A并没有在意。同时,双方都存在交流不足的问题。这些在前面的差不多70分钟都渐渐地深化,使得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再加上A对于提供者的频繁见面要求的同意,以及不断自主的去与其进行交流。在这时候,谁是谁的第三者?B的走可以看出来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样留有悬念的结局我很喜欢。
4 ) 偏执与现实.
伪纪录片的手法真实地描绘了les在生活中的坎坷
更像偏执与现实的缩写,为了一个想要孩子的念头,无规划地开始付出高昂的费用人工受孕、无力支付后寻求形形色色的自主捐赠者,连买可乐也只是一次这种话也说了出口、放弃对孩子抚养权的底线与作为伴侣的底线和Flo纠缠不清...
感情就像一瓶可乐,看似只是黑棕色的液体,一口下去是微甜缠绕舌尖和二氧化碳充盈口腔;摇晃时满满的泡泡,像冬日灿烂的烟花;消散时又是转瞬间的涟漪,揉碎在梦里.
无论是Isa的偏执,还是ja的现实这一起都将是每一对同性爱人所将面临的问题,无法逃避.
開始的不對 結束的莫名其妙
两个妈妈
要孩子的艰难历程和二人关系的渐行渐远
一股浓烈的纪录片感。。。然后又是开放式的结局。 Du bist Mutter. Dann Kommt die Vater.Und was bin ich dann?
如果同性之间也能自然繁殖或许就不会衍生这种种生育问题了。当然无论异性恋或同性恋,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基础不够坚定的话,不管能够生育与否,或要生育与否,都可能会影响两人的感情。这片中的Isa为了生孩子已经达至“疯狂”的地步了,也几乎忽略了伴侣Katja的感受,引人省思啊……颇写实的片子!
男女之间比les更容易得到孩子,所以才会跳过剧中的情节,直接进入育女阶段。而les们还要再经历一场生儿的折磨,经济的压力,另一半的人不安全感,局外感。不禁让人感叹生之艰难
生活里的绝望哭不出来,没有办法,只得一言不发
很失望,并没觉得多用心的制作。顶多就是个短片的体量。问题也都是老问题,演绎并并未多深刻深入。
逮个屁嚼不烂
在《两个母亲》所身处的物质文明社会里,显然是资本决定了她们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于说一不二的原则下,横在面前的阶级分水岭似乎提示着她们要绕路寻找幸福。然而女导演想要探讨的是同性之爱在后生殖时代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很遗憾我们在她盲从而虚弱的体质报表中看不到任何积极的表现。
我同意生殖的权利应该掌握在生殖一方手中,不管同性还是异性情侣都是一样的。但是与此同时我又认为No的优先级应该高于Yes,在一对情侣中如果其中一方say no,对一件事的决定就应该是no。所以,如果一方有生殖愿望而另一方没有,这个矛盾就比较难解决了。。。
好像纪录片的风格,演员都非常生活化,感觉就是一部流动的生活画卷,对百折不挠的两个女人感到真的是用爱在支撑两个妈妈的精神世界
德国人拍片子就是实在。
她们两个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也许会更好,也许会更糟···
这两个人好烦好啰嗦又好丑~
真实的无奈,谁都没错,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何必那么执着?T很出彩……那个P像足神仙姐姐略显刻意,可以更好的
德国的什么阶层啊 月薪400欧?!想想这个孩子不仅从小精神上就会受被不停追问为什么有“两个妈妈”带来的痛苦 同时还要承受物质匮乏带来的的艰苦 要养孩子先好好挣钱呀
真实到可怕。非常细腻的仿纪录片,非常生活化。Katja最后在街头吸烟的样子,让人能感觉到她压抑到要炸,可是Isa其实也没有错。如果一开始就商量好,计划好,确定好底线,是不是就能不需要那么伤心?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够再多有点钱是不是就不需要把这件事弄那么复杂?
拍的一点儿都不美
该拒绝男子见孩子的要求,拒绝电话联系,即使如此失去生育机会,有些事情不能妥协,宁缺毋滥。想要孩子还是领养比较好。类似形婚犯的错误,本末倒置了,T一走了之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