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传

韩国剧韩国0

主演:全卢民曹在显刘东根徐仁锡郑浩根

导演:姜秉泽

剧照

郑道传 剧照 NO.1 郑道传 剧照 NO.2 郑道传 剧照 NO.3 郑道传 剧照 NO.4 郑道传 剧照 NO.5 郑道传 剧照 NO.6 郑道传 剧照 NO.13 郑道传 剧照 NO.14 郑道传 剧照 NO.15 郑道传 剧照 NO.16 郑道传 剧照 NO.17 郑道传 剧照 NO.18 郑道传 剧照 NO.19 郑道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20:02

详细剧情

郑道传(朝鲜语:정도전,1342年-1398年8月26日),字宗之(종지),号三峰(삼봉),是高丽王朝末期和朝鲜王朝初期的文臣、政治家、诗人、改革家、儒学学者,朝鲜王朝的首任宰相(1392年7月-1398年8月26日)本贯奉化。他在李成桂夺取高丽政权、建立朝鲜王朝的事件中立下了功勋。

长篇影评

1 ) 大河剧就该这么拍!

“政治是极其残酷的。跟你主观上是不是高风亮节,是否怀着我将无我,为了国家民族牺牲一切的崇高理想,还是单纯为了一己之力升官发财……一点影响都没有。最高尚的人在失败以后照样会被抹黑成最卑鄙的人。最卑鄙的人在投机成功后照样会被捧成最高尚的人……是使历史发挥对下一代的道德教育而捏造出来的”。——刘XX

初时去看《郑道传》仅仅是因为时隔五年,KBS又重启了大河剧,拍摄了现在正在热播的《太宗李芳远》。看到第八集时,对其中的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故而去搜索了相关的信息。然后发现这部在我国甚少提起的14年KBS大河剧在韩国本土评价相当高而且出乎意料得好看。相形之下,今年那部《太宗李芳远》虽然我已经打了四星,但看过《郑道传》就想降星只给三星半。这就是为什么总说,货比货得扔。

《郑道传》顾名思义,故事围绕朝鲜开国名臣郑道传展开。跟小心翼翼一板一眼的太宗一剧比,《郑道传》从初期开始就充满了戏剧冲突。在评价太宗一剧时,我最大的不满就是明明是个드라마却不够dramatic。尊重历史和避雷得罪人固然要紧,但是电视剧没有了戏剧性就未免乏味无聊了。

郑道传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完美,虽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李芳远厌恶他,故对他极尽诋毁之能事。有人评价郑道传类似我国的张居正,略有同感。对于历史剧来说,一个并不完美的历史人物比完美的圣贤更好发挥。大仲马把历史看成是挂小说的钉子。对于大河剧亦因如是。

日本引领制作的大河剧作为一种非常受国民关注的特殊剧种,承担着普通电视剧所不具备的民族建构和道德教育的双重作用。所以大河ドラマ里常有的过度洗白的毛病在대하드라마里也是一样有。不过此处应注意的是,观众反感的不应是洗白而是糟糕的洗白。

今年的KBS大河剧《太宗李芳远》选择了历来被识别为乱臣贼子的李朝太宗当主角也算是挑战高难度,但该剧是否能成功地洗出一个不一样的李芳远现在还不好说。起码前期来看,我是觉得一个哭泣的忏悔者李芳远就挺违和……

《郑道传》既以郑道传作为主角,当然也会着重洗白这个历史人物。而我看下来,该剧郑道传的角色塑造足以令人信服。基于史实基础上,该剧通过完整的经历演绎,把郑道传从一个耿直不阿的士大夫如何转变成激进的革命家的过程编撰得相当成功,虽然长达50集,但50集里剧情紧凑没有拖戏,剧情之间环环相扣互相呼应没有突兀感。

剧情连贯完整

《郑道传》的整套剧情和角色都很连贯而完整,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而且最妙的是不但角色的发展演化可以前后呼应,在一些细微之处编剧也有心地埋下了令人会心的暗线。

比如在前期大BOSS李仁任第一集初次登场时有一个细节:

广平君在第一集中向乞丐分食

当时李仁任站在酒楼上正与内内宦崔万生聊天,崔万生看到有很多乞丐围在楼下建议守李仁任把他们赶出城去,而李仁任却貌似大发善心,把一个个馒头丢给千恩万谢的饥民。李仁任告诉崔万生,这些人闹不出乱子,因为“相信能吃上一片馒头的人,不会窥视放着馒头的盘子,习惯于乞求他人的人,绝对不会跟你对抗。”

三十多集时郑道传与乞丐分食

郑道传因为推行计民授田受阻,与李成桂,郑梦周不欢而散。一个人走到街边,拿着一袋饺子分给路边的饥民。这个场景完美对应了第一集时李仁任的剧情,通过同样分食物给乞丐这个行为,以小见大完美诠释了李仁任和郑道传的政策理念之迥异。

而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状态也在剧中可以找到隐喻的呼应:

剧中李成桂曾两次发怒向李芳远投掷东西

第一投是因为郑梦周被杀,当时的李成桂虽然摔伤但病虎威犹在而且不久之后就登基大宝处于事业快要达到顶峰的上坡路,这一投正中李芳远额角直接砸出血。

第二投是因为郑道传被杀,这次砸儿子时老太祖已力不从心,东西也砸在了地板上没有伤到李芳远分毫。而第一次王子之乱正标志着李成桂时代的结束,再往后就是李芳远的舞台。不同时间段,同一个人物的同一个动作,大相径庭地反映出该人物处境差异和状态变化。

类似的呼应,在剧中还有不少,比如郑道传劝说郑梦周时提到莲花虽然高洁,但它的根生长在淤泥中;而之后李穑劝诫郑梦周勿忘本心时用的是比喻也是莲花,但李穑讲的是君子要“处染常净”即植根淤泥也要坚持高洁的心怀。一枝莲花两种解释,不可谓不妙。

不用心写的剧本,主线都是坑坑洼洼不能自圆其说,而用心写的剧本,细微处都是彩蛋。《郑道传》一剧我认为属于后者。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严谨的剧本居然是没有小说原作作为基础的,真是令人惊叹。

群像层次丰富

大河剧的一大特色是群像戏,这一点不管是NHK的还是KBS的都是如此。群像拍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大河剧的成败。那么怎样去刻画群像呢?

以猜字谜这场戏为例:

“猜字谜”一幕是本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群像场面

这一幕,登场者包括了李成桂和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之一就是日后的太宗李芳远。除去作背景的另外两个儿子和负责给剧情穿针引线的李芝兰。一个场景七个人,光线集中之处三个半是重点,当时还在犹疑不决是不是要反的李成桂,反意已决但面对好友心中有愧因而忧心忡忡的郑道传,一无所知光风霁月的郑梦周,以及此时尚在懵懂但已开始慢慢进入剧情核心圈的李芳远。

这四人的表情一个犹移,一个闪躲,一个坦荡还有一个沉思可谓层次分明丰富精彩。

比起日剧的色彩绚丽,KBS的这部剧配色比较灰暗,演员的服装也没有偶像剧中那么浮丽,加上大量的夜景戏,使得画面有种老大河剧的朴素感。但面面俱到的扎实剧本,层次丰富的群像场面和演员各有千秋富有感染力的演绎,让观众完全忘记了色彩画面的寡淡。

近年来我在不少剧中看到了一种泛滥的操作——给配角过度加戏,通过添加冗余剧情拖戏却逐渐跑题。在历史剧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在原创的小人物身上,因为小人物没有了史实框架的限制而给了编剧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在《郑道传》中,主角第一次归乡时在罗州遇到草根百姓,黄严一家在剧中就处于这个生态位。黄严一家是郑道传思想发生剧变的重要引信,但在安排罗州场景时应该给多少的份量和比重是个棘手问题。初时我还担心,会不会又拿着这家人拖剧情,结果发现导演对此处理得很巧妙。虽然给足了黄家人戏份,但通过罗州和开京的场景交织,既没有变成罗州专场,又不至于支离破碎。这需要导演在剪辑拼接这些群像戏份时具备相当良好的比例感。

角色塑造完整令人信服

和郑梦周一起拜在大儒李穑师门下的郑道传,如何从同一个起点,因个人性格决定个人命运,逐渐走上和他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在该剧中通过郑道传大量在底层和民间的游历,以及一次又一次地归乡被诠释得脉络清晰有迹可循。角色的塑造如果可以令人信服,那么哪怕其人设与历史遗留印象大相径庭,也会为观众所接受。这就是电视剧的力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小型的模型建构。

而难能可贵的是,围绕郑道传本人,这个故事中大量的配角也被塑造得非常完整。怎么看配角的塑造是否成功呢,简单来说,看该配角是不是个工具人就可得知。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配角经常是符号化的,出现的唯一作用就是帮助主角跑剧情,需要时拿来就用,跟一支落地灯一盆花没区别。工具人角色可以被简单横替,面目模糊,观众也无法对其产生深刻印象,更不用提对该角色产生好恶感。

在日本动漫中经常看到这种场景,某某配角出现了,然后一段闪回开始交代此人过往人生,拖上一两集剧情交代一下该人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可怜之处,然后主线接着跑。这就是现在最时髦最多见的所谓角色塑造了。角色的背景就像幻灯片插片一样拿出去放进来都很方便,但其实是种极其偷工减料的做法。如果都这样塑造角色的话,剧情会变得充满了快餐的塑料感。角色和角色,角色和剧情之间羁绊不再是密密麻麻的缝合线而是万能胶,你要用万能胶作一件衣服穿在身上,保证穿着是很不舒服的。不过对于习惯吃量产快餐的人,可能不会察觉有哪里不对吧,

在快餐化的现代电视剧制作中,这种工具人配角被大批量地制造出来,可以说每部电视剧都有,区别只在多少和浓度。而像大河剧这样人物众多的群像戏,配角被工具人化不可避免。在《太宗李芳远》中,我甚至对李成桂这样重要的大配角都产生了类似工具人的感觉。李朝太祖被塑造得像个邻家大叔一样和蔼,口口声声好像要当忠臣,可朝中事一不合意,又立马板起个脸。前期没有铺垫的情况下,这样的李成桂只能让人感觉人设是割裂的,充满了突兀感。委地哀恸郑梦周下一秒切换笑逐颜开迎御玺,这不叫OOC什么叫OOC?倒像是为了赶剧情赶剧情呢。

请注意,大河剧不是一切围着主角转的众星捧月,而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的清明上河图。群像和配角能不能处理好,能不能完美融合成一个整体剧情是一部剧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当然在剧中完全以工具人出现的角色肯定有,但都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在《郑道传》中只要是在聚焦圈内的配角们,全都得到了精细度不亚于主角的刻画,区别只在于份量而不是质量。下面就细谈一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几个角色。


——以下大量剧透出没警告——

全剧最神——高丽之皮李仁任

由朴英奎扮演的李仁任是《郑道传》一剧前期的总BOSS

他是直接导致郑道传从一个直肚肠的儒生转变成激进的革命家的元凶。但剧中的这位大BOSS却令人很难不产生敬畏心。从初次登场向乞丐分馒头开始,这个人物就展现出了超常的政治智慧。如果说一定要给这剧里的人打五维分数,李仁任的政治肯定是全剧最高。

他不但是最早对郑道传慧眼识材的人,也是最早洞察李成桂有反骨的人。李仁任故意把王禑培养成远离儒者的昏君以方便自己掌控,又完美地压制着敌对派别的势力,以高超的政治手腕确保着高丽王朝能危而不倒。以李仁任为首的高门世家大贵族阶层组成了高丽王朝统治阶层的皮和肉,尽管饱经风霜疮疤满面脂肪里早就肥油超标,但高丽王朝真缺不了他们。

可惜李仁任这个彻头彻尾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有一个遗憾,就是好用的手下难找。既然已经决定用利诱寻找盟友,会嗅着腥味来的只有贪婪的豺狼。除了侄女婿河仑可堪其用,身边尽是像林坚味和廉兴邦这样贪图眼前利益鼠目寸光之辈。而这种低质量的侧根也给他日后的倒台埋下了祸根。

剧中的李仁任是有多会看人呢,顽劣的王禑,反骨的李成桂,危险的郑道传,忠贞的郑梦周和政治幼稚的崔莹,全在他算中。他第一个预见了高丽末日将至。甚至对于李成桂篡位后等待他的家门之乱也猜到几分,故而能对之发出“不想变得不幸就别贪恋龙椅”的劝诫(诅咒?)。而李仁任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侄婿河仑。

李仁任留给李成桂的神预言

对于李仁任的政治智慧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林坚味在李仁任权势冲天之时,进言建议搞掉崔莹这个朝堂里唯一与之作对的政敌。而李仁任却说政敌必须保留,因为一个独大的局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穷寇勿追,水满则溢,这种政治智慧只怕在如今还有很多政客远不能及。

事实上,单说在《郑道传》里,李仁任虽然是恶贯满盈的BOSS,其结局也堪称惨淡,但比起之后其他人各种你死我活冚家铲,广平君只是病死在流放途中实在可说是比较温和的下场。

当时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什么都知道,但看破不一定要说破。郑道传扳倒李仁任时曾暗示过,先把此人拉下马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个大奸臣太聪明警觉,有他掌权的高丽很难破坏。

全剧最惨——高丽之骨崔莹

令倭寇胆寒的白首崔万户一出场就气势炸裂

明明是高丽的大忠臣,第一面就把王禑吓到哭。徐仁锡扮演的崔莹尽管比起复杂的李仁任相对性格简单许多,却让人很难不敬爱。每次一发脾气就开始从喉咙里发出奇怪的咕哝,把李成桂当儿子看的崔将军,很贴合历史上那个刚直勇猛的武神形象。

如果说李仁任代表的高门世家是高丽王朝的皮肉肤脂,那崔莹为首的武将就是高丽王朝坚硬的骨骼。原本在李仁任倒台后,只要崔莹还在,高丽就算失去了皮,一身硬骨还是可以支撑不倒。可惜过刚易折,李仁任离开后的朝堂里只剩下了政治幼稚的崔莹。武将出身的崔莹外交上缺乏政治应有的婉转和变通,又跟士大夫们话不投机。崔老将军总以为一柄战斧可以摆平一切,豪气干云力排众议发动辽东征伐。其实这种事只要有老狐狸李仁任在朝堂,十有八九不会让他干得成。只是从李仁任下台开始,平衡已经打破,高丽的末路已是注定。崔莹的刚愎自用只是加速了崩溃的速度。

然而虽说崔莹倒台是由于他一意孤行咎由自取,但观众对于这个角色却很难不产生同情。比起享尽荣华富贵的李仁任,崔莹向以清廉著名。在开京保卫战前,崔莹散尽家财招募兵勇保卫王都。行刑前发下苦誓,如有贪欲之心则坟上生草。然而被后世尊敬的崔莹,本人下场却比李仁任更惨烈,不但被两度流放还被围篱安置,最后作为讨好明国的代价斩首于市,评他个全剧最惨应不为过。

崔莹这种相对简单的人设,因为太过直来直往反而比李仁任更难描绘。剧中广平君倒台后,王禑主动要求同崔莹结成姻亲。一向见金如石的崔莹半推半就作了王上的老丈人,把这消息告诉李成桂时崔莹一改平日的豪直,面色尴尬羞惭说话吞吞吐吐,令人忍俊不禁。编剧在细节上这样处理让一个固执但有人情味的崔莹顿时鲜活起来,巧妙地避免了该角色沦为一个脸谱化的工具人。

全剧最可怜——高丽之心郑梦周

说圃隐先生是全剧最可怜也是因为他是全剧最可爱,可爱的人落得凄惨下场时,就难免让人觉得格外可怜。

该剧中郑梦周被设定成为和主角郑道传是青梅竹马的知己好友,幼时大小郑比赛刻灼赋诗,郑梦周轻松获胜,只凭这一小段追忆就利落地刻画出了郑梦周这个人物的基本形象:聪明,谦逊,近乎完美的儒家君子。与郑梦周形成鲜明对比的主角,则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胜心和愤世嫉俗,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成了知交,这不但为整部剧增加了许多顺理成章的戏剧冲突,也放大了人物的悲剧性。

武崔莹文圃隐,郑梦周作为高丽最后的忠臣,历来对此人物评价是全无争议的完美。甚至在今天,北朝鲜还管着李成桂父子叫乱臣贼子,却对郑梦周有着跟南韩一样的善评。塑造这种圣人一般的历史人物,编剧的压力一定超大,因为在绝对不能自说自话胡编乱造的基础上得把该角色塑造得有烟火气人间味。

而把郑梦周放进郑道传和李成桂的大三角完美地实现了这个需求。历史上的大小郑虽然有交情,但很可能不会达到剧中这种知己的程度。在《太宗李芳远》中郑道传对郑梦周的死讯表现得很淡然,一般说来这样的安排才符合情理,因为当时的情况是郑梦周要是不死郑道传就要死了。

可14年的这部KBS大河剧是以郑道传作为主角的,大河剧的主角永远要是正能量,所以把郑道传和郑梦周捏在一起当好朋友可就是一种双向成全,郑梦周因此而鲜活,郑道传则因此洗得更白。

圣贤郑梦周在该剧中第一次出场就说了粗话,但这并不突兀,因为这句粗话是损友郑道传教给他的。为此师兄弟们还吐槽三峰把圃隐带坏了。当时郑梦周刚出使明国回来,晚上成均馆办下接风宴,由高丽当时的儒学大宗师李穑主持,师兄弟们其乐融融坐满一堂,借师兄朴尚冲之口,一句调笑式的埋怨“这么多弟子,师父却张口闭口就是梦周长梦周短,实在太偏心眼”,简简单单就把郑梦周在高丽儒门的地位侧写分明。老师最心疼的弟子,同门最尊敬的天才,真真是个可爱的人。而这样塑造角色其实是有凭据的,因为历史上的郑梦周有一个特长——外交。

在政治家中,外交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外交官的硬配必须得情商高讨人喜欢,同时一定要举止得体令人生敬。所以外交官经常出身世家名门,即便在如今,不管在东方西方都会倾向让有贵族背景的人担任重要岗位上的外交官。因为外交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体面,普通搞政治的还真干不了这活。郑梦周在当时的影响不仅是在高丽国内,在明国和日本都对此人有较高评价,这也是历史上李成桂一直很想争取到郑梦周倒向自己的一个重要原因。朝鲜初建国时,在太祖一朝与大明发生了激烈的外交冲突。革命家郑道传并没有外交家郑梦周那样的婉转才能,或许圃隐不死三峰也不至于逼到去走崔莹的老路。

以郑梦周为代表的科举士大夫(儒生)阶层,是高丽王朝的内脏,没有了皮肉和骨骼的保护,柔软的内脏虽然可以继续运转却是怎样都很难安然保全的。其实相比前二者,士大夫阶层在当时已是相对进步,他们虽然没有郑道传的革命派那么激进,但并不因循守旧。尤其是郑梦周,本人就是个积极的改革派。然而儒家的忠义原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同意彻底推翻高丽王朝。

郑梦周对忠义的贯彻也是从头至尾没有改变,李成桂第一次和圃隐先生闹分歧就是打算借用明国之力把李仁任除去(当时明国问责高丽亲元的嫌疑,李仁任如果出使明国很可能回不来)。彼时已和李仁任势同水火的李成桂提出让李仁任使明却遭到了关系很好的郑梦周的反对,顿感背刺,郁闷地在家里喝闷酒甚至恃醉对圃隐先生恶言相向。郑梦周也看不惯李仁任,但坚持认为不能以这种手段去除政敌,因为这样会开启一个很坏的先河,以后其他人要想打击政敌都去借助明国势力好了,高丽会成什么样子呢?儒家讲究一个从一而忠,里面就有一层深意即——“不可为恶行开先河”。你作初一就有人作十五,打超限战从来不是“能不能”而是“该不该”的问题。

如果允许李成桂以百姓为借口把旧王朝随意篡夺的话,那么这样得来的江山也会被后来的狼子野心看样学样篡夺了去。法律和纲常之所以死板,说到底都是这个原因。一旦开了先河,后世有了借鉴的标准,就再不可杜绝。事实上李朝虽然国祚五百多年看似没有再改朝换代,但其间并不太平。这五百多年里李朝历经多次篡国,数位国王被废被害。单是李成桂自己在位期间就发生了两次王子之乱还创造了咸兴差使的典故,可谓因果报应。

该剧中的郑梦周由林湖扮演,前期圃隐先生一直负责给郑道传陪跑兢兢业业当绿叶,后期成为政敌后该角色的光华才突显出来。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发生在李穑告诫郑梦周要处染常净,这是郑梦周全剧唯一一次没绷住,在尊敬的老师面前圃隐哭诉面对的敌人太强大自己已无计可施。那场戏处理得非常自然且富含感染力,简直比善竹桥头还令人难过。

全剧最淳朴——李成桂

把一个窃国的大军阀塑造成圣君形象,是《郑道传》的一大发明。而最屌的是居然还编得挺圆,挺有说服力。

前文我已经抱怨过在《太宗》一剧里李成桂这个角色出现了明显的OOC。而《郑道传》里,李成桂差不多说个第二男主不为过。柳东根演绎的李成桂,给人留下了不亚于主角郑道传的深刻印象。从一个东北的归化土包子,到“王氏坐得江山为什么我就坐不得”的窃国大盗,李成桂的变化没有主角的大起大伏。李成桂不像郑道传,人生很长时间不是在流放途中就是在去流放的路上。李将军与底层为伍的时间并不多。他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平民阶层,他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前期来自浴血的战场,后期来自比战场更残酷的朝堂,以及耳边唐僧念经一样怂恿造反的郑道传。

在剧集后期,郑道传和河仑在郑梦周坟前聊天,河仑认为李成桂是个英雄,但英雄不适合当国王。而郑道传却说自己选择李成桂就是因为此人心怀坦荡,一颗赤子之心不是作王的料。剧中郑道传的民本政治理念有点接近君主立宪,像李芳远那样强大的擅长玩弄权术的王恰恰是郑道传最不想要的。

历史上的李成桂怎样,后人再难评说,但在剧中,这样一个淳朴到土的李成桂却被塑造得相当完整。角色的心路里程步步为营有迹可循,而他的赤子之心通过和郑道传,李芝兰,以及圃隐等人的互动被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第一次听到郑道传大逆不道的大业时李成桂差点就把人给砍了,再后来虽然一听三峰提大业就烦得不行要他闭嘴,再到后来渐渐不再阻止三峰没事就来两句大业,直至后期反心渐浓敢对着圃隐先生掀桌子直截了当说王氏能坐江山为什么我不行,至此李成桂的反心到达一个峰值。然而就像一首好歌不会停在最高潮处,在郑梦周遇害后原本已被野心冲昏头脑的李成桂又被圃隐的惨死当头棒喝缩回了东北土包子的壳里,又开始闹着要回东北去。这段峰回路转终于把三峰所谓的赤子之心刻画完全了。因为人非圣贤,难免会有私心和贪念,但有赤子之心的人在醍醐灌顶后却能回复本心,而狼子野心的人不但不会反省而且会迷恋上血的滋味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这场与郑梦周的争执,柳东根演的李太祖气场全开,霸气横溢。神奇地把土气和霸气糅合在一起,看得人正襟危坐,毛发倒竖。

柳东根对于李成桂独有一套奇特的演绎方式,而且我严重怀疑他讲方言(不过我韩语很糟只能说虽疑无据)。

有意思的是,在96年的KBS大河剧《龙之泪》中柳东根曾扮演过李芳远。

截自《龙之泪》

全剧最邪——李芳远

李芳远是真的恨惨了郑道传

《郑道传》里的李芳远是标准的乱臣贼子形象。即便如此,角色的塑造也不刻板。

单说谋杀郑梦周那场戏,李芳远也不是直接拉着赵英珪就去杀人了。谋事之前,李芳远表现出强烈的“其实我也不想干脏活”心态。虽然他确信郑梦周必须除掉,可并不想作出头椽子。为此他去找过叔叔李芝兰,结果李芝兰说自己是个将军不做暗杀这种龌龊事;去找郑道传想让他写封信劝父亲回心转意放弃郑梦周,却反过来被三峰警告绝对不可以去碰圃隐。眼看能办事的一个个都不肯介手,李芳远依然没敢下决心,还得靠妻子点拨把郑梦周请到家里,看到丹心歌后才确定了杀心。善竹桥一幕,我看了多个版本,虽然各有千秋,但在李芳远的处理上,《郑道传》里的李芳远无疑是我认为最接近真实可能的一种——一个对自己的力量还不确信,被父亲阴影所笼罩的忐忑不安却又跃跃欲试的野心家。

善竹桥事件对李芳远日后有着深远影响,在那一夜后他虽然依然尊敬父亲,但已经有了僭越和忤逆的勇气。在《太宗李芳远》中对此有着比较详细的描写,即李成桂意识到儿子居然违背了自己的意志擅自行动。李家是武人家庭,对于带军之将最大的忌讳就是下不服管。

郑梦周倒下去的一刻,李芳远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不是因为他杀了当时的朝堂第一人,而是因为忤逆了父亲自作主张,这使他呈现出了当一家之主一国之君的枭雄气质。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全剧埋得最深的一个角色,河仑

韬光养晦的河仑前期几乎没有存在感,是厚积薄发的典范

在李仁任执政时期,河仑作为李仁任侧根,却并没有表现出叔丈那样的狠厉。因为同拜在李穑门下,河仑也是科举士大夫的一员,所以胳膊肘多少有点往成均馆拐。在士大夫们和广平君发生直接冲突时,河仑经常是起着润滑缓冲的中间作用。郑梦周想发动成均馆同门的力量营救郑道传时,在会议现场第一个跳出来阻止士大夫们去飞蛾扑火的是河仑,后来狱中探访朴尚冲也是河仑帮忙去走的后门。虽然身为广平君的心腹,河仑并没有背叛和迫害跟广平君处不好的儒生群体。

也是因此,广平君倒台后河仑虽然也受到牵累被罢官流放,但依然被士大夫集团所接受,并在之后不久又回到了官场。李穑和他的弟子们尽管跟广平君不对付,但对河仑还是接纳无虞。相比之下,郑道传就成了反面代表,什么时候都跟同门处不好。遭遇流放和归乡时,除了知交郑梦周都没什么其他人留心照拂他。

河仑这样的人不能说是个奸诈小人,在生活中比起乖张激进的郑道传,普通人肯定更乐意跟与人方便的河仑作朋友。但在官场中浮沉多年的河仑绝不是盏省油的灯。在和郑道传坟前论道时,郑道传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李成桂,而随后出现的野心勃勃的李芳远被郑道传认为绝不可用,却被河仑一眼相中是值得辅佐成事之主。随后在第一次王子之乱时,河仑果断率兵赴京相助,成就了李芳远的王图霸业。而河仑自己也被李芳远拜为一等功臣,实现了飞黄腾达。

在《郑道传》中扮演河仑的李广基在《太祖李芳远》里扮演了三峰郑道传。

从小时候第一部在电视上看的《武田信玄》开始,我虽不能说是狂热的大河剧爱好者,但断断续续也看过不少,其中也包括许多非大河剧的历史剧。坦白讲,以我的挑剔程度,长剧如果不够精彩的话,不管粉丝们吹得多好听,随时随地都会放弃的。但这部《郑道传》,尽管在豆瓣连分都开不出来,但我看得相当过瘾。而且看完会有种遗憾,恐怕又要很长时间找不到这种水平的历史剧。上一部让我一口气追完的历史剧还是讲述东学农民起义的《绿豆花》,那部拍得也相当好,但剧本上个人感觉比这部《郑道传》稍逊半分,大河剧的群像戏难度确实要高一点。单就剧情连贯而言《绿豆花》一剧已超出不少翻车的大河剧,这里也再推荐一下。

至于今年的《太宗李芳远》,好纠结,看完《郑道传》再去看那部,竟是有些由奢入监的痛苦感了。

短评

大河剧的标签里为什么会跑出这么多韩国电影,恶心不恶心啊?

6分钟前
  • 風麗魔似亜
  • 很差

재미있었음. 제목이 정도전이긴 한데.. 그건 알겠고 유동근 아저씨가 호랑이처럼 날뛸 때까지 자기 페이스대로 동행해준 작가님과 배우분들의 역량도 뛰어났음. 누가 울부짖는다고 거기에 취하면 망하잖아. 각자 자신의 역할이 있는 거지. 다들 이 드라마를 위해 살아온 사람들처럼 훌륭하게 소화해냄. 별이 하나 없는 이유는 내가 끝까지 안 봐서.

9分钟前
  • 豆1122
  • 推荐

李成桂演的不错

12分钟前
  • 神圣的孜然
  • 还行

挺好的大河剧

17分钟前
  • 大鹏逆风飞
  • 力荐

算是韩国大河剧中比较不错的作品,收视率也很高

22分钟前
  • 大送淮南转运使
  • 推荐

真正的大业,始于脚下义无反顾的每一步。用非同常人的勇气,才能实现不可能的梦想。

24分钟前
  • Kevin
  • 力荐

操存省察两加功,不负圣贤黄卷中。三十年来勤苦业,松亭一醉竟成空。

25分钟前
  • 莪洲日记
  • 力荐

预算不足,色调灰扑扑简陋,台词粗糙。郑道传怎么会初出茅庐就那么老,演员年纪大,服化不往年轻里整一下吗?或者找个少年男主?

26分钟前
  • 唧小仔
  • 还行

三峰大监本来素一锅怀抱改良主义思想的年轻读书人,氮素在和权门势家的代表者李仁任的斗争中逐渐变成叻一个激进左壬,为了实现其“民本”理想,意图把高丽的贵族庄园制社会变成耕者有其田,虚君其上,而由有葛明觉悟无产阶级做题家实施士大夫专政滴DPRK,为此他唆使单纯的蛮族将领李成桂起了“大业”之心,为此他和以前的改良派师友决裂,变成了一个怪物,李大王大业成后,他老虽然呕心沥血地拼命构建理想中的士大夫DPRK,氮素最后终于败在了老谋深算,杀伐比他更果断滴修正主义分子李芳远手里.......

29分钟前
  • 长尾景胜
  • 推荐

好剧,可惜看剧的孩子们只喜欢偶像剧

34分钟前
  • PemaTso
  • 力荐

高丽这种国家就应该灭亡。郑道传用的阴谋的方式打倒政敌,但是出发点是为了百姓。 计民授田,反应了百姓的心声。

36分钟前
  • 湳宮飛雲
  • 力荐

断断续续看了四个半月

41分钟前
  • Eowyn
  • 推荐

15年看的剧~~~我觉得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儒生、进而一个真正的改革时代英才,把人物的转变、思想的转变把握的非常细致、精彩,对时代和各角色们的展现都是波澜之色。当年看的时候,翻译很多不准确还得北美ip,特别遇到古代诗词引用,几乎就暂停不译,明显错误处很多,前几个月看到有了繁体字幕,把几处错误处粗略一看都是正确的了,不知是湾湾来的版本或是大陆字幕组的?对以前和现在的翻译都表示感谢♪(・ω・)ノ。anyway,绝对值得反复看品的大河剧~~

42分钟前
  • Leonor-dhjajp
  • 力荐

看了这部就想把今年那部的星再降一颗

46分钟前
  • 栗子同学
  • 力荐

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因素,14年前后不止一部影视持有乱臣贼子李芳远的态度...也可能是儒生民本立场,把丽末鲜初主要五代王的过失和不足拍了个遍...用郑梦周的天盖过郑道传的天,很还原太宗的心态,比后来某些剧的彩虹屁有趣太多...柳东根握着带血的刀尖,心里会不会想,臭小子,当年老子也是握刀的人?哈哈哈哈

49分钟前
  • 寥落渐痴为蘅
  • 力荐

跟张居正一个类型

51分钟前
  • wq
  • 推荐

剧情有点拖沓

53分钟前
  • 水煮海东青
  • 推荐

三峰这个角色还是太理想化了

55分钟前
  • 裴知昊
  • 推荐

好墨迹,看了十集然后直接跳到四十多集看结尾,三峰李成桂李芳远这几个人物的故事在别的影视剧里看多了,觉不出这部有哪里出众...

58分钟前
  • 坐看云起时
  • 还行

据说非常的好!但是没有中字!好想学韩语!!!

1小时前
  • 別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