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期将至

韩国剧韩国2023

主演:徐仁国  朴素丹  高允贞  金智勋  张胜祖  崔始源  李宰旭  成勋  金材昱  

导演:河炳勋

 剧照

死期将至 剧照 NO.1死期将至 剧照 NO.2死期将至 剧照 NO.3死期将至 剧照 NO.4死期将至 剧照 NO.5死期将至 剧照 NO.6死期将至 剧照 NO.13死期将至 剧照 NO.14死期将至 剧照 NO.15死期将至 剧照 NO.16死期将至 剧照 NO.17死期将至 剧照 NO.18死期将至 剧照 NO.19死期将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1-05 20:09

详细剧情

此剧改编自人气漫画,由《再次十八岁》导演执导,讲述与死亡一起开始全新人生的人物的故事,姜河那饰演因为就业和恋爱失败后做出极端选择后还生的崔以才。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崔以载选择终结这一失败的人生。随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神秘的存在出现在他面前对他说,他将迎接十三个不同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真是出乎意料了

波兰,其实,是个很纠结的国家。

总觉得波兰电影有许多各异的毛病,谈不上多差,却也总不让我特别喜欢。可是这一部,却出乎我意料了。

影片对于曝光的掌握真是好到无话可说,电影语言的运用,也是极致唯美丰富,虽然节奏缓慢,却内容丰沛,每一个镜头,都极考究,淡淡的,却也让人移不开视线。

太喜欢这电影的镜头运用,配合了Szaflarska的表演,极致完美。波兰演员总让我觉得演技太过表演,Szaflarska却完全是浑然天成,也许,必然是,到了那个年纪,有些生活的感悟,演技是表达不出的,只有岁月,只有岁月沉淀之后才能体味,才能展现。

老太太虽然老去,但美貌依旧,那双眸子里深邃却也清澈的目光,散发着独特魅力。阳光从阁楼的窗口投射进屋里,照在老太太脸上,那恬淡的表情,那闪耀着光芒的淡色头发,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安详气息,瞬间侵占所有的感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多美好。

但是,一切终有结局。

一开始,便在想,那架钢琴,到底如何重要呢?原来,重要的不是钢琴,而是,尘封了50年的青春记忆。可惜,儿子不肯帮忙,最终,却只好将那些青春记忆赠予他人,以便能保留自己一生的痕迹。人的一生,何其丰富,一栋破败的老宅,便是一段正在凋零的百年生命,生命的延续却从不想让这生命延续下去,这也不是愤怒,只是悲凉。

好在,她虽然离去了,但记忆她生命痕迹的老宅,还会继续鲜活下去。

至少,不是太坏的结局。

 2 ) 那么美的光影,配的上这个夜晚。

穿越了大半个城市来到这里,固执地坐在了所有人群的最前面一排,这是被谁传染的坏毛病呢?
美到极致的光影,在黑白胶片上比放大的每个细节,特写和中景更多,生动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人和狗,配合的天衣无缝。
黑白的影像中,看不到演员老去的痕迹。一样优雅和高贵。
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导演也不落俗套。比如死去的那一刻,比如在秋千上看到的世界。
转场方式自然,在梦境和现实中游移,每一帧,都是一副出色的黑白摄影。
节奏很慢,舒缓平静,矛盾冲突的处理方式也很温和。现实中,其实并不会那么激烈。
一个有脾气的老太太,我想,希望自己老去之后,也一样优雅美丽而刚柔并济。
也有好玩的细节,都细致而真实,导演是真正会观察生活的人。
这里更像学校的小剧场,周围都是学生。散场之后会有掌声。似乎,我开始又开始在北京上学了?喜欢这种感觉,虽然暂时已经远离,偶尔的回顾,会让人倍加珍惜。
总有一些感动想和人分享。是文。

 3 ) 啊!真美

不期而遇 总是那么美
没有任何人推荐 没看过任何影评 就看到了这部电影 结果却是美不胜收
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这张海报
像是一种蛊惑
连续好几天 登录520mov 点击电影频道 最新更新 我的目光都会在这幅海报上停驻几秒 一直是这样
《死期将至》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够吸引我
凭知觉我固执的以为这又是一部娱乐片
而娱乐片总是不能够成为我挑选影片的首选
今天依然是这样
原本马上要干活 可前些日子因为系统太过陈旧空间不足才卸掉的CAD今天又要装上去 安装的速度实在慢得让人无法忍受
说着些无非就是想说我是如何在不经意间看了这部电影
是的 于是我就再次点开了最新更新 再次看到了这幅海报
橙黄的页面上 有一轮白白的太阳 下方的叉叉看起来像两把剑
细看之后于是我更加以为这是一部惊险刺激的娱乐片了
可是蛊惑还在 我没能经住诱惑 于是看了起来
不想透漏情节 有时对于爱看影评又不喜欢知道情节的人来说这是令人沮丧的
很美的黑白电影 很美的白发老人
我喜欢她笑起来弯弯的眼睛还有时光给她皮肤留下的褶皱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影片让我想到的中午在10套看到的看了两遍的黑泽民的电影
他的最后一部电影《未休矣》里的祝词
学生们问“准备好了吗?”
老师总答“还没准备好呢”
原来生死可以这样拿来调侃的

嘿嘿 今天很幸福 开始心满意足的干本来不乐意干得活吧

 4 ) 老人与回忆

       看肯杰尔扎沃斯卡的电影,我才发现:原来小孩和老人是最好的演员。
    本片摄影、剪辑、配乐都非常优秀,镜头的运动就像音乐一样优美,缓慢的叙事节奏配合干净利落的剪辑,使影片充满张力。本片采用黑白摄影,而好的黑白影像出来的效果往往是惊人的。贝拉塔尔曾经说过:“我讨厌彩色电影,因为它总是很虚假,彩色银幕对我来说太多姿了。”有些时候,彩色也许会令画面感觉扁平化,而黑白影像的确没有彩色的绚丽,却拥有黑白的强烈对比以及不同层次的灰色的过渡,摒弃掉色彩的干扰,人的注意力就被集中在光和影上,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和构图感。这样一来,黑白往往显示出比彩色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来。
    一个老人独居在一座老宅子里,除了一条狗之外,陪伴着她的就只剩下自己的回忆了。片子当中不时出现的那些闪回镜头,配合着老人甜蜜的笑容和闪烁的眼睛,真的很漂亮。
    老人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孙女。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看她,不过总是来去匆匆。对于老人来说,最宝贵的事物就是自己的回忆了,而她一生的回忆都与这座房子有关。她甚至打算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记忆,那些她认为美好的事物。可对于儿子来说,他只希望把房子卖掉,而孙女只想着吃东西和得到老人的戒指。老人把孙女带到旧房子里,告诉她二战之前这里是多么的漂亮,她拿出儿子小时候玩的玩具,一只翅膀会动的玩具鸟,问:“你想留着做纪念吗?”“不。我想要奶奶的戒指。”“现在还不能给你,要等我死后。”“那到底还要多久啊?”于是老人发现,所谓共享回忆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回忆是一个人的事情。片尾,老人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邻居夫妇所办的儿童乐团,换来的条件是他们要翻新这座老宅子,供乐团使用,并且承诺永不卖出它。因为对于她来说,看着那些穿着纱裙的小女孩们和吹着小号的男孩们,至少能令她想到年轻时候的自己。而她的儿子,却只存在于旧照片中。
    老人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微风吹过,她开始荡秋千。音乐响起,镜头在老人的头顶、背后、正面、侧身来回切换,配合着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交织,我们看到了高大的树木、屋顶、天空、老人被风吹起的白发和裙角、印着花朵的衬衣、满是皱纹的脸上幸福的微笑。镜头向下,老人抬起头说:“生命是美丽的。”太美了!
小孩子们搬着乐器冲进了屋子,大喊大叫,兴奋不已。这所寂静的老宅霎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老人谨慎地下楼看了看,又慢慢地爬上了楼去,死在了自己的椅子上。镜头拉后,现出了窗子、老宅的外墙、院子里的树木…远处,孩子们在玩耍。镜头逐渐提升,我们看到房顶,树梢,直到天空。好像她真的到了天上一样,正如她所说:“天堂才是最好的归宿。”一个人的逝去,带着她所有的记忆,这就是全部。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婆,以及所有的老人们。一个老人,带着他一生的回忆,这就是他所拥有的全部。
    片子当中,似乎讲述了记忆的隐秘性和不可分享性,似乎人本应该是孤独的,但正是这些事物,如同这部片子本身一样,正是它们的存在能令人深感温暖,因为你至少知道:有人和你关心着同样的事物,感受着同样的美好,甚至承受着同样的困惑和痛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就不是孤独的。

 5 ) 时间纵横

很难得看了黑白电影,从凌晨一点半看到凌晨三点,视觉削弱(我可不想这么形容,但要说普世审美的话黑白电影确实没有彩色激光来得刺激)的同时听觉灵敏,享受的同时泪流满面。 结论是失眠反正也是衰颓,不如看看有关死亡的电影。 你会反反复复在这部电影里看到时间,透过时间你可以看见青春或衰老的躯壳,透过躯壳你可以看见真挚或无情的精神,最后你会看见死亡,理所当然。 时间、时间。多罗塔并没有安哲那么喜爱玩弄时间,用长镜头模糊真假的界限,相反多罗塔的镜头说是朴素也不为过:“这里是回忆插叙”、“然后这里是平铺直叙”。电影几乎是诚恳地告诉观众时间线。但绝妙的是多罗塔懂得光影插曲的艺术。时间线清晰明了,却又因为画面音乐眩晕迷幻,所以观众仿佛进入了一层梦境——这时会觉得时间并不是那么遥远客观的东西——回忆正当时,顽童敲门也好宠物淘气也罢,梦“砰”地中断,观众则再次意识到:“这里是回忆插叙”、“然后这里是平铺直叙”。 举个例子,花园里的秋千。坐过秋千的人一定明白,秋千升起降落,阳光蓝天忽远忽近距离感不明,绿叶遮蔽,缝隙间金色晃眼,时间就在此刻模糊放缓。电影拍到这里,安吉拉开始回忆儿子荡秋千的情形,那时自己尚且年轻,穿着轻松时髦的衣裳,气氛安宁到了慵懒的地步。天空还是那么晃眼,时间在小小的视角里轻易回溯,这就是多罗塔的时间艺术。 这里想再提一句,注意这部电影是黑白电影,但你就是会明白这天是蓝色这长裙是白色、秋千有棕色的坐板而花园里郁郁葱葱的植物都是鲜艳的绿。越是缺少颜色的电影越能看出导演对光影的把握,不记得哪里看到过的采访说多罗塔不喜欢彩色电影,色彩是赘余失重的,她确实有资格这么说。 你很容易在这部作品里看到对比,青春与衰老的冲击。临近拆迁的老房子旁是欢声笑语的孤儿院,翻窗而入的男孩向老人讨要零钱,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抵是个画家,老人没有给他钱却把秋千借给了男孩,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反反复复再也读不进去。蓬勃的、吵闹的、无法无天的、略有些无知而不自知的,皱缩的、安静的、循规蹈矩的、博文广识却略有刻板的。你随时都能从电影中看见这样的镜像。 冲击带来情绪的起伏,我一会儿为孩子们的活力兴奋,一会儿为老人的衰颓痛哭,可真是太…… 你也会从电影里看到精神的对比,老人的优雅、怀旧,儿子的粗俗、冷漠。我并不是很想细讲这部分,已经是此类电影里的老生常谈了,我想说一些另外的事。 多罗塔对老妇人内心细腻情绪的洞察力简直到了魔鬼级别。很明显安吉拉的儿子不值得被爱,孙女也让人叹气,那么安吉拉的态度是什么呢? “真不像是我的孙女。”我们很好懂这一层。 “可他原本是那么可爱的男孩。”这一层呢? 女人很擅长原谅,擅长自我蒙蔽,劝说自己“他本来不是这样的男人”,然后自顾自回忆美好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儿子。恕我直言,其他的回忆部分我都哭成了泪人,唯有儿子的回忆部分我一直在回想我的奶奶,一滴眼泪都掉不出来,那种细微的坚定的差别对待的包容教我哑口无言,看来中国也好波兰也罢我们没什么不同。 还有戒指的继承问题,安吉拉选择先把戒指继承给儿媳,我原先以为安吉拉不会把戒指继承给儿子那边的任何人,再一想这着实是老妇人的得体与脾气——我说了会给你所以我一定会给你,但十几年内你别想轻易得到,忍着你的欲望吧!我几乎能想象到老妇人心里的自语。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死亡。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安吉拉掌握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自我放弃的死亡,第二次是自然发展的死亡。 第一次死亡,安吉拉得知儿子的坏心思,几乎认为生无可恋了,于是换好优雅的衣装放好耶稣的画像她正式躺到了床上,她为死做好了准备。 我在想什么,我怎么可能就这样死去? 显然好衣服好信仰好仪式并非死亡的准备,那不是尊严所在,安吉拉立刻坐了起来。 第二次死亡,安吉拉写好了遗嘱,安顿好了所有物件,把宅邸捐给孤儿院,保留挚爱的回忆同时作出贡献,老气的屋子充满了生机,而她坐上了阳台的藤椅,这一次她拥有了真正的尊严,自然去世仿佛在阳台打了一个盹,哪怕没有耶稣也显得圣洁。 我们可以窥见电影的价值观:打点生活表达善意比放弃生活自我封闭更能体现人的精神力。悲痛之后一了百了能让人理解,悲痛之后不放手作为人的讲究却更让人觉得震撼。 总之,衰老、死亡、尊严,相信看完电影你一定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最后的最后说一点我自己的话。 对我来说最伤情的东西就是时间,最害怕的事就是不再有时间。看《JOJO的奇妙冒险》我最最最意难平的是乔瑟夫·乔斯达,因为他活得最久失去得最多,最聪明的男孩变成了痴呆的老人,而我最喜欢的角色歌是《Goodbye Nostalgia》(再见怀旧)。我不用举更多例子,时间恍然人生如梭的故事总总教我声泪俱下,看《死期将至》时我好几次都觉得要承受不住这无力的痛苦。但幸好,结局不坏,破败的楼里充满全新的生命,阳台上去世的老人变成大远景里微不足道的点,好像有点万物股长的意思。喜欢,非常喜欢,体验时间的痛楚同时体验时间的温柔,非常喜欢。 以及果然还是想收回一开始的话,黑白电影绝不是缺失视觉体验的意思,沉下心来好好看一部优秀的黑白电影,相信我你的眼睛绝不会受到亏待。现在的审美都太花哨太吵闹,其实我们都可以朴素、安静一会儿的。 失眠的时候看看死亡有关的电影吧,时间在深夜里纵横。

 6 ) 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总有一天,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褪去浮华的外表,只剩下最本质和内核的东西,比如死、衰老、幻灭,生、孤独和爱。哪管你曾经是一手遮天,倾国倾城,还是平常庸碌,绚烂美丽或寂静安然。 人人都是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死期将至》,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它是关于一个人老得不能再老的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故事。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会是寂静的,缓慢的。没有太复杂的情节用以讨好观众的观感。应该有一些关于“生”的鲜活、明亮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会有一些美丽的、摇曳的、怀旧式的光影片段。 我坐定的时候,已经开场了几分钟。黑白画面。寂静的老房子。那个老太太一个人坐在窗前饮酒。小小的一杯,她一口一口地慢饮,一搭一搭跟她面前唯一的生灵——一只狗费拉说着话儿。果然像我猜得那样。 你知道她有多老吗?满头银发,沟壑纵横的脸,端酒的那只手微颤,干枯、消瘦,遍布老年斑。“满头银发悲白雪”。我知道,如果我一上来就是怜悯而不是觉知。那就失了水准了。况且,谁又该怜悯谁呢,你和我,和他,我们大家,都会有那么老的一天。 老人,老狗,老酒,空房,独院。她所有的人生都在这座空房子里了。包括回忆、伙伴、亲人、财产。人生就是这样,先前是在加,后来只是一味减。走着走着,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散尽了,只剩下了这些。谁也不会比谁更多一些。 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一窗之隔的是完全与她无关的人生。一个霸道的富人,一个儿童音乐俱乐部。他们并没有交集。老太太对于她的两群近邻,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有时候老太太会拿起她的望远镜,默默地观看这两家唯一的近邻。咒骂,抑或微笑欢愉。 单从影片来看,这是个极为聪明睿智的老太太。有着可贵的知性气质和高贵品格。未必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言语之间不乏通透和幽默。比如她把酒熟稔地递给那只狗费拉喝,说:“这就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比如她跟小男孩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对话。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这句话好极了。人的孤独从来没有出路。可是人的快乐还是离不开分享和碰撞。人在一个能带来价值认定的环境中,孤独感会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老太太十分地孤独和寂寞。 总得有什么东西作一个出口,让一个人的孤独得到适度的、轻微的拯救。前半段的老太太的内心盛满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强大但并不绝望。有着对曾经逝去的美好风华的回忆作伴,它甚至有了安宁享受的意味。但她总还是希望以亲情为出口弥补因等待死亡而带来的强大的虚无。 这个时候这个老太太的惟一聆听者就是一只狗。我觉得狗是有隐喻的。这只狗属于“失语者”,狗如果有自主思想,会思考,说不定又是另外一个无法沟通的东西。狗身上忠诚、驯服的特性抚慰人的孤独。而恰恰是狗思想和语言的欠缺成就了狗抚慰孤独的可能。当然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少是让人绝望的。 而儿子和孙女为代表的亲情阵营的不可沟通性是对帕斯卡尔那句话更悲凉的证明。尤其是孙女。小女孩和老太太的对比十分精彩。七宗“罪”里小女孩犯的至少有三条吧,饕餮,贪婪,愤怒。那个小演员在饕餮的时候,那副痴肥愚蠢的模样,传神极了。当然这么分析有点歹毒,人家毕竟是个孩子。但这些并不能消除观众对这个只知道吃和索取的小姑娘人生的担忧,我想有不少观众会像我这么想吧,与其做这样除了少年芳华其他都无可救药的小姑娘,还不如做她拥有高贵而宁静的灵魂的垂死的老奶奶呢。老太太的心里怕是也早已这么想:指望这个小女孩还不如指望那只狗呢。 老太太人生最牵挂的是亲情。也是这个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造成最沉重的打击。儿子背着老太太试图把老太太视为珍宝的房子卖给觊觎已久的富人。并且言语之间对深爱他的妈妈颇多厌弃。遭到自己人世间最在乎的人的厌弃,这足以给任何人造成痛不欲生的幻灭感,何况这个人,还是身体发肤受之于她、殷殷牵挂几十年的儿子呢?难怪老太太万般绝望之下,要动轻生之念。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我记得暮色在白日提前降临,帷幔缓缓飘动,躺在床上打算把自己交给死亡的人,如深海般悲伤和宁静。 可是最后,生的坚韧到底是战胜了生的幻灭。何止是经受最致命打击的老太太。人的一生难道不是无往而不在幻灭和坚韧的博弈和挣扎之中么。每有放弃,人生便黯淡,每有坚持,人生便重获光芒。还有什么比生本身更强大、更值得坚持和鼓掌的事情呢。 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从床上一跃而起。带着复苏后的力量,带着依然如影随形的孤独。把最后的那段日子过得漂漂亮亮。 电影看到中途。 老太太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给自己弄食物,泡杯茶,端着他们上楼。偶尔打开窗户,拿起望远镜看看对面儿童音乐俱乐部的孩子们唱歌跳舞。 我面带微笑。看得很享受。 他在黑暗里抓我的手,问我,你是不是很想过上这样的生活。 我笑。 用眼神问他。 你呢。 他说。 我很喜欢里面那所大房子。 是的,我很想过这样的生活。要很多书。一些酒。也许需要一只狗,也许不需要。不需要人群,要一只电脑。要有网络。可以老,可以很老,但不要老到成为世界、亲人及自己的负担。 如此安安静静。 这个骄傲的老太太快结尾的时候干了件漂亮事。她打电话拒绝了她儿子。是拒绝,不是痛骂,心若死了,还要这刀子一样的语言有什么用呢。然后颤巍巍地跑到那个儿童音乐俱乐部,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了他们,当然,还留了一堆珠宝首饰用于修缮房屋。聪明人做好事通常都是做到头的,你看她赠房子不说,连装修款都给留好了。 影片到这里,因为孤独和被至亲的人遗弃, 老太太的举止反倒突破了血缘伦理,向真正的自主选择迈进,何其通透而潇洒? 这一切似乎很圆满,也许到了要散场的时候了。那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楼下仔仔细细地沏茶,然后高高兴兴地端上来给老太太喝。这个由年轻的充满希望和未来的生命擎着的这杯茶,如此滚烫。这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老太太每天很用力地端到楼上用早点的那杯茶,回回都颤巍巍地凉了。 热茶依然滚烫,如小男生的少年风华。 不相干的少年人,带着陌生而又亲近的关爱和温情,隔着一扇未开启的门,到底还是亲眼看到老太太的生命流逝。 小家伙在门外哭。 我也叹气。 要结束了。散场了。 老太太的生命以及这部电影。 银幕上仍然有光。 特吕弗说: “我们这些观众身处黑暗之中,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光华流动。“ 然后。人群骚动。银幕暗掉。影院的灯光亮起。

 7 ) 死期将至

老人,老狗,老酒,空房,独院。她所有的人生都在这座空房子里了。包括回忆、伙伴、亲人、财产。人生就是这样,先前是在加,后来只是一味减。走着走着,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散尽了,只剩下了这些。谁也不会比谁更多一些。 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一窗之隔的是完全与她无关的人生。一个霸道的富人,一个儿童音乐俱乐部。他们并没有交集。老太太对于她的两群近邻,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有时候老太太会拿起她的望远镜,默默地观看这两家唯一的近邻。咒骂,抑或微笑欢愉。

 短评

很唯美的片子 大概是唯一看完的黑白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其中穿插着他的回忆 那些曾经的种种 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小狗 优美的剪辑手法和巧妙的镜头里 却透露着一股残忍 一个老人 带着他的回忆和对儿子的思念 静静离开

7分钟前
  • 皮蛋
  • 推荐

小时候都可爱,长大了为什么招人烦?儿子还不如忠犬。这样拍显得老人很可怜。亲人的冷漠,老人的孤独,默默回忆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尊严赴死!老屋新颜,生命的传递!

10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非常容易就被吸引进去(很奇怪,也没有精彩的对白<字幕>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但就是很轻易地被这个奶奶吸引了)摄影非常棒,很好的利用了各种镜面反光,营造了一个奇丽的层层叠叠的空间,将原本有些空旷的大屋子和院子弄成了一个多面性的梦境一般的心理世界。老太太的性格也是她魅力的关键。非常好玩

11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2008.如果我们年老时回忆一下自己当初要孩子的目的和动机,可能就不会对孩子有那么多期望和幻想了。

14分钟前
  • zci
  • 推荐

一个老女人,一条狗,一栋破败的房子,一架承载无数幸福回忆的秋千。来路不明的人打这房子的主意,儿子也巴不得她快死。她万念俱灰,准备去死。突然绝地反击,把房子捐给了对面的儿童乐团,倒贴修缮费用。笨重的钢琴抬起,地板撬开,藏着一生积攒的首饰。足够了。捡出最珍贵的宝石戒指,遗赠给背地里向着她的儿媳妇。房屋整修一新,师生们拖着家伙什搬了进来,磕磕绊绊,乒里乓啷,有大孩子给她煮了茶,她已安然死去。不悲伤,因为再老也可奋起反击。

15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对比度很高,即使是黑白的,也能看到阳光和蓝天

18分钟前
  • vidania
  • 力荐

若非看完怎能想一个独居深院的老人,老伴逝去媳儿不肖只和狗相依为命,本凄凉的生活竟也能拍得这样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定得活得比爱的人更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她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孤单!让一个终老之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开始怀疑生命的价值或许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请永远别伤了一颗老人的心!

19分钟前
  • kingsoon
  • 力荐

她很喜爱窗后流动的影影绰绰,喜爱从玻璃背后望出去的梦幻,眼前的事物冷漠而不真实,相反,回忆却是如此美妙温暖;有点联想起《野草莓》,弥留之际的脑海蒙太奇;热茶,一条狗,花园里的秋千,一群热闹的孩子,漂亮的衣裙在衣橱内荡漾着芬芳,老得安详宁静,走得如秋叶静美。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尽管死期将至这电影很闷,很文艺,沉浸在一股骗取娘们眼泪的气氛里。摄影真是美的一逼,全片黑白,最后镜头从墓地直升云霄,看得我一下胸腔都宽广了好多。

25分钟前
  • 某人
  • 推荐

1.老人与旧屋,都不再美丽,被人嫌弃;2.儿子和狗,有趣对比,有时候儿子还不如一条狗;3.摄影依旧美得没话说,老无所依的生活适合黑白光影;4.院子里的秋千,老人总会看见小时候儿子欢笑的模样,那或许是她的天堂。

2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以老年人自白形式的电影与孩子很类似。女导演更能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母性。明确这种风格就是我追求的风格。

29分钟前
  • 无对象表象悖论
  • 力荐

我能想象的「老年生活」由形态各异的镜子,黑白的幻影和对《死期将至》无知的伴侣构成;通透,明亮,隽永;却也深邃,幽暗,无常。甚至单调,乏味。我早已预见旅途的终点,看穿所有该来的未知——隔着玻璃窗,远远望见死神在等待着每一个人,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抑或不想与她近距离接触。甚至连打个照面的意愿,打声招呼的力气都了无。与其说子女需要我的守护,不如说我们彼此照顾。貌似忠诚的关系最终都成了我赴死前的障碍物;此时此刻,我想像满是好奇心的孩子那样——在得知无法从你手中盗走任何东西之后嚎啕大哭。没错,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我们都是上帝的宠物,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善与恶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若是可以选择,我想像摇篮里的老者那般——手持烛光,素履之往。

33分钟前
  • Muto
  • 力荐

在被光阴揉碎之前,她先将光阴揉碎。在死去之前,她来得及,如斯如逝如长眠地老去。

36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40分钟前
  • 金司机
  • 力荐

这才应该叫《老无所依》。“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44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透过玻璃看见年轻的自己,她在热恋,她在跳舞,婚礼头纱滑过她年轻的肌肤,她没有死亡与孤独的顾虑;冲进暴风雨中手舞足蹈;在秋千上找寻快乐,当这些情节一一发生时,这不是死期将至,这是死前之生。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也不是闷片,是情感细腻的光影艺术品。狗狗Phila最让我心碎,生养子女后代不如养只狗,弥留之际用尽全部感情为你悲伤。

46分钟前
  • Melancholy
  • 力荐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5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力荐

如果能更深刻体会他的诗意,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了。

54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58分钟前
  • 蜘蛛猴
  • 力荐

正好最近在读《暮色将近》,和电影一样也是讲述了年迈老妇如何一步步接近死亡的主题,片中真实地记录了独身老妇可能面对的孤独境遇,只能靠在阳台偷窥邻居以及回忆年轻时自己的倩影度日,好在有衷心小狗陪伴,远胜惦记老妇财产的儿子一家,当老妇决定捐赠部分财产后快乐地荡起了秋千,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养儿防老又一次啪啪打脸了。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