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白鬃野马

剧情片法国1953

主演:Alain  Emery  

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

 剧照

白鬃野马 剧照 NO.1白鬃野马 剧照 NO.2白鬃野马 剧照 NO.3白鬃野马 剧照 NO.4白鬃野马 剧照 NO.5白鬃野马 剧照 NO.6白鬃野马 剧照 NO.13白鬃野马 剧照 NO.14白鬃野马 剧照 NO.15白鬃野马 剧照 NO.16白鬃野马 剧照 NO.17白鬃野马 剧照 NO.18白鬃野马 剧照 NO.19白鬃野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7-01 16:39

详细剧情

  法国南部湿地卡马格,一匹白鬃骏马不堪忍受牧主的虐待逃了出来,少年福尔科(Alain Emery 饰)收留了它,并与之成为好朋友。牧主四处寻找,希望抓住逃跑的白马。男孩和白马为了自由甘愿逃亡……
  阿尔伯特•拉莫里斯(Albert Lamorisse)1953年作品,是法国50年代以后出现的“诗意幻想片”的代表作。本片荣获195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佳短片奖、1953年让•维果短片奖。

 长篇影评

 1 ) 讨论本身就是意义

       在个人心理上一直不认同也不喜欢这种扛着“要去爱”的大旗而展现的全是“非爱”的影片。粗暴地赞赏和否定一些人,不是爱憎分明,是感情太少,情绪太多。我仅怀着探讨的态度去瞧这部《白鬃野马》,只因它呈现出来的探讨价值远远高于情感价值。

    为什么马会臣服于人类,甘愿被驯服?马是一种骄傲的动物,有灵性,但依然桀骜不驯,野马尤甚。柔弱,怜悯,低姿态的示好,此类特质都不是成功驯服一匹马的原因。马不因同情而降低自己,它只对强者称臣,只驯从于外在和内心同样坚韧,一身气场强大到使它满怀敬意的主人。马有强烈自尊,可心悦诚服,不可受压迫而屈服。

    那么小男孩何以带回白马,最终骑上马背,牧人们却不行呢?他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没有,小男孩采取的驯马方法与牧人们相同:用绳索套住马颈,奋力拽住绳索。都是用暴力捆绑来逼迫野马屈服的方式。这一招牧人使来不顶用,小男孩一用却见效。他,凭什么呢?如果说白马为小男孩在其死命挣扎时也毫不松手的毅力而感动,那它不也该为牧人而感动吗,牧人遭受同样待遇,同样并未撒开绳索,同样被奔跑的白马甩在地上拖行。这说不通。

    牧人和小男孩,都想占有白马,都暴力相待。他们的区别是,牧人是胡子拉碴的壮年男人,小男孩是英俊可爱的正太。白马是在挑选主人的年纪和长相吗,会因为某个人拥有它喜爱的外表而承认他是主人吗?我感觉不是这样。白马本是马群首领,在离开时被新首领取代,当它返回马群,与新头有一场恶斗。它伤痕累累,跪下了也要重新站起来厮杀,它是为尊严拼命到底的战士,不可能因同情和外表放弃荣誉。

    所以,只能解释为,白马将小男孩当成了朋友。片尾也是这么说的,人和马是永远的朋友。然而实际上这个解释很牵强,他们怎么就成为朋友了?就因为在两个同样暴力的人里面,选个年轻的比较好?如果这是此片对友谊的诠释,我想这很令人费解。

    总之吧,他们成为朋友了。它跟小男孩回家,其实不是跟他回家,是和他一起回家坐坐。想走的时候,抬腿就走。受伤了,想来疗伤,就又回来。白马始终是主动的,独立的,不依附于任何一人。白马如果因为自由而选择小男孩,不是牧人,选择朋友,不是主人,那为何又有它带小男孩追捕兔子这一段:一匹向往自由的野马,和一个又想占有又想自由的男孩,联手结束了一只野兔的自由,及生命?

    相对自由来说,朋友更适合做这部短片的主题,但相对短片抛出的一连串论题来说,表达什么,好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完了,会感到这一切还没结束,还有许多东西可以拿来研究讨论。就像片尾,小男孩和白马游向波涛深处,有人说他们死了,我觉得他们将一直游下去,向前,不管前面还有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

 2 ) 幸好他没有长大

小渔夫在喂鹤时,毫不犹疑地跪下以便令它吃得舒服,妹妹单纯地出于好玩,学着海归爬行,孩子对于动物本身是不带有恶意的,因为它们都是自由的产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但是孩子有一天会长大,会长成一个牛仔,但是动物不会,动物永远是动物,白鬃马永远是白鬃马。

对于小男孩性格的刻画,导演除了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如下跪,爱抚等,在很多情况下选择眼神,男孩的眼神清澈明亮,干净得一尘不染,包括妹妹,也拥有同样一双眼睛。全篇“演”的痕迹几乎不存在,自然流畅,可见孩子的单纯和成人世界的复杂算计一样,都是本色,是不需要演的。为什么牛仔们倾尽全力也没有做到的事,一个少年却做到了?这不是在表现少年的毅力或是顽强——牛仔们同样是有毅力并且顽强的——这是在说真诚。少年的眼睛里没有征服的欲望,有的只是真诚,他真心地喜欢这匹白鬃马。当少年一身白衣骑着没有马鞍的白鬃马跑在前面的时候,后面跟着的牛仔是多么笨重。他们没有资格骑上那匹自由的白鬃马,永远只能落在它的后面,只配对着它走向大海的背影唏嘘感叹。在孩子和马纯粹透明的眼睛里,再强大的人也没有夸耀自己的资格。

这部电影像是一个童话故事,所有细腻的笔调,所有辽远的风景和孩子的眸眼,都带着恍如仙境的光辉。充满诗意,还有幻想,在简单流畅的黑白交替里,自由的衣角随风飘扬。电影的很多场景都采用了长镜头,每一帧都唯美如画。

这是一部黑白电影,并且没有对白,只有简单的几句解说,完全是用画面在说故事,整部电影不因黑白色彩的单调而失去自身的魅力。影片情节性不是很强,重在刻画与表现小男孩与马的细节,(比如会用5分钟左右的长度来表现白马与新首领的斗殴),从某种程度来说,叙事情节的淡化可以从反面增强电影的诗意,这是可以归结为规律的。

需要关注影片中妹妹这个角色,她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妹妹相对于少年是一个更小,更无知懵懂的存在,她先是害怕海龟,后来学着海龟的样子爬行;先是有点畏惧白鬃马,后来主动给它抱来稻草,小心翼翼地抚摸它。妹妹的表现更生活化,更真实——但她的真实并不影响影片整体的诗意,因为她的真实是孩童的真实,是相对于成人世界不真实的真实。她的存在使少年的形象更加完整,也意在说明:这世上的孩子都是纯真的礼物,少年并不是一个个例。

但是影片中一个元素我不是很能理解:捕野兔。如果说这部影片是想表达自由,为什么要有少年与白马合力终结一个野兔的自由这样的情节出现呢?这是在表现人类骨子里的暴戾,还是想推崇少年与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如果要表达这种关系,为什么要选择捕野兔这个情节呢?这个情节给影片带来真实性的同时,也让人产生质疑和反思。个人而言,我愿意相信这只是友谊的一种体现,但是有另一个声音告诉并不是这样,少年是人,会长成牛仔,他对于白马的喜爱同样有占有的欲望。这会是影片暗暗刻下一种讽刺吗?

 3 ) 时代的先驱者

《白鬃野马》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影片,但是却比《望长江》好的多,为何如此说,我自会证明。同样都是差不多类型的电影,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不仅如此《白鬃野马》还真实的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即使是黑白,却比如今的彩色的冲击力更大,给观众的震撼是不可想象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比如今的电影好的多,《白鬃野马》可称得上是时代的先驱者。
    1895年电影诞生了,诞生时并没声音,可是却不缺乏时代感,真实感。记得周传基老先生曾说过,声音的加速来到使得电影倒退了几十年,并不是说声音不该出现。的确声音的出现是电影成长的体现,但是,声音(对白,解说词等等)出现过多却不利于电影的成长。而《白鬃野马》却没有出现声音过多的情况,说到这方面《白鬃野马》就比《望长江》好。《白鬃野马》一直都是用画面说话,只在观众看不懂,不理解的时候解说,而《望长江》却没有做到正确的解说,它一直在不停的解说,一直都没有让画面自己说话,看电影重点在于看,而不是在于听。不停的解说会让观众产生厌烦的感觉,从而使观众失去了继续将电影看下去的兴趣。《白鬃野马》与《望长江》正好相反,《白鬃野马》在解说这方面恰到好处。在解说方面《白鬃野马》确实超越了《望长江》这是不可否认的。
    故事情节对好莱坞来说是特别需要的,但对于纪录片却不是太重要。纪录片重在于记录,记录的本质在于真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有波澜起伏的故事发生。《白鬃野马》的弱故事情节正好真实的反应了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不得不说,现在许多的纪录片为了吸引观众,加强了故事情节,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纪录片就是真实的还原人们的生活。然而还有一种纪录片是没有丝毫的故事情节,使得电影都不具有完整性,让观众更不就看不懂,这当然也是没有必要的,这种记录片反而会使观众有抵触的心理。《白鬃野马》这种弱故事情节具有极强的真实感,是纪录片学习的榜样。
    幽默元素并不是喜剧电影的专利,很多纪录片都不敢用,《白鬃野马》中具有的幽默并没有使影片有什么瑕疵,反而使得电影更具有真实,例如《白鬃野马》中那个小女孩跟着小乌龟爬时,还有喂动物时。这种幽默则更加体现了小孩子的那种天真,并没有使电影真实感减弱。正确加入幽默这一元素使得电影像文章引用诗词那样更有文采。
《白鬃野马》一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在解说,故事情节,幽默等方面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愧称之为时代的先驱者,时代的先驱者-《白鬃野马》当之无愧。

 4 ) 美不胜收,白马王子的最佳诠释

《白鬃野马》是《红气球》导演Albert Lamorisse的另一部作品,这两部儿童短片也是他传世的唯二主要作品。《白鬃野马》把视野从巴黎转向了1950年代未开发的普罗旺斯地区,其简单的剧情完全是为画面及两位主角服务的,虽然其他一些要素也略显粗糙,但丝毫不影响本片最耀眼的部分---白鬃骏马和白衣少年。白鬃骏马自不必说,飘逸纯净如独角兽一般,同时野性十足;白衣少年是一个12岁的小渔民,撑着独木舟出场,风采翩翩,一身满是破洞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反而折射出更加慑人的野性和魅力。虽然是1950年代,少年和白马的发型绝对都是21世纪最新款,既前卫又大方,可见时尚是一个轮回。

如果说《红气球》的核心是小男孩和红气球的友情,那么《白鬃野马》的核心无疑是白衣少年和白鬃骏马之间更难以描述的感情。少年第一次见到白马后做了一个梦,竟然就是梦见他和白马的在水天一色的纯净天地里的二人世界,整个世界中只有它们俩,配上清澈的倒影,不得不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虽然本片是黑白片,但无疑他含蓄的绽放出了胜似彩色片的光彩。

和《红气球》里小男孩牵着气球奔跑对应的,本片表现的重中之重就是少年骑着骏马奔驰的画面,他们穿过森林、沼泽、沙漠、河流,直至大海,美不胜收,可谓是“白马王子”的最佳诠释。影片的配乐也十分出彩,野马奔驰的时候是进行曲,白衣少年是清亮的小号,反面角色牧马人出场时则是低沉的圆号,当野马和牧马人搏斗时则是激昂的纯鼓乐。虽然题材和画质都不同,但《红气球》和《白鬃野马》表达的都是孩子清澈的灵魂和追求自由的天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5 ) 一五一十的把看到的写出来啊

一个自给自足的地方,有湖泊、沼泽、海。

野马白鬃、小小男孩和乌龟、养了一只鸟、和爷爷吃手抓鱼、旁边有只长腿狗、小男孩梦到了野马、小男孩划船去捕鱼、可能此处生活方式如此--自给自足吃捕到的鱼,小小年龄就当家了。

此刻,小男孩偶遇白鬃,野马跑掉,此刻马仔们也在追寻它的下落。高潮在这里(老电影拍东西总是那么认真)

当白鬃看到马群时,决意争夺自己的地位,战败之后归来时,受伤了。矛盾再此出现,马仔们要来挑战兽性,来一把火…小男孩解救了它,它终于顺从的带着小男孩离开,于是去追了一只小野兔。马仔们依旧不放过短暂歇息的“白色团体”,此刻我就想结局呢?奔跑着的离开?最后…

“它是一匹野马,它也是真心热爱小男孩。”

(角度之多、运动镜头之多、环境之多)

 6 ) 奔向自由~

好纯真美好的孩子

还有羁傲不驯的白马!

画面是黑白的 却如水墨画般的唯美 色彩在观者的心中泛起涟漪......

 7 ) 请驯服我吧~

虽然男主角很正太,很萌,发型跟野马还很夫妻相,但是一开始我并没有发现他跟那些试图驯服这匹野马的牛仔大叔们的区别。同样是拿着缰绳,同样试图骑上马背,同样是想要占有。
但是区别很快就显现出来了,那匹有着超帅发型,俊朗面孔,健硕身材的白马爱上了这个小正太,具体表现为:
挣脱缰绳跑出去和试图取代自己马群leader地位的对手PK完,会默默地跑回小正太的家。。。
会乖乖地被小正太用绳拴着,像驯养的马一样吃几口看起来不太好吃的正太mm给的干草,小正太给他用洗伤口时别扭地顺从。。。但是想走的时候就直接一挣缰绳就跑了。。。
小正太抱着他抚摸的时候,会一脸享受样。。。
会陪着小正太欺负小野兔。。。
有没有很熟悉?完全是小攻宠小受的经典表现~~嗯,跑题了,反正由于白马爱上了小正太,所以小正太对他的驯服也好占有也好,就跟牛仔大叔们有了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你情我愿,后者就变成了强取豪夺。
我很崇拜这个片子的摄影师,可以把这匹野马的刚烈和温柔都捕捉地那么恰如其分。
从头到尾,白马其实主导着一切。它自己跑去被小正太圈养,它自己愿意被小正太骑。。。咳咳,它自己驮着小正太殉情~~嗯,不知道为啥让偶想起了小莲花和小黄鸟。。。总而言之,这个关于自由和驯服的故事,其实一直在说,心甘情愿被你征服,哪怕万劫不复。。。
怪阿姨一边流着口水一边抹着眼泪目送最完美的小攻带着小受消失在大海中。。。

 短评

原来这部才是黑骏马的老祖宗 驯服野马这一行为的悲剧 最后马和小盆雨没入大海这个反好莱坞情节完全选择了与许多后来动物电影的不同的道路 一部带有自我反思的动物儿童片 也因此用驯服动物拍不可驯服的野动物就有了反省 拍摄很精良 奔跑的快速镜头 满是白鸟的海滩上骑马的那一镜 演技派小妹妹哈哈

9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发型炫酷,追到可爱的小兔子之后居然烧烤了,结尾太棒,本来奔向远方我就满足了,没想到竟然是无尽的大海

10分钟前
  • _
  • 力荐

诗意弥漫,拍摄的很克制,人物几乎没有内心,带点自然主义的美感。越简约,似乎就越厚重……配乐太烂,尤其在表现奔跑、追捕时,音乐太轻佻,应该奔放点才够味……剧情上有些小错位,白鬃回来找男孩,中间的省略不知是故意,还是因为拍摄难度放弃了,现在的交代太突然了……白鬃自由自在在草原上奔跑的画面太少了,要多强调它生命的状态。

11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推荐

白马王子就是这么来滴~

14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小动物和小帅哥……极美的镜头

19分钟前
  • 苗艺馨
  • 推荐

这个正太我可以......

24分钟前
  • 稻草铃
  • 力荐

看这样的片子心里难受,看不了虐待动物和杀生的片子,片中小演员被马拖着跑真是难为他了,也太难为那些马了,为了人类的片子这么卖力。如果不杀死那个小兔子就好了。人类果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29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推荐

《红气球》的导演艾尔伯特·拉摩里斯的另一部代表作。影片叙述一个农村儿童收养了一匹不堪牧主虐待而逃跑的野马。牧主企图把马赶回来,但儿童已与野马结下友谊,甘愿与野马一起奔进茫茫的大河中。这部影片的摄影得到较多肯定。本片荣获195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佳短片奖、1953年让·维果短片奖。

3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硬英字magnet:?xt=urn:btih:0D8EFB63CBF75B258F61B9B3CDAC58ABCEF49476&dn=Albert-Lamorisse-1953-Crin-Blanc-Le-cheval-sauvage-720p-BluRay-x264-KG

34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不可能说它有多好,镜头不是人决定,是环境决定的

37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同是儿童主体的暗喻题材,与三年后的红气球相比确实逊色太多。追逐描写镜头太多,内容却不够,虽是短片仍显得太过冗长。诚然,即便这样,五十年代拍出这样的短片是很牛的。

40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短片了,没有之一。牛仔牧民千辛万苦追捕烈马,不惜一切代价,但始终无法得手,却被一个白衣少年轻易俘获芳心。摄影美到窒息,不同的机位和角度都堪称完美,尤其水面倒影那一幕。小渔夫和白鬃野马心意相通,似乎动物更愿意跟孩子结为挚友。拉摩里斯式结尾令人心生悲怆,好像走向了重生,又好像淹没于海潮万劫不复生死未卜。野马和少年本可以相依相伴,与弟弟和爷爷一起在法国南部的湿地边度过浪漫的田园生活,然而,命运与自由却奔向绝唱。真好奇这是怎么拍摄的。

4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18-12-2008 8:10pm bc (應該是零八年最後一次進電影院了)

48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40min.完美的电影。摄影方面展现出的是拉摩里斯对于画面的掌控力和题材本身的先天优势,剪辑上才是真正体现功力的地方。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反西部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现代神话。

53分钟前
  • 金色比利🎈
  • 力荐

将高难的拍摄呈现以极致的简单,去书绘诗意的纯粹

5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精炼利落的剪辑,摄影更是优美,白野马集狂野和灵性与一体,结尾一幕是意义非凡的。杰作但是令人心碎。

59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被禁用的蒙太奇。

1小时前
  • Peter Cat
  • 推荐

野马脱缰,奔向大海。倔强少年,不离不弃。

1小时前
  • 芦哲峰
  • 推荐

巴赞指出影片当中唯一一次“过失”在于,白马拖着男孩从奔跑到停顿的过程中,未使用“禁用蒙太奇”,而使得此片段的真实感丧失。这部杰作中的“过失”也许正是拉摩里斯本人在剧作上呈现出来的某种症候。也就是,将白马拟人化寓言化,追求形而上学的过程当中无意识地规避掉了纪实美学的基础。纪实美学有时候并不出现在纪录片实验片当中,纯商业娱乐片霍克斯《哈泰利》则是阐释这一风格的最好例子之一。

1小时前
  • 荒也
  • 推荐

这绝对是一部爱情片啊,先是一见钟情梦里相会,再是锲而不舍感动佳人,最后是私奔到大海深处。整个套路都是后世爱情片的楷模啊。

1小时前
  • 刘康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