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就是一个地方志。”这是它的简介,够直接,但还不够具体。
如果美食能说话,如果美食有性格,如果美食可用来回忆,如果.....《味在故乡里》这档美食纪录片集每个故乡的美食、风景、文化于一体,用“会说话,有性格”的美食视角来介绍自己以及自己生长的土地,阐述了一个超趣味的美食与故乡的故事。
霸蛮的小龙虾、扛硬的滩羊、上过太空的低调乌鸡、桀骜不驯的刺头菠萝、聪明小香猪、美人谷的女王牛....他们各自自成一派,为自己的故乡“代言”,从生活到美食,从美食到故乡,趣味的表达让人欣喜,科普到到的各种食物的冷门知识也是料想之外。
比如菠萝和凤梨的区别:菠萝的叶子带刺,而凤梨的叶子没有刺;菠萝吃起来要用盐泡,而凤梨就不用。
比如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因为菠萝内含有的菠萝朊酶是一种有机的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对于生物化学变化起催化作用,人食用后会有过敏现象,如口麻、腹痛、头晕等症状,而盐能溶解朊酶。
比如乌鸡还上过太空,当过外交鸡
拟人化的形象使人过目难忘
霸蛮龙虾
像哪吒一样的刺头菠萝
盐池“瘫”羊---至尊滩羊,致敬一代人的回忆 大话西游。
每一集都会有三位与美食息息相关的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有回到家乡助力家乡振兴的年轻养虾人,有一辈子对母亲不离不弃的大伯,有渴望长大的小女孩,有眷念盐场的老爷爷,有想给猪开抖音号的小姐姐,有等待高考成绩的高考生。。。他们是故乡里我们的曾经、现在和未来的影子。以及做各自家里的家常菜。是的,是当地人家饭桌上常有的美食。试想如果刚好这集讲的是你家乡,这道菜也是你的家常菜,这代入感,多实在呀!
从美食的角度切入,角度比较轻巧,又合理
美食不仅被趣味拟化了,也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是故乡的代表,是乡愁的体现,是思念的寄托。身在他乡的游子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吃到熟悉的味道,内心里被深藏的记忆就会被唤醒,人们或许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记一些人和事,但熟悉的味道又会让人记起,或许记忆里家中饭菜并不是那么的好吃,但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吃到家里的味道,就一定会怀念当时与家人吃饭的时光,这就是美食的力量。
美食这东西接地气的地方在于能填饱肚子,高级一些讲就是被寄予了意义的东西,一道美食甚至可以直接代表一个地方,比如臭豆腐,必然是长沙,比如热干面,是武汉,再比如火锅,是重庆。这些都是大伙必然能答出的等号,而一定会有一种美食、一道菜的等号,只有自己的知道。
所以美食即是故乡。
说起思乡,古人是“举头望明月”,现代人是“这个味道跟我家的一样诶。”思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总有不沉重的表达,《味在故乡里》就是用这样一个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它的意义。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能让人迅速感到快乐的方式就是去吃好吃的,如果偶然吃到了一个记忆中熟悉的味道,那快乐就会加倍。
如果说“月是故乡明”,那么“味在故乡里”!
这个纪录片有点意思,用美食的第一视角来讲述,可可爱爱,好有趣味性哦~前两集小龙虾背书包,菠萝戴墨镜。给美食赋予了性格,以美食为切入点,讲述故乡的风土人情。太棒了!很有创意。喜欢
挺网络的,配音不贴,影响全局,导演不错,难得跳脱出近些年来的美食纪录片泛滥局
小龙虾就这么好吃?中国人在吃货这方面真是奇葩!
故乡的美食永远的那么好吃,特别是对在外地的人来说
第一次看到纪录片从食材的角度出发,讲述故乡和故乡独有的味道,故乡真的很可爱,想回家吃爸妈做的辣椒炒肉了。
家乡的味道,看饿了
一个食物就是一个地方志,美食美景永远都是最吸引人的。味在故乡里,人间烟火气。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包容。个人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美食纪录片。每集的时间不长,就是晚饭后看对减肥的人来说有点不太友好
头一次看到视角从食材出发的纪录片,很新颖,节奏轻快,轻松有趣。
没意思。
一想到这些食材最终的命运就是葬身人类的口腹,便很难再共情它们的可爱与努力。这些食材难道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所以食材作为讲叙者的创意是很好,可是主体关系却很别扭。不过镜头很漂亮,有几集配乐也不错。
家门口的美食纪录片 看到动心的说不定可以马上行动不过 真的废话太多
从食物的角度出发,很有意思。给普通的食物,赋予生命。拿着我手上的火龙果,感觉它都要和我说话了。
中国人在吃货这方面真是奇葩!
可以,好看,好玩,小清新
食物本初的感觉 不只有故乡的味道
第一次因为文案和旁白看不完一部美食纪录片
挺好看的,轻松快活,支持三农
家门口的小龙虾是湖南长沙美食的标签,这部短片以小龙虾的口吻将故事描述得幽默风趣,家乡的美景配美食,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开!
一般吧,每集太短像短视频,拍摄的也一般,文案措辞也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