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持续高能,埃德加蓄谋多日,把所有人都戏耍于股掌间,终于毕其功于一役,在柏林警察总局血洗一众黑帮,包括昔日的好兄弟与仇敌瓦尔特。
至此,《巴比伦柏林》第四季的两条罪案线都已落下帷幕,政治线、黑帮线、宝石线等支线剧情都将被全面扶正。
夜晚的温存过后是白天的狩猎,温特今天的兴致颇高,他决意要去打一头野猪。
玛丽本可以找借口留在室内的,结果还是选择一起跟去了——她一直在纠结,或者说始终下不了决心。
深入森林后,玛丽愈发心神不宁了,终于在某个“临界点”过后,她做出了决断,“保”温特,并上前提醒对方快跑。
偏巧,埋伏已久的弗尔肯选择了在这一刻开枪,打中了背叛任务的玛丽。
温特毕竟是军人出身,立刻找掩护持枪戒备,弗尔肯倒也聪明,一击不中果断开溜,因为她知道自己想取温特的性命只能靠偷袭,真在同样条件下打起来她就不是对手了。
意识到危险解除后,温特看着倒地的玛丽有一会儿短暂的犹豫,他明白玛丽参与了这次刺杀,可他很快就抱起玛丽去抢救了——于情(昨夜的温情与刚才的挡枪)于理(查找真相和保住将军女儿),他都要让玛丽活下去。
恢复精神的黑尔嘉带着阿尔弗雷德找到了关押船,这时候船早沉了,看样子安娜玛丽已经淹死了……黑尔嘉立刻用“尼森集团都是你的了”来安慰伤心的阿尔弗雷德,没心没肺的后者很是受用。
绑架案看似已尘埃落定,但根据“电视剧里没看到尸体就无法断言人死了”的定理,黑尔嘉现在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伊丽莎白到监狱探望了卡特尔巴赫,说明了亲友律师团连续受挫的情况,卡特尔巴赫立马开始“多愁善感”了,惹得伊丽莎白连连安慰,还说出了“你的房间我不会租给别人”这种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承诺。
实际上,小老头现在最惦记的不是自己的自由,而是眼前的佳人到底答不答应他的求婚……
卡特尔巴赫把两人比为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略显生硬和急躁地烘托了下气氛,便再次问起了伊丽莎白,没想到看守的反应更快,直接叫停探视了。
伊丽莎白本就羞于表达自己的心意,这种急迫气氛下,她更没法好好表达了,结果两人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啥/听了啥。
事后,伴随着卡特尔巴赫与伊丽莎白的回忆和复述,把旁听的海曼和汉斯急了个半死:你这当事人咋连这点八卦都讲不清楚哦?!
这算是本集中最轻松的时刻了,可见在接受了18个月监禁的现实后,大家多少也都有了些“生活继续”的乐观精神。
不出意外的话,案子是翻不了了,汉斯表示,眼下正规渠道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他无能为力。
至于“可能带来转机的玛丽”现在依旧杳无音信,汉斯一开始就不看好,伊丽莎白也只能渐渐接受了。
两人分别时,韦格纳来到了餐厅,他是来见拍卖行朋友卡尔的,碰面寒暄时,卡尔直言现在拍卖行的生意非常好——可见,这年头大家日子真的不好过,都在掏家底(变卖家产)换生存了。
不过在卡尔口中,自己能赚钱主要是因为大家太贪婪了,考虑到卖家们的奇货可居与买家们的追名逐利,这个说法倒也没错。
韦格纳此行是想试探一番,看看蓝宝石有没有希望被拍卖掉,卡尔一听到这个想法便严词拒绝,蓝色罗斯柴尔德太烫手了,先不说出货的人要被查个底朝天,任何一个谨慎点的收藏家也都会避嫌。
现在韦格纳已经没法把蓝宝石还回去了,只能想法脱手……卡尔的回应等于告诉他:正规合法的路走不通。
夏洛特和托妮再次住到一起后,恢复正常交流还有些困难,夏洛特干脆从案子聊起,使托妮承认了本尼曾是她男朋友……慢慢把话说开,两人之间就轻松些了,虽然尚未找到赚钱营生的夏洛特过得很紧巴,但她还是希望妹妹留下来。
自觉已亏欠姐姐太多的托妮则表示能够自力更生——姐妹俩此时反而生分了。
夏洛特终于开始说起了正题,她去问过黑尔福斯了,可以推荐托妮去一所条件好的乡下学校读书生活,面对妹妹“我不去孤儿院”的态度,夏洛特解释说“那是机遇”。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夏洛特最是明白,女孩子想要过上好生活更需要学习,有机会就要把握,这可比混社会强多了。
姐姐的悉心关怀令托妮破防了,她开始自责让夏洛特丢了工作……或许是姐姐的豁达传递了足够的安抚,下一秒她又开始调侃夏洛特的“帅警官”了。
提到格里安时,夏洛特脸上那种属于爱人的笑容是遮掩不住的,但她依然回复了“不确定”,不知她在犹豫什么,或者说太在意反而导致了迟疑。
一起下楼去找剩饭吃之前,托妮郑重地感谢了姐姐,夏洛特忍不住再次与妹妹相拥——比起上集那个拥抱,这次更深沉、更绵长。
看到这一幕时我真的挺感动:只要还有相互牵挂的家人在,无论多么困难的生活都不会糟糕透顶。
本集开头,伴随着埃德加看着瓦尔特取代了自己,观众们又从他的视角重新回顾了一遍“黑道三角恋”的故事。
埃德加确实一度认可了“三人行”的和谐状态,可他终究还是无法长期接受与好兄弟分享自己的女人。
因爱而生的嫉妒促使埃德加向瓦尔特动手,殊不知瓦尔特早已有所防备,去年他输了个彻底。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那晚上被炸的厂房里正好有一个流浪汉在睡觉,倒霉地成了埃德加的替死鬼。
因为有流浪汉的尸体在,烧伤跳出去的埃德加才没遭到进一步的追杀。
黑帮聚会召开的前夜,格里安向格兰兹辛斯基和佛陀详细介绍了秘密活动的组织筹备:警局场地已经全部检查过了,最终选定了凶案组的会议室,参会人员禁止携带武器,入场前会搜身。
会议室理论上只有一个出入口,唯一的漏洞是博姆办公室后面的档案室,但那扇门早就用墙封上,应当是条死路……至于“现场工作人员”,鉴于知情人越少越好,因此只要四个人就够了。
这件事看上去已经势在必行,可佛陀依然忍不住表达了不满:警察应该破案抓贼,替黑社会维和真是不成体统。
面对佛陀始终如一的刑警本色,局长再度予以否认,并直言黑社会之乱可能演变成政治事件,算是给足了格里安面子和支持。
但这份支持不是毫无代价的——两位领导去过周末前,局长郑重地告诫格里安:出事了你要负责,这件事必须顺利。
换言之,格里安实现“非分请求”的同时也背上了巨大的责任,黑帮聚会谈成了不一定有功,可办砸了肯定有过。
把视线转到去领工资的博姆身上,他已经连着两个月没钱拿了,警局出纳表示“你的薪水都被银行收走了。”
博姆当年大闹银行后就是资不抵债的状态,现在连基本工资都没了,出纳同情之余也别无他法,只能小声建议他去申请救济金……愤然离去的博姆都没理会亨宁与柴温斯基的问候,换来了两人的白眼和脏话,看来“可怜又可恨”的博姆人缘真的很差。
心情沉重的博姆,产生了跳河自尽的念头,桥下忽然飘来的一具浮尸令他清醒了不少:我真的甘心就此结束吗?
就在此时,第八集时的电工、也是埃德加的手下找上了博姆。
话说博姆现在确实挺惨的,债务一大堆,房子被银行收走,老婆孩子都离开了他,难怪会一时想不开——当沦落至此的博姆听到对方说“只需帮个小忙,你的烦恼通通解决”时,会怎样选择?我只知道,博姆笑得特别猥琐和灿烂。
埃德加计划的最后一环,圆上了。
却说在警察总局,柏林最大的黑帮头目瓦尔特亲自带人来走了一圈,光天化日之下,黑道敢在白道地盘上如此嚣张跋扈,与其说是来场地检查,不如说是来耀武扬威的。
瓦尔特此举的象征显然意义更大,他不管到底有多少人知道黑帮聚会的事,但一定要做出“我不任由你们警察拿捏”的姿态。
可实际上,瓦尔特心里也没底,他还专程去了埃德加的墓地,问了一个不会得到答案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瓦尔特心里对埃德加的挂念还是多过记恨的,当初若不是埃德加先下手,他不见得会毁掉两人的关系。
失去产业、坐吃山空的埃斯特尔不打算再依附男人,她拿得起也放得下,真就选择“一切重新开始”,去应聘当歌女了,昔日黑帮大嫂如今卖唱谋生,不丢人。
埃斯特尔底子确实够硬,可就在老板海因里希打算录用她时,突然收到了“不可抗力”,最终只能无奈拒绝。
埃斯特尔又不傻,她一下就猜到是有大佬表态不许她卖唱了,果不其然,酒吧外坐着黑帮头目鲍勃。
所以,真正传递意思的人是瓦尔特,他不想见到埃斯特尔在外面“自降身份”瞎胡闹,他想借助现实困难迫使埃斯特尔回到自己身边。
埃斯特尔回酒店后,两个孩子立刻明白此行不顺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在埃斯特尔沮丧之时,她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贝尔曼(第三季里与她合作拍摄《激情恶魔》的制片人)邀请她去好莱坞发展。
此时的美国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地方,埃斯特尔很难拒绝这个请求——就不知道这背后有没有埃德加的影响了。
周末的夜晚,柏林警察总局已被清空,等时间差不多了,格里安、格雷夫、亨宁和柴温斯基四人再次开始检查场地——格里安似乎听到档案室里传来了一点动静,但他没发现什么异常,却看到了博姆的私人物品。
格里安立刻意识到,博姆住在办公室里,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隐患——博姆平时下班后溜出去,等晚上没人了再回来睡,这也解释了第二集时他明明还没来上班,却从档案室里出来看到了夏洛特的小动作。
黑帮大佬们陆续登场,一切都还算顺利,大家就坐后,“主持人”格里安首先声明了警方立场:之前的乱子警方会继续追究,但接下去要怎么办,交给你们自己决定,希望各位珍惜机会。
尽管格里安组织黑帮聚会是埃德加的主意,但真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希望黑帮之间能停止干戈,给大家一个太平。
格里安做完开场后把会议室交给了黑帮,福克泽趁机让瓦尔特提议大家再检查一遍会议室,他便利用这个机会把大门锁了。
在变成了“不完全密室”的会议室里,瓦尔特、鲍勃、艾尔泽、阿道夫、艾德五位仅剩的大头目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谈判。
聚会开始后没多久,博姆回来了,大概是因为没法理直气壮,大家才让他突破层层阻拦,一直来到了会议室前。
通过埃德加的计划和同事们的透露,博姆已经知道黑帮聚会了,他这时回来,一方面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戳破秘密让格里安难堪,占据道德高地,另一方面是想尽早回收不属于他的箱子,只要这个证物消失,他就彻底瞒过去了。
面对故意闹事的博姆,格里安不得已开始轻声威胁对方:我不会揭发你住在办公室的情况,你想让大家都知道你无家可归吗?
就在要面子的博姆开始安静下来时,埃德加也行动了,他从档案室的暗格里现身,拿出由博姆带进来的箱子,把里面的机枪组装好,在黑帮们争吵正酣时踹门而出。
埃德加没有半句废话,抄起机枪直接突突了大半的人,他特意留下艾尔泽用匕首抹了脖子,然后又把满心期待自己王者归来的福克泽也宰了……
埃德加把瓦尔特留到了最后,从两人的反应来看,他们都还没有忘记那份兄弟情……但一切都过去了,埃德加现在的所作所为,显然是要与整个黑道生涯做彻底的了断。
事后,埃德加把匕首塞到了瓦尔特手上,又把机枪留给了艾尔泽。
埃德加果然狠狠坑了格里安一把,原来他提出的“和平”是把所有黑帮头目肉体毁灭掉……不过他也没把事做绝,只要警察们肯装糊涂,这起大屠杀就可以解释为“黑帮火并”。
等埃德加离开后,格里安终于成功破门了,被会议室的现状震惊之余,他很快找到了档案室墙角的破洞和小隔间,意识到了是怎么回事。
自从敲定黑帮聚会之后,埃德加就在谋划一锅端,先前出现在办公室里的电工只是其中的惊鸿一瞥而已。
不过,人容易混进来,机枪可就难了,这就需要不会被搜身的警察帮忙,而偷偷住在档案室里的博姆简直是完美人选,别说带枪了,连会议室钥匙都能提供——埃德加走时没有收起机枪盒子,心虚的博姆忍不住把它关上的小动作,立刻让格里安捕捉到了。
埃德加这一回把所有人都卖了:福克泽以为将改朝换代,结果等来了兔死狗烹;格里安以为会和谈成功,结果见到了满地尸体;博姆以为能全身而退,结果暴露了参与阴谋的证据。
没想到瓦尔特到现在都没咽气(夸张的艺术表达),格里安上前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
瓦尔特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似乎仍在诉说对自己复杂情感的幽怨之情,这也为他的死增添了一层哀伤的悲剧色彩。
面对着办公室里的一地狼藉,格里安、博姆、格雷夫都陷入了沉默,接下去事情要如何收场?
毫无疑问,格里安搞砸了,柏林警察总局里发生了大屠杀肯定是巨大过错,若有必要,格里安和博姆两个人都可以直接撸掉,甚至受罚受罪……
但是,现在死的是一群黑帮头目,虽说未来柏林地下世界要重建秩序免不了有许多是非,但在短期内,社会治安将会迎来巨大清明,况且格里安及警方也没有留下什么确凿的把柄——所以,这起事件最终如何定性,会有非常、非常大的“讨论空间”。
12.15 更新 迷途知返的少年——混乱时代无法真正碾碎的直觉与善意
12.9更新 风刀霜剑严相逼——从夏洛特“不相信任何人”剖析警局内部矛盾和魏玛法制的塌陷(下)
12.1 更新 重识耶尼克——不容于乱世的单纯
11.26更新 风刀霜剑严相逼——从夏洛特“不相信任何人”剖析警局内部矛盾和魏玛法制的塌陷(上)
11.21更新 黑帮线的隐喻——“二十年休战”与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11.16 更新啦,含本季11、12集剧透,没看的朋友慎入。从蓝宝石线对《尼伯龙根的指环》的致敬推测部分人物的最终结局
11.12 巴比伦柏林定律(部分失效)+Helga——黄金牢笼的囚徒
本剧的特点是喜欢玩跨季伏笔,并且某些伏笔还不以台词来呈现,而是以人物的肢体语言、表情或者别的镜头语言来予以暗示。即便用了台词,可能也就短短两三句话,并且发生在非案件主线角色之间,有时候还不那么直接,导致本剧有大量或明或暗的隐藏剧情。考虑到《巴比伦柏林》是一部人物众多且信息量巨大的政治悬疑剧,观众第一次看的时候,包括我自己在内,很自然会忽略这些看上去与悬疑主线无关,只与人物塑造和内心变化相关的细节。加上出一季新故事,平均相隔两年半左右,观众忘了前一两季的细节再正常不过。所以想整理下涉及第四季关键剧情,但伏笔埋在前三季的细节,分析下人物的形象和内心变化,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巴比伦柏林的几大定律,Helga线,青少年线,黑帮线和警局内部矛盾线。顺带总结下致敬《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部分,预测下部分人物的结局。先声明,以下内容纯属以原剧文本为基础推测分析的自娱自乐,会和部分观众对剧中某些重要人物的印象存在出入。
更新手动分割线————
写青少年线前,我想先就评论区发生的那点不太愉快的争论说两句。一开始写这篇分析,我就没有宣称过这是一篇绝对客观的剧评,正文开头第一段我也说了,会颠覆某些观众对本剧部分人物的印象。但同时,我不会毫无依据地乱点评,所有的观点都有出处,依据全部来自电视剧的一手文本,我不会胡乱篡改电视剧已经拍出来的细节。或许我应该加一句,如果你读了觉得不舒服,冒犯了你的价值观,可以直接退出,不用到评论区跟我争论,没必要,也给自己节节能;或者说你真的觉着我哪里说得不对,可以引用电视剧的细节作为佐证来反驳我,我愿意接受这样的讨论,而不是直接扣一顶莫须有的“厌女”帽子。“厌女”是个好概念,也请用在合适的人身上,无论是电视剧里还是现实中,这么滥用就不是对不起我,而是对不起上野千鹤子老师了。至于发表带有攻击性的观点,却不列出观点出处和依据,普通话叫无理取闹,广东话叫发烂渣。
当然,那场不太愉快的争论,确实让我意识到,我最好将自己对剧中人物善恶的判定标准说明一下。阐述标准之前,我想先谈谈怎么界定“客观”和“主观”。七年前,我上某一门本科专业必修课,授课老师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们专业是一门讲求实证的课,也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多地挖掘不同视角的史料。但是,即便真的把资料找得很全,试着从各方立场理解他们的动机和作法,研究者最后依旧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倾向。你们每个人书读得越多,什么学派都读了,也试着还原历史现场,站在各个学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位置,去理解他们的观点,但最后一定会有自己更喜欢更欣赏的学者和历史人物,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写这一系列评论,我从来没有规避自己的价值立场,因为没必要。相信读者朋友们,应该也能从已经发表的篇目,判断出我倾向如何。但我也会把电视剧里该列出来的细节都一一列出来,作为观点的依据;如果你觉着我说得有问题,你可以自己把对应细节翻出来看,看完了再判断。有一些很冷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我连第几集第几分钟都写了,生怕想检验的人找不到。我对剧中人物善恶的评判标准是,明知是恶,但还打着听上去伟大崇高的旗号去作恶的人,要比因为不可抗力(如贫穷导致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因年纪小认知阅历有限而导致的偏执)导致信息匮乏,进而因无知稀里糊涂铸下大错的人,更为卑劣。剧中在乎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死和处境的人物,也比嘴上喊着干倒法西斯,却对同伴的顾虑和困境毫不在乎的人更高尚更善良。至于为了一己之私,且有其他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以未成年人的感受为代价讨好人,以及拿未成年人的性命要挟人的行为,就是无耻之尤,下贱至极。剧组大概对这类人也厌恶到极点,到了第四季,对伤害过未成年人的角色,惩罚也非常重,不是死,就是送上众叛亲离的不归路。
言归正传。鉴于不少观众对两个青少年意见不小,我们先抽丝剥茧一下,这两个孩子在十六年人生里经历了什么。托妮,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和外公也于她十四岁那年去世,大姐伊尔莎被混蛋姐夫搞大了肚子以后,不幸堕落成了一个是非不分的糊涂蛋(即便这样,她在浑球丈夫殴打夏洛特时,还是会把他拉开,骂回去;对比另一位女士第二季第二集开头拿未成年的亲儿子开刀,以平息情夫怒气的行为(连这个怒气,都是她自己一意孤行去柏林一手促成的),高下立判),二姐夏洛特全心全意照顾她,忍辱负重,一度昼夜颠倒不眠不休工作。
但二姐毕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受制于年龄和阅历有限,不可能像真正称职的母亲那样,对亲妹妹照顾得面面俱到。外加上她从事的警察工作非常忙碌,所在部门除她以外全是男性,性别歧视和办公室斗争是家常便饭,导致她前三季和第四季开头,碰上和托妮相关的事情时,免不了着急上火,促使事情恶化。同时,托妮在母亲死后,又意外得知她生前出轨,二姐夏洛特是私生女。没多久,托妮因为夏洛特没法时时刻刻陪伴她,孤独之下,而轻信了引诱,给中产恋童癖读书时被性侵,忙碌了一天的夏洛特,却忽略了她的不对劲,只骂了她在外面乱跑,不在家里待着。没多久,伊尔莎的青光眼被江湖庸医的粗糙手术治成了盲人,不知二姐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的托妮,将气撒在了夏洛特身上。
1929年短短几个月发生的几件大变故,叠加在十四岁的托妮身上,将她推上了偏执的歧途,最终导致她负气出走,成了流浪儿中的一员。十五岁的最后一天,她和小男友本尼去蒂茨百货偷东西,亲眼目睹了十四局的黑警为了夺取不义之财,将本尼杀人灭口,致使她不再信任公职人员,报复社会坑蒙拐骗,坠入了偏执的深渊。直到二姐夏洛特偷偷将她放走,有过一面之缘的莫里茨,为了将她从黑警瑙曼的枪口下救下,朝瑙曼捅下了背后一刀。来自公职人员和贵族出身少年的救助,一点点将托妮拉出了偏执的泥潭。
莫里茨,爷爷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嘴上喊着天主教的伦理道德,并且用这套说辞精神打压家里的晚辈们,背地里跟中年妓女玩拳交。三岁时,父亲在一战战场上失踪。虽然没死,但是也抛妻弃子隐姓埋名,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愿继续抚养年幼的儿子。之后十余年,母亲一直和叔叔偷情,他一直知情,却被迫保持沉默。此外,母亲也是爷爷的翻版,表面上用天主教的伦理道德来教育他,实际上自己的行为与之背道而驰。十四岁那年,母亲在叔叔写了分手信且莫里茨自己不愿离开科隆的前提下,先斩后奏,带他去柏林投奔叔叔。并且在他撞破了母亲欲勾引叔叔的时候,当着叔叔的面,不顾莫里茨的感受,直接抛出你亲爹死了这件事。
之后,莫里茨又一次见证母亲表里不一的行径,她嘴上说着尼森家族靠军火生意发战争财,生灵涂炭无数,没过多久,又带着他入住阿尔弗雷德·尼森家的豪华酒店套房。半年不到,她已经和两个男人有了情感瓜葛,这让自幼被灌输天主教伦理长大的莫里茨(别忘了,天主教对婚姻忠诚的苛刻程度可是出了名的),认知上出现了严重混乱。而沃尔特和玩伴阿恩特·舍尔的不当引导,将本来就喜欢武器、迷恋力量的他,推向了希特勒青年团的怀抱,差一点害死了最在乎他生死、也予以了他无偿之爱的亲叔叔。
自幼丧父,母亲出轨诞下私生女,母亲和不止一个男人有情人关系,家境贫困,被性侵,目睹警察杀人或杀人未遂。上述几件事,不要说在魏玛德国这个乱世,基本摊在一个青少年身上,这孩子很难不疯,随便挑一件放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人身上,估计都要花蛮长时间消化。不说远的,看看微博上情感博主的私信,有多少已经上大学的年轻人为父母出轨烦恼,为自己来自单亲家庭自卑,再看看me too时,有多少成年女性,花了十几二十年咀嚼被性侵的苦涩。21世纪,我们尚且有机会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能治愈自己的理论和疗愈成功的案例,一点点走出阴霾。九十多年前的魏玛共和国,可没有这个条件。即便这样,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苦涩经历,都无法一时半会儿消除,那我们自然而然能联想到,上述苦难积压在一个教育水平有限、信息不够完善时代的青少年身上,该是多么难以承受的重负。
不少人没有意识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的认知,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经过二十世纪的洗礼,已经发展成了相对成体系的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有些已成为大学生们、甚至部分有privilege高中生的常识。而剧中故事发生的节点,它们还处于草创阶段,某些观点在学院内部姑且备受争议,遑论成为剧中受教育程度有限的青少年认知现实的思想武器。即便是剧中受过高等教育,熟读各类理论知识的玛丽·路易斯·泽格斯,走出学院撞上了具体而复杂的人性之恶,她一时也难以招架,差点送了性命。时代的局限,令每个人从自身视角看待问题时,能掌握的思想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人又只能根据自己有限的信息采取行动,因果纠缠在一起,因而造就了剧中一个又一个悲剧。
幸运的是,玛丽·路易斯·泽格斯第三季第六集和温特对话时,那一句“直觉比智商更重要”,无意间为两个青少年迷途知返埋下了伏笔。两个如迷途羔羊般的年轻人,也是靠着混乱中蕴含着善意的那点直觉,辨识出了人心好歹,最终赎回了自己的人生,而不像他们家庭中某些年长者那样,深陷泥淖已无法自拔。与他们形成对照组的人物,一个是格蕾塔,另一个是耶尼克,这两位悲剧人物,到死都处在分辨不清人心的状态,最终送了命。当然,这并不全是他们的错,耶尼克的成长环境简单和谐,他从小到大,不必像格里安和莫里茨那样,对家里长辈察言观色,小心应对,不然就可能遭受来自复杂畸形家庭的怨气和怒火。格蕾塔的家庭,剧中没有详细交代过,但冲着她辨识人心的能力甚至不如夏洛特大姐伊尔莎(糊涂如她,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混账东西,只是她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放弃自救了,任凭自己溃烂下去),应该不及夏洛特和托妮的家庭关系复杂。外加出身底层,受教育程度有限,同时极度渴望爱,最终被人利用了她对“爱”的执念,稀里糊涂铸成大错。
畸形的家庭,肆无忌惮伤害他们的某些亲属,让两个少年成年前,已然在家庭内部领略了一番人性的丑恶,却无法立即找到合适的出路和应对方式。托妮因为家庭贫困,家门以外的人性之恶,也轻而易举破门而入,侵蚀着她的生活。而电视剧里明着刻画他们遭受此类不幸的戏码,都是吃早餐和父母辈的“死亡”,刚好互为对仗。第二季第一集,托妮的母亲死于梅毒,刚好尸体由她发现,让她暂时躲过了一次性侵;同一集莫里茨的父亲阿诺也被官宣“死亡”,他实际活着的事实,之后间接使格里安摆脱了孽缘,莫里茨也不必再受困于母亲和叔叔的关系,遵从自己心愿离开了母亲,选择和踏上救赎之路的叔叔住在一起。托妮母亲和莫里茨父亲一真一假的死亡,不经意间,庇护了两个孩子。
第二季里有两场吃早餐的戏,一场是第二集开头,莫里茨和叔叔母亲吃早餐;另一场是第六集后半段,埃德加拿托妮要挟夏洛特,逼她保持沉默,都是两个成年人和一个青少年。两场戏的角色也很类似,愿意为两个孩子付出无条件之爱却无法面面俱到的成年人,代表有瑕疵的善;为了一己之私视孩子为工具的成年人,是恶的化身;以及两个沦为成年人工具的孩子。而这两场吃早餐的戏,也双双成为两个青少年误入歧途的起点。 让托妮对浮华产生幻想的由头,是埃德加邀请是假,威胁是真的那顿早餐。装潢奢靡的饭店,丰盛精致的早餐,使挣扎在贫困中的托妮,见证了财富流于表面的巨大威力,却看不透它危险而可怖的背面,由此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觉和渴望。这出戏也为第三季托妮为了挣钱和洗热水澡给恋童癖读书遭性侵,第四季去蒂茨百货偷首饰衣服奢侈品流连忘返埋下了伏笔。
莫里茨在不理亏的情况下,因为不经意间提及了爷爷,导致叔叔格里安忍不住对他发火,这也是他四季以来唯一一次在莫里茨面前情绪失控,第三季第五集那次虽然上头了一瞬间,但是迅速克制住了。站在格里安的立场,他完全不想嫂子和侄子来柏林,但出于害他们变成孤儿寡母的愧疚,为抛下哥哥的罪行赎罪,以及庇护他们不再生活在伪君子亲爹的魔掌下,他放弃了自己的意愿,照顾他们的生活。结果侄子先是撞破了Helga勾引自己的尴尬场景,紧接着又提了他最不想提及的人,本来就不想他们来、又没完全走出ptsd的格里安,冲侄子发了火。
如果说叔叔归根结底算“外人”,做到时刻关心莫里茨感受是情分,做不到是本分,那么亲生母亲接下来的处理,则让直觉颇为准确的莫里茨(居然连爹没死都在这餐饭里说中了)意识到,母亲来柏林并非叔叔所愿,他根本不想他们来。同时,他们又要依靠他来照顾生活。一旦叔叔生气了,母亲自己会卑躬屈膝讨好他,也会要求儿子这么做,甚至不顾及儿子的感受,也要讨情夫欢心。之前分析过,Helga在儿子面前官宣丈夫死亡,是为了给理亏的自己找回面子,前几天重新看这场戏,联系格里安先发了火,她立刻当着他的面官宣孩子亲爹死亡,也有讨好他的意味。
荒诞的是,作为一个从小在家里被迫隐藏真实感受的人,格里安并不需要这种牺牲孩子的讨好,内心也不赞同,甚至有些震惊她这么做。之后类似的事情也未间断,例如第三季第二集开头,Helga为了讨好格里安,不顾儿子下课后有活动,让儿子承担所有家务。而从第一季格里安做客本达家,主动提出要帮本达太太做家务,三、四两季也有不少他在厨房准备食物和整理餐具的情景,我们知道他并不是不肯做家务的甩手掌柜。真的跟他提,他也不会拒绝。
假如格里安是个控制欲很强,并且需要从家里女人孩子身上满足权力瘾的人,Helga这么做就是正中下怀。可惜他并不是这样的人,经过了前两季诸多让权贵卸妆的事件后,格里安已然完成了对权力的祛魅,更不需要在弱者身上满足控制欲和过权力瘾。Helga拿亲儿子讨好他,反倒令他心生反感。这也反映了两个人的关系充斥着自欺欺人的成分,长期以来,并不了解对方真实的样子。这类事情,让两个本就有着不可调和分歧的人,逐渐认清了彼此,渐行渐远,最终彻底分道扬镳,踏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母亲生活毫无尊严的本质,就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在莫里茨面前,唤醒了他对尊严的渴望。他最初对力量的迷恋,或多或少,也有试图找回尊严的缘故。恰好希特勒青年团,看似能满足他这一需求,因此误入歧途。
写蓝宝石线时,我曾提过托妮和莫里茨是互为镜像的两个少年。其实拉特家和利特家,也是互为镜像的对照组,细到几乎每个角色都能对应上。父母辈只剩下一人,男女主角的悲剧起点,追根溯源,皆因他们的欲望和偏见开始,格里安的父亲前面已经分析了不少,这里不再赘述;夏洛特的母亲因为自己出轨诞下了她这个私生女,导致她一直对这个女儿带有偏见,第二季第四集夏洛特也提过母亲从小不喜欢她,自己是被大姐伊尔莎照顾长大的。夏洛特和格里安都是不被父母待见的孩子,同时不得不承担着照顾家里弱者的责任,其他人弄出了烂摊子,还得靠他们收拾。伊尔莎和阿诺,是家里有血缘关系的隐形人,尽管两人智商差了十万八千里,把养家责任甩给弟弟妹妹倒是相当一致。至于Helga和混蛋姐夫,都是靠着奉子成婚,进入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在生存技能并不为零的情况下,心安理得让小叔子或小姨子养自己。第二季给Helga安排的两个对照人物,一个是无能狂怒的寄生虫,另一个是不择手段的黑道小人,细心点琢磨这些设定,主创们对她的态度究竟是褒是贬,并不是什么参不透的难题。
所幸,这两个青少年的直觉还算准,善心也没被完全磨灭。以直觉为起点,他们被迫一点点练就辨别人心好歹的能力,尽管到了第四季都不算大功告成,但至少没有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托妮出于谨慎,先是对福利署公职人员报了假名字。被押往少管所的途中,她留意到车里有成年人,警惕心骤起的她,和蕾娜特互换了假姓名,并且通过观察和询问待得更久的女孩,推导出了少管所搞私刑不可久留的关键信息。来自莫里茨和夏洛特保护她生命的善意,以及蕾娜特没让夏洛特进门,也让她试着重新信任他人。和夏洛特重逢时,托妮做出了留下来帮姐姐的决定,最终将真凶绳之以法,她也为曾经的错误向姐姐道歉,跟姐姐和解。
有趣的是,夏洛特和莫里茨,都是作为弱者,向黑警捅下背后一刀,来挽救她的性命,少年下手不知轻重,捅了要害,警察当场毙命;成年人知轻重,只想捅伤,使对方暂时失去行动能力,但最后还是不得不要了他的命,到底死没死也留了个悬念。两姐妹扳倒黑警的地点,则是传统性别秩序里,女人更熟悉的厨房。第一个黑警被托妮推倒柜子磕晕脑袋,也是因为她天天在这里干活,更熟悉这里的布置。让第二个黑警生命垂危的工具,分别是菜刀、小锅和大蒸锅这些男人倍感陌生的厨具。女人在自己熟悉的场域,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扳倒了看似强大的男人,也绝妙贯彻了“弱者的反抗”这一第四季的主题。
第三季第三集,莫里茨被母亲带离了叔叔家,入住了阿尔弗雷德·尼森提供的豪华套房。与托妮在moka Efti时一样,他一开始也被酒店奢华的装潢所震慑,进而陷入迷恋。然而,当他发现他们入住的代价,是母亲像之前讨好叔叔那样,继续讨好新的情人,新生活的幻梦瞬间碎成齑粉。比托妮幸运的是,莫里茨出身旧容克,爷爷和叔叔都有公职,从小到大并不缺钱,因此对于财富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求,对财富祛魅,也不必付出托妮那么大的代价。一旦意识到此刻的奢华生活与他的尊严有冲突,莫里茨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尊严。
恰逢叔叔找到了这里,并且对待莫里茨的态度,比他和母亲刚来柏林时耐心友善得多。既因为格里安病情缓解,也因为他经历了第二季的大起大落,暗恋之人的失而复得,哥哥生还减轻的内疚,洗心革面之路往前推进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格里安会尊重他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像莫里茨的母亲那样,举着天主教道德大棒一味禁止。因此,莫里茨的直觉再度发挥了作用,他迅速察觉到叔叔的善意和包容,同时识别出母亲和叔叔谁能更好地照顾抚养自己,提出了跟叔叔格里安一起生活的要求,离开他眼里道德破产、与高级妓女无异的母亲。毫无疑问,格里安答应了,并且给予了侄子不求回报的爱,也帮助莫里茨一点点摆脱了母亲教育不当的阴影。
随后卡特尔巴赫到格里安家里避难(第三季第九集),也和莫里茨接触过,评价是善良的孩子,两人相处也很和谐。莫里茨并没有因为卡特尔巴赫是犹太人,而对他产生偏见。即便是混希特勒青年团,他会为叔叔所在的警局说话(第三季第十集),哪怕因此跟同伴产生矛盾。这都预示了莫里茨不是一个毫无心肝、是非不分的孩子,他在意身边具体的人,也有自己的判断力,甚至他的直觉在辨别善恶时,往往是准确的。这一切放在极权主义社会,堪称有效的解毒剂。也因为如此,他才会救下狼狈不堪、孤立无援的托妮,当着同伴的面,不惜杀死欲私刑处决姑娘的警察。这场戏特意安排在社会底层聚集的酒馆外,刨除了为美貌吸引,进而救人的因素,强调了莫里茨救托妮,是出于对穷苦而不幸的弱者的庇护。
而将莫里茨引入希特勒青年团的两个人,皆不是彻底失去人性的恶棍,身上都带有爱的成分,为他迷途知返埋下了善因。第三季第八集,莫里茨和阿恩特在露营时,莫里茨出于善心,不肯猎杀小鹿,被阿恩特嘲笑心软不够男人,两人起了口角,最后打了一架。霍斯特·凯斯勒身为负责活动的成年人,以及这场矛盾的调解者,教育两人要绝对服从组织命令。然而,他自己却为了爱,拒绝了斯坦尼斯让他分手搬家避风头的命令,最终命丧黄泉,暗示了纳粹反人性规则的不牢靠,在真实向善的人性面前,成年人只会对此阳奉阴违。
阿恩特拉莫里茨入伙的初衷,是因为爱他,尽管表达爱意、引起他关注的方式,是跟莫里茨打架。这个行为倒是很符合青少年男性面对暗恋之人的心理和作风。而莫里茨对纳粹的第一轮祛魅,恰好是阿恩特对他表达爱意,致使托妮因为阿恩特报假案而陷入危险。首先阿恩特陷害托妮是杀了警察的凶手,违背了事实和莫里茨拯救她的初衷,也触及了莫里茨的良知;其次阿恩特是同性恋,冲击了莫里茨最初对力量和阳刚男性气质的迷恋,第一次认识到,它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般完美无缺和无所不能。选择面对真相的莫里茨,作出了自首的决定,令托妮暂时脱离了被通缉的危险。阿恩特虽然在第四季结束时,仍处于执迷不悟的状态,当起了温特的小情夫。然而为爱而死的霍斯特·凯斯勒,冥冥之中给莫里茨埋下善因的同时,也平等施予了他一份。何况他父亲也死于黑色国防军杀人灭口,这个伏笔接下来应该还会用到,也许会成为阿恩特自我救赎的转折点。
只不过,阿恩特的性取向,只剥除了有毒男性气质的第一层外衣,并未让莫里茨真正见证纳粹惨无人道之处。刺死了冲锋队员瑙曼的莫里茨,一心弥补自己的“过失”。恰好格热钦斯基局长和叔叔格里安在家里讨论事情,被他听到,尚且对纳粹留有幻想的他,将叔叔卧底的事情出卖给了斯坦尼斯。《巴比伦柏林》里的人物们,都有各式各样的执念,比如夏洛特和莫里茨的执念是尊严,格里安的执念是和哥哥嫂子孽缘后的恨意、内疚、赎罪和补偿,Helga的执念是名分,阿尔弗雷德的执念是上位者尤其是母亲的认可,托妮的执念是财富换来美好生活,格蕾塔的执念是被人爱,耶尼克的执念是对夏洛特掺杂了占有意味的爱,埃德加的执念是财富和控制欲,埃斯特尔的执念是艺术追求和尊严。这些人也因为自己的各种执念不同程度犯过错,让自己陷入困境。
观众对于局长来家里讨论卧底的事情有所困惑,简单分析下为什么不在办公室或者咖啡馆谈卧底任务。首先是这一季第二集温特已经知道了格里安参加冲锋队的事,并且闹到了局长办公室,为了隐瞒卧底任务,局长当着面训斥了格里安。在警局大部分人眼里,格里安已经因为参加冲锋队在局长那里失去信任。其次,警局内部也有冲锋队成员,而且不止一个,比如管理警局档案的老同性恋管理员,第一集开头站岗的警员。即便不是冲锋队成员,别的警察也可能跟冲锋队成员有来往,真在局长办公室里谈卧底任务,免不了有人看到了,会给冲锋队透露信息,这样格里安就暴露了。此外,温特手上有政治警察,上一季他们已经开始搜捕政见不一者。他的后台是兴登堡,不排除他会派人监视局长。真去了咖啡馆,你猜他会不会向宿敌本达学习,找一个会唇语的下属,拿望远镜监视格热钦斯基说了什么,见了谁。综合考虑以上要素,关上家门在家里谈,不能说完全排除风险,至少是风险相对最小的选项。
只可惜格里安算漏了莫里茨这个变数,他虽然不是全然地是非不分,但没有完全震碎对纳粹的滤镜,依旧以为他们会引领自己,通往并构筑地上的天国;也低估了纳粹的残忍,意识不到他们的底线会低到何等程度。再早熟聪明的少年,毕竟是孩子,对于恶的深渊总有估量有误的时候,尤其是涉及自己的执念。莫里茨朝着叔叔的阿喀琉斯之踵,叶片覆盖的弱点,捅下了背后一刀,也终于亲眼目睹了纳粹毫无人性的背面——他们会毫不犹豫杀死最爱他、最愿意为他牺牲的叔叔。生死存亡之际,莫里茨的直觉和善意再度起了作用,战胜了看似无懈可击的党组织规则,挽救了叔叔的生命,更赎回了自己的良知,没有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最后两个少年携手离去,电视剧没有明着拍,实际上白手套案侦破,莫里茨出了看守所,再到斯坦尼斯叛乱,中间隔了不少时间,两个孩子也因为叔叔和姐姐的关系,见了不止一面。另一重暗示是蕾娜特和托妮互换姓名去学校,以及莫里茨和托妮最后在郊区见面的地点,考虑到三个少年都不笨,这应该是三个人一起商定的计划。蓝宝石篇分析过,两个少年离去,有愧疚的因素,也因为跟非直系亲属监护人之间关系微妙。虽然叔叔和二姐分别无偿爱着他们,但终究无法真正替代父母的角色。接受他们照拂时,哪怕格里安和夏洛特从不要求他们回报自己什么,两个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也免不了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无论是迷茫困顿时,还是幡然醒悟之后。
这里专门提一下托妮的动机,第二季第四集,根据夏洛特和沃尔特的对话,我们得知大姐伊尔莎婚前对夏洛特,就像她长大后对托妮。注意这句话发生的节点,是夏洛特和姐姐因为母亲的遗体安葬问题,关系几乎破裂。即便如此,她依旧不否认姐姐曾经的好,直到混蛋姐夫搞大了伊尔莎的肚子,好姐妹关系一去不复返。考虑到托妮和伊尔莎两个孩子的年纪,这段前史她也是知情的。大姐夫不靠谱,导致大姐和二姐关系破碎,未来二姐夫靠谱,捣毁了白手套老巢,两姐妹和解,终止了悲剧的循环。
只是,托妮得知了夏洛特和格里安不是露水情缘,而是未来可能结婚的稳固情侣关系后,免不了思索,假如二姐准备结婚了,虽然对象是可靠善良的人,不会把夏洛特变成伊尔莎那样的糊涂虫,也不会对她这个还没成年的小姨子置之不理,恶语相向,但是她婚后会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甚至孩子。目睹了大姐二姐关系恶化全过程的托妮,很难不把自己代入过去夏洛特作为妹妹和小姨子的角色。她最终离去,既是成全姐姐的生活,不想成为姐姐追求个人幸福的负担,也是自己迈向独立的开始。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格里安和夏洛特给予两个孩子的善意和无条件的爱,到底清偿了各自家庭施加在两个少年身上的孽债纠葛,终结了不幸的轮回。两个因畸形家庭而不得不早熟的少年,被迫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辨识人心。他们在混乱时代中留存了精准的直觉和碾不碎的善意,也比剧中若干成年人们更早认清并尝试放下自己的执念。风雨飘摇,泥沙俱下,比起同时代莫名其妙死去的人,稀里糊涂走上不归路的人,身处内忧外患的魏玛共和国,他们终归是不幸中的幸运儿了。
先跟大家说声抱歉,这篇拖了这么久才写完,前些天一直忙着写夏洛特和格里安另一篇同人文,写着写着对这两位致敬的文学经典形象,以及本剧致敬的经典文本又多了新的感悟。从这个角度看,同人文确实带有评论性质。提前预告下,除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巴比伦柏林》也致敬了《悲惨世界》,恰好魏玛德国就是名副其实的悲惨世界。这部分内容,打算留在最后分析格里安的篇目仔细写写,顺带论证下,为啥《巴比伦柏林》的底色并非凡人无能为力,只能和黑暗时代共沉沦,而是身处乱世,相信爱、勇气和自由意志的人们,哪怕过往有污点,依旧能踏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上篇提到,格里安在第三季解决案件时,在佛陀眼前,坐实了他爱夏洛特这件事,算是公开不听领导的劝诫。而乌尔里希在鉴证方面做手脚,扰乱调查视线,第一个发现的人,又是被佛陀呵斥过不守规矩的夏洛特。佛陀引以为傲的依靠勘察现场和鉴证揪出罪犯的理念,以及他作为领导的权威,某种程度上,遭到了被捕的乌尔里希,以及在职的格里安和夏洛特严重挑战。但因为格里安在第三季末,拿到了温特狂妄自大之下得意自爆的录音,成功让温特吃瘪。最终格热钦斯基接任局长一职,推迟了柏林警察总局向盖世太保转型的时间,格里安也因为此举,成了新任局长的心腹。而当时参与窃听计划的三个人,分别是格雷夫、亨宁和柴温斯基。以格雷夫和佛陀的交情羁绊,以及他和格里安的友情,哪怕佛陀不主动打听,格雷夫大概也会知道格里安和新任局长之间的关系,并且告诉佛陀。外加第三季是格里安救下了佛陀的性命,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无论出于为人的良知,还是现实中和领导下属关系的相处,佛陀不会坏到或蠢到明着给格里安穿小鞋。
但格里安和夏洛特留给佛陀的心结,真就彻底消除了吗?第四季第一集值班安排的细节,就暗示观众,佛陀并未就此消除芥蒂。为了让观众看明白,新年夜值班的情节,直接用台词来呈现。佛陀特意改了新规矩,要按照姓氏字母来排班,可到了夏洛特这里,又很生硬地用她名字“c”开头作为排班依据,而不是她真正的姓氏“r”开头作为排班依据。话说回来,真按照r开头值班,那大概率就变成真·Rath和Ritter办公室恋爱了。倒霉的夏洛特,被迫跟前三季已经结了梁子,同时不识好歹的博姆一起值班。
格、夏两人和博姆的矛盾,第三季第四集的警局会议,以及电影厂案子的后续发展,已经在谋杀组内部公开,佛陀不可能不知情。这种情况下,佛陀还是曲折地做出了让夏洛特和博姆一起值班的决定,第三季被博姆性骚扰过的夏洛特,心里必然不是滋味,也为后面她骨子里不信任佛陀埋下了伏笔。让夏洛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一点是,佛陀看似很贴心地称呼她名字,而非姓氏,真要明着反驳这个安排,怎么看都像无理取闹。好在一年多过去,夏洛特和格雷夫、中年警察二人组熟识起来,这三位都讨厌博姆,而跟格里安定情后,她显然得到了更多鼓励,在工作中更自信了,不再像第三季刚入职时,说话(尤其对上级)小心翼翼的状态,因此他们四个人直接吐槽了几句博姆。
之后,便是上篇开头提及的私放妹妹和调换证物事件,前面把前因后果分析得差不多了。这里再补充一点,夏洛特开会时直接对卧底的格里安发难,这点落在佛陀眼里,相当于这两个人关系解绑。没多久,夏洛特不明智而合乎她处境的举动被博姆曝光,佛陀必然得处理她,刚好她和格里安关系解绑,而格里安参与冲锋队一事曝光,他目前在佛陀那里也是理亏状态。这两位聪明称职却总能制造麻烦的下属,又一次成了佛陀头疼的来源。这一回,再无掣肘的佛陀,名正言顺地解雇了夏洛特,哪怕他还算欣赏夏洛特探案时的才华,工作时的认真态度。失去靠山格里安,同时做错了事的夏洛特,丢掉了自己得来不易的工作。
而格里安在女朋友被解雇后,内心对佛陀也是不满的。理论上,流浪儿这案子根本不归他管,但深知博姆尿性的他,直接去档案室要了相关卷宗,带回家给和好的女朋友夏洛特看。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违例操作。第六集,莫里茨自首后,对十四局涉案警察合乎流程的调查,审问证词,又一次宣告无效。夏洛特从卷宗中跟到了福斯法官这条线索,冒着佛陀的名义,同他打了一次交道。之后,她又在没有警徽的情况下,走访已故流浪儿的家,翻出了施瓦茨医生的问题和白手套组织的老巢。最终白手套案彻底告破,还是依靠名义上不负责此案的格里安,接到夏洛特派出求救的蕾娜特报案后,带着一队警察去少管所抓了现行。
佛陀第六集在办公室,和夏洛特第五集在格里安家里,说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无论死者贫富,都该一视同仁。讽刺的是,真心实意相信,同时也真正践行了这一信念的夏洛特,又是以违背了佛陀遵守程序式查案理念的方式,在白手套案同格里安一起实现了这一点。佛陀和夏洛特在此案的关系,致敬了《尼伯龙根的指环》里沃坦和布伦希尔德的关系。沃坦派布伦希尔德暗中保护齐格蒙德,之后沃坦之妻弗里卡阻挠,沃坦被迫违背自己的心意,让布伦希尔德不再遵从之前的命令。但布伦希尔德选择了违背沃坦明面上的命令,遵从了他的内心,试图保护齐格蒙德。最终齐格蒙德被杀,布伦希尔德也因违背沃坦的命令,被放逐到火焰团团包围的山顶。
夏洛特对应女武神布伦希尔德,本剧对此已有多处暗示。她的姓氏“Ritter”在德语里是“骑士”的意思,职业是刑警,本季第九集还开枪了,皆对应布伦希尔德女武神的身份。第二季结尾,格里安靠人工呼吸救活了溺水垂死的夏洛特,同时在格里安的帮助下,她正式入职警局,摆脱了卖春维持生计的贫民窟生活,对应《指环》里齐格弗里德将沉睡的布伦希尔德吻醒,将其从团团烈火包围中救出的情节(恰好她工作过的妓院,装潢和灯光都是红色,照应烈火)。第四季里,夏洛特私下放走同母异父的妹妹托妮,对应布伦希尔德违抗沃坦的命令,私自拯救怀孕的同父异母妹妹齐格林德。夏洛特元旦前夜发现恋人格里安加入冲锋队,之后格里安出于卧底任务需要,并未澄清。她深感背叛,在警局开会时,当众爆出此事,对应布伦希尔德爱情遭遇背叛后,将齐格弗里德被树叶覆盖而未浸染龙血的后背部位告知哈根。
而这一季结尾,格里安再度将警徽交给夏洛特,让她回警局复职,又一次对应了齐格弗里德为布伦希尔德解围的情节。格里安对她的官方说辞是,佛陀给了她第二次机会。本剧的台词虚虚实实,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几分真,几分假,需要观众结合前后剧情,以及各个人物的核心特质来判断。如果全部当成了事实,理解情节全靠台词投喂,忽略了主创提供的若干细节暗示,相信某个人物真的会按照ta嘴上说的东西行事,那就会落入陷阱,背离了本剧真实表达的意图。这段剧情,我们结合前面的情节,知道佛陀对于秩序和规则的遵守,有时候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也阻碍了案件调查的进程。显然,白手套案的侦破过程,每一环的推进都与佛陀的调查理念相悖,哪怕夏洛特最初的违规操作,切实保护了目击者托妮没被灭口。甚至在这件案子里,如果真的完全按照佛陀的价值观和方式,合乎程序办案,那么不但破不了案子,托妮反而会被灭口。
而格里安在黑帮案中,依靠幕后交易,阴差阳错地解决了治安问题,卧底任务虽因为不可抗力没有取缔纳粹,但是拿到了温特甩不掉的弱点,皆令他在局长那里有了话语权。同夏洛特第一次入职一样,这回入职,很可能又是格里安、局长和佛陀三方博弈兼交易后的产物,即便夏洛特无论品格,还是能力,都配得上这枚警徽。白手套案,正义一方侦破它的前因后果,近乎明示了1931年的魏玛共和国,符合常规找证据、审问证词的方式,是不能给贫苦的受害者们带来正义的。而夏洛特重返警局,无法完全靠着自己调查案件的功劳,还是需要爱人格里安,为她在幕后运作,也证明了正规程序的失效。这是从正方刻画魏玛法制崩坏的一面。
而白手套案的反方,则更直接证明了这一点。此案的主谋是法官和他担任少管所负责人的妻子,而其他参与者,大部分都是政府官员、法官和警察们。几十号公职人员集体开设私刑法庭,处决他们认为轻判的罪犯,灭口无依无靠的孩子和发现端倪的知情者。主谋福斯法官还是个反犹主义者。当然,比起冲锋队,他们大都不是亡命徒,充其量是为了自己见不得光的倾向,在黑夜的掩护下起哄。出了私设的法庭,白天还是头戴礼帽、人模狗样的体面人。真到了要人命的关头,夏洛特一个人双枪站在台上,个个都吓得屁滚尿流,斯文扫地,沿袭了本剧每一季必然出现的“逼迫权贵们卸下圣油,剥除盛装”的趣味。
《巴比伦柏林》“给权贵卸妆”的情节,基本靠性、钱和枪来完成对权力和贪欲的解构。我简单列一下每一季相关场景。第一季是色情胶卷里政要们狎妓的场景,以及阿尔弗雷德被拘留后脱光衣服接受检查。第二季是火车里的“金子”不过是煤炭,欲夺走金子的各方势力,机关算尽一场空时,气急败坏的样子。第三季是夏洛特被迫重操旧业的深夜,表面上受辱的是夏洛特,真正颜面扫地、暴露其内心卑琐一面的,是观看这一表演来意淫假想中“一战”胜利的军方高层。注意,当时主持人说了,这个表演内容,是那位观众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自己编出来花钱让人演的。而这群战场上失败,靠着他们不喜欢的魏玛政权,在巴黎和会给他们某些不地道的战时行为擦屁股的军方高层,只能在半夜压榨本国女性,扮演被轮奸的法国女兵,来幻想自己胜利了。这一幕是剧组对有毒男性气质的绝妙讽刺,所谓的“阳刚”和“男子气概”,不过是剥削女性的自我意淫。第四季除了前文提及的白手套案罪犯,安娜·玛丽·尼森在受害者戈德斯坦枪口下的自欺欺人,死不悔改,温特被偷拍到玩弄青少年时的丑态,皆是本剧对权贵们毫不留情的嘲讽。
甚至白手套案整个犯案过程,都算不上高明,看看涉事片警欲枪杀托妮灭口,都不避开人的粗糙作案手法,比起前三季绞尽脑汁的罪犯们,这群货色倚仗的不过是个“权”字。夏洛特近乎单枪匹马,翻阅了格里安提供的卷宗,走访了受害者家属,再给看守所和警局法医实验室打了两次电话,基本就挖出真相了。而如此粗糙的手法,却害死了至少一百五十人,且相当一段长时间,无人知晓。这既体现了涉案者的傲慢,自诩高高在上,懒得动脑子让事情隐蔽些,有人发现了端倪,也不能将他们绳之以法;更体现了1929年经济危机后,魏玛法制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塌陷,公职人员带头不相信本国法律,按照自己的倾向行事,乃至杀人,同时不需要动脑筋掩盖,也长时间不会被追责,不似经济危机前,前三季的罪犯们,哪怕有靠山,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多少还是花了精力遮掩罪行。
前边是“面”的层面,从作恶者角度,描绘了魏玛共和国法制的内部塌陷。点的层面,则落到了警局内两个人身上,一个是博姆,还有一个是老法医施瓦茨。博姆在经济危机后,负债累累,20万马克够他还三辈子。他的妻儿都离开了他,房子也被银行收走,工资都拿去银行抵债。他整了夏洛特之后,贪污了托妮偷走的金表,偷偷拿去黑市交易。最终和埃德加通过不正当交易,获得不义之财还债买房。而剧组采用的镜头语言(紧闭的房门和灰蒙蒙的天),近乎明示了他已经踏上不可回头的死路。
施瓦茨前三季登场时,算不上非常正面的人物,但也没有博姆和沃尔特那种不可被原谅的污点。第一季第四集,他生硬地拒绝德共的弗尔肯医生,给“血腥五月”受害者尸检,一部分是出于对秩序的服从,一部分是为了维护警局内部利益。道义上,当然不怎么正义,但要说多么罪大恶极,也确实算不上。毕竟他作为警局职员,要服从命令和规则,哪怕它们违背了真正的良知和正义。他对女性有口头的性别歧视(第三季第五集),除此以外,他确实没有别的瑕疵。第一季火车毒气泄漏,他也兢兢业业大晚上加班尸检,发现死者死于光气中毒后,第二天一早也立即赶去本达家里汇报实情。在被福斯法官揪住小辫子前,至少在警察眼里,包括格里安和夏洛特,他整体上还是个敬业的法医。因此他们俩在鲁迪遇害前后,起初也没有对施瓦茨产生太多戒备和怀疑。因为他之前确实没有像博姆刚出场那样,明显流露出敷衍了事和不公正对待死者的工作态度。
结果这一季他出了点差错,被福斯抓住把柄后,在他的胁迫下,助纣为虐,察觉了蛛丝马迹的鲁迪因此枉死。不知道目前阅读本文的朋友,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巴比伦柏林》。2018年我第一次看,当时不止一个微博和豆瓣上的“知识分子型”网红,只看了前两季,就把格里安定位成汉娜·阿伦特笔下“平庸之恶”的代表,预测他会在纳粹上台时,像阿道夫·艾希曼那样,放弃对善恶是非的判断力去服膺权威,以执行命令、遵守规则为名,行大屠杀之实。当然,后面有史学家考证,艾希曼本人并不那么符合这个概念,只不过“平庸之恶”,确实可以解释若干为纳粹效力的基层人员的行为。四年过去,三、四两季已经播出,我也重温了不止一次前两季,发现前两季给足了线索,格里安不会沦为平庸之恶的齿轮,第四季的故事走向,也基本确定了这点。
但是,并不代表导演汤姆·提克威就此放弃了对这一著名政治哲学概念的刻画。老法医施瓦茨第一季里以遵守警局规则为由,掩盖了“血腥五月”事件的真相,也给他第四季的堕落埋下了伏笔。从第一集他不算太粗暴地提醒鲁迪保持沉默(以他的角度,他不想鲁迪挖出真相,他同流合污的事情不会曝光,鲁迪也不至于被白手套追杀索命,这样他和鲁迪都能活命。对比就是沃尔特发现耶尼克监视他后,直接杀人灭口,所以谁再说沃尔特没那么卑劣的,好好看看他为了自己那个圈子所谓的崇高利益,让多少无辜者丧命),到第五集鲁迪发现端倪,他想退出不干,再到八、九两集他对白手套组织的恐惧和对福斯本人“恶魔”的论断,都表明施瓦茨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但是在权威造就的恐惧驱使下,他判断出是非,却为了保住既有的职位,抛弃了自己的判断,屈服于邪恶的权威,无形中害死了一条又一条无辜的性命,沦为白手套的帮凶。白手套尚且是未被合法化的地下组织,纳粹上台后,类似的事情就成了合乎法律规范的存在。施瓦茨们比比皆是,或出于生存需要,或出于畏惧强权,径直放弃了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最终,最平凡的人也会导致最极端的邪恶。
魏玛法制的崩塌,每一季都有标志性的事件来记录整个过程。第一季是社民党和德共之间左翼内讧,时任局长崔基贝尔使出昏招,在盟友本达和警局内部有良知的下属格里安不赞成的情况下,血腥镇压工人游行。这一操作,既酿成了左翼内部进一步分裂,又让本就摇摇欲坠的魏玛政府在舆论上雪上加霜,还给保守派政客温特留下了把柄,之后没法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处理政变未遂的黑色国防军。第二季是本达之死,温特接替了他的职位,盖世太保雏形乍现。第三季是施特雷泽曼之死,布吕宁接任总理。历史上他上台后,实行紧缩性财政和通缩政策,削减了公务员的工资,又加剧了公职人员内部的腐败,第四季十四局片警和博姆贪污,也是对他措施后果的描绘。第四季是白手套案,公职人员集体屠杀了至少150人,以及温特在党卫军和冲锋队内讧时,直接把警局的枪给SS用,警局装备已然成了某些政客的私人武装。
而温特的崛起,则是魏玛共和国法制塌陷的一条暗线。以下几类人,在自己毫无意识或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一步步掌控更大的权力提供助力(斯坦尼斯就不算,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跟温特合作夺权,收益风险也清楚)。第一类人是崔基贝尔这种操作失误落下口实的社民党政客。第二类人是格蕾塔这种出身底层,因信息渠道有限而导致无知,最终被政治势力牵着鼻子走的普通民众。第三类人是主动投身某一派政治势力的民众,既有理查德·佩希特曼和霍斯特·凯斯勒这种纳粹党员,也有混迹街头,因为争夺情人而被温特当枪使的德共党员。比起前一类人全然的无知,他们能懂一些宣传的术语,但是对于政治这潭水到底有多深,什么时候会要他们的命,他们是缺乏足够认知的,理查德和霍斯特不知轻重被灭口就是明证。
第四类人是有一定社会地位,但是对政治冷感的人。这类人,第三季的代表是本达太太,第一季第六集格里安拜访本达家,刚好女佣回家结婚了,只有本达太太一个人做家务,他问她是否需要帮忙,本达太太回答这是女人分内之事,不需要男人插手。她的态度也暗示了她是个一心扑在家庭上的妻子,不了解丈夫的工作和政治,更不清楚谁是敌谁是友。最终她在第三季末尾,把本达遗留下的笔记本(记载了他对崔基贝尔搞“血腥五月”镇压的不满),交给了害死她丈夫的元凶温特,再度令崔基贝尔被温特要挟,错失了最后一线将真凶绳之以法的机会。
第四季的代表人物,则是佛陀。第二季一出场,他就宣告了自己对政治无兴趣。本季第六集,他的政治冷感,促使他把本可能保护卡特尔巴赫的胶卷交给温特。佛陀间接帮了温特毁了证据,也冥冥之中,让他试图保护的普通民众,陷入了更深层的危机。他对待政治的态度,促使他选择性无视警局内部政治势力的角逐。他近乎分辨不清谁会在未来,将整个国家推入深渊。而政治风波派生的崩坏,早已经把佛陀深信不疑的警局秩序和办案程序砸得七零八落,在魏玛末期,只靠正常的程序,根本没法达成佛陀心中为穷人伸张正义的目的。而佛陀奉行的“依靠证据给罪犯定罪”,在第四季,黑白两道都行不通。黑道靠着和谈之名促成的集会,被“已故幽灵”埃德加团灭(虽然格里安也被遛了),解决了黑帮内斗导致的治安问题。白道靠着夏洛特和格里安几波违规操作,顺藤摸瓜,找到了作案地点,直接抓了现行,可非要找证据,恐怕是找不到的。
上篇提到格里安和佛陀的矛盾,一是两人办案理念的差异,佛陀在意秩序和程序是否合规,格里安却和夏洛特一样,只要能挖出真相,不太注重办案程序是否足够正规。注意,他不是认识了夏洛特才这样,而是他一开始就这么想,他们俩才会一起去偷偷调查俄国流亡者的遗体。真要按规矩来,他俩的调查一开始也是违规的。至于第一季第五集,夏洛特冒充警察被第14局(没错,就是第四季那个犯事的派出所)扣了,他领她时生气,主要是因为她骗了他,而不是她操作违规害他丢脸。
二是他们对待政治态度的差异。佛陀不关注政治,哪怕它已经波及警局,影响了办案的公正。而格里安亲历了前三季若干次政治漩涡,欣赏他的上司本达被暗杀,格蕾塔被灭口,好友卡特尔巴赫和伊丽莎白被波及,自己差点丧命,也差点永失所爱后,他不可能天真地认为,自己主动远离政治风波,它就不会波及他的生活。第三季第四集,格里安开会迟到,也是因为去法院旁听格蕾塔的案子,深度参与了和政治相关的事件。倘若佛陀不是一个选择性忽视政治的人,那场会议可能的结果是格里安事后解释为啥迟到,跟佛陀晓以政治方面的利弊,或许就没有博姆介入电影厂案+要夏洛特跟着他这些事端。很可惜,佛陀不是,同时跟着两桩案子的格里安,被人抓了把柄,也只能吃哑巴亏。
因此,在三、四两季间隔的一年多里,格里安选择了接受社民党员格热钦斯基下达的任务,卧底纳粹冲锋队。我们作为观众,知道接下来十几年的历史,纳粹最终上台,将整个世界推入深渊。但剧中人是没有开天眼的,1930年的纳粹,至少在部分政要眼里(无论是历史上的格热钦斯基,还是剧里的),还是一个有可能被取缔的对象。站在格里安的视角,将纳粹取缔,一来可以一劳永逸地保护他身边亲友不受其害,二来也有机会利用温特和斯坦尼斯的矛盾,挖出温特的黑料,让他付出代价。第一条确实没做到,第二条算是实现了一半,温特的黑料挖出来了。而且温特的癖好是没法真正消解的,之后还是可能栽在这件事情上。
第四季结束,格里安先是和夏洛特一起破获了白手套案。两人本就对魏玛法制没多少信任,这桩案子虽然破了,但足以打击他们对魏玛塌陷法制脆弱的信心。之后,格里安又见证了温特给党卫军提供警局枪支,介入SA和SS的矛盾,警察局长也因为温特背后是兴登堡,无法阻止温特,时代下沉的寒气扑面而来。至少在第四季结束时,佛陀尚未表现出对政治局势风声鹤唳的察觉,这也暗示了接下来的故事里,他与格里安、夏洛特两人在政治和办案理念的分歧会加剧。根据真实历史,纳粹上台后,佛陀本人依旧留任,我还蛮好奇,剧组会怎么处理这段情节。
尽管双方都试图追求公正,体恤一无所有的贫民和流亡者,然而在纳粹日渐膨胀阴影的笼罩下,政治漩涡愈发不可收拾的乱世里,正义、是非、程序和规则的定义,都将受到剧烈的冲击。被政治风波卷走了亲友之人,对其中水温的体察,会跟选择性无视政治动荡之人南辕北辙。在坠入悬崖的过程中,如何理解规则,如何认知正义,这两类人也会得出有差异乃至截然相反的答案。第四季结束时,在格里安和夏洛特眼里,佛陀对于秩序的执念,既换不来真相,也捎不来公正,反倒可能阻碍他们试图保护被政治侵蚀生活的人。两人这一季参与了偷机密文件营救卡特尔巴赫一事,以他们第四季结束时的经历,两人对时局的认知更加清醒,又分别在妹妹和侄子身上完成了爱与宽恕的旅程,充分意识到自身局限性的同时,人格也进一步完善,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也更充分,更到位。接下来类似的事情,他俩估计还会继续干,方能在纳粹和军国主义愈演愈烈的世道里实现公义。
而佛陀面临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也不太可能像之前那样轻而易举置身事外。对于这两个有正义感却不听话的下属,他迟早要做出选择,究竟和他们站在同一侧,重新认知和捍卫正义,还是继续活在既有秩序可带来公正的错觉里,任由政治的阴霾侵蚀社会。这不仅是佛陀,也是每一个身处剧变时代之人,必须要面对与回答的问题。至于格里安和夏洛特,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许他们未必能活着看到曙光降临的时刻,但历史终归是公平的,他们播下了良善的种子,终会在合适的时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来应该继续写警局内部矛盾,但这部分内容相对复杂些,我需要多斟酌一下,前几天也忙着给格里安和夏洛特写同人文。刚好前几天和一位剧迷讨论感情线时,对于耶尼克这个人物,以及主创为何在前两季就已经将男女主角盖章是真爱,有了别的感悟。因此决定先写一下耶尼克,反正前面已经写了大量严肃内容,这次写写情感旁枝。我的分析可能会颠覆不少观众对他的印象,如有冒犯,随时退出。
不少国内观众(我没专门去外网调研过,不太清楚国外剧粉对耶尼克的态度)都很喜欢耶尼克,被他对夏洛特的爱打动,其受欢迎程度不必多谈,在某些观众眼里,这个角色甚至到了几乎完人的程度。有些观众认为,他如果没死,会比格里安更适合夏洛特。这篇想谈谈耶尼克这个人物,顺带简单分析下,为啥主创从前两季开始,就已经把官配定为官配。耶尼克的成长环境,很单纯,独生子,父母心思也简单善良,家境不错,没有夏洛特的经济困境。不似格里安和夏洛特,一生下来就要面临一地鸡毛的家庭关系,以及来自各自父母的伤害。所以,单纯的成长环境,让耶尼克长成了一个单纯的人。这里的单纯既有出自本能善意的一面,也有识人不清,看不清从事工作的风险系数的一面。
耶尼克识人不清,本剧在他有限的出场时间里,花了不少笔墨刻画。先说他看不清他人的恶意,第一季第六集,他邀请夏洛特去某个户外俱乐部玩,同行的还有另外几个家境更好的女孩子。他邀请夏洛特的本意,是想拉近同她的距离,追求她,夏洛特也答应了。结果那几个女孩子,当着夏洛特的面,嘲笑了夏洛特的穿着,耶尼克也在场,并没有出声维护夏洛特(对比第三季,格里安是怎么顶着警局里的舆论压力和得罪上司佛陀的风险,一次又一次当众维护夏洛特的。更不用提并不理亏的情况下,指出这几个女孩子的刻薄,对耶尼克本人根本没多少实质风险。)。这一处可以解释为耶尼克脸皮薄,也刻画了他意识不到此刻需要维护夏洛特,否则会在姑娘面前减分。这还没完,那几个对夏洛特不友善的女孩子,看似无意地检验耶尼克的唇语技能,实则让夏洛特难堪,故意借耶尼克之口,当着夏洛特的面,当众传达了夏洛特是穷鬼这种伤人自尊的话。本来夏洛特对自己的家境就很敏感,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耶尼克倒好,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让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当众出丑,也暗示了他觉察不出他人的恶意。这种情况下,要求把尊严看得很重的夏洛特爱上他,委实难为夏洛特了。
当然,这不过是几个女孩子对另一个女孩吃醋,真没辨识出其中的恶意,也到不了要人命的程度。况且夏洛特的人格很高贵,哪怕为生计挣扎,暗地里被迫当性工作者,又受人威胁监视她心生好感的人,碰上耶尼克无意间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始终记着耶尼克的善意,没有跟沃尔特揭发耶尼克进他办公室,打翻了他的墨水瓶,监视他的人是耶尼克。她知道这么一来,自己可以拿到期待已久的无犯罪证明,也不用再昧着良心监视无辜的格里安,能心安理得地靠近喜欢的人。她更不用忍着恶心和情感、尊严被蹂躏的羞辱,被迫伺候沃尔特。但她在处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是选择替耶尼克隐瞒,延缓了耶尼克的死亡时间,却无法改变耶尼克识人不清的特质,更扭转不了他死亡的悲剧。
识人不清的另一面,则是他看不出谁是真正对他好的人,谁是警局里最善良的人。这一点体现在他对格里安的态度上。看完前两季,耶尼克活着时,格里安并没有对不起耶尼克,还邀请他来自己的特别调查组,毕竟谋杀组比风纪检查组更有前途。格里安也是他所有的上司里,最在乎他死活的人。他所有的上司(包括本达、沃尔特和格里安三个人),格里安对他说话态度是最客气的,如果是接受完耶尼克带有私人性质的服务,他都会说谢谢。他死后,也只有格里安愿意为了他的死,不惜指责本达不顾耶尼克的性命,也要让真凶付出代价,哪怕耶尼克也喜欢自己喜欢的女孩子。
可是耶尼克是怎么回报格里安的呢?先是在他喜欢的夏洛特面前,暗讽格里安不认真调查,只会板着脸保持沉默(第一季第七集印刷厂那里)。而他清楚这不是事实,因为第一季第一集,格里安就下令要事无巨细地检查所有录影带(虽然有私人意图)。可惜夏洛特在他看不见的场景,跟格里安打过交道,知道他会为了身无分文的俄国流亡者,背地里认真调查每条线索。这一回涉及格里安的名誉,夏洛特没给面子,直接发火了,来了句“我跟你说认真的呢。”他又一次在夏洛特面前减分。估计也是夏洛特这个反应,让耶尼克意识到,她对自己的上司格里安有好感。
而格里安对夏洛特的好感被他察觉,则是第二季第一集,两人用餐,格里安提到夏洛特时,直接称呼她的名字,以及不经意间流露的笑意。考虑到格里安前两季里笑的频率特别低,上班几乎不笑,仅有的几次都和夏洛特有关,耶尼克再迟钝单纯,在感情面前也会多了点敏感雷达。这下察觉出他暗恋的人跟上司互有好感,他对格里安的态度就很微妙了。下一幕,就是去找夏洛特,耶尼克上她家找,结果人去公共澡堂洗澡了。两个人又急着找她,场面难堪尴尬,他直接把这活,推给了跟夏洛特关系处在冰点的格里安(也就格里安脾气好,不计较这么尴尬的事)。两个人把话说开了一半,格里安也验证了夏洛特家境贫寒的推测(第一季第五集吃他剩下的饭和半夜不肯回家),既然她为监视他的行为道歉了,他体谅她的艰难处境,基本原谅了她(彻底原谅还得等到失踪事件),间接缓和了两人的关系。
之后,耶尼克做了一件算是在小心思与真不懂之间反复横跳的事,就是当着夏洛特和格里安的面,且格里安眉头都皱起来的情况下,宣布Helga母子来了(谁要是再说格里安想他们来的,可以仔细看看他一听说老家亲戚来,一见到Helga,皱得不能再紧的眉头)。因为这件事确实不好界定性质,处在灰色地带,各位观众可自行判断。从他的角度出发,格里安有“家室”,这么一来夏洛特就不会靠近格里安了,也许就会走近他了。格里安要是有道德,也不该靠近夏洛特。假如他还活着,以及能接受夏洛特卖过身的过去(对这点我表示怀疑,至少在他死前,他对复杂事物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这不是一句心地善良就能抵消的。),夏洛特接下来确实不至于那么惨。虽说耶尼克这个阶段,没法像三、四两季的格里安那样,成为夏洛特的生死之交、精神支柱兼灵魂?
s4e12,高层人士在富华里你争我斗,底层被逼冒险求生。拉特直属警察局长卧底冲锋队,那未来的洪流里该怎么在良心与生存间挣扎。夏洛特为救妹妹犯错,可是这样的她在妹妹眼里彻底不是一路人,而她自己也再次沦为底层人民。
S4E34,夏洛特那只舞啊好心痛,为了1000马克筋疲力尽跳到最后,杰克xx鲁迪三个男伴,而凌晨到来的格里安,仿佛十二点钟的钟声般把南瓜马车复原,一千马克三个骑士少女自己奋斗赢得奖励仿佛幻梦,回到她泥泞不堪的生活里。可是格里安啊格里安,为什么不能像初见一样,先完成那支舞,是意味着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吗?另外格里安格里安你欠我们的夏洛特一千马克啊啊啊。。。夏洛特,托妮,她好爱她,以至于这一季突然不太理解为啥托妮这么敌视夏洛特了。。。 另外剧情线好多,前面剧情忘了不少导致看得好混乱那个主持人小哥是谁来着啊
S3E56剧情开始连贯起来了。夏洛特格里安6集最后太有张力了,苦命鸳鸯啊啊啊。美国大叔直接单枪匹马威胁绑架尼森一家属实牛,尼森你家这么大结果除了你们一家三个就只剩个管家吗???第一季还是哪季的女老师还有戏份也是很没想到。鲁迪好可怜惹,那个法官是不是前面白手套里的?总体感觉道德法治在崩塌,每个人都在奋力挣扎。
S4E7小别胜新婚啊,他两合体后真的笑得好快乐好幸福尼森家宫斗戏突然还挺好看的,尼森再发疯,管家也发疯?反犹白手套,他美大叔很会耍帅啊。
S4E8明明两个大人了,结果谈恋爱跟小情侣似的,粉红泡泡满天飞啊,甜死人了。但是拉特啊,又一次因为冲锋队的事错过夏洛特,要开始虐了吧。同时,拍隐私照、砸人家场子,摄影小哥和艾斯特尔明显都对他有意见了,要逐渐众叛亲离的节奏吗?
S4E12夏洛特哥哥的拳赛最精彩,你们嘘我吉普赛,我就用吉普赛的图腾战胜你们。托妮和侄子的相约逃离,简直是完美的贝加尔湖畔。拉特用爱和人性?战胜病魔恐惧,只是最后那大军是什么发展啊?
整部剧从始至终看下来,太爱柏林了,政治纷涌之下,酒馆歌厅赌场,音乐,跳舞,仿佛夜生活才是柏林的灵魂。
第四季《巴比伦柏林》的进程过半,剧情逐渐进入了高潮,爆点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各条故事线也有了更深度的交融与发展——这集剧评我没法分线了,因为相互之间的嵌套实在太深(从我的经验来说,这是编剧强大、叙事紧凑的表现),索性直接按顺序来写。
本集有一个隐性的主题“傀儡”:格里安、埃德加、阿尔弗雷德,他们都是或曾是施密特手下感到恐惧的提线人偶,而另一个被大家忽视的傀儡韦格纳,也终于展示出了他的另一面。
柏林黑帮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仇杀,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媒体都争相询问警方,希望有个说法。
面对汹涌的民意,佛陀只能说:具体情况无可奉告,警方正在全力调查,暂时无法预测黑帮的行动,但有一些可以跟进的线索。
这是打官腔,但也是实话,佛陀发自真心保证“柏林警局一定会整饬城市治安。”
镜头来到了格里安一场梦境中的记忆:施密特为他注射了“兴药”,然后让格里安与一位体格比他大一个量级的壮汉对打,与之前貂咬死狼一样,格里安也在不知疼痛和惧怕的疯狂中战胜了对方。
这是前不久发生的事,随后,格里安就在后怕的恐怖中惊醒了,此时他身边沉睡着夏洛特,给予了他现在生命中仅有的安宁。
清晨时,温特也先于床上的女伴玛丽起床了,他打电话给国防部,告诉泽格斯将军自己的意外收获,一直注意着温特的玛丽连忙来到了他身边。
这份备受瞩目的底片证据,正是当初玛丽从家里偷拍带出来的,是卡特尔巴赫与海曼翻案的关键,可她着急也没法,只能看着温特烧掉了底片。
如今德国军政高层的目标是一致,就是要掐灭对秘密军备的窥探苗头,温特肯定会销毁照片,打这个电话无非是凭空多要一份人情——另外,刚睡晚将军女儿后给将军打电话,也是很刺激的一件事。
温特挂了电话后,略带轻蔑地对玛丽说了她父亲“受恐惧支配”,这一形容,正好也是本集的核心之一。
相比起这一对的各怀鬼胎,格里安和夏洛特起床后就温馨多了,格里安希望夏洛特能继续待下去,没说两句又亲上了……
他们俩到底压抑了多长时间啊,这完全是久旱逢甘霖的状态……
一大早,托妮和蕾娜特等人被送进索诺邦少管所(同时也是福利院),海伦娜·福斯院长接收了她们,宣告了她们“新生活”的开始。
托妮有些奇怪为什么会有成年人被带来这里,但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回来换衣服的夏洛特吵醒了刚睡着不久的杰克,看着彻夜未归的夏洛特一脸春意盎然,杰克(再次)明白了自己得不到对方的芳心,他一度想收房租,可看到夏洛特四处找钱的样子瞬间又心软了。
说实话我还挺理解杰克的,他拥有良好的“备胎”自我修养,心甘情愿地为一个追不到的好姑娘力所能及地付出。
警局收到了一个大箱子,收件人写着格里安,当大家如临大敌地打开箱子后,发现里面装着爬满老鼠的赤色雨果的尸体——这是另一名黑帮头目“耗子”罗伯特的手法。
挑动了柏林黑帮大乱斗的幕后阴谋家,摆明要把格里安牵扯进来,这下格里安更加责无旁贷了。
瓦尔特回家后,发现埃斯特尔正收拾行李准备带两个孩子走,她不满瓦尔特近几日的处理,接着又扯回了埃德加身上:你不是埃德加,他是不可取代的。
在埃斯特尔心中,埃德加是主菜,瓦尔特是辅料,她希望两个男人都在她身边,要么要两个,要么全不要——黑帮大嫂胃口就是大。
如今的帮派老大瓦尔特又怎能忍受自己被一个死人比下去,两人吵着吵着,埃斯特尔骂出了更难听的话:论资历,你比老娘差远了。
可见,瓦尔特是被埃德加一路提拔为二当家的,睡了大嫂安然无恙,现在还成了老大,也算是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
瓦尔特气愤之下,终于说出了埃德加的死因:他想干掉我,但被早已警觉的我反杀了。
看来,埃德加终究没能为了埃斯特尔维持三人和谐相处的关系,只是瓦尔特棋高一着,心痛得“炸死”了大哥。在这个伤心的事实下,瓦尔特送走了埃斯特尔和两个孩子。
阿尔弗雷德来找珠宝合作商雅各布,提出想打造一颗蓝宝石的赝品,他没有隐瞒自己遭遇绑架勒索的遭遇,大概也是想打感情牌打动对方。
可惜,独一无二的蓝宝石无法复制,雅各布拒绝了这一要求,留下阿尔弗雷德继续狂怒后,立刻回去给惹事的小祖宗埃伯打电话,约他见面详谈。
夏洛特开始调查与福斯判决案件相关的孩子,她实地走访孩子背后的家庭,进一步接近了真相:那些被送进少管所或者“意外”身亡的孩子,不会有威胁警察的意图,更没有威胁警察的能力,“袭警”等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孩子都被送去了索诺邦少管所,给孩子验尸的法医全是施瓦茨,事后通知也非常草率……这些案件只是没查,一查起来到处是疑点。
夏洛特依然在用“刑警助理”的身份进行调查,在离开前,她向一位母亲表示,“事关孩子的冤案会继续查下去”。
为受难的孩子打抱不平,为蒙冤的家庭伸张正义,这就是夏洛特的立场和使命。
格里安整理完了一堆黑帮人物的资料,决定亲自去会会罗伯特,结果只找到了一大堆老鼠和一具吊死的尸体……这时候,幕后黑手主动现身在格里安面前,他正是“死人”埃德加。
这下子前半季“黑帮线”的困惑都迎刃而解了:为什么阴谋家能对柏林黑帮的矛盾如此了如指掌,为什么他能轻易挑动黑帮大战,福克泽为什么会“背叛”瓦尔特而对他言听计从……
“幽灵”埃德加与过去判若两人,他不顾格里安的震惊,给了对方一个能够平息战火、重建秩序的机会:由一个大家都信任的调解人出面组织调停,这个人就是你。
格里安作为刑警,长期与黑帮分子打交道,同时又都没和各个黑帮存在利益瓜葛,理论上确实是个理想的调解人——只是这番话由挑起混乱的始作俑者讲出来,实在没多少说服力。
格里安直接给了埃德加一拳,反手就准备逮捕对方,他根本不想合作,这么明显的坑,傻子才会跳……
直到埃德加给了格里安一个难以拒绝的条件:我帮忙解决掉施密特,把你从恐惧的本源中解放出来。
仔细想来,施密特虽然从没正式在《巴比伦柏林》的主线故事里发挥重大作用,却一直充当着许多主要角色的“精神导师”,潜移默化影响着发展走向。
埃德加过去和格里安一样,也是受施密特操纵的“傀儡”,死过一次的经历帮助他从那份精神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他很明白那种“自知是提线木偶却无力反抗”的感受,基本上只能靠外力干涉才能摆脱。
于是,格里安答应了组织黑帮调解会,条件是施密特死时自己必须在场。
看上去一切都在意外之后顺理成章,但这出戏有个最大的疑点:埃德加表现地太清心寡欲、置身事外了,倘若他真的只是个寻求安宁的死人,就不该搞出那么多动静来,格里安八成要被坑一把。
雅各布来到了咖啡馆,却被告知预定的座位没了,相比起店员的有意刁难,旁边福斯以及他的门徒们更过分,直接进行言语+身体攻击。
现在我们知道,白手套也是纳粹党麾下的组织了,其成员与冲锋队高度重合,反犹排犹的言行如此明目张胆,毫不奇怪。
埃伯看到这一幕后没废话,直接抄起拐杖、掏出手枪以牙还牙,身手确实厉害(难怪能在尼森庄园飞檐走壁)。
埃伯虽然不想再回到犹太社区,但他没忘了与犹太人的这层关系,更不会看着排犹主义骑到自己头上去。
雅各布带着埃伯一路走回了住了大半辈子的家——他们早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看得出来,他仍没放弃把埃伯“劝回”犹太社区(犹太人的“黏性”可见一斑),可埃伯还是婉拒了。
当然,雅各布这次找埃伯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他把两个抓去的女人放了,绑架是重罪,也不道德,不能为了找回传家宝就自甘堕落……埃伯依然没做回应。
那两个被关在运煤船里的女人这会儿一点都不安生:黑尔嘉不停扔煤块发出声响,希望能引来救援,安娜玛丽嫌她太吵,并讽刺蠢女人这是徒劳,黑尔嘉又反过来嫌老太婆不作为,坐以待毙。
安娜玛丽看上去没太惊慌失措,或许还有什么后招——前提是她与黑尔嘉之间的火星别把船给点炸了。
另一边,为两个女人失踪暴躁到抓狂的阿尔弗雷德,请来了施密特大师为自己排忧解难:大师,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我快要爆炸了。
施密特建议他接受现状,“直面恐惧,放手就好,然后海阔天空……”阿尔弗雷德听后顿悟了,进入了没心没肺的缺心眼状态——对施密特来说,阿尔弗雷德也许是一只比格里安更有价值的傀儡。
格里安回到警局,说了自己结束黑帮战争的打算,佛陀警长听后明确表示反对。
警察不能和黑帮谈判,也不会做幕后交易,更不可牵扯其中,况且再怎么“秘密进行”都将走露风声,到时候警方的脸往哪儿搁?
格里安当然不能说与埃德加达成了交易,只能换个角度说实在话: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城市的秩序,只能在现有局势下争取掌握更多主动。
双方的观点都没错,佛陀坚持走“审讯、找证据、逮捕”的流程,是照章办事,更是警察决不妥协的原则,格里安点明“我们缺乏管制所有人的警力和资源”,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平衡点。
最终,格兰兹辛斯基局长出于“政治层面”考虑,同意了格里安的想法,为他的逾越行为开了绿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了方便以及补偿格里安的卧底行动——但佛陀不知道格里安的秘密任务,他只知道格里安越级上报,做了件自己不齿的错事,他不会给格里安什么好脸色看了。
托妮不打算适应福利院的“劳动生活”,因为她相信自己很快就能逃出去,身边的女生却警告她别多事,也别对另一边的男性囚犯太有兴趣……接着,她透露了原因,也就是“白手套”的秘密。
索诺邦少管所正是白手套的法院和刑场,稍微待久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个秘密,乱跑的话可是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正巧夏洛特在做进一步的调查,使用化名致电了索诺邦少管所,当听到接电话的人也叫福斯时,她立刻挂断了电话。
这群人或许压根没刻意隐瞒过,夏洛特只是按图索骥,就已经接近了恐怖的真相。
天色渐暗时,正在修补碗碟的伊丽莎白,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了泽格斯等人会面消息,她突然灵光一闪,立马给玛丽打了电话。
丢失的证据注定找不回来了,我猜测伊丽莎白可能是想趁机重新搞一份证据,而这需要玛丽、格里安等人的协助。
没过多久,伊丽莎白又打到了格里安家,接电话的是正在随歌起舞的夏洛特……这位“唐突的女主人”还不好意思用“拉特太太”的身份,便自称是“前刑警助理”。
伊丽莎白的具体计划我就不猜了(反正也猜不到,总不会是几个人去大佬面前演戏吧)……总之,第四季目前所有的故事线都已交汇,大戏越来越精彩了。
心事重重的格里安回家后,看到了精灵一般的夏洛特,整个人瞬间“净化”了,接下去,又是一场比昨夜更加没羞没臊的天雷地火……
一个是被打了兴奋剂的新世代雅利安超人,一个是能连跳36小时舞而不倒的人型机器,天晓得这两人到底来了几次……
退潮之后,夏洛特终于开始说正事了:索诺邦少管所的管理者是海伦娜·福斯,老公给人定罪,送去老婆的少管所处置,这已经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传送链”。
那些被14分局警察杀掉的孩子,有不少都是从少管所逃出去的,怎么看都像是被灭口了。
尽管夏洛特不像我们观众那样开了上帝视角,但她通过调查分析已差不多推测出了全貌,格里安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但他现在无处下手,他们最缺的是证据,足够有分量的证据。
身在福利院的托妮估计有新使命了,不管是为了帮姐姐、帮同伴还是帮自己,她都不得不肩负起更重的担子。
阿尔弗雷德现在一身轻松,在家气定神闲地打台球,这把韦格纳看傻了:夫人和老太太杳无音信,您咋这么淡定呢?
阿尔弗雷德传授了新学会的诀窍,“我们对于现状无能力为,顺其自然吧。”
韦格纳嘴上没说,心里却接受不了少爷“解脱”的样子,回到自己房间后,他开始对着镜子、对着自己“发癫”,咬牙切齿地说了些古怪的话语。
感觉韦格纳有点双重人格的意思啊,而且听上去他并不是对阿尔弗雷德(尼森家族)有着单纯的恨或者爱,更像是种一厢情愿的、强迫性的、病态的执着。
本集末尾,又一个爆点出现了:原来是韦格纳偷偷把蓝宝石藏了起来,这对应上了第一集结尾他偷听电话的细节,也解释了安娜玛丽的不知情、埃伯可以顺利进入庄园等一系列疑点。
尽管一直以来《巴比伦柏林》都在有意忽略、淡化韦格纳这位“管家工具人”,但此时的反转却不突兀,它非常契合本集的主题——不要轻视任何一个看上去缺乏自我的“傀儡”,这就好像在现实中,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最后改变了历史。
本集虽是过渡集,但几场戏的表现力都不输于正常的高潮戏,无论是开头偷天换日的行动,还是安息日夜晚埃伯的复杂状态,亦或是片尾的夜总会群架,都是非常好看且耐看的章节。
看这集我会产生一种错觉,即“人们就算知道所作所为会造成不愿看到的结果,最后还是会进行到底”……而这种飞速驶向悬崖的无力与刺激,也是《巴比伦柏林》的主要看点之一。
在即将进行的国防部总部会议上,军方将会调整防御政策,到时候新版WH808号文件也会被拿上去——玛丽在家已经偷看过这份文件了,国防军除了增加军备外,还会加入一种新型武器“火箭”。
被玛丽和伊丽莎白叫来的汉斯越听越着急:知道真相咱也无可奈何啊,就法院现在那副德行,哪怕拍了照片过去也不会认,除非拿出原件……
没想到,伊丽莎白和玛丽真的策划出了一个在火车站偷梁换柱的Plan C:直接偷走原件,然后做份一样的顶替。
伊丽莎白果然是打算重新找证据,该计划由伊丽莎白、玛丽、格里安、汉斯、夏洛特5人参与(每个人都有合理的动机),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具体的突破口在会议记录员格雷戈里乌斯•安塞姆身上,10年前他曾是伊丽莎白的追求者,伊丽莎白料定他对自己余情未了,便在车站假装偶遇,来创造调包的机会。
伊丽莎白牵制住安塞姆,让伪装成服务生的格里安拿走文件夹,递给玛丽后再转交给汉斯和夏洛特拷贝一份。
再优秀的打字员也会忙中出错,夏洛特一不留神就把国防军拼错了。
现在已经来不及重打了,汉斯只能硬着头皮表示继续下去——不过这不全是坏事,万一将来真假文件对照就有“勾子”可使了…如果拼写错误不被提前发现的话。
由于安塞姆抵达车站比较晚,所以两人只能一起喝10分钟的咖啡,这点功夫还是太过仓促了些。
为了拖延时间,“演员组”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格里安特意一个一个硬币地找钱,伊丽莎白更是豁出去了,直接亲了安塞姆,还佯装动情地跟着他上车私奔……
可惜两人的随机应变仍然不够,不得已之下,换回常服的格里安做了一回自己很讨厌的“坏警察”,诬陷身边的男孩、大喊“抓小偷”,这才让玛丽有机会把调包后的文件夹放回去。
这场短暂又刺激的行动相当精彩……可怜被骗的安塞姆,当他再次看见伊丽莎白的时候,估计对方已经是卡特尔巴赫的未婚妻/妻子了。
第二天早上,格里安醒来发现夏洛特已起床后都有点不习惯了,可见他已经习惯了两人的同居生活——小两口整天腻歪在一起,正是最浓情蜜意的时候,这不,刚一说上话,就又忍不住来了一次“晨跑”。
你们真是够了啊,甜度这么高,齁死我了……在愉快的晨间热身后,格里安与夏洛特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
煤船上,安娜玛丽用手帕沾了露水为自己解渴——埃伯把两个女人关进来后没留下什么食物和饮用水,监禁条件很差。
黑尔嘉和安娜玛丽被关在这里已经两天了,再不出去或得到补给,她们就要撑不下去了。
不过这会儿两个女人都还很有精神——或者说都不愿在对方面前示弱——安娜玛丽讽刺黑尔嘉用煤块搭的台阶搞错了,派不上用场,黑尔嘉就质问安娜玛丽把蓝宝石藏哪儿了,婆婆反过来又怪儿媳妇自找苦吃……
这两人根本没法好好交流,整天就想着压对方一头,这倒为她们保持旺盛精力助力良多。
安娜玛丽指出“阿尔弗雷德最爱的人是自己”,随后又说自己没拿走蓝宝石,可黑尔嘉还是不相信对方,两人又陷入了互相较劲、诅咒对方的状态。
不过,把心里话说出来后,双方都好受些了,婆婆甚至还被儿媳妇恶毒的咒骂逗笑了……两人总算开始合作搭台阶了。
埃伯打电话来向阿尔弗雷德下最后通牒,威胁称再不给宝石就撕票,韦格纳听后忙说宝石找到了,并约好晚上九点在舍恩韦特尔见面。
看来韦格纳不想把事闹大,至少不愿看到形势彻底失控。
今天是安息日,犹太社区里洋溢着过节的气氛,终于要得偿所愿的埃伯心情大好,打完电话后识破了一个装瞎子说吉祥话的乞丐也没生气,还很大方地给了钱。
通过从这个细节也可以发现,尽管埃伯一直试图与犹太社区保持距离,但他的身心却在不知不觉中离这片“家园”越来越近了。
这一天的格里安格外忙碌,他致电走访了各路黑道头目,表达了自己代表柏林警方组织“戒指团和平聚会”的意愿。
这群帮派分子一个个都是“口嫌体正直”,表面上对“集体讲和”表示不屑或不看好,心里却都渴望停战休养,接着摆出了“谁谁谁去了我也去”的态度——那事情就好办了。
傍晚时,格里安来到了舍恩韦特尔,他要来说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瓦尔特。
没错,瓦尔特也是这个犹太社区的一份子,看他熟练地给装瞎乞丐及周围商人分钱的样子,这一片区平时都是他罩的(就不知瓦尔特本是犹太人,还是皈依了犹太教)。
格里安告诉瓦尔特,“讲和聚会”将在一个对所有人都中立的区域召开,即柏林警察总局,这下瓦尔特也不得不同意了。
敲定聚会的时间和地点后,格里安把消息告诉了埃德加,这也是他履行交易的一部分……且看埃德加届时会不会作妖了。
距离碰面还有几个小时,埃伯准备出门溜溜,却被叫去参加了晚宴——他终究“拗不过”雅各布一家人,在安息日的夜晚,又一次变成了亚伯拉罕•戈尔登斯坦。
在外流浪的犹太人,没能逃过对家庭和族人的留恋。
这场“现代游子”与“传统家庭”之间的交流碰撞非常有嚼头,面对远房犹太亲戚的各种询问,埃伯显得有些局促,但还是尽量照实说了,比如离婚等等,唯独对自己做什么生意始终含糊其辞(看来不是纽约黑帮就是江洋大盗),最后随口说是做口香糖生意的。
埃伯一边嚼口香糖一边让大卫传递口香糖的画面,产生了些许“新旧相接”的温馨感,餐桌上的这份淳朴,也进一步“软化”了埃伯。
回头,雅各布又开始劝埃伯尽快把两个女人放了,埃伯却表示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回报,今晚他就能拿到蓝宝石了,这下轮到雅各布显摆了:阿尔弗雷德前两天还无助地求我呢,手上怎么会有宝石,这一定是个圈套,你别上当。
埃伯不是没考虑过阿尔弗雷德狗急跳墙的情况,但艺高人胆大的他愿意赌一把,现在雅各布这样一说,他心中的天秤又一次摆动了起来。
埃伯在祝酒后本想离开,但被族人们的“热情”挽留了下来,看着来到楼下想息事宁人的韦格纳,听着雅各布不停在自己耳边吹风,埃伯最终还是爽约了。
与其说埃伯选择了“迟疑和谨慎”,不如说他让步于了“家族和归属感”——犹太人的团结和坚韧、保守和狡黠,在这场戏里有了一体两面的展现。
两个女人质可能自救成功,蓝宝石彻底“失踪”,而埃伯这个绑匪必须有所交代……接下去,事态真要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温特在公园骑马时再度“偶遇”了阿恩特,小伙儿上回的得体表现令他印象深刻……面对阿恩特赤裸裸的勾引,这次温特忍不住了,附近这一大片树林,不就是方便同性恋们办事的吗?
可惜温特还是上套了——格雷夫早就接受了格里安的指令,在附近守株待兔,尽管这个秘密行动让他很不好受,可他还是完成了偷拍任务。
一发现有相机伺候,温特立刻意识到中计了,无奈裤子还没提起来,身体跟不上脑子的反应,实在是追之不及。
天大的把柄落到了别人手里,温特就此陷入了无限被动。
始终放心不下鲁迪的夏洛特,再次使用化名打电话给施瓦茨找人,对方却说鲁迪几天前出城了,可能晚上会来上夜班,这让夏洛特的疑心更重了。
夏洛特在警局工作过多年,十分清楚好友鲁迪的上班安排,施瓦茨这话,怎么听都很古怪。
于是,夏洛特大白天就跑来警局和格里安腻歪了,两人先肆意啃了一会儿,夏洛特才说了刚刚的发现,这和格里安得到的“鲁迪去跳舞了”的搪塞明显对不上。
施瓦茨要么撒了一个慌,要么对两人说的都是谎话,大家已经好几天没见到鲁迪了,必须多加留意。
格里安回到办公室后,从格雷夫手中拿到了新洗的照片,这下可以拿捏温特了……格里安同时注意到了格雷夫的失落,后者若有所指地说了自己的苦衷后,却不愿对“上司兼朋友”的格里安细说。
社会大众可以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而给人定罪,这就是现实,这个人可以是位高权重的温特,也可以是任何一个无名小卒,格雷夫同样可能是下一位受害者……所以他只能封闭起来保护自己。
温特非常识相,当天就释放了斯坦尼斯,而这一切全有赖于办事得力的格里安。
现在,立下大功的格里安已经成了斯坦尼斯最信任的小队长,志得意满的斯坦尼斯当即拉着他,准备去把属于他的冲锋队夺回来。
今晚雅各比的心情有些郁闷:首先,前不久还是高档娱乐会所、自己曾担任过司仪的艾弗提夜总会,在被租出去之后成变成了一个三俗剧场;其次,今夜纳粹党半包了场地,自己不得不强颜欢笑着陪酒,还得忍受上司赫尔曼的骚扰。
看赫尔曼毛手毛脚的小动作以及瞟雅各比的眼神,摆明了又是一个老玻璃——本剧“黑”纳粹党的力度真是不露痕迹又恰到好处。
酒宴正酣时,走钢丝的杂技女终于掉了下来,观众们看人出丑的心态满足了,主持人又顺势按大家的愿望,让侏儒海盗把杂技女拍下了台,杂技女得到了遭受更多羞辱以及捡赏钱的机会。
看台上的埃斯特尔看着心痛,却又无可奈何,任何时代都逃不过类似的困境:俗客永远比雅客更容易掏出现钱来。
到了下一个节目时,斯坦尼斯和格里安进场了——斯坦尼斯毫不废话,上来直接两拳头开冲,格里安也跳上舞台,大声号召冲锋队员们打倒赫尔多夫等伪头目,以及赫尔曼等慕尼黑来的党卫队(不得不承认,纳粹这一套的煽动性太强了)。
我算是看出来了,警方卧底计划的宗旨是“不怕冲锋队作乱,就怕冲锋队不乱”,只有喜欢闹事的斯坦尼斯这类人在位,他们才好找罪证搞垮冲锋队乃至纳粹党。
接着全集最好玩的一场戏出现了:伴随着舞台上“约德尔之王”声情并茂的歌声、裸胖舞女的艳俗扭动以及乐队的卖力演奏,舞台下一群纳粹党上演了全武行,真不愧是编舞比编剧多的《巴比伦柏林》,在我的笑声中,斯坦尼斯夺权成功。
单论打架斗殴,逐渐官僚化的党卫队还真不是冲锋队的对手……这次下克上的小暴动,使我更理解希特勒将来为何要清洗冲锋队了,就不知道斯坦尼斯还能不能活到三年后的长刀之夜了。
夜幕降临,福斯等人来到了索诺邦少管所,又一场白手套的审判要开始了,托妮渐渐意识到了这里的水很深。
PS:蕾娜特收拾干净后颜值提升了一个档次,可见孤儿们平时真的是不会打理自己啊。
下班时间,本该空无一人的博姆办公室里走出来一个人,像是拿了什么东西,没想到亨宁和柴温斯基还在加班,这人便用修灯师傅的身份做了掩护。
对于这人我有三种猜测:一,他是温特的人,来找对自己不利的底片证据;二,他是埃德加的人,准备提前在警局布置,到时候搞波大动静;三,他是白手套的人,偷偷来拿不利于白手套或者白手套需要的证据。
夏洛特又打电话给格里安,大概是想让他去确认一下鲁迪在不在,可这会儿格里安在打群架呢,夏洛特便忍不住亲自去了警局,对熟悉的门卫大哥杰拉德谎称工伤混了进去。
看来夏洛特被解雇一事处理得非常低调,佛陀等人也不想声张这件凶案组内部的丑闻,这倒是给了她蒙混过关的机会。
夏洛特来到停尸房外时,注意到了里面异常的动静,她小心翼翼进去后,只发现了打碎的玻璃瓶、没关的水龙头,以及鲁迪的尸体……
鲁迪的尸体迟早要处理,施瓦茨估计是想做点手脚后再抛尸,反正周五晚上的警局停尸房也不会有什么人来,应该很安全才对,没想到自己会突然被带走。
夏洛特只伤心、失神了一会儿,现在可没时间哭哭啼啼,她看到施瓦茨被架走了,动手的依然是库什克等14分局的老熟人。
照理说,施瓦茨是替白手套做事的,他们不该如此粗暴对待……只有“暴露后灭口”“当场去给罪犯上刑”等施瓦茨不情愿离开的原因,才会让他们用强了。
一身疲惫、伤痕累累的格里安回家后,没有看到企盼中的夏洛特,显得格外失望,今天他们俩的经历都太多了,注定碰不到一起。
不过,最近几集的糖已经发够了,随着后续的剧情推进,两人估计也没多少温存的时候了。
要说夏洛特的胆子真是大,发现施瓦茨被押上车后,就这么扒车一路跟去了索诺邦少管所,也不怕前方会有什么危险存在。
鲁迪手上的证据铁定是拿不到了,但夏洛特接下去可以得到更新鲜的一手材料,还可能会与托妮再次碰面……只是她必须面临极大的风险,毕竟白手套可是一群心狠手辣之辈。
接连两集的高潮过后,本集在大结局前阶段性地给出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与铺垫,“黑帮线”与“宝石线”相继收尾,已经扶正的“时政线”也迎来了不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
我们都已知道了未来的终局,但一时的成败却是最难猜的。
柏林黑帮头目们死了个精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即便尸体被挪走,凶案组的办公室里依然一片狼藉,格里安就着这气氛写完了辞职报告,准备引咎辞职,结果上级领导佛陀也急着要担责,他是直属上司嘛,自然也责无旁贷。
两个人还没表完态,格兰兹辛斯基局长进来了,他拿出报纸祝贺了大家,这次“意外”的社会反响极好,媒体说柏林警方开展了一项行动,把黑帮一网打尽(虽然黑帮死于自相残杀,但警察功不可没),还把首功记在了格里安头上。
黑帮秘密聚会发生变故的事这么快弄得人尽皆知,看来埃德加及时放出了风声,甚至还帮忙提供了通稿……
相比起不接受如此“丧事喜办”、想发声明澄清的格里安和佛陀,“哼哈二将”亨宁和柴温斯基显得很高兴,就差没大笑出来了,这才是正常人的反应。
局长劝格里安两人别那么认识死理:媒体喜欢我们,市民感激我们,政客们也很满意,干嘛还自找不快?虽然方法不太理想,可这不达成了我们所追求的“安全与和平”的目标了吗?
为什么硬要分对错,直接看结果不好么?局长直接下令“你们俩别多事了,辞职报告都撕掉”,算是为这起事件盖棺定论了……格里安不得不在“脸上笑,心里苦”之中成为了众人眼里的扫黑英雄。
事后,埃德加找上格里安,不顾他的抗拒和傲娇,表示“我依然会实现承诺”。
格里安嘴上不说,但沉默证明了他的心动。
为此,格里安还专程去找神父倾诉了自己的阴暗想法,他直言“哥哥是恶魔,他虐待我,摧毁了我的灵魂”,同时,格里安也承认了是因为自己有愧,才给了对方施暴的机会。
格里安没有隐瞒希望杀了哥哥的想法,他甚至幻想了自己在实验室里亲手杀死施密特的场景,可以说非常具体。
神父当然只能强调暴力是罪过,并说明“宽恕和爱是通往救赎的道路”,希望格里安可以回头是岸。
在说出更多秘密之前,格里安急忙跑了……但最后究竟该怎么做,他心里已有了答案。
博姆带着家人来到了“新房子”里,并打算添置一批新家具,一脸翻身做主人的春风得意,妻子希尔德质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博姆不自觉地开始了一段令他心惊肉跳的回忆:埃德加手下找上他的时间比较早,他悄悄提供了全套内应服务,包括拿出部门平面图、带枪藏枪、配会议室钥匙等等。
假如没有博姆的协助,埃德加根本无法实施他的计划,他才是一锅端黑帮头目的最大“功臣”。
但这份“功劳”注定是不能讲出来的,博姆都不会羡慕格里安得到了英雄的殊荣……
博姆只能安慰妻子和孩子要往前看,自己与黑帮勾结还大赚一笔的秘密他要烂在肚里一辈子。
埃斯特尔又带着两孩子来祭奠埃德加,现在他连瓦尔特都失去了,彻底失去依靠的她非常伤感(虽然之前在闹别扭,但人死了是两回事)。
没一会儿埃斯特尔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而本该死去的埃德加却出现在了她面前。
埃德加也不顾埃斯特尔能多快消化这个消息,没三两句话就开始劈头盖脸地骂她薄情寡义,对自己没有爱,还顺利地让瓦尔特那个叛徒鸠占鹊巢,现在又来玩假惺惺的一套。
埃德加一股脑儿把怨气发出来之余,埃斯特尔也回过神了:原来一直是你在暗地里捣鬼,现在报复成功了,还想怎样?
埃德加已经知道埃斯特尔要离开了(说不定还是他促成的),对此他不会阻拦,但两个孩子得留下和他在一起,埃斯特尔下跪央求都没用。
很难说埃德加对埃斯特尔到底还有没有感情,一方面,剥夺了她母亲的权力是一等一的残忍,可另一方面,让她毫无牵挂地去好莱坞发展,又是给了她彻底的自由……这个答案,只有埃德加自己知道了。
韦格纳向阿尔弗雷德和黑尔嘉宣读了安娜玛丽的遗嘱,老太太把所有家产都留给了儿子,不管平时再怎么不满,原则上她确实是爱孩子的。
顺便提一句,黑尔嘉也跟着阿尔弗雷德染了白头发,摆出了“和丈夫一起浪”的模样,“尼森家新任女主人”心态捏得死死的。
不过,安娜玛丽在阿尔弗雷德结婚后修改了遗嘱,儿子要继承遗产得满足一个小条件:必须安葬她。
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偏偏卡住了阿尔弗雷德:为了不惊动媒体和警察,他直到现在都没去沉船里找尸体,可没有死亡证明,遗嘱就无法生效,总不能真按条款要求等10年吧?
得嘞,那就去捞遗体吧——结果船上没找到安娜玛丽的尸体,有可能涨水后是飘走了,更有可能老太太还活着。
阿尔弗雷德已在谐星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此时他已默认自己是新家主,他可不会被母亲的一纸遗嘱给困住。
一旁的韦格纳受够了:他把蓝宝石藏起来,本意是要避免往日仇怨找上门,同时还想利用此事让一切都回归“正轨”,结果现在却彻底失控……想终止这块破石头继续带来厄运的唯一办法,就是把它送出去。
韦格纳带着蓝宝石找上雅各布,要求面见绑架者,第一集结尾他就偷听了雅各布打电话,整件事是如何发展并失控的他最清楚。
夜晚,韦格纳来到酒店,确认埃伯的父亲是摩西后,他交代了1915年时的真相:老尼森只是个享乐主义者,他妻子安娜玛丽才是掌舵人,当时疏于打理的尼森公司濒临破产,就在安娜玛丽决心采取行动时,老尼森向她展示了那块蓝宝石。
看来老尼森和摩西的关系确实不错,摩西打算把蓝宝石放到柏林的犹太教堂去,这与他的“遗愿”一致,此话惹得雅各布直勾勾地盯着埃伯暗示“我就说嘛”。
这段以剪影动画形式表现的回忆挺有意思……那一天,安娜玛丽悄悄拿走了蓝宝石,并派人炸毁了船,摆脱了无能的丈夫以及所有债务,摩西等其他无辜之人也跟着一起陪葬了。
尼森集团今日的繁荣,都建立在那次偷窃杀人上,而韦格纳也正是在那年成为了安娜玛丽的秘书。
敏锐的埃伯已经猜到了,当年那个炸船的穷光蛋就是韦格纳(这能解释韦格纳在这次事件中的种种行为),韦格纳无法否认,交出蓝宝石并引颈待戮时,埃伯却放过了杀父仇人。
埃伯最终选择了宽恕,又或者说他觉得淹死安娜玛丽这个祸首后就算报了仇——问题来了,倘若埃伯没有放过安娜玛丽,那老太太是否被别人救了呢?
接下去,埃伯就该考虑如何处置传家宝了。
猎枪在较远距离下的杀伤力确实不行,玛丽被抢救过来了,当然,这也与她得到足够输血和年富力壮有关。
温特来探望时告诉了泽格斯真相:你女儿中枪不是因为狩猎意外,而是制止了一场针对我的暗杀,至于是谁干的,我会查出来。
明知玛丽也参与了暗杀计划,温特还是给了她“英雄”和“救命恩人”的称号,做事相当稳妥,也给足了泽格斯面子。
不过,温特一见玛丽后不整虚的了:别不承认你受人指使,告诉我名字和地点,要么继续做英雄,要么做众叛亲离的罪人。
温特很清楚玛丽所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她的处境,她身后无非就是些“赤红”的人,搞暗杀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关键时刻还失败了,没人会出来保玛丽。
在温特的逼问和胁迫下,玛丽把奥斯卡·库拉宁交代了出去,温特一度不信——看来大家都知道玛丽有这样一位男朋友——直到玛丽交代了他间谍的身份。
虽然杀温特是弗尔肯的意思,但玛丽更怨恨辜负自己库拉宁,现在把他丢出去是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即对温特有交代,又不算完全背叛布尔什维克……如果库拉宁确实是叛徒的话。
大多数秘密是经不起细查的,温特稍微一查,就发现库拉宁很可能是苏联特务,不过他更奇怪,为何偏偏在他们火箭技术刚有实质性进展的时候,对方派了个新人过来。
温特认为这不是巧合,苏德之间是有协议,但火箭对任何外人来说都是秘密,对方有足够的动机来打探。
趁着一起去尼森庄园看火箭的机会,温特向泽格斯说了玛丽的事:你女儿爱上了敌国特务,最近有什么古怪的事发生嘛?随后,泽格斯便说起WH808号文件被调包的情况。
格雷戈里乌斯还挺细致的,那个小瑕疵果然被发现了……鉴于国防会议本身不是啥秘密,出现这样“针对性极强”的窃密事件,玛丽身上的嫌疑更大了。
话说到这份上,大家心里都大概清楚怎么回事,温特这时摆出了一副打算追究、严惩不贷的样子。
话说的虽重,可最终选择权却留给了泽格斯,温特真打算追究到底就不会这样做了,可见他本质上还是想让将军欠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
当务之急是抓紧追查库拉宁的下落,不能让他把机密文件带离德国。
只不过,温特以及其他人都认为库拉宁会把文件带回莫斯科,只有玛丽认为他的立场可能已经变了。
接下去,阿尔弗雷德向温特和泽格斯介绍了新型火箭“普罗米修斯”,这种火箭具备远程打击能力,号称可以打到伦敦和巴黎,纽约迟早也够得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尼森集团(德国)在秘密研发新式武器的消息被泄露一点都不奇怪,随之受到觊觎也很正常——WH808号文件上记录的火箭对庭审来说只是个添头,可对库拉宁上级等其他人来说则是主菜。
入夜后,弗尔肯潜入医院找到了玛丽,先教训了一顿对方的叛变行为,玛丽也承认自己做不到,不过她表态依然愿意干革命。
玛丽的这些话都是真的,但买账与否的选择权在弗尔肯手上。
照理说,立场不坚定的叛徒应该除掉,但现在情况有些特殊:一方面,玛丽对库拉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弗尔肯已查到了他计划逃跑的叛变行为,另一方面,玛丽的身份确实大有用处。
所以,弗尔肯现在不得不留着玛丽将功补过,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还真的没办法抓捕库拉宁。
玛丽一听乐坏了,这个命令才对她胃口,不仅可以光明正大地对付负心汉,还能同时对弗尔肯和温特有所交代。
不过WH808号文件她还是打算交给弗尔肯,这也证明了她真正的立场。
夏洛特无意间看到了拳击手胡克利·托勒曼的海报,想起了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胡克利也是第三集里出现过的陪练拳手舒尔茨(我当时也觉得是一个人,只是因为没用同一个名字才不确定)。
夏洛特的“认亲欲”立刻上来了,于是她又熟门熟路地假冒记者打电话预约采访,开始了寻亲之旅。
见面地点选择了杰克的小酒馆,对夏洛特言听计从的备胎杰克,忍不住问起了夏洛特感情问题:知道你谈对象了,可你为什么不和人在一起呢?
夏洛特终于说出了原因,“我不喜欢缠着男人”,她更乐意保持距离感——又或许夏洛特感受到格里安还没准备好,她更愿意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去追求感情。
大概是夏洛特的洒脱与坦诚击碎了杰克的幻想,他突然向夏洛特收啤酒钱了。
杰克终于出息了,他意识到自己永远得不到夏洛特这种“奇女子”的心,一时灰心之下,开始和长期吃白食的夏洛特明算账了。
两人正掰扯呢,胡克利来了,看杰克老实服务的模样,估计想摆脱对夏洛特习惯性的关照没那么容易……
夏洛特和胡克利决定从头开始说起,这场相认应当会比较顺利。
斯坦尼斯回到了冲锋队驻地,格里安向他介绍了出狱归队的侄子莫里茨,斯坦尼斯立刻想起了莫里茨杀警的事迹。
尽管莫里茨是出于“自卫”杀了警察瑙曼,可瑙曼毕竟也是一名冲锋队员,冲锋队内部完全能再次追究,格里安说明“宣判无罪”多少有点替侄子求情的意思。
这件事可大可小,毕竟瑙曼更多是在替白手套干活,斯坦尼斯很快就表态不予追究了,还对莫里茨的行为表示了理解和赞赏。
这点面子还是要给格里安的,斯坦尼斯要是连如此驭下之术都没有就不用干了。
斯坦尼斯转头与格里安讨论起了正事:被关在牢里让我想明白了不少东西,现实取决于叙事,戈培尔已经展示了宣传的力量,咱们为什么不可以如法炮制呢?
随后,斯坦尼斯把准备攻击《进攻报》编辑部的打算告诉了格里安,一周后希特勒要外出,正是占领整个党部的好时机,到时候他们把生米煮成熟饭,希特勒就没戏唱了。
斯坦尼斯安排格里安尽可能拖住警察,并同时指挥B分队接管《进攻报》编辑部,自己已准备好了一份新报纸,到时候直接大批量印刷发行,事儿就成了大半。
且不论这个计划是否异想天开,斯坦尼斯这是把最大最重的“首功”交给了格里安,足见他对格里安的信任,开始的两三小时至关重要,格里安将直接决定行动的成败。
莫里茨在家里泡澡,听到了格里安和局长进来的声音,他没听到具体的交谈内容,但听出了格里安要终结纳粹党的企图。
格里安应该不清楚莫里茨在家,毕竟侄子有过偷偷在他家洗澡的前科,而且他也没有专门演这场戏的必要。
我所敬仰的叔叔居然是内奸和叛徒,这还得了?莫里茨赶紧去通知了斯坦尼斯,正好斯坦尼斯对他有印象,这又增加了莫里茨爆料的可信性。
莫里茨这次告密可能要起反效果了,因为警方的最终目标是搞垮纳粹党,短期内说不定还会继续帮助斯坦尼斯成事,斯坦尼斯知道格里安的真实立场后肯定会重做打算,再加上温特、党卫队等人和势力的存在,《巴比伦柏林》第四季大结局的“夺权战”必然会变得非常混乱,并充满各种偶然性。
本集是第一集的延续和补充,重点专注于“罪案线”的同时,“时政线”和“黑帮线”也有所推进,新的信息与爆点不多,但已打下了整个第四季的故事基础。
这集的重头戏,无疑是格里安的真实身份曝光,以及夏洛特徇私枉法后付出的代价,他们既是执法人员,又有普通人的一面,“法与情”之间的抉择和纠葛,在他们身上有着更为的特殊意义。
托妮拥有起码的安危意识,目击警察杀人后,她知道自己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搜捕,于是清晨在公共厕所剪去了长发,并把身上的赃物都藏了起来。
失去了穿到发臭的旧外套和偷来的新大衣,加上变成了短发女孩,不熟悉托妮的人确实不太能认出她来了。
托妮随后看到了死在公园长椅上的大佬……她现在自身难保,当然更不会管闲事了。
这位跨年夜里还在饮酒作欢的大佬,没过半天就死于非命,很难不把他的死与那些黑帮联系起来。
而《巴比伦柏林》前三季中最具代表性的黑帮头目埃德加,此时却已去世半年多时间了——
新年首日一大早,埃斯特尔和瓦尔特就带着两孩子去祭奠了埃德加。
值得注意的是,瓦尔特始终保持着与埃斯特尔的距离感,悼念大哥时站在妇孺身后,被埃斯特尔叫进来后,也没有牵起对方主动伸过来的手。
上季结束时,埃德加、埃斯特尔、瓦尔特三人已经冰释前嫌,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两人的关系本该很好,瓦尔特如此反常表现,不知是否会和埃德加去世的原因有关。
温特也赶早来询问斯坦尼斯,他想知道冲锋队发起这场暴动的真实目的,可斯坦尼斯只是用官方口号搪塞了一番。
斯坦尼斯不会给温特什么好脸色看,之前双方秘密合作时,对方坑过自己一次,还灭口了理查德与凯斯勒两个好手,以其表现,自然也是要“推翻”的人之一。
斯坦尼斯还是忍不住,开始反向朝温特施压,建议他尽快辞职。
如此看来,跨年夜的暴乱确实不是一场简单的暴动,他们可能是冲着温特去的(或者是附带伤害),也可能所图更大……温特肯定不会把这种猜想说出来,见到格里安出狱后,他决定拿此做由头去警局施压。
格里安回家看到了正在做饭的莫里茨,叔侄俩如今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明面上也有“共同语言”。
两个人就着报纸聊起了昨晚的事,有趣的是,他们俩都有所保留:莫里茨没细说遇到了两个小贼(涉嫌不可名状的情窦初开),格里安也没说自己被捕了(不想刺激侄子变得更狂热)。
不过,年少的莫里茨还是有些藏不住心思,开始关心起百货大厦的偷窃案来,结果自然一无所有。
考虑到几位当事人的关系变化,格里安-莫里茨-托妮-夏洛特四人间的纠葛会愈加复杂。
库什克四处都找不到托妮的案底,变得更心急了,他暗示其余昨晚一起出警的同事:找不到这个小女贼,我们趁火打劫的事就可能曝光。
这招拉人下水果然有用,为了解决隐患,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否则谁愿意大清早就跑去臭烘烘的街头巷尾抓贼呢?
收拾妥当的托妮回到了“孤儿帮”据点,得知本尼丧命、托妮身上又没有战利品后,剩下的大男孩很自觉地做起了老大。
这番变故,更令托妮觉得自己与这里“缘分”已尽,她便顺势逃离了这个“不算家的家”。
警局外的街道上,挤满了求职、乞讨和发传单的人,夏洛特从老相识多丽丝手上接过了“舞蹈马拉松”的传单,赢的人能拿1000马克,自己也许可以请个假挑战一下呢。
当前环境下,一位女性在柏林警局有一份稳定、体面的正式工作,这已经胜过了多数人,夏洛特发自心底的春风得意不难理解。
当她记录昨晚的案件信息时,蒂茨百货大厦把托妮留在案发现场的旧大衣送来了,夏洛特几乎没什么犹豫,就从亨宁和柴温斯基手中接过了送证物的活儿,趁着办公室里没人,她赶忙把衣服放进了自己办公桌,以便随后偷梁换柱。
然而,这一幕却正好让博姆看到了……随后他顺走了金表,又看到了口袋里遗留的信息——昨晚博姆就察觉到了夏洛特不对劲,这下他算是知道为什么了。
格里安上班后,从佛陀那里得到了局长召见的消息,以及要接手的新年第一件谋杀案:开头的死者名叫弗里德海姆•厄尔施莱格,是一位59岁的柏林市政府公务员。
从弗里德海姆遗孀的表现来看,她根本不在乎混账老公的死活,这也进一步证明了醉酒暴食后被割喉的弗里德海姆不是什么“好人”……
碰巧夏洛特也来停尸房看本尼的尸体,负责验尸的鲁迪说了一堆流浪孤儿的特征后,还根据本尼右手上伤痕,猜测他死前收到了额外的暴力——这话刚一出口,施瓦茨法医就过来发话,劝他别太武断。
这就是老前辈的职场“智慧”了——鲁迪的猜测貌似正确,但潜台词会指向警察执法有问题,若是猜错了,那是祸从口出得罪人,万一猜对了,那就更不能随便说了……
出了停尸房后,格里安挑破了与夏洛特之间的尴尬气氛,两人把话说开了:夏洛特接受不了格里安加入冲锋队胡乱使用暴力,格里安则用纳粹的口号作为回应,什么犹太人偷走了机会,要从外部倾轧和内部腐败中拯救德国,还把小偷本尼称为“社会渣滓”。
其实看到这里,就已经能感觉到不对劲了,格里安这个人对政治缺乏兴趣,面对心上人的责问,他的“感性”却用在了照本宣科上,着实古怪。
可惜,气头上的夏洛特却认为格里安彻底变了,不想再与他为伍,当他这人死了。
可见,对夏洛特来说,她对格里安的私人感情是要让步于大是大非原则的——这与她刚刚以权谋私为托妮掩盖罪证的行为,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
格里安心里那个苦啊,去厕所吐完来到警察局长办公室时,看到了温特正在向格兰兹辛斯基局长发难,质疑昨晚警察行动太慢了。
搞了半天,温特还是对局长位子念念不忘,哪怕没坐上去,他也没放弃越权指挥的努力,相比起名义上的职权,抓在自己手上的实权才是最放心的。
接着,温特享受了一番格里安吃批评的好戏,并适时问起了格里安对斯坦尼斯的看法以及关系。
格里安要掩饰自己的目标,温特也不想透露自己的想法,结果就是两个人明明都对斯坦尼斯很有兴趣,表面上却都装出了满不在乎的样子。
局长认为冲锋队只是小问题,慕尼黑那边才是根本源头,作为警察,他们也不愿过分与冲锋队作对,而温特寸步不让,坚持警察应该照章办事。
话讲到这个层面上,两人所争的早已不是“警察秉公执法”的问题了,而是警方的政治倾向与态度,格兰兹辛斯基要的是明面上的平衡(这也为上集警察慢半小时执法补充了一个理由),温特要的则是偏保守的站队。
等这一回合斗法结束、温特离开后,局长开始关心起格里安为了“秘密行动”牺牲良多否是否值得,格里安则表示这样他才可以取信于斯坦尼斯——果然,格里安是为了卧底任务才加入冲锋队的。
上集剧评就有人回复说格里安不会加入纳粹,现实的确如此,之前我只想到了格里安的身不由己和随波逐流,却忽略了他恪尽职守、缺乏激情的一面,第三季他还说过“警察不该参与政治”……这样的格里安,自然不会成为一个政治活动者。
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后,相信格里安可以进一步接近任务目标了。
人心惶惶的音速编辑部里,向来都很护短的主编海曼这回也顶不住压力了,他沉重地告诉大家,出版社要大规模缩减开支,裁员一半。
格雷夫的爱人、评论作者雅各比也在裁员名单中——仅仅一年多前,他还想挖格雷夫去新闻媒体界赚钱呢,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今天他都被“优化”掉了。
托妮换了备用衣服,拿着留下来的赃物去找黑市掮客,对方一看到她手上的珠宝就明白不好脱手,他还是希望托妮去偷更保险东西,比如寡妇的首饰……就在这时,14分局的警察找到了托妮。
掮客趁机抢走了珠宝——这对托妮来说不全是坏事,至少她身上没赃物了。
这位警察不像库什克做事那么绝,他抓到托妮后,选择老老实实把人押送到凶案组,正在做笔录的库什克看到托妮被送了进来,不自觉地开始紧张了。
眼下这种环境里,他可没法杀人灭口,如果托妮乱说话,他就要被动了。
不过托妮对所有警察的偏见都很深,无论如何都不开口,这才让负责此案的女助理夏洛特得到了与她独处的机会。面对夏洛特的拥抱寒暄,托妮丝毫不买账,她这一身刺,让夏洛特的姐姐脾性上来了,告诉托妮“我为了你承担了隐藏罪证的风险”。
可惜,精神高度紧张的托妮根本没把话听进去,而后两人以打架收场……但在此过程中,夏洛特还是从托妮口中听到了“本尼被杀”的只言片语。
无论如何,夏洛特都不想让托妮被捕,情急之下,她做事也毛躁了起来,偷偷把钥匙塞给了妹妹,一直到确定托妮已经逃走之后才彻底放心。
从警察的角度来说,夏洛特如此徇私枉法绝对是错了,但从一个想保护妹妹的姐姐身份出发,她的做法又能够让人理解(托妮继续在警局待下去也不见得安全)。
1931年凶案组第一次部门会议开始了,格里安先介绍了“弗里德海姆案”,这人负责评审城市协会,算是“县官不如现管”的实权人物,难怪黑帮们都争着讨好他。
弗里德海姆丧命时,身上放着7份新年的非营利组织申请表,全都来自城里的知名黑帮,由于此案目前没有更多线索,警方只能先把这些人监视起来再说。
这时候夏洛特也到了,佛陀正准备询问百货大楼盗窃案,还没消气的夏洛特,便在介绍案情之前,先把格里安的小秘密给爆了出来,让他收了一堆白眼。
看这两人的样子,真是又苦又甜……而从其他人的反应来看,格里安的卧底任务应该只有局长知道,保密级别很高。
这起盗窃死亡案看上去并不复杂,可随着姗姗来迟的博姆带回了夏洛特藏起来的大衣,气氛变得焦灼起来,博姆当众揭穿了夏洛特的作为:这件衣服(证物)是你给妹妹的,她也是红头发,现在嫌犯在你帮助下又跑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事实胜于雄辩,夏洛特哑口无言——一直以来都看不惯夏洛特、觉得她对自己不敬的博姆,这回终于得偿所愿了。
夏洛特的刑警助理是做不下去了,佛陀直言对她很失望,当即炒了她鱿鱼,让她交出警徽走人。
佛陀此举无可厚非,警局正式雇佣夏洛特本就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她必须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才行,近一年多来,她确实有着出色的工作表现,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夏洛特不能犯任何错误,她没有改过自新的第二次机会。
早上还是自信满满的优质单位正式工,下班前就成了无业游民,夏洛特恍惚着收拾东西,满脸悲戚。
看得出来,凶案组里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夏洛特这个聪明、机灵、漂亮、能干的女同事,格里安、格雷夫、亨宁和柴温斯基等人尤其不舍,但规矩摆在面前,谁都不能为了“情面”逾越。
夏洛特回到酒吧后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一口闷了酒保小哥倒的烈酒,接着告诉多丽丝,现在她有充足的时间去跳舞了。
“失业/无业”是本集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时代环境的重压会不断压到每个人头上去,正所谓穷则思变,有人选择违法犯罪,有人选择多打零工……夏洛特的这个下场与她客观拥有的人际关系,也会让后续剧情发展变得更为繁复。
按照历史的进程,这群人得成功活过nazi、二战、柏林沦陷、柏林墙等等事件后才能看到曙光,他们还要再等60年。我总是联想到同时期的上海或香港,同样疯狂,同样虚妄。就像《对倒》中所说,当一切结束后,有人向北走,有人向南走,我很好奇那一辈人老去之后将如何自处,是追忆,还是幻想与遗忘。再补充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魏玛很多年轻人开始读《道德经》,并且魏玛国内出现了很多研究道家的文章著作。
天呐 这季怎么这么多cp!男女主甜蜜同居,男主侄儿和女主妹妹私奔,嫂子和尼森结婚继承家产,大小姐温特是德国色戒,男主下属和报社员工也是温馨老同志,富婆的三人行快乐关系破裂后又和犹太富商看对眼,房东和犹太老头黄昏恋
当人们想着保皇时他们总能整出辣脆,右派就是这样善于创造那些终将毁灭自己的怪物。这个共和国会何去何从。
平平无奇过于拖沓,那么多支线都是为了水时长硬造出来的几乎没什么联系看得人昏昏欲睡。大富豪家里只有一个管家没有一个保安,绑票的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这剧再也回不到第二季那种质量了
魏玛虽乱,但当时科技发展真是奇迹 他德那会儿有太多太多伟大的科学家了,结果小胡子上来搞一通很多人都走了 多少间接促成了阿美莉卡后来的崛起。真是“文明曾经如此辉煌,为何重新坠入黑暗?” (啃了一下第一集的生肉,哦米嘎第四季好像还是如此好看,我感动,我涕泗横流。
怀着后见之明去审美这场群体性噩梦,可是谁能知道今时今日不是另一场梦的开始
可能是篇幅有限吧,每一条故事线、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厚度都不够,最后变成了大乱炖,《这一天价值连城》以及表演的那位艺术家给魏玛时代镶上了一层铂金.79/100
还行吧。比第一季是差了很多。
第二集,工作来得如此困难失去的这样容易,社畜心碎了史书里一句战前大量失业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落到个人头上简直承受不起。第七集,太甜了,警惕,按这个剧的尿性,糖后必定有刀。
正对应了肯叔的那句话: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的生长
第500季欧美剧、第4000集必须留给五星的巴比伦柏林。也许第一季你觉得本剧表面上是一部多线叙事为特点的犯罪剧,其实是表现为魏玛浮世绘为主题。当你深入了解剧中细节,剖开角色分析不同党派不同立场时,编剧早已把魏玛向纳粹过渡期的真实历史以虚实结合的表现出来,处处是细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魏玛共和国,正如前两季结尾总结:前两季黄金火车皮的讽刺与下水道巨轮的隐喻。
妹妹太惹人厌了,姐姐一路既往的忍辱负重,我特别喜欢她。
如果必须迎来1933,那我们所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虽然很欣慰男女主在艰险时代终于确定了关系,但恋爱情节太多有点美剧化。让男主当卧底破绽太多,还是没敢太深入触及纳粹对德国社会的思想影响,我宁可他真的变反派,结局他的精神“康复”象征着德国告别了一战战败羞耻分裂感,加速走向二战。还是更喜欢头两季压成十集的精炼感。下一季又不知道啥时候了,煎熬。
这部剧的主题是倒计时,离毁灭的零点时刻越来越近了:我们不仅要一头栽到沟里,还要在悬崖底部翩翩起舞。
魏玛德国浮世绘,法兰克福学派视角下社会的每一份子都被时代造就得如此混沌:纳粹,马列,黑帮,警察。边缘群体的故事线给剧情的完整宏大程度提升了一个档次:流浪汉,犹太人,lgbt。剧中人物各异,但所有人都脆弱彷徨,在时代的浪潮里挣扎,即使前一秒高光时刻火箭上天下一秒马上就妻离子散钻石被盗,连男女主都经历了四季才终于在了一起又分分合合。对德国电影、文学、哲学、社会思潮的tribute,带着放大镜看剧能找到很多导演的小彩蛋,第四集审判场景简直是1930年上映的fritz lang的M的重现,管家背叛少爷的时候独白也是歌德剧作götz von berlichingen的台词。感觉男女主结局大概是个悲剧,祈求我的预感是错的。
Lebe ist es nur ein Traum。BB的歌都洗脑,四季不变。本来觉得有点晚节不保,但后半段比前半段靠谱不少。黑帮大乱斗,一些转折莫名其妙,许多有血有肉的角色沦为工具人,可惜。编剧累了。|| 剪影动画可爱 || 什么色戒情节啦 || 好好练核心,能救命。|| 我已经被气死。你就不能等她跳完再说吗!
各种机缘巧合中孕育着必然,历史呈现与叙事艺术的完美结合,我对这部剧的感情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这季颇拖沓,希望继续拍下去,但是要是再瞎糊弄,姆们顶多看到第五季了。毕竟大时代昭然若揭,小人物叽叽歪歪放哪儿都一样。
剧本比第三季略好,支线还是过于分散(财阀绑架案彻底写废了),已很难回到前两季的水平。除了大量魏玛历史事件外,还还原了《M就是凶手》里的地下法庭。本季戏份颇多的冲锋队二五仔Walter Stennes,33年纳粹上台后辗转逃到上海,做了蒋的军事顾问,直到49年才重回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