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视谈话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严守一(葛优)在去电视台录节目时,把手机忘在家中,手机中所藏的他与情人的秘密被妻子余文娟发现,后者想起他人前人后的两张脸时,觉得婚姻失去意义,提出离婚。不久,戏剧学院台词课教师沈雪(徐帆)成为严守一新女友,两人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后,沈雪发现严守一的手机响铃方式由震铃改成了震动,产生猜疑和嫉妒。
原来严守一一直割舍不掉秘密情人——某出版社女编辑武月(范冰冰)。武月在火车餐车上与严守一偶然相遇后,开始对他穷追不舍,要他为出版社写书。因为武月能帮下岗的妻子余文娟找工作,严守一答应下来,不久两人成为情人。而为了不让沈雪发现武月的存在,严守一开始不断对沈雪说谎,生活朝一团糟糕方向发展。
因为崔永元,看了这部电影。不怪小崔愤怒。
《手机》讲了中年男性的情感纠葛,故事并不新鲜。当时看,事业有成的男性出轨,已然常见。现在看,时代进步,技术发展,类似的欲望、情感、伦理的冲突,早有了更丰富更开放的表现形式。有人批判,有人接受,有人态度暧昧。在崔永元那里,定性应该是很恶劣。
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崔永元成为最火的主持人之一。他的事业,当然与其口才和幽默密不可分,但“实话实说”四个字或许是更为重要的根基。他曾经说,自己一颗平常心一根签字笔,走遍大江南北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又在采访中调侃,当时许多人想嫁给他,虽是玩笑,距离现实应该不远。
但《手机》中的严守一,完全不是一个是实话实说的人。
开会的时候,因为众人手机响起,领导费墨没办法好好开会。张涵予扮演的角色挂了电话,葛优饰演的严守一模仿了一段流传颇广的通话过程。“开会呢吧?对。说法不方便吧?啊。那我说你听。行。……”
费墨不耐烦,起身要走,被严守一拦了下来。但他还是忍不住牢骚,对严守一说道:“手机连着你的嘴,嘴巴连着你的心,你拿起手机来就言不由衷啊!”
拿起手机的严守一,要对妻子说话,跟情人聊天。不能语音通话,就发秘密短信。发了就删。他的节目先讨论“结婚几年是个坎”,之后讨论“人该不该撒谎”。选题显然有明确的社会意义,但主持节目的人,显然是表里不一的虚伪之徒。
“像您这样的公众人物就不一样了,您一撒谎影响可就大了”。
公众人物与一般人不同。他们承受外界广泛的关注,赞誉与批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人。而作为一档讨论现实议题节目的主持人,其影响更具社会意义。
有人说小崔反应过激。电影不过是刻画了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怎么就总觉得是说你呢?
如果有这样想法,可能没看过实话实说,或者是没留意电影中的一些细节。
《有一说一》的节目形式,严守一诙谐的主持风格,名嘴们接受台词培训时,坐在严守一周围客串的著名主持人们,这些合拢起来,要找一个现实对应的主持人,最贴近的只能是崔永元。而据崔永元透露,这部电影还有他的贡献。
在崔永元因为生病不做主持人后不久,冯小刚曾请崔去做客,徐帆包了饺子。吃饱喝足谈起了电影,冯想以崔或者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为原型,让崔出主意。于是崔讲了他们工作的整个流程,还把遇到误会之类很多好玩的事情抖搂出来。崔认为这些做出一个很棒的东西,而上映之前,冯说一定给崔一个惊喜。但崔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惊喜”。
非要说是一个玩笑,一个误会的话,那也该有个尺度,分下场合。朋友间私下里说的话,弄到公共空间里广泛宣传,性质便不同。两个人之间的玩笑,如果有第三者知道,被开玩笑的那位都可能会觉得受伤害。如果弄到人尽皆知,可以想象会有多大的压力。
而且,承受压力的不仅是当事人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孩子和同事。《手机》的故事,除了行为不正的严守一外,还有借特殊关系上位的接班人。严守一如果对应到崔永元,接班的武月也就难免被对应到现实中的女主持上。然而八卦秘闻受欢迎,被八卦的人未必开心。
因为转基因,崔永元惹来太多争议。但一码归一码,在《手机》风波上,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朋友,去维权是正当的。
特别爱惜羽毛的人,受不得一点点污迹。在意朋友的人,也容不得别人污蔑朋友。
扯远了。回到影片本身,它似乎在讨论手机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手机的存在,严守一才有了与两人妻子的隔阂,并最终导致他没能见上奶奶的最后一面。但,手机毕竟只是工具,而工具不能为人的错误开脱。单是把手机扔进火里,解决不掉严守一的问题。
《有一说一》讨论“人该不该撒谎”,是通过武月看电视过度来的。严守一抖的包袱逗得武月发笑,可紧接着,当一位大姐指出公众人物撒谎与普通人不同时,他又抖机灵说出一句“咱俩一块儿出去,你骗我可以,不能骗你”,躺床上的武月闭着眼睛流出了泪。
严守一骗了两任妻子,也骗了武月。
看过小刚导演的很多电影,基本上印象都是偏向幽默、诙谐的风格,而《手机》却是比较严肃,带有些许批判的意味,片子前后深刻地揭示了本片想表达的主题,引发思考。
简单一点来说,本片讲的是一个男人如何用谎言在三个女人之间游走,最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巨大的代价。故事看似与手机无关,但是细节之处却能反映手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和不断的变革。
严守一不仅仅只是作为故事中一个主要人物存在,我们通过他可以发现社会上许许多多与他相似的“同类”存在。作为电视台节目“有一说一”的一位主持人,屏幕前给人讲诚信之类的正能量话题,生活中却满口谎话地欺骗身边的女人,这完全与他的名字和他主持节目的名称矛盾,一定程度上有点讽刺的味道在。
故事中他的前妻于文娟是个比较正派的人,在看到武月给严守一发的短信之后得知两人私情,毅然决然和严守一离了婚,当时也没有提到自己有了身孕,直到孩子生了下来,也没有接受李守一一分钱。这点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
沉雪和严守一可以说是一场“不打不相识”的恋情,记得严守一曾和费墨说过,武月只能给他带来片刻激情,关键时刻她还是以自己为重,只有沉雪直到为自己着想,表示沉雪才是自己心目中的妻子,相比于文娟,沉雪会显得更加开朗,喜欢偶尔撒娇,直接说出希望严守一不要和武月联系,她会主动去关心严守一,帮他清理剃须刀,但最终由于严守一谎话连篇,两人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
再说武月,觉得一方面武月曾经也喜欢过严守一,片中有一幕在看严守一主持的节目时她躺在床上流下了眼泪。另一方面她也不排除有靠着严守一满足自己利益的嫌疑,比如在片子最后她取代了有一说一节目。
三个女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严守一能在这三个女人之间编谎话继而稳定她们的心,可谓是“用心良苦”,这样疲惫的生活有何意义?但谎话再美也终究敌不过事实,最终他还是遭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惩罚是他应该承受的。
片中多次出现了手机,从一开始广播找人,可见当时手机还没有广泛使用,渐渐地,周围人都开始通过手机进行联系,由最初始的只能打打电话到后面用手机拍照录视频,其实都能表明手机已经慢慢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新换代的也越来越快,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因为最近小崔的抨击,才好奇来看这个片子。本来觉得小崔大惊小怪了,文艺创作本来就取材于生活,塑造的角色道德上有瑕疵,也不等于被借鉴经历者为人也是如此,退一步说即使是有意恶意影射,只要你没做过,让它影射去,观众又不傻。看完了才发现,这片子的确恶心,也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的确恶俗,恶俗也就罢了,还装出了一副批判现实主义的嘴脸。
客观呈现社会现实不等于没有态度
中年男人偷情,任何人都已经见怪不怪,特别是一些有点成就的中年男人,不偷情似乎都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民间的主流价值观就是如此,特别是人到中年,一身的疲惫,偷情这种只是私德上败坏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谁还没个人性上的弱点?你看严守一,偷情是偷情,对前妻和孩子还是很负责任,满嘴跑火车,但是对奶奶也是真的有孝心,很现实的人设了。
然后呢?冯小刚想反映什么呢?中年成功男人迷失了自己?科技的发展离间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看起来好像是,但其实并没有。
冯小刚立场非常模糊(就像他后来拍《芳华》一样),他对偷情的主角非常同情,对费墨偷情也很同情,你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现在只是因为科技发达了才容易暴露,这是在说妈的都是手机的错,如果不是手机,老婆也不会离开我,孩子我也有了。但是这种价值观怎么能大声说出来呢!当然不行。
所以,片子最后,冯小刚让严守一没赶上见奶奶的最后一面,还在奶奶的葬礼上把手机烧了,看起来是在悔过自己忘了初心。最后,侄女拿来的新款手机拍到严守一惊恐的表情,非常像是批判科技(手机)对人的异化。但是这么解读,逻辑上是不通的。拿武月上位来举例子,武月是因为录到严守一与自己偷情的音频而上位的,严守一被迫辞职,手机在这里扮演了一个要挟的工具,这哪里是手机对人的异化?手机明明成了纠偏的工具。手机轻易地让一些人龌龊的念头大白天下,增加了这些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成本,有助于人自省自律,是人类的好朋友才对。
冯导的态度并非立意批判而在于媚俗
冯小刚态度暧昧其实很好理解。他骨子里就是个拍娱乐片赚钱的导演,他的眼界他的思想他的才华他的趣味,都在说明这一点,他的电影总是在追求社会热点,总是在讨好市场讨好观众,按说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也没什么,但他又想表达对社会对历史的看法,这种表达由于他思想的浅薄、才华的限制以及害怕市场的不接受,而显得隔靴搔痒。他电影里的长得像批判的东西,都是扭曲真实自我表达、媚俗的结果。
所以冯小刚的很多电影显得很矛盾。比如这部《手机》,看起来像是批判人被手机控制了,实际上是在为偷情的人开脱,如果你真是从人性弱点和社会环境出发,要客观展示偷情者偷情的原因,要客观展示人为什么随时撒谎的原因,那就彻底一点、坦荡一点,把这些人的纠结拍出来,即使三观不正,会冒犯观众,那也算是坚持自我。
话说回来,一个导演选择什么题材,很大程度上已经反映了该导演的趣味,骨子里是流氓,再怎么伪装也还是有流氓气息。
早在五六年前,也就是本科的时候,看过了冯小刚在2003年的电影《手机》,那时候不知道这件事和崔永元竟然有这么大的牵连,更不知道这部电影直接影响了崔永元此后十几年的生活,不管是家庭、事业,还是自己的心理健康,我那时候还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反映现代通信技术的社会问题片,因为手机和网络即时通信的发达,势必会改变原先的人际关系,正如片中费墨说的一句话“太近了,近的人都喘不过气喽!”
但是如今再次观看时,结合崔永元爆出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对《手机》和崔永元的复杂关系的了解,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十足的怪物,一个模棱两可的道德审判,没有人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确切知道导演冯小刚到底想要说些什么,这在他两年前的电影《大腕》中却迥然不同,那部电影真正批判了现代传媒和广告效应,把社会的荒唐和可笑悉数抖落,直到你发现:所谓的社会热点,其实就是一次巨大的营销事件。
而《手机》这部电影却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借助手机通信讲述婚恋关系的伦理片,片中严守一历经了三个女人,前妻于文娟,虽然对这个角色刻画不多,但是从严守一奶奶的态度来看,这个女人绝对是个负责顾家的好媳妇;而第二个女人是直接导致严守一婚姻破裂的武月,由范冰冰饰演,她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但是却和严守一保持了三年多的婚外情关系,是个十足的小三,而从最后来看,她也城府颇深,有胆识有手腕。
最后一个女人是徐帆饰演的沈雪,这个女人是严守一在和于文娟离婚后,找到的女朋友,他在沈雪身上看到了于文娟的影子,觉得他是个顾家、贤惠的女人,和武月不同,她会想着严守一,很多事为他考虑,而不像武月那样只顾及自己的念头。
而从这里也看出了严守一的婚恋观:找媳妇——那种可以与之相伴一生的女人,尽量找相貌平平但是贤惠周到的女人,也就是心心念念想着丈夫,而自己又不会朝三暮四;但是在稳定的婚姻之外,还需要一个热情火辣、性感诱人的年轻女郎,对于她,不需要什么贤惠顾家,只需要一夜潇洒。
而在武月最后的威胁后,严守一和沈雪也走向了分手,而他自己那著名主持人的位子也被迫拱手相让给了武月。
在《手机》里面,这种婚恋观也同样复制到了节目策划人费墨的身上,他虽然总是找借口说自己和女学生只是“谈而论道”,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和女学生掰扯不开的关系,毁了自己的家庭和人生。
这两个社会上层文化精英式的中年男性,都经历了这些破事,在《手机》中,这仿佛就是一个必然且不可逃避的事实,更为无耻地是:费墨在事情败露之后,竟然将这个“罪责”放到了手机头上,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是在中国古代科举制的时候,上京赶考两三年,在外面再怎么花天酒地,家里的黄脸婆也不知道,简而言之:手机误我!
这些中年男性精英分子掌握着社会上的绝大部分资源,他们只要防护措施做得好,在外面有几个小三并不困难,社会话语权、财富、人际背景,每一项都足以让出轨欲望分分钟膨胀,仅就这一点来说,冯小刚的《手机》并不虚假,它所反映的事件有着最基本的社会剧情,如同《蜗居》中的宋思明一样,坐拥宽大的房子,开着路虎越野车,还在房地产调控这块有着相当大的权力和手腕,想要沾花惹草,从来只需要一个眼神。
但是冯小刚无意探讨“这些男人”在饲养小三时的复杂内心,以及在志得意满后对于社会的游戏态度。
《手机》对于“严守一们”更多的叙事策略是:我的确希望可以堂堂正正搞外遇,可惜没有一个老婆愿意我这么做,那么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和性感女郎到宾馆偷腥,即使事情败露,那么也不觉得自己错了,我可以再去找下一个“于文娟们”,反正凭借我的身份,我可以这么做啊!但我却是一个“顾家”的男人,当我前妻有了我的孩子,我必会倾尽全力照顾她们;当前妻没工作了,我也要冒着风险给她找工作。总而言之:我虽然坏,但是作为“男人的责任”,我一个都不落下!
这种充满男权意味的潜叙事,其实在昭示着一个被他们默认的事实:所谓的“男人的责任”是我可以用经济物质罩着一切;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我们辛苦拼搏一切后,我们也有“男人的特权”,那就是可以在妻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偷腥沾荤。
因为在冯小刚的镜头下,严守一并不是一个负面人物,他照顾老家的亲戚,对奶奶十分孝敬,对于前妻呵护备至,对于儿子更是得忍受想见而不能见的痛苦;费墨也同样如此,虽然他最终被妻子识破和女学生的奸情,但是他却总是为自己辩护,说他本来是要开房,但是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他最后还是止步于和女学生“谈而论道”,所以,其实他是被冤枉的。
这种做了婊子还立贞洁牌坊,偷了荤腥还说是鱼自己跳到嘴里的,完全是一种虚伪和狡猾,然而冯小刚处理严守一和费墨并没有像处理《大腕》中的王小柱,也没有像处理《天下无贼》中的黎叔,他是用一种凄凉、残酷和无奈的情绪氤氲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
那首《牛三斤》的戏谑歌词竟然被处理成了一种挽歌和哀悼,而严守一作茧自缚的结局,在冯小刚的滑头和暧昧态度中,竟然平添了几分受害人的意味,仿佛是手机和现代通信残害了这个精英分子,仿佛一切的苦难和恶果都不是严守一的自作自受,而是被人栽赃陷害。
这种混乱而毫无批判态度的处理手段,连同崔永元最近爆出的事件连起来看,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银幕外,原本无辜的人却被“陷害”成搞小三的渣男;而银幕内,原本自作自受的渣男,却被洗白成一个有苦说不出的怨男。
这个社会,真的很奇妙。
最近因为崔永元的事情看了一下这部电影。就电影本身来说拍的不错,至于崔与冯的恩怨,还是支持崔。这事儿,还是冯导做的不地道在先。打交道嘛,有来有往,你不地道就别怪别人对你不好。
至今仍觉得这是冯小刚最好的片子,因为提出了时代问题,接地气,不乱甩段子卖贫嘴,当然大部分要归功于刘震云的原作。徐帆的表演风格恰好对了这个角色,后面片子都过火,跟冯导的心气儿一样。
弹幕说“聪明的女人闭一只眼 愚蠢的女人亲手毁掉婚姻”、“知道的越多越伤心”、“查账单的女人有病”…弹幕确实和剧情一样讽刺 请问要这样的人渣有何用 要这样畸形的爱情有何意义 送一首歌给各位渣大爷:啊人渣再见 啊人渣再见 人渣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片子本身可以,不评价。小时候只看到过结尾,也不知影射谁,心想是多大仇撕成这样?刚刚看完全片改变了看法,我要是崔,能把他们撕出银河系。
这片把男人那点儿秘密都说出来了,戏谑之余,确实有可挖掘的东西,冯小刚最有内容的一部片子~~
最近因为手机2掀起轩然大波,所以又回看一下这部片子。感觉剧本还是很扎实的,确实有影射崔的意思,不怪小崔郁闷了
「处心积虑证明在乎你。」这种谎言的遮羞布还真是张口就来啊。这部电影中的男性都花心,女性都悲哀。相对于“正房”们刨根问底的自寻烦恼,反倒是武月显得通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得不到什么。青岛旅馆里那一滴泪来得很灵,画龙点睛,让武月成为这部电影中最鲜活的配角。
电影本身拍的还可以,但是影射抹黑别人的做法的确不地道
当年刚开始出现手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限制一下子就没有了,可是靠得太近,也很容易产生矛盾。没有手机的时候无论自己干什么,也没有人来打扰而且无人知晓,可是因为手机,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种直接的联系,做过的事情也没有办法轻易摆脱了。当下更需要这一部电影的价值观,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频通话的兴盛,这些东西都把我们每个人拉得太近了,我微信设置了自动拒绝语音通话,这也被我身边的人说过很多次,有的人也说我不正常,所以有事儿能直接给我发消息可以不要一个语音通话直接甩过来吗?但是这部电影我还是感觉缺了什么,因为讲的是出轨,这本身就是一件亏心事儿,把出轨被发现的缘由安在了手机上面,我也感觉手机有点冤枉。
《手机》的手机过时了,《手机》的故事却不会过时,人的贪婪、懦弱、背叛在科技时代只会被放大,有人把电影当喜剧看,我却觉得能当警示恒言看
时隔十几年依然觉得这部电影仍然具备现实意义。
牛三斤,牛三斤。
范姐姐最高~~~~
冯小刚的电影总能直击人心,讽刺中的现实,戏谑中的悲哀。
真实的讽刺了当下社会现实,我个人感觉教育意义大于故事本身!
真的是把生活展现在舞台上,我们感情生活并不轰轰烈烈,但平凡的生活却处处是陷阱
牛三斤 牛三斤 你的对象叫吕桂花 吕桂花叫我问问你 最近你还要回来吗
你看看冯小刚电影的现实意义,多么深重啊~里面的范爷多么威武啊~
国产电影中有一股风气,就是痞子当道,鉴于编剧、导演的水平和格局,拍出来的净是些劈腿啊睡学生啊这种流氓才会干的事情。这部片就算其一。
冯小刚很多老电影拿到今天依然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