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非一个“不够爱”的故事
一个人为什么能同时爱两个人?
这还用问,无非是两个都不够爱。
一开始的时候,他爱她比不上心里那一点懵懂的热血和梦想,这也罢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时候爱情能等,少年时的梦想却从来不能等。古时候才子佳人的小说里书生还不是都要上京赶考才能等来大团圆。
但这一点青涩的爱恋,终又抵不过异国他乡寂寞刻骨如雪,比不上身边人的一点暖。
他不是家国大难山河变色不得不仓皇逃离,只是对这个香港失望,就算加上她也比不上外面的新世界,他选择抛下她自己走;后来也没有难言苦衷,父母逼娶,无力回天,他自己累了,不想再坚持了,放了手,任凭电话铃声在雪地里一次一次空响;之后更没有烽火连廿载,音书不通,生死不知,只能夜来幽梦忽还乡,只是自己选了的路,并没后悔过,并没想过回头。
没有必要苛责,也实在看不出来赞美的必要。不过平凡人生活里最平凡的爱恋,在蔷薇色的年华里相遇了,年轻时的爱情总是美得像是水晶,然而除非人生能停留在初见,否则活下来的人总要逐渐长大,明白人生不得不有所取舍。而他们始终更爱自己,于是选择了放手。
一别十数年,谁也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为伊消得人憔悴,还不是该升职升职,该讲笑话讲笑话。说是万人丛中再相逢,忽然间醒悟原来对方才是此生挚爱吧,又没有爱到舍得抛妻别子,从头再来。那律师说,他本以为总会有一天替他们两个打离婚官司的。我却觉得再过二十年也未必,真那么爱,当年何必放手,今日何必犹豫?还不是会沦为常见的婚外情套路:十年前说妻子不理解我,婚姻名存实亡,十年后还在说,照旧同枕而眠。
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只怕不是那人,只是对年轻岁月的怀恋吧。当无情的岁月抹去了少年的一切峥嵘棱角,把所有琉璃般的梦想都打碎,当乌丝变成白发,光滑的皮肤爬上细小的皱纹,当奔涌的热血都化作每日一开门的柴米油盐,唯有在对方心里,还保存着当年那个在暗夜里都会发光的青春笑靥。
才可以一起学飞机,一起买个适合隐居的小屋,一起在伦敦街头玩偶遇,一起追忆往昔岁月稠。未必是在后悔当初年少无知放了手,只是既得陇,未免复望蜀,要为这点贪恋抛弃一切从头再来嘛,又犯不上。否则又何必当初。
我不是说港生不曾爱过韵文。不过年轻的时候他爱自己更多,二十年后还是爱自己更多,无可厚非,只是瞧不出来到底让人感动在哪里了。韵文爱港生倒是可能更多,不过双人舞一个人总是跳不起来。
我也不是说不够爱的爱情不伤人,恰恰相反,这世上最令人伤心的事大概就是“不够爱”。无爱则无忧,爱到深处无需也无从选择,上穷碧落下黄泉,更别说天涯海角,无非都是跟了去。唯独爱了又不够爱,这边杀敌一千,那边自损八百,即不舍得抛弃一切,又恋恋不舍徒添惆怅,选哪边都不免抱憾终生。
与其自欺欺人徒添苦痛,还不如想明白,凡是可以选择而放弃了的,无非都是因为不够爱。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2 ) 只是挠到一块疤
看《玻璃之城》是很久以前的事。
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
其实我很少想这些事,甚至很少想起。而这个夜晚,夏天刚刚藏起尾巴,秋风还不能够吹乱头发。舍友刚洗好的衣服挂在阳台滴水,滴在塑料桶上发出笨重的声响。不能说是寂寥,寂寥是雨滴敲打防盗网上方铁皮发出的声响。那这叫什么呢,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躺在床上,想到《玻璃之城》,想到这些事。我只是恰好在这个时刻恰好把二者联系到一起。
然后我就爬下床,开了刚关掉的电脑。我比划一下抽烟的姿势,我从没抽过烟,只是某些时候这个姿势确实暗含所有难以述说的话语。
那时我似乎是读高一,是冬天,晚上总不去教室自修,躲去教学楼前的一盏路灯下坐。至于我坐在那路灯下都在干什么,已不记得。那时我喜欢一个人,时至今日,我仍清晰干脆地讲出这说话。至于他是不是喜欢我,我就支支吾吾起来了。虽然他说过,但我还是支支吾吾。
第一次打电话给他,我走到学校门口一间专宰学生的店用30元买了一张面值50元的200卡。卡号的后三位是他的生日,纯属巧合。这张200卡现在在我房间的抽屉里,抽屉上锁,房间常年空着,我不在家。我用一个晚上就把50元说完,那时,打长途电话还是很昂贵的事。
后来我一共打了多少200卡,如果卖给我的那个老板也不记得,已没有人再记得了。我早餐吃五毛钱二个的馒头和一杯白开水,午餐和晚餐各一元。省下的钱都砸在店老板的钱柜里和笑容里。而他不打电话给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宿舍没装电话,他找不到我。那么多和我一样的人,她们在电话亭前排着长长的队。焦急地看着手表,埋怨前面那张迟迟不肯放下电话的笑脸。很多时候,轮到我时,手脚都冻地发麻,只有电话手柄滚烫着,那是前面的人留下的温度。北方吹,木棉树叶哗啦啦响,有个念头在我心里哗啦啦折腾着。
后来我看了《玻璃之城》。那是比后来更后面的事了。
要说什么呢。黎明舒淇都不是我喜爱的演员,情节似曾相识,烟花也美不过那年元宵。但我还是被雷到。韵文在电话那端无奈地说:“港生,你别不说话啊。你不说话是浪费钱啊。”我按了暂停。我抓起旁边的书胡乱翻了几页又放下,我站起来走几步但我不知走去哪,我倒一杯开水要喝可是太烫。最后在衣柜里找了件刚洗过的衣服泡在水里,搓呀搓的,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喜欢重复一个动作。折腾到最后我还是重新按播放,看完电影。睡觉。第二天照常上课。阳台上那件无辜的衣服干净得像一张耀眼的纸片,在风中转过来转过去,总是和我正面相迎,我无处可逃。
电影的结尾,少年的港生拉着韵文的手去参加学校的舞会。韵文清脆的笑声在黑暗空寂的走廊中遥远。后来,他回学校看我,离去时我想开口叫他名字,终是没有喊出,他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我终于还是不再去排队打电话。
下着漫天飞雪的巴黎街头电话亭里,终于空荡荡。只留下雪花的声音。
我再一次回去学校时想拍下那电话亭,晚到了一步。它们刚被卸下,躺在地上,上面有灰尘。学校扩建需要用到电话亭那一平方土地。宿舍里早都安装电话,学生们都有手机,没有人再去电话亭打电话。很多施工工人在我身边走过,我站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拍下。
《玻璃之城》并不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但这不影响我一直把它保存在我那只有20G的硬盘里。每个人心里都有大大小小的疤,我那块疤恰好在这电影里被挠到。但不会流血,它已在时光里,情愿或者不情愿地自动痊愈。若不提起,无人知晓。而我来说这些,平静如同这浓稠的夜。
3 ) 那年烟花特别多
文艺青年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只看闷或骚或闷骚的文艺片,假如列出一张榜单出来,王家卫电影系列无疑位居榜首,此外,陈可辛的【甜蜜蜜】、张艾嘉的【心动】和许鞍华的【半生缘】也应该是能被入选的,或许,还有1997年张婉婷的【玻璃之城】。 从一开始,这部片子的名字就俘获了我的芳心,玻璃之城,一度让我误读并联想到一群男人排山倒海的香艳场面。迅雷里的资源不多,下载时运转速度又相当地不河蟹,临了打开暴风影音,是原汁原味的粤语版,方才中和了我一腔的幽怨。 1997年除夕夜,英伦铁桥,旅客云集,在风雪中倒数迎接新年来临。港生开车载着韵文,去特加法拉广场看烟火。时光暂停倒流。彼此的儿女相遇,竟然都叫康桥。料理各自父母的后事,追寻他们的旧情。 70年代的港大学生港生与韵文。抢铜锣,他们的第一次对视。操场上奔跑的运动服少年,甩着两根马尾辫的网球少女。无刺蔷薇,养在水里,一天一颗阿司匹林。舞会场外的初吻。 钓鱼岛游行抗议运动,韵文去监狱探望港生,送去那首Try To Remember。港生去法国重续学业,临走前送给她自己做的石膏手。掌纹中,他的的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都是由她的名字串成。她冲动地设想明天就去学开飞机飞去巴黎。 他离开后她辛苦兼几份工,存够钱才可以打一次三分钟的长途电话给他。后来,那个电话亭断了声音,各自婚娶。 再次邂逅,是在九七香港回归前。一次国语培训班,他回头,她惊愕。昏黄酒吧里他为她唱Try To Remember,前尘旧事一并浮现。她在窗前拨他的号码,他在车里望着楼上的灯光,暴雨中的汹涌拥抱。一起去学开飞机。他和她幽会偷情。 联名购置房子,那座靠海幽静的玻璃房。一起养只小狗,怀旧地买回当年大学校园的邮筒,把保存了二十年的信一一重投进去。见证恋人往事的女生宿舍何东大楼化作拆除的废墟,大学同学会重聚,他们决定分手,却未了当年就未了的情。 学成开飞机的时候,他不在她的身旁。都有各自的家庭孩子,毕竟只是情人。明明知道不可以,又怎能放得开,宛如毒药或者禁果或者顽疾,不会疼痛不止,却是终生不愈。 韵文远去英国。黑色的长风衣,冷风吹得人心灰, 泰晤士河畔的天空有着些阴霾,街头邂逅追来的港生。镜头交叉剪接。两个人开车行在伦敦新年的路上。两人的儿女行在香港移交主权的烟花里。惊恐的表情。甜蜜的表情。刹那的车祸失声,伦街头惊愕回头的快乐孩童。迷离中,港生和韵文的身影消失在回廊角落。烟花绚烂美丽,消失殆尽。 最终在空中比翼齐飞的,不是他和她约定的飞机,却是那绚烂之后,旋即冷却的烟火。故事的结尾,是那年港生带着韵文离开舞会。静悄悄的走廊上,只有他们的脚步声,一声一声清脆地叩响。勾动起记忆,疼痛起伤疤。 想起半生缘里最后一幕。冬夜的小树林,世钧替曼桢找到了丢失的一只红手套,他脸上闪耀开心而美好的笑容。只是后来,统统都碎掉了。 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心动的人,只是也许,有的适合一起长守,有的适合用来怀念。最在意的人,总是不知道我们的最在意。这座水泥森林再荒凉,都能演出一段爱情,或者荡气回肠,或者刻骨铭心。云淡风轻的,都不屑浓墨书写,都不值膜拜唏嘘。爱不过若此,其他,比如,婚姻,谁知道呢?反正不是一个可靠的东西。 演员表。从来是不曾对黎明有什么好印象的,一来他那张脸不是我好的那口,二来在天王四叔里,他唱不过张学友,跳不过郭富城,即使是平翘舌不分的刘德华也比他勤奋得多,第三,总觉他演技生硬、表情单调,尽管这也许正合适出演一些有文艺色彩的角色。所以,数得上来的那些港台文艺片似乎都喜欢找他,无论是黎小军,还是沈世钧,再到这里的许港生,如果说刘若英是文艺片女王,那么也可以给黎明颁个文艺老生奖了。 香港女演员中,老一代婚嫁退隐,新生代青黄不接,残留下来的一打中坚力量也是良莠不齐,除却几只花瓶,也难有几名会演戏的女星。一直认为舒淇是个惊艳的例外。尽管,少女时代孤身闯荡香港,等到终于熬出一片天,却结下了情色背景的茧。脱掉了衣服,但却不曾脱掉她身上的率性与明媚,所以在她最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之后,她在金马奖拿到影后时说,我要把我脱掉的衣服,都一件一件穿回来。语气依旧俏皮,眼神却是泪光的坚定。 这出脚本,是港生与韵文的玻璃之城,是黎明与舒淇的玻璃之城,或许,也是你的,我的,我们的玻璃之城。 玻璃总是冰冷而脆弱。晶莹剔透,华美干净,映射出百般幻影,不坚强,也不柔软,质地却有一种决绝的悲剧因子。戏里,是他和她的爱情。戏外,是我和你的宿命。真是致命的比喻。 这是不归的路。我们在路上,都是残缺的,从身体,到灵魂。或者是盲的,或者是失语,或者,步步迟惑害怕受伤,或者,光芒黯淡的大眼睛,写满了寻觅与怀疑。小心翼翼吞吐周边的空气,在各色各异的玻璃之间游荡。试探触碰,寄存真心。而我们始终,跨越不过无形的阻隔,也无法到达梦里想去的终点。 有一种爱永不能开口,就像孤独的火种凝望黑色的天空。它是藏在黑夜里的幽灵,冷冷地睥睨着我们。我们飞蛾扑火然后头破血流,或者心灰意冷然后烧尽烟花。 当有一天我说我要放弃,不能再一路陪着你走下去,你要相信,我多么羡慕你还能坚持下去看到最终开出花朵,而我,中途退场,最爱的只能是枯萎的自己。
4 ) 我用半生遇见你
所有的人生、所有的故事,结局都只有一种,所有的过程都是相遇和告别。
而我,用了半生,遇见你。
当我要融入这个世界时,遇见你——港大的校园,你在恣意欢乐的漫天水花中抢到我的铜锣,在你回眸对我凝固的笑容里,我也不知该如何对你微笑;何东楼前那条你载我行路的长坡,有温暖昏黄的灯光;高桌晚餐时你调皮送我定情的玫瑰花,带着周遭同学善良美好的支持;周末舞会后依依不舍拥吻,是你单纯执着的许诺。
日子就是这样青涩、简单、激情又毫无顾忌,你在烦躁的夜里对着夜空用你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思念;我在寂静的夜里和朋友用忐忑的心情暗示对你的情谊;你在游行被捕后还牵挂着我的安危;我在终于能探望你时却只有欲言又止的笑容和沉默。
你一定记得,临去法国前我们有心还似无心的誓言构想,那故作坚强的笑容和无奈的拒绝,其实那未能实现的付出,更是我的担忧和承诺。虽然你在给我的礼物上,说你的生命线、事业线和爱情线全都由我的名字拼成。可是怎么能不担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如此脆弱和贫瘠,距离把时空无限扩大,你的辛苦我无法分担,我的忧愁你无从体会,不是不再默契、不是不再牵挂、不是不再思念,但生活就是这样无奈而凄楚的把我们分隔,千言万语的倾诉找不到出口,我们只能沉默,那个你总给我打电话的电话亭,终在一层层的落雪中归于萧瑟和寂寞。
而当我足以掌控我的世界时,又遇见你——
普通话培训教室里你笨拙的口音,所有的笑容在你回过头看到我的一刹停止;故作轻松的叙旧晚餐,泪光隐约的双眼,只有在那首你原来一再为我而唱的老歌里,看到我们以为深藏很好的秘密;白日里轻松的一起学习驾驶飞机;夜晚时却惶惶无法成眠;我给你的电话拨了又挂,我无法奢望你真是这样在我的窗台下静静等待。
如果没有这次遇见、没有给你的电话、也没能让你看到我珍藏的你的礼物,那么还会有不顾狂风暴雨的亲吻么?还会有我们联名购买的房产么?还会有这几年的欢乐时光么?还会有欲走还留的分手么?还会有深深爱恋下痛彻心扉的拥抱么?你说要我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你是那么爱我。但你可知道,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最爱你。
所以无论你是否能兑现诺言,无论你是否总是对我失约,无论我是否真的决心离开你,有些事情都不会改变,否则我们各自的孩子,不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康桥。
所以我知道自己还会遇见你,哪怕是我告别世界时——
阴霾的泰晤士河畔,我庆幸自己的转头的一刹那见到的依然是你,这淡淡的笑容是我的失落和思念,也是你的焦虑和牵挂;虽然我们永远无法亲耳听见1997年伦敦的新年钟声,但在故乡维多利亚港上空化做烟花的20秒里,我们从此不再告别,我也知道在那最后的一秒钟里,你挣扎地抱住我,给了我最后的温暖。
不是所有爱都可以重来;
不是任何人都值得等待;
我已经用了半生来遇见你;
终于不需再用半生去忘记你。
5 ) 泪水曾经掉下来,爱真的存在
《玻璃之城》是我看她的第一部片子。
10年前的我,还在乖乖的念书,不知三级片为何物;开始追着凤凰卫视的日剧和韩剧,还没有喜欢金城武。同学借了盗版的VCD在大教室里放,有人聊天,有人哄笑,就是那样有些嘈杂的环境,我被她一击即中,她的名字,叫做舒淇。
一部片子下来,一个星期的时间我都浑浑噩噩欲罢不能,少年时她的笑容,纯真明媚,仿佛融化的冰激凌,满满的满满的都是甜蜜;中年后她的忧伤,刻骨深沉,犹豫自弃,又夹杂着无奈的绝望。她是那样的女子,身上有种特立独行的味道,就那样不经意的站在人的面前,有点孩子气的纯真,又有些超然的风尘,大红大白的夹杂在一起,却一点也不俗气。
对一个男孩子说,喜欢舒淇。他极鄙视我:舒淇,拍三级片的哦。
可是拍三级片怎么了呢?她演得很好啊。
另外一个男孩,他买了《玻璃之城》的原声,学《Try to rememeber》和《爱到天昏地暗》唱给我听,他后来成了我老公。
这部片子之后,她跟黎明恋爱,戏里戏外,真真假假。我想他们一定是倾注了很多感情在这部电影里,以至于落幕散场还不能抽身,那些眼神的交集,那些欲罢不能的爱和恨,他们似乎在上演自己的故事,以至于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坚持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爱情片。
2008年岁末,非诚勿扰上映,身边的众多人都在感叹:舒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出色这么好?我想告诉他们:其实她一直都这么出色这么好,一直都是。
6 ) 如何用爱情片表达一种高级伤感和家国情怀
《玻璃之城》是一部在文本上比较复杂的爱情文艺片。
一是爱情+政治(也有说“以历史视野来表现个人情感”的,意思差不多吧)。二是回忆+现实。四方面交织起来讲,非常挑战叙事技艺。
所以它呈现出的样貌,看起来比较意识流的,想到哪讲到哪。其实细究起来,却值得玩味。故事中出现了多层时空:港大校园恋情、多年后重逢中年婚外恋情、儿女为他们料理后事。时空的切换也用了多种方式:有些是客观叙述(图书馆查到的档案资料、当年的电视新闻、校友会上放的幻灯片),有些是本人回忆,有些是第三人回忆讲述(比如谷德昭演的那个律师叔叔、宿舍看门大爷、女主角的妈妈),更有些是儿女的想象。
但导演呈现这些时空的手法,就取了个简单明了,不再区别不同人回忆出的不同时空了。很对路。这样有利于把故事讲清楚。更重要的是,幸亏没有扯上和主题无关的炫技手法。影片对于校园恋情(历史)的态度是确定的,不是模糊的,所以没必要再搞出来几个版本的过去时空来。
模糊暧昧的是什么呢?是对这段感情和政治变化的不确定、不信任。对于爱情和对于政治的态度,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具有同质性。对过去(校园恋情、相对稳定和习以为常的政治文化环境)的怀念和怅惘,对现在(婚外恋、九七回归)的迷茫和惶恐,对未来(感情能否修成正果?政治能否昌明?)的不自信。
而且高级的是,“政治”元素在片中不是单独直接出现的,而是被包装成了影响二人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外因,作为叙事情节点出现的。造成男女主人公相隔异地进而分手的原因,是港生参加了保钓游行,学校档案有了污点,觉得“继续在香港呆着没什么意思了”,于是申请到法国求学。
这种人物,这种故事,都是很带有“精英情怀“的。男女主人公都是70年代香港最高学府的天之骄子,他们受到那个环境中最好的高等教育,尽管对那个英式教育体制(政治体制)有各种不满,但毋庸置疑,他们都自诩为未来的社会栋梁、香港的主人翁。多少年后,二人重逢,也是在专门为高层管理人员开设的普通话学习班上,下课后一起去小酌,祝酒词还是那句大学时就常挂在嘴边的“We are the best(我们是精英)!”。他们相约一起开飞机,初衷是为了在俯瞰香港,在香港也建一条标志性的桥,像金门大桥、康桥那样。
片中,许港生的儿子(吴彦祖)和女主角韵文的女儿之间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韵文女儿:“我爷爷打过日本人的,也算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许港生儿子:“我曾祖父好像也参加过革命,打过清兵。曾祖母说,黄花岗上有他的名字。”
韵文的女儿:“那我们这一代,又做过什么呢?”
前些时间我导师在微信吐槽国产青春片创作者仿佛都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一般,缺乏健康向上的大学经历。我边重温《玻璃之城》,边深深感到,张婉婷这类香港电影人,真是有些“精英情怀”和“中产趣味”的。他们的个人出身和经历,都让他们的电影作品超越了对于金钱、地位的渴望,超越青春期荷尔蒙的欲望,对历史、政治、社会责任、民族文化认同等严肃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虽然这部片中有很多令人心动的细节(比如在手雕塑用女主名字写成掌纹、用阿司匹林泡玫瑰花),但这部影片讲的不仅是基于小情小爱的男女关系,而是把人物置于更宏大的历史政治背景中去讲述他们生命因之受到的影响。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因为共同经历的政治事件、社会变迁,共同的文化教育背景,而具有一种更加深刻的连接。这也让片中表现的伤感和忧郁有了一种实在的、无可奈何的成熟魅力,超越了普通爱情电影中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BTW,2005年去香港浸会大学参加华语大学生电影展时,张婉婷作为颁奖嘉宾给我发了优秀原创剧本奖,当时很荣幸,因为她的作品我都看过并且非常喜欢,酒会的时候就凑上去想跟她聊。可是她很淡漠地应酬了几句就闪了,让我玻璃心碎了一地。现在回想起来,十年前的我,关于她电影的好多理解都很粗浅,当然,现在也仍然只能说个皮毛。
7 ) 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最爱你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有些人,在你若干年后想起,还有微微疼痛的感觉,那一定是你爱过的。
活到现在的岁月,我慢慢开始接受人生,慢慢修正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就像导演张婉婷所说:我感到爱情,包含人生,在最美的时候定格是最好的,由于最美的只有一格,就像《玻璃之城》,两个人最美的时候,逝世掉了,嗯,这样最好。
年少的爱情总是纯净浪漫的,从第一眼的注定,到他单枪匹马冲进全是女生的餐厅偷偷给她送花,在她被学姐欺负时用单车载她去买冰激凌,告诉她玫瑰花每天放一片阿司匹林它就会开得久一点,还有他离开时,送给她的手模,上面全是细细密密她的名字: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全是你。
但是爱情的浪漫终究敌不过生活的现实。存够钱才可以打三分钟的电话给他。她在那端无奈地说,你别不说话啊。你不说话是浪费钱啊。
再后来他们各自有家室。舒淇问同学:他爱他太太吗?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同时喜欢上两个人?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第一次感动的片段是因为黎明送给舒淇的写满她名字的手模,第二次感动的是他们决定分开的时候,舒淇对黎明说:你离开的那些时间,才是我最爱你的时候,第三次感动的是黎明对舒淇说:“An aspirin a day, while he is away”,之后用阿司匹林成为她生活中的一些习惯。
影片中细腻的刻画着他们永恒的爱,那种彼此之间难以忘记的默契——很多时候默契来自平常时间的相处积累,很多话也只有当事两人才懂。就如每一次黎明见到舒淇,两个人都会举起大拇指:We are the best。多年以后,各有家室,各自珍存岁月里爱情飘逝的碎片,在幽暗的酒吧里,依然是:We are the best。只是多了一种情绪。
黎明在楼下迟疑着要不要打通电话,这种情绪拿捏非常到位。一个听来的故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一日记挂起分手多年的恋人,就掏出短信:“天气冷了,注意身体。想你。”想了一会,去掉了“想你。”又想了一会,去掉了“注意身体。”最后只剩下“冷了”,再想想索性不发——有时候联系是想念一个人,不联系不代表没有思念。
两人吵架欲分开,黎明说希望她记住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他都是那么爱她。舒淇说:你不在身边的日子,我才更爱你。这几乎是感情的境界。用心感悟过爱情,才会说出如此真性情的话。张婉婷的细腻深情,看似不经意,却会击中心底柔软的角落。
有些爱情不容于道德,但容于心,舒淇痛苦地问黎明,我们该怎么办。黎明说,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故事的句号是一场车祸,他们相拥着死去。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好或坏,谁又说的清。只有那象征着生命与爱情的石膏手依旧放在钢琴上,那旋转着缤纷而化在水中的阿司匹林,还有那《try to remember》的歌声中将青春岁月重新拾回……也许能打动人的不是伤痕和苦难,而是幸福,失之交臂的,或者不可企及的。
8 ) 爱君如梦
1997年除夕夜,港生開車載著韻文,去特加法拉廣場看煙火迎接新年,身後英倫鐵橋上燈光閃爍,倫敦人山人海。
在十年前,要找這麼一部舊戲來看很難,記得有次還從一家舊影碟店失望而歸。在彼時氣味複雜、人來人往的二手市場裏,早忘記當時抱著如何一種心態。《玻璃之城》這出戲一直是我的最愛之一,後來,在張婉婷相隔十多年的作品《歲月神偷》裏,曾瞥見一絲與過去連結的氣味,細想,似曾相識而已。
都說戲如人生,這路多麼遙長,或戲是假的,可淚卻真。何止真呢,簡直痛不可當。寫壞了的腳本都可重改,改得直至它足以粉飾你本性中的恐懼,而壞的人生,卻簡直是腹背受敵。
戲中許多畫面,一再重溫,也好動人。
午夜舞會結束,在走廊,港生對韻文說,我會娶你。之後,釣魚島遊行抗議運動,韻文去監獄探望港生,送去那首try to remember。後來港生去了法國半工讀建築,她做五份兼職,攢錢給他打電話。
巴黎,三分鐘,許港生。
大雪覆上街角電話亭,鈴聲響個不止。
過去我以為,港生沒能和韻文結婚是因為現實。不得不承認,我總習慣將不可達成的願望之遺憾統統推諉給現實。而多年後再回頭看這出戲,我這才看到了時間的存在。是時間,是遲了和早了一步的關係,是屬於各自的時間使然。
時間如一道鬼影。
後來他們分手,再次在香港重逢。暴風雨的夜晚,港生開車去家樓下等她,雨窗襯得她的臉更美。他們買下薄扶林道邊向海的房子,買回從前何東門前的郵筒,將此前二十年情書一張張寄回過去。跳舞,喝酒,盡情再次戀愛,好像就從沒有變過,一切都來得及。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若尚可有百折不撓的愛與理想。
當韻文向港生再提起當年的革命,他微笑說,自己是一個革命的逃兵。這個時代何嘗不是充滿了逃兵,我們又是否能有真正的理想?正義,秩序,權利,和平,還是否存在於我們最正當積極的需求當中?真懼怕這種麻木和日漸冷漠的渴望,害怕所有理想抗爭都將被賦以情懷漸冷,有去無回的命運,或終會使我們落入碌碌無為與庸常的洪流之中。
戲中最感傷卻浪漫的情節,始終認為是康橋二人在花艇上,將港生和韻文的骨灰送上夜空,一瞬間,塵歸塵,土歸土,與煙花一起綻放,落入海中。
片尾又回到港大舞會結束後的樓梯口,一支Try to Remember,永不逝去。
Try to remember and if you remember.
原戲如人生,愛君如夢。
青涩的吴彦祖 黎明和舒淇都嫩的出水来 雨夜隔着车窗的黎明好看的像幅画 里面的桥段各种浪漫 an asprin a day when he is away 连最后和烟花一起飞上天二十秒都想得出 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二十年后依然很经典啊
1.我家小吴那时候就很帅了。2.港生和韵文后来喝茶那段怎么那么像《18春》,而且男主演都是黎明。3.婚外恋也要给予这么高的赞扬么?真要是心里一直装着对方,那干吗跟另外的人结婚?4.一个人真的可以在心里同时装着2个人?5.儿子和女儿在一起,挑不出可挑的刺,嗯。6.给4星完全因为画面
Try To Remember,舒琪海藻般迷人的黑头发。再次分离,韵文对港生说,你要知道,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爱你。
张婉婷细腻的柔软视角。我们先知道结局,然后才被一层层揭开记忆的帘。一个人能同时爱两个人吗?我不知道。聪明的,你说呢?若能答出来,诺贝尔和平奖非你莫属。广生与韵文成全了黎明与舒淇的未实现。一如彭羚的歌:遗憾才会令你,珍惜得彻底。PS “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是最爱你的。”
有些电影只适合年轻的时候看,因为有些事情只适合年轻人来做。
怡微的影评写得特别好。印象很深的是保钓那一段故事和学说普通话,针脚细密的大时代小细节。身体力行的少年左派革命者真的会让人心动的,黎明在这部里很活泼,不过中年后就又还是沈世钧黎小军。和甜蜜蜜对照着看,“爱情”和“命运”,个人与时代,感慨幽深。头一次赅到吴彦祖的帅点。
try to remember……我手指的掌纹全部都是你的名字……请你记得我是那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我一直记得关于这部电影中带给我的种种感动……这不就是爱情最开始的样子吗
你不在我身边时,我最爱你
Timing,如果能不早不晚地相遇,就没有一个词叫做“命运”。
他:在你身边的每一天,我都是最爱你的。她:不在你身边的每一天,我才是最爱你的。Try to remember.
风雪中的电话亭、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学、灯光下骑自行车的小路、伦敦新年的烟火……气氛唯美而怀旧。然而这两个人都不够勇敢,既没有坚定地在一起,又没有全心全意对待身边的人。不知他们能不能分清,念念不忘的到底是真实的彼此,还是自己回不去的青春?满目河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7天,20年的爱情,20年的朝朝暮暮,始终不曾把对方从心头放下。20年的爱情,20秒的烟花,20秒的璀璨...
爱情片就好好拍爱情片,什么乱七八糟的“97以后大家都是同志了嘛”,黎明还念毛泽东语录,莫名其妙。想起许鞍华的电影,所以那段时间的香港导演,是不是都幻想着,【九七以后】就要被迫学习社会主义,戴红袖章,学唱北京的金山上??再结合2019年的香港大乱,当时电影里那些讨好趋附的细节太讽刺了。两边各自安好,该干嘛干嘛,谁要赤化你们啊,妄想症!还好当时黎明和舒淇都在颜值巅峰,舒淇美到迷离,黎明温文儒雅,还有嫩得出水的吴彦祖。一星给演员的颜值,还有一星给最后一幕。20年爱情,最初最美的一刻。
很好看,不过我觉得细腻有余,饱满不足...
看着樓下新版的gong fight,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会不会继续在同样的地方上演。
政治氛围太浓厚了,那个年代的青年还有这般热血,所谓家国情怀。所有的节点到97都是个转折,缘分很巧妙的,滑落了就滑落了,一错过就是永远。倒像是最早的《后来的我们》。最后,异地恋真的好辛苦。7.6
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全都是用你的名字拼成的——还有比这最动人的告白吗?
以后还是不要随便乱坐前任的车了,万一出车祸了呢。 但是,其实,如果跟你死在一起,我好像没什么所谓。
居然有吴彦祖陈奕迅 虽然同样是婚外情 但比廊桥遗梦更好接受 电影是靠情感推动的 我完全get 到他俩的情感了 男女主之前就是恋人 后来因为误会分离 再见面是功成名就时 双方都有了家庭和孩子 可依然忍不住在一起了 这就很人之常情 有了事业当然也想有爱情 相对比他们一直偷偷摸摸 无法一起度过生日中秋节圣诞节新年 死在一起这个结局更好吧 黎明这端正的帅让人挪不开眼 舒淇刚一看怪怪的 但后期的冷艳决绝气质实在杀人
我爱你么?想和你在一起么?到最后又有什么干系呢?彼时少年少女们的爱情,浮浮沉沉,放手与不甘心放手,最终在希望降临的时刻如玻璃般碎裂了。还是当下的少年少女更伶俐,爱了,但仍然拾起心动各奔东西。人生海海,几多变故,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爱情与梦想只是微末而被动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