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驴叫 剧照 NO.1 驴叫 剧照 NO.2 驴叫 剧照 NO.3 驴叫 剧照 NO.4 驴叫 剧照 NO.5 驴叫 剧照 NO.6 驴叫 剧照 NO.13 驴叫 剧照 NO.14 驴叫 剧照 NO.15 驴叫 剧照 NO.16 驴叫 剧照 NO.17 驴叫 剧照 NO.18 驴叫 剧照 NO.19 驴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世界是神秘的,尤其是在动物的眼中。在路上,一头有着忧郁双眼的灰驴EO,遇到了好人和坏人,经历了喜怒哀乐,命运之轮让风水轮流转,把运气变成了灾难,把绝望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幸福。但在任何时候,它都不会失去自己的纯真

长篇影评

1 ) 驴眼看世界——《驴叫》

今天聊聊波兰 / 意大利电影《驴叫》。

片名Eo / Hi-Han (2022),别名如果驴知道(台)。

本片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从来不是一个传统的创作者,他风格多变,在1960年代波兰新浪潮中而闻名,执导过英国戏剧,出演过各种类型角色,还在《复仇者联盟》(2012)中演过杰奥尔吉·卢奇科夫。

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充满变数不可预测,因此他新片《驴叫》聚焦一头驴子时,带着观众以一头驴的视角穿越波兰,大家也就不会感到太过惊讶。

他曾说,唯一一部让他看哭的电影就是《驴子巴特萨》(Au hasard Balthazar ,1966),影片关于一头被虐待的驴子的故事,这也极大影响了本片《驴叫》。

《驴叫》是一部我看到片名就很感兴趣的电影。

84岁的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和妻子伊娃·皮亚斯科斯卡(Ewa Piaskowska)共同编写了剧本,《驴叫》的主角名叫伊欧(Eo),是一只棕色的驴子,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它的低声咆哮。

伊欧原本在马戏团里工作,那里有一个爱它的女演员卡桑德拉。随着马戏团被取缔,伊欧无所依附,开始世间漂泊。

看开头,这好像是一个皮克斯式的可爱励志喜剧电影,但事实并非如此。

伊欧与卡桑德拉分开后,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象征性的公路旅行电影,伊欧从一个欧洲背景转移到另一个欧洲背景。

这一路上,它经历了买卖、受伤,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包括动物保护组织、无政府主义者、年轻的意大利牧师、女伯爵、狂热的球迷等,经历了长途卡车之旅,穿越了童话般又宛如噩梦的森林,在农场和赛马场工作过,体验到了社会千姿百态的不同方面。

电影最难拍的三个元素分别是水、小孩和动物。因为他们都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听从指挥,想要实现拍摄效果需要花费不少心思。这里拍摄一部有关驴子的电影,一头驴肯定不够。

本片的伊欧实际上由6头不同的驴扮演,分别是塔科、霍拉、玛丽埃塔、埃托雷、罗科和梅拉(Tako,Ola,Marietta,Ettore,Rocco和Mela)。塔科是主驴,其它驴是它的替身,霍拉负责几乎所有特写镜头,这两头驴占了八成的出场时间。

《驴叫》采用驴子的视角,带来和以往影片中人类视角截然不同的体验。

还有大量宁静且充满温柔的特写镜头,相当部分歌剧式的景象,无人机穿越重重林地,画面蒙上红色滤镜,处处透着不同。

这些镜头表明,驴子和人类一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它能够明显感知人类对它的态度,在和卡珊德拉相处时拥有最为快乐的时光,在颠沛流离期间也遇到了不同态度的各种人。

当这种纯粹的情感简化到驴子身上时,一切显得奇怪又感人。

导演通过这头小毛驴的眼睛一路观察,反映世界的美与丑。

伊欧像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在波兰风景中,可怕恐怖的暴力无处不在,有来自大自然的、有来自心怀恶意人类的。

隐匿在森林暗处的野狼、拿着撬棒的愤怒足球流氓、非法移民带来的激情谋杀,伊欧在自然界和人类之间兜兜转转,历经生死。

快跑,快跑,快跑。当伊欧被足球流氓围殴时,我脑海里就是这一个想法。

尽管暴行是发生在伊欧身上,但在观众看来,每一棍每一棒都是打在我们身上。

随后一个孤独不善交流的卡车司机开始运送伊欧,但他却遭遇了可怕的结局。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属于驴子,它运气好的时候可以作为旁观者,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成为被害者。

伊欧作为主角和以往电影中的主角完全不同,它在这里是充满平静和耐心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

比如伊欧所在的马戏团被取缔,它被动保组织接收;比如伊欧在赛马场里吓坏了一匹种马,结果就被送到了另一个农场,成了残疾儿童的坐骑;比如它在酒吧外安静地吃草,却被足球流氓一顿胖揍……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的行为都是被动的。

而它在追逐卡桑德拉时,踢伤(死)饲养员时,又充满主动性。尽管我们看不懂驴子的表情,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它在卡桑德拉说话时给予了积极反馈,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它的欢乐时光。

在各种事件的叠加下,它最终被送入意大利,很可能在此度过余生。

小毛驴毕竟是一只动物,无法达到人类演员的表现力,但它们还是适合作为寓言故事。

伊欧在空荡荡的城镇中徘徊、在鱼缸前嘶吼、追随卡桑德拉的脚步,一切都表明它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大胆想象一下,可以把伊欧在全片各种场景的游历,看作是导演带着观众在波兰历史中穿梭。比如把伊欧从被马戏团奴役状态中解救出来,可以看做是解放波兰;随后伊欧进入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森林,眼见之处宛若墓地,就像波兰被纳粹铁蹄蹂躏的样子;随后伊欧陷入无政府主义者和足球流氓的轮番招呼,混乱状况就像二战期间战俘营里的波兰军人组成的波兰安德斯军团。

伊欧只是一头驴,但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镜头下的伊欧不仅是一头驴子,而是要通过这头驴让我们本能地对动物做出情感反应。

同时导演还会不断强调伊欧只是个家畜,并反问观众,如果你能对一头又大又笨的驴子产生同情心,为什么不对自己的同胞做出同情呢?人类本质上也是动物,也需要相互友爱。

驴眼看世界,

新奇且丰富。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2 ) 喜欢看动物世界的影迷不妨一看。

20230131•大年初十•私人顶级电影院观影之《驴叫》 《驴叫》(英文名《EO》)是军军2023年到电影院看的第9部电影,也是到私人电影院观看的第75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586部电影。 EO(伊奥)是这头驴的名字,爱吃红萝卜。 本片堪称动物世界!不仅有驴,还出现了骆驼,骏马,蜘蛛,猫头鹰,狼,蝙蝠,鸽子,金鱼,狗,狐狸,猪,牛等十几种动物。 这也是一部驴的公路片,以驴的视角观察波兰存在的的社会问题,台词很少,主要欣赏点在于色彩和音乐的运用。 在驴的眼眸中,一幕幕闪过的有:爱护动物的马戏团女生,波兰的动物保护协会的活动,贩卖动物毛皮的丑陋的贩子,为一场球赛而耍流氓的足球流氓,无所不能的消防车来拖驴,波兰卡车司机对外国女难民的觊觎,乱摔盘子的没落贵族,制作腊肠的屠宰场。 印象最深的镜头: 驴回忆马戏团少女对它的爱抚, 驴站在拱桥上的定格, 驴一脚干翻动物贩子, 驴惨遭足球流氓群殴, 卡车司机惨被割喉。 作为电影来说,故事性确实弱了一些;但从艺术观影的角度确实是审美上的享受。 精彩台词: 伊奥,生日快乐! 这驴只剩半条命了,给它安乐死吧! 这不是马。 一样可以做成腊肠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不高,才6.9,我给6.5分。喜欢看动物世界的影迷不妨一看。

3 ) 驴叫总似哀嚎

这部“小毛驴历险记”勾起了我关于驴的一点童年回忆。

小时候我家门前是个菜市场,一个卖驴肉的屠户总是牵动着孩子们的目光。清早,屠夫开着车载来一头毛驴,先把驴牵下来栓到一旁的栏杆上。有的驴子似乎知晓自己的命运,倔强地不肯下车,然而终归抵不过几个成年男人的推搡拉扯,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它们就这么站在一旁看自己的刽子手磨刀取盆做一些准备工作,时不时地反刍几下、屙个屎、嚎几声。我不知道它们的叫声是否都有准确的意义,但这仰天长嚎总给人一种悲惨的感觉。屠夫收拾好了开工,把毛驴领到宽敞的空地上,用一块布蒙上驴子呆呆的眼睛,退后两步,举起一柄大锤朝驴子的脑门抡去,多数驴子都会应声倒地、不再动弹,有的则还会抽搐几下,更有甚者在重击下还不会彻底晕过去,需要再补一锤。随后会在驴的脖根处来上一刀,赤红的鲜血就汩汩地流到下水道去,习以为常的屠夫叼着烟卷,从容地开膛破肚、扒皮抽筋,掏出来的内脏满满一大盆,在冬天会冒着腾腾的热气。围观的孩子鲜少会有胆怯挂在脸上,胆大的甚至还会去戳戳已经僵直似标本的驴头,想必亲眼见证一条鲜活生命的屠戮应和了一点本恶的人性吧。

用“驯顺”来形容毛驴再合适不过了,任谁拽着嚼子都会跟着走,随便系个结便认了这束缚,转着圈活动筋骨而不再挣扎。驴子的生命就像是《驴叫》里的那样,永远行走在路上,从此处走向彼处,从一个人走向另一个人,走向利用它、屠宰它的人。那张面无表情的驴脸漠然地看着人世间的一切,却又好似流露着哀伤与愤怒、蔑视与自尊,这一在人类制定的牲口价值体系里居于末端的动物,在被奴役一生、见惯丑恶之后仍然温顺地走向屠宰场,成为奴隶主们餐桌上的香肠。

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屠宰方式已经被更为人道主义的自动化手段所取缔,这份“人道”既是对牲口的,更是对人类的,它使屠夫和顾客不必再直面那些喷涌出的血液,从而使位居食物链顶端的高级哺乳动物免于承受良心的煎熬。游离于人类社会边界的毛驴所揭示的,是导演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一个靠人性成为地球主宰、却又始终无法摆脱其动物性的庞大种群,在各色生命的诞生与陨落间上演着一出又一出荒诞的戏剧。

我惴惴不安地写下这些文字,除了直面童年场面时的揪心,更因为不知道这篇文章写得是否算是“暴力血腥”,也不知道当今“文明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是否可以容忍这样的表达,如果不能通过审核的话,应该也是一种“人道”的处理方式吧。

4 ) 一场缓慢坠入深渊的悲剧

近年来有不少出色的动物题材影片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些作品借助拟人化的手法,从动物的视角去展现它们的世界与生活,给观众带来反思,从而引出各种炙手可热的现实议题。其中《贡达》《奶牛》可谓大胆破格的尝试,一举颠覆了常规的动物纪录片范式。去年戛纳又出现一部动物影片,不仅拿下评审团奖,更在年末登上不少年度十佳榜单,实力惊人。 这部《驴叫》出自波兰资深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之手,这是他相隔 30 多年后重返戛纳竞赛。据他所言,新片致敬了电影大师布莱松的《驴子巴萨特》,这部经典电影当年让他在电影院感动落泪。而他这部致敬之作沿用了原作的公路片形式,表现一头驴在不同主人的手中流转,却不止于将其颠沛流离的命运展现于观众眼前。影片借助驴的视角引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动物保护团体、极右翼分子、动物走私集团、没落贵族等),揭露当下欧洲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令其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格局,这也是影片高于《贡达》和《奶牛》之处。

以上两部动物纪录片的过度拟人化处理,实则暗藏着人类自作聪明强加于动物身上的意识,但事实上动物的真实意识人类并不通晓,正如动物也无法理解人类的行为,而这部《驴叫》另一个高明之处便将这层意义表达出来。全片并非由动物的主观视角贯穿始终,而是将之与人类视点彼此交错呈现。在呈现动物视点之时,更动用不少特殊的美学手段,比如红色滤镜、无人机拍摄,以及梦境里的镜像角色,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息,点明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驴的行为意识无法为人类所知,尽管很多时候它表现出乖巧驯服的一面,但下一秒它又可能将你踢倒在地而不省人事。 在两种视角交织下的公路类型叙事,编织出一幅时而饱含温情、时而荒诞可笑的人生百态图。这也许轻易让观众得出结论:在淳朴善良的驴的面前,人类总是愚蠢傲慢的物种。不过,这依然是人类自以为是的无端猜测,而在导演看来,不论驴也好,人类也罢,似乎都无法扭转自身的命运,一步一步缓慢走向悲剧的深渊。导演这种执拗的悲观主义倒是抓住了这两种生物的相似性,并流露出他对当下欧洲社会每况愈下的慨叹。

5 ) 你会绑架一头驴吗?

我会高喊无政府主义万岁,解绑它,让它思考,再让它跑。

“没选择的先死,有邪念的再死,不坚定的后死。”

——————

狠狠的跟一头流浪的驴共情了。

那些猩红色镜头下自由的指代:能奔跑的马,大型的发电机组,机器狗,喷涌而出的水坝,帮助女孩的司机和离家出走的公子哥。它们看似简单且能轻松的摇曳,但实际上:被限制着方向和速度,依着风转动,由人遥控,被阀门阻止,被欲望操作,被现实绑架。而它带来的也无一例外都是停止和死亡。

Eo被绑架,松绑,再绑架挣脱,它逃出去了那么那么多次,是为了信仰。Eo挣扎了又妥协,最后还是缓缓走进了屠宰场,是妥协。

当然Eo最终也停止和死亡了,although he is not a fucking horse,好消息是他应该会变成一碟好吃的驴肉salami。当然他也未曾流浪。

是要 做高高在上的政治家?做伪教徒?做帮派中伤害一头无辜的驴的施暴者?还是做为信仰奔跑又对现实妥协的驴?做一个向着信仰坚定的奔跑的自由人吧,即使看不到终点,至少还能活久一点。

心有所念,乘风破浪,机遇自会至。

信仰虽不是免死牌,但愿不枉此回人间游。

——————

这个电影还有一点credit要给这头驴,演的太好了……

6 ) 荒诞人类世界里的连环肇事逃逸驴

眼神忧郁、生性社恐的驴界梁朝伟EO原本是在波兰马戏团过着幸福快乐生活的一头普通驴,后因新出台的动物保护法被迫在混乱又邪恶的人类世界里连环肇事逃逸,最终突然又自然地命丧意大利屠宰场。

EO在自己驴生的平凡之路体验快乐与痛苦,遭遇好人和坏人,不断肇事,一直逃逸:在前主人面临“我和驴打滚你吃谁”两难抉择时被残忍抛弃;被村口梅西队邀请参加庆功派对喝啤酒;被对手巷尾C罗队拖到小树林暴打;被路过的波士顿机械狗拯救;一脚踹翻电击小动物贩卖皮毛的邪恶人类...... 电影《驴叫(EO)》是一部以驴为主角的公路电影,关注长期受苦的动物,质疑功能失调却仍不知疲倦地重复野蛮行径的人类社会。一路上,EO经历喜怒哀乐,感受并忍受命运之轮碾碎自己的纯真。这部片拿到了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遗憾的是,因为戛纳电影节不供应胡萝北,主角EO并未出席。 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历时2年辗转波兰和意大利拍摄本片,在片尾,导演特地强调,本片中没有动物受伤,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还强调,“电影拍摄期间,一些剧组成员暂停吃肉”。 该片可以说是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Robert Bresson)于1966上映的《驴子巴特萨 Au hasard Balthazar》的当代欧洲版通过驴在不同主人手中被虐待、贩卖及屠宰的经历,以冷峻驴眼审视荒诞人类世界的善与恶。

据不可靠消息来源,片中多次出现的绯红色是波兰国旗颜色之一。相传在被瓜分前的波兰,绯红色因价格昂贵,是贵族特享颜色,并被看做是贵族的象征。而在片中,绯红色代表血腥,也可能是EO的自我觉醒。 就在你沉浸到片中对自然和动物的颂歌氛围时,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开始出场摔盘子。这个出场就像这一句在本评论中的存在一样 —— 突兀又不得不突出强调一下。对不起,我和导演一样,都想蹭一下于佩尔的流量。 查拉图斯特拉宣布上帝已死后,人们以驴为神,国王、教皇、魔法师等等“高等人”跪地膜拜驴,称颂驴“你只是一味走自己的路,而不管人类的是非曲直。你的天地是在善恶之外。你的天真就是你根本不知何谓天真。” 我是个怪圈,子非驴焉知驴之乐,当EO被屠宰时,突然熄灭的那道独一无二的内心之光是什么?不要觉得生命委实难以承受,我们不都是可爱的背负着重担的毛驴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7 ) 【电影】《驴叫(EO)》

晚上去看了电影。本来是看差评好评都说能沉浸式做驴才去看的,结果看下来也不是特别沉浸。主要我一开始以为会大部分是驴视角,但还是拍得比较像第三视角的“一头普通驴的一生”。不算好看,也不算难看。6分左右吧。感想如下: 1.拍得像教观众如何解读镜头隐喻的示范片。导演有种怕观众没看懂上个镜头,所以手把手教、在后面镜头特别明显地给提示的感觉(“看好了!之前那个镜头是这个意思!/注意!这里是个呼应,你们猜对了吗?”)。挺适合电影新手学习解读电影的,能获得一些这方面的成就感。但如果看过一些电影,或许会觉得有点无聊和肤浅。 2.接上条结尾,“有点无聊、高潮很少、拍得有点浅、隐喻太容易懂、平淡”都是中肯的批评。不过,如果真的简单把驴代换成人解读,普通人的一生也就是这么“有点无聊、高潮很少、有点浅、没太多深刻隐喻、平淡”。有一个永远怀念却回不去的不知道是否被记忆美化的过去和理想,不知道接下来会被命运带去哪里,不知道这个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不知道此刻的好事会不会紧接着乐极生悲,能讲出来博大家一笑的事情也就那么两三件而已,面对恐怖只能做最简单的反抗谁也救不了能自己跑掉就很不错。从这个角度看又挺真实,挺切合主题。 3.克制评判导演拍某一片段是讽刺还是颂扬的下意识。这是最近读书和看电影特别深刻的感受。人很容易在自己get到某段隐喻的兴奋时刻同时就做出导演是在讽刺该现象的判断,但或许这种最容易做出的价值判断可以稍稍延后。比如开头动物保护人士反对动物表演,将驴子从马戏团解放,但实际上驴子一直都在怀念马戏团时的主人和那段时光。在动物保护人士出现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去想“啊,是讽刺”,或者更进一步,“是讽刺打着自由解放旗号的政治运动”然而这样想是否反而是这一呈现变得扁平了呢?动物保护人士所说的话语、理念真的十恶不赦、完全错误吗?说不定正是反过来,这些词汇都是好词汇,这些举动也都秉持善意,那么为什么细化到每一个动物身上的时候,似乎没有词汇那么正确、那么好呢?如果我们用讽刺一笔带过,那么是否这种呈现本身的复杂性、多面性会遭到削弱,变成二极管中的一极呢?这并非说做这样的价值判断不好或是不应该,而是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判断稍稍延后,首先去看呈现的事实本身。这样也许能看到更多东西。 4.一些印象深刻的镜头: (1)树林有一段是全红色滤镜的俯拍,林间湍急的河流在滤镜下特别像生肉,溅起的浪花就是白色脂肪,纹路非常类似。 (2)有一段驴子站在大坝前,然后转俯拍大坝水的镜头。因为坝和水底是黑色,水是白色过渡到灰色,俯拍看坝和水流非常像驴子的毛。就像是用手捋过驴子背上的毛的过程。 (3)有一段驴子被暴揍的剧情,实际上不可能真的揍驴子,所以被揍后的一段是用小机器人表现的(是四条腿特别像驴腿,又细又长的笨笨式小机器人),颤颤巍巍,跌倒爬起,看着镜面似的湿掉的地面里的自己,这个办法还挺聪明的。

5.最好的部分:配乐。配乐实在太令人惊艳了。

短评

任何行业的老家伙都应该干的事情:给本行业摸高。不管这样的试验成功与否,都是可敬的。导演的导演,电影的电影。另,请给六头驴颁发最佳男演员~

5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驴驴の旅行vlog —— 姓名:EO;爱吃的食物:胡萝北;讨厌的颜色:红色;偶尔遇到的动物朋友:脾气火爆的小马、被关起来的热带鱼、烦人的机械狗、善良牛牛;喜欢做的事:散步、看风景、拥抱、过生日;喜欢的人:Magda;害怕和讨厌的事:黑、孤独、人类的一切

7分钟前
  • 一桶猫
  • 还行

真正的在把驴当成角色在拍,有很多驴的主观,也用了很多独特的镜头去拍驴,让观众更容易就和这头动物产生共情,被困在车里望向草地上奔跑的马时的羞愧、处在欢呼人群之中的不知所措等;甚至还拍了驴的意识,困境时会对女主人产生回忆、思念。于佩尔段落,其实和被杀的司机、群殴的球迷等等段落一样,不过都是借一路颠沛流离的驴之眼,来看这世界上荒谬的人类。只是电影在驴的行动线上做了大量的省略,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搞蒙,驴怎么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第一场戏的视听很棒,更棒的是驴逃走至森林一段,影像观感极佳氛围营造到位,不觉间已与驴的恐惧与迷茫感同身受。当动物与人产生情感后,动物协会再以保护的名义把动物带走,是真的在为动物考虑还是是一种缺乏人道关怀的形式主义?是为了剪彩时一乐?正如片中不断出现的红色一样,痛苦且残酷。

10分钟前
  • 雕刻时光
  • 推荐

2022戛纳评审团奖。片名是片中驴的名字(所以翻成驴叫不太对……)。可能还是进美术馆比较好?很像是戈达尔拍出来调戏电影节的东西……反人类中心主义(并反拟人化)因此也顺手反了流畅叙事和连贯意义,但又不是全做“驴视点/驴心理”,导演主观意志很强,从红色频闪段落、癫狂的无人机段落还是毫无道理的于佩尔段落来看,驴不过也就是一个还愿/致敬式的喻体,但是!要讨论的问题也,并不算特别深刻或者高级啊……可能大银幕视听体验会好一些?音乐感觉有点多且有点抢戏。

1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导演亟需搞清楚的点在于,对观众而言,影像中的动物究竟是被拟人化(感知)的,还是纯粹异质(不可知)的?如果是前者,斯克利莫夫斯基需要借鉴的是胡里奥·密谭与菲利普·格罗因;如果是后者,那指向的则是布列松与吕西安·卡因斯坦-泰勒。可惜在《驴叫》中,斯克利莫夫斯基对动物的定义是模糊的,动物究竟是作为某种先验存在?还是作为一种坚实的不可知之物?或者说,斯克利莫夫斯基意图调和这两种面相,当他既想让驴作为串联起叙事线行进的线索,并象征着某种超验目光;又想将动物作为一种坚实的不可感知之物进行一场影像实验时,其结果注定是割裂的。而文本中的政治隐喻(犹太、贵族、左翼分子与极右翼)简直就是波兰电影不可缺少的特色,这在某种层面上使得影像更加沉滞。

19分钟前
  • 世界的焚像.
  • 较差

勇敢驴驴 不怕困难

21分钟前
  • 无事小神仙
  • 推荐

视听特别,叙事断裂,最佳导演应该比较稳了。看似一部动保大驴主公路电影,其实犹太人、极右翼分子、难民和衰落旧贵族都在驴眼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光棍棒刀子人心,死亡遍布欧洲如影随形,又有何人不是被驱赶殴打的牲畜。

2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Cannes75# 感谢导演带我们沉浸式做驴!虽然电影没怎么看懂,但嗑药的驴,夜跑的驴,看日出的驴,社恐被醉鬼强行搂过来拍合照的驴都快快乐乐地体会了一遍。不给驴颁一个表演奖我不依!

29分钟前
  • Merlot
  • 还行

驴子巴特萨是个伟大的理念,但只属于布列松(可是驴驴真的可爱不许伤害驴驴

34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是不是也该把小驴牵来参加入场(?

35分钟前
  • Sid
  • 还行

B+. 像是嗑嗨版的《驴子巴特萨》,只不过布列松是将一切剥离,收束于极简且抽象的“受难”概念;本片则是将一切叠加,形成彻底去中心化的欧洲社会图景拼贴。驴也不再只是“模特”,而是贡献了值得戛纳最佳演员奖的“演技”,甚至拥有了自己的pov镜头和梦境段落。导演或用荒诞的情节,或用奇异的形式,在短短90分钟完成近乎过载的信息轰炸:动物保护、劳工政治、消费主义,乃至传统的衰落,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影子。这固然难以全部理解,甚至时而略感混乱,但或许相比布列松当年,这个世界本身已经变的更疯狂了。2022.5.19 Debussy

37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一头具有当代艺术思维的小毛驴的人间历险,目之所及,光怪陆离,喧嚣骚动,世相狰狞,精疲力竭。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如果驴知道,俗世多辛劳。行行重行行,昼夜把命逃。流离又漂泊,何处诉烦恼。不如变朵云,取名叫EO。

3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只要导演的专业能力足够强,就算是驴这样的活道具演员,到了导演手里,演技也可以被调教出戛纳影帝范儿。驴不会演戏,是驴的问题,也是导演的问题,谁都别想甩锅。果然是那种张扬导演的个性和创作力的电影,你很难相信它出自一个85岁的老导演之手,充满新鲜感和影像美感。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84/100 近年那些所谓的拟人化的以动物为中心的电影,它们僵硬地要求观众将动物类比人类的经验,而斯科利莫夫斯基这部电影并没有这样的姿态,它不期望观众最终能实现对动物的认同,但希望观众与驴子一同沉浸在一个既反映一系列当下现实问题又明显带有异世界特征的环境中,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整个环境像是带有宗教和现代性色彩的炼狱(受难,尤其是在横跨欧洲的路途上受难,似乎也嵌在波兰人的国民性里),显然对人类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人类似乎只是对地球土地无能、无常的殖民者)。以相对断裂的叙事来反抗传统,视听上比较自由且强调超现实感,并探索声音与感官触觉。也许比任何一部近年的施拉德电影都更加与布列松精神相通,强宗教性、同样超验而仍很不相同。

48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拼拼凑凑的影像,拼拼凑凑的议题,很廉价,很无聊。

52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本届给奖比较靠谱的一个。老杰兹拍出了一头驴的心象,配乐和sound design也都在服务这一目的,体现了导演的绝对控制权。在fiction的虚构类创作里,动物是最难被调度的,而这与纪录片中把动物作为主体的拍摄方式是两回事。从创作层面的取舍上看 导演是聪明的,他提供的是一种相对主观性而不是驴子的绝对主观性,因为如果选择后者并付诸实践那注定会将影片拖入一个危险的境地。@Cannes2022

54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推荐

既然金钟可以把「影帝」给女性演员陈亚兰,为何戛纳就不能把「影帝」给演EO的演员?这样才足够「先锋」不是吗??(次日新闻标题:戛纳影帝出炉,宋康昊惜败一头驴。)

59分钟前
  • 周宇勋
  • 还行

这是咱们电影的赞助单位,毛驴专卖公司的甲经理的发言:导演导演,俺是外行,不兴笑话俺,俺就觉着现在这电影啊,动不动什么红霓虹,什么无人机,忒实验了。能不能不要致敬《驴子巴萨特》,就老实拍驴被人控制的被动?于佩尔客串也没啥卵用……于佩尔啊,应该手持话筒,走向观众,走着走着呢,觉得线不够长了,就倒啊倒啊,倒着倒着就倒出一头驴来。(祝贺驴子EO最后真和牛群在一起了)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4.5 可以当作是一个公路片,驴老师作为NPC,它的POV视点和欧洲社会政治图景拼贴在一起,导演似乎在叙事和反叙事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诡谲的影像,视听层面被爽到了,驴老师值得拿一个奖,太灵了。

1小时前
  • 房NN
  • 推荐

导演定是共情能力极高的人,时常思考驴在想什么,马在想什么,机械狗在想什么。而且他很聪明地选择拍驴这个人畜无害的动物来输出动保主题,因为毕竟吃过驴的人不是很多,不至于让太多吃牛吃鸡吃猪的人被冒犯到。

1小时前
  • 猪脚脚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