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bout valak
valak描述不多,只有最后女主降魔的时候说出了名字,并且说它是蛇之伯爵,查了一下,大概能确定出处是神秘学书籍"所罗门的小钥匙(Lesser Key of Solomon,也作Lemegeton)"中被所罗门王降服的72位魔神中排名62位,可惜形象不太对,书中描述是有天使翅膀的小男孩骑在双头龙上,和电影中的修女形象相差甚远,但是有一句比较在意: he reveals where Serpents can be seen(他于蛇怪之处现身),这倒是和电影中蛇之伯爵呼应。
以下来自维基:
Valac (also Ualac, Valak, Valax, Valu, Valic, Volac) is the mighty Great President of Hell, having thirty legions of demons under his command. Valac is said to give true answers about hidden treasures; he reveals where serpents can be seen, and delivers them harmless to the magician. He is said to appear as a small poor boy with angel wings riding on a two-headed dragon.
(渣翻译来自自己:valak,来自地狱的魔神,手握三十个恶魔军团。据说valac能回答你所有隐藏宝藏的问题;他于蛇怪丛生之处现身,并响应魔法师的召唤;据说valak看起来像个可怜的小男孩,长着天使翅膀,骑在双头龙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开头提到的所罗门小钥匙这本书,记载以色列王所罗门和魔王们签订契约并召唤他们以供驱使的设定,在很多日漫里面都能看到影子。
=====================分界线========================
以上内容就是“有些影评连导演自己都没想到”的最佳注解。
为什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会变成一个死去的老修女?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惊天黑幕?以下采访来自外国记者与温子仁的谈笑风生。
1,valek和Amityville 事件并无直接联系。
原因很简单,版权问题,amityville的故事改编权在另一个公司手中,所以影片开头只好略微生硬的加了一个大好青年枪杀全家的戏引出valek。
2, valek是后期加戏加上去的。
“I felt like I was still discovering it. And believe it or not, I always knew that I was going to do additional photography. So I was saving it because I was hoping I’d discover what that thing would look like as I was putting the movie together in post-production.”
(Quote at
http://www.inquisitr.com/3201846/the-conjuring-2-post-production/#yF4xp2mOUQaiCkGo.99)
在初版剧本中,老比尔就是最终大boss,(注:如果那样的话该多无趣啊,和第一部一样变成了一个寻常的驱魔故事),但是温子仁一直有种预感想要加戏。有一天女主和导演说她有一次见到了一个带兜帽的旋转的黑暗形象(注:女主演员为什么也有这种奇怪的灵异体质),从而启发温子仁创造出这个修女形象成为幕后大boss。(注:不得不说这种幕后boss的设定和insidious虐待儿子的老娘以及电锯惊魂里面躲在幕后的jigsaw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碰巧?)他们都是温子仁的作品。)
3,最后丢一个好/坏消息,很有可能会从招魂二衍生出一个关于valek的新电影the nun,和安娜贝尔一样会是一个全新构思的故事(而不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因为这个修女一开始就是温子仁脑洞的产品), 据the hollywood reporter称,编剧之一David已经回归,但是不确定温子仁会不会再度执导。
以上。
.<图片2>
2 ) 思考了一下,他凭什么能吓观众
温馨提醒1:要感受正片最全惊吓效果,勿观看预告片
温馨提醒2:剧情接上《招魂》,补补更清晰
温馨提醒3:12岁以下儿童观看,会留童年阴影
温馨提醒4:涉及基督信仰内容,忌讳请绕道
得知温子仁的《招魂2》上了,于是屁颠屁颠地抢先看了个早场,还因为这次没有玩血浆,中午饭妥妥好胃口。回归主题,如无意外,《招魂2》定是2016最猛、最刺激的恐怖片(除了那部《关灯以后》7月22日上映才分晓)。
电影看得爽,欣赏之余,也在思考温子仁做了些什么以满足观众的惊吓点?
好多烂恐怖片往往先死在剧本上,例如常见有“故弄玄虚”、“自己吓自己”、“精分胡扯一切” 、“不作死没法见鬼”等等。这次人家说得很真,真实事件改编,真的有鬼,很而且猛。所以,从理据来说,好像能说服人。
本片题材源于20世纪70年代伦敦恩菲尔德灵异事件,对于我来说真实事件改编其实并不可怕,俗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但剧本主要是借用了它陈旧的年代设定,一种天然的阴森感,与落后的辨识力。
平时看恐怖片被吐槽最多的方面应该是“作死”行为,比方说,观众都知道不应该继续的行为,烂片里的角色偏爱反道而行。然而《招魂2》成功避开了这个坑。
电影先营造了一种气氛,告诉角色也相当于告诉观众,前方99%有“危险”气息,所以角色必定退后,就在此刻,意料之外的惊吓于后方蹦出。
不少恐怖片导演都懂得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吓观众,当然温子仁除了一样会用之外,还将观众置身于角色立场思考其合理性。例如,小男孩比利深夜下床喝水,看见厨房窗外千秋在摇荡(一个摇晃,另一个静止),比利虽然察晓也若无其事地回房间就寝,假如“到外面看看”,就是所谓的“作死”行为。
在这段情节中途,比利回房间路上被玩具车绊倒,他一怒下将玩具车丢进走廊的帐篷里,然后又似乎察觉到异常,他再三、再四回头查看确认,就在第五次安心一瞬间,连观众都被吓了。
在这部电影里很难找到“犯傻”的角色的问题,简单来说,无需降低智力,将观众与角色安置在一个相同境地。不幸遇上闹鬼的房屋,你也会去报警,拔腿就会往外,还会求助教会等技能人士。即使想搬家,再用一个无法离开的理由(→_→穷)包装成绝境。无论观众或者角色,只能就范。
创造惊吓是恐怖片大师需要突破的方面。传统手法常利用镜子、阴影已经很难玩出新花式了。所以大师会重视基本的元素:用窥视、尾随的镜头,保持流动性,一旦停在奇怪的地方,观众就会提防,又或者什么都没发生来骗观众。
音效是恐怖片的标配,就连烂片都能好好琢磨,《招魂2》在这点上做足功课。
说到气氛,几乎常认为是恐怖片成败的必须元素,我们常说恐怖片要有气氛,这种气氛到底是舍?个人理解是:未知的恐惧、无法抵御的强大、绝境。
所有不可思议的东西都可以是未知,包括灵体。观众对未知事物、前方将可能发生的不测都很容易产生恐惧。
与日式凝聚诡异氛围不同,温子仁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在所有人面前展现“恶灵”的强大力量,不管是邻居、记者、甚至警察,气势压倒所有角色。通过强大的邪恶能力展现,直接间接让包括警察在内都变得丧失信心。
绝境,刚刚说过了,惹不起还不能搬走。前几天看完的《无声夜》,关联到一段相近意思段落:无救援、无法逃、不能等,唯有与之对抗(反杀)。但对于这部电影,几乎完全不凑效。
说起《招魂》最出色的惊吓点莫过于地下室的背后拍手梗。《招魂2》与之相呼应的有:小女孩躲在电视机旁边时,背后恶灵怒现咆哮的梗。
创新方面,追加安排了一幕“影子与油画合一”的惊吓梗。
就我个人而言,被吓到的部分主要是:镜子前现邪灵、电视机旁突然咆哮、室内十字架倒转、地下室水中现鬼影这几个点,也就是说,突如其来毫无防备的“玩意”是最受吓的手法。
点评一下个人认为的败笔惊吓点:
败笔一,狗狗变成“扭曲的男人”,这组特效感觉不妥,CG感太重,瞬间抽离现实房间。
败笔二,艾德被夺取视力仍然坚持营救一幕,转角位墙壁边露出一只腐尸手,这是日式惊吓常用手法,在此有画蛇添足效果。
关于宗教驱魔部分比较难解释,这里我就跳过了,反正其他大神都有探讨。
5星评价是出于对电影的喜爱,尽管它不完美,只为用心制作而加分。
3 ) 吓尿整个北美的恐怖片到底长啥样?
<图片1>
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赚钞票,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玩心跳,还有人拍电影那赢的可都是尖叫。
“恐怖大师”温子仁再现宗师风范,由他执导的《招魂2》一上映就吓尿了整个北美。
《招魂2 》因为有2013年上映的前作《招魂1》的惊爆口碑和强大的号召力,使它在北美上映的首周票房就轻轻松松破了4000万美元,不仅大比分无悬念地碾压了和它同天上映的《魔兽》和《惊天魔盗团2》,甚至达到了两部热门大片的票房总和,你说厉害不厉害。
《招魂2》不但票房逆天,就连口碑也是好到炸裂,烂番茄新鲜度73%,虽然不及前作86%,但仍是今年最吓人的恐怖片,IMDB上8.2、豆瓣评分8.2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证明了它的高能和恐怖。就连久经日韩泰和英美德法日意奥恐怖片锤炼的同学,也在观影后表示出了对电影院座椅和金嗓子喉宝的亲切慰问,以及对导演温子仁家族的热情问候。
毕竟影片音效太给力,渲染太诡异,还有真是事件来保底,以至于观众全程尖叫吓尿声嘶力竭,看完两天都不敢关灯睡觉。要不说,最怕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恐怖片,故事取材于英国40多年前发生的超自然恐怖事件,一个名叫佩吉的女人声称她女儿的玩具娃娃会自己移动,女儿被恶魔附身。
影片中不光是原版录音,原版照片吓一脸,外加导演编剧跑没边的脑洞,这虚虚实实一结合,不吓尿才怪。
在恐怖片界,有这么一句名言广为流传,“温哥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和一般恐怖片总是血浆不要钱,断手烂脸还没眼不同,导演温子仁的电影里从不用死人和鲜血来撑场,就拿获得美国人民选择奖最受欢迎恐怖电影《招魂1》来说,总共也就死了一只鸟和一只狗,就这杀伤力也能让你玩命地嗷嗷叫,你说虐不虐。
在如今的恐怖圈乃至整个影视界,温子仁的大名无人不晓。2004年到2010年的7部《电锯惊魂》将他送上一线惊悚片导演、制作人的位置。
而随后的两部《潜伏》和《招魂》则直接封神,进入大师的行列。并在去年成功执导《速度与激情7》,转型一线商业片。
温式恐怖片的高级之处就在于
“你知道有危险,但绝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以及,会对你做出什么”
“永远不要害怕藏在身后的东西。”
就问你怕不怕!
4 ) 妖怪,你出来?
5 ) #有關鍵性劇透 #導演在片頭的伏筆~
由於截圖片源畫質較差 不是很清楚
如果沒有留意的話 幫你回憶一下
亮點在窗台的擺著
你有看到嗎?? ^_^
第一處
<图片2>
<图片3>
第二處
<图片4>
6 ) Valak想要的到底是谁?
非常非常疑惑这一点。
电影中最直白的说法是Valak想要杀死Ed,Lorraine八年前就预见到了修女模样的Valak,并把自己在房间里锁了八天。
但这条线非常的莫名其妙,Valak为什么想杀Ed想了这么多年?似乎完全没有交代啊?难道真是这对夫妇驱魔太多惹恼了Valak所以决定弄死Ed?这也说不通啊,Lorraine才是那个有通灵能力的人,没了她Ed都很难判定有没有超自然灵体存在,加之本身又是一个身体比较弱容易被吓到的女人,怎么说也是杀Lorraine更容易更合适吧。
那小女孩Janet呢?似乎也说不通。
Valak基本就没在她家里露过面,从头到尾都是操纵可怜的老爷子Bill,本体一直在骚扰Lorraine。结尾之前唯一一次的瓜葛就是Ed修洗衣机时在他背后闪了闪。如果想要的真的只是Janet,何苦从八年前就开始吓唬Lorraine?
我唯一能想到的脑洞就是,八年前Janet出生Valak就想要得到她,于是警告了日后可能会插手的驱魔夫妇,在八年后决定动手的时候再次骚扰Lorraine,希望吓得她不会插手这件事,事实上她确实也险些就不接案子袖手旁观了。但这个脑洞我自己都不信…而且Janet怎么看都不止八岁吧??
最后一个则是我个人的脑补。
Lorraine曾对Janet说过,她第一次看到灵体是在医院里,看到了一个“天使”,而“天使”也看到了她。
很多影评中都提过,Valak这个恶魔本身的形象不是修女,而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男孩,骑着双头的龙。抛去坐骑不看的话,生着翅膀的小男孩可不就是天使的形象?而发现Bill老爷子的真相后,Lorraine对于Valak的描述是“它在用一种残忍的方式来攻击我的信念”——让她怀疑一切都是作假,让代表她信仰的修女变成恶魔,大概都是残忍的方式之一。而Lorraine最大的信念是什么?私以为,是终于遇到了相信她爱她守护她的人,是Ed。
如果这样看的话,从Lorraine小时候第一次看到了Valak的真身,Valak就开始纠缠着她,而不是Ed。Ed只是摧毁Lorraine信念的一个媒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Ed只在梦中见过一次Valak,每次和Valak直面交锋的都是Lorraine,就连最后的结尾都是这样,Ed拉着Janet悬在窗边,Valak出现在他背对着的地方,他根本看不到恶魔现身。当然这个脑洞也有很多疑点。Valak之前还以什么样的形式纠缠过Lorraine么?为什么等八年再杀Ed呢,享受恐惧折磨Lorraine的感觉么?Bill老爷子倒是说过“我喜欢听他们尖叫”这样的话,Lorraine也的确每次遇到Valak必尖叫,笑。事实上这个问题放在每一种推测上都可以,无论想要的是谁,我实在是难以理解Valak等这八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招魂还有3的话,希望温导把这个悬念解开吧~
7 ) 一些关于片中恶魔Valac的背景资料及相关知识
魔兽电影在中美上映冰火两重天的同期,温子仁的《招魂2》把美国观众吓得屁滚尿流仍然络绎不绝前去观看,敲门声、忽然灭灯、尖叫、褐色双瞳……相信诚实预告片又有了新的吐槽对象。这里介绍一些关于2代恶魔的背景资料。 相比招魂1中压场恶魔Bathsheba只是源自一个20世纪早期的乡村女巫,2代里的恶魔Valac(与Valak同音)却是一个颇有历史的恶魔。Valac出自一本十七世纪用拉丁语写成的恶魔学著作《所罗门的小钥匙》,作者不详,其中指名道姓地列举了72位恶魔及其对应封印符,其中便有本片中出现的恶魔Valac。 根据这本书翻译成英文之后的介绍,Valac外表上是有一对天使翅膀,并且骑着一只双头龙的少年,其能力是能够明确答复出宝藏的位置,告诉人们哪里会有大蛇(或毒蛇),并且不需要花费任何能量便可以传送到驱魔人那里。Valac还是一位伟大的统领,手下有30支恶魔军团。 The 62d spirit is called Valac, he is a mighty great president & appeareth like a Boy wth angels wings, ridding on a 2 headed Dragon; his office is to give True answares of hidden Treasures, and to tell where serpents may be seene, wch he will bring & dilever [deliver, discover] to ye Exorcist without any force or strengeth, he governeth 30 Legions of spirits, his seal is This wch must be made & worne as a Lamin &c.(原文可在文末链接3中查看)
因为百度百科上关于原著的几个概念之间表述比较混乱,因此特别阐明一下,这本叫《所罗门的小钥匙》(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 )的著作,原本被称作Lemegeton,或者拉丁语的原名Clavicula Salomonis,它的五部分内容中第一部分Ars Goetia便是关于72位恶魔的介绍及对应封印符魔法阵。它有一个名字相似但内容和著作传承都缺乏明确关联的早期作品《所罗门的钥匙》(key of Solomons,或者拉丁语Clavis Salomonis,毕竟Clavis与Clavicula都是钥匙的意思),《所罗门的钥匙》出现在14、15世纪的意大利,也是关于设立魔法阵及各种召唤仪式的介绍。有推测认为《所罗门的钥匙》激发了后来《所罗门的小钥匙》的创作灵感,又或者二者之间有共通的早期参考资料可以追溯,这些材料与圣经文化又演变出了当代的黑魔法、恶魔学等等。 固然1/2部影片开头都加上了based on real story这样的噱头,如果仔细发掘一下来源,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首先,按照时间无论是先出现的《所罗门的钥匙》还是后出现的《所罗门的小钥匙》,都并非一手资料,而是被宣称为圣经里记载的犹太国王所罗门所发现的魔法遗卷。失传千年突然重现,即便真有那些手稿,内容不全而且难以理解便阻止了有效解读和传递,有人打比方说这是中世纪的《量子力学》。 其次,翻译这些古希伯来文写成的材料也成了很麻烦的事,这还不包括基于不同翻译者的不同理解的各种版本,当它们被翻译成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之后这些二手货再次重复了之前翻译的问题,再转成英语进入20世纪,可想而知其内容的准确性。 另外,为何我们听到的驱魔相关内容总是与宗教密不可分?而很多案例都直指上帝?那么其他宗教,比如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广大无神论者又该如何对待这样的差别对待呢?是不是恶魔得给自己换一身衣服才能够进入其他不同信仰人群的生活中呢? 关于恶魔名称的来源,再举两个例子: 在所罗门72魔神中,位列首位的魔王巴尔(Bael),其名字源自公元前1300年古国腓尼基(位于如今叙利亚境内)的丰饶之神,又名巴尔王子(Baal-zebul),当地对这位丰饶之神的崇拜持续了近两千年,并且当地人认为是巴尔在冬季带来降雨,在夏季则躲入地下避暑(地中海气候)。后来巴尔(Bael)传递到犹太教的记载中便被改为了别西卜(Beelzebub),被妖魔化为带来疾病和灾害的恶魔“苍蝇王”(Lord of the Flies),这些内容在圣经里得到了传承,有时别西卜也被视为了撒旦本人,或者地位仅次于撒旦的魔神。
另一位排行29位的是公爵亚斯他录(阿斯塔路,亚世他,Astaroth,又名Astarot、Ashtaroth, Asteroth),在72魔神的介绍中被描述为一手持着毒蛇,骑在地狱龙身上的男性天使形象,拥有穿越时间的能力,并且可教人知晓所有科学知识,而每年八月,是其对抗人类的力量最强的时候。在公元纪年的早期,Asteraoth在希腊语中是对抗恶魔的天使形象,而在公元前在腓尼基语中是指代女神雅诗塔特(goddess Astarte),这又可以追溯到巴比伦王朝的爱情、生育、战争女神伊什塔(Ishtar),以及更早的苏美尔文化中的生育和战争女神伊南娜(Inanna)。
Astaroth illustration (1818)
Ishtar holding her symbol
如果罗马征服迦太基之后在其土地上撒盐只是一种仪式,后世从观念上予以抹杀并重新诠释更为可怕。 关于恶魔还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人类系统性地探索包括熔岩分布、地壳这些地理结构是在20世纪初才进行,而圣经中关于恶魔的故乡——地狱的描述,充斥着火的地下,则要早很多很多,伊斯兰教亦然,而佛教中关于地狱的概念固然更为抽象,也有“八炎火地狱”一说。神话传说宗教信仰里,或许也有一些尚未点破的事实。 另外一点,回到招魂这类以恶魔灵魂作祟为题材的恐怖片,是否也会让人去思考,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看世界上一些不可认知的那部分并承认群体和个体的有限理性? PS: 《招魂1/2》中不时透露出的丝丝温情,让我想起十多年前探索频道做过的一期节目(链接中的最后一集),中性地探讨了恶魔(demon)概念,其中包括了西方驱魔的视角,心理学层面的解释,以及古代文明的溯源。不把现实归结于简单明了的二元对立概念,从立意上说,远远高于电影。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05127/index_5.html拓展阅读://en.wikipedia.org/wiki/Key_of_Solomon所罗门钥匙维基英文//en.wikipedia.org/wiki/Lesser_Key_of_Solomon#cite_note-1所罗门小钥匙维基英文http://www.esotericarchives.com/solomon/goetia.htm所罗门的小钥匙英文第一部分http://www.esotericarchives.com/solomon/ksol.htm所罗门的钥匙英文全文//www.douban.com/group/topic/56346800/所罗门魔法阵的豆瓣讨论//movie.douban.com/review/7935304/带有valak照片的豆瓣影评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天主教百科http://jewishencyclopedia.com/犹太教百科//en.wikipedia.org/wiki/Beelzebub别西卜维基英文http://www.99lib.net/book/308/12259.htm《金枝》(J.G.弗雷泽)第十八章: 灵魂的危险 第二节:灵魂离体与招魂
后记:
时隔2年,上个月看73年驱魔人电影导演 威廉•弗莱德金的一部电视纪录短片(The Devil and Father Amorth)才得知,上文PS链接中探索频道采访的驱魔神父,意大利的Father Amorth已经去世。
关于恶灵、附身的争论,医学界有不少研究将此认为与dissociate trance disorder(DID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或多重人格的一种类型)有关,其中不乏从不同宗教背景的附身案例的比较研究,这里找到4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看完电影惊魂未定的观众可以去找来读一下压压惊。
A Critical Review of Dissociative Trance and Possession Disorders (Emmanuel,Fanny等)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1 Vol56,No.4
Dissociative disorders and possession experiences in Israel: A comparison of opiate use disorder patients, Arab women subjected to domestic violence,and a nonclinical group(Somer,Ross等) Transcultural Psychiatry 2014
Dissociative trance disorder: clinical and Rorschach findings in ten persons reporting demon possession and treated by exorcism (Ferracuti , Sacco, Lazzari)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ment 1996
GANGGUAN KESURUPAN DAN TERAPI RUQYAH (Zainul Arifin dan Zulkhair)
有些可惜的是,DID研究的案例并未涉及诸如前世回忆或者逝者记忆转嫁的稀少案例,而这样的案例也是最难以用DID去解释的。在此笔者可以十分确定的一件事是,与我们日常见闻同步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我们不熟悉也不了解的世界,那里存在着各种满足人们日常幻想的事物,瑰丽而黑暗。
8 ) 正能量满满的狗粮把我淹没
刚刚看完首映,迫不及待的回来写一篇短短的影评。
不是专业学电影的,所以在拍摄手法上面应该没有大神们解释的清晰,于是就不班门弄斧。只是感觉这是一部不专注用jump scare来博取观众尖叫的电影,很多时候明明能够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却不能阻止剧中人走下去,于是观众也成为了剧中人。
作为一个惊悚电影爱好者和别扭的巨蟹座,每次看完一部恐怖电影之后都会想,它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呢?编剧和导演透过作品想要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念呢?可能大家会觉得这种想法和去德云社听相声,从而学习做人的大道理一样不着边际。然而有些电影,如若是脑洞大开,还是能琢磨出一点点想法。
The Conjuring 2 和前一部感觉上都是建立在比较正统的美国,或者西方世界,基督教世界价值观上的惊悚电影。相对于一些找个牧师拿着十字架对着被附身的小朋友念圣经的作品(无聊的我默默嗑瓜子)而言,招魂1和2更注重基督教世界价值观的输出。作为一个不信教,但是喜欢去Bible study了解文化的人类学专业小朋友,从开始就感受到电影里面的宗教元素。拿十字架作为信仰的符号,跟随上帝得到上帝的庇护,对于别扭的巨蟹座来说不过是之前听教会的小伙伴说过的话而已。真正打动爱哭巨蟹座的是男女主遇到困难,男主陷入困境,女主奋不顾身的情景。
"我在世界上终于找到一个会理解我,信任我的人,于是我和他结婚了“
”失去你我不能独活!“
无论是男女主和小萝莉的交谈,男主唱歌时和女主深情对望,还是两个人隔着门时的分别,都让我突然之间明白了圣经里的一句话:That is why a man leaves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is united to his wife, and they become one flesh。
正能量的狗粮铺天盖地的袭来。不似以往的冰冷,反而很温暖。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不因为条件上的匹配,而是真正因为彼此相爱而走进婚姻?
一生相守,不离不弃。
最后男女主回到了家里,留声机里响起了那首情歌,两人深情相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I will always love you~
Reference:
Genesis 2:22-24: Then the LORD God made a woman from the rib he had taken out of the man, and he brought her to the man. The man said, “This is now 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 she shall be called ‘woman,’ for she was taken out of man.” That is why a man leaves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is united to his wife, and they become one flesh.
一只傻鬼,为什么自己告诉别人名字?
温哥这次果然又没有让人失望,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桥段和手法都是他用惯的东西,但我们总能在看的时候尽情享受那种接近临界的极端恐惧。那份摧枯拉朽的恐怖音乐和主角歇斯底里的呼喊,似乎成了我们与温子仁一年一度的恐怖之约。
该开灯时就开!谁说白天不能有鬼?高潮不一定非得安排在片尾!该吓人时就狠狠的吓…这是《招魂》系列最让人钦佩的地方,也正如此,温子仁让恐怖片变得不再拖泥带水和沉闷,一气呵成,惊叫连连。故事新意不多,恐吓元素却更升一级,床和被子不再是儿时最具安全感的场所。
感觉要拍成系列了。非常带感,在电影院被吓到脚都没力气了,太爽了。
温老师的镜头越来越贱,总感觉会有东西从哪冒出来,全程绷着神经看完虚脱了,还有那个被附身的小女孩你演这么投入以后找不到男朋友的你知道吗???
建议导演多少要了解点黑魔法防御术,或者找一个懂黑魔法的顾问,这样才不至于驱魔的手段过于简单,除了十字架和圣经,似乎别无他法。驱魔是个技术活,光靠胆量可不成。本片氛围尚好,只是手段单一,最后靠直呼其名,斥走恶灵,实在不够酷炫。
好看至极,毫不拖泥带水的流程,几乎get不到的jump scare,演员演技令人意外,场景渲染利落,剧情逻辑性强,音乐邪典动听,音效爽快刺激,少许幽默成分掺入电影,非常有趣的观影体验。 詹姆斯温真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才华
居然风评比第一部好看?!excuse me?!
要不要这么吓人,全程吓尿的感觉!不得不佩服歪果仁怎么能把恐怖片拍的这么恐怖而温情!没有不给五星的理由。
还是不如第一部,不过有几个惊悚的点还是非常吓人的
最可怕的是,每当演到恐怖情节时,戏院的其它人就会不约而出地发出笑声。操!是只有我一个人能看到那些东西吗?!#一个脑洞# #细思极恐#
瘟神的恐怖片大荧幕看真心酸爽,音效真的太给力,电影院里的全被吓得一通鬼叫,看完后两天睡觉都不敢关灯。前半部神秘十足,后半程节奏加快不停爆发,西方魔鬼阴霾配合东方式的吓人方式代入感极强,基本是恐怖片目前的制作水准集大成,技术上的高度纯熟也标志着詹温成为新时代当之无愧的恐怖大师。
没被真人真事缚住手脚,后半部分出现温子仁的招牌式反转,然而我决定以后还是跟恐怖片手动再见了,妈的吓破我狗胆!
全程高能。能看出温导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惊吓效果上,密度和强度几乎是上一部的三倍,镜头语言和timing之娴熟达到了他迄今为止的最高峰。这也让本就没什么追求的故事主题显得更没存在感,尽管剧情打动观众的能力比较有限,但其作为恐怖片的娱乐价值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粉了温导多年 看了前四十分钟还以为老温才尽了呢 没想到后面留了一手 还搞了段锦上添花的温情戏
感觉这个鬼有强烈的自我否定的倾向,听见自己名字都想死。
从此无法直视玛丽莲曼森
当代恐怖电影大师,无人能出其右。
后来补拍的老修女的部分,是真实事件之外的,也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精彩,结构上和温子仁之前几部叙事紧凑的恐怖片还不太一样,但类型化在技巧上和手法上还和以往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摄影也更加的精彩。剧作不那么紧绷之后,片子给人一种把电影当剧集拍的错觉,感觉之后可以拍一个电影宇宙了。
看恐怖片不想快进就是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