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朗家庭长大的希琳来说,接纳显得很难:她的家人不知道她是双性恋;前女友不懂为什么她不肯出柜;听她上课的孩子们太难以管教。在弟弟大张旗鼓的向家里宣布自己的婚事后,希琳悄悄开始了自己的的反叛,她希望活出自我,同时想明白为什么会和前女友闹掰...
无聊的时候,只有看电影。
如果看的是烂片,一般会即刻换片。虽然戴思瑞﹒阿卡万执导的《伊朗式分手》(2014年),还算是一个看得下去的片子,且获得过“精神独立奖”,但过于乏味。耐着性子看完,尽量想它可取一面。
题材够大胆,尺度也有点任性,出演女主角希琳的女演员也极为出色,但总体感觉就是一般般,不如看伊朗本土的电影来得起劲。这种异国他乡的隔膜感,是这类影片的通病。生涩总是会让舌尖发麻。
双性恋本是个禁忌的敏感话题,即或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
影片在叙事的结构上尚欠火候,情节上略显稚嫩,缺乏机趣之味。平庸离平淡尚有一步之遥。如果只是导演的试水之作,倒也情有可原。
2015、3、9
这是一个自传式的剧情片。故事采用穿插倒叙,这种方式比平铺直叙看起来更有意思,也让这个情节走向比较简单的片子多了几分新意。
但我个人对本片评价并不算高。因为是穿插叙述,跳入跳出的镜头很多,有的处理的很好,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个:女主收拾搬家的东西,拿出几本书,镜头推到书,随着书回到她和女友一起买书的场景,后面的情节又出现她自己看书的画面,呼应了买书时两人的对话,让我觉得意思传达的很明确;有的镜头就没这么太清晰,穿插的时间点有点儿乱,会反应不过来哪里是回忆和现在的节点。
故事笔墨用的比较恰当,没有太多多余的镜头,剧情无关的情节和场面就简单带过(也可能是因为穷?)主角一家虽然是移民到美国的伊朗人,提到了伊朗会对同性恋石刑,但是点到为止,关于伊朗的习俗,也只提了个过传统节日迈火盆儿,最后迈火盆时不小心烧掉了妈妈的围巾倒是感觉出要表达的意思,但整体上对与保守文化的冲突说的还是有点儿含糊(也有可能是我对伊朗太不了解而看不出来)。
主角的感情线我也有点理解不了,不明白她们为什么忽然吵、忽然笑、忽然搞起来、她一系列举动(对,我就是理解不了莫名其妙去3P)的原因。一方面是我的阅历造成理解有限,另一方面,自编自导的自传式故事,应该是用片子带着观众走进第一视角理解这个人物,讲出她的沮丧、难过、固执、歇斯底里的来由,让观众从一头雾水到好像明白了一点她是怎样的心情。
电影可以有更深的涵义,让不同层次的观众有不同的体会,但看完这部片子,我没能理解主角如何完成思想上的变化,最基本那层也没理解。
《伊朗式分手》戴思睿·阿卡万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她还是本片第一女主。故事情节讲得挺明白,自编自导自演也很厉害,但表现的人物内心描写和镜头语言都没有那么好懂,当然,很可能只是对我来说不好懂。
========以下是概括全剧透,慎看========
Shirin和女友Maxine因为一点情趣生活的问题分手了,这只是导火索,也许是平淡无味的生活,也许因为Shirin一直不肯出柜。她换了工作,但并不喜欢(教几岁的小朋友学习电影),她也不喜欢自己弟弟,她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
Shirin想结识新的对象气气前女友,但她在约了人的时候想起了前女朋友,剧情回到她们初识的时候,她在一个派对上认识了Maxine,和她一样是BI,两人互相吸引在一起了,因为Shirin没有出柜,在家人聚会、父母来访时都说和是朋友,Maxine很生气,Shirin却说是因为自己是伊朗人。
Shirin和网上的人419、在和Maxine同时出现的LGBT活动上当着Maxine的面约组织者去酒吧(但其实并不喜欢那人)、而后又在和这个酒吧偶遇的人3P……她有点自暴自弃的折腾自己,在还是走不出低谷。剧情持续在现在和回忆中穿插,两人出现裂痕时在派对上看到Maxine和别的男人KISS时的崩溃,Maxine的生日派对后(这片子通篇都在派对姐姐们你们工作真的很轻松啊)两人又因为出柜(竟然不是出轨?)吵架,然后摔东砸西的分手了。
又一次派对上(真心够了)她们又相遇了,Shirin在吹自己男友多么好顺便贬低Maxine的新女友而后发现Maxine的新女友是她同事,她情绪又低落了下来。后来,不知怎么她又“复活”了(按故事描述就是Shirin觉得即使分手了,她还对Maxine冷嘲热讽,但Maxine还在关心她),努力完成了工作带小朋友拍小短片,在弟弟婚礼后对妈妈出柜了,在故事的结局,她坐在地铁上,看到站台上的Maxine对她招手,开放式结局。
因为过去和现在的剧情极频繁的穿插,叙述起来还挺有难度的……其实捋顺了说起来是个挺简单的故事:相遇→交往→出柜分歧→生活分歧→吵架→爆发→分手→低谷→约P→低谷→见面气人→低谷→走出低谷→好好做事→出柜被家人无视→再次相遇。
当之无愧是我看过的除了Saving Face之外最棒的queer movie。
知道这部电影,还要归功于听Nancy (WNYC出品的podcast),采访这部电影的导演兼女主演——Desiree Akhavan。主播称赞她,是历史上首个公开承认自己是bisexual的电影主角。相当勇敢!Desiree出生在伊朗,小时候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在纽约长大,有一个循规蹈矩、孝顺且成功的哥哥。这部电影是她的处女座,极大程度上是一个自传式的表达。她是现今大都市里年轻queer的样本,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她的经历中看到一些自己的碎片。
往简单了说,这部电影就是a story well-told;往复杂了说,这部电影映射了很多尖锐、敏感、甚至有点尴尬的话题:性取向(straight v. gay v. bi)、移民生活(immigrant life v. non-immigrant life)、文化差异(asian v. white)。每一个层面,女主角Shirin都在尽力一边做自己,一边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电影的海报完美反应了Shirin的生活状态,她的脸在画面正中间,睁着漂亮的深色眼睛,一左一右分别是那一对跟她3p的伴侣。她靠在沙发上,看着这一对在自己面前亲热,眼神里透露着迷茫和诱惑。到底哪一边才是我?还是,都不是我?Shirin被夹在中间,她一直如此,被异性恋和同性恋夹在中间,被移民的亲戚和非移民的朋友夹在中间,被亚洲文化和美国文化夹在中间。在这没有任何陈规可依托的自由里,Shirin感到无比孤独。
究竟什么才是appropriate的behavior?
Shirin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她有些格格不入,心直口快,爱憎分明,满脑子机敏的讽刺幽默,有着一针见血的穿透力、古灵精怪的点子、和棉花糖一样柔软娇嫩的心。Shirin is perfectly flawed, like all of us。Shirin爱上了Maxine,观众渐渐发现她们俩并不合适。除了对欲望都市有不一样的看法,她们两人的核心矛盾在于Maxine想让Shirin大方出柜,成为一个”独立“的queer女性。这本身只是一个看法,但却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
- 首先,Maxine不喜Shirin与家人的关系。Maxine是一个传统白人女孩出柜的典范,被家人拒绝后,自己选择自己的家庭(朋友)。"Chosen family"是queer世界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也是Maxine眼里莫大的安全感。而Shirin则是一个伊朗移民家庭的女儿,亚洲文化是家本位,与父母关系很亲近,有一堆同为波斯人的亲戚朋友,每年一起参加新年聚会。Shirin虽然经常跟哥哥互呛,但那只是不把对方当外人罢了,毕竟哥哥是一个移民孩子的成功典范,一路好成绩,最后成为医生。Shirin是家族里的“反叛者”,但她仍然深爱着大家,也被大家深爱。在Shirin看来,她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和计划跟父母出柜,因为父母对她而言是重要的,她没有准备丢弃她的家庭。这让早早就彻底独立,将过往家庭抛之脑后,自行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的Maxine如何理解呢?所以Maxine说Shirin是”co-dependent on her parents",伶牙俐齿的Shirin马上反击说Maxine快不要拿出你那套“lesbian orphan propaganda”。
- 其次,Maxine这个女人gay得彻头彻尾,而Shirin是双性恋。Lesbian看不惯双性恋,直人也看不惯,都觉得他们似乎太贪婪、太摇摆了些。我一直听说双性恋的struggle,但总是不能relate,直到看完这部电影。Maxine在生日那天跟Shirin大吵一架,前面两人的尖刻互呛,都可以暂归为气话,直到Maxine脱口说出”don't worry about telling your parents, it's just a phase"时,这一句她真的逾界了。这一句是对Shirin最狠心、最无礼、最不尊重的攻击。那一刻,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Shirin整个人都凝滞了。Shirin既喜欢女生也喜欢男生,这不代表她的爱就比任何人的爱差,不代表她爱的女生就只是一个片刻。直人曾用“it's just a phase”来攻击同性恋,如今,同性恋又用一样的词攻击双性恋。同为queer,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了结in-group hate?Maxine作为一个lesbian,心里肯定明白Shirin是真心喜欢她的,所以她将这句话刺进Shirin心口时,她就是故意要她受伤。
本来这一段故事就画上了句点,但Shirin像无数个忘不了前任的都市男女一样,又心心念念着曾经这一地玻璃渣。我在屏幕前大叹,如果有任何人像Maxine那样对你如此不尊重,拿你的取向开玩笑故意伤害你,这种人坚决一辈子都不能回头。叹,Shirin大概是唯一一个心存拧巴和嫉妒,但却让我觉得特别可爱的人了。上一秒还搂着新男友在Maxine面前耍酷的她,下一秒看见Maxine居然勾搭上了她的同事,她气势汹汹冲过去质问。自己在厕所难受时,Maxine进来看她,她气哄哄地讽刺“you wanna replace me with that fetus?" Shirin的性格真辣。不过,谁敢说你没有在分手后想对前任的现任甩出同样的判决?
我们都是一步步摸爬滚打,在感情的迷雾、尘土、硝烟、一地鸡毛中成长起来。终于宠辱不惊,终于不再为了别人的偏见和错误惩罚自己,终于学会既谦逊又自信、既温柔又坚定,终于把自尊自爱摆在了第一位,终于可以波澜不惊地拥抱、可以心怀希冀地放手。
新一年的波斯新年聚会上,熊熊的驱邪之火灼灼燃烧,而斯人已去。Shirin是她自己的幸运之火。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拯救自己。Shirin给了自己closure,她不需要任何人了,从那一刻起,从她潇洒地扔掉送给Maxine的礼物起,她就已经做回了自己的主人。什么才是appropriate的behavior?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喜好,过好自己的人生。
电影的最后,Shirin与最好的闺蜜坐在行驶的火车上,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映两人年轻的脸庞。Shirin看到了Maxine,轻轻打了个招呼。车门关上,她驶向未来。
放几张截图,那个小朋友好可爱,女主的工作是教五个小朋友做片子。虽然她是新闻学硕士却也为生活所迫做着不是很热爱的工作。
还有和女主3p的那个女生也很漂亮。女主是bisexual ,但这第一次的3p经历却不是很愉快。她算是话题终结者,冷场王哈哈哈
因为电影插叙倒叙的手法,开始看的有些混乱。
女主的家人都很不错,虽然是伊朗人,但看起来和身边人没什么区别。有一个细节是女主刚和一个陌生人介绍自己是伊朗人,对方就问伊朗的局势,女主一脸懵逼,关我毛事。
回到标题,生活无处不尴尬,的确如此,但还是要乐观顶住啊。
不知道哪个鬼才翻译,我看完全片也没明白什么是“伊朗式分手”。。。直接翻译《恰当举止 》多好。导演亲自上阵卖肉,厉害。
Uff
细节部分还蛮动人,就是整个剧情太零碎。同是自编自导写纽约普通年轻人生活的独立片,本片观感劣于弗兰西丝哈优于平淡无奇的孩子。总的来说,还是很中意这样的小片的。
她还是有了很多很多自由,不过自由太多,就有选择困难。而且爱情中的嫉妒,报复,什么的就都来了。
此前根本不会把双性恋、纽约、3P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个伊朗裔身上,导演结合自身经历,拍了这部都市气息极强的电影,和《弗兰西丝·哈》和《平淡无奇的孩子》不同的是,电影的重点放在两个不同国度的文化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总归有点小惊喜,处女作拍成这样,很不错了。女主真像丽亚·米雪儿。
一个两着双性恋的伊朗女人在纽约的生活,絮絮叨叨的,展现出生活中许多无聊与无奈的细节。
故事更纽约,对于性少数二代(以上)移民,伊朗已成衣襟上的文化勋章,家人的羁绊仍在。关于(大都市)双性恋生活,尴尬的真实,真实得尴尬
Mom,I am a little bit gay.
隔着车门细微的招呼一声 放空几秒就回过神来 不精致的日子、不出众的年轻人 多好啊(
2
女主太固执,所以也就不像女二一样容易走出来。固执的人就是这样,但是一旦走了出来,也不会再回头。
Love indie hits like this. Loaded with real emotions but witty and lighthearted
太感同身受了 莫名其妙掰了也不知道怎么挽回 总之就一直很困惑
我觉得不太合格,有些地方拍得很尴尬,但又很真实。如果要把自己硬塞到一个不适合的场合,或是要靠不情愿的性爱来驱赶寂寞,显然是行不通的。既然是处女作,那还有上升空间。
7/10
忽然觉得B好讨厌啊,跟男人搞也不爽,跟女人搞也不爽,简直难搞。
自我找寻自我救赎,在这类题材里拍的波澜不惊,亮点只能是呼应小孩子兴趣拍的电影带来的启示。
轻松的小品 只是我这么觉得还是导演就是长得像个trans woman
导演多拍点吧!
纽约第二代伊朗移民双性恋小妞的生活二三事,无关于种族差异,细致入微地铺陈城市男女风尘情事,不落俗套的配角和对话风趣动人,卖肉情节也刷不掉小清新的本质和反思,成长的困惑与成熟的微妙情绪鞭辟入里。P.S.中文片名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