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第一季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陈英杰刘执戈金颖张岳明赵云泽李根

剧照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3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4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5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6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3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4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5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6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7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8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19 人生一串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10 06:38

详细剧情

  《人生一串》是国内首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涉及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与以往的烧烤节目不同,《人生一串》极具市井气息,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长篇影评

1 ) 此片不火!我吃素!!

制作精良!用心别致!无脑总结第一集的主题——市井的得意!

品品片头,这大气磅礴的配乐,由巨到微浓缩世间百态的繁华兼孤独的画面,仿佛看过了一百张脸一百个故事,格调就跟其他美食节目不一样!纸牌屋/西部世界既视感!

人生一串

开篇像所有美食节目一样上升逼格“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其他美食节目渲染氛围的时候应该是这样吧:多日不见的夫妻俩在镜头前羞涩的坐下,几道家常菜,偶尔对视一笑,温情的氛围在沉默中流淌……

没有!这里不是这样的!深夜烧烤就是真实!市井到每个签子每口小烧!!多日不见得夫妻俩粘了椅子就开始拌嘴啊!谁跟你含情脉脉眼波流转!“你个傻老爷们净胡说”

这也太真实了8!

美食的画面还用说吗!这可是深夜烧烤纪录片,没有一帧废料!最平民的幸福!不做过多剧透!

生蚝:我不是,我没有,别胡说啊!!

第一个场景西昌-长签火盆烧烤,此时文案是“汉彝混居的气质,野性中带着秩序”,配乐却一秒变谐??品一品,这纪录片是真的不一样啊!央视就不敢变谐!不过这个老板是真的谐!

此处为原生字幕

换个场景!

老板你不能偷吃食客的羊啊!

滋阴补阳的生蚝大家get一下!

都说中国版的深夜食堂在烧烤摊,真的不过分。一个传烂的梗叫做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深夜的烧烤摊,有酒也有故事,烧烤真的解决不了,第二天酒醒了接着奋斗呗。

哭也是真的能让你哭,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故事,想起了我的同学。如果此片真的不火,我真要吃素了也要叫上多年未联系不知在何方的大学室友去撸一顿串,老子吃韭菜还不行吗!

笑着笑着怎么就哭了呢

东北烧烤就是不一样,来来往往都是大哥的感觉。

嘈杂的城市夜晚,我自有我的小得意。

2 ) 今夜,我们都是过命的观众

人民的烤串

祖国版深夜食堂

舌尖丢下的他们全捡起来了

今夜,我们都是过命的观众

...

《人生一串》是B站和旗帜传媒联合出品的一部系列烧烤纪录片。在B站上线第一集的当晚,弹幕和评论就炸了。带着大会员的微笑一口气连看两集,从此念念不忘。太TM精彩了!太TM爽了!太TM新鲜了!太TM欢乐了!太饿了!

饿。

一种说法,如果拍一部看了没有食欲的美食纪录片就是耍流氓。这部片一点流氓都不刷,满屏的食欲爆棚。弹幕哀嚎一片的饿。激愤的B站网友质疑为啥大夜里更新,看着手边的泡面已哭死。其实即便是刚吃过中饭看的,也宣称又饿了。满屏的大肉小串无一例外烤的焦香冒油,调料都晶莹剔透。这种饱满直给的食欲确实能把人打一跟头。怀疑空腹看片的网友基本阵亡了。

烟火气。

和舌尖以及后舌尖时代大批的效仿者不同。这部片拍出了由里及外、由眼到心的烟火气。这个烟火气当然不单单指那些烟火缭绕的烤炉。更是人人心中割舍不下的市井生活。烧烤老板、街边吃货、小镇青年、菜场小贩。还有那些满脸包的少年、眼红脖子粗的油腻大叔、金链子烫发阿姨、汗衫拖鞋老骥不伏枥的老炮儿。还有那些不加修饰的店面、杯盘狼藉的餐桌、不远处的工地、随处可见的小广告。所有这些、远不止这些不正是我们生活那些真实样貌吗?

兄弟、发小和闺蜜。

静下心来。这部片做到了很多美食纪录片从未做得到的一件事。所有人都感觉到:观众、店老板、吃烧烤的路人、创作者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平等的。你感觉不到准备说教的导演、也看不到准备当红人的老板、更没有努力表演的观众。大家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共同构成一个生活。甚至连旁白从配音选择上都躲开了播音腔、美声呛,你说哪就是一个烧烤店老板配的音我也信。

放飞自我。

第二集大量弹幕宣泄着:导演又放飞自我了了。第二集确实猛,但十足有趣。皮文案在第一集已经露出大量苗头。到了第二集确实放飞自我了。各种金句、神比喻、无厘头一波一波滚滚而来。我相信这既是创作者们的选择,也是一种聪明。因为第二集实在太暗黑了,不少网友在片尾感慨活了下来...。坦白说,这样的纪录片撰稿方式在中国的纪录片中是极其少见的,甚至闻所未闻。肥而不腻、淫而不秽、平而不淡,分寸拿捏的太讲究了。单就这一点超越舌尖体,但又总结不成一种什么体。其实这是费功夫的,有句式套用反而是简单的。这旁白实在是太欢乐了!

轻盈直落的剪辑。

这部片子之所以好看还有一个符合趋势的剪辑特点。所有内容直奔主题,不在周边浪费时间。说烤就烤,说吃就吃。比起一些打着美食招牌上来聊历史、聊文化、聊地理的更直接。拜托我们是来看吃的,直接点好吗?其次,任何问题讲明就走,绝不拖沓。哪怕话短说完换话题,也不找补。带来一种轻盈灵动的快感。说实话,现在观众都聪明极了,别跟我费劲解释过度了。这种轻快、不背包袱的剪法格外舒服。

镜头和摄影。

我知道我长的不好看,可我吃的香啊。从没在哪个片子里见过这么多大吃大嚼的嘴部特写!哈哈哈哈。按说这通常是不美的,不好拍的。你就是让章子怡、迪丽热巴来撸串拍嘴也好看不了啊。但是导演们就拍了。带来了意外好的感受。真实、美味、食欲大增。另外,虽然是一部接地气、讲究烟火气的片子。但大部分镜头依然是讲究的、有难度的。尤其是黑夜里的烟、光、火。不知道导演们是怎么做到的。那些看似粗鄙的内容依然控制的意境浓郁。不少特效镜头也给的恰到好处。

情怀。

其实我挺怕情怀的。现在的纪录片已经把卖情怀当成了标准动作、主要卖点。毛都没有呢解说词就开始凭空扇乎,然后猛推音乐。或者就慢镜头、淡淡的、忧伤的。我怎么你了你就开始忧伤,看你不像个忧伤的人啊。这部片恰恰好没有这些,或者说没有这么简陋粗暴的煽情。按说烧烤、街头,煽煽情天经地义,但全片给予了克制。与其说克制,不如说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真实的烧烤情景和烟火气里。结果就是观众们吃的欢天喜地,当临近片尾了,抑制不住的迸发出夜色中将要散去的愁容。那么多弹幕吃着吃着就哭了...。无论兄弟情、儿女情、故乡情、还是生而为人的踌躇都信手一点。恰到好处!

说了那么多,我想我是爱烧烤的,爱这烟火气,爱这土地,爱这真实的生活。再次重复网友们的弹幕:

人民的烤串

祖国版深夜食堂

舌尖丢下的他们全捡起来了

今夜,我们都是过命的观众

...

3 ) 千万别在晚上看!

深夜食堂,似乎是人类疲惫灵魂的永恒栖息地。

之前熊介绍过韩国人拍的《街头美食斗士》。

看的时候熊无数次感慨我们的美食竟然被外国人拍得如此深刻。

回头想想了咱们的美食纪录片,都拍了些啥……

《舌尖1》曾将我们的美食拍成了神话;

但《舌尖3》却将我们的美食拍成了笑话……

黄磊老师的《深夜食堂》,道具服化照搬日版,用了人家的架构结果还是说着人家的故事,落得个东施效颦的下场。

很多网友发出灵魂般的呐喊:

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大排档、路边推车、烧烤摊。

终于,让我们等来了一部专注于中国夜市美食的纪录片。

黄磊老师看完都要含泪点赞。

看名字就知道,这部纪录片只讲烤串

由哔哩哔哩和旗帜传媒联合出品,摄制组跑了将近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只为了最真实的呈现烧烤的乐天内涵和江湖风味。

一共6集,熊撸了前两集。

那叫一个后悔啊。

后悔什么呢?

后悔在看的时候身边没有可吃的,可把熊给馋的哟。

第一集就直奔主题,上横菜,光标题就够霸气:

《无肉不欢》

串儿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那肉就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接下来,我们看看哪些是烧烤摊上的王者。

一、四川西昌长签火盆烧烤

在西昌,烧烤是当饭吃的。

夜幕降临,你根本不用思考出去应该吃什么,

无论选项有多少个,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烧烤。

长签火盆烧烤里最有名的当属凉山小猪肉

这种只存在于大凉山里的野猪,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腻口感。

这种猪肉腌制不靠香料、鸡精提味。

只需小米椒、蒜蓉和盐,腌制半小时就可以直接上火烤了。

凉山小猪肉的精华是要连猪皮带肉一块烤

一定要烤到表皮焦香,油脂在“滋滋”翻滚的时候最佳,配上辣椒、黄豆、芝麻磨成的蘸料。

一口下去,满满的胶原大白包裹着劲道的瘦肉,又香又弹。

“我欲成仙,快乐齐天”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大口吃肉纵然爽,小口吃肉也别有一番风味。

不信你接着看:

二、云南昭通牛肉小串

一开始你可能会被这些吃串的人吓着,因为他们点餐都是几十串几十串的点。

一个人吃五十、一百串都是很平常的事。

这种牛肉小串分量不多,刚好一口一串,特别过瘾,很容易让人停不下来。

牛肉小串必须选用当地最好的黄牛肉,牛的年龄要控制在3岁左右,大了肉质会老。

除了食材讲究,牛肉小串好吃的灵魂来自于秘制的卤汤。

一百家店的卤汤有一百种配方。

烤之前先把小串放到卤汤里浸泡入味,然后用大火快烤,不停翻动,以免烤糊。

每一次翻转都是技巧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烤到六七成熟时,撒上干辣椒面。

一口下去,又嫩又辣,这种奇妙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屏幕前的熊已经擦了好几次口水了。

我感觉我能吃两百串小case啊。

别激动,更横的还在后边。

三、新疆尉犁烤羊肉

烤羊肉哪里强,新疆敢认第二没有别的地方敢认第一。

新疆,堪称当代中国烧烤的启蒙者。

最具原始风味的要数红柳烤肉

食材选用羊肉中的极品——罗布羊

竹签选用刚从树上摘下,带着植物香味的红柳枝。

不用复杂的香料腌制,只需一把粗盐即可。

这种做法烤出来的羊肉既鲜甜又狂野。

相比之下,烤全羊的做法就要高级得多。

腌制前,羊身上大骨头的地方要敲碎,肉厚的地方要用刀多划几下方便入味。

之后用十三种纯天然调料均匀地涂抹在羊身上,抹完还撒上芝麻。

烤法则更为独特,不用明火烤。

而是往烤坑里撒盐水熄灭明火,全靠坑里的高温和水蒸气把羊烤熟。

这种做法可以让羊的肉质更加鲜嫩。

烤全羊,一定要用手抓着吃,外皮酥脆,羊肉肥美,用嘴将肉和骨头分离的那一刻,人类体内原始狂野的气息被唤醒。

这种满足感是其他烧烤所不能比的。

看到这里,熊已经不行了。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在新疆?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在新疆?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在新疆?

这么一比,以下这种烧烤便显得温和很多。

四、广东湛江烤生蚝

烤生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在湛江,没有什么是一打生蚝不能搞定的,如果有,那就来两打。

生蚝一般有两种吃法。

一种是蒜蓉生蚝

把小壳盖撬开,将壳大的一面置于烧烤架上烘烤,待生蚝快熟时,加入满满的蒜蓉、剁椒、葱花。

一口下去,肉质Q弹,混合着蒜香和辛辣,最大程度地挑逗你的味蕾。

另一种是原味生蚝,湛江当地人比较爱的吃法。

生蚝不开盖直接烤,这样可以锁住生蚝的鲜味,最大程度保留生蚝的水分。

吃的时候将小壳那面撬开,蚝肉沾上酱油和芥末,一口一个。

完了千万别忘了喝大壳里的汁水,那才是精华。

在广东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生蚝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足以见大家对生蚝的狂热。

如果说第一集介绍的这些烧烤让你直流口水,

那第二集介绍的这些可能要突破你的想象力了。

熊在此友情提示,以下的文字或者图片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


高能预警

第二集的标题为《比夜更黑》。

这一集主要讲述那些大隐隐于市的黑暗烧烤。

先看看入门级的:

东北烤蚕蛹

东北人说,一个蚕蛹的营养价值等于三个鸡蛋。

虽然是这样,熊也不敢尝试。

蚕蛹要慢慢烤,这样才能将壳烤得脆一点,酥一点,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吃的时候,咬开表皮,里边是烤成固态的蛋白质,全部在口腔里迸发。

这是属于东北人的一种重口味。

如果这个你可以接受,马上中级的等着你:

烤羊球

徐州人最爱的一道烧烤是老球嫩腰。

如果你不知道啥是羊球,以下的动图会告诉你。

中国人讲究吃啥补啥,因此徐州人对羊的下半身极为关注。

羊球和羊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烤法。

羊球讲究大火旺烤,烤得老一点,口感会更稠密,在火上切十字刀花,不仅利于蒸发水分而且利于入味。

用料上化繁入简,一把辣椒,一把盐,一把秘制孜然,就能带出羊球的原始本味。

羊腰则是要嫩烤,最好带着点血丝,是补品中的上品。

如果这两种黑暗烧烤你都能挺过来,不妨试一下以下这个终极黑暗烧烤的王者。

反正熊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有点吃不消。

为了照顾到大家,烤前的生肉图我就不放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太瘆人了。

放一张烤熟的图。

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揭晓,烤猪眼睛

熊实在是想象不出来这种食物的口感,还是让痴迷这道烧烤的食客告诉你吧。

一位资深食客形容吃烤猪眼睛是一种初恋的感觉。

大姐,您初恋的口味都这么重真的好吗?

熊很好奇您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烤猪眼睛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技术活,要不断翻动20分钟,如果不翻动导致局部太热,眼球会爆。

吃猪眼睛就是要吃它爆浆的感觉。

一口将整个猪眼睛吃到口腔里,享受汁液盈满口腔的感觉。

仿佛在我们中国人手里,就没有不能烧烤解决的食物。

《人生一串》在B站拿下了9.8的高分,豆瓣也有9.0

镜头不再在高高在上的庙堂,而是拉至寻常的街边小摊。

有酒、有肉,充满市井气息和烟火味儿;

有故事,则使这档纪录片充满了人情味。

一个吃长签火盆烧烤的食客说:

“想家的时候,除了想我妈,想吃肉,那么一大坨坨的肉。”

寥寥数语,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让我感到心酸。

食物是慰藉乡愁的一道良药。

长签火盆烧烤的老板小二哥和媳妇只有在每天凌晨三点收摊之后才能会面。

两人见面没有含情脉脉眼波流转,只有你一句我一句的拌嘴。

谁说爱情一定要卿卿我我花前月下,这种平凡的相处更显朴实无华。

烤蚕蛹的老板小军,东北人,爱说段子。

但他的段子听着却让人想哭。

老妹你知道我为啥长得这么黑不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话糙理不糙,最懂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往往是星斗市民。

烤羊球的老板老王分享的故事让人听着伤感:

有一年快过春节,几个大姐在他的烧烤摊吃了很久,吃到只剩她们一桌,吃到天亮。

他忍不住过去催:

“大姐啊,天亮了,该回家了。”

“回什么家呀,这就是我家呀。”

大姐的一句话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不知道每个吃烧烤的人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烧烤摊上,尽是人间百态。

烤猪眼睛的萍姐,老伴去世,难得这些食客,让萍姐的晚年不至于太孤独。

这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陪伴。

夜间的烧烤摊,永远都有寻求精神慰藉的身影。

烧烤,都是重口味的,能吃到一起,都是难得的缘分。

能够三更半夜陪你吃烧烤的,都是过命的交情。

能够不嫌弃你只给她吃得起一顿路边烧烤的,都是真爱。

那些曾经陪你吃过烧烤的小伙伴,如今人在何方?

那个嘴上说不吃会发胖但又一直往嘴里送的可爱女人,如今是否还在你的身旁?

一杯酒、几串烤肉,是深夜路边难得的得意。

是我们平凡热辣市井人生的缩影。

最后用一句熊很喜欢的旁白作为结束:

其实大家都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文/五十公斤熊

4 ) 最配世界杯和101的纪录片来了

B站突放大招,火热的夏天推出应景的《人生一串》,看了第一集《无肉不欢》,想推荐给朋友们。

人生一串,美食纪录片。选择烧烤作为主角,画风是市井街头的凡俗生活,凡俗到不用端着演,不用憋着提炼宏大主题。心平气和的镜头里,只见尘烟滚滚,人们吃肉喝酒,大家各自开心。

像近年来的国产美食记录片一样,人生一串也是用老板和食客来做配角,抬着猪牛羊蚝这些主角登场。但难得不使劲讲故事,我烤你吃,就这么简单。烤的吃的都满脸笑,也就不用再讲解什么美拉德反应。老板笑嘛是骄傲自己的食材和手艺,食客笑嘛是吃得满意,两边一笑,作为主角的烧烤们,光芒自现。

但大概中国允许出摊的街道就一定有烧烤,又拜发达的物流所赐,烧烤内容的地域性差异也越来越小。于是摄制组天南海北追根溯源,去四川西昌烤凉山小猪肉;去云南昭通先卤后烤牛肉小串;去新疆尉犁县先砍红柳枝子烤罗布羊大串儿,再用馕坑焖炉烤整羊;最后到广东湛江站在海边烤生蚝,那海里,可就是人自家的蚝田。

才第一集,30分钟,给这么多,太实惠了。后面还有五集吧,咽口水。

每集时间短,很多信息点到即止。比如凉山小猪肉,用长签子,签子头上扎一块带皮肉,“肉直接伸进火里烤”,就这一句,懂的人会心一笑。直火燎肉皮,酥啊。

比如红柳枝子烤串儿,说新鲜红柳枝才有植物清香,然后穿了肉开烤,调料只洒粗盐。但镜头明白,红柳枝子是刮了皮儿的,就这几刀,懂的人会心一笑。这样见肉见火,汁液融合,才成就一串入魂的羊肉。

比如湛江海边烤生蚝的阿平,“跟东北师傅学的烧烤”,哎妈这一句简直不能再会心。想当初新疆烧烤到东北,融合了丹***族烧烤风格,成全了如今锦州烧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名,然后三千里地山海到湛江,蒜蓉辣椒落在生蚝上,时代的滋味有没有?

先说这些,等下一顿。

题外,纪录片的春天酝酿了很多年,一直阴晴不定,B站上来就热了整场,我辈要加油啊!

5 ) 这才是中国版《深夜食堂》!

还记得去年黄磊拍的那部《深夜食堂》吗?

没错,就是超过10万人在豆瓣打出2.8分的那部。

这部片子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在于——

它简单粗暴地复制了日本的拍摄模式,但不好意思,

日料店、居酒屋、和服……

这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

那么,哪里才是最中国风的深夜觅食处?

有什么地方才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吃过的宵夜档?

小猩的答案一定是:

烧烤。

而现在,终于有一部专题片,走进中国30个城市的500多家传奇烧烤摊。

把“烧烤”这个人间美味搬到了屏幕前——

《人生一串》

截止到现在,这部纪录片的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

豆瓣评分9.0,B站更是祭出逆天高分9.8

话不多说,先上几张动图感受下片子里的江湖风味。

在过往的美食纪录片里,最缺少的一点,

无疑是,“烟火气”

但在《人生一串》里,呈现的都是街头巷角的饕鬄盛宴。

是你能够一边看片子,一边把外卖叫到面前,

最随处可见的人间美味。

而第一集,就来势汹汹。

题目:无肉不欢

如果说“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

那么“肉”,就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简单直接,这一集讲肉。

首先出场的,是来自西昌的烤凉山小猪肉

层层腌制的猪肉,滋味鲜美,肥而不腻。

秘诀不是火候、鸡精,而是出生地。

这种大凉山里出来的宝贝,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

肉皮外面焦香,里面充满胶原蛋白。

混合着肥肉烤出的油脂,咬一口,又香又弹,口感奇妙……

(欸 ,怎么写成了美食推文…)

紧接着,是云南昭通一口一串的牛肉小串

这种牛肉要用猛火快烤,半熟即食,肉质鲜嫩。

吃完牛肉,再吃羊肉。

镜头来到新疆与世隔绝的罗布人村落,大把大把的红柳烤肉正散发着浓郁腥香。

这种美味无需复杂,一把盐,就能把罗布羊的鲜甜完全释放。

当然,还有名震中外的烤全羊

摒弃明火,将整只羊入馕坑中闷烤

烤出的全羊浑身透着棕红色的光泽,芝麻遍布,香气四溢

而在以海鲜为生的广东,烧烤档里少不了的必然是生蚝

肉质Q弹的湛江烤生蚝,汁水饱满,味道鲜香。

配上蒜蓉、剁椒种种酱料,细嫩爽滑。

正所谓,“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烧烤,才是生蚝普及的幕后推手。

实不相瞒,看完第一集小猩就忍不住叫了份烧烤……

本以为这部片子会维持这种深夜报复人类的的态度。

但才第二集,就画风一转,走起了暗黑风

标题也很直白:比夜更黑

顾名思义,这一集讲的是烧烤界的黑暗料理。

黑暗到什么程度呢?

片子开头,还特地放了一张“警示图”

“部分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捂眼观看”

嗯,接下来的内容,小猩也想这么对你说。

首先是活烤毛毛虫、烤蚕蛹、烤娥子

在烧烤档前,蚕的一生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还不是重点,接下来还有……

慢烤猪眼。

爆烤猪鞭。

烤羊球,嗯,就是羊睾丸。

以及一大碗的烤脑花

当然,还不止小猩说的这些……

能把这些食物做成专题汇成一集,小猩只想说,这个导演真有勇气

然而,这部纪录片优秀的,并不仅仅是选材的大胆。

正如小猩前面所说,这个片子透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换句话来说,就是接地气

无论是食物还是场景,都流露出浓浓的市井风味

这在以高雅自居的纪录片而言,无疑是一朵奇葩。

而最奇葩的,莫过于旁白

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旁白,是小猩见过最“俗”最有趣的纪录片旁白。

抛弃一昧的官方播音腔,第一集的旁白听起来就像是坐在屏幕前说戏的葛优。

配上一边幽默一边正经的文案,总有一股莫名的搞笑气氛。

例如,屠夫剥羊皮的手法,他形容这是“轻松写意”

羊:你说什么???

面对远近驰名的生蚝,他说人家“生来被烤”。

你考虑过人家生蚝的感受嘛……

而更难得的是,对比一向严肃认真的纪录片,《人生一串》无处不在的可爱温情

比如有一幕,烤蝉蛹的店家对着镜头后的摄影师邪魅一笑:

我给你留两个?要不我都吃了?

吓坏了的摄影师来不及反应,使劲摇了摇镜头。

隔着屏幕,小猩都感受到摄影师的惊恐。

又如,辽源小军烧烤的老板在镜头前自问自答:

“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看似玩笑的“烧烤金句”,却在无意间道出了平民百姓的汗与泪。

在豆瓣上有人指责这部纪录片,

“能学到的东西不多”

“叙事结构传统”

“像是综艺节目”

对于这些观点,小猩无法完全同意

纪录片发展到今日已然成为一种高雅的、趋于形式般的影片类型。

人们不再往拍摄风格上创新,以致于看见别具一格的内容首先崩出的是“怀疑”二字。

是的,这部作品不完美。

但至少它改变了千篇一律的纪录片解说、文案、手法。

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和内容,诠释了真正中国的“深夜食堂”

当观众在看完节目后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启一顿烧烤盛宴

那它就一定是成功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看完就很想吃怎么办?

回到纪录片开头,别忘了还有这么一句话:

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视猩球(微信公众号)

影视 |娱乐 |行业|人物

6 ) 小火苗上滋滋烤着的肉串,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啊

出走央视后,陈晓卿销声匿迹了大半年。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导演,不少人记挂着他的动向。直到6月14号,在上海电视节上,陈晓卿圆寸、黑衬衫,重新出现。这次,他带了一部以《舌尖3》原本主题“中国和世界”制作的《风味人间》,身后的身份头衔也新增一栏——腾讯视频副总编辑。

国外从BBC到Netflix,国内从央视到腾讯视频,像陈晓卿这样的传统电视人在平台间流动,而我们观看纪录片的渠道,也正在改变。

国内二次元文化发祥地的B站,在视频网站主导的纪录片2.0时代,抢滩登陆。《人生一串》是由Bilibili和旗帜传媒联合制作的烧烤纪录片,恰巧切中了观众饥肠辘辘的食道。自6月20日播出,三集下来,播放量逾580万,豆瓣评分9.0。被《舌尖3》吓退的口水,对很多人来说,这次终于能如愿痛快流下了。

先出场的是小二哥。名字叫着亲切,平头,一双笑眼。

随即凉山彝族小猪肉出场。

镜头跟着小二哥去深山中找烧烤的重要食材——昭觉县的跑山猪,活动在海拔两千米以上。干蕨草点着,松塔扔进火里,来让松木和蕨草的味道大火渗进肉中,这是彝族人褪毛的方法。

猪肉回到西昌,在案板上被小米椒、蒜蓉和盐包裹调味,长签串起,直入火盆。食客用大椒、黄豆、芝麻磨成的调料,配着连皮烤得带一点点焦脆的小猪肉,吃得眉开眼笑。

小二哥招呼客人,调侃“把签子给我留下”,从晚上六点到凌晨三点,这里被满不在乎的喝酒吃肉气场笼罩,热闹个没够。

电视的黄金时代,电视台播什么,观众看什么,唯一的选择,大概就是手中的遥控器,从CCTV1一直调到CCTV10。如今情况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观众会倒逼市场。

《淑女的品格》的点子被微博转发后,立项了;《人生一串》也是被观众的期待催化出来的。去年黄磊主演的《深夜食堂》,直接将日本的原故事,连根拔起到中国,水土不服。感觉到被糊弄了的观众,怒摔桌子,“烧烤摊和大排档才是中国的“深夜食堂”!”

在观众呼唤中催生,《人生一串》团队决心要做出“深夜食堂”的野生草根气息。《舌尖》系列第一部制作前,美食纪录片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团队全无包袱。包袱被转移到后来者身上,在接触项目开启之初,导演便对整个团队要求,“要和舌尖做出差别”。

对网友和制作团队来说,《舌尖上的中国》是“地标”,太过瞩目,以至于无法忽视,绕不过去。之后的每部美食纪录片,都在这座地标边找新的路径。

《舌尖3》的导演选择“题材”换血。

舌尖三遭遇了严重的口碑滑坡

“中国各地的美食几乎都被拍了,那就拍食具吧。”

第一集中的章丘铁锅,播出后在淘宝一锅难求,被网友吐槽变味成了电视购物节目。

陈晓卿带《舌尖》团队,另外制作的《寻味顺德》,选择把视角缩小到顺德一地,以更细腻的视角勾连《舌尖》中最容易引起共情的乡愁。

今年年初的《水果传》,把纪录片聚焦到水果,希望在影像和文案上,从中国美食纪录片的“传统保守色彩”一脚拔出,确立年轻跳脱的味道。

另一个尝试是,在每集列出关于“主角”的有趣知识点,这种“死理性派”风格,和另一部以图示表明营养成分《源味中国》类似,恰好是陈晓卿一直想在美食纪录片中实现的——对食品本身特性的探讨。

而《人生一串》的团队,在海报上的视觉语言做了天然区分,《舌尖》落点在“中国”,是文人山水画味道;《人生一串》的落点在“人生”,霓虹招牌闪烁在海报的黑夜里,这种活跃在香港、重庆和赛博朋克影像中的元素,天然让片子从宏大叙事向下深潜。

他们用了更多的手持镜头,来搭配导演自己“下场”配的北方大哥风味的解说。吃得春光满面的食客,专心翻着手中烤串的老板,端盘子快速穿梭的服务员,以第一视角跟拍,以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代入感。

有人评价,第一次在纪录片中见到这么“接地气”“黑色幽默”的文案。诸如“给力”这样词汇的运用,把文案风格和“馈赠、食材、色泽、悠长”这类“雅词”构成的舌尖体,一劈两开。对人物含着一些冷幽默的调侃,也洗掉了有些电视纪录片《艺术人生》般的煽情味道。《人生一串》在B站如鱼得水,大概也是因为落地的风味,合了“B站观众老爷”(注:对B战观众的戏称)的眼缘。

《舌尖》系列一集片长50分钟,由6个故事编织而成。《人生一串》片长30分钟,4个故事,节奏更快,剪辑得更为紧凑。佐以B站的弹幕,对于习惯了开2倍速观看视频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节奏,更下饭。

“看得人巨饿”“馋得要死”,B站评论区被流口水声占领。豆瓣网友“子穆”说,“比《舌3》好得不止半点儿。专心将镜头对准食物,便是最好的平凡。”

食物和人物,是每个美食纪录片团队都要掂量的天平两端。《舌尖3》就是在这上头栽了跟头,给儿子煮(看上去很普通的)爱心早餐上传公众号,制作(中药背书、三无产品)中药口红,这些煽情且立不住的故事,盖过了食物本身的光彩。

目前观众对美食纪录片的期待,和一些美食真人秀,还没有太大分别,在《人生一串》摄影统筹徐天淳也承认,前五集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是一个“美食节目”。

《舌尖》之后,不管是《水果传》《源味中国》还是《人生一串》,在观众熟悉的“美食节目”框架中,都呆着比较舒服。他们依旧遵循着《舌尖》系列一集4-6个人物的结构。陈晓卿说到腾讯出品的《风味人间》,“新作的叙事方法、影像风格和幕后制作团队和《舌尖上的中国》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在美食纪录片市场几乎还是蓝海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稳妥,观众暂时也不会腻味。播出之后,媒体也方便写《这部纪录片让你找回看舌尖时的感觉》的稿子。大家皆大欢喜。

B站和腾讯视频的互联网基因,暂时还没有给美食纪录片,带来太多改头换面。

文案从“情怀味”到粗粝落地,摄影风格从四平八稳的大广角到晃动的手持镜头,在《人生一串》这里,一些变化已经发生。

虽然不知道从传统电视,到视频网站主导的美食2.0时代,真正跳出《舌尖》框架的片子什么时候诞生。现下,《人生一串》能够让观众流出来的口水不咽回去,便已算“成功”。

短评

比《深夜食堂》中国版接地气多了,这才叫“本土化拍摄”。

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一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馋,两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饿,三个人吃串是为了解闷,一堆人吃串是为了吹牛逼……

6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力荐

“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

11分钟前
  • 迷宝
  • 推荐

晚上看的,这把我馋的啊。本身就爱撸串,夏天啤酒和串更配啊。还发现好多特殊的串的品种,感觉有点被吓到了。

16分钟前
  • 世界尽头
  • 推荐

节奏感挺好的,那些“满嘴油腻”的镜头非常自然,作为一个不怎么吃烤串的人认真求“人生一锅”~

17分钟前
  • carina
  • 推荐

致那些食欲色欲交织的夜晚。把酒言欢,肆意江湖,当代风陵渡。对这片感情很深,啥也不说了,撸起!

18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好吃,夏天不撸串好像没过夏天,喜欢这种有烟火气的节目。

23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力荐

第一集棒呆堪称烧烤安利指南,第二集不敢看,中国人没有什么不能拿来烧烤的,我有点接受无能,有一丢丢害怕。

27分钟前
  • 小痕呀
  • 推荐

让舌三的人汗颜吧

30分钟前
  • 五十度灰
  • 力荐

总体来说还是更加网络化的舌尖,家家都是撸串+买菜+准备调料+情感升华的模式,不知道第二季还这么拍会不会有点重复感。不过这里就凸显出第二集的好来了,虽然里面的东西我完完全全不想吃,但加了这么一集就有了一个破局。美食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看来还是别太把食物的意义往上拔,一个馒头要都能上升到文化传承的层面,那我吃着都噎得慌……

3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不健康但是开胃,市井烧烤自有它的迷人之处。解说很B站风格,片子拍的也跟烧烤本身一样烟火气十足。就是什么时候国内美食纪录片能完全摆脱舌尖的影响就好了~

39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我天 这片子简直有毒 把烧烤拍的淋漓尽致 第一集全是肉肉 好治愈啊 解说词也不错 强推一波 人间烟火气 最美烧烤味

43分钟前
  • 糯米团
  • 力荐

B站已经不再满足于动漫了,来看看B站出品的记录片吧

45分钟前
  • 酱油c
  • 力荐

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4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第二集令我非常不适。我不反对吃别人吃猪眼睛、羊睾丸、猪鞭等物,但是我反对食客狞笑地说火上活烤的海鲜在“兴奋地跳舞”,挤眉弄眼地暗示某些食物壮阳,以及特写把蛹、蚕、蛾刺穿在签子上或者活挤内脏的镜头。这很恶心。

53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较差

什么是人间的烟火气?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嘈杂的街道,重口的烧烤,醇香的啤酒。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过往。

57分钟前
  • 嘿嘿嘿
  • 推荐

把这几年中国美食纪录片的通病——强行升华主题控制到了一个可接受的程度,更多聚焦于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伴着亮红色的火炭与升腾而起的烟,便是最市井的珍馐;本作的解说者实乃功力十足,熨帖稳健,相得益彰。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本来想给五星的,的确是文案满分,看完分分钟想离家出走的节奏,然鹅搜了下大众点评,所到之处皆是没什么人气的小店,当地评价并不高。略失望,感觉被耍了...默默把行李放下机票退了,还是吃楼下烤串吧。

1小时前
  • 似锦。
  • 推荐

低配版《舌尖上的中国》,什么都在模仿,一点自己的内容都没有,牛皮都要吹破了,能不能不要总是强行灌鸡汤?滤镜太碉堡了,这丫是在做快本还是手机视频啊?

1小时前
  • 我不是
  • 较差

烧烤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返祖现象。从石器时代开始,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类第一次的快乐体验或许就是围成一圈用火烤肉带来的。

1小时前
  • 看电影逃避现实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