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楼梯上的冠军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百里奚举于市,欧阳修小时候在沙滩上练字,圣女贞德不过是一介民女,拿破仑的将军们很多出身寒微,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民间多有奇人。高居庙堂的精英分子永远只是少数,民间才是最大的人才储备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死跑龙套的能破茧成星爷,穿梭街头的快递员可以登顶室内自行车世界冠军宝座,《苏格兰飞人》正是抒写了这样一段体育界的传奇。
有人说成功都是狗急跳墙,用在这位冠军身上再合适不过。童年的格拉米尔饱受几个校霸的蹂躏,自从得到父母赠送的自行车后,才能一次次成功的逃离坏孩子们的魔掌,他对自行车的依赖至深,以至成年后找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自行车从逃生工具成了谋生工具。童年长期的狼奔豕突,加上工作中的修炼,让格拉米尔的车技登峰造极,在遇到同好后,更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坚强实力,这个小镇上的小职员雄心万丈,要与世界顶级车手一较雄长,骑车狂奔从消极的逃跑成了自发的追逐。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说,当你朝着一个目标专注前进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没有教练、没有专业赛车的格拉米尔瞄准目标,开始艰难上路,为他清除路障的是妻子、朋友和一位牧师。妻子支持他的事业,是他的坚强后盾,朋友麦基为他寻求到赞助,一位偶遇的牧师见识了他的神技,欣然将车库借给他们改装自行车。国际车坛杀伐正酣的时候,小车库里的一位高龄27岁的业余选手正在厉兵秣马。
典型的励志片总是表现主角经过苦练,挥洒几桶汗水,由籍籍无名而一飞冲天,此后节节走高,终成泰斗。《苏格兰飞人》却时刻提醒人们成功没有幸至,即便是天赋异秉,不经历非人的折磨,不具备超人的意志,不经过九地之下的沉潜,成功的大门是不会开启的。 导演没有一味的展现格拉米尔朝着目标疾速前进时猛冲猛打、不管不顾的昂扬斗志,而是十分冷静的表现其准备的周密。格拉米尔时刻关注记录保持者博德曼等人的最新战绩,以便调整训练计划;他还以科学的精神对赛车进行精益求精的改造,调整了赛车扶手和踏板距离,还从日常生活中的物事获得灵感,看到洗衣机每分钟高达1200转的转速,当即拆下洗衣机零件做赛车轴承,经过不断的琢磨,他的装备越来越专业;残酷、彻底的自我管理也是他获胜的法宝之一,在初次挑战失利的情况下,他重振旗鼓,准备第二天继续玩命,为了让肌肉得到持续的锻炼,他晚上不断喝水涨膀胱,每隔两小时爬起来训练一次,这样的训练强度,放在常人,早就疯了,而他却甘之如饴,他几乎把技能修炼成了本能,骑车和呼吸一样自然。凭藉超人的体力和打破常规的技战术,格拉米尔终于在挪威赛道上一鸣惊人,打破了世界纪录,他的时代来临了。
文艺方面的天才大多是天性忧郁的,沉溺于情天恨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实科学界、体育界方寸成病的也不乏其人。很不幸,格拉米尔正是其中之一,他是个奇人,也是个畸人。天才都是易碎品,在这个冷酷疯狂的世界要生存下去,需要的是皮厚心黑,而这些都是天才们不具备的,只有到处碰壁,裂痕满身,自杀的梵高、疯狂的纳什、卧轨的海子、拿起手枪的马雅可夫斯基……,格拉尔米极容易成为这个名单的下一位。他两次打破纪录,众人欢庆的时候,都没有出席,第一次他孤独的坐在楼梯上,宴会的欢闹似乎和他无关,第二次他默默的坐在黑暗的房间里,被黑色情绪围绕。这位冠军有一个健全强悍的体魄,然而灵魂却是残缺的,童年所受的伤害对他影响至深,他的内心始终住着一个茕茕孑立的小男孩。
本片基于真人真事,根据苏格兰籍单车冠军格拉尔米·欧伯利的事迹改编而成。深受抑郁症折磨的格拉尔米回忆童年的自己:“只有在单车上,我才能感到舒服一些,如果能赢得比赛,就会更舒服一些……那时候的我将单车看成了一种‘逃跑’的工具,我总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骑着单车消失在地平线上---可问题是,那条 ‘地平线’始终没有出现过。”他几乎把骑车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能够全身心投入的事业,一旦上了单车赛道,我能看到的,就只有在我面前无限延伸的跑道了……即使在训练的时候,我也被恐惧感驱使着。每一天我都不断地为自己打气,然后以一种‘生命中除了单车什么也没有’的绝然拼命地蹬啊蹬。我获胜的动力源自恐惧,如果我没办法赢得比赛,那么我就真没有什么生存的价值了。” ----逃离痛苦的回忆,逃离悲伤的疆域,逃离不得志的囹圄,借助一种工具,逃离,仿佛身后飞奔着恶狼的利齿,飞翔一般的逃离,有的人借助文字,有的人借助画笔,有的人借助音符,有的人借助艰深的学问,格拉米尔借助一辆自行车,他仿佛寄生于车上,离开车,就失去了活力,生命被抽空一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个废物,深陷落寞忧伤。
电影十分写实的呈现了格拉米尔的困扰,开场第一个镜头就是他扛着自行车,带着绳索,到树林里寻死。那是他被WCF禁赛后发生的,此前国际车联的官僚们对这位奇才横挑鼻子竖挑眼,一会指责他的赛车不合规范,一会要求他比赛时手臂不能接触胸膛,终于冠军倒下,被驱逐出赛场,打回原形,重新做起了快递员。从顶峰跌落的前冠军,心魔大盛,试图自杀,幸而未遂。《愤怒的公牛》中那位卓越的拳击手,他的多疑、暴躁成了他事业的杀手,离开了赛场,沦落为酒吧里插科打诨的主持人,当臃肿的前拳王拿起麦克风,一股无限凄凉的况味蔓延开来。低潮期的格拉尔米正如拳王一般沉沦,不过这个软弱的天才没有遭遇到墙倒众人推的凄惨境况,爱才、怜才的牧师为他打开心结,他重拾勇气,看医生、会朋友,改变策略,重新回到赛场,再续传奇。影片最后一段的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当格拉尔米汗流成河、表情狰狞的冲刺的时候,背景叠加了那片幽暗凄冷的森林画面,无疑暗示了他不仅仅是在为战胜对手而搏命,同时也要通过极致燃烧生命战胜自己的软弱、冲破心障、冲出那片心灵的迷雾森林,在穷途末路中背水一战,让事业和心灵都得到救赎。
格拉米尔是幸运的,在回归一战中东山再起,重回宝座,在其职业生涯里,共获得7块金牌,打破四次记录,赢得两届世界冠军,战绩辉煌。现实中的他,还通过撰写自传成功地战胜了抑郁症,不必再依靠骑车来发泄。温和的励志影片,走出磨难的人,当掌声如潮水般汹涌,期望所有的天才们都怀着一颗安详的心,走下楼梯。
2 ) 压抑需要暴发
看完后,突然觉得蹬自行车其实也挺酷的,每天出门总幻想自己骑的是跑车,当然配上苏格兰的风景就更完美了。
老信仰被禁赛那一段,叫我想到了中国乒乓球队
总觉得格列姆夺冠时并没有那种期待中的激情爆发,也难为导演了,自行车这运动本身就不是很激情,何况还是室内计时赛。
总之就是有点冤的慌,一口恶气没出来的感觉,这可能也是这个片子与一般励志片不同的地方吧
3 ) 是这一部电影么....
我看过以后的感觉,和楼上两位很不一样。可能一部分因为我自己经常去单车运动,一部分是因为我之前没听说过Graeme这个人,不晓的真是个世界冠军。
看着看着,我觉得竞技体育真的不像是在中国电视上常常看到的那样,有一个庞大的科技系统在后面运转支撑着。其实支撑竞技体育的同样是那些狂热的爱好者。爱好可以打败科技,呵呵。
Graeme这个人怎么看我也觉得不像是英雄。其实那个小流氓在门外对他说的那些话让我印象很深。他始终是体系之外的人。总是在做着那个官员所说的事:Not break the letter of the rule,but the sprit of the rule。
4 ) 《疾速苏格兰》: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一名苏格兰飞人
看到有评论说,“毫无疑问,格拉尔米·欧伯利(Graeme Obree)是一位伟大的运动员,可是影片却只对他的生活和成功做了一些浅表性的简单描述,一点都体现不出其伟大之处在哪里。”对于这个观点,我是不愿苟同的。
或许,影片原本无意表现一个人的伟大。或许,格拉尔米并不伟大。相对于“伟大”,我更喜欢用牛逼这样平易近人的字眼来形容这位苏格兰飞人。
格拉尔米的成长经历注定了他不能容忍自己只是一名快递投送员,或者自行车店老板。同样,在他取得世界冠军这种在国人看来如同封神登顶的荣誉之后,依旧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情绪低落。这应该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作为一个人的某种真实存在。
铅华几尽的电影叙事
电影《疾速苏格兰》是根据苏格兰自行车世界冠军格拉尔米·欧伯利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剧情片,也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格拉尔米·欧伯利运动生涯的传记片。传记片并不是纪录片,从观赏性的角度来说,传记片当然更胜一筹。另外,在这个写实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故事本身和背景的真实性为电影增色不少。这也是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平铺直叙的原因所在(除去电影开篇时的那个小倒叙),说明导演对故事还是有信心的。洗尽铅华的电影叙事像一首淡淡的情歌,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有一种恰到好处的优美和力量。
说到力量,不能不提影片的名字“The Flying Scotsman”。不论翻译成“飞翔的苏格兰人”、“疾速苏格兰”还是“苏格兰飞人”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视觉冲击的力量,给观众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当时我看到这个名字也是肾上腺素激增。好词不怕用的多,难怪格拉尔米·欧伯利自传的名字也叫“The Flying Scotsman”。
除了有个好的片名之外,影片开头部分的处理也颇为出色。低沉诡秘的声效加上极度压抑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绝望的氛围。飞人扛着自行车走向密林深处,他为何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巧妙的剧情设置能够保证观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会再梦中度过。同时,也圆满的道出了格拉尔米所有作为的“原动机”所在,为剧情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一石二鸟的电影手法简洁而实用。
又见美丽心灵
同样是承受着精神上的病痛折磨,同样是自己所在领域中的王者,同样有个永远支持自己的妻子。格拉尔米·欧伯利的故事让我想起朗·霍华德的《美丽心灵》,看起来似乎牛人的经历总是坎坷而相似。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很早就因发现“博弈论”而成名,却一直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让人感动的不是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刻,而是妻子和他一起与疾病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天才之外,那五十年才是全部的生活。疾病的纠缠让他们痛苦万分,但那不是最惨的,好在他们并不孤独。
纳什教授迷失在数学的世界里,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但一开始他并不知情。与纳什教授不同的是,格拉米尔是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的。一切都源于儿时的成长经历。那时候的格拉尔米是受同学们欺负和蹂躏的对象,而他能做的只能是逃跑,但还是常常被抓住,直到父亲送给他第一辆自行车。从此,格拉米尔踏上了他的“逃跑”之路和单车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在单车上,我才能感到舒服一些,如果能赢得比赛,就会更舒服一原些……”。
“赢得比赛”成了格拉尔米战胜低落情绪的终极武器。为了能让自己“舒服”一些,格拉尔米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比赛,也得到不少荣誉。但他还是不肯放过任何机会,在得知克里斯·博德曼(Chris Boardman)要在九周后冲击由弗朗西斯科·莫斯(Francesco Moser)保持了九年之久的世界场地自行车一小时耐力赛记录时,他也做了参赛的决定,而且他把时间提前到八周后。要知道,做个决定是件挺容易的事,真正困难的是接下来要做的。好在格拉尔米的目标很明确,动力很强劲,他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最重要的是他头脑清晰。
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克服惰性、浮躁、盲目和一些无法归类的东西。这些因素的干扰造就了蝼蚁般沉默的大多数,虽然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对。严重的抑郁症困扰着格拉尔米,压力之下他没有崩溃,没有被外因干扰,也没有盲目的加强体能方面的训练。
在体能不可能大幅提高只能保持的情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改造自己的单车,但那几乎是个禁区。我们平时买菜上班骑个自行车,改了也就改了,但比赛用车的改动是很要命的。一般来说,比赛用自行车的改动是很专业的事,每一个改动都要有它的物理学依据,而且这一般是由专业赛车制造商来完成的。格拉尔米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想改进单车只能自己来,于是那辆极具历史意义又备受争议的叫做“古老的信仰”的单车诞生了。虽然,格拉尔米的经纪人马尔基和周围的人都很怀疑这辆用旧洗衣机零件改造而成的赛车,但事实是保持了九年的一小时单车记录被打破,尽管这一记录在一周后又被博德曼打破。由于性格使然,欧伯利又第二年4月重新打破该记录。
此外,他还是世界场地自行车个人追逐赛的冠军。荣誉背后的格拉尔米并没有完全摆脱抑郁症的困扰,他还是会在成功之后一个人默默的低落,让我看到一个非神的的苏格兰人在那里真实的存在着。
漫长的光影之路
和格拉尔米与疾病的斗争一样坎坷而漫长的是电影的成片之路。早在上个世纪编剧西蒙·罗斯(Simon Rose)就完成了《疾速苏格兰》的电影剧本,但在接下来寻找投资人的过程却比想象中更加曲折。直到2006年电视导演道格拉斯·马金农(Douglas Mackinnon)将剧本被搬上萤幕,西蒙·罗斯还心有余悸的说,“那是1994年,如果当时我知道这部影片最终会花去12年的时间才得以‘重见天日’,我甚至连碰都不会去碰它……”。
这部艰难成片的人物传记电影获得了苏格兰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在内的五项提名。作为2006年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虽然没有明星闪耀,却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口碑,也成为体育传记题材影片史上难得的佳作。
5 ) jonny lee miller
一直以来都喜欢jonny lee miller的,是个不错的电影。或许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但是我还是要说某些东西还是会触及我的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找不到清晰的版本,对我来时是个遗憾!!!谁能让我的这点小愿望成真呢?
6 ) 加速吧,理想
即如所以的励志影片一样,我们的主角克服了重重阻碍,坚持理想,走到了最后。
只喜欢环法和阿姆斯特朗的我第一次看关于自行车的电影,更是不熟悉的场地项目,但依然不能阻止激情的蔓延和燃烧。
音乐的清新和顽皮,和自行车的链条绞合在一起,健康的运动,顽强的生命感,把丑恶的官僚机构散发的恶臭都消压的无影无踪。而运动的本质又是怎样,钩心斗角加上尔虞我诈?其实就像是那一小时中所经历的一样,单纯,只管前进,不必顾忌其它。
体制问题是片子反应的一个问题,但下笔不多,这个所谓体制到底好不好,它的着重点和制定的规矩有谁掌握?片中WCF的官僚程度和国内某团体可有一拼,但身后代表的庞大的利益团体究竟是对一般爱好者有利无利能否说清?量产,昂贵 vs 手工,廉价 谁应该赢?谁又会赢?毕竟再如何的项目也要有群众基础。
孤僻的运动员主题,大多数能上荧屏的英雄人物都会有个不太完美或者说糟糕的童年,由被欺负,压迫的不快境地中解脱,面对人群的无所适从让他们喜欢面对一个玩具,一种乐器或者一台机器,从这些事物上找寻解脱的办法。如果自身一但失败,内心压抑抛弃已久的消极、愤怒的懦弱就会一并爆发,就如开篇出现的肩扛自行车走进深山,不抬头,不说话,准备取绳上吊的预示一般真实。
但这都是暂时的,再坚毅的人也需要导师的教导,可能是父亲、妻儿、教练甚至是神父乃至上帝。当一切的条件都完美了,那么奇迹是必定会出现的。
7 ) 比较好的阿甘
站在民族主义角度,这个人是民族的英雄。从历史长河中来看,他是很出色的一个人,如同我们的刘翔。历史安排了这样一个人在这个时间出现了。
主人公没有教练 没有系统的训练 是一个快递员 小时常受同学欺负,生日礼物得到一辆自行车,欺负他的人追不上,自此他就与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
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努力,设计了适合自己的自行车,参加比赛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了苏格兰的英雄。
故事就是如此简单,每个成功背后都有必然的因素,或许这就是本片要告诉我们的。
2007-12-08.
如果不是米勒,我不会看这片的。致命弱点就是给我一种怎么还不结束的感觉,这非常糟。但主题我还是很爱的,并且挖到花絮。事实上男主上吊是因为sexuality不敢说出。而且jlm那时候竟然还如此青涩与萌,转眼就大叔了。
故事挖得不够深,所以在表现力上只能靠题材本身和演员。整体颜值比较高,尤其米勒那时候还是嫩米。相比励志我感觉更多的是面对人生的压力,就像结局他再次夺得冠军,眼神的特写中却让人觉得他不在这些欢庆的人中。
还不错的励志片吧,之前看太多导致麻木了,况且本片也没有太大突破,不过苏格兰口音真的很好玩~~
给四星是因为我比较喜欢这类题材。但导演完全没在点上,看看人家《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是怎么拍的。
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励志电影
真正的天才会克服任何困难,让那些该死的官僚主义,该死的规则都去死吧
在不得已之前,都尽量不把罪过归结在童年阴影上。虽然这是永远的镢头。
主人公没有教练的情况下破了世界纪录拿了世界冠军,确实是个天才。因为从小到大在自行车上的钻研,发明了一辆适合比赛的车,却被国际车联层层阻挠,最后丢了冠军。然而主人公并未放弃,又一次站了起来,遵守了规则,换了车把,又拿了冠军。和王皓一样,天才跌到了还能爬起来才是汉子!
稍显平淡,但体育电影还是让人积极、振奋
我看到那个男人眼里对成功的渴望……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取代那种征服……
长远而无尽的孤独感无助感 才是让人掉入黑境的怪
英格兰的Miller替代本土的David Tennent,总是怪怪的
2013年3月25日晚22点50分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all young man got a lot of fantasy ideasbut never make them happen
*********
论竞技体育的残酷与无聊
他的自行車輪子是用洗衣機部件做的……
没有好莱坞式的煽情,没有好莱坞式的赛前演说,一部写实却同样让人激动不已电影,关于一个人 一辆车 一种速度
向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