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岸善幸新作《(非)一般慾望》,改編〈聽說桐島退社了〉暢銷作家朝井遼的小說〈正欲〉。以多線敘事描述討厭社交的上班族男子、年過三十的單身女子、經營影音頻道的小學男孩,對異性恐懼的女大生和獨來獨往的男舞者,彼此看似無關,卻各自有著社會所不容的特殊癖好。稻垣吾郎、新垣結衣以精湛演技揭開社會的偽善,解構日本社會保守價值觀之餘,更大膽提出質疑,如何定義常態和病態?少數族群真能見容於主流價值之中?
作为一部社会派电影,这部电影逻辑不通剧情硬伤、情感生硬苍白、浅薄无聊、混淆议题。
1.恋水癖
导演对于社会对于恋物癖的排斥,只是通过一句句苍白干瘪的台词体现。同时,水到底是怎么和性欲联系在一起的?从旁观者视角来看,他们和喜欢玩水有什么区别啊,到底谁会歧视他们。在家洗洗澡性欲就满足了吧。你找对象在浴室里做爱,不告诉ta自己是恋水癖,事情一下解决了,恋尸癖,bdsm不知道有多羡慕你。
好了,玩笑话说完了。
恋物癖和一般喜欢某种事物的最大区别,是性欲,性欲啊。铁道迷不会看到和谐号、普悠码就勃起啊,恋皮革的也不是买买皮带皮包就爽了。
那么电影是怎么表现恋水癖的呢?淋雨、玩水、去瀑布旅游。啊?这不就是单纯喜欢水吗。唯一一场戏是,跳舞的大学生洗完澡全裸看着玩水小孩的视频自慰。这种处理真是太懒惰和割裂了。另一方面,男女主角连做爱都不会,仿佛完全没受过性教育一样,电影也极尽全力描写他们恋水之纯洁、宁静、美好。导演你是想表达什么?他们是weirdo、nerd,还是“恋水癖一点都不变态,大家别歧视他们。”如果主角是恋尸癖,你又要怎么说服观众呢?
比起恋水癖,他们倒更像是无性恋。所谓的欲望用一句——我有恋水癖——就万事俱备了。
2.恋水癖与恋童癖
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就是,想要“揭開社會的偽善,解構日本社會保守價值觀之餘,更大膽提出質疑,如何定義常態和病態?少數族群真能見容於主流價值之中?”但是,创作者不敢真的刺入人性,探讨我们反对的界限在哪里,探讨自由的边界在哪里,性少数和基本人权。不敢让角色展现出真正的痛苦和挣扎,不敢让观众陷入对于人类文明的迷茫和质问。始终不温不火,粉饰太平,空举多样性旗帜大喊包容。
如果将性癖的极端程度/人们的接受程度做一个划分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一团乱麻。
在逻辑上来说,恋水癖为什么重点观看youtube上玩水小孩的频道?网上现在各种解压视频和asmr都有吧,水流声、白噪音、动力沙、修马蹄、洗地毯,这些视频的目的就是让你解压、舒适。YouTube对于儿童频道管理很严,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对于拍摄儿童照片、上传儿童照片都是很严格的。我想一个现实中的、真实的恋水癖都会基于常识判断,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而不是因为连带责任被抓了之后,一脸冷漠地说,我不是恋童癖,我只是喜欢水,我没伤害任何人。如果这话是真的,那你还真是个好人,可以问心无愧带着看水的性欲看儿童频道。最讽刺的是,跳舞大学生对暗恋他的同学说,就是你在评论区要求舞社多上传我的照片吧,很烦人啊,很讨厌。蛤?你自己在半裸男童视频底下要求他们多发和水相关的视频不是更变态?还是说,这部电影的另一大主题就是理解,我理解你暗恋我所以存我照片,你也理解我看男童玩水自慰。好好好,世界大同,皆大欢喜。
那么电影为什么要安排恋水癖重点关注男童玩水呢?因为这样才能让几个恋水癖认识,然后恋水癖才能和恋童癖认识,顺便再提一嘴小学生厌学的话题。映后岸善幸对我的疑问的回答是:原著有;他们都觉得小孩玩水很欢乐;为了串起角色的脚本安排。到底谁教你们这样写剧本写小说的?写群像不是你朝井遼的拿手戏吗?这可生硬到了一个极端地步。
接下来就来到了电影本来真正可以讨论的话题
恋童癖和恋水癖这之间一团乱麻的线条中,社会大众反对的界限是什么?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导演对我的问题最后还回答了,恋童也是多样性的一种,但这是不被允许的。
恋童癖的戏份估计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吧,一个没有任何细致刻画的角色,只不过是你们“多样性”最后拿出来的叠甲,走个过场:“支持性癖自由!但是伤害别人是不行的哦”。如果是想要表达多样性的同时反对伤害他人,那这种剧情安排真是浅薄,完全没有表现出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
如果是想说“恋童也是多样性的一种”,那就更可笑了。你们比西方政治正确版本更新是吧,恋童癖是欧美碰都不能碰的话题啊。(想到几年前看轮到你了,想看看凶手到底是谁,如果我没记错的化,最后是西野七濑瞪着她那双毫无演技的大眼睛说,我就是喜欢杀人有什么错!!)恋童癖完全伤害了基本人权,儿童的自我意识还不完善,没有性自主的判断能力,即使儿童“自愿”,二者之间关系是不对等的,性客体完全是弱化的、被伤害的。在古希腊,性爱的最高等级是对少年的爱,而不是成年男性之间的性爱,双方关系是不对称的。而少年长大成人后,可以将其他少年作为性客体,自己就成了性主体。现在什么白幼痩、少女感、少年感、萝莉正太控、daddy文化,可以追溯到世界几千年前的历史。
有些人,由于曾经的阴影、大脑的构造、激素的水平,恋童倾向并非自由选择,有的接受治疗(应该不会有魔怔人杠治疗这个词吧...),有的压抑一生性欲平稳度过。如果说,看av有助于降低犯罪率,恋水癖可以通过玩水释放性欲,那恋童癖怎么办?日本在2014年以前,持有儿童色情作品是合法的,以漫画为例,日本执政的自民党与漫画界中青年层态度保守,理由是儿童色情漫画和儿童性侵害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因为菜刀能杀人就禁止使用菜刀,且违反了日本宪法第21条表达自由的权力。1996年美国自由言论联盟的组织在加利福尼亚起诉了相关法律,理由是违反宪法。这个组织列举了虚拟儿童色情制品与针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证据,认为CPPA对于虚拟制品是否涉及儿童色情的描述过于模糊,且CPPA所限制的色情制品没有剥削真正的儿童。社会对于恋童癖的反对,最直接来说就是“儿童性侵害”,大众可以轻松地判断。可那些无法轻松判断的呢?电影哪里表达出人类文明的这些混乱不清的东西?对于什么是常态什么是病态的探讨在哪里?到底哪里揭露出伪善的日本社会了?我只看出电影在说,少数群体好孤独、好边缘化,没人懂我,我是来地球做客留学的......
3.最后再说一下电影里其他少数群体
厌学的孩子,受退学网红影响,也想退学当网红,然后一个不知道哪里跑出来的公益人士说,“学会剪辑之类的技巧后,赚的比父母多的也不是少数哦”,然后两个妈妈就“欸——真的有这回事吗”。所以你们动摇,最开始是因为可以当speed赚钱?。。爸爸也只是担心个人资料泄露,对于被网络洪流裹挟思想才更应该担心吧。。后面妈妈对爸爸说,你没看到儿子比以前开心多了吗?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啊啊啊啊!小孩不用上学当然开心啊,但我也没看到你们有什么精英式的家庭学校啊。天天拍一些没有营养的影片,网友叫你干嘛就干嘛......嗯很开心。你是真的以为网红能当一辈子,都很赚钱吗?后面youtube都明面告诉你留言里有恋童癖组织你还死不放弃。不过,这可能也是多样性吧,我就是绝望的文盲,我就是平成废宅我就烂,你管我?
有恐男症的女大学生,哭着对舞社的男同学说,我因为以前有阴影,所以对男性带着性欲的目光看待女性感到害怕,我的爸爸、哥哥,全都令人作呕,但是你和别人不一样。对方:说出过去博同情真可笑,世界上有些人的处境你根本想象不到(我可是因为恋水没法和别人正常相处)。后面两个人沟通,男同学好像被打动(或者被吓到),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感情都有存在的价值。而这,就是电影苍白的沟通和理解。
综上,电影就只是拿着多样性这个口号,呼吁人类大团结,什么都不能反对,什么都是自由。
康德关于自由的审美主体论被泛化之后:只要证明某个作品体现了个体自由,那就是好作品,其他形式的准备、必要的技巧训练,就变成无所谓的了。“当代艺术因为自由而具有某种伟大意义”。
最后踩一捧一,这个题材让园子温来拍估计更好看。
忽然想起来着急吃饭 好像没写这部影评?结束还有导演交流,蛮幸运(但没完全听懂
其实蛮有意思的,现在评分6.7比我想象的低了,但也可能因为确实讲的小众群体,本质上就是不容易被大众理解吧。
看之前看豆瓣介绍,以为是好多个拥有不同怪癖的人的故事的拼接,但看下来其实是同一个怪癖——have a fetish of water
(噢对 这边好像经常是日本电影+英文字幕,我总觉得看下来在文化上隔着点什么
片中涉及好几个角色,有的确实我比较无感(但理解)
但女主说的好多话、做的很多事让我还是能有些感触的
比如说,作为“非正常人”,为了融入这个“正常(normal)社会”去尝试做一些看似“走上正轨”的事情。比如结婚、同居等
女主在尝试亲密举动的场面也挺触动我的,每个人在初次尝试(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多都是模仿自己在网上、身边看到的人做出来的样子,但其实这也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为什么每个人都要这么去做呢
比如性向、xp、乃至任何一件不触及底线的事,仿佛都莫名其妙地以主流作为信条,作为制高点
扯远了,新垣结衣确实还是好看(就是这个海报的角度有点搞不懂
HK的翻译叫《(非)正常欲望》,但db是《正欲》,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讲究
非常日本的一部电影,背景是当代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看似低欲望可欲望还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暗流涌动,想要共情的话的话还是对日本这个压抑社会更多了解,和对人性更深刻的剖析。
对其中两条线的女主印象深刻,被一个是主动害怕男性,一个是被疯狂催婚,这事情在今天的日本乃至整个东亚都是相当有现实意义。(为什么每次这种角色都是大美女)
群像剧确实不好拍,本片就显得有点散,虽然用yotube男孩的动画串起来了,但那种效果没出来,尤其是大学这条故事线,不知道和另外两个有什么关系。(场刊里给了人物关系图依旧觉得没什么关联)
要说和片名《正欲》最契合的一条线,还得是gakki这一条,把主题诠释的很好,正欲就是性欲,也是“生欲”,这三个词在日语里发音完全相同。正欲不仅仅是性的欲望,还有生的欲望,乃至这个社会当中生存的欲望。(没读过原著)
婚后那一段怎么有点像逃耻呢好怪hh,穿着衣服体验sex的桥段感觉是神来之笔,不似年轻人的干柴烈火,把那种30多岁大龄剩男剩女小心翼翼的欲望拿捏的死死的,处理的也恰到好处。
全片一直贯穿着“水”和“水龙头”这个线索,在剧情里会显得有点形而上不明所以,但从视听者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也是对主题的诠释,水是生命万物之源,对水的欲望就是对生的欲望,飞溅的水花就是飞溅的欲望,那种在水中或欢乐或压抑的感觉,就是正欲。
虽然整体很压抑,但还是敏锐且犀利的诠释了《正欲》这个主题,不失为是个挺精彩的作品。
——————余谈——————
日本仙台TOHO影院,最小的影厅也没啥人。
根据我多年在gakki字幕组里做翻译的经验来看,其实这部剧里的嘎相比于其他作品更贴近她本人的真实性格。
嘎其实就是一个不太爱说很多话,喜欢宅在家里,无所事事没啥表情度过一天的人,早年演了太多甜妹形象,实在是很难为人家,但也说明这就是敬业。
観る前の自分には戻れない
主人公们的“性癖”应该是少数群体里的少数群体了。但故事内核还是对孤独者的救赎,这种孤独是精神上的也是肉体上的。 映后挨拶主持人问到gakki 他们伪装结婚的感受,但无论是Gakki还是磯村勇斗都不认为这是伪装,反倒有种顺其自然,不以性为前提,共同生活也是可以构成partner的共感。佐藤寛太和東野絢香那段自我剖白的戏真的不错,看到他krump跳那么好,我就猜到应该是民工系的,果不其然。(介绍waacking 和krump的时候,本这街观众不停点头。fes上那段的编舞也很不错)
HKAFF20@PE 选题我是认可的,但是拍得很普,除了某几句台词以外没啥亮点,也没啥升华,是一部比较鸡肋的电影。/中间那段伪激情戏的也特别像为了迎合观众的低层次需求而拍出来的,比较刻意。
HKAFF#3 买的时候没留意是日语原声英语字幕,看得脑壳疼。议题有话题度有探讨空间,但拍得真的太无聊了,情节,调度,演技都挺没意思的,唯一笑点可能就是两位恋水癖的主角在家尝试体验各种体位的情节吧。但问题就在于恋水癖你也没拍出所谓的“癖”啊。少数族群的挣扎和误解,以及在日本这一社会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对于道德与犯罪的边界的摩擦到底拍了点啥?多样性的矛盾和碰撞完全没有体现就在那开始小清新了,还不如放开点拍得惊世骇俗一点。
3-3.5 前面還行 但越往後越有一種⋯想往大了說但就不太說得通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原著就有一些漏洞 (新垣結衣好美喔)
预告片即精华 拍不了群像您可以只focus一个人物也好啊。。。。。。。。。。。坐如针毡两小时 至于某女士以转型之作宣传 想说少数派群体不是您的工具
欲望和挣扎哪个都没表现出来,中间还穿插女大学生一大段自言自语,我看的直接两眼一黑,再加上日本社会的passive aggressive的表达方式,真的很难受,途中很多次在脑中打出问号。(gakki美的)
小众性癖是一个层面。但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LGBTQ+里的“Q+”。对人类(不论何种性别性向的人)无法萌生爱意而导致的孤独感,让这部分人报团取暖有了完全的合理性。这和那种迷恋衣服湿漉漉的儿童的恋童癖有着本质不同。
12/11/2023 @ PREMIERE ELEMENTS [hkaff]。3.5。雖然主題係講另類癖好,但感覺導演主要係想講邊緣人既孤獨、渴望被社會接納 //冇乜需要加入太多人物去營造各種社會邊緣既少數族群,寧願cut大學生比返多d篇幅去講稻垣吾郎一家 // ending被戀童癖牽涉,硬係覺得有種為左戲劇爆發點而刻意加入既設計感 // 少見gakki 9成時間都係一副厭世樣
以fetch为噱头宣传但核心很克制且美术十分洁净 夏月在漫过床沿的水中自慰然后片名慢慢浮出那一幕拍得太美了 两人模仿异性恋做爱然后笑着说“普通人得做这个还过得挺辛苦的”看得我泪流满面 非常非常喜欢电影对性少数的政治身份认同的解读——不幸生活在地球的外星人 可以适用于一切边缘群体——就像夏月在最后一幕想对佳道说的“我不会消失的” 外星人与外星人之间的羁绊是一种远超异性恋的性欲与繁殖欲的稳固联结 “存在”和“认同”才是真正的爱的定义
拍得太无聊了。。。
压抑克制的刻画了在日本压抑社会下的压抑着的性少数群体
想說的太多了字數不夠。我想這部電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救贖了。
为什么多数人的“一样”是“正常”,而少数人的“不一样”就是“不正常”?这样世俗目光的定义本身就很奇怪吧。水是生命之源,也包容一切,迷恋水有何不对呢?沐浴在水龙头之雨里的佐佐木和桐生,相信是整部电影压抑氛围里两人最轻松愉快的时刻。当然尊重多样性,是以遵纪守法为前提。希望这个世界变成每个人都能找到理解自己的“同类”,都想明天继续活下去的世界就好了,让每个人都成为“普通”的一份子。PS.虽然是群像电影,还是太着重主角那对了,其他角色有种浮光掠影刻画潦草的感觉,如果拍成剧集说不定观感会更好。
看似毫無關連的多角群像,隨著劇情的推演逐漸透過特殊「癖好」串連在一起,將邊緣的個體透過尋得同溫層,產生理解與共情。結衣與磯村勇斗的線是最舒適、最暖心的理解線,有特殊癖好的邊緣人享受著孤寂卻也承受著孤寂,別人成雙成對會忌妒,但如果能找到癖好相同的另一半,孤寂也可以隨之拋棄。檢察官與妻小的家庭線便是編導對多元性與理解的反面辯證,因為拒絕理解而逐步與家庭產生隔閡,最後鬧上離婚。收尾畫龍點睛,門打開又關上,只剩檢察官一人在裡頭,既是對理解的拒之門外也是走向孤寂的過程。岸善幸改編這部原作做到了理解與共情的細膩刻畫,但其中摻雜著戀童癖勢必會有爭議(這點QA就有觀眾提出),總之撇除這點爭議仍舊喜歡這部作品,在高壓的日本社會下對少數邊緣群體的互相取暖仍舊有動人之處,磯村勇斗能壓在結衣身上前世是燒了什麼好香?
听说是对小说忠实的改编,但感觉也是《啊,荒野》主题与结构的延伸。荒野般的社会中,人物群像的描绘与联结,彻骨的孤独与爱的寻求。虽然聚焦对象是性少数中的少数,但与主流社会有疏离感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一丝慰藉和温暖吧,gakki 的话令人泪流满面,丝毫感受不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长。
比较讨厌的主题先行型社会派邦画。视听脚本上缺乏新意,就拼谁聚焦的少数群体更niche来博出位。。非要搞得广大人民都放弃看邦画才开心??
No.10023。#36th Tokyo IFF# 主竞赛-世界首映,最佳导演+观众奖。很惊艳!本片根据《桐岛》原著作家的另一本小说改编(多线叙事汇合的玩法是这位作家的招牌么……),问了一下读过原著的朋友,基本上议题和结构上的优点,以及惊世骇俗的核心概念,和堪称年度名场面的高能段落都是从原著直接“电影化”过来的(好奇如果有简中版能留下多少了)。不过即便如此这部影片也堪称佳作,在酷儿议题上走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为少数人群立言,把TA们已经放弃与“正常人”沟通和取得理解的心灰意冷,与群体之间抱团取暖的渴望写得相当之深刻,并且已经推到了“理解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是两个物种,问题是如何存活下去”这么颇为极端的身份政治表述,既是充分日本式的社会问题,又是颇为决绝的宣言式的表述。
很微妙,多少和預期是有背離的,當gakki上演無性戀(?)男女純愛故事的時候,總有點迷糊地想問:性癖是你們這群異男異女的最新時尚單品嗎?但你們上Pixiv就能看到很完整的慾望滿足清單了耶?而且小眾慾望為什麼會被人覺得很奇怪的點好像也並沒有在主角群體身上特別體現出來(除了戀童癖那part),活生生把《水地獄》拍成了“當你每次一在場,體內便有河水聲響”……總之是一種在閤家歡氛圍的口號式理解中更加體驗到了社會的規訓,是那種不怎麼有感的日本電影。
好平淡的欲望,表达都在台词里。只是看看美女。用局外人目光审视异性恋性交方式蛮好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