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余也陷入了情感和现实的挣扎,想和大家聊聊如何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整理完思绪之后觉得类似的影片在当下是更有价值的。
个人的几点思考,不一定对,可以一起聊聊。
1、抵触情绪和环境强加于影片的本末倒置
从电影本身而言构建了世外桃源,讲述了刘英俊和吴燕子一对边缘群体相爱、怀孕、以及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是否要继续妊娠的故事。各种观点的充斥,将边缘群体问题一次次升级,根本在于“加码”,在不断累加因素的情况下,大众是否能坚持尊重这部分人的意愿。而因为生育问题的敏感性,有人将“平视、尊重”的主旨内核问题,偷换概念成为zz正确的“生育强迫”,这样的负面情绪宣泄是我所不能接受的,舍本逐末的上纲上线不适用于此类题材
2、当下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实然”什么是“应然”
看到很多从现实残酷角度对边缘群体说“不”的人,就像影片中最初曹卢医的样子,不可否认现实就是会存在有色眼镜和群体偏见,但现实存在就是对的么?“已经这样”和“应该这样”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错。那些标榜现实理性的话,更像是在说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牺牲小部分人的权益吧。“省得孩子受苦”这何尝不是一种“为你好”的道德绑架。正因为现实这样,才应该唤醒善意、平视、尊重,也是这类话题存在的意义,推动现实向正,而不是“现实已经这样了,无力改变不如一起沉沦”
3、对“动动”说不,其实是助涨了社会“鄙视链”
反对的声音很多,大多是在说三点:特殊群体不具有对孩子负责的能力(经济能力问题)、特殊群体无法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动动会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下成长(原生家庭创伤等)。那么将问题归纳一下:经济条件差、不能照顾孩子、可能造成原生困扰。那兼具以上三点的人,其实并不是只有“特殊群体”,生而不养、人格缺陷都和上述一样,且语言暴力环境是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点都可能遭到周围人的攻击。问题本身依旧回归到自洽,很多人觉得动动不应该出生,其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当下:对物质推崇、超过了精神推崇。
4、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
当我们接受了以上所有的问题,最后动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我们又开始左右摇摆了,觉得应该放弃。其实就是从本身就站在了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对这件事情充满着审视和傲慢,以俯视的视角去决定命运的生死。而理由是:生下来会受苦。其中包含着除身体之外的,会给社会造成的压力。将生命的价值和经济价值化了等号。这才是最讽刺的点,我们一边抵抗zb想着整顿职场、一边用zb的方式定义生命,没有价值就不应该存在。而生命本质是因爱而存在,就像对《活着》的解读,人最终不一定会打败苦难、但会活到最后,因为释然和自洽。人始终是要自己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就像曹卢医一样
这可能就是我觉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点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唤醒人的感性、善意、尊重,在这个推崇绝对理性的时代里提醒情感的重要性。毕竟我也不敢想象,当生活只有理性之后,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最后想说这虽然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电影,也不是一个将问题深入思考的类型片,ta没有说着因为现实的种种我们要如何实施、要如何保障,但ta说了最根本、最本质、也是一切后续事宜的前提,那就是我们如何尊重的看待人与生命的价值,如何以平视的视角尊重每一个生命,这些人只是被放大残缺的个体,而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也只是没有被放在放大镜下观看而已。我们生活于现实,但请不要标榜现实为一切衡量的准则,需要保有理想化的现实才会美好,现实只有现实只会趋近于冰冷。
虽然是一个需要提前准备好纸巾的故事,但开篇并没有那么压抑,来到了如童话般的东山庭院,灿烂的颜色让人总想要会心一笑。住在这里的人虽然有些特殊,但这个院子里传来的却永远都是笑声,有时非常恍惚,我们究竟应该是同情还是羡慕。
最近看金世佳演多了精英类角色,这次塑造一个落魄的医生反而有了更多反差的惊喜感,看着他一路被东山庭院的伙伴们慢慢感化,就像是霸总从西装换上了睡衣,不再是一身锐气充满警戒感的刺猬,而是可以和你讲一整晚睡前故事的温柔奶爸。虽然故事的高潮部分他说了些难听的话,但真话都难听,平视对待东山庭院的人也许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张钧甯和邱泽的表演更是惊艳,这种角色真的是很难诠释,对演员来说是需要勇气的挑战,毕竟无法亲身经历,纯靠观摩和交流也难从当事人身上了解到全部的想法,以至于有的电影会直接邀请特殊群体来参演,但我觉得本片更多的是将一种普视视角的理解传递给观众,如此也更能打动观众内心的柔软。
前半部分的梦幻没能延续到影片结束,最后还是面对了现实,个人觉得是一个蛮好的方式,是对真实的尊重,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很开心最新有非常多关注特殊人群题材的影片,通过荧幕对这些折翼的天使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让大家提前尝试着去学会理解和尊重!
年轻气盛的曹卢医为了实现自身理想,毅然决然选择了从医院辞职,独立创业。
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别人通过创业实现了发家致富,而年过三十的曹卢医在创业中收获的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落魄到连父亲的医疗费都交不起。
为了缴纳父亲的医疗费,曹卢医无奈之下,接受了朋友的推荐,到一家名为东山庭院的福利院接受一份极为特殊的工作。
相较于外面残酷而又冷漠的世界,《最好的相遇》中的东山庭院多少有点人间天堂的感觉。在这里,福利院长和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着默默守护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十多位残障人士。
面对眼前的这一幕,习惯于用功利色彩看待世界的曹卢医充满了困惑和不解,眼前这些残障人士显然不是自己所想要成就的事业。
即便迫于无奈不得不接下这份工作,但是心高气傲、不屑一顾的曹卢医却丝毫不想融入到眼前这些残障人士之中。
而对于院长交给他的任务——帮助院里的残障女孩燕子接生,曹卢医更是丝毫没有顾及院长的用心良苦,张口闭口就是不切实际、毫不现实。
一面是曹卢医的嫌弃厌恶,一面是残障人士们的宽容大度,曹卢医的到来让原本波澜不惊的东山庭院多了些许不一样的色彩。
而跟随着主角曹卢医的视角,我们也逐渐深入了解东山庭院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福利院,东山庭院之所以能够一直存在下去,与院长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老头子几乎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这个地方,为了能够得到村子对福利院的支持,甚至不惜放下脸面和村长求情。
而残障人士和他们的亲人之所以愿意依靠东山庭院,也离不开工作人员们的全心投入,除了院长之外,整个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还有负责做饭的阿姨、负责开车的司机以及院长的侄女李文静。
简简单单几个人要负责照顾十几个残障人士的饮食起居其实是一件充满难度的事情。但生活在这里的残障人士却有着与其他福利院更多的“特权”——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澡堂泡澡,逛街玩耍,心智相对成熟的人还可以独自到附近的村镇上上班工作。
初到东山庭院的曹卢医对眼前的一切毫无触动,甚至非常排斥与生活在这里的残障同胞们有更多接触。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残障同胞们身上始终具有的热情、活波与开朗。
虽然在社会上的很多正常人来看,东山庭院里的残障人士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没法正常独立的融入社会。
但曹卢医却逐渐发现,眼前的这些人虽然多少存在一些心智问题,可他们却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处世哲学。在东山庭院的日子里,原本垂头丧气,对一切都充满悲观的曹卢医也逐渐被身边这群积极向上、温暖可亲的人所感染,并最终从一个带着功利目的来到这里的“医生”,真正转变成为这所福利院的一份子。
刘英俊与他的妻子燕子可以说是影片众多残障角色中,刻画的最为细腻,同时也是最深入人心的角色。面对眼前初到东山庭院的曹卢医,英俊始终笑脸相迎,不管曹卢医用怎样轻慢的态度,说出怎样伤人的话语,英俊始终没有向曹卢医发火。因为在他看来,曹卢医就是那个有能力医治所有疾病,帮助妻子燕子顺利生下孩子“动动”的大救星。
即便从小到大被身边的不少人骂作傻子、蠢货,但刘英俊的内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单纯,善良到什么程度呢?他甚至会在曹卢医手机摔坏的时候,主动在下班后用自己数个月的薪水为曹卢医买一个二手苹果手机。事后曹卢医问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时候,英俊的回答简单而又耐人寻味,他怕曹卢医的家人联系不到他会担心。
影片中最令人揪心的莫过于,刘英俊和燕子被告知自己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出生以后夭折。
然而当曹卢医说出动动出生后的存活率连20%都不到,也就是说出生一百次,可能有八十次都需要面对无比悲痛的结局。但英俊的反问却让曹卢医陷入了沉默,“那是不是就是说,我的孩子还能活20次。”
像英俊这样的残障人士总是会在社会上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歧视,可这些毫不起眼的平凡小人物又总会在意想不到的角落里,为那些习惯于接受残酷现实的人们点亮希望的光芒。
作为一部聚焦特殊群体,讲述人间温情的电影作品,《最好的相遇》之所以能够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禁动容,与影片中几位演员的倾力付出是密不可分的,除了由邱泽饰演的刘英俊之外,张钧甯饰演的燕子也是洗尽铅华,充满现实的真实感。
影片中的刘英俊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好父亲,为此他在孩子降生前做了诸多准备,识字学习、努力工作、在雪地里无数次写下孩子的大名刘快乐。
而作为孩子母亲的燕子同样让观众感受到母性的伟大,燕子因为小时候在医院里亲眼见到了父母的离世,长大后便一直对医院充满深深的恐惧,但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燕子最终还是坚强的克服了内心深处对医院的恐惧,走进医院完成了抽血采样和B超检查。
后面的剧情里,即使被告知自己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出生后夭折,即使连英俊都劝燕子就此放弃生下肚子里的孩子,燕子却依旧不忍心剥夺孩子的生命。面对英俊,燕子指着心脏说出了那句:“生孩肚子会痛,不生孩子这里会痛”。
总的来讲,《最好的相遇》虽然看上去并没有科幻大片那般引人注目,但是故事里流露出的真情与温暖,却让这部电影有着触动人心的非凡力量。
院长和曹卢医对谈,先说了“我不管你其他的事”,然后立马跟了一句“你是怎么被医院开除的”,然后就另起话题了。我一开始以为是bug,后来在金世佳的演绎中才发觉,曹卢医被医院开除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说大实话”。
作为残障者的儿子,他比谁都不希望有人生出残障者,或者残障者再生出小残障者或者健全但没有人好好照顾的可怜虫。
剧本的结构很棒,人物行为动机充足。
很可惜的片子,有很不错的设定但没太拍好。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大量配角甚至在片尾才得到了介绍,这直接导致他们在整个片子里的作用都比较隐形。另外男主的旁白过多,埋的男主父亲也是智力障碍人士的点有点过于直白,但却又一直没有直说。
结尾的处理是非常可惜的,先出生,十五天之后再死亡,给人一种编剧既要又要的感觉,第十五天的死亡多少有点莫名其妙。其实可以一出生就是死的,但通过一些梦境的穿插,一些更有趣的手法去表达这个残酷的事实,是挺容易玩的比较精彩的。同时我对无工具接生表示疑惑。
还有我觉得最有问题的点在于全片完全没有美好,没有给那些美好的时光留一丝的镜头,或者留了也就是结尾那些。我一直觉得只有美好过,残酷才能更残酷,而且事实上前半部的渲染是很美好的,但是当时男主其实还完全没有融入这里,他才差不多融入了,就是一个个噩耗的到来。还有就是很多画面的渲染过了,一开始过于往美好上面渲染,得知孩子有问题之后,突然全是暗色调了,多少有点用力过猛,给人一种很青涩的感觉。比较明显的就是那个在类似河堤上的远景,他们骑着车走过,那个场景其实挺美了,但是底色也太暖黄了一点吧。
这个片子对智力障碍人士的尊重我觉得比热血沸腾要好的多,想法和故事也算还行,就是最后呈现出的片子实在一般。
2023-10-23看
看到最好的相遇的电影海报的时候,就觉得很特别,根本认不出这是邱泽和张钧甯。邱泽一直是非常帅气的长相,但是这里为了贴合人设刻意扮丑了,张钧甯更不用说了,大美女做到这个程度真的很不容易。 看了电影更加没有让我失望,电影讲的是金世佳饰演的b超师来到新医院之后认识了邱泽和张钧甯这对特别的恋人,在生与不生的艰难选择中,感受到了无比坚定的爱情,更是一起经历了更加艰难的选择,收获了新生… 东山庭院是一个童话般的小小世界,这里纯粹,简单,似乎不受外界侵扰。但这样一个小世界的存在,是因为组成这个小小世界的人们单纯又美好。影片将关注点落在这样一群特殊的人身上,充分展现了特殊群体夫妻间的爱与包容,以及每个人背后的纠结与挣扎。邱泽、张钧甯和金世佳的演技更是将这些挣扎展示得淋漓尽致。表演的很细腻,邱泽的突破更是非常的大。他不只是可以演好多情的渣男,还可以演更多有魅力的角色。 虽然这个电影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进步的空间,但依然是一部值得在电影院欣赏演员演技的电影,很不错~
乌托邦但并没有脱离现实,反而抛出边缘人士是否有生育权这一尖锐话题。邱泽和张钧甯很好,影片的精华全在他们等待微波炉的那15分钟了~
只要看过任何一部关于残障群体的真实的影像,都不会拍出这种片子。在一个人造的棚子里讲一个人造的故事,把现实和真实的人隔绝在外,傲慢到令人作呕。
这个议题是关于弱者需要帮助,以及设定里如果他们有想生孩子意愿,社会该给于怎样的应对与帮助。帮助者本身也需要成长,邱泽和张钧甯一如既往提供了优秀的表演,整体是梦幻的乌托邦,时常出现相对好笑的场景,在日渐尖锐的社会环境之下,可能需要这种类型较多的耐心,温情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最初抉择需要时间与空间
#FIRST2023 最后字幕出来“邱泽、张钧甯”的时候周围小声响起一片“卧槽”,真的完全没看出来是他俩,以为是新面孔。这部片只想给演员的付出点赞,对他们两个来说是突破性的表演。一直挺喜欢张钧甯的,希望这部片能给她带来奖项。但故事真的喜欢不起来,太悬浮了太乌托邦了,剧情也蛮扯的,非常怀疑剧本创作是否对智障群体有真的体察……继续加油吧……
一部非常温情和隽永的电影,让大家进一步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电影呈现出小人物的生活样态,而且把温情融入生活,经历世间悲喜的淬炼之后,可见主创用心之处。三位主演均表现非常精彩。传神自然之余,尤其是邱泽,完好展现角色深刻的内心状态,让情感得以随故事肆意流淌。
邱泽很厉害 片子很烂
邱泽和张钧甯太好了
邱泽演技完爆男主角。不是很满意导演映后对一个严肃议题的解释,也理解这样的片子对现实做的一个妥协。韩国方团队的介入为影片的童话色彩和美术、情感煽动方面做了很大贡献,但也正是一切乌托邦氛围的辅助,让我们下意识地去认为“这只是一部电影”。但希望这幸好只是一个电影,否则人们会相信这是现实。当我一遍遍被导演的手段而搞得落泪时,更让我落泪的是现实比电影残酷一万倍。同时希望无论是否是乌托邦,不要再去宣扬、明示、暗示一名母亲应该怎样了,被苦奶水惊到
「傻子才生小孩」
前面看的有點别扭,但后面是有点赚人眼泪啊。
演技和台词都可以说说完美的。对于家里有同样人群的家属来说,这个片子呈现的真的会暖到人的心灵。没有过这样经历的家属都无权评判!智力缺陷的成年人的心灵反而是我们正常人所没有的干净,他们的爱比我们每个人都纯粹。在这里最好的相遇不仅是两个智障眷侣的相逢,以及他们和曹医生的相遇,更美好的是女主和自己怀胎十月孩子的相遇。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正是残障人群和正常人拥有了一样的人权的体现。所以,每一个评价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站在智障角色的立场,并非站在正常人的视角去俯视、怜悯他们从而对他们渴望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育权利感到不适。这才叫歧视。影片让我感受到这类人群他们内心的呐喊——“我们没有和你们一样健康的身体,但我们希望和你们一样有爱的权利,和热烈生活的权利。”看到泪目。
邱泽和张钧甯真好,好到能把微波炉那宛如一生的十五分钟,隽到电影之外。但电影之外是什么呢?是这种虚设的,既乌托邦又反乌托邦的背景,所以一时感动,一时不敢感动。但抛开种种架空的内容,说是保护也好,说是悬浮也罢,就是看这些弱得不能再弱的人在相濡以沫,在倾尽所有去赌那么缥缈的存梦,就觉得格外不忍,甚至觉得如此相遇一场,刹那间推不到值得的档位,就真是无尽的虚空了。人生好难啊,尤其是女性、残障者、穷困者,但有你的一枚棒棒糖,一个想,一朵笑,好像真可暂且屏蔽当下的愁云惨雨,之后的之后,再留待现实一刀刀继续剜,都不知该问何苦,还是奈何。
第一次看电影这么恼火,本来就很讨厌韩延这种拍少数群体童话故事期间还要把所有苦恼往人物身上砸来赚观众眼泪用这种廉价伎俩。我都没说这种剧作问题,你怎么整我无所谓,你这还能说是献给母亲的?智力缺陷的母亲在里面就是嗯嗯生,我想生,生育带来的风险一概含糊其辞略过观众甚至不知道她知不知道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你后面口头给我补设定ok,那监护人员轻巧的一句怀了五个月没发现以为是胖了,exm?我作为观众给你提意见就好好听,还怼一句把感谢母亲放父亲前面就是我能做的了这种阴阳话,你不会真的觉得没问题吧?只能说不愧是男导演。第一次气到离场,就这样吧。
微波炉段落确实是华彩。在那15分钟里,观众随着剧中人一同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坚忍。最后叮的一声,一切结束。其最巧妙之处就在于,叮的一声,原本意味着热腾腾的食物,意味着生机,但在这里,却是为一个生命敲响了丧钟。残忍又温暖,正如本片一样。PS:我是真没有认出来那是邱泽啊,全程都没有。
看的时候直到字幕出现才认出来刘英俊是邱泽演的,演技到了一种妈不认的程度,看得时候还在想是哪个演员演技这么好。完全是形象的大颠覆,我哭了半天最后才知道是被谁感动了,笑亖!
被燕子和英俊的真诚和勇敢所感动 人生在世,我们会要求自己理智的有逻辑的过每一天,处理每一件事,但往往忽略了爱带给我们的力量。带着爱的相遇 不论对象,场合,时间都是最好的相遇。同时,有被邱泽和张钧甯的刻画戳到,形象角色都很颠覆,是一次很棒的突破。
邱泽跟张钧甯饰演了两位智力障碍者,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温暖…所以片名《最好的相遇》或许是金世佳饰演的曹医生跟东山庭院的相遇,也或许是智力障碍父母跟孩子的相遇…导演赋予东山庭院像乌托邦一样的温暖温情…导演用浪漫手法表达一件残酷的事情…作为常人来说,我们追求生活该如何过得更加富足美好,而对于智力障碍者来说,他们能好好活着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First影展映后,观众也有激烈讨论,相信上映后也会有争议,但我个人挺喜欢的。
一部非常成熟的类型片,关注的是智力不健全群体,前半程诙谐轻松有趣,后半程极度催泪。金世佳为全片提供了一个视角,更是那个拥有完整角色弧的重要的角色,特别好,还有邱泽和张钧甯,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是细腻和真实的。十五分钟的微波炉倒计时,百分之二十的生存概率,钟表的秒针停停走走的隐喻,很多的细节设计都很有心。所谓最好的相遇,是十五分钟的握紧双手的依偎,是一颗甜甜的棒棒糖,更是相互向着积极的方向转变。“生命的旅程,来过就是来过。”所以不如去相遇,去拥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不管怎样还是要支持一下这个年代敢于拍特殊人群的片子,邱泽和张钧甯的表演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一对比金世佳是在干嘛??这么多年还在演自己,而且演的如此让人生厌,也是了不起了。微波炉那一幕确实赚人眼泪,最后我也分不清到底是像正常人一样一开始打掉这个孩子更好,还是拥抱他出生的那一分钟更加重要。
视听语言、服化道等技术方面没什么太大毛病,硬伤基本全来自于剧作。我求求男导演(以及男编剧)不要再碰这种题材了,你说你拍俩智力障碍者生孩子的故事,我真是想破头也想不到居然会主要着墨于一个外来的医生以及孩子的父亲,所以母亲的情感和意愿呢?是觉得生个孩子就跟拉屎一样简单吗?而且偏偏孩子的母亲还是个智力障碍者,所以你甩出一句“生的话肚子痛,不生的话心痛”就觉得能说服观众吗??关于母亲究竟是否具备自助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你是一句也不提啊,我真服气。哪怕抛开“生孩子”这个点不提,对于智力障碍者的呈现也是够草率的,导演说他去很多福利院做过调研,嗯,我只参加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陪伴智力障碍者志愿活动,但大多数的智力障碍者根本就不是片中呈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