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尔达·斯文顿的秘密主演新片曝光:她于疫情期间在威尔士拍摄了一部鬼故事片《永恒的女儿》(The Eternal Daughter),继《纪念品》后再次与导演乔安娜·霍格合作。
A24最新拿下该片全球版权,已拍完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讲述一个中年女子与年迈母亲回到她们以前的家——一个旧日的大庄园,如今变成了一间空荡荡的酒店,充满神秘,母女俩将必须面对一些埋藏了很长时间的秘密。
该片演员阵容还包括约瑟夫·迈德尔、卡莉·戴维斯和阿尔菲·桑基·格林,由Element Pictures(《宠儿》《房间》)和JWH Films(《纪念品》)制作,BBC影业也加入,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执行制片人。
经过漫长的颠簸,母女俩入住一间陌生的旅馆。这是一个城堡式的巨型旅馆,里面有无数房间。当晚只有这对母女入住,深夜,女管理员不知所踪。
女儿总是听见怪声,这空寂的城堡,巨大的楼梯,鬼影的窗户,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所在。这巨大的城堡曾经是母亲原来住过的地方。如今世事变迁,家族凋零,成了一座旅馆。这对母女是故地重游,旧梦重温。对于古老的往昔,应该是亲切大于恐惧吧。
奇怪的是,女儿和母亲分属于两个镜头,从没有在一起合影过。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她们从来没有在一起过,一个不过是另一个的想象或回忆。
各种怪声鬼影伴着回忆,不断地侵袭着女儿,使她不能顺利工作。这座城堡,她母亲原来的家实在太过诡异了。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听妈妈回忆这座老城堡里发生的往事。老城堡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回忆,就像一个人拥有的回忆的具象,你以为那其中只有快乐,但其实却是充满各种故事的大杂烩。
寻狗过程中,女儿遇到一个爱吹长笛的老管家。
女儿想写自己和母亲的电影,为了让逝去的母亲高兴,但又难以描写有关母亲的回忆,因为那是他人的回忆,别人难以涉足的内心世界。一个人越是想了解另一个人,却又越无法真正懂得她,即便这个人是自己朝夕相处的至亲。在这个充满迷雾的城堡庄园里,这个许多回忆凋零又复活的世界,女儿困在了记忆之中,到处都是她母亲的回忆。
母亲的回忆是作家的创作素材。女儿本想让母亲拥有美好的回忆,但事与愿违,这个城堡里总是充满令人伤心的回忆。老管家的故事说明,回忆是中性的,既有美好,也有痛苦,悲伤。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追忆逝去的亲人,轻抚那逝去的时光,颉取那时光里留存的迷人芳香。
这对母女的关系十分奇妙,疏离而又亲密。母亲早已不在了,这迟来的生日蛋糕,更像是某种忏悔和愧疚。母亲的记忆随风飘逝,城堡里的异响鬼影也消失了。告别一个人,是那么艰难。
当我们送别自己的亲人时,也许我们有太多的遗憾与不舍。片中的女儿就是这样一个因工作而忽视了母亲的人。当她回到母亲童年的住处,再次回忆起和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孤独。她不了解自己的母亲,她想做一个令母亲开心的好女儿但又始终不能如愿。影片始终弥漫着遗憾和愧疚的氛围,在压抑和悲痛的迷雾中,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但不管怎么说,女儿确实付出了对母亲的爱,和对亲人的追思,这个告别的过程尽管艰难,但一切终如南柯一梦般随风而逝。
从技术层面讲,影片做到了神秘而诡异,通过氛围的营造,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余,将女儿对母亲难舍难分的爱拿捏的恰到好处,令人感伤。
也许,真的有鬼,女主只是能看见他们而已…… 也许,只是妄想,源于弥补过往遗憾的渴求…… 但无论怎样理解,背后折射的情感是不变的…… 很喜欢这种古旧的老影滤镜,能够让人瞬间安静下来,至于母女羁绊的戏码,起初我还以为重点是在哪个鬼影身上,毕竟片中闪现了三次,往后则愈发深入,可惜,我猜对了破解迷题,却猜错了目标对象,没办法,干扰太过套路了哈哈…… 最后,夸奖下女主分饰两角的形象之美,也算是一种文艺式恐怖了……
几年前,一部名不经传的《纪念品》迅速征服影评人登上年度榜单,而两年后紧接而来的《纪念品:第二部分》更是愈发引人注目。如果说两部《纪念品》是英国导演乔安娜·霍格写给自己的电影情书,那么她的新片《永恒的女儿》则像是她用影像写给母亲的悔过书。这几部作品除了依赖自传性的题材还原出创作者的私人回忆与经历之外,还借助失败的恋情、暗涌的母女关系去探讨导演与电影创作的关系。
在两部私人化的《纪念品》后,乔安娜·霍格来了个 180 度大转变,大胆挑战惊悚恐怖片。其实,熟悉的影迷早在室内剧风格的《纪念品》中已嗅到一丝悬疑神秘的色彩,而在这部新作中,导演无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类型去精准呈现疑神疑鬼的氛围。影片讲述身为导演的女儿带着年迈的母亲前往一座偏僻的旅馆,以便重温她当年生活过的美好回忆,并借此创作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然而,没想到入住之后,怪事频频发生,女儿逐渐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
恐怖片影迷对这种老式的鬼屋恐怖片再熟悉不过:迷雾遮蔽的环境、古典风格的建筑、没有宾客的旅馆,自然成为了频频闹鬼的绝佳场所。除了那些阴森的配乐、窗前闪现的人脸和楼上的神秘声音这些常见的类型元素之外,霍格还接连抛出不少奇怪的暗示:母女二人从没在同一个镜头里出现过,不论是在开场的汽车里,还是旅馆房间或者餐厅的场景,导演故意使用正反拍镜头来呈现两个角色,观众不免对女主角的精神状态,以及母亲的真实存在打了个问号。
母亲的真实存在与否暂且按下不表,而女主角陷入了某种危机的状态却是相当清晰。从她撇下母亲独自上楼潜心创作,却不时被干扰打断的镜头,到她半夜在走廊过道里找寻神秘声音的来源、匆忙外出寻狗的情节,或者是她碰上神出鬼没的管家,展开一些令人联想到《闪灵》的怪异的对话场景,都不断在暗示女主角在创作上遇到瓶颈的焦虑,也在暗示她与母亲的关系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裂痕。
在她与母亲的几幕谈话中,逐渐暴露出她对母亲的过往知之甚少;她自以为带母亲回到这个她昔日生活过的地方会勾起美好的回忆,殊不知母亲的回忆里充满了伤感;而在为母亲庆祝生日的晚上,她对母亲过度关心、极其敏感的表现,更让母亲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在母亲看来,女儿没有自己的孩子,无法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感受。
霍格以突如其来的方式揭开谜底,最后情节反转(也许很多人早已猜到)的用意相当清晰:女主角独自来到这个偏僻的旅馆,以创作拍摄电影的方式弥补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在母亲生前,她一直想做一个令母亲开心的女儿,却始终没能如愿。你也许很熟悉你的母亲,但同时她也是一个谜,你难以了解她内心的真正想法;唯一能破除这个谜团的解决方法就是:你得成为母亲,才能切身去感受母亲的心思。
没想到妈妈盼望儿孙满堂这种常在国产电视剧里看到的烂俗话题竟然在此出现,不过,在乔安娜·霍格的类型实验之下,却流露出作者化的标签特色。这种用影像创作来书写私人情感的方式与《纪念品:第二部分》如出一辙,都是导演借助一位半自传色彩的人物来传达自己的回忆、情感经历,甚至是私人的关系。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数蒂尔达·斯文顿的精湛演技,她在影片中一人分饰两角,不论造型还是气质谈吐都演绎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色,再次成功挑战演技的高峰。
很像是一次个性的实验,也同样仍然可以看到对于关系、自我与创作之间联系的持续攫取和讨论;如若再次搬出Swinton母女来完成诠释,相信它哪怕做不到太惊艳,但也不至于如现在这般莫名。“一人分饰两角”的选择有些无效并且流于花招,没有意义的声音设计和各种黑莫名地填满整部,对角色情感的闪烁其词也始终体会不到更深的抵达;导演和演员在各自的部分拍摄/完成得爽了,但却抛弃了观众。
为促成一个闭塞的强设定,疯狂暗示(母女的不同框)又极力掩饰(阴森的外部力量),造成创作动机的致命偏离。禁闭与出逃的空间转换仅仅是地理层面的,未能在时空交错中实现更具抽象意义的共振,基本上浪费了一次与观众坦诚以待的机会。
我要吐了,怎么做到连一点基本的审美都没有的,这阴间调色真是把我看废了,看完这片后我彻底要疯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来威尼斯受这些罪啊… @Venezia79
导演对观众也不坦诚,对自己也不坦诚,密闭空间和心理惊悚方面也没有做得多么精彩,那拍来做啥?美术+1,表演+1,除了仙姑的粉丝之外不推荐看。2.5.
乔安娜·霍格的个人风格显然是鬼魅虚幻那一挂的,套用在《纪念品》这种蛮走扎实剧作的故事上其实有点不对劲,但放在本片中就非常正确了,极致的视听风格与本片的叙述巧妙地融为一体,观影的感受十分出色。而且说句公道话,相对于狂掉书袋的《纪念品》,本片虽说有点羸弱,在结尾处甚至有在国产亲情烂片里使用过收尾的剧情设定其实更能得到我的接受,其实哪有什么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悬在你心里那飘忽不定无处安放的感情罢了,尤其是这种挣扎着的,时刻抓着你的血脉之情,看似可以洋洋洒洒一笔删除,实际上却早已埋入内心深处,成为你“永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 / 怎么港,给我的感觉是至少比《抱紧我》那种要好点。
#venezia79 Joanna Hogg有气无力的忧郁、形式大于情感的风格把神秘兮兮变成了神经兮兮,神经到没多久就被看穿技俩。开场不错,越往下走越气血不足,最后结局出来莫名觉得看了个寂寞。又是古典家具+电影导演,哎。
确实没必要拍也没必要看,更没必要费这么大劲酝酿着演
【X】Private or Nonsense,为什么有的导演用镜头捕捉着一切,却能让人看到自己,有的导演镜头中只有自己,却让人什么也看不见?评论适用于同为威尼斯主竞赛的「诗人」。
#威尼斯79届 看到开头猜到设定的电影不管是其他方面再出众也感觉难成佳作
謎底寫在謎面的程度幾乎是廢話文學式的。和《塔爾》一樣,表演蓋過了電影本身,不同的是,Cate Blanchett是表演過於強勢而成了遮掩導演鋒芒的烏雲,而Tilda Swinton即便一人分飾兩角,其實已經在收著演了卻奈何導演能力實在撐不起來,敘事能力的羸弱,鏡頭調度的無趣,陰鬱氣氛營造得不錯但是和電影本體割裂,Tilda Swinton演得再好都讓我止不住地走神、走神、走神。
中午想说拿个A24的悬疑惊悚片提神,结果总如片中老太太那样容易瞌睡。谜面浅显,谜底清淡,占据三分之一演员份额的接待员还很讨厌,如果不粉Swinton,好像也没什么看的必要。然而分饰母女二角的她,在这戚风惨雨的庄园式酒店里,已是足够充分的看点。当然,要是自我对戏能上升到飚戏,就厉害了。
与母亲和解的前提是成为母亲,填充空洞的方式是对回忆再创作
为了tilda的魅力去看的,果然除了tilda的魅力以外一无所有。一种要啥来啥的诚实。这样方形画框的惊悚片很难不让人想起蝴蝶梦。不过这一部里缺少了从头到尾的麦格芬,从前面两人从不出现在同一画面就已经破解了最大的悬念,但是你坚持到底也好,又没有,中间又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同框,也搞不清楚是谁的视角。高概念,高配置的普通A24片子,靠一些技巧、配乐等外在的东西装饰得神秘的普通噩梦。没人闲着没事会想做噩梦 哥
仿1970年代古典心理恐怖片,场景几乎缩小到酒店的单一房间中,空气中弥漫着褪色感,就像这个角色的心理世界。内与外产生相互作用,借幻觉(或自我暗示)表现,母亲的阴影萦绕内心,挥之不去,必须在这个老地方做出了断。噱头是蒂尔达·斯文顿分饰两角,但几乎没怎么同框,甚至连找个替身做背影反打镜头都懒得做。
蒂尔达斯文顿个人秀
“以密闭酒店为背景展现时空倒错感”的正确示范
左右都睡的很香甜
追溯记忆,并与自己和解,视听风格很有以前BBC改编M. R. James作品的感觉
#79威尼斯# 斯温顿一个人分饰母女两个角色具有层次感,故事设定极像国内八十年代的深宅鬼影类型恐怖片,原来不止国内妈妈喜欢催孩子结婚生孩子,全世界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