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语电视Love me love me not全集讲述范蕾(陈玉莲)是浪漫热情的女子,与蒋世泽(秦沛)结婚,但貌合神离,后因世泽强吞好友之股票,惹杀身之祸。范蕾与表妹商芷玲(黄造时)要好,但被表妹误会夺去范信之(曾江)。唯有到澳门散心,又遇上顾俊德(黄允材)虽已结婚,范蕾不想破坏别人家庭,终斩断情丝。范蕾再遇上电影男星杨振明(汤振业),但好事多磨,婚前不幸意外身亡。范雷连番受到打击,一蹶不振,后得芷玲和信之夫妇慰解,才振作起来。
最近连着看了几部婚外恋的电影,《不忠》、《桃色交易》,还有这部。与前两部不同的是,这部男女主角之间应该是真爱,对的人就好像是磁铁一样,怎么都能吸到一块儿去,不管有再多困难,再大的阻碍,比如男女主都已婚,男主还有俩娃,跟各自的伴侣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感情问题,但是这些看似坚不可破的现状,在他们之间强大的吸引力之下,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当时碰到大宝也是这种状态,一门心思就想跟对方在一起,两个月不到俩人就各自排除障碍,顺利在一起了,到现在马上快四年了,虽然俩人偶尔吵架拌嘴,我还是坚信互相是对方对的人,时不时感慨,遇到对的人真的跟中大奖一样,概率极低,尤其在邻居家的感情对比下……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大概就是这样吧~
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合作的影片,除去婚外恋这个因素之外,这是我看过最纯的爱情,纯过怦然心动。
echo的亲爱的三毛一书中曾说过,中国的家庭选择瓦全,外国的家庭宁为玉碎,都是为了孩子,果然如此;茉莉和法兰克的家庭都是幸福美满的,可是在他们相遇之后全都发生了变化,这算是精神出轨吧,家庭中没有爱了,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七年之痒吧,男主女主相遇算是重新找到了爱情,恋爱中的茉莉和法兰克好有趣,突然变得好傻却充满活力;但是茉莉和法兰克确实对不起原先的家人,最后全都离婚了,我本来以为雨夜那晚错过就是错过了,双方会各自回归家庭,没想到玉碎精神贯彻到底,最后他俩火车拥吻真的太暖了。
这片前奏短,进入正题超级快,我的心随着男女主的行为一直提着揪着,比起他们的纠结有过之无不及,简直比看惊悚悬疑还紧张呀;豆瓣评分不高可能是婚外情这一点不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从道德层面来说,婚外情确实不道德,但人是感情动物,谁又能准确控制住感情呢,这影片可以引起有同样问题的人深思,暂时没发生类似问题的也可以思考。
谈谈自己,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如果已经不爱,强行留在一起大家都痛苦。
德尼罗梅丽尔,男神女神的颜值气质太配了,演技都是一流。梅丽尔和德尼罗的心理变化全都写在脸上,从平淡到惊喜、开心、狂热、疯狂、纠结、崩溃、平静、欢喜,只不过梅丽尔的崩溃是在葬礼上痛苦以及之后的失落,还有雨夜的高速行驶差点撞火车,德尼罗的崩溃是深沉的,在于他决定离开这个地方,还有雨夜不顾一切的往梅丽尔家打电话,雨夜是把我的紧张推到了至高点,本以为就此结束,还好还好呀,虽然重逢,但是结局还是空白的,思考下,有可能结婚,有可能继续陌路,但恋爱和结婚是不一样的,谁敢保证他们结婚之后,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爱情是有保质期的,在保质期中需要过度,如果能够成功过度成亲情,那就更上一层楼了,没有永远的爱情,却有永远的亲情,你可以抛弃爱人,但却不能抛弃家人,爱情的至高境界就是蜕变成亲情。
如影片中的精神出轨比肉体出轨可怕多了,处理起来也麻烦许多,我本来以为没有车,结果德尼罗领梅丽尔去了公寓,那之前的暗示相当心有灵犀“你要去吗?”“嗯”(在书店里),然后我满怀期待看男神女神发福利,emmm,就没有然后了,梅丽尔的理智使她不能和德尼罗在一起,德尼罗尊重了她的选择,这一点很难得,很少有人能控制住欲望,尤其在那种情况下。
echo的书中曾提到荷西在婚内喜欢上了一个女孩,echo的做法太了不起了,她选择让丈夫去和那女孩生活在一起试一试,而自己暂时退出,结果由丈夫决定。
所以如果发生了影片的情况没必要哭闹,尽量理性对待处理,无论是双方谁的问题,我还是坚持宁为玉碎,长痛不如短痛,有了伤口如果不赶快医治,会越溃烂越严重的。
最近研究德尼罗,然后好奇他和东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如果硬要说交集,可能唯三吧:一是梅姨,俩人都和梅姨演过情侣,话说梅姨2004年AFI终身成就奖之夜,俩人都是上台嘉宾,镜头扫到,不知怎么让我有种情敌的感觉(还是觉得德尼罗和梅姨最般配,俩人的步子也特别有默契,一个拿2003年AFI终身成就,一个就拿2004年,德尼罗给梅姨上台致辞,等到了颁Kennedy Center Honors,就是梅姨给德尼罗上台致辞);二是赛尔乔·莱昂内,东木是60年代演了“大镖客”系列,德尼罗则是《美国往事》;三是EM,也是因为赛尔乔·莱昂内的缘故,当然德尼罗还有《一九零零》《教会》《铁面无私》(我今天才知道当年德尼罗获金球奖终身成就时电影片段合集的背景音乐有一段用的是《铁面无私》)。。。第一次看到一个德尼罗谈EM的,德语网站的,//www.welt.de/kultur/article211221781/Robert-De-Niro-Ennio-war-aussergewoehnlich.html
俩人没有交集,一个是华纳系,一个是派拉蒙系,西部片和黑帮片怎么能有交集呢,也难怪。
p.s. 周末复习《教父》系列1和2,然后想起有人总是把老帕老罗比较,说真的,我是一直对老帕无感的,老帕之所以老被拿来和老罗VS,加分项无非是因为1972年一部王炸《教父1》。事实上,白兰度在《教父1》中的出场时间远少于老帕,但《教父1》之所以王炸只是因为全篇的影史缔造性和白兰度,而不是因为老帕,老帕因《教父1》拿最佳男配奥提后不满的这一段倒是挺搞笑的:Pacino did not attend the ceremony in protest of perceived category fraud. As his performance reflected greater screen time than that of his co-star Marlon Brando, Pacino believed he should have received a nomination for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不好意思,我甚至认为这个角色换一个人演,也不会影响《教父1》的地位。
在《教父2》中,老帕拿了男主奥提,但我觉得挺乏味的,眼大空洞,有事没事吼一嗓子,表演要么过力,要么乏力;反观《教父2》,最让人着迷的角色就是老罗饰演的年轻教父,总会让人在痴迷与胆战心惊中揣测他的下一个举动会是什么,老罗演戏内敛、有层次感,的确是。
最近研究老罗才知道演过《教父》系列1和2、《猎鹿人》的约翰·凯泽尔是梅姨前男友,英年早逝,演戏演得挺好的。这两天还看了一个HBO出的讲老罗他爹的纪录片,老罗的父母都是波拉克同时代的画家,老罗谈到老爹,最后眼角流泪,让人印象深刻。还看了诺兰作为《盗火线》粉与《盗火线》众人的对谈,这种场合社恐老罗根本就是惜字如金,诺兰问的问题也太过于复杂,演员有时候都是凭感觉演戏,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诺兰直接对话迈克尔·曼就完了。
1988年,老罗和简·方达拍了一个片子《史丹利与爱莉丝》,不怎么喜欢简·方达,老罗这次演文盲,和其他怪异角色比起来,这也算是个普通人了,可他这张脸和文盲联系在一起,实在有点违和。老罗的普通人,我最爱的永远是1984年《坠入情网》这一部,或者叫它《弗兰克与莫莉》也不错,配乐好听,老罗拥着梅姨说I love you. I do.的时候温柔地能把人的心都融化了。微微蹙起的眉头,苦涩深沉又复杂的眼神,1984年这一年上映的《坠入情网》和《美国往事》,太让人难忘。关于老罗,想说的太多,但再多溢美之词,也抵不过那两支属于他的曲子——Cavatina和Deborah's Theme,乐声想起,美得让人心痛,足够了。
(连De Niro这个姓都连带着科考了一下,我也是够了。。。//www.houseofnames.com/de+niro-family-crest)
上一张2018年老罗和梅姨的big kiss~
2021.06.25
前世多少次的擦肩而过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相遇?有句俗语,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部舶来片更是很好的演绎了这个结论。片中男女主角弗兰克和莫莉多少次的擦肩而过,多少次的相向而行,终于换来了一次书店的偶遇,二次相逢而相识,三次邂逅而相交,进而钟情至相悦,相知到相爱,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正是:一朝偶遇成相识,二见钟情两相悦。再次邂逅心相念,彼此相爱亦相知。
最难的是相交过程,两个循规蹈矩的已婚男女深受传统伦理道德清规戒律的束缚,却又两情相悦彼此惺惺相惜,世间很多男女的偶遇和邂逅到此戛然而止,成了永远的回味和缺憾。而迈出了这一步就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条大路到天边了。恋爱中的男女总是志趣相投,心心相印,弗兰克妙语连珠,情趣横生,莫莉娴熟温顺,小鸟依人。可是最终什么都没发生,但是俩人各自的婚姻,却都走到了尽头。又一年的圣诞节后,弗兰克和莫莉在书店再次邂逅,彼此话不投机再次分道扬镳,怎奈心已所属,在火车上再次相遇,两个有情人终于完成了各自的救赎,心无旁骛的走到了一起。
3.5/5 最后穿越人海的拥吻还是感动到我!约会使人重回年轻,比如梅姨在镜子前手忙脚乱地打扮自己、疯狂换衣服的时候。“相爱的人在一起就是道德”或“婊子配狗,天长地久”都适合描述这部电影。
小米盒子看完《廊桥遗梦》,自动推出来的一部电影,大概是因为女主都是梅姨。以前没看过,也没想到是这样的题材……Well,人生如戏,但戏只是戏,不是人生……
只兩度偶遇之後便互生情愫,隨即愛得難捨難離,一切發生得那麼唐突,故事太薄弱了。若不是兩位主角俱感染力的演技,若他們不是 Robert De Niro 和 Meryl Streep,很難對二人不惜傷害家人投進危險關係之舉予以體諒,也不會期待有情人終成眷屬。要好故事兼好演技,必然是 Meryl Streep 的《廊橋遺夢》。
剧本真够呛的,但!看多少遍都不嫌多!大泥螺和梅姨在火车上的含情脉脉一笑间!梅姨在镜子前不停换衣服也不满意时对自己说what are u doing,大泥螺动心之后在健身房问好友(哈维叔打的酱油)am I goodlooking?颜值巅峰的一对拍了个偶像剧。
4。5星。神!德叔梅姨演技教科书。喜欢简单自然的80年代。婚外恋观也是很赞同的,只是喜欢而已,何必充满负罪感呢。好在最后大家都被成全了。真是美好的80年代电影
自己也有过类似的际遇,所以总觉得,爱上的,和分开的,都好像太轻松。并不是这么一巴掌,一笑,就可以消散的恩仇
呆呆真的每节课必讲……!!台词和情绪写得不错。
《相见恨晚》的另一个结局版本。梅姑很早就演婚外情了,到了《廊桥遗梦》更是不费力气。BTW里面80年代boyfriend的穿衣风格早就大行其道(我们这个年代真可怜只知道复古),看看梅姑每一身每一身的条纹衬衫+oversized休闲西装外套就知道了,喜欢她穿浅蓝色,和穿灰色大风衣的
婚外情基调搞成这样。。。说什么好,真是本末倒置。。。编剧你家肯定没遇到婚外情
本片根據普立茲文學獎得主編寫的同名電影劇本改編,以淡淡的浪漫情懷描寫中年男女的婚外情,編導故意迴避了激情纏綿的處理手法,而是通過男女主角細膩的表情和言在意外的對白來塑造抒情情懷,讓人對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情產生無奈之感,德尼羅和斯特里普兩大演技派高手繼《獵鹿人》再度合作,只是演繹這種輕飄飄的言情題材,有點大材小用
处处相逢便是缘,两情相悦一点通(我周五再坐)。我结婚了,我也结婚了。结婚了也要吃饭。唐人街成为恋爱浪漫的场所。比廊桥遗梦早(93年小说94年电影)。又一个圣诞,又能在书店遇到。结局很含蓄,或许她也离婚了,他们终于在一起。还是因为男人主动,他追了上去,赶上了地铁。如果没有呢?……片子里的对方确实太配角了,又不好看又不帅也没多少力量挽回自己爱人的心。
俗套无感,原配知道小三的存在之时,冷硬得甩了男猪脚一巴掌,我差点笑了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道德”。
二人演技爆棚,八十年代的美国看上去很有人情味。配乐很中国,这种慢节奏很舒服。
剧情其实很简单。算是happy ending版的廊桥?收获的是水嫩的梅姨和鲜有褶子的狄爷。二人演得自然流畅。情绪拿捏得极精准。你可以看到梅姨为了见狄爷一面,在镜子面前逡巡反复。最后莫名问自己:What am I doing~~少女情怀展露无遗啊~~
两个尤物啊。演技太赞。这是个有爱的还有个欢乐结局的婚外恋。毫无疑问,社会是不会认同的,所以编剧就先让男女主角各自的婚姻散掉,再让两人好。这样处理就避重就轻了。我sigh...剧情到最后确实太扯淡了。不过收获水嫩的梅姨和帅爆的德尼罗,两人还谈恋爱了,不得不说,是喜欢两人的影迷的大开
有这样两位演员,我们还能要求什么?
剧情无聊,道德保险。感觉啥也没讲,就光看他俩约会,竟然还能拍100多分钟也是够可以的。看罗伯特德尼罗演一个不疯癫、不暴力、不犯罪的无聊中年男人还真是不习惯。
嗐!既不浪漫如在前珠玉《相见恨晚》,又不纠结如后来经典《廊桥遗梦》。crush的理由还比较扯。影后影帝颜值巅峰也无济于事。
电影以一个普通浪漫爱情片的手法来处理这么一个题材,就难免有着刻意美化,和逃避问题的嫌疑。女主角的行为估计要放到当时女性觉醒的时代背景里看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