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那一刻,他是想死的。
好久就知道这部片,也是一直没看,不知道为什么影史上的伟大作品为什么都是那种让人郁闷的片儿,这次好不容易分了好几次,中间被许多事情打断,凌晨一点,才算看完,要说感受,不是没有的。
罗伯特德尼罗在片子里很瘦,虽然一身倦怠,却是正牌儿的年轻,而且还很英俊,我真这样认为。他在片中的表演是内敛的,逢人便堆上暧昧的假笑,一个人的时候,就面无表情。
马丁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合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疲倦者的形象,从骨子里往外的疲倦。
travis从战争中走来,虽然年轻,却已经历尽沧桑,他一个人,开着一亮破旧的出租车在车河中游走,无论是白人区还是黑人区或者是见不得光的什么区,他都照去不误,也许他巴不得发生什么事儿,好打乱自己无聊的生活,哪怕是坏事儿也好,可是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在他身上,于是他开始自己找事儿做。
他看到了一个女人,她穿着一身白衣,成熟优雅出现在他的面前,象征着从未被污染的纯洁,他爱上了她,甚至在父母的心中还提到她,他约她一起吃饭,给她买她曾经提到的唱片,可是他们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所以他大闹她的办公室,最后被赶了出去。
后来她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和第一个女人截然相反,她沦落风尘,纯洁和她不沾边儿,却年轻叛逆,不谙世事。他并没有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救她,而是把车开走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一直记着他。
后来他莫名其妙想要屠杀总统,他缜密地进行着一切准备,好像一个和他有血海深仇一样,每一道工序都不疏忽,当他以新发型出现在人潮的外围的时候,他终于外化了自己的倦怠,对于暗杀结果,他其实并不在乎。
travis在乎的是去做一件事的过程和行为本身,而不是这件事的结果,同时,他对于当时的社会,他虽然很肮脏,很失望,但是他枪击总统的行为并非是对他的政绩感到失望,想要别人来担任总统的人选,这样想的话,就把travis想得太激进了,他厌倦了一切,才不管谁来治理这个国家。所以当他暗杀不成,他马上就放弃了这件事,转而去进行他所谓的解救埃利斯的计划了。
在这之前他和埃利斯有过几次会面,他义正言辞地奉劝埃利斯不要再从事着一样,真可谓是循循善诱,可是埃利斯不领他的情,她也并不认为目前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她沉浸在皮条客虚假的柔情蜜意里,很难想像埃利斯的身上会蕴藏着如此强烈的正义感。其实也许travis只是把埃利斯的改造计划当作他人生中的另一件可以打发时间的事情而已。
刺杀总统之后顺水推舟,他行动了。
干脆利索,一个借一个全部杀光。我以前听过一句话,胆小的人害怕胆大的人,胆大的人害怕不要命的人。用这个标准来衡量,travis无疑是最可怕的哪种人,他根本不在乎被击中,他躲避的原因是想要在被击中之前先把别人都打死,所以当一切的枪声停止,只剩下埃利斯的尖叫的时候,travis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下巴,接连扣了几下扳机,如果枪里有子弹,travis早就一命呜呼了,可是老天偏偏不让他如愿,一颗子弹也没给他剩下。
警察来了,travis看着他们举起血淋淋的左手,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嘴里发出子弹的呼啸声,微笑了。
也许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
travis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带着疲惫的身心离开了战场,战争只给他带来伤痛,却没有带来任何荣誉,而当他用血腥和暴力来击溃自己心灵上的空虚和倦怠时,当他把一切的秩序和道德准则抛在脑后的时候,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让他成为传媒大肆报道的英雄,获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经历了这一切,travis怎能不觉得可笑。
伤好了,出院了,头发长出来了,又开始开出租车了,一切的生活都走上了正轨,也许这之后,travis彻底看开了,如果之前他还有点儿和别扭和自己过不去,那么现在他是对这个世界彻底漠然了,绝望了。
当他在此碰上曾让他心仪的女郎,从后视镜里瞄着她,她依然那么明艳动人,令人失望的是,她也和别人一样,谈起了那次报道,travis好像早就猜到了似的,说,报纸总是太夸张了。是啊,看了这个电影,不由得对每天印刷在上面的铅字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他礼貌性地和她谈起了她支持的总统,表情没有任何异样,好像完全忘记了当时自己要刺杀他,的确不会异样,因为travis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抱歉的。一直到送她回家,travis再也没有试图约她吃饭,或者去看电影,因为他知道,品味高雅的她对于自己喜欢看的色情电影是嗤之以鼻的。
她站在车门前俯下身来,犹豫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可说出口的,缺失完全不同的话,多少钱?
这句话一出口,两人就彻底回复陌生,勾掉了从前的一切,他笑笑 ,说了一句再见,把车开走。留下她在身后,露出略微怅惘的表情。 这次,是真的再见了。
我相信此后的travis不会再去杀谁,也很难再爱上谁,他只是当着他的出租车司机,和所有的人只有金钱和利益的关系,他什么也不怕,他以见证过死亡,他什么也不想要,因为他想要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
黑夜的街道上闪着五颜六色明艳的灯光,给这个世界涂抹它并不具备的色彩,好像一杯鸡尾酒,很丰富,却不纯粹。
2 ) 一封孤独患者的自我独白信
“这城市像开放式下水道,
到处是垃圾和人渣。”
--------------------------
“You talking to me?”
《出租车司机》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从越战退役回国的士兵的故事。
离开战场的他与普通人的生活脱节,在感到无尽的落差与孤独后,他找到出租车司机的一份工作消遣时间。
影片色调较为灰暗,通过贫民窟,妓女站街,色情影院等等的场景,反应出那个动荡时代大多数人的迷茫。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配乐美,红色绿色光影的交替与音乐旋律变化的对立关系将人物的心理状态体现的淋漓尽致,观众甚至可以从配乐体会到情节的发展与基调的转换。
另,关于影片番外:
在剧情中,男主因为被喜欢的女孩拒绝而对正常人的生活不再抱有希望,最后甚至预谋去刺杀总统。
而“出租车司机”一片最大的花絮是,富家子弟欣克利在看了该片后,被其中饰演雏妓的朱迪-福斯特吸引到着了魔,最后追求朱迪未果,竟然想通过刺杀里根总统来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这也表现出影片的成功与演员的精湛演绎。
3 ) 出租车司机
这是一部反思越战的电影 即便全篇没有出现任何战争场面 这又是一部影射政治的电影 哪怕是主角刺杀总统候选人失败 这又是一部用情绪架构起来的意识流电影 观众的观影快感渐渐与主角的情绪合二为一 在准备刺杀行动的过程中,特拉维斯遇上了被逼卖淫的雏妓艾瑞斯。在企图救艾瑞斯出火坑未果后,特拉维斯手持武器闯进淫窝,将里面的一干人等通通干掉了!本以为即将收到法律的惩罚,然而媒体却将特拉维斯描述成了一个拯救少女的英雄…… 出租车是特拉维斯的保护壳 是与外界隔绝的保护伞 他愤世嫉俗 却因这样的地位身份 而无能为力 他只是憎恶这个肮脏的社会 嬉皮士的打扮 迎合了妓女对他讲过的向往的那种风格 也许在特拉维斯看来 这次刺杀行动 本来就没想要全身而退 无论是被当场射杀 还是关进监牢 他自我慰藉的目的达到了 特拉维斯从来就没想到要警醒什么人 成为什么人的标杆和楷模 只是 他之于自己 到他之于别人 这个过程来得突然迅速 让人措手不及罢了
4 ) Taxi Driver:这个男人他寂寞如血
1976年马丁大叔的这部Taxi Driver已经拿到了金棕榈,加上其后86年的Cannes最佳导演奖,90年威尼斯最佳导演奖,马丁大叔在新好莱坞这帮导演中真是一个响当当的艺术电影大牛。然则刷了一遍奥斯卡,竟然连一个奖都没有……然则他06年拍出来那部发指的《无间道风云》真是让我看得想以头抢地,而在北美各种小奖上风光无限更是让我崩溃,眼瞅着就成了奥斯卡的最大热门,然则这种片子都能得奖?大概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是《愤怒的公牛》,或者加上这次的《无间道风云》。而他片中的演员也拿了无数的奖,马丁大叔也被刺激了很多次了。
这个时候再回去看《Taxi Driver》,真是经典的作品啊。这是他毕业第十年的一部力作,《穷街陋巷》和《教父II》之后,罗伯特·德尼罗在这部片子里的演技已经到了化境,至于《美国往事》里面,德尼罗简直像玩票一样的松弛——看着这些片子的时候我不停地想起《猎鹿人》和《愤怒的公牛》,这是上课时候放的两部片子。然后想起陈宇老师那个比喻:“德尼罗,或者阿尔帕西诺,甚至姜文,这种演员就好比SONY或者PHILIPS的彩电,广告永远在报纸的第二版,但是当头版那些TCL,长虹换了又换的时候,你赫然发现他们还在那里。”德尼罗那直勾勾的眼神真是令人难忘。
《Taxi Driver》是一个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美国故事,越战退伍特拉维斯开着车游荡在纽约的街头,无所事事,有钱,看色情电影,追美眉,于是也是一个两段式的黑色电影——为了一个femme fatale去刺杀总统候选人,为了另一个femme fatale血洗妓院。而这些都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在现代主义的系统下,无聊的人,多余的人,没有原因的爱情和动机模糊的暴力,在越战的精神创伤之后书写的是美国“迷茫的一代”的精神状态。而恰恰是这种对人性深刻的发掘和书写为马丁大叔带来了金棕榈奖杯。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很是有趣。其一是马丁大叔自己扮演的一个配角,一个要用0.44手枪杀死自己妻子和妻子的情人的男人,马丁大叔的络腮胡子真是好看,不紧让我想起各种意大利球星以及意大利著名导演南尼·莫拉蒂。其二是德尼罗的经典台词:"You talking to me?"原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的马小军那段对镜的独白是从这里来的。其三则是朱笛·福斯特扮演的雏妓,由此带来的各种八卦除了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电影层次中的“生活模仿艺术”,而且真的让我惊异于美国女孩的发育速度,十二岁的时候就有如此丰满的胸……
不说这个的话,影片最为迷人的则是爵士风格的配乐和纽约绚丽的夜景。萨克斯的忧伤曲调和在玻璃上映射和透射的到的霓虹灯把本是混乱肮脏纽约夜生活写成了一段精致的小调。而最后那场浴血枪战则如德尼罗的朋克头一样,是在爵士小调中插入的摇滚变奏。在这变幻的夜色中德尼罗像鬼魂一样游荡,夜里他的眼睛如狼一样闪亮。那是一代人的伤痛,他的失眠是美国的失眠,他的空虚是70年代美国人的空虚。他的反抗是有力却不知哪里去使的反抗,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只有偶然的牺牲品。而他忽然从一个恐怖分子变成了一个社会英雄,看似是个happy ending,开的却是美国的玩笑,看似妥协的马丁大爷其实骨子里还是很硬,把他的冷嘲热讽悄悄地藏了起来。他的双眼穿过德尼罗的双眼盯着银幕外的观众。他说,嘿,你们停一停。
这个寂寞的男人啊。寂寞可以寂寞如雪,还可以,像德尼罗这样寂寞如血。
5 ) 红灯停,绿灯行
出门打车,连续两个红灯。司机用鼻腔叹出一声无奈。回想起初中时候骑车上学的日子,途中只有一个十字路口,对于习惯了压点出门的我而言,五十秒钟的红灯往往意味着十五分钟的罚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绿灯红灯往往只是简单的影响着效率和心情。 对Travis这样的司机而言,“红灯停绿灯行”是一条基本规则,是一条命令。红色意味着前方危险,绿色意味着前方安全,黄色则将这二者连结。马丁斯科塞斯仅用这三种交通色便完成了对Travis的刻画。 Travis在片中穿过三种外套:与Betsy约会时的红色西装;刺杀总统和独闯淫窝时的绿色大衣;以及平时多数时候穿着的普通黄色外套。其中所传递的信息也与交通灯非常相似。 约会时的人总是期望自己表现完美,不免伪装自己真实的一面,包括约会在内的所有社交场合都是如此,片中的几个主要配角的主要服装也多带有红色元素:Betsy,中意Betsy的同事,以及Iris无一例外。平日里嫉俗的Travis约起会来也未能免俗,可是又因为自己嫉俗而显得矛盾重重不伦不类。马丁斯科塞斯似乎想暗示我们,当角色穿上了红色衣服,我们就应该像看到红灯一样对其敬而远之,停止去了解面前的这个人,因为他正处在虚幻的状态,正把真实的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当Travis决定一鸣惊人时,他穿上了厚厚的绿色大衣,不仅是为了掩饰衣服下的武器,更是为了在大众面前掩饰自己狂躁危险的心。他想让所有人看见他就想看到绿灯一样感到安全。 平时工作时,Travis则一直身着朴素的黄色工作服,坐在他的黄色出租车里,旁观着眼前每一个由红经黄变绿的灯和后视镜里车窗之外每一个由绿经黄变红的人。 这尤其体现在Travis身穿黄外套露出红衬衣,最后一次去找Betsy时。在众目睽睽下做出搏斗姿态却又及时收住的动作,简直与这身衣服契合到无以复加。而有一款经典海报正是身着这身衣服的Travis茕茕孑立于出租车前的场景。 红色和绿色并不直接指向人的情感,而是表现了情感所造成的情绪。爱并非往往意味着平和,恨也并非往往对应着失控和冲动,完全不同的情感完全有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情绪。因为恨就是得不到的爱,在情感上是相对的,在情绪上却是同向的。 片中的配乐和场景也呈现出清晰的二元化。Travis心情不错情绪缓和时,配乐总是轻快的应和着绿色元素为主的背景画面。而当他心情不好情绪激动时,配乐总是沉重而缓慢,呈现的下坠感同时将背景画面也渐渐压暗。 片中唯一的一个“黄灯”场景,就是Travis给Betsy打电话的那个走廊。电话前后的Travis也如黄灯前后的红灯和绿灯一样判若两人。 最终,Travis独捣黄龙,成了英雄。可他的生活并未因此剧变,Betsy也并未对他有所改观。Travis依然像Betsy用歌词对他的那句评价一样 “Like a pusher,partly truth,partly fiction,a walking contradiction.” 每个人都是一个contradiction,truth或者fiction,绿色或者红色,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人就是一个莫比乌斯带,找不到自己的定义和性质。 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Travis的结局,但在片尾处似乎给了我们一点暗示,Travis的出租车始终在车流中穿行,未几,背景音乐却突然的沉重了下去。面对一个明知无解的问题,纵使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得到了再多的充实感,最终还是会因为其无解而黯然颓然。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还是walking contradiction,每个想做终结者并为之努力过的人都会发现,前进的道路上处处写着“No parking”。
(微信:yaoshiwanxiao)
6 ) Taxi Driver:You Will Be Fine。
那天晚上看Robert De Niro的《出租车司机》,结果几乎一宿未眠,脑子里纷纷扬扬的,想到了很多过去的事情。
Robert De Niro不愧是戏精级别的,在那样年轻的时候,就已很出色。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幕:
Robert De Niro和一群司机同行们喝酒,散的时候他追出去,跑到一个外号“男巫”的年长司机面前,对他说:你是过来人,你阅历丰富,所以他们都叫你男巫,我遇到点问题想讨教。
男巫说:你讲。
Robert De Niro站在那里,吞吞吐吐,仿佛欲言又止,半晌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他双手插在外套的口袋里,脚尖踢着地面,抬起头来没有目的地四顾,神情复杂而痛苦,极力表现得自然,然而眼底却隐约带着泪。
男巫看到他这副样子,半天憋不出个字来,便伸手拍了拍他,说You'll be fine。Don't worry,you will be fine。
Robert De Niro依旧站在那里,定定的表情好像在问:How do you know that?
男巫摊开两手说:我又不是罗素,我只是个出租车司机啊。
Robert De Niro缄默。
男巫临走前似乎有点不放心似的,又拍拍他说:You will be fine,ok?
Robert De Niro点头。
看到这一幕,我立即想到了在《迷失东京》剧中,年轻的女孩子和那个有趣的老男人和衣并排躺在床上,女孩子问:长大会好一点吗?老男人回答:No。过了一会儿又说:会的吧。
在这段看似闲散的对话最后,老男人说:我不担心,你会自己走出来的。
是的,如今的我已经知道了当初的自己并不是无药可救,可也正是因此,我更看清了当初的那份迷惑。
我也曾像Robert De Niro那样站在那里,无比真诚地想向一个过来人讨教,却又不知该问些什么。我分明是迷惘着,被卡在某个甬道的半途,退不回去,也走不动。我为此而痛苦,只知道我不要眼前的这种生活,却不知道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最后,面前的长者也是这样对我说:会好的,以后会好的。
But how?我在心底大声地问。但面对长者那种似乎埋藏着什么的眼神,却又不曾问出口。
说来讽刺,如今情境依然,不同的是,发问的依旧是年轻人,而我,换到了长者的位置。
于是我明白到当初长者眼神中埋藏的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因为他不是罗素,所以他就不知道答案,而是他即便知道面前这孩子是怎么了,却依旧无法对他说些什么。他在那一刻能够说什么呢?纵然心底有种深深的了解和同情,恐怕也只有说一句:Don't worry,you will be fine。
成长始终是一件需要独立去面对的事。无人可以代尝。
话说回来,我记得在我那会儿,迷惘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比方说对待sex这件事,从某方面来说是堪称堕落的,整晚整晚夜不归宿,在酒吧厮混,或者流落街头。那时候就是有精力,白天打工已经很累,但整晚不睡却依然没事人一样。那会儿还没有DVD之类的东西,巷尾街角的地方,还存在着一种叫录像厅的地方。没地方去的时候,就和《出租车司机》中的Robert De Niro一样,去看通宵录像。录像厅里总是昏暗的,散发着香烟、脚臭和精液的混合气味。座位是双人的,比较私秘,虽说不是包厢,但座位四周被屏风隔开,看不到其他的座位。不过声音是隔不开的,因此,看到半途的时候常常可以听见某种呻吟或者沉重的喘息声。
若是当时就看过了村上,或许会说那倒很像是他笔下的某种生活。
和Robert De Niro不一样的是,我从不曾单独去过那个地方。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不如他坚强吧,因为若是你出于孤独而到那里去,那么,混合的气味和声音会令你孤独至死。有多少个东方微白的早晨,我坐在屏风环绕的双人座上泫然欲泣!若非有伏在我膝头的女孩子的温度和体味拯救我,根本无法从那里站起。
怎么会有女孩子愿意去那种地方?很简单,去那种地方的女孩子,也就是那种女孩子。她们怎么都无所谓。男生在那样一个年纪上,有时候脑子还存有不少迂腐的戒条,但她们没有。为了能和她们一起,于是我也没有了。
通常录像厅都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我们在大街上漫无边际地走来走去,路过一些相同的地方,聊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有说去喝酒,忽尔百无聊赖地又说不去了。到最后总还是绕到了录像厅门口,相互望了望,还是进去了。
也难怪啊,那时候既不兴k歌,也没有网吧,根本就没有很多的选择。
于是买了饮料,瓜子或者话梅之类的,就找个位置坐下来了。开始的时候是不说话的,因为播放的第一部片子,总是相对来说质量最好的,还值得看看,后面就都是劣质的A片之类。看完了第一部,就开始吃瓜子聊天什么的了,也没谁会认真地盯着屏幕了。倦了的时候,女孩子就会脱了鞋子,把腿放到座位上来。通常即便是在冬天,女孩子都会穿很短的裙子的,座位还是比较狭小,脚搁上来地方就比较紧,所以蜷着。蜷着很快就累了,于是就干脆伸直开来。
你可以想象着在那样一个昏暗而气味混乱的场所,被屏风隔开的座位上,我尽量放松地靠坐着,而女孩子一边嚼着瓜子,一边瞟着屏幕,短裙下一双白生生的美腿就搁在我的膝上。我的手常常是扶着椅背,因为落下来没有地方可放。
你若是问我,同那个女孩子到底什么关系,通常是很普通的朋友,甚至,连朋友都不是。但走到一起,互相望了望,便知是怎么回事。在午夜的街头,流落的人们身上都有相似的气味,不需要多余的问题或交待。
女孩子并不介意我碰到她,有时候兴起也会在路灯的影子里接个吻什么的。有一次她带我到一幢楼房下,指着三楼一个窗户说:“这是我男人给我租的地方,现在他应该在那上面等我。”然后她让我等她一下,就吧嗒吧嗒地跑上楼去了。我是反正没哪儿可去,就呆在楼房前的梧桐树下,点支烟抽。过了良久,女孩子都不见下来,我开始踢路边的石子,或者,扯电线杆上张贴的纸。
当中有那么一些片刻,我也会抬起头来望向那个窗口,窗户打开着,里面花花绿绿的窗帘飘飞出来。其实我什么也看不见,但光是想想那个房间里在进行着什么事就令我烦躁。我仿佛闻到空气中传来录像厅里特有的那种混合气味。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下来了,和上去时看上去没什么两样,连头发都一丝没乱。我没等她走到我跟前便自顾自走了开去,她在后面小赶了几步,跑到我的跟前,歪着头冲我笑着说:吃醋啦?我没响,她便说:大不了哪天也让你尝尝罗。
在当时我知道我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但心底竟然可笑地认为,她把我同她那个什么“男人”相提并论,是一件可耻的事。当然我并没有生气,也实在谈不上吃醋,这样的女孩子,像是一个开放的禁区,你什么地方都可以进入,你什么都无法获得。不,回头来看时,或许更应该说,其实,你也不知道你想从她们身上得到什么。
就像影片中的Robert De Niro一样,毫无所谓地看着劣质的A片,但转过头来,却不肯碰一个送到面前的美丽少女。他还从某一天起,忽然开始锻炼身体,买了枪带在身上,在街头霓虹灯下漠然地行走,满身的力量却不知道该拿来去对付谁。
所以你也可知道,在那样一个年纪上,所谓的“堕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相信那些短裙的少女和我一样,内心丝毫没有罪恶,有时候看上去充满肉欲却没有物欲,金钱买不到什么,但一包瓜子她就跟你一起在充满异味的录像厅打发整整一个通宵。
每当早晨来临的时候,心头溢满无尽的空虚。忍不住去抚摸女孩子的头发,而她安睡着,短裙皱起来,白色的小底裤隐约可见。你分明感到,这种不设防的姿态只是令你加倍的伤感。
如今我也见过空虚迷惘的孩子,但他们给我的感觉都很“干净”,他们的忧伤是“透明”的,而那时的我却很混浊,女孩身体的质感和温度残留在指尖,混合着录像厅难闻的气味。我并没有想象什么,也无所谓失望,在那样一个年纪上,我觉得某个地方我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的,不管通过什么方法,纯真地等待也罢,无所谓地毁败也罢。若是能坦然地接受了这一点,至少可以从身体接触中获得一点什么吧。可是,却不能够。
恍然之间,几乎就是一觉醒来的样子,十多年过去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是怎么好了的。或许,也无所谓好了,只是过去了而已?
忽然想说,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智慧或者阅历之类的东西,一切不过是因为时间。
我年轻的孩子,你的忧伤,你的纠结,其实我全都看得见,但是我所有罗罗嗦嗦的话,全是出于有心,也全都无所用意。
你听不明白我在说什么,我自己也不确定,或许我所能确定的事只有一件:
You'll be fine。Don't worry,you will be fine。
他并没有彰显正义,只是孤独久了,看尽人生百态了,不甘做一个不受关注的屌丝罢。德尼罗笑起来帅萌呆,萨克斯风配乐太讨人爱。全片克制、黑色、没有重点、没有中心、没有肆意煽情,或许制造剧情冲突并不是演绎这首落寞悲歌的最好方式,唯独那车前的缕缕烟雾,才能把光影与现实的界线淡淡抹去。
You Talking To Me? You Talking To Me? You Talking To Me?
分是打给同名韩国电影的。国产那个午夜出租车被和谐了,有本事把这部也和谐了
柔光镜头的出色运用,让夜幕下的纽约斑驳多彩,幻象迷离。萨克斯时隐时现的背景音乐表达着战后的颓废和忧伤,看到德尼罗后面十分钟的杀人场景后,观众开始回想主人公的动机时,导演就笑了。
我想演一出悲劇的時候,上帝給我安排了喜劇。我是自己最嚴重的笑話,但笑不出來。
“ 现实下,我们都试图在寻找一种高尚的洁净的生活,同时我们又不可避免的作出龌龊的事情,滋生污秽的思想。因为了解到自己的污秽所以对他人也产生同样的想法,所以会冷漠的对待旁人,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所以我们成为一座一座的孤岛。自我封闭起来的孤独。 ”
每一个男人,特别是落寞孤独的男人,都会有的妓女情结。这个女人不一定真是妓女,但一定是一个陌生的女人,男人渴望着解救她,给予她包括爱情在内的一切,其实到最后被解救的仍是那个男人,而且大多数时候只是男人的一厢情愿。可惜从未遇到这样的女人,最后解救我的是电影!【电影资料馆】
要把一个人变成疯子很简单,只要他经历过日复一日的看不到尽头的绝望,就一定会做点什么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生活。他什么都会做,只要能突围,哪怕是死,也比像个爬虫般活着要好。他看似疯了,其实非常冷静,他想过所有出路,他只是无路可走。
出租车司机可能是最寂寞的职业了,他们同样每天穿梭于灯红酒绿之中,却始终无法融入其中,他们目睹了一切幸福和肮脏的事情,却也只能冷眼旁观,他们每天与很多人交谈,却从来没有和谁成为朋友。
“You Talking To Me? You Talking To Me? ”社会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的一部电影。前半段的铺垫很舒缓也意味深长,动人心弦的音乐,夜幕下的灯红酒绿,经典的莫西干,载入影史的枪战,欣克利的朱迪·福斯特……以及让人知晓“巨蟹座才是最佳恋人。”★★★★
Robert De Niro演得好.就是徐怀钰在我是女生那首歌里唱到的帅哥.
睡不著覺引發的杯具。
男主=典型反社会人格(语言、行为分析),清道夫型serial killer. Heroism?Anti-heroism? 又一部将女性物化的男性电影?讽刺白领讽刺政客讽刺爱情讽刺犯罪fuck all的朋克片?底层人物对生活意义的无望追寻、失败、反抗、彻底失败,归于绝望死寂,虽生犹死
在每一个城市,都有独行者。“巨蟹座才是最佳恋人。”
此影片最受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它直接促成了美国青年约翰欣克利对里根总统的刺杀,他把自己妄想为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意图证明自己对扮演雏妓爱丽丝一角的茱迪福斯特的爱意,最终铤而走险。这无疑成为了影片成功的一个佐证,虽然方式极端了点。
我们都曾有这么一段日子,忽然开始锻炼身体,在街头霓虹灯下漠然地行走,满身的力量却不知道该拿来去对付谁。
现在来看这些经典也不过尔尔
充满了“男性气质危机”。你的骄傲、勇敢和冲动,一旦实现,就是你曾经瞧不起和嘲笑的对象。希望直男都能多看几遍这部电影,看完才知道“你不要学劳勃狄尼洛,装酷站在巷子口那里等我,你不要写奇怪的诗给我,因为我们没有萍水相逢过”到底写的是啥。
妄图改变我的电影。其实已经改变了我。我的生活,家庭,事业,一切一切的变化,都从爱上电影开始。而爱上电影,从这部电影开始……
一个知识低下,同时又具有强力朴素道德观的人,往往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这就是这个出租车司机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