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俩不知。 荣国府贾政的二公子贾宝玉(伍卫国 饰)自小娇生惯养,处处受其祖母贾母(黄曼梨 饰)维护。另一边,林黛玉(汪明荃 饰)家道中落,加上体弱多病,惟有投靠其外祖母贾母。贾母还有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对黛玉宠爱有加,宝玉本人又对黛玉一见倾心,令当家王熙凤(郑少萍 饰)心生妒忌,怕其地位不保,故从中作梗,千方百计拆散宝玉与黛玉。 后宝玉遗失灵通宝玉,引起大病一场,又因思念黛玉而心神恍惚,惊动荣国府上下。贾母和王夫人欲给宝玉成亲冲喜,以他的平安,熙凤遂献移花接木计,将薛宝钗(吕有慧 饰)许配给宝玉。宝玉被蒙在鼓里,误以为自己将与黛玉共结连理,兴奋不已;反之,黛玉得悉宝玉与宝钗成亲,误会宝玉为负心汉,伤心欲绝,更病入膏肓。 成亲之日,宝玉得悉真相,悲愤交集;而黛玉终伤心过度,泪尽而亡、含恨而终。所有悲欢离合,都不过是红楼一梦罢了。
红楼梦 红楼梦,终归是一场梦。小时候总觉得这些经典名作很土气,不管是书还是影视作品都不愿去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过太多粗制滥造和不走心的东西,才幡然醒悟,过去的有些东西是多么珍贵。87版的红楼梦,人是美人,景是美景,剧情是原汁原味,还原的是红楼这部浩瀚巨作里的人生百态 悲欢离合。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里面鲜活美丽的人儿像花儿一样绽放过也凋零了,也像贾府的命运一样,兴盛到落败。虽然那时候技术有限,摄影器材落后,画质不是那么清晰明艳,由于经费有限道具也不是那么精致,但是你还是会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良心很有质量的精品,因为走心,因为诚意。看红楼的时候,贾宝玉就是贾宝玉,林黛玉也就是林黛玉,不是某个演员某个明星,仿佛就是活生生的人在你眼前上演一幕幕人生百态。对比新红楼,87这版的真的很动人很精彩,记得当初新红楼拍的时候号称投资多少,什么海选也搞得声势浩大,结果成品出来不仅令人失望,更让人觉得玷污了红楼梦这个名字。在老一辈的作品里,看到的是尊重和诚意,还有影视工作者的匠心。这版红楼播出很多年了,里面的很多主演也经历了一生的风雨,黛玉的扮演者甚至英年早逝。黛玉葬花,何尝葬的不是自己,那个花一样娇弱美丽的女子,书中的黛玉永远活在书中,在后世人的品读中一次次的绽放凋零,剧中的黛玉,也只能在荧屏中,展现她美好的容颜和哀凉一生。有美人兮,不知归期……
1
在不似其他“侯门公府必以权势压人”的贾府里,丫鬟们的地位相对较高,她们的出场也多是笑盈盈的。
小红例外。
当时,她正有说有笑的给宝玉倒茶,听见外面碧痕、秋纹抬水回来了,脸色一紧,赶紧退出来接水。但还是被啐了一脸。
秋纹迎面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
碧痕奚落:“明儿我说给他们,凡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咱们都别动,只叫他去便是了。”
秋纹接着:“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
小红不过给主子倒了杯水而已,想来也是丫鬟的职责,怎么反被严厉训斥了呢?
这得从贾府丫鬟的等级说起。
以贾宝玉的怡红院为例,丫鬟共分了三个等级,从工资待遇、职责权限到活动范围各不相同。
一等的首席丫鬟袭人,月例银子1两(后被王夫人加为2两);二等是碧痕秋纹等大丫鬟,月钱一吊;三等的就是小红等人,月钱五百。
前两等的大丫鬟负责宝玉近身事务,即“要茶要水送东送西的事”,只有他们,才有资格随便进出宝玉的正房里屋。三等丫鬟事实上只是粗使丫鬟,负责门外院里浇花、烧水等粗活,活动范围限于“廊下”“地下”“门外”等等候差使。
小红作为三等丫鬟,不经传唤主动进里屋倒水,不仅越位越权,简直是赤裸裸的“野心家”行径!
这和科层制企业,不欢迎越级汇报一样。而之所以忌讳越级、越权,除了维护组织秩序,对其上级来说,主要是防止自己被分权夺宠。
当然,有权有宠才有争抢,怡红院正是这么个地方。
宝玉作为贾府最高领导贾母的心头肉,所在的怡红院自然炽手可热,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
几个贴身丫鬟如袭人、晴雯等都是贾母亲赐的才貌俱佳的人。从工作内容看,怡红院人多事少,出入体面得脸,对于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来说,哪怕进去做三等小丫鬟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丫鬟柳五儿就绞尽脑汁想进怡红院,还说进了就是为妈妈争了口气。
不过话说回来,小红虽然名字路人,来头并不小!
她本来不叫小红,而是林红玉,是贾府二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因避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林”、“玉”,才改了名。管家的地位不言而喻,林之孝家的到了怡红院,平时嚣张跋扈的晴雯都是主动端茶倒水的。
既如此,怎么仅仅当了三等丫鬟,被呼来喝去?
其实也不难理解。和现代组织一样,贾府的岗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宝玉身边现有的大丫鬟们几乎都是很小的时候就被精心配备齐了的。凭你再有才有貌,没有名额空缺,不逢天时地利,断然难再安插进去。
因此,小红一开始并不服侍宝玉。
当年为贵妃省亲建的大观园,虽无人居住,但洒扫庭院侍弄花草的人少不了,小红由此进了怡红院。这份美差如果不是运气,那就有她父母的因素了。
后来,贵妃下旨让宝玉和姐妹们搬进去。怡红院归宝玉,院里原有的侍从们自然成了宝玉的新仆人。只是既有的人员结构已稳定,只能从三等丫鬟做起了。
5
胡适评价小红是个“攀强好胜”的。
这次看似无意的倒茶事件,其实是她精心策划的“巧合”。
趁袭人、晴雯不在,她借口去找手绢,躲了给宝玉抬洗澡水的活,然后支开了其他小丫鬟、婆子……只是不碰巧,被大丫鬟撞个正着,才有了开头那一出。。
曹工写道: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他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现弄现弄。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儿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纹等一场恶意,心内早灰了一半。
尽管出师不利,但这样一个聪敏机灵、善谋划的人,怎会轻言放弃?
没机会时,她创造机会。机会来临时,便紧紧抓住。
一天,凤姐在园子里正找人去平儿处传话,便交给了小红。
等她办了事,回来跟王熙凤一汇报,就此“攀了高枝”,跟了凤姐了。(此处应有批注,--论会说话的重要性。)且看原文: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的一大堆,小红一口气说出四五件事,却脆脆落落,清清楚楚。听得李纨啧啧称赞,王熙凤也直夸,“说得齐全,口声又简断,嘴皮子又利索,不象有的丫鬟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便有心留她在身边。
凤姐又问,“你愿意不愿意?”
这个问题很考验应变能力。虽是求之不得但若太过殷勤总失格调。她的回答满分:
“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见识见识。"
老道成熟,无可挑剔,于是凤姐当场拍板。
7
机遇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小红完美的跳槽经历,验证了这个道理。
职业发展上她敢想敢做,出手果断。婚姻大事上同样识人有眼光,胆大心细不扭捏。
偶遇贾芸,彼此一见钟情,她春心荡漾却没被爱情冲昏头脑。对比不管不顾勇往直前最终自杀收场的思琪,层次不止高一点。
她不接受丫鬟配小厮的命运,勇敢追求想要的幸福,但采取的是却迂回战术,神不知鬼不觉中成全了自己。
初见贾芸,她落帕为意。眼见着贾芸默契的悄悄收入袖中,她知道,他也有意。
再遇贾芸,经过身边时,她故意脚步放缓,他则掏出手帕捧于掌心似珍宝,不着一言,彼此情意尽览。
最妙的是巧借小丫鬟坠儿交换信物,一切水到渠成。贾芸“听说”小红丢了帕子,便主动说自己恰好捡了一块,请坠儿交还回去。如此,丝帕定终身。
工作、婚姻,这两件哪怕现代社会里,很多女性常常顾此失彼的事,丫鬟小红都轻松搞定了。她是唯一一个,凭借自己的力量,做了喜欢的工作,嫁了爱的人,也是万艳同哭的红楼女儿中,唯一笑到最后的人。
思路决定出路。
给宝玉倒水后遭到打压后,虽然心灰意冷过,但很快释然了。
她对坠儿说,“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刘心武先生由此认为小红是贾府中难得的清醒者,对贾府的败落早有感悟,我觉得过于牵强了,但其见识高于其他人倒是真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目光便不会拘束在眼前的不如意上。目标的谋划尚且忙不迭,哪有心思怨天尤人呢?后来几次被大丫鬟们奚落,换了别人早不知道怎么样了。她就算背地里抹了眼泪,当差时从不开小差。
每一个最终实现梦想的人,都是行动家。
无论跟着哪个领导,职场境遇顺利与否,她都很少抱怨。她清楚自己的能力,更有不委屈自己的野心。怡红院才能不得施展,就积极寻找其他出路。当机会来临时,既不退缩,也不狂妄,淡定自若,谈笑有度,一举拿下。
在其他人眼里,小红的“攀高”行为是对现有等级秩序挑战的野心,所以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极尽挖苦。巴尔扎克也说过,“一有野心就要失去天真的感情。”但无论工作还是爱情,她的追求都全无损人成份,和不择手段的王熙凤、假公济私的袭人等不可同日而语。她的“野心”,和金钱、地位或权势无关,而是生命的一种内在需求。贾芸母亲去世后,她拿出自己的体己钱帮他葬母;贾府落难后,她和贾芸到庙里照顾凤姐,可谓有情有义。
“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能够拥抱梦想的人。
这个爱攀高的女孩,将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看到过一句话,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人有智者和愚人之分。
《红楼梦》中的傻大姐、薛蟠、赵姨娘等,自然只能归入愚人之列。而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则属智者。
曹雪芹对聪明人的差异作出四种区分:一曰有智慧的人——林黛玉、贾宝玉是也;二曰聪明人,如薛宝钗等;三曰精明人,其典型是王熙凤;四曰机灵鬼,乃袭人、小红等。
有智慧的人能感悟宇宙人生,心性深厚,却易被人视为呆子傻子。薛宝钗虽很聪明,却没有大智慧,她的聪明不过是会做人,结果落入了世故。比薛更聪明的是凤姐,可她聪明过头,成了精明,特别会算计。精明已不太妙,倘精明过度,会危害自己。
曹雪芹给她的命运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她的最后下场。至于大观园中的机灵鬼,只是聪明人中较低级的巧人。
不喜勿喷谢谢比心
海边送别那一幕,每次王立平耗费心力创作的《分骨肉》插曲前调一出就开始心疼不已,催人泪下: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探春对生母赵姨娘是又爱又恨,临别一声违背礼仪的“娘”叫得心碎,通篇文章里赵姨娘对探春的母爱都在这里,看到探春和宝玉转身,崩溃失态得差点冲出去,被凤姐扯回去眼睛一瞪,想哭又不敢哭,咬着手绢憋着抽泣。 一群送别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伤感,唯独南安太妃笑得欣慰舒心,镜头一晃到她的脸就生气得想揍人,这个自私的女人,自己老公打了败仗害得朝廷和亲,她就认探春做义女然后把她嫁出去,太可恨了。 奴去~~也,莫牵连。
怎么能不牵连?生离死别,肝肠寸断啊! 好好一姑娘,就这样被嫁到蛮夷之地,几乎永世不能再相见,和亲的公主几个不短命下场凄凉? 真希望以三妹妹的机智聪敏、精明能干能让未来日子好过些,昨日感慨犹似在眼前,“但凡我是个男儿身,早就离了这里,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只可惜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哪。
伟大的作品,禁得起任何人不怀好意的诋毁
87版之后,世间再无真人版红楼。
新版红楼梦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捧红了老版。以前看这部电视剧从来没有关注过的细节现在都被一一翻出来,真是……强悍。要么说呢,巨人的肩膀不是谁都能上去的~
里面美女如云,再拍怕是找不到这么多清纯的美女了。林黛玉不可复制,贾宝玉不可复制,史湘云不可复制,晴雯也不可复制。
不能说登峰造极 但是毕竟是用心做了这件事情 我记得很清楚 一个跑龙套的 大观园里的一个妈妈 那表演的认真 唉
李少红,你看过八七版红楼么?没看过的建议买个盗版碟补补课。浪费那么多钱拍出个四不像的东西。
老一代影艺人是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红楼梦的,这就足够了
在87年以前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宝黛钗,87年红楼梦一出,红楼梦中人的形象就在人们心中定型了~
这部电视剧可是经典啊,翻拍过很多次,但最爱的还是这版,还原度很高,演员也不错的
无法超越,至少五十年内中国是再也拍不出来这样水准的电视剧了。
对人物的刻画,形似到神似已经很难超越了。虽然化妆可怖,但也瑕不掩瑜。林黛玉的外貌非常符合原著,如果再少点使小性的扭捏就更好了,实际上林黛玉不是扭捏的人,她是最真最灵的姑娘。
还我林妹妹
气质太像原著。
配乐好,与原著诗词浑然一体;陈晓旭好,天生一个林妹妹;邓婕好,举手投足都是戏;结尾好,放弃市面上流传最广的伪高续,这才是真正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败涂地。
真正翻拍的最好的一部用心与作秀的差别显而易见
b站的弹幕简直是一部词典。结果没了。苍天呐!
不用任何语言评价了吧?
一直看不完全。小的是时候家禁,高考结束了没钱。现在又没有时间。记得焦得福挑刺,说林的扮演者不够完美,现在一晃佳人都西游了。。还是八十年代值得。那些贴纸还在坏的机箱上?现在就算勉强出彼时淡雅的妆容,举止长相也浮躁了太多吧?为什么所有的古典情结,都完结于美好的80年代?包括那些手工艺人
大陆电视剧镇山之宝。
永远的87版 永远的陈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