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杨家将出战金沙滩,佘太君求得“七子去六子还”的签语,心中忐忑。国丈潘美因杨七郎打死自己儿子,使计陷害杨家将,令杨家一门忠烈在金沙滩的对辽战事中几乎俱折,唯有杨五郎(刘家辉 饰)负伤逃脱、杨六郎(傅声 饰)发狂返回天波府。潘美为斩草树根,引辽兵入宋,暗中将天波府团团围住,以防杨家将面见皇帝伸冤。杨五郎得悉皇帝下诏斥自己为叛徒,心感走投无路,经一义士以命相劝,遂远上五台山清凉寺请求出家,方丈因其杀性未伏,不予接纳,杨五郎强驻寺中,并化杨家枪法为棍法,潜心修炼。不久,天波府因僧人报信,派出杨八妹(惠英红 饰)赴五台山接杨五郎,沿途潘美步步紧逼,令杨五郎下山救妹复仇……
记得十年前找到这部片,看了开头金沙滩,舞台剧的感觉太强,没看下去,如今看武侠片多了,对于那些演员都比较熟悉,刘家良的班底功夫都是直来直去、一板一眼,属于比较耐看的套路,另外还有一部梁小龙演过的五郎八卦棍,儿时看过印象比较深刻,带着蓝光的棍法,反派武器是铜钹和带刺的狼牙棒,更符合自己对辽国武器的想象,而这部戏里反派的武器带了弹簧的缠绕功能,更实用,而狼牙棒成了五台山打野狼的武器,感觉有点奇葩
在懒人印象里老派电影的武打动作都是一板一眼,互有攻守的,特别是邵氏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武打风格非常统一。在诸多古装动作片中,刘家辉的五郎八卦棍算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动作设计尤其是枪法和棍法的表现十分精彩,而且在兵器的改良上也很有想法。可惜这部84年的电影在呈现力上一般,场景布置限制影响很大,很多演员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电影取材改编杨家将的故事,金沙滩一役七个儿郎的命运描述得很靠谱,但后半程明显画风跑偏了,特别是傅声饰演的杨延昭疯疯癫癫的,完全失去了大将之风。八妹惠英红打起动作来英姿飒爽,有杨门女将之风,与刘家辉饰演的杨延德一同力敌潘仁美和辽兵,客栈的棺材战比很多武侠剧设计强很多,这种铁马硬桥的方式已经很少见了。
剧情是从杨延嗣擂台打死了潘豹开始的,潘仁美为了替儿报仇,设计金沙滩必死之局,想要一举灭了杨家男丁。潘美联合大辽耶律将军埋下陷阱,杨业撞死李陵碑,四郎被俘,五郎重伤下落不明,六郎发狂回了天波府,其余兄弟惨死沙场。
五郎被壮士舍身相救,后来到五台山剃度出家,因杨家枪法杀气太重,于是潜心修行化枪为棍,终于创出了闻名的五郎八卦棍。清凉寺大师来天波府告知五郎下落,回程被追杀身亡,太君令八妹持龙头拐杖吊佩寻人,却在客栈中伏,仅一人逃脱给五郎送口信。主持亲自率众协助五郎救下八妹,并且杀了辽将和潘仁美,报了杨家的血海深仇。然五郎心愿已了,决心彻底遁入空门,不回天波杨府。
觉得五郎八卦棍非常耳熟,点开一看,才发现是被称为暴力美学的邵氏电影。果然名不虚传,看得我胆气激荡。
杨门一家忠烈,却遭小人暗害。阴阳相生相克,因果循环。如同方丈对想出家的五郎说的话,我看你的杨家枪法,招招杀气,你不适合出家。在对付野狼的观点上,五郎的观点和和尚的观点也有差异。和尚认为,打松野狼的牙齿,去其势力,便能使其远离。而五郎的观点是,一个活着离开,就会召集一帮野狼来报复,如此更加 难以对付,所以,打野狼,必须打死。而这种“必须打死”的想法,也正是片中杨家给自己树敌乃至于死伤重大的一个关键原因。
看到前面时,我对五郎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更何况,和尚不杀生,而打掉野狼的牙齿,这会不会更残忍?失去了牙齿,野狼会饿死,就算野狼改吃素,那没有牙齿也做不到啊,和尚的慈悲,难道只是,不要死在我手上就不算犯杀戒?
看到后面,当五郎去救八妹,再一次落入敌人圈套,而狼牙棒组倾力相救,整个场面,真的是,打得敌人满地找牙,怎么不是大快人心。人毕竟不是狼,没有了牙齿,还可以吃粥,可以吃糊糊,并不会因此而饿死。而人之所以贪婪,无所不吃,也是因为有一副矫健的牙口。打掉人的牙齿,在某种程度上,打掉的,是人的贪婪和欲望。是间接的在磨练人的心性,不可不说是非常妙的一招。只不过,在如今,人类发明了搅拌机,发明了假牙,所以科技的进步,也给人的心性修行制造了障碍,让人的贪婪欲望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我们对付观点与我们不一样的存在,又侵犯了我们的利益时,我们的处理方法不是杀,杀戮、消灭,只会结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如果得罪了小人,在其得势之后,会数倍报偿。不可杀,不可灭。而是,要削弱它,去其势。
记得小时候,应该是录像机不是很普及的年代。那个时候有不少茶馆老板买台彩色电视机,一部录像机当放映设备,就在馆里放录像当消遣。一杯茶几部片子就是一下午的悠闲时光。从那个时候,我记得大部分就是各种武打片,但那又是个咨询不发达的年代,所以即使看过上百部这种片子,也基本都忘记得一干二净,至于演员、导演这些基本也是不认识的结果。
得益于电影修复技术的完善,不少老片重见天日,我们也有幸能再一次看到这些老派的功夫片,认识那些年代的电影从业者,特别是功夫电影从业者。这部《五郎八卦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说回影片本身,这部1984年制作的武打片,绝对值得一看。无论是杨家将故事的流传度,还是刘家良、刘家辉等武打明星的倾力演出。加上这是当时的大明星傅声的最后一部电影(没拍完就车祸离世),注定这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电影。强烈推荐各位看一看碟片中的花絮,里面有主要演员的采访,还有傅声的一个短纪录片。看看那个时候的电影人拍戏多认真和敬业。
一开始的金沙滩伏击战,虽然是棚拍的,但是演员说其实不想在里面拍打戏,因为太热了,那个时候又没空调。拍十多个动作就要卡。可以想象是如何的辛苦。再说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打戏,其中之一是刘家辉和高飞之间的棍法较量,真的是非常漂亮,知道高飞这么久,没想到高飞还是个武打明星。另外结尾的棺材阵。让我想起了《方世玉一》中的凳子阵,猜测应该是有借鉴和参考。设计的也很巧妙和精致,惠英红本来是客串,结果因为傅的离世,剧本改后变成第一女主角,也奉献了精彩的打戏。最后决战的牙齿梗颇有些恶趣味,看到了B级片的影子。傅在里面发挥空间不大,但也可以看出其精湛的演技。
总之,这是一部港片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佳作。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多地看到被修复的古早电影,那是我的童年回忆,也是硬核武打片的黄金岁月。
“刘家良将功夫世界变成他的电影主题。师承南派少林功夫的他,只专心一意讲功夫的学问、传说及规矩,因此香港电影业的前提像是被他颠覆了:他不是以功夫为手段以拍片为目的,而是利用电影把功夫这个他所崇敬的传统记录与保存下来。角色都通过各自的武功门派,界定个性与表达自己。”——大卫·博德维尔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734774367/
我没想到这是傅声的遗作.........
刘家辉的片子都不错
刘家良的少林武道,惠英红英气十足,刘家辉俊朗乾坤,可惜傅声英年早逝。
年轻的刘家辉…从杨五郎到白眉,跨度还真大…
这个也算250强?觉得一般啊
可能是看过的电影里佛教人物最没有原则没有存在意义的一部了。本片加入佛教元素的意义在哪呢?为了炫耀世俗情感最终战胜并裹挟了佛教戒律与原则吗?片中的杨五郎既没有接受启迪也没有得到救度,反而搅乱了一切佛教文化的元素。佛教里有个词叫“谤佛”,很适合这部片子。
敢情当年还没武指的奖项,给刘师父最佳服装造型设计的提名,他片中造型还有刘海呢。李丽丽三十过中就演起佘太君,不过比起过去挤眉撅嘴的小丫头和后来永远忧心如焚的TVB老妈,这个角色太棒了。血战金沙滩拍得太小气,四四方方的小棚画一圈山,被“马踏尸骨不还”是踩踏。傅声情感充沛。配角热血也是可圈可点的群戏——尽忠,国家不让,家仇,要报!倪匡写得好。佘太君灵堂前拉回六郎,八姐九妹喊开门是漂亮的调度。剃度过程的太凶狠,而收敛心性比较平。木狼是奇趣。小红和元德马上马下的动作令人击节,刘师父好指导!客栈以一当十写实而惨烈,才得群僧助战将情谊推向高潮
最后的“拔牙大战”值得一个金像提名,其他则为打而打、为惨而惨,表面热闹有余,实则无趣得很
当乐器变成武器……
非常有舞台效果。七个人头上都带了个葫芦,都成葫芦娃了。ps,狼牙棒可以用来拔牙呀~
这是哥目前看到过的水准最高的邵氏作品,虽然其武打设计可能不能像《少林XXX》系列一样拿10分,但是摄影、空间构图、灯光、场面调度、动作连贯性、剪辑连贯性加上武打设计等综合素质能拿9分以上,在哥看来已经与当时国际上那些B级大牛可以并列了
杨家将的故事只是表面,背后对杀戮与复仇、自由与正义的思考才是核心,电影开头在摄影棚拍摄的金沙滩一战非常有戏剧的味道,刘家良通过对武术动作的细致展现避免了所谓的大场面,反而让这次战斗的悲剧和宿命意味更加凸显,而杨五郎也是一个非常有复杂性的角色,让影片在描绘动作戏的同时也让观众思考所谓的忠诚的代价,和刘家良的许多电影一样,佛教在人物命运中的作用是剧情转折的关键,但杨五郎终究还是成不了佛门弟子,因为国仇家恨给他套上了宿命的枷锁,他必须去完成复仇,这个故事才能圆满,在电影的短促的结尾却又让杨五郎最终的选择变得耐人寻味,他的放逐与其说是大仇得报后的释然,不如说是对所谓的杨家将精神的反抗,在牺牲自我报效朝廷的忠烈精神面前,个人的情感就不值一提了,我们是否就必须去接受这种命运呢?人终究需要独立地行走于天地
太好看了。最后一场戏真是满地找牙啊。
这么多重口味一定是倪匡想的
异常复杂的动作编排
年轻的刘家辉真的很英气,现在已经瘫痪了还被亲人骗了上百万,祝他早日康复吧!
= =N久之前跟小霸王一块看的某台播放,对着片子恶笑到肚子快痛死,整个狗血匪夷所思五郎剥牙棍~~~~
D9 S
海报挤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