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41年,纳粹占领了乌克兰,对生活在那里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清洗。年仅6岁的安娜(玛塔·科兹洛娃 Marta Kozlova 饰)虽然在这场暴行中失去了双亲,但自己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她躲在纳粹指挥官办公室废弃的壁炉烟道里,不知道何时才能够重见天日。 在担惊受怕的这些日子里,安娜白天小心的将自己隐藏起来,静静等待夜幕降临。只有当一切都沉睡在黑暗中后,她才敢偷偷的从藏身处出来,寻找一些食物和水源,以维系自己十分虚弱的生命力。在努力生存下去的同时,安娜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寻找逃出生天的方法的希望。
#2018慕尼黑电影节
7-7.5分
大屠杀的主题在欧洲已经被拍烂,选在这方面政治格外正确的德国参展,作为观众多少都会有些抵触情绪。俄籍导演有意弱化了大屠杀受害者感性的那一面和屠犹者的可憎面目,选取了一个微观视角,将儿童与女性视角相结合,时不时配合光线与刺耳的感官刺激,让观众随主角在探索中挣扎求生,专注感受她生理上求生的本能以及心理上对敌人的反抗,同时又不乏其童真的一面。简单又丰富,不是催泪之作却以后牵动人心。其实主角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说、甚至连名字也没有被提到,电影标题却叫anna‘s war,她也许不是《安妮日记》的Anna Frank,但她自被噤声的那一刻起,她就代表了千万个Anna,这是她的战争,是Anna的战争。
《安娜的战争》应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比较冷门的电影了,直到映前还是有余票。可是这部时长只有75分钟的电影却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从电影简介知道了小姑娘安娜绝处求生的故事梗概,也想当然地以为这部电影定不乏飙泪情节。可事实并非如此。电影拍得非常冷静、理智,像白描,也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小安娜求生的点滴生活,不带一分刻意的渲染。
影片开头完全黑屏、只有纳粹画外音的十几秒钟,如同几世纪那么长,把观众带入那个战乱的黑色年代,观众的心都揪紧了。紧接着,长达几分钟的镜头在萧瑟秋风中的遍野横尸间摇动,小安娜从死尸堆里面爬出来。很快她就被当地人送到已作为占领军司令部的中学里交给纳粹,但小安娜很快逃脱,躲入烟囱里。
为了活命,小安娜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不惜冒险来找寻水、食物、用来保暖的材料。望着小安娜那张脏兮兮的小脸,怜悯之情始终围绕在每位观众的心头。可是,怜悯,并不是影片要带给观众的主题。
转折发生在小猫惨死以后。小安娜食物匮乏的时候,流浪的小猫拖来了自己抓的老鼠,安娜用这老鼠作为诱饵诱捕了楼顶的鸽子来作为自己的食物。而安娜用无意中发现的老鼠夹捕老鼠,回馈给小猫。安娜与小猫之间的默契与感情就这样建立了起来。清冷的冬夜,安娜搂着小猫入睡。对于她来说,温暖柔软的小猫就是心灵的慰藉。可是,德国兵带进房间的巡逻犬闻到了安娜的味道,冲到壁炉前狂叫不止并探身向上。此时观众的心都跳到嗓子眼了,都觉得安娜暴露在所难免。就在此时,狼狗叼住的却是小猫。是小猫救了安娜。善良的小安娜痛哭不止,她一定是非常内疚的。那是全片唯一的泪崩时刻。之后小姑娘的惊人之举,将影片推向了另一个境界。半夜,安娜用偷来的方糖淋上学校实验室瓶子里装着的毒剂,扔到德国狼狗巡逻的必经之路上。巡逻犬果然吃下了方糖。躲在窗台下听着巡逻犬中毒哀嚎、直至被枪毙的安娜,脸上露出了笑容。受到鼓舞的小姑娘,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地图上德国人将他们已经占领的苏联国土用小旗子一一标示出来,小姑娘用脏兮兮的小手将小旗子一个一个地拔出来,统统都插到了德国版图上!
这部影片,个人非常欣赏影片最后的升华部分。小姑娘从之前求生存的单纯防御,转到复仇雪恨的进攻态势。结尾,当她将小旗子插到德国版图上时,更是表达了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影片的立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纵观该片,小姑娘就是唯一的主演。对白非常少。通过她的眼睛和耳朵,我们才得以看到有限的德国兵、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故事,却拍得如此不同凡响、带给了观众非一般的体验。很棒。影片放映结束后的掌声,就是观众送给独具匠心的主创们的褒奖!
全片未见战争场景却处处显露着战争的阴影,初见片名就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看过的《安妮日记》,安娜和安妮一样,在纳粹的迫害之下家庭破裂,四处躲藏,但是不同的是,安娜所处的环境更加危险与孤独,她躲在纳粹指挥室中的一个狭窄黑暗的废弃烟道中,白天不敢动弹不敢出声,只有在夜里才敢从烟道里出来寻找水和食物。安娜是非常坚强与勇敢的孩子,她喝颜料水,花盆里遗留下来的水,吃破旧的书页,老鼠的肉,饥渴到了极限时甚至喝过自己的尿,误食老鼠的食物而中毒……求生的欲望让她无所不能,看着她的眼神与动作我们很难想到,她只是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本应处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 影片不长且少有人物对白,仅有的几句对白是在纳粹军官的指挥中,女人们照着镜子欣赏比较中,孩子们的嘻耍玩乐中,镜头转向烟道外的孩子们时场景是明亮的欢乐的富有活力的,而转到安娜时伴随着她的只有黑暗与孤独。镜头随着安娜的眼睛透过破裂的镜子带我们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犹太人的聪慧机灵使她隐藏得很好,没有人知道她的存在,自然也不会有人帮助她。唯二的两次被发现第一次是在烟道修理时被修理工发现,修理工很善良,没有告发她,但是也收走了保护自己的唯一工具——一把手枪,第二次是被机敏的军犬嗅出,安娜不得已牺牲了自己在这里唯一的伙伴——一只黄猫,她放声大哭,在这里影片的情绪也达到了最高点,我也不自觉的被小演员的表演所打动。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击垮她,可失去伙伴的痛苦让她绝望。痛哭之后,她决定反击,为她的伙伴报仇,她将沾染了化学物品的糖丢进雪地里,当成功的那一刻她笑了,这不仅仅是复仇成功的笑,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与解脱,在其中又生起了对活下去的希望,可是当她看向窗外准备逃离时,却发现,毒死一条军犬,还有很多条一样的军犬在窗外,只要战争一天不结束,纳粹对他们的迫害就永远不会停止,她即使逃了出去,生的希望也是渺茫。影片的最后,小安娜将地图上德国占领俄国土地的旗子全部拔了下来,狠狠插在德国的领土上,这可能是她最后的挣扎了,影片就此而止,安娜的战争结束了吗?我们不知道,乐观主义者总会在绝境中看到希望,对于安娜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希望,可是活着,却是一种奢望。
这应该是我本次电影节看的最后一部影片了 ,只有七十多分钟,台词很少。影片表现的主题很大——二战。但宏大的情节被融贯在两条主线中: 犹太女孩安娜在屠杀幸存后的生活,纳粹军官在指挥办公室的对话。 影片伊始,幸存的安娜从埋尸坑里爬到了一个死去的亲人身边,埋头大哭。片中的安娜共有两次大哭的情节,第二次是为了活命将心爱的猫咪扔向了纳粹的恶犬,孤身一人的她,猫咪是她唯一的寄托和玩伴,一起吃烤鸽子,用老鼠夹夹老鼠给猫咪,此刻的猫咪犹如亲人一般,二次失去挚爱的她,心中仇恨疼痛交加,因此,后来将沾了毒药的食物投向了咬死猫咪的牧羊犬。这一举动似乎可以看作安娜对纳粹的报复,对强权的反抗。 侥幸活命的安娜被当地村民发现后又送回了纳粹的指挥部,在指挥部人员眼皮底下逃脱,躲在一个废弃的壁炉中,隔着破败稀松的墙壁观察隔壁的指挥办公室。纳粹领导人安排布置着野心勃勃的进攻计划,女人们沉迷于珠宝首饰与打扮。安娜白天躲藏在壁炉中,晚上没人时则出来寻找食物,逐渐地安排好了这种蛰伏隐藏的生活。战乱极端环境中,人对生存的渴望似乎成了这部压抑的影片中唯一的光亮。 小小的一间屋子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安娜的黑夜与纳粹的白昼,被压迫者与压迫者,反抗与进攻。片中随处可见这样一明一暗的对比,安娜苦苦搜寻的一点果腹食物与纳粹的饕餮盛宴,奢华无度。 影片最后,安娜本以为毒死猎犬便可以逃脱,没想到推开窗的那一刹那,是三四条相同的猎犬在大雪中奔跑,对一重压迫的反抗,换来的是更加无望的黑暗,逃生的窗户再一次被迫关上。 窗户是安娜进入这片黑暗的通道,能否成为她逃脱的途径,不得而知。似乎这是个留给观众的悬念,也许关上窗的那一刹那,生命也在此戛然而止,也许在看不见的未来,还有新的希望。
1、「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火把他不吹滅。」以賽亞書四十二章3節,是電影安娜的戰爭(Война Анны,2018)的第一個畫面,猶太小女孩安娜從壓傷的蘆葦叢中,遍布的屍體堆中,荒野的爛泥中,爬了出來,該畫面給這部電影定了基調。
2、這真的是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故事,不僅是安娜個人,安娜寓意著整個猶太民族,甚至於是全人類仁心之所寄,在煙硝與暴虐環伺之下,我們懇切的祝禱他能獲得生之契機,為人類破壞性的殘酷留下一點轉圜的餘地。最終,安娜於壁爐上僅容身的方寸之地躲藏,創造出了一個保存生命與希望的空間。
没有战场的硝烟,只有战争背景下安娜求生存的残酷现状。全程几乎是小安娜的独角戏,全片没几句台词,从始至终安娜没说过一句话。一个六岁的孩子,竟然可以相当冷静的想方设法使自己活下来。什么水都敢喝,什么东西只要没怪味都敢往下咽。壁炉那段唯一与人交流但无对话的戏是唯一暖心的地方。她知道怎么诱捕鸽子,怎么使自己穿得暖和些。聪明的安娜,顽强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求生欲,促使她做到了成人也难以面对的事情。
4.0 视角的想法代入感并不新鲜,但视角的维度有力量。
小女孩披起从狼狗标本上扒下来的毛皮御寒,撕碎老鼠肉喂鸽子吃再抓了鸽子用暖炉烤着吃,我被她的智慧和强烈的求生欲震惊到了,忍饥挨饿却一直冷静坚强,只在危机时刻不得不牺牲猫咪时才忍不住大哭,可怜的孩子你辛苦了,希望这世界不再有战争!
一个六岁犹太小女孩的战争生存,没有过多的台词,只有她独自一人躲藏在黑暗的房间里,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逃出去,也许等待她的依然是饥饿、孤独和黑暗,还有纳粹和他们手中牵着的狼犬...这可能就是战争的残酷吧。
残酷二战 又有一线希望
上影节看了两部二战犹太人相关的片子我真的要抑郁了。看完后想和同行的朋友说句什么,却发现自己没有话说。
坚强聪明的小姑娘,片尾曲泪目..
2019年俄罗斯尼卡电影大奖的最佳影片,不足80分钟的六岁儿童独角戏,很特殊的二战电影。和2018年的最佳影片《心率失常》一样,制作颇佳,但格局较小。还没找到他们2020年初的尼卡评奖结果。
战争中没有幸存者。
无声胜有声
把不用经历战争的童年当作理所当然也是幸运了,白噪音和寂静比任何悲怆的音乐更让人共情饥饿状态下日日近乎令人昏厥的恐惧和焦虑
不够完整,但叙事还是很有他的风格。依然喜欢他的电影。
3.5 “敌人”远远超过安娜的想像
19上海电影节第十一部视角很独特的一部讲二战的故事。在毒气实验中幸存的小女孩,躲在壁炉里顽强生存的故事。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台词,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却从小女孩拼命活下去的一幕幕和她的视角诉说了二战的历史和残酷,也有人性的温暖,尤其是小女孩在猫死后失声痛哭并处心积虑为猫报仇,看的好揪心。最后其实也没说小女孩的结局如何,但这样的结局也许就是最好的,在战争里不论你多努力去活着结局也许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好看,四星半。
2019.6.22 上影节 这个电影真是从第一分钟惨到最后一分钟
既是人,又经历了非人的遭遇。既激发了生存本能,又超出了原始的生存本能。即使做到了这样的程度,也扛不过战争的洪流
待会补评价
从电影简介知道了小姑娘安娜绝处求生的故事梗概,也想当然地以为这部电影定不乏飙泪情节。可事实并非如此。电影拍得非常冷静、理智,像白描,也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小安娜求生的点滴生活,不带一分刻意的渲染。
看完辛德勒的名单接着看这个 真的有种这部电影是辛德勒里红衣女孩的番外篇一样...第一人称单线叙事的结构 记忆碎片式的黑白天场景切换。视觉听觉冲击很大 但是真的不够完整。尤其是最后不交代安娜结局和背景二战进程 直接走音乐结束掉 不是很理解。and天山电影院的声音是真的大...
电影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渲染战争的恐怖。电影着重展现了安娜为求生存喝各种水的画面,比如尿、涂料水、其他孩子在脸盆里玩鸭子的水等等。整部影片最揪心的是安娜发出的唯一的声音—把猫喂狗之后的奔溃大哭。看到安娜最后报复了那条狗,我特别感动和开心,因为她没有因为战争失去爱的能力。安娜过人的早熟和智慧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都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