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了忘却的记念(二)
这是一部现在以至将来看都不过时的"教育电影",当然这是它针对某个组织来说的.
我丝毫不怀疑至今仍会有那样的一心为民的XXX员
正如剧中那个(虚构)美国女记者说的那样:"从你的身上我看到这个国家大有希望"!
只是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说了......
<<邻居>>是八十年代电影人为某D精制的"良心"!
向所有参与该影片的电影人致敬!
喜欢梳着两条短辫的知青形象的_袁牧女
2 ) 距离
粉碎四人帮红小兵之后,迎接改革开放的时代,能够拍出这样的现实主义影片实属不易,从影片中传达出的革命精神和老刘头的作风就可以让我为之称赞,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住房问题,到今日也是人民大众所面临的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不仅愈发的感到体制的弊端,是人就有善与恶,人都有贪婪丑陋的一面,如何可以更好的制衡是个非常重要的,为人民服务在老一辈共产党员下确实如此,如今已成为为领导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还有好多需要改进的现实问题。 从影片来说,老刘头人物刻化的很成功,代表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以住在一起的邻居来反应社会问题、作风问题、社会腐化、人情世故,深刻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现在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影片的力作,虽然在视听语言,某些情节设置以及对于音乐音响的尝试有些许问题,但无伤大雅,值得推荐。
3 ) 文人之傲骨
林医生“老刘,204的集体厨房是用你的那套单元换的吧?你谁也瞒不了,可是我不明白,现在一些有水平有能力作风正派的老同志,眼看着现实问题成堆为什么不出来干,反而要两头抹,你并不是不想管,不然,你为什么一次次让房呢,可是你这样做问题能解决吗,为了一间厨房,一个楼道的人,花那么大的代价,你不觉得很可悲吗,现在有了厨房又怎么样呢?难道习队长一家就这样三代同堂做一辈子?小冯小赵就这样一直挤在厕所对门那间小屋里?全校还有多少这样的楼道啊,打倒四人帮人们都在盼,可盼的是什么呢?是有人带他们去干,而不是这样苦熬!”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这是一个文人的傲骨,这是一个胸怀天下的胸襟。君子是即使年已古稀,依旧做自己力所能且该做之事,而不是独善其身,避世隐居,两耳不闻窗外事。
真实的是楼道里邻居之间的感情,虚假的是过于崇高,理想化。
4 ) 《邻居(Neighbours)》:老干部的烦恼【第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8950601.html
邻居 (1981)
继续看金鸡奖获奖影片。本片获得1982年第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了一个宿舍楼内邻居们因为分房所发生的故事。一个建筑学校的楼道内住着好几户人家,因为没有公共厨房,大家做饭时很拥挤。学校有了几间新房后,现任党委书记指示,让自己和老党委书记先搬进去。搬家时,邻居家女儿出了意外并引发了一些争执,让老党委书记改变了主意,只有党委书记搬了进去。于是,楼道内几户人家为了将空出来的房间当作公共厨房,给房产科长儿子的下水道干了零活。房产科科长不知道此事,将房子给了其他人。就这样,邻居们与房产科长在楼道内大吵起来。看到此状,老党委书记就用自己未搬进去的房子换了这间空房子,给邻居们当作了公共厨房。邻居大夫认为老党委书记这样的做法不能解决问题,隐晦的建议他不如到建筑学校直接领导房子建设。于是,老党委书记向市委书记要求抓房子建设,但没有获得批准。不过,老党委书记还是在住院治病期间让房产科科长 跑完了三栋住宅楼的材料。之前,老党委书记的一个美国老朋友来看望他,使得她见到了老党委书记真正的生活,随后就发表了一篇反映中国住房问题的文章。住宅楼资料审批好后又发生了意外,已经设计好的住宅楼变成了酒店关系户的豪华大宅。听到此事,老党委书记非常气氛的找市委书记理论。一番争吵后,两人决定取缔这些关系户的房子。同时,医院还诊断出老党委书记患上了癌症。几天后,市里会议决定盖住宅楼,撤销要盖的关系户豪华大宅,还解决了因为举报此事而被分配到边远山区的年轻人——也是老党委书记女儿男朋友——的工作问题。一年后,房子盖好了,在乔迁之日,大家收到了老党委书记的信,大家很感动,但老党委书记生死未卜。
本片虽然是一部获得金鸡奖的最佳影片,但是电影实在很烂,烂得让我不想多说什么。它的缺点数不胜数。比如,影片情节混乱。电影设置了多条线索、多个人物,但是却没有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没有与电影的主要矛盾——房子,发生关系。尤其是老党委书记女儿男朋友的情节设置,根本与主线情节无关。那段美国友人的来访,也是多余的支线。还有,老党委书记罹患癌症更是多此一举。还比如,电影有着多处不合理的设置。最典型的是关系户豪华大宅的取消,太假了!一个市委书记通过一个会议就简简单单的解决了中国人长达百年的“人情”问题?太不符合现实!这也使得这部反映现实的电影变得很梦幻,难道本片是在学好莱坞电影,不管情节如何先来一个HappyEnd结局?以上是电影中两个最主要的缺点。至于,电影的拍摄方面,更是缺点多多,如剪辑不流畅、结构不协调,节奏忽快缓慢,等等。这些使得电影看起来非常的别扭,可以说美国二十年代的默片都要本片好看十几倍!总之,本片各个方面根本就没有“最佳”,天知道它怎么获得最佳影片的!
这部电影表现的主题也是杂乱的。片中展现的有房子问题、就业问题、政治问题、官僚制度问题等,此外还有两段爱情故事。这些内容中,虽然房子问题是核心,可是电影却没有着力描绘它,而是将影片大部分时间平均分配在上述问题上。这就使得电影虽然呈现了诸多问题,但却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深入描绘,让电影显得特别肤浅,也相当混乱。即使电影表现的诸多内容有着一个共同点——反映社会现实。所以,本片是一部反映社会现状的电影,只是它表现的太浅显、杂乱与肤浅。
哎,难道中国八十年代初的电影就这个水平?可是前一年的《巴山夜雨》和《天云山传奇》却不是如此,而且还非常的好看。真的搞不懂,或许那个时代的金鸡奖就有了背后的黑色内幕?
本片演员的表演同样是问题多多。片中全部演员,无论是男女主角,还是各个配角,他们的演技都很假。尤其是男主角冯汉元,面部表情太生硬!他应该是老演员了,怎么能这样?电影中只有郑振瑶扮演的医生表现还算真实,不做作。当年北京电影学院就这个水平吗?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让我无法多说的烂片,剧情烂、人物烂、拍摄也烂!在开始看金鸡奖获奖影片后,才看到1982年就让我看到一部烂片,哎,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烂片!
序列:0750
[邻居].Neighbour.1981.DVDRip.640x480.x264.ac3.jyt
2012-03-15
5 ) 后文革时期的史诗。
分房子。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景观。每个人都乔迁新居,看上去很美,但是每个单位每一次分房子都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和运动。 文革结束了,但是人没有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也没有变,等级、不公、隔阂、疏离、对立都没有变。 当然站在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的高度,把屎盆子都扣给文革也不是那么回事。 短短的100分钟,多个家庭二十多个人物的面貌,都鲜明突出。影片娓娓而谈,节奏舒展,却笔触深沉紧凑,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和篇幅。 影片同时获得当年的金鸡奖和文化部奖,那个时候,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和深刻反思的氛围。
6 ) 时代背景下反映了现实生活
这部片子的角度和叙述方式确实很熟悉,像《茶馆》、《林家铺子》乃至于《乌鸦与麻雀》都是从一个小的环境里反映时代,但不同于前者,在故事和桥段设计上没有那么达到前者的高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在每个人身上均有体现,剧中人物,尤其是都在学校的职工宿舍,与剧中的时代影响是息息相关的。
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也是比较尖锐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篇纠错的文章,既是对不良现象的否定和批判,也是对荧幕外的公众的劝诫和号召。
从摄影摄像角度来说,电影重视写实,整体画面更像是电视剧,构图取景方面没有过多重视,反观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叙事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场景构图的尝试。
影片节奏相对较慢,没有大的起伏,需要静下心来耐住性子看。
不过冯汉元先生的演技是很真实自然的
7 ) 挥之不去的住房问题
电影《邻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两三年,大概1979年时人们居住的生活状态,在那个生产还不发达,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住房难是头等问题,在职工宿舍的一层里,六家挤在一起,没有厨房,不得不共用楼道作为公共厨房,影片从楼道里大家一起做饭的中景镜头开始,用现实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在这样的楼道里有多么的不方便,甚至也存在着安全的问题,小女孩就因为没人照看而被热水烫伤。随着新住宅楼的出现和领导干部的搬走,楼里空下的一间大家本打算用来做公共厨房,却被走后门关系的领导亲属捷足先登,就这样老刘不得不让出了分给自己的那一套房子给大家做公共厨房,问题看似解决了,但背后却反映着很多腐败、徇私、走后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那个时代真实、发人深省,在现代的房子问题是更甚,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在大力反腐的当下,所以影片在今天开来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十年动乱后的第一个春天,造反派和老干部和睦共处于陋室,都以为好日子要开始了。重病的老干部上反应下调解,只为给一层楼的知识分子争一间公共厨房,个人再善美也弥补不了制度漏洞,人治从未结束,领导一句话就左右其他人的命运。“但愿你们的下一代,不会为房子问题发愁”,确实不再发愁,是发疯。
很复杂很温馨。
剧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价值不止于电影
人虽好,但不太对。集体分房子这件事怎么能单单指望几个人的善意呢,个人善意能解决的事情太有限了。但是十分反应时代问题
#资料馆#画质感人肺腑!特殊时期的房子问题,有摩擦有纠纷然而还是非常正能量,今时今日仍不过时,好看!“原来你不是深山里的陶渊明,而是住茅屋的杜子美啊!”
温馨,这样一帮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彼此照应,今天的我们,为何就失去了这份“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呢
发现好多人都把重点放在结尾那句“但愿你们的孩子长大了不会再为房子操心”,不过现在看这句话,确实蛮讽刺的,31年过去了,孩子们果然还在为房子操心。虽然难以脱离时代框架以及对应的限制,不过那时候的电影起码是在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困扰。并不像现在的空中楼阁
精彩的写实
第四代电影的代表作,虽然结尾过于美好了,但电影本身还是很温情的。老刘的角色塑造的极其成功。此片所关注的房子问题放到今天仍有很大的意义。镜头、场景很一般。
技术差,故事讲不好,镜头内部的探索接近荒芜,毫无生气。文革后几年的这些中国电影“经典”基本上都是废物,能积极看下去的人都敬你们是条汉子。
三十年前是分不到房,三十年后是买不起房,甚至没资格买,结尾的“但愿你们的孩子长大了不会再为房子操心”真是莫大的讽刺。第四代导演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上,留下了不少佳作。
纸上观影
直面人生 还不错
电影学院作品,一个时代的展现,故事片的最好诠释。
什么年代都有房子问题,分配,不是买
温情现实主义。但愿下一代不用像我们这样为了房子纠结。真讽刺。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现在看这个故事感觉好像天方夜谭。
小时候我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厨房是公用的,水龙头还要上锁,否则有人偷水。卫生间也是公用的,用的是马桶,洗澡更是个大麻烦。很多人怀念美好的八十年代,我觉得没多少可怀念的,那些人怀念的是自己无忧的童年,却不知当年大人们的艰苦
影片最后万家灯火。房子问题越来越像人间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