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诗人2022 剧照 NO.1 诗人2022 剧照 NO.2 诗人2022 剧照 NO.3 诗人2022 剧照 NO.4 诗人2022 剧照 NO.5 诗人2022 剧照 NO.6 诗人2022 剧照 NO.13 诗人2022 剧照 NO.14 诗人2022 剧照 NO.15 诗人2022 剧照 NO.16 诗人2022 剧照 NO.17 诗人2022 剧照 NO.18 诗人2022 剧照 NO.19 诗人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9 10:02

详细剧情

  影片剧本由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与长期合作伙伴尼古拉斯·迦科波恩联合撰写,故事主角是一位著名的墨西哥记者、纪录片制片人,多年之后,他回到祖国,试着真正面对他的身份、家庭关系、愚蠢的个人回忆,以及墨西哥的过往和现状。

长篇影评

1 ) 失望的梦游。

诗人,看完了。 这第一个镜头就很爽啊,可惜不是在大银幕看。 这开头的故事像芥川的《河童》啊,我终于能在电影里看到有这种故事了,孩子可以选择出生与否的情节,被具象化,电影化,很满足。 大量严重畸变的广角镜头,这显然是故意的。 构图,运镜,调度,精致但刻意。 可能这就是vr电影的前兆。 或范例。 我依稀记得有人说这片子是回归到了对族群身份的讨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回归”,也许亚历桑德罗以前也探讨过这个话题吧。 我觉得被迫出生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非常深刻,但影片只用对话来呈现这个,挺无趣的。 但愿意拍这个问题似乎已不容易。 这个片子的画面信息量非常之多,但它是流媒体放映,非常的不合适,在码率不够的情况下黑夜场景几乎没法看,而霓虹场景变成的色块的堆砌,完全失去了画面的内容与美感,非常非常糟糕。 大银幕可以是享受,小屏幕只能是煎熬。 网飞砸钱,让喜欢cinema的马丁上了流媒体,让追求还原公民凯恩时代电影质感的芬奇上了流媒体,让拍出鸟人的冈萨雷斯上了流媒体,这太荒唐了,这些电影要多不适合流媒体就有多不适合流媒体,真的很难说网飞是不是在毁电影,但起码我的观影体验被毁了。 另外这个片名翻译成《诗人》实在是不妥… 5分。失望的梦游,精神的呕吐。

2 ) 漫步在死亡的荒野

漫步在死亡的荒野

向父亲询问着儿时的歌

呼唤着家人与故乡

紫妍的晚霞在对我问好

龟裂的大地在向我告别

圣母在山顶处显灵

神像在黑夜中复活

思想吞噬了神灵,神灵成为了思想

如是

殖民者在金字塔顶嘶吼

沉默着变成了我们的父亲

我尝试将我演成电影

我的电影犹如艺术品

纵演员与评委都在无言的糟践与喧嚣

他们引以为傲那庸俗、失败的人生

质问着我在看些什么:

乌黑的眼瞳?丰满的胸部?

抑或是他们傲慢却不自知的愚蠢?

我在作品中

冷静、沉着

从尘世间到囹圄处

我见、我思、我控诉

见证着独裁政府的怂恿愚民

思考着逐渐消失的乡土文化

控诉着大洋彼岸的罪孽深重

逐渐沉沦

沉沦在激情的青年、梦幻的中年与名誉的晚年

沉沦在自我编织、毫无漏洞的谎言

然而?

我在畏惧?

畏惧臆想里的愚弄与质疑?

畏惧童年至今的可笑乳名?

畏惧人野间和空屋里呢喃的耳语?

畏惧疾病、祈祷与资本的忧郁病?

畏惧将我钉在原地、被我称之为家的异乡?

然而!

我也尝试和解

是的——和解

让爬回母亲子宫的婴孩

游向迷茫的汪洋

——承载着十八岁破船的汪洋

让心中至高无上的神明

坍塌成灰暗的残垣

——猎狗与秃鹰相伴的残垣

让坠落地面的三只蝾螈

消失在绝望的淡水

——地铁中骤然淹没我的淡水

最终我尝试和那些曾经

曾经我认为傲慢、下贱的家伙们

——纵使他们光明正大给予我金钱与名誉

私下里却向我们输送着教义、瘟疫与屠戮

和解

但是我无法忘记

无法忘记父亲的教诲

无法忘记逝去的生命

无法忘记虔诚的祈祷

无法忘记这片土地上如今被吊起的神明

无法忘记这个国家里曾经奋斗有志的烈士

我尝试高高的跃起、落下、更高的跃起

在死亡的荒野上

笑待送丧的队伍

告别并接受虚伪却真实的自己

3 ) 伊纳里图:这部电影的核心是非常墨西哥的【译】

作者:Josh Rottenberg / LA Times(2022年9月4日)

校对:覃天

译文首发于《虹膜》


关于伊纳里图的新片《诗人》的一切都很「宏大」,例如主题和概念——涉及身份、墨西哥历史、种族、成功、家庭和死亡。包括其完整的片名——《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也让人望而生畏。

但有时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在威尼斯和特柳赖德电影节先后进行首映之后,万众瞩目的《诗人》的开局并不乐观。

《诗人》是一次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的旅行,通过一位墨西哥电影导演(曾是记者)西尔维奥·伽马(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饰)的记忆、梦想和生存焦虑,带我们探索了伊纳里图的内心。《诗人》——Bardo本意为「中阴」,取自佛教术语,意指生命在死亡之后,到下一期生命开始之前的中间存在状态——解构了一个墨西哥移民复杂且焦虑的身份,男主角和伊纳里图本人一样,为了事业而举家迁往美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发现自己像一个没有祖国的流浪者。

伊纳里图的所有电影——从他2000年的出道之作《爱情是狗娘》到2015年史诗般的生存惊悚片《荒野猎人》,都获得了至少一个奥斯卡提名(《荒野猎人》更是斩获了12项提名)。他是仅有的三位蝉联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电影导演之一——《鸟人》和《荒野猎人》,前者还问鼎了最佳影片奖。

不过,如果Netflix想要沿用他们在2018年为《罗马》安排的颁奖季策略——另一部浸透了墨西哥文化和历史的高度自传性电影,由伊纳里图的朋友和同乡阿方索·卡隆执导——《诗人》通往奥斯卡之夜的道路似乎更加崎岖。

正如本报另一位影评人所写的那样:「伊纳里图几乎不自知他在某些圈子里被讽为傲慢的马戏团老板,一个用空洞的、炫目的技巧将镜头甩来甩去的电影人。」而《诗人》时长近三小时,没有任何偏向传统的叙事结构,已经遭到了电影节观众的一波抨击,认为它是一次自命不凡的放纵练习。

本报周日采访了伊纳里图,当时他正准备离开特柳赖德电影节,我们交流了《诗人》这部电影的灵感、成功的隐患以及他对这部电影目前收到的尖锐评论的看法。

问:你所有的作品之间似乎都有很大的差异,或者说在创意上采取了很大的变化。这部新作的巨大风险则在于它是关于你私人的故事,你在其中投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并将自己内心的一部分暴露了出来。与你之前的作品相比,把《诗人》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是否会让你感觉更脆弱?

伊纳里图:我认为首先必须了解这是一部虚构的电影。但很显然,我在其中融入了很多亲身经历,以便把握这个角色所经历的在我看来相当普世的主题。

归根结底,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关乎的是一个破碎的身份,以及一个人在离开祖国多年后的颠沛流离的感觉——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美国有成千上万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融合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解体。你渐渐失去了与根的联系,而正是它为整棵树提供了意义和能量。这就是我称之为「中阴」的状态。

我很熟悉这种感觉,所以我在这部电影中置入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尤其是情感上的——但这总归是一部虚构的作品。这不是一部关于我的电影。没有什么比「关于我」的电影更无聊了,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永远不会那样做。但我可以从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来谈论这个主题。

问:你的前作《荒野猎人》是一部带有刺激的动作场景和类型元素的更加外放的电影,是什么让你想要转向内在的东西呢?

伊纳里图:这可能和我的年纪(59岁)有关,岁月不饶人。当孩子们都长大了之后,要重新理解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或任何其他移民做出的决定——离开祖国,就会面临重重阻碍。离开祖国时,往往伴随着许多希望和对未来的规划,但不可避免地也有许多不确定性、矛盾、悖论和挑战。这就是五年前触动我的东西,我开始感到自己需要进行一次内心之旅。

这部电影是关于记忆的,而记忆和梦都没有时间的概念。路易斯·布努埃尔说过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一部电影是一个被搬上银幕的梦。」所有这些非常亲密但又非常史诗般的事情将我们塑造为人类,我试图将所有东西都放进去——就像一道墨西哥玉米汤,我们叫作「帕索拉」(pozole)。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电影练习,在没有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传统结构或明确类型的情况下,试图弄清楚如何连接所有这些素材。这就像一次自我意识的冒险。

问:在西尔维奥这个角色所纠结的许多事情中,包括他自己的成功。即使在他准备接受一个重大奖项时,他也被这种感觉所困扰,也就是说他不能享受自己的成就,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而你本人显然已经收获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生涯,并赢得了诸多重大奖项。这种焦虑是你经历过的吗?

伊纳里图:当然。不一定要赢得奥斯卡奖才算成功;它的评判标准可以关乎于你追求的任何东西,它将改变你的生活,但最终不一定会给你带来自己想要的东西。

成功对我来说就像一缕烟,一旦你试图抓住它,它就消散了。就像海市蜃楼。我父亲曾经对我说过影片中出现的那句台词:「小心成功。只能嘬一小口,然后吐出来,因为如果你咽下去,它可能会变成毒药。」

问:在影片中,西尔维奥受到了一位前同事的严厉批评,指责他正在拍的纪录片项目太冗长、太任性、太自矜。而类似的评论也是《诗人》目前所面临的。你在影片中呈现这种批评是某种先发制人的计谋吗?

伊纳里图:你提到这一点很有趣,因为我的确对此早有预料,这其实很容易预测。我还没有去看任何评论,因为我想和我的家人一起享受目前的旅程,但我从团队人员口中了解到,现在显然出现了这种指责。我笑得很开心。我觉得影评人很容易落入这种陷阱,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人们的观点如此从众和两极化。

我认为自己有权利去探索身份的主题,因为我经历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感觉。我认为自己有权利去讨论关于我的祖国的集体身份。这部电影是写给墨西哥的一封情书,而且我对此深感荣幸,我可以用自己的声音,不仅为墨西哥人,而且为任何感到颠沛流离的人发声。

这部电影并不是自我指涉的。这无关于自恋。它不是我。但我希望有人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没有权利谈论对我和我的家人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我来自丹麦或瑞典,我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像一名哲学家。但是因为我采取了一种视觉上非常强烈的方式拍这部电影,我就是自命不凡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墨西哥人,你拍了这样一部电影,你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

我不知道这些影评人是否读过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胡里奥·科塔萨尔或胡安·鲁尔福的作品,但他们应该读一读,了解这些东西从而何来,以及拉丁美洲文学中结合时间和空间的想象传统。对我来说,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基础。为什么我没有权利沿袭这个传统,以我喜欢的方式拍电影呢?

实际上,这正是男主角身上的核心冲突:这种身份政治,认为一个墨西哥人不能做这样那样的事情的想法——这太自矜,太任性。如果换作一个金发碧眼的人,或是另一位导演,他们就可以肆意谈论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才是我们能理解的东西。

你当然可以喜欢它或讨厌它——这不是我所要讨论的重点。但我认为这其中似乎潜藏着一股种族主义的暗流,因为我是墨西哥人,所以我很自命不凡。如果你不理解某些东西,没必要乱加批评。朋友们,多花一点时间,去看看所有的层次。

每个艺术家都有权利以他想要的方式表达自己,而不被指责为任性。我希望人们能摒弃前面提到的那种论调,我不得不说,这种论调过于偷懒,而且有点种族主义倾向。

问:很多影评人将《诗人》与其他导演探究其内心和过去的电影相提并论,如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镜子》或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你认为《诗人》符合这种并列吗?

伊纳里图:这部电影的参考作品相当有限。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是我最喜欢的两位作家——我17岁的时候就买了他们的海报。对我来说,他们象征着这种想象力的传统。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是非常墨西哥的。我非常好奇墨西哥观众的反应,因为就其核心而言,这是一部讲述我们自己故事的电影。

费里尼是个天才,但他并没有在电影中发明想象。在盎格鲁文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比如说,我们墨西哥人就有一些文化,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情感、想象以及思想。而且我有权谈论这些,而不是被人称作:「哦,他试图模仿这个或那个。」

问:这部电影显然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到而制作的,而Netflix正计划大力推动它在影院进行盛大的放映。但是,考虑到流媒体平台对影院业务的冲击,你是否对与Netflix合作的想法有过纠结?

伊纳里图:当你拍摄一部外语片时,要找到资金并不容易,尤其是考虑到这部电影所必要的各种需求。我一开始自己筹资,遭到了大多数电影公司的拒绝。然后Netflix找了过来,我们达成的协议是:「我要用65毫米胶片拍摄,这将是一个非常沉浸式的体验,所以我需要影院发行」——我的意思是,这是我能理解的制作这些电影的唯一方式。他们同意了,而且他们一直在支持这种项目,我对此非常感谢。让这部电影在墨西哥的大量银幕上放映七周——这打破了他们的商业模式。他们在这部电影上给予我的支持和自由是巨大的。说实话,我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其重心是情感和视觉。我很抱歉,有些人不明白这一点,或者他们就是想进行个人层面的指责。但我对它感到非常自豪。在电影方面,我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成就,比《荒野猎人》或其他任何作品都要好。我知道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不过,走着瞧吧。这部电影本身会为自己正名,而不是依赖于我的言论。这也是我的信心所在。


原文链接:

//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movies/story/2022-09-04/alejandro-gonzalez-inarritu-bardo-critics

4 ) 一弹指顷去来今——《诗人》

今天聊聊墨西哥电影《诗人》。

片名BARDO, False Chronicle of a Handful of Truths (2022),别名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 中有,部分真实的伪记事 / 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 Bardo (o falsa crónica de unas cuantas verdades) / 拘禁 / Bardo / Limbo。

本片是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自《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以来,首次回到墨西哥拍摄和制作电影。并且《诗人》也是自《爱情是狗娘》以来,导演首次亲自剪辑的电影。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和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并称“墨西哥三杰”,绝对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在这个流行拍摄个人回忆的季节,《造梦之家》《光之帝国》一类的作品层出不穷,怀旧追忆题材并且一直是获奖热门。在Netflix的支持下,阿方索·卡隆拍摄了追忆童年往事《罗马》(Roma ,2018),吉尔莫·德尔·托罗也拍摄了自己儿时最喜欢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Guillermo Del Toro's Pinocchio ,2022),作为三杰之一,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自然也不能落下。

《诗人》片名“巴尔多”(Bardo)取自佛教,指的是人死后的鬼魂状态,也就是介于人死亡和转生之间。也就是影片另一个名字“地狱边境”(Limbo)的含义。导演成功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

观众看到《诗人》最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影片的开头、中间、结尾都不重要,而是一个陷入循环的心路历程。影片并不存在什么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整件事只是一个梦,一个清醒的梦。

《诗人》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略显单薄,主角是著名墨西哥记者、纪录片制片人,多年之后,他荣归故里,而他本人对此的感受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需要处理社会身份、家庭关系、个人回忆等一系列麻烦事的开始。

此外在他的回忆中,还掺杂了大量墨西哥的人文,浓缩了当地几十年的历史。

影片包裹在厚厚的墨西哥民族主义之下,按照墨西哥国旗的颜色,红色、绿色和白色探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重点是殖民和死亡话题。

故事分为32个序列,讲述的内容很多,国家、种族、家庭、事业、自负、变老、死亡、移民,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每个序列都和其他序列混合在一起,整体故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构,更多是一种氛围,唯一的中心思想是导演的情感和情绪。

导演花费4年时间才把整部影片剪成。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个传统方式的自传或回忆录,而是一部不以真实为基准的魔幻小说。就像影片副标题所写: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在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的致辞表示,自己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自己未来的路要比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短得多,于是自己开始不可避免地开始探索过去。

过去的日子里,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并且记忆存在一定的非真实性,更多地还是情感上信念,于是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回忆中掺杂了很多主观回忆,还有许许多多海市蜃楼式的虚构经历。这种亦真亦幻的经历并没有一个绝对真实的基线,而是介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旅程,两者混合起来,形成了这部充满魔幻主义的《诗人》。

《诗人》中融合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个人经历,讲述了他一路走来的艰辛。

影片中的很多事情都基于导演的亲身经历。

比如导演夫妻俩的一个孩子出生没几天就夭折了。

比如边检人员所说的“这不是你的家”一幕,这是2020年发生在导演妻子身上的逐字演绎。

有趣的是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坚持认为这部电影不是自传,而是一部幻想曲、一个梦境,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描述。

因为在他看来,每本自传都是谎言,那些自传假装说出真相,而实际上却说的是美化虚构的故事。倒不如这部《诗人》大大方方地承认虚构,反而才能集中精力探索自己在情感上的真实感受。

在《诗人》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影片中融合了迷宫般的时间和空间,导演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制作技巧。

令人陶醉的视觉效果、精心编排的长镜头、魔幻感拉满的转场,摄影、剪辑俱佳,让人想到《鸟人》,换句话说就是在不停的“炫技”。我在观影时,脑子里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镜头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就以开场第一个飞行镜头为例,导演自己说,自己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解决了开场镜头。

《诗人》的片长非常长,原片长度181分钟。

在威尼斯和特柳赖德电影节之后,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再次删减22分钟,影片发行版本达到159分钟。

影片中不乏优秀的镜头,让人感到十分惊艳,但也有大量的镜头充满说教和自负,会让人感到有些乏味。影片的个人色彩太浓,同时也不像之前《荒野猎人》《鸟人》那样易懂,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看完这部电影,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选择多刷。

物是人非事事休,

一弹指顷去来今。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5 ) 即使是钻石碎片,也可以串成最美的风铃。

9.3分

这就是AGI,我没有看到任何人的影子,只是他自己极尽私人化,极尽不可能之能事的表达。

连《鸟人》那般殷实的作品都有人无法接受,也难怪本作得到如此多的差评。《诗人》中有《鸟人》的影子,却绝不是重复,而是将其华丽、疯狂的一面无限扩大,而舍弃了前者的叙事结构。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疯狂构思,疯狂摄影,疯狂调度,疯狂打光组成的变态创作。这种作品是做梦都无法想象的珍品,创作难度绝不亚于《穆赫兰道》——尽管我最喜欢并不是最难以创作的部分,而是中部现实的叙述,以及结尾妙极——妙极的处理。AGI的台词还是那么精准,每一段长对白都像雪幕中的乌鸦、平地上突起的利刃般尖锐,深刻而精彩。他将关于生命之义、生活之义、归属之义这样多个飘渺而难以捉摸的主题以更加超现实而华丽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时间与空间以哲思为根、“昏迷”的现实主线为藤,缠绕交错;化作一粒钻石,又磨砺作尘埃,在天上飞了150min,最终极其精准的落到那一个小小的的高尔夫球洞里。无数次我试图猜测AGI要如何处理一段情节,他处理的方式总要比我更疯狂。我偶尔会抱怨这样的处理太厘头,我的想法更妙,而随着剧情推进,现实又一次次让我打脸,告诉我:他的想法的确更好。这样与导演的博弈,也不失为一次叹为观止的观影享受。

AGI对平衡的把控是尤其迷人的,以一个漫长的俯拍长镜头起笔,狂野地昭示了“梦、荒漠、飞翔”的意象;将孩子“塞回去”的意象则来得生猛,我竟没有第一时间看出其目的,中期发觉暗示死胎,还有几分暗暗佩服其设想之妙。前四十分钟连珠炮似的超现实场景输出,换来一场极接地气的父子间酣畅淋漓的室内对手戏。没有一个近景,可以说完全是凭借着语言的魅力统治着这一个段落,却妙趣横生,令人目不转睛。随后就是由谈话主题转到男主纪录片拍摄现场,再转到放映现场,接着转至观众的掌声,告诉我们这是男主获得的一个极重要的奖项的颁奖晚会。此处于当时看是现实,到结尾被再证是幻想,但男主与好友的长对白不妨暂且看作“现实”,作为各种让人迷惑不解的情节后的一个调剂。此处的亮点在于一波小小的“反转”式笔法,导演在试图迷惑你将前面1h的全部内容归结为男主角所拍摄纪录片的内容,但又特意表述的模棱两可,仅仅明示了“列车漫水-露天房子”这一处。尽管最终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也许每一个意象全部另有所指,却绝对是一处值得深剖的处理。同时,它让人瞬间打起精神来,告诉你这部电影没那么简单,需要整理好疲惫的眼睛,来接受下一波冲击。两次长对白结束,AGI大概也觉得让我们这些观众缓解的差不多了,贡献了一场迷人的舞会(真的十分迷人,比《晒后假日》那场舞会强出100个《毕业舞会》);与父母交谈的超现实场景后从母亲的公寓推门而出,紧接着立刻转场到整部电影的小高潮——就是令我有些迷惑,长达30min的“街道漫游”。从空旷寂寥走到熙熙攘攘,再走到横尸遍地;从白天走到黑夜,再爬上宗教、历史的高山。即便我难以看懂其奥义,也丝毫不妨碍我享受其影像之醉人魅力。这一段才是整部电影最“不可能拍摄”之段落,前期男主与妻子那一场精彩的室内追逐戏只能稍落下风。接下来画面骤然一变,变得明亮起来。海边这一段其实是我不太get的部分。下一个妙笔要等到机场的那一幕戏。AGI对语言的雕琢令我只想拊掌叹服,最尖锐的话语对应着最核心的主题。刻薄的话语血淋淋地撕开的是男主心中最脆弱的伤疤。

真正让这部电影由8分升华到9分,甚至第一观感直冲五星的处理,来自于结尾。这个结尾妙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你面前的地上散落着一颗颗钻石碎片,它们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但究竟是碎片;突然,你发现一根线,伸手一提,这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钻石竟被这根线串联在一起,一齐被你拉了起来,就像一串美丽的风铃。《诗人》的收束,即是那根串联传奇的线。他让每一个看似无厘头的镜头,每一段莫名其妙的台词,都有了不止一处呼应与指代,这样完整的剧本几乎巧夺天工。可遇不可求。

这样一部电影,“油腻”是看不出来的。但尽管它多次戏谑着人目光的短浅,生命的狭隘,AGI并没有拿它比较于曾经的自己,因为单凭怀旧绝拍不出如此深邃的作品。他是在自比现在的自己,无数难以解答,也许不需解答的问题,都被他通过这一个个“自恋”——我更愿意称之为“自信”——的镜头展现给观众。且是一次精准的传递。这是一个电影人最幸福、最值得自豪的时刻,亦是一位观众最不该刻薄的时刻。

最后,同《鸟人》一样,我不得不感慨:没有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是一种遗憾。但对于《诗人》,也许第一遍不在电影院看也并非坏事。那些繁复的镜头,极深刻的台词,有几处可以回放重看。以及最后,男主走出沙子堆成的房间时,我竟与他一起站起来了,走上前,伸出手:仿佛要透过电视触碰他。那一刻,电影的魅力丝毫不掩饰的展露于我的面前。

6 ) 感想

我真的很喜欢这种魔幻现实主义又有点黑色幽默的风格。幻象,现实,历史交织在一起。循环的结构给人一种梦中梦的感觉。大广角镜头加长镜头给人眩晕感。整体内容上就是个人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缺失的焦虑还有对民族国家的认同。男主出于一种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赞美自己国家有灵性的,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他又畏惧渴望逃离这片土地充斥着的饥饿,暴力,死亡。他厌恶美国那些精英分子对自己民族的歧视,可是却要去领取他们颁给自己的奖项。他想要用影像去控诉那片土地上的人所遭受的苦难,但呈现出来的结果仿佛就是资本在消费那些人们的苦难。男主不断的在精神世界中探寻过去与历史寻找内心的归属。最后的镜头与开头相呼应。我没有太看懂,个人理解是在开始他不断的脱离大地又落下,是他直面这片土地的失败。而最后的镜头他脱离地面,影子慢慢消失不见,仿佛是他终于释然超脱,他的灵魂永远盘旋在这片土地之上

短评

今年很多电影给我的感觉:就这点破事至于拍成电影吗?

5分钟前
  • 寇国威
  • 还行

伊纳里图野心很大 要拍独属于自己的八部半 然后他也做到了 奇想 诗意 梦境 对话 前半段每句都是影射自己 但又影射他眼中的社会 我是带着检阅西科塞斯的下班后的心情来检阅他之于这部电影 于是对导演更多共情 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希望影片执行出来的效果是导自己想要的 导终于够有钱有名可以为所欲为了/电影看多最大的好处就是 再也不会觉得任何一个导演自恋了 反而觉得观众永远都有中途离场的权力 评论一堆说导演自恋的 自恋其实是个自反力极强的词 当你说影像自恋的时候 想想导演凭什么迎合你/village east by angelika

10分钟前
  • 巧比
  • 力荐

1.伊纳里图最个人化也最宏阔博杂、如梦似幻的作品,继承了独属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及对时空的超现实处理,结合[鸟人]的跟拍运动长镜,配乐极佳,视听与情感上都登峰造极,值得多次重温。2.一如片名“中阴”,影片内核即身份认同与多方面游移纠结的中间态,功成名就重返故土后受到奉承敌视交织的矛盾对待颇似[杰出公民],而难以割舍的早夭之子与男主契如[生死停留][穆赫兰道]的状态更令中有/灵薄狱式的体验贯穿始终。3.硬塞回子宫&被轻柔掬抱后飘游回大海的婴孩,如此诗意而动人的告别式,死生合一,满怀爱怜。4.悄悄穿越的房内追逐打闹戏,融欢乐与疑惧于一身。5.4分半舞厅长镜,肆意至极。6.超现实声音运用:有声心里话&无声怒骂。7.无人死亡的衰败街头,群演尸山。8.妙绝的弥留之境:黄沙侵入,残破灯柱,黄昏作别,白日飞升。(9.0/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 79威尼斯# 冈萨雷斯从不会让影迷失望,三个小时像是一首戏谑荒诞却又充满人文情怀的赞美诗,大幅奇幻长镜头加上触目惊心的远景群像令观者和人物一起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中遨游,通过和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对话揭示出绝对的真理:再成功的人生也只是无意义事件的累积

13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通篇尽是费里尼和塔可夫斯基的痕迹,主题上也是《八部半》和《镜子》的延续,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又有佐度洛夫斯基的身影,珠玉在前又不知节制,让人无比疲惫。在这个年代,宏大叙事和诗电影已经失去它们曾经纯真的含义了,再精美的场景和昂贵的开销也不可能重现它们第一次出现的饱满,因为它们与太多的影史相关。

14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比《鸟人》更魔幻,前半段睡了,后半段沉浸了。对于我这样的伪影迷来说,既然要熬两三个小时看导演的私人影像,那我宁可看广角拉满到处隐喻全程炫技的魔幻主义,也好过看完只剩下黑白二字的《贝尔法斯特》。

17分钟前
  • 张北以北
  • 推荐

所有移民都是失去祖国的流浪者,在去国与怀乡的现实自虐中提取诗意。“诗人”是AGI自怜自艾的魔幻现实主义,它的画面是精致的,运镜是一流的,但创意是陈旧的,像无数nostalgia电影的融合体。幸好174分钟被重剪了,否则我真的会谢...

1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态度严肃,结构严谨,批评与自我批评严厉。既有艺术,又有思想。 很多隐喻和象征,neo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集大成。这次不追求一镜到底改追求转场,真假虚实切换得如梦游仙境。开场大家还能笑出声,后来越来越沉默,一颗心渐渐斑驳。虽然很zz,但背后大家与小家的家园情怀又令人潸然泪下(我和身边的小姐姐都流泪了)海报是男主人公的漫步,精辟!虽然大男主电影,但女人并不隐形,6位重要女性配角处理得极为精妙,甚至可看到对《罗马》的致敬。爱导演!希望墨西哥越来越好。

21分钟前
  • Q影誌
  • 力荐

伊纳里图完全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戏里面家人的每一句诘问都正中要害:“你有多久没有到街上去走走了?”于是主角到舞台一样的街上去走进了另一场魔幻装置艺术,这种失控的炫技比比皆是。导演面对身份政治并没有表达出新鲜的东西,他的境遇或者有尴尬,但无限放大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简直是这类导演的通病;面对墨西哥的文化与本土的故作思考也是悬浮的,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普通人,在富人区的顶层游泳池里面能思考出什么本土的东西来?于是梦境变成了彻底的虚妄,生死变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上流人士衣锦归乡就不要强行赋予什么文化意义了,这些年,导演们的自恋回望还看得少吗?2.5.

22分钟前
  • 胖丁桃
  • 还行

私人化电影永远免不了导演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拧巴。画面是美的,超现实内容也很有趣,虽有不少模仿痕迹,但结果却有点言之无物的花哨。就像,我可以接受美女撒娇,但美女哼哼唧唧两个半小时多少还是有点没完没了。越到后面越味同嚼蜡,最主要的是,我对导演自己的归属和身份焦虑实在是不感兴趣。。。

23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My own private Mexico。自由。

25分钟前
  • 99
  • 力荐

#79thVeniceCompetition#其实多多少少还透着点导演倒胃口的油腻自恋,但这个华丽炫目的场面调度和场景设计看起来实在太享受了。在伊纳里图身上看到了费里尼/库斯图里卡/姜文类导演那种基于强烈才华自信而溢出屏幕的影像激情。男主和老婆那段极其精彩的室内追逐戏毫无疑问是我全年看到的最佳镜头。

29分钟前
  • Heathcliff
  • 推荐

9.3分 #2022年度最佳# 这样一部电影,我是看不出“油腻”的。它是极通透的。尽管它多次戏谑着人的目光之短浅、生命之狭隘…等等现实命题,而其本质却是极浪漫感性的。AGI并没有拿它评判曾经的自己,因为单凭怀旧决拍不出如此深邃的作品。他是在自比现在的自己,并展望可能预见的未来。无数难以解答、也许不需解答的问题,都被他通过这一个个“自恋”——我更愿意称之为“自信”——的镜头展现给观众。且是一次精准的传递。这是一个电影人最幸福、最值得自豪的时刻,亦是一位观众最不该刻薄的时刻。

33分钟前
  • LydiaTár
  • 推荐

伊纳里图嗑到假药了吧?

38分钟前
  • 还行

伊纳里图已经在标题上给了提示“虚假的时间线和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与梦境或者潜意识完全交融在了一起,时间串联的是叙事,却不是真实。整部电影是一个的一连串心灵剧场,剧场和剧场之间是迥然不同,但二者之间的衔接却又如此的顺理成章。伊纳里图然几百个观众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做了一个共同的梦。

42分钟前
  • 留白
  • 力荐

跟着情绪进入一个男人的意识和思维,只要跟着他就能感受到他的一生。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大银幕。伊纳里图装过头了,虽然有一些局部拍的也确实不错,但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个拔尖作者在那儿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从开场第一个镜头就骚气满满,那个长镜头就是一个完全不可能被“拍摄”之镜头,唯有在游戏中才能够被生成。这片应该对标他自己的《鸟人》,《诗人》里的伊纳里图虽然更加从容了,但也更自负了,能留下的只是“卖弄”的姿态。再找不到曾经看《鸟人》时的那种兴奋与喜悦了。坐在第三排看巨幕上的各种广角和仰拍倒是会有VR般的沉浸式体验。可能这就是伊纳里图的[痛苦与荣耀]吧。#LFF# 大银幕一刷2022.10.8号@OLLS / 大银幕二刷2022.10.10号@RFH

49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5.1 佩服拿着美国资本使劲怼美国,也喜欢一些沉浸式的多人长镜头,但。。。。。整部电影的自恋味都快溢出来了,高投资下的伊纳里图完全迷失了自我,将无法产生联系的社会背景和私人生活硬生生挤在了一起,一番花里胡哨却撇不见半点真情,各种文本乱塞如此臃肿不堪又满是废戏,全是符号,没有内容。还有,真别再说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八部半》”了,绝大部分时候都像本片一样庸俗得没法看。

50分钟前
  • KID Y
  • 较差

昨天最喜欢的放映,也是最难下笔的。诗人的旅途,少数真理的虚假编年史,从题目开始眼花缭乱,画面颜色铺满,半真半假的叙事中,观众仿佛乘坐奇妙太空过山车一样,思绪飞扬。意象和画面剪切绝妙,房间和妻子游戏那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环环绕绕,恍然间会让我想起百年孤独,和读百年孤独时那种云山雾罩却欲罢不能的感受。也有很多趣味性的片段类似韦斯安德森的观感,轻快,自如却暗藏隐喻。可以感受到导演漫长一生的种种哀乐和羁绊(就是三个小时人坐傻了)(不过没关系)目前主竞赛里比较看好的。

55分钟前
  • 许多熊
  • 力荐

是不是每个成功后的导演都要把当年没有展示过得任性拿出来折磨一遍普通观众?虽然摄影美术导演调度样样精致,但真得很视觉疲劳啊。

58分钟前
  • 黑白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