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练武之人有所谓“尊师重道”,但并非每件江湖事都是黑白分明。高坚(江林)是武林大豪门下小弟子,生性耿直,常被众师兄欺侮,其师石正重对他没甚好感。一天,高路见不平,救了负伤逃亡的武林怪杰金天运(陈观泰),并藏金于其独住的杂物房中;金因高仗义相救,而己也身受重伤时日无多,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武功授给高。谁知金原是高师的仇人,不料高于练武时无意间露出非凡身手;高师知真相后,将之判以“背叛师门”之罪。谁料为师门报仇雪恨的,竟是这“叛徒
文 / 杨大侠
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要见义勇为,要路见不平。
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普遍上也在传播这一主题:再高的武功,也只是霸道;秉持侠义精神,才是王道。
韩非子直接点明:“侠以武犯禁。”
梁羽生创作武侠小说的初衷亦是如此:“一个人可以完全没有武功,却不可没有侠气。”
几乎所有与武侠相关的文字、影视作品,都重侠轻武。
1980年邵氏公司的电影《背叛师门》,却讲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武侠故事:
先有武,才有侠。
高坚是某个名门正派的弟子,已经在“八方风雨”石正仲门下学艺三年。
他尊师重道,但师父石正仲看不起他。
他心地善良,但同门师兄弟成天欺侮他。
他努力学功夫,但功夫老是没长进。
正因为“武”不行,高坚别说去行侠仗义、惩奸除恶,就连受到同门欺负和鄙视,他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有一天,他暗中搭救了一个“邪教”高手金天运。金天运为了报答他,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高坚。
高坚的武功开始突飞猛进,一次比武中,他用金天运教他的“邪教”武功,跟师父石正仲对打,将“正派”的师父击败。师父恼羞成怒,以“背叛师门”的名义,赶走了高坚。
高坚被逐出师门不久,横行武林的“关外三魔”闯入石正仲的门派。
一番打斗之后,石正仲整个门派被击败。
石正仲是名门正派的掌门,是肩负除恶卫道的大侠,但遭遇技不如人的失败后,他做了什么呢?
他的门派被“关外三魔”据为己有;他的所有弟子——包括他自己,都成了“关外三魔”的奴仆。
他是一代大侠,但这时候,他的侠气去哪儿了?
另一方面,被赶走的高坚得知师门被魔道占领后,孤身一人回到门下,用武力和智力,将“关外三魔”一举歼灭。
高坚是一个“叛徒”,但拥有天下无敌的武功后,他不仅洗刷了“背叛师门”的污点,还成了新一代除魔卫道的大侠。
石正仲和高坚的命运,一反一正,但都体现了一个道理:
在江湖上,谁是大侠,谁是叛徒,从来都是由“武”来决定的。只有当你拥有了过人的“武”,才有资格来说“侠”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的“武”不行,却硬要去逞“侠”,会有怎样的后果?
我想起一部几年前看的冷门网络武侠小说《缺月梧桐》,当中有个情节,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王天逸是一个跟高坚差不多的少年,秉性善良,好打抱不平,但武功低微。
一次,师父派他和几个同门师兄弟,下山去给各大门派送请柬。
他们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群恶霸在欺负无辜良民。
他侠气顿生,用低微的武力,赶走了那群恶霸。
但是当他们送完请柬、返回路过这个村庄时,却发现整个村子的人都被屠杀,王天逸本人则成了恶霸们的追杀目标。
对此,同门师兄弟批评了王天逸,有段话说得特别好:
“你的好心,陷整个村子和你自己都在危机之中!连做好事也是要有实力做后盾的,没有实力,你寸步难行!”
面临追杀,王天逸依然相信武林的正义,相信侠必胜武,相信同样怀有侠义心肠的高手,一定会帮他共抗邪恶。
他去找名门正派的大侠帮忙,大侠却告诉他:
“我相信你是个好人,但好人有什么用?你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弟子,怎么可能是帮派的对手?江湖,是不相信眼泪的。”
因为一次行侠仗义,王天逸被同门出卖,被师父陷害,被正派驱逐,被黑道追杀,成为整个武林的公敌,最终不得不堕入魔道,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只是一个武功低微的门派弟子。
如果他是一个名声享誉江湖的高手或大侠,其惩戒恶徒的结果,必将是锦上添花,为人称道。
而这背后,都是由你是否拥有一身高超的武功、是否拥有一双过硬的拳头所决定的。
“江湖,不相信眼泪”;武林,只相信武力。
很多年前,华罗庚读完《云海玉弓缘》后,对梁羽生说:
“武侠小说应该属于文学,我看它是成年人的童话。”
这大概是有史以来,对武侠小说的最高评价;但这样的评价,还是不够精确。
梁羽生、金庸等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传递了一个价值:侠的重要性。“侠”是人性的光辉,所以华罗庚说“武侠小说应该属于文学”。
武侠小说、武侠电影,都属于幻想类作品,真正能归入文学范畴的幻想作品应该是怎样的呢?
应该是:其写作和拍摄的终点,一定是现实。
但普遍武侠作品,都将终点指向“侠”,至于现实不现实,那是次要的。也正因如此,武侠小说至今难以列入文学范畴。
将创作终点指向“侠”,是一个很理想化的设定。创作者抛弃了时代、门派对人物的利益和命运牵制,抛弃了生活的残酷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只将笔墨落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特别是刻画行侠仗义之人,他们如同堂吉诃德一般,只要心怀行侠仗义的理想,其它都不是问题。
但《堂吉诃德》最终列入了文学范畴,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终点,指向了现实——
堂吉诃德最终从行侠仗义的理想中醒悟:再大的理想,终将败给一蔬一饭。
在幻想作品里,一蔬一饭怎样获取?
毫无疑问,是武力。
如果堂吉诃德拥有骑士的非凡武力、而非对行侠仗义的荒谬的空想,那么砍风车、打平民的讽刺桥段就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他一次次击败恶徒、惩处恶行,获得所有人对他的尊敬,乃至复兴已经式微的骑士精神。
李连杰的《黄飞鸿》至今也为人称道,除了武打出彩,还因为它也反映了类似于《堂吉诃德》主题。
《黄飞鸿》里有个落魄江湖的武林高手,叫严振东。他没有选择称雄武林,而是对黑帮称臣。因为彼时的武林,早已被庙堂吞噬,光辉散尽。
徒弟梁宽看不起他这种寄人篱下的行为,严振东对梁宽说:
“在江湖上,什么事不差强人意?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 现在最重要的,是在佛山打出名堂,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站出来,为天下人主持正义。”
严振东的“打出名堂”,是在法治社会里打,但它跟在武林里打,并没有本质区别——
只有拳头够硬,武功够高,才能博得名气,才能震慑群伦,才能受人拥戴,才能主持正义。只有这样,行侠仗义才师出有名,也才有了意义。
《黄飞鸿》这么多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的现实意义——
如果一个人能力、影响力都不足够,他的所有义正词严、慷慨侠义的呐喊,都将吞没于无人问津之中。
一个人的地位不高,他在公司的所有决策,都不会被上层看到。
所以,当你还无法为侠义发声,那就努力修炼你的武力吧,毕竟,先有武,后有侠,这就是现实啊。
(END)
所以还是要各个击破。这就是师徒的区别
邵氏出品,必属三星。
散场之际突破次元
金师傅死得太恶趣味了……
邵氏例牌。
这部还行诶。打的很乐趣。主角小受。
7.0;文雪兒徹底花瓶了...
很难看到元德主演的电影!
徒弟男扮女装去了青楼,明明脱了上衣露了胸,还说自己天生荷包蛋。塞外三魔没见过女人胸吗
干活时放邵氏功夫片,比听音乐给力。这部剧情太杂。
前半截讽刺得是真棒,然后就开始莫名其妙了。确实这故事真没什么拍得,自带吐槽倒是挽回不少
高坚在消灭关外三魔之后也应该对二师兄韦固和三师兄许应昌诛杀,金天运计谋不足不知各个击破的战术,也不知防备小人,大师兄魏大雄死的惨啊!文雪儿很漂亮。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引进。
2星半
邵氏功夫片给力啊,动作有,喜剧有,露点也有。
泰哥被塞外三魔合力踢碎老二的故事
陈观泰死的太惨。。。。
本片最大特點是探討武俠片的“門戶之見”,極大諷刺了那種落後武林人士的拘泥不化的頑固想法,在武俠片取材中還算別有見地。主角元德雖然缺乏個人魅力,但由他擔當的三場動作戲,凌厲別致,既有功夫片硬橋硬馬的美學,也發揮了他本人詼諧伶俐的身手。
潮州半夜拿遙控按來按去,按出部武打片,看色彩看裝扮就知是邵氏電影,原以為劉師傅導,看了豆瓣不是,不怪得,看到陳觀泰,後才知不是主角,頭牌是元德先生,洪金寶大哥大的師弟,戲橋似獨臂刀,本已離開師門,但師門有難,當然要報師恩,不過元生演技不足,複雜情感表達不出,影響劇力表達,元師弟現已變成武指了……
还挺精彩的邵氏武打片,打斗风格也是成龙那种自带幽默吐槽、巧妙应用道具,陈观泰死得太惨了,还要被爆蛋。
看了20多分钟才想起来自己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