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包公(井淼)夜審郭槐(陳又新)的故事。包公出巡時,一陣怪風吹走其烏紗帽,入村發現一盲婦竟是被先帝逐出宮幃的李妃(歐陽莎菲)。當年她被劉妃(高寶樹)和郭槐以狸貓換太子,貶入冷宮,後借火災詐死逃亡。包公知郭槐和劉妃在宮中勢大,用妙計誘郭槐到開封,暗將牢獄佈置成陰間,且以丫環(李菁)假扮寇珠(凌波)鬼魂誘郭槐認罪。
内容就是狸猫换太子,五六十年代这种传统剧目改编的电影极多,这部戏从剧情到细节基本照搬传统。邵氏的电影最大的特点是传统味浓厚,剧情方面二元对立黑白分明,生怕观众看不懂。男主角天庭饱满 地阁方圆(参照赵雷)女主角或者浓眉大眼的大房(参照林黛)或者细眉弯弯的二房(参照李菁) 为什么说左大玢的观音最经典,观音有很多人演过,最为观众承认的自然是左大玢。这部宋宫秘史里也出现了观音,虽然只有一面,但很明显邵氏找了一个脸部饱满略带雍容的演员,这个就是传统,看看庙里的观音基本都是这种形象。而现代的电影电视基本不管这套,只管找名气大颜值高,哪怕这人瘦成了猴,演出来当然不像救苦救难南无观世音。 但狸猫换太子里怎么出现了观音,这也是传统书的特点,传统书里基本上都带神话色彩,比如岳飞是金翅大鹏鸟转世、樊梨花是黎山老母徒弟什么的。只不过四九年之后,这些东西慢慢地就被抹掉了。记得前几年听高博文版的狸猫换太子,曾解释过,以前的老先生都是按照观音显灵来说的,而且当时孩子要哭闹也是观音杨柳玉枝一挥才解决了麻烦,不然按照常识这点也不合理。后来不让这么说,就改成食盒里有夹层。 电影拍的工工整整,黄梅调不多,凌波伴的寇珠并不突出,却高高挂了头牌,显示出当年的号召力
小时候熟悉这些故事时没有思考能力,相沿成习。现在看来好些传统故事完全不存在客观基础、不顾事理、逻辑成渣(手动哭脸)。当然我是来观赏老片+戏曲片的按说不应苛求,可这些故事托名历史人物,又不是神话传说,编得稍有点谱也能照顾观众智商吧。哈哈,足见古时百姓的智识水平之低,以致谬种流传了。
本来以为是风月电影。。结果是黄梅调狸猫换太子
我居然看了个65年的电影,哈哈哈哈~~
看到顾文宗老爷抽凌波突然觉得蛮爽。。。
演歌系的包青天
听井淼老先生说台词真舒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狸猫换太子
刘娥狸猫换太子,全片拍得跟闹着玩似的,不走心的流水线产品。凌波演寇珠,扮相不好,但不管戏份多少也是第一主角。黄梅调对全片毫无加乘效果,只是蹭热度。
女装凌波魅力大减。
井淼莎菲高宝树凌波顾文宗……听这一批都能自己原声上的演员一起演戏真是舒服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荒诞无稽,但重看这个故事,忽然让人意识到古今观念的差异:传统社会的观众不认可宫斗的正当性,所以要让李妃逃出生天,再让包公这个士大夫超级英雄干涉内廷事务,伸张正义。但当代观众不再相信这种道德童话,也不相信外部正义力量可以突入深宫这个封闭的权力场域。
观音菩萨显灵是怎么个意思。。李菁还打了个酱油。。只想说凌波还真是挺红啊,戏份并没有很多还在海报上占那么大地方。。而且包拯这种有罪推定现在看来确实不太好啊,万一人家设局陷害忠良那岂不是错杀好人了╮(╯▽╰)╭
2008/10/15下午CCTV-6。原来包大人也大搞刑讯逼供
狸猫换太子
就憋唱了吧。。
狸猫换太子 夜审郭槐。都是从小就听的经典故事啊。
欸? 竟然是张老师编剧的 张老师可真爱把明清古典小说发扬光大
包大人日断阳夜断阴,就这么断的。狸猫换太子,有名的宫闱疑案,看过各种演绎,影视剧、连环画种种,这一版观世音菩萨空中施法保了新生儿太子,可谓最神奇了。
以前的片好看、是因為沒有作什麽大幅的改編、最原始最純粹。不過70年代之前的邵氏總喜歡在片中加黃梅戲、這跟如今的印度電影一樣讓我不太適應。
港式高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