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塔(剧版)

日本剧日本2024

主演:永濑廉板谷由夏松田元太Megumi永濑莉子奈叶池田朱那欢迎小田甲本雅裕江原由希子

导演:久万真路松本喜代美畑山创

剧照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2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3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4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5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6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3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4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5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6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7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8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19 东京塔(剧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2 00:38

详细剧情

  本剧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21岁的透(永濑廉 饰)爱上了母亲的朋友、年长他二十岁的已婚妇女诗史(板谷由夏 饰),他们一见钟情并开始了地下恋情。透的好朋友耕二(松田元太 饰)也与家庭主妇喜美子(MEGUMI 饰)有不伦关系,但情感十分复杂难解,他同时还有一位女友。
  三年来透听诗史喜欢的音乐,看诗史喜欢的书,每天下午在家等诗史打来的电话。他不能主动打给她,这是两人的约定。渐渐地,他越来越不能满足这样的关系,他向诗史提出了一起生活的要求。诗史是理性的,她清楚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丈夫给予的,离开丈夫意味着什么诗史清楚不过,所以对于透提出的要求她一直模糊回避。不过,当透在派对上不顾一切地当着众人的面向她表白并离去后,诗史终于做出了决定……

长篇影评

1 ) 东京塔 - 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前几天说《永远的三丁目夕阳2》,将东京奥运会抽了出来,其实在第一集里头,东京塔的竣工落成是全片的外线。江国香织的书、黑木瞳的片甚至江美琪的歌都在唱东京铁塔下的幸福。于是,今年又撞上了一部关于东京塔的影片。小田切让主演的《东京塔》,看过近2个半小时的本片,会对何为主演有个清醒认识,不是《光明的未来》或《彩虹老人院》,小田切让变化着服装和发型,又是难得的大孝子角色。即便如此,他依然排在老妈的演员树木希林后面,所以,本片最大头的人物,其实是雅也的老妈(原著作者也是认为如此,右图是电视剧版?)。

有人一定很奇怪,这年轻时的老妈和晚年时好像啊,OK!来宣布答案了,年轻时老妈的扮演者是文学家内田也哉子,她正是树木希林的女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像。她上一次客串出演要算到《东京日和》(看来都是文化圈跑的啊),内田也哉子的丈夫则是本木雅弘。树木希林还会出演是枝裕和的2008年新片,所以看个眼熟总是要的。《东京塔》估计还是近一两年中,最值得日片迷眼尖耳聪去发掘隐藏配角的片子,远强于《有顶天饭店》这样的群像作品。松隆子这样大配角不说,奇怪她角色在片中好生拘紧。被老外称为“the chubby-face semi-gormless comedian”的荒川良良、几乎没认出来的宫崎葵、不知道在哪里湊着的伊藤步,外加小泉今日子、柄本明等等,被自己用听声确认出来的是寺岛进,连唱主题曲的都是老牌帅哥福山雅治(有出山的迹象了)。

戏外的说完,讲戏内的东西。在看《东京塔》之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看完这个绵长的催泪片,冲小田切让,它是长得有些过了,期待值一下放低,至少影院老板都会恨不得砍它短些。

影片镜头什么没啥好说的,普普通通。中间拖泥带水的地方不少,但行进算平稳。内心独语出现小时候自己略显刻意,有些片段也故意煽一把情,但基本上还是比较规矩。时代在不停变化,母子情,父子情却依旧。

从大山小路到两个大烟囱、半截东京塔开始有了点好感,小时候的雅也在铁轨上放小动物被压死的场景,愣是想到《泥之河》里的烧螃蟹。时光流转,小孩子的模样也是一变再变,右脸颊还有了颗醒目的痣。

结果在童年到长大间,分了两次看完,最后躺床上看着老妈不堪病痛折磨(真是抱怨让小田切让哭得太多了,还好角色是从小一直爱哭),自己也跟着稀里哗啦一直掉泪。雅也在东京上大学混日子的酸样,勉强毕业后又没工作,拖来拉去,老妈啥都没怨言,就是给他钱,终于待到他觉悟,好好做人,又接到东京生活。有过灰暗日子的人大概都会清楚些类似的苦涩,就个人而言,基本上也是要钱才伸手,否则都爱理不理。有机会时总是一次次错失,基本上也没啥成就可言。在初中时候,自己总是恨不得他们俩离婚算了,回个家都没几天清净。现在见不着,也不知道还是不是那样,不重要了的。当然,也不至于看完影片就打个电话去安慰老人说想念他们之类,很多像我这样的人,表达起感情从来不是这样的(甚至不大会表达),反倒做好正事才对。

看完片尾演职员表,再一次回想为什么会一再哭了,大概是自己也曾经混得很差,或者现在也不怎么好。家里抱怨过,唠叨过,按照他们的固定思维来牢骚认为应该找个稳定的,有地位的工作,却没真正的翻脸不认。《东京塔》里的老妈确实完美,除了她自己说的失败婚姻。分不清这是日式的、东方式的还是世界通行的母爱大义,然而,衡量间,又发觉雅也的幸福在于他是难得的大孝子,终于日本电影里破碎家庭里畸形压抑的长大成人终于修炼成了中国式千金难买的浪子回头型,不多见的亲切。这很容易被人打成温情打成催泪,但谁说家庭不合一定要种出难吞的恶果。我看,都是人的天性。

有批评说片中雅也(小田切让)画得并不好,讲的荤段子也很差——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看,他确实混得不怎么成功,否则早该发亮了。问题还有,即便是做不到最好,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样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家中老母?一定要做得完美才能将老妈的事情搬出来说么,显然未必。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675482/

2 ) 每个小孩都应该看看《东京塔》

东京塔是很标准的日式商业电影,畅销的原著为影片的成功打了很好的基础;演员卡司之庞大强到仲村亨、宫崎葵都只给了一两个镜头;而纯爱电影里所能想到的催泪弹片子亦是一个都没有放过。不同年纪的雅也的心灵对话、雅也和死去妈妈的对话等桥段多少让人觉得有点模式化,但并不影响这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内心里谁不喜欢这样的桥段呢?

小田切让并没有让人失望,无论是为全片做的旁白还是演出都很到位。不晓得为什么这个男人无论演谁,表情总没有太多的变化,却总能够贴切的演绎出帅、弱智、忧伤等不同人物的精华出来。乱糟糟的卷发、纤瘦的外形倒是很贴合雅也的人物设定,而在妈妈葬礼上的大哭据说是五分钟内酝酿出来的真正体现了实力派的素养。饰演母亲的两位演员一个是新人内田也哉子,一个是演技派的树木希林。两人的演出成为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内田将母亲年亲时率真善良的个性表现得极其通透,尤其是和同村的有钱人去浴场约会的桥段以及目送初中毕业的雅也离乡读书的桥段中对感情的收放不输给一些资深老演员;而印象中一直嘻嘻哈哈的树木老太太则保持了以往的水准,个人很喜欢雅也落魄时打电话回家要钱说可能没办法毕业了,老太太在电话那头说:你怎么不努力啊怎么不努力啊的段落,看得人揪心。片子里唯一不灵的是松隆子和小田切的情侣档,完全不来电啊……

电影的全名其实叫东京塔 妈妈和我 有时还有爸爸。总觉得有点冷冷的批判爸爸的感觉,但在爸爸不多的出场里觉得这并不是个坏人,只是懒散而和妈妈没有缘分而已,甚至说雅也身上就有很重的爸爸的影子。不过这样的片名倒也很符合整个片子质朴的基调。所谓亲情这种东西,即使在经历着分离、病痛也不过是“要换个舒服点的房子啊”或者“要给那只叫面包的兔子喂东西啊”再或者“明天就要截稿啊”的琐碎无奈抑或米糠、蛋卷、滑稽面具这样平淡无奇的事物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吧。

在39分10秒的时候,当妈妈在展台望着雅也坐的火车渐渐远去,我已经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好像我不是在看一部140分钟的电影,而是某个日剧的最终话。

我只是想到很多年前,我的妈妈站在家门口,看着前往异地求学的我坐着出租车缓缓离开的样子。

每一个小孩都应该去看《东京塔》,然后想想你的妈妈,还有爸爸。

3 ) 千思百虑为母亲

根据畅销“哭泣小说”《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改编的电影,注定是一枚重磅催泪弹。我对催泪大戏本不感冒,觉得那些煽情段落大多不脱矫情,何况年纪渐长,唯恐被情绪负累。看罢《东京塔》心里却颇为温暖,煽情固然是有,但都静静躺在生活化的故事之下。要知道感人至深的,永远不是光怪陆离的新奇事,恰恰是真实与平常。
东京塔这个见证时代变迁的道具从《三丁目的夕阳》里一路借过来,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望望这座沉默的建筑,也许会提醒人们“时间”对生活做了怎样的增删。故事很通俗,病榻前的男人回忆着关于母亲的点滴,乍看上去有点“浪子回头”的意味,讲的道理也很浅近:岁月教我们懂得自己的儿女身。
故事主角雅也的原型即是原著小说作者,今已事业有成的他年轻时有过一段游手好闲的时光,片中也着重描写。无所事事,拿着母亲提供的生活费吃喝玩乐,这样的生活想必会令许多人心有戚戚。儿女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不懂珍惜身边无私的爱,所以之后才会试图成倍成倍地报答。
分饰老、青年母亲的树木希林和内田也哉子是一对母女,故而扮相酷肖,眼角眉梢都流露着相似的殷殷母爱。她们塑造的或许是一个理想化的母亲,然而理想化的母亲形象里岂不就有着“母亲”最基本的品格——温柔、包容、善解人意。绝口不提自己难处,只是不断激励儿子的母亲,即使儿子不务正业、“啃老”度日,也只是温柔地责备;而儿子的一切成就与喜悦,在母亲则都当作最大的财富与快乐。
贴着母亲长大的孩子只有在离开母亲之后,才会觉察这条亲子血脉之深之坚韧。对年轻的雅也而言,母亲是最有力、最可信赖的庇护者;然而年迈体弱的母亲在长大成人的雅也面前,却显得如此柔弱、需要照顾。片中母亲患病一节也许难逃剧情模式化之嫌,但不妨视为人生变故的借代,这些变故会使浑茫无知的人惊醒而成熟起来,就像感觉到被母亲需要的雅也忽然挣脱了以往的颓废懒散,开始努力工作、赡养母亲。人不是因为被爱而变强大,而是因为爱人。同样,很多时候心灵的满足来自于付出而非索取。
日文中有“亲子之绊”一词,芥川龙之介也有名言道:“亲子关系一旦确定,便也拉开了人生悲剧的序幕。”割不断的亲缘虽然是种束缚,是人生许多哀苦的序幕,但也可以是甜蜜的束缚与高贵的悲伤。就像这部电影中对母亲的追忆无法不令人动容,然而泪中也有欢笑和释然,悲伤中亦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片中父亲的形象着墨不多却也令人印象深刻,不太懂事但不乏可爱的父亲倒像是迟熟版的雅也,表达爱意的方式始终粗糙而笨拙。面对这个曾令自己伤心失望的男人,母亲依然选择了理解与宽容。我想这也正是这部电影令人觉得舒服的原因:真实、坦然、流照着积极明亮的亲情之光。

4 ) 有妈也有爸

同一部电影,香港与台湾有不同的译名。

日文原名:东京タワー~オカンとボクと、时々、オトン~(跟原着小说同名)
英文译名:Tokyo Tower - Mom and Me and Sometimes Dad
台湾译名:东京铁塔 – 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跟中译本小说同名)
香港译名:东京铁塔 – 我的母亲父亲

比较喜欢台湾的直译版本,但这样长的戏名也实在不方便宣传,不好上口,放在电视电台播也多花了airtime。把戏名改短,也是无可厚非。不过现在改成“我的母亲父亲”,总令人想起张艺谋拍章子怡的处女作《我的父亲母亲》,虽说都属催泪温情片种,但实在又不是同一回事。

我有个不太满意的:《东京铁塔 – 有妈也有爸》,会不会简短得来较接近原意?

电影的催泪温情部分也的确够催泪温情的,就是后半部老妈癌病开始复发的那段最后岁月。到了主人公雅也打开老妈遗下的盒子,读着老妈的感谢信时(感谢儿子给她快乐的时光),连我也禁不住留下泪来。

然而电影最令我感叹和沉思的,反而是雅也终于在东京冒出头来之前的那段胡涂日子。

雅也(即作者Lily Franky)写此电影的自传原着时已是事业有成的名人(中译本介绍他是:散文家、小说家、专栏作家、绘本作家、插画家、艺术指导、设计师、词曲作家、演员、无线电导航员、摄影家……等),而且又是个非常孝顺儿子,最后还写了本书来怀念自己的母亲,让全国为她的母亲落泪。如果我问你,你想有雅也这样儿子吗?你想有雅也老妈这样的母亲吗?

当然是肯定吧。

可是有几个家长可以做到老妈所做到的呢?

家长总是想塑造出他们认为是模范的子女,走他们认为是好的道路。在香港,父母会给子女学音乐美术,但到子女决定要以艺术或创作为事业时,父母就会反对。

雅也说要离乡念美术学校,老妈笑着做大餐为儿子送行。雅也考上东京的美术大学,老妈独自在乡下打工来供养。雅也说四年大学生涯他一点都没用功过,可能不能毕业,老妈没骂一句,就请儿子再读一年。老妈甚至没有纵容雅也,反正就是对他绝对的支持,不求回报,也不要求雅也出人头地。老妈只要雅也毕业就很高兴,一直把雅也的毕业证书当宝。雅也出书,老妈就高兴,觉得光荣,雅也在电台做深夜色情节目,老妈也高兴,每晚都捧场收听。雅也的朋友,就是老妈的朋友,老妈都热情招待。东京的家楼下就是隆隆声的保龄球场,老妈没有埋怨半句,而且保持着乐观和幽默感。或者说,没有老妈,雅也可能也没那么多朋友。雅也本来就是个孤寡的人,雅也身边的人都为了老妈而留在雅也身边。

可以肯定,没有老妈,雅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但你可以教家长这样教导子女吗?你作为家长可以这样放任和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子女,让他自己去追寻那不确定的人生吗?

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人父母者,可以无心吗?看着这些近乎不可能的无心(要雅也成才)情节,我特别感到可贵,比后来后半部那些人皆有之的生老病更感动。

老妈是创造奇迹的天使,但不是忘记,书名说“有时还有老爸”。这不是张艺谋的父亲母亲一对壁人的故事,老妈在雅也三岁时就离开放浪的老爸,但她没有像典型的离婚妈妈,教自己的子女憎恨自己的生父,反而让雅也每年暑假跟老爸生活。

事实上,雅也的特质大部分都是承继自他那个不济的父亲。对艺术的爱好、对女人的胡涂、还有大学时代的放浪生活,都有老爸的影子。雅也爱老妈,自己却像老爸。

小说也好,电影也好,令人看得愉快的原因,是因为纵使生活不容易,老妈没有怨恨,所以儿子也没有怨恨,所以电影中的所有人都没有怨恨。

这是不容易做到的美好世界,所以人们个个都跑往书里电影里去寻找。

原文刊于: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707

5 ) 妈妈,节日快乐。

在妇女节的凌晨看了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不可不谓之为应节。
《东京铁塔: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母亲这个字眼一直都很沉重,于我这个恋母的人来说。
母亲是我最爱的人,我愿意为我的母亲奉献一切,甚至生命。
然而我又与绝大多数的男性一样,羞于或者惰于表达这份赤裸裸的爱。
这个赋予我们生命的女子,以她年轻靓丽的外型为我们定格下灵魂的模板。
三十岁的她该是多么的兴奋,手里捧着我的时候。
或者我长得离她的想像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也许我又与她的期待有不可想像的差距。
她爱我,但也如所有的女人一样,吝啬地从不说出口。
或喜悦,或忧伤,或惊奇,或沉思,或拒绝,或回避。
这个我最爱的女人,遗失了靓丽的外型,拥有了时间的恩赐。

记忆很深的一个场面,是三八节。
母亲的单位给她发了50块,她兴致很高地主动和我去商场。
那时候的小镇只有一个公家的百货,买的东西基本都是必需品。
她给我选凉鞋,塑胶的,硬邦邦穿起来很不舒服。
但是,比起赤脚或者人字拖鞋,这双囚犯装的凉鞋还是让人斯文起来的。
5块钱,她这次爽快地给了,问我喜欢不喜欢。
我当然喜欢,给小孩子任何的物质我都喜欢。
尽管现在想起来我会更喜欢,而无关物质。

我时常想起我生活过的小镇,那是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时光。
有过非常荒唐怪诞的童年,于是有了蛮靠谱的世界观。
我年轻的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的记忆碎片,拼凑起来却是蓝图。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也不会可以对母亲说什么关于爱不爱的。
我只能更懂事地做她的儿子,尽量令她不担心不生气。
儿子对于母亲的亏欠,也许不仅仅于生命,还不清的债。
我记得我小时候还嘲笑我妈三十多岁还穿碎花的裙子不害臊。
现在我的妈妈依然是美丽的少女活在我的世界里。
年少的无知到了现在才觉得可惜。

这个年轻的女子依旧年轻的是她的爱。
老去的是她儿子的愧疚以及懵懂。
妈妈,节日快乐。

6 ) 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一】荒川良良
这个故事,就从荒川良良开始吧。起因很简单,因为最近总在各类电视电影里看见他那令人生厌一脸不快的痴呆相。从热海巡查官到杀妻总动员。然后是现在要说的东京塔。荒川良良在杀妻总动员里扮演一个杀手和客户之间的中介,杀手嘛,是英国杀手;客户嘛,是日本客户。所以,假设荒川是个掮客,他负责把杀手从英国搬运到日本,完事后再把人送回人大不列颠去。又因为吃点中介费,所以又和客户经理似的。
身形魁梧的杀手先生不会日语,操着一口有棱有角让人蛋疼的伦敦音。之所以说他蛋疼,是因为他逢人便问:What’s your function?然后,荒川良良顶着一副三分痴呆七分小人的嘴脸从旁翻译:你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虽然说荒川良良表现得很欠人糊脸,我们还是从这个论题入手,然后再缩小它好了。
缩小到,一个国家,几个城市,一个家庭,几个人,最后落到Franky Lily(中川雅也)这一个人身上,就是故事的开端。

【二】雅也·三岁
小仓,1966。
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看藤岛康介老师的《逮捕令》,其中有一集OVA里说到,交通课一枝花葵双叶小姐(伪娘)有一次和一个热情奔放正直爽朗为人正派的男子恋爱,全垒打女人夏实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因为葵小姐一边巧笑倩兮一边指着电脑上对方PO过来的照片夸赞,他有这些优点,因为他是九州男儿嘛……
这都快十年过去了,回想起伊举手投足那做派,还是让人萌动……
不过,葵小姐不是重点。
重点是,热情奔放正直爽朗为人正派的九州男儿,北海道北九州市小仓生人,雅也,他爸。
和这些词儿一个不沾边。
电影头一分钟响起的旁白说:那是1966年的某天凌晨,我住在小仓乡下的奶奶家,在乡下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门前响起了脚步声,五分钟后,这故事就变成了先锋派的故事。
这个一本正经的声音,预示着一个非常没谱的序幕即将开始。
别说,还真没蒙人。
他爸。
他爸回来了他爸。
他爸回来了带着满身酒臭味。
他爸一掌按在他奶奶五官上把老太太给推了个四仰八叉。
他爸走进卧室他妈让他躲他爸书房里他妈拦住了他爸他爸说你丫别摁我的胃。
他妈摁住了他爸的胃他爸说叫你丫别摁我的胃他妈尖叫着说你丫别耍酒疯了。
他妈回头说雅也你快跑啊雅也他爸狞笑着喊小孩儿回来。
他爸说放手你丫别摁我的胃。
他爸就吐了他爸。
真的。
导演给了一个侧面烘托效果,他爸把脸对准了他妈脑袋,摄影隔着纸门那么一拍,哎哟喂,那简直就是一个人间水泵啊。然后雅也这小子站门后指着他爸影子说:
大猩猩。
不得不引用一连续剧名来概括一下:《瞧这一家子》。
这事儿还没完呢,他爸在书房佛像画后边抓住了这小子,说:小孩儿,你爸给你带这个来了。完了从裤兜里掏出两串烤鸡串来,挺能得瑟地给了雅也。雅也却把观众视线引向了他爸的老照片上去,那是一修了一半的在建工程,他爸跟那工程前站着,端着一吉他,挺乐呵。旁白雅也说,真是个令人不快的青年。
是,这话要搁雅也的妈说,也就这意思。
然后他爸就端着个DV对着雅也,瞎拍。然后他妈也来了,也瞎拍。人端着平底锅,照着他爸脑袋,瞎拍。
拍倒丫之后,镜头一转,他爸把俩鸡串全秃噜到这孩子嘴里去了,难怪他爸刚才一直嚷嚷,拍DV呢这儿拍DV呢你摆个哭丧脸干啥呢。
瞧这一家子。


【三】雅也·之后的童年
这之后,他爸和他妈就分居了呗。
你们说这日子怎么过?
这头上沾着啤酒沫脸上挂着紫菜汤的日子。
没法儿过了!
你们说是不是,是不是啊?
必须分居,果断的。
我挺讨厌我这个臭贫的开头我决定换个严肃一点的叙事方式接着和大家唠这个宁拆一桩婚不拆一座庙的故事。

所以雅也和母亲回娘家。临走时父亲跟了出来,意味深长地点烟又掐灭,用眼角瞥了母子一眼,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有意思的是,父亲出来的地方,不是中川家的祖屋,而是小巷子里的居酒屋。
然后,母亲带着雅也沿着铁轨走,小小的雅也戴着小黄帽边唱歌边走在铁轨上,母亲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唱,彼时天很蓝,白云朵朵。然后笔者想到自己的小妹妹,她总说那是棉花糖,这是颇有意思的事情,大概就是童稚的欢乐吧。
再之后,雅也的母亲见到了她的母亲,在筑丰。雅也的外婆从第一眼看见自己的女儿归来,就隐约流露出一种若有似无的疏离,或许是循了女儿长住娘家不光彩的老派人心情吧。
筑丰和小仓不能比,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工业小镇。雅也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度过。所以他在铁轨上绑上蝼蛄,让火车碾过;在铁轨上绑上青蛙,让火车碾过;然后又在铁轨上绑上兔子,让火车……当然,他没舍得那么做。
然后,母亲深夜在家里携兄弟姐妹打花牌,后来就被外婆狠狠批评了一顿。这是当然的。所以母亲为了不让外婆生气,就提议:喝酒吧。……
瞧这一家子。
可是这段记忆的结尾,却是外婆被母亲陪酒伴舞时的奇怪扮相逗乐,变成了和乐结局。这似乎镌刻在了雅也记忆的深处。
然后的然后,母亲遇到了寺岛先生,在打工的居酒屋里。
再之后,雅也看见母亲画了优美的妆,他愉快地决定和母亲一起去玩。
最后,雅也看见母亲和寺岛先生走了,他在陌生的茶吧里到处找母亲,浑身是汗。
最后的最后,寺岛先生走了,母亲回到雅也身边。伊深夜起床给雅也腌咸菜的时候,问了雅也:“你喜欢爸爸吗?”
雅也回答说:“嗯。”
母亲应了一声,就没再说什么了。
国中一年级的时候,母亲携雅也离开了外婆家,搬到了父亲原来的单身宿舍里。至此,雅也的童年告一段落。


【四】流水账
写日记的时候把一天到晚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那就是流水账。写个电影评论,写的和裹脚布一样事无巨细记录下来的,恐怕还不如流水账。
可是,过日子就是流水账,生活就是流水账,或者应该制衡一下。
可是我又有点不想。
还是节制点继续往下说。


【五】有没有试过当混球?
换句话说叫做,有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事情?譬如姑娘晚归,小伙打架,瞒报成绩,摸家里零钱,等等等等。
少有人从不欺瞒父母。真的很少。
那个谁说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个谁又说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的时候我们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做着舒服舒坦,所以就(不知不觉)做了。家长却总是要死死抓住,你怎么不想想后果这个论点不放。一次二次下来,父母累孩子疲,最后变成很简单的几个字:好烦的爸妈,啰嗦。
就和一标签似的pia贴上去了,就不晓得撕下来,就是一终身标签了。可,是吗?
是自己的自以为是更多一点吧。

话归正传,说中川雅也。他上了专科高中,学美术,得住校。他临走上了电车之后拆开母亲给他的信封,里面是一万元和一封信。心里满是对他的鼓励,没一句落寞话。可他知道母亲挺失落,非常失落。他知道的,然后他就在电车上哭了。
可后来,这小子高中三年浑浑噩噩追妹子,妹子叫他信天主教否则不和他约会,所以他改约了摩尼教信徒,另一个妹子。拿着他妈的钱可劲儿造呗。
他又忘了,母亲在居酒屋打工。
他挺自以为是就这么忘了。
后来念大学,好歹挣上了个东京武藏野大学艺术系。好家伙,拿着他妈钱跟东京住着学生寮,成天不是抽烟就是打麻将不是打麻将就是睡妹子。
偶尔心情不错的时候,就看看他爸爸照片里的在建工程,这时候这在建工程早就完工了,就是东京的中心,东京塔。
临到毕业前,他给他妈挂了个电话,说,妈我没钱了。他妈说,哎,等我再给你寄。完了这家伙又说,妈我还一事儿和你说,就是我大学四年啥也没学,我毕不了业了我,我估计得肄业。
他妈妈就震惊了。
握着电话一直问:“你怎么没好好学习呢?你怎么没好好学习呢?……”
这孙子说,对不起哎。
然后这孙子就把电话给挂了。
后来他妈妈又打过来说:“雅也啊,我和朋友商量好了,我们决定一起盘下一家居酒屋,再努力几年。你也要努力,留级吧,明年能毕业的,能毕业的对不对?”
一句重话没有,这位母亲。
后来雅也这小子好赖是毕业了,母亲把他的毕业证书裱起来挂在居酒屋吧台后面。这小子却没有工作,天天啃老,借高利贷,打麻将。打麻将,借高利贷,啃老。
他在东京,母亲在筑丰。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六】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女回头大家看
这小标题低俗范儿很衬我说话的恶趣味,其实我不喜欢这句话。可这句话又是太普遍太大众很具有吠舍气息……
错了,其实这话就是很生活化。很多人年轻走走弯路,然后走回正道来,时不时叹息两句,要是当年怎么怎么就不至于如何如何。人都无完人呢,能叹息这些的,都已经不错了,比执迷不悟的好太多了。
中川雅也这孙子打麻将又输钱了,给他妈挂电话,妈给寄点钱呗……——这话他还真没好意思说。他妈说,你给我打电话是要生活费的吧,我明天给你寄,对了,外婆病重,你过来看看她吧,我知道你没钱所以昨天已经给你打了坐新干线的钱了。
然后这孙子就不吱声儿。
然后他妈想了想问他,你是不是把坐新干线的钱都花掉了?
这孙子还是不吱声儿。……

后来他去看了外婆。老太太一辈子干干净净,临了了,却披头散发躺病榻上;老太太一辈子紧张活泼能收能放,临了了,却神志不清迷迷叨叨。
中川雅也就看了外婆那一次。
外婆指着医院天花板说:雅也,你看,那里有一百万。你去把它拿过来,我们买锅。
那里有一百万,拿过来,买锅。
然后雅也就走了。

然后雅也给他妈挂电话,在回到东京之后。
结果不是他妈接的,那女的说,你妈病啦,癌症,住院做手术呢,都说不出话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个样儿呢??
然后雅也给医院挂电话,护士找了他母亲来接。
他妈妈说,雅也哎,别担心我,就是个小甲状腺癌,做了个摘除声带的手术。哎呀只是想说话说不出来啊呵呵呵呵……
终于这小子没哭了,他和上文提到的荒川良良俩人在表参道租了间房,开始玩儿命工作。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有没有有没有?
可这故事还没完呢……

【七】故事没完,我也不往下写了
马伯庸老师,提到这位高人的时候,先容我说句“祥瑞御免”。老师写过一篇妙文,叫做《剧透的艺术》。此文系统性讲解如何从标题开始将一部电影给剧透了。
我看我是没有人民艺术家苍井空老师那个魄力,我顶多就是个黄宏巩汉林合演一出小品剧——哎,人那也是艺术,我给自己贴金了。话说回来,剧透剧透点到为止……
嘿我这破嘴再叨叨下去你们不用看电影直接看我这评论就足够了已经……
其实这个电影我翻来覆去看了三遍了。写评论的时候抠去了很多原本的插叙情节,我写这半个故事,或者叫做转录这半个故事的时候说话神神叨叨,可是这部电影的温情牌却是小中见大处处见真情。
正是因为我自忖着没那本事好好把电影介绍给大家,有的电影叫评论一写,那白开水没劲的,影响这影像本身,这不好。
我也没按照人科班出身的评论家就甲乙丙丁戊己庚戌那些个法门来写,实话说,我是还没大学会那个写法。
我就想实打实让大家去看看,挺好一故事,我说了一半吞了一半。忒可恶了。
所以大家就着我这可恶劲儿完整看一遍,就是我写这评论最值的地方了。
以上。

7 ) 电影与小说中的《东京塔》

这是我期待了很久的一部片,因为之前看了同名原著小说《东京塔》,感动得不行。可是一直买不到碟,没忍住在优酷上看了,有一点点的失望,虽然片子基本尊重原著,但很多母子之间的细节确实没有小说表现得好,这也是电影有别于文学的特性,在2个多小时内表达的东西有限。

小田切确实太型,以至于他站着,走着都像是摆POSE,不过他的略带忧郁的偶像气质确实符合原著者Lily Franky的形象,有点浪子的文艺青年。

建议喜欢本片的人都去看下小说,我认为小说还是比电影好很多。

短评

我想到了他们,我爸妈。生活有时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有那些和自己有交集的人

5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哭到抽过去

8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隔了六年后重温这部电影,才感慨它与我的人生重合太多。像是世上另一个我,过着太相近的人生。

9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打开母亲遗物的时候,我也哭出来了。

12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4.5 重看。第一次看的时候,想的是“现在的、我爱的那个lily franky,原来是这样才成为他的啊。” 这次也依然这样感慨。如同一个孩童稚拙纯真的告白,即使剧作和节奏上都有乏力之处,情感上的完满却不可逾越。母亲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辆永不停止驶往终点的列车,可以同行一时,最终是追不上的,只能放手。曾经牵着彼此走过马路,有过那样阳光灿烂的午后,已经足够了。

17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让叔翻开妈妈留下的盒子,那张年轻妈妈抱着儿子的照片,我哭了。

21分钟前
  • 孙此方
  • 推荐

#重看#“来不及为你变成好人 我就是来不及说一声我爱你”永远有那么多来不及,那么多不甘,自15岁以后分开的15年一事无成,终于可以重聚在同一屋檐下,而子欲养亲不待的懊悔,到底要在人间反复演绎多少次。「东京塔」是心中未及目标怅然的投射,是关乎整个家庭变迁流离的象征,当我们还活着还有力气,一起登到塔顶吧!整体不无冗长煽情,但一波又一波的催泪弹简直无法抵挡(代入感满溢),离乡求学的惶惑与堕入虚无深渊,病床上的痛苦挣扎蜷缩,母亲的坚强乐观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携手共过马路全片高光时刻;终有一天死亡将赶上我们的脚步,失去给予我们血肉之躯的父母,于是我们亦失去了来时的路,余生也只能逐着死神奔去。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看了东京塔,觉得自己好像剧中的人物一样,一定要对父母好一些啊,其实父母要的都很简单。

27分钟前
  • 公关J
  • 力荐

超棒的剧本却拍得really boring所有的人物刻画都流于表面又哗众取宠比如小雅在火车上看到妈妈的信而哭泣的那场戏本来是很有效果点的,却由于之前对妈妈这个人物的负重性格和辛苦完全没有着墨,而导致这个点变得莫名其妙现实和回忆的交错方式,用的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想拍史实人生、平淡叙事其实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做不到百无聊赖的平淡,就一定要有壮烈的过程、鲜明的目的或者不流于俗套的主题否则就会成就这样一部长达2小时20分钟boring的电影ps,小田切让还是忧郁气

29分钟前
  • Jarr
  • 还行

1偶然决定看这片。开头一眼看到老板了。一会又看到片警了。2年轻的树木希林比她自己还像她。其他熟脸不说了。3最后难免两个人抱着抽纸看完,心里却增加了不少力量。4小田切后来gaygay的。5这老妈既平凡又不平凡,除了家庭和亲情方面的内容,一生教给儿子努力和乐观。就这么简单,但非电影大师没法拍。

34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力荐

母爱就是偷偷听儿子凌晨时分的色情电台节目偷笑却假装不知情

37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力荐

牵老妈的手过马路那段………………

42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小田切是这世上最适合粉(桃)色系衣物的男人!!!!

46分钟前
  • 小儿勾
  • 力荐

没什么可以打败支撑着一个家的母亲。

50分钟前
  • 阿梦
  • 推荐

有中文字幕了,不自觉的,成为小田切的支持者……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即便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也是一场时装骚。

53分钟前
  • 美丽新世界
  • 还行

电影看到一半时,那边就传来了您走了的消息,抱歉这么晚才看完,谢谢您一直那么坚韧又优雅的活着,也谢谢您在光影中的不断鼓励,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的无价之宝,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谢谢。

5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一部电影是两小时,一本书是几天,一生是几十年,爱长过了生命。

1小时前
  • YoyoRan
  • 力荐

那天母亲涂了鲜艳的口红,牵她过马路的瞬间,仿佛钻入时光隧道。斑马线变成铁轨,她牵我哼着歌谣走向病房改造的家。现在的家是真的病房,可以看到落雪的东京塔,午夜的黄色电波,涂了一半的轮船和扮丑的面具,彼此目送远行的一趟趟列车。原来长大的代价是,牵住的手迟早要放开,目送的人终于无法挽留。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不断搬家,几份兼职,胡闹的朋友一起吃顿热乎的就感到开心,非常有都市感,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描摹,即便没有过糟糕的过去,也能理解那种真实并感觉亲切。交叉叙事结构不错,跟现实交汇后童年的自己、年轻的妈妈又多次出现,很有代入感。探讨生死的日影真是多,给人力量与抚慰。平实的美感。颜值普遍很高

1小时前
  • U 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