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灵感来自瑞典畅销小说和电影,讲述的是马克和他的女儿埃莉诺的故事。10年前,埃莉诺变成了吸血鬼,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主演Demián Bichir, Anika Noni Rose, Grace Gummer, Madison Taylor Baez, Kevin Carroll, Ian Foreman和Jacob Buster。将于10月7日首播。
除了人物基础设定照抄原版,原版惊艳的颜值仿佛被导演拉进下水沟,毫无底线。啰嗦的对白,无聊的剧情,拉胯的颜值,原版情怀也拯救不了这部翻拍的烂,一集弃。
欧美关于吸血鬼影视愈发贫瘠。从最初的德古拉到夜访吸血鬼,再从暮光之城到吸血鬼日记。吸血鬼男女主形象一直给我们惊艳完美的印象,到这部剧,刷新观感,女主从欧版里的冷白皮切换成小麦肤,高鼻深目变成平平无奇。男主从金发碧眼苍白小正太变成消瘦病态黑哥们,不是说黑哥们就不好了,但这波政治正确操作实在太刻意,观者视觉体验不好还能有看下去的欲望?果然是应了它的片名:生人勿近。我确实不想靠近。
假如你没看过原版或者不喜欢北欧式抒情恐怖文艺电影,请绕道此影评。
首先,任何拿“political corectness"说事的人,显然都对西方的实际舆情一无所知。这部剧不但不白左,反而靠着西方保守右翼一贯的“教会、家庭、政权”的皮诺切特式“家庭价值观”,成为了最近西方最为右倾的电视剧之一,只不过右倾程度还没有达到谢里丹的《黄石》、《金士顿市长》那样公然回归19世纪价值观而已。
整部剧里真正涉及到白左的地方,或者说涉及了种族的地方,总共只有两处:
第一处,黑老妈感叹说“我累死累活那么多年,却只是在击毙一个黑人男子之后才得到表彰”;然后她的亚裔搭档竟然啥也没说。我看着剧集的导演中也是有越南裔的,然而就没人想到提一句亚裔和黑人在种族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处,白皮老爸说,他在墨西哥生活过多年。然后就完事了。说这一句话仅仅是为了顺带提及他的信仰和为什么他在文化上跟拉美人共融而已,不涉及任何剧情推动的功能。
真正被触及到的白左问题,只有一个,种族问题。但它在种族问题上是属于那种经典的老派“忽视”:我不明白这个种族问题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就弄几个有色人种演员来演那些完全可以被白人演员演出来的角色吧。事实上,你要是光看那张海报的话,你甚至不会知道演员们是有色人种,你更不会发现原来原著的主角是小男孩和小女孩而不是一个中年油腻大叔。
换句话说,他们写了一个就算全都是由白人演员也不会有任何变化的剧本;只不过他们使用了有色人种演员而已,却绝口不提角色因为自己的有色人种身份而会有哪些独特的人生经历。这就是大家一起闭眼歌颂太平,假装西方社会的各种问题都是不存在的。
当然,黑老妈带着女主去学习女子防身术那段也可以算是顺嘴提了一句women empowerment。然而仍旧是对剧情毫无实际推动作用的废话。从第二波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后冷战时代的“我虽然住在发达国家,化浓妆,做发型,穿裙子,但是我仍然比那些苏东阵营的假小子更能推动女权”的荒诞话术,可谓是司空见惯了。
---
作为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版权制度的海盗党,我是只看了网上下载的原著中译版的前半截,所以我接下来对3个影视剧翻拍版本的分析只能根据原著的前半截来展开。
这部电视剧作为原著的第三次得以拍摄,可以说是人文关怀色彩最低的一次拍摄。
第一个版本,瑞典电影版,确实复现了原著的那种绝望色彩。但是它偏偏又忘了小女主艾莉这个角色是个被阉了的男孩。然后还顺便忘记了所有关于小女主的大老爹是gay的事情。除了大老爹谋害一个青春期男孩的镜头之外,我们看不到任何原著体现的那种gay里gay气的内卷气息。不过它确实是让我们为了弱者的孱弱而产生了一点代入感。而且瑞典80年代的地理经济条件配上当时北欧和中欧那些跟苏东阵营如出一辙的赫鲁晓夫楼,这味儿太正宗了,太东北老国企了,我非常满意。
第二个版本,阿沙和克洛伊的美国电影版,把场景放在地大人多的美国,就缺少了那股纯正的东北老国企的赫鲁晓夫楼味道,显得非常不正宗。带有gay气氛的部分也照旧被压缩到最少。好在它在校园霸凌的问题和离婚闹剧的问题上尽可能复原了瑞典电影版的绝望氛围,让我们又关注了一下弱者,还是有些人文关怀的。
这次的第三个版本,干脆把gay里gay气的部分全砍没了,校园霸凌的成分差点被砍没,让你根本看不到弱者在哪里,只会觉得所有角色都是强者,生活得好幸福啊。
最要命的是,这次的电视剧版为了满足皮诺切特粉丝们的右翼价值观,极力强调“家庭价值”,在若干段的教堂悔告的情节里把普世大公教会绑进来替里根-撒切尔经济学站台,可谓是堪比萨拉查、佛朗哥、常凯申、自民党的人间之屑了。教堂,作为保守派的终极大爹,借助着家庭价值观实现了暗度陈仓之后,接下来就差右翼的标准流程了:集村并屯、三光、还乡团、直升机扔海里、妇女回归家庭、人人进教堂。
只要我们继续在没有家庭价值观和教堂的地方强行给它加进去家庭价值观和教堂,我们就能一起回归皮诺切特的标准家庭框架,实现人人都能进教堂,人人都能被直升机扔海里。
---
原著就高明到了哪里去吗?也不见得。原著作者的作品是一种半自传性质的怀旧年代文。他写作的背景设置在80年代,是瑞典各种弊病丛生、经济野蛮疯涨的年代,同时由于自身经济基础本来一穷二白所以又尚未养成足够“白左”的社会风气。
换句话说,就跟咱大陆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情况下,人就容易患上PTSD,就容易发傻,以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最凄惨:我的童年一定是天下最黑暗的了,我好悲伤哦,快来抱抱我。
作者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感觉自己一生经历的校园霸凌好可怕哦,于是就写了这么个爹味十足的东西。目的是给今天躺在瑞典发达经济的功名薄上的小年轻们看看,我们作为你们的父辈,在80年代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惨童年,才换取了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好惨哦。所以你们快跟着我一起哭!你不哭就是不尊重老人!你不哭就是不尊重PTSD患者!
然而这种小资产阶级的感怀伤悲、无病呻吟,放在intersectional feminism的立场上看,又显得很搞笑。比如吧,我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爱好者”,自己住在发达国家,却天天喷发达国家、同情发展中国家,每日看的都是《零零零》、《无境之兽》、《边境杀手》、 《战地巫师》 这样的东西,所以你作为一个来自和平富裕地区的白人顺性倾向男人,你跟我说你好惨哦,我甚至都觉得好笑。
你一个饿不死的人,再丧又能丧到哪里去?你丧权辱国了吗?你丧尽天良地吃人肉为生了吗?你丧城弃地了吗?
说白了,这帮饿不死的人还是缺张敬轩了。他们所居住的富国,为什么会富?因为他们占据了好地盘,由剥削穷国的资源,还不允许穷国人随意移民到富国来,生怕弄得富国也地少人多然后变穷了。
穷国人的苦难,归根结底是富国造成的。如果穷国人说我好苦哦,所以我要仇恨穷国,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穷国人的痛苦,是穷国遭到富国压迫剥削的结果,而不是“穷国好邪恶哦”的罪证。
没看过影版,感觉这故事还蛮不错的嘛~~吸血鬼小女孩和慈父的故事。双线时间差的设计我很喜欢。后面的各种整活还是挺期待的~~~~希望能有个HE吧。个人评价:B+
看封面两个演员都很不起眼,再看豆瓣评论以为剧情很水,一直没看,直到现在无剧可看,终于点开看了一集,非常棒,比美版电影好多了(瑞典版没看过),父亲和女儿的演技都比电影版好,增加的剧情背景也在原作的故事基础上更丰富了,特别是魔术剧情的设计是点睛之笔。今年两部吸血鬼电影改编的剧都很扎实,同期的剧能比的只有边缘世界。而且第二集第三集都没有下滑,剧本扎实在这个美剧电影灌水的时代很难得,演员也都很棒。| 从第8集开始拖沓了
给大家试毒了1集。别看!因为我非常非常爱美影版的《生人勿近》。再加上最近《夜访吸血鬼》电影改编的剧版选角,剧情都挺不错。给了我一点信心,我就忍不住看了。但确定干煸小黑人,不怎么白+长的非常一般的女孩,是两个主角后,我.....选角就失败,还谈什么其他的⊙_⊙最好像《重启版同志亦凡人》那样,翻拍辣眼睛的1季,直接被砍!
一集弃。辣眼睛的水平。
其实原版电影我已经忘光了,当个新故事看的。人物设定和关系架构都不错,只是节奏有点拖沓,但结尾很炸,让我对下一季的情节展开有点期待了。比起亲情和爱情,觉得这里的友情是最打动人的。
节奏偏慢,在看过了两部剧情差不多的电影之后再看剧集,就明显没有耐心了!
这年头谁还看北欧冷艳少女啊,我就爱看齐比安大叔带娃~
中规中矩
故事本身的体量还是适合拍电影。扩成电视剧显得很啰嗦
5.5/10 变土了
让人耳目一新的吸血鬼片
Showtime,同名电影翻拍剧版,清洁拉胯,演技掉线
An intriguing adaption.
比起影版扩充的诸多角色严重冲淡三个主角间的纠葛 如父如侣沉重的供养与陪伴关系被搁置 尤其两个小演员一改阴沉怪胎设定 欢脱得很 一时令人不好接受
e03
瑞典版电影是我的最爱,原著小说也收藏了简繁两个版本,希望这个好故事得到更多关注(已看到第七集,全剧最棒的一集)
人人都是咆哮帝,全方位得烂
1.不知道咋样 先标记 2022年10月13日11:21:16
慢慢的拉开帷幕了
故事说得挺好。但是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活就能去杀人的这种价值观只能用自私的执念和贫瘠的内心去形容。这个世界上谁离了谁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