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社交恐惧症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卞约汉李柱胜柳俊烈

导演:洪锡宰

剧照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2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3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4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5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6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3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4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5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6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7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8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9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讲述了准备员警考试的志雄(卞耀汉饰)和勇民(李柱胜饰),加入到了寻找留下了有关因SNS自杀的军人的暴言的“蕾娜”的行列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在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NETPAC Award)和韩国电影导演协会奖 第40届首尔独立电影节 上获得观众奖和演员奖(卞耀汉)并参加第13届佛罗伦萨电影节,以及作为2015年多伦多韩国电影节开幕影片。

长篇影评

1 ) 個人电影清单#152.《社交恐惧症》

個人評分:★★★☆
先抛开电影本身,韩国电影值得让人称赞的是无论电影本身叙事性如何,但犯罪类或者剧情类电影的选材总能抓住观众的G点,这点不可否认要比国产量产电影选材要么是鬼故事(还永远都是假鬼)要么就是各种轻喜剧狗血都市爱情剧要好。
网络暴力虽然说不上是新颖题材,最近被人骂到网都不想上的陈凯歌之前拍的《搜索》其实算是类型片里算是很不错的一个代表。平心而论这一部电影在节奏和故事戏剧性发展方面都要逊色于《搜索》,但另一方面由于少了剧情戏剧性,这部电影在网络暴力的真实还原度上其实会显得更高。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电影结局如何发展,网络暴力题材电影到最后警示观众的结论都是:当你认为自己站在一个当下主流价值观受大部分人认可(甚至绝对认可)的位置去用恶言相对批判另一种少数派(甚至多数派)观点时,在第三方中立派眼中你的鲁莽和武断已经为你自己扣上了「激进」的帽子。
我在这里大胆将这段时间「同性恋婚姻合法」这个大热话题搬上来作为一个网络暴力的讨论例子。
首先我有必要申明自己对于同性恋的立场:不支持、但对其对其不歧视且保持绝对的尊重。
倒绝非否定认同同性恋的人为自己的价值观捍卫话语权有什么不对,重点是捍卫的力度。其实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都能在微博、微信上看到很多关于同性恋认同者对恐同者的言语攻击,且我发现这类攻击者以异性恋者居多,倒是许多同性恋对这个事件保持发言态度上的理智——他/她们作为真正当事人倒是以内心的欣慰愉悦且理智安静的状态回应这个事件而非哗众取宠大肆宣扬。我所目及是极少男生转发这则新闻,倒是有些男生转发那则「美国大法官拟长文从法律角度发表对同性恋合法化感到愤怒」的长文,但很快这些男生就被同性恋认同者扣以「直男」或者「直男癌」的称号。
恐同难道是一种错误或者说狭隘的价值观?我不这么认为。甚至举个荒诞夸张的例子,如果我说五十年后世界通过了「兽交」合法化,那时世界认为爱应不分性别更应跨越种族,那时你会作何感想。
必须声明,这绝没有污蔑同性恋的朋友们,我想表达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一种不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理应有它被排斥的理由,但支持它的人有去捍卫的权利,但这应该建立在双方互尊互重的前提下。
曾经的恐同者如今已转为沉默或默许的大多数,而同性恋支持者此时更应对他们表示更大的尊重而非骂其狭隘或直男癌。毕竟,恐同者排斥同性恋就如同同性恋只对同性恋感兴趣一样,仅仅是出于一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这不应涉及到道德层面的批判。再毕竟,人类的生殖繁衍的本质,需要靠异性恋去维持。
再说一次,我十分尊重同性恋,且对其的尊重高于对其的不支持程度——很大方面我这样的态度也是受到网络评论观点的影响的。
不知道这算不算跑题了,但无论哪个论题都好,兼听则明、保持语言批判性的克制——应是我们当下每个网民的基本素质,这是我上面所说一切的核心。

2 ) 言语之刃


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不会讲故事。对于网络社交的这方面讲故事的手法,甚至远远不如动画《无头骑士异闻录》精彩。
《社交恐惧症》很沉闷,作为一部韩语电影,风格偏向纪实,让外国观众看起来更加枯燥,甚至乏味。如果不是处女座,大概在进度条走到一半的路上就点叉放弃了。
直到电影进行到了三分之二的部分,才迎来了我觉得最精彩的剧情——对于自杀身亡的女主人公闵荷英的性格展示。
闵荷英,被同学表述成给人感觉不舒服的人。


在作品赏析课上,闵荷英把同学的作品,评价得一无是处。


单从闵荷英的言语上,就可以窥见她所评价的作品是多么的狗血无趣,可以说闵荷英的评价并没有错。但盛气凌人的态度,让人很难接受。于是教授制止了闵荷英的行为。


如果事件发展仅止于此,那还是一段普通的师生交锋。但紧接着矛盾产生了激化。


闵荷英在众目之下,从教授手中抢回了笔记,阻止了教授复印分法的行为。师长权威被挑战的教授,立刻对闵荷英做出了惩戒。


失去了上课意义的闵荷英,进行了彻底的报复。揭露了教授抄袭的真相,并公布于众。



这是一个与网络无关的事件,却最精准反映了闵荷英的性格。如果让各位读者和观众评价闵荷英和教授,孰对孰错,我想会有大部分人会觉得闵荷英是个疯子。

事实也却是如此。闵荷英非常疯狂。《社交恐惧症》就是呈现了闵荷英“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整个过程。电影开始,一个从军营中出逃的士兵自杀的新闻,在网络上形成热议。闵荷英因为出言不逊,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并被人肉围攻。


引起公愤的闵荷英,被人找到真实姓名和住址,一群网瘾少年决定亲自上门教育她,同时在网络上公开直播。


当众人进入闵荷英家的时候,却发现闵荷英已经上吊身亡了。但闵荷英的死引起了众人的怀疑,有人觉得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在追查“真凶”的过程中,这群年轻人了解到了闵荷英惊人的经历,也怀疑过不同的凶手,引起过更大的误会,最终证实闵荷英确实是自杀。
故事这样讲述,有多少人觉得闵荷英死得活该,有多少人觉得这群网瘾青年倒霉卷入了刑事案件?
如果这样想,那就来看看这群“无辜”被卷入“凶杀案”的年轻人,都做了什么。
在找上闵荷英家门之前,在网络上留下各种豪言壮语。


面对闵荷英的尸体,除了男主人公提出报警之外,其他人无动于衷,甚至只想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打电话抱怨。


看看这些人的言语、行为和面目,再看看闵荷英的话,到底疯狂的是谁?


如果闵荷英是个疯子。那这群“无辜”的看客,就如同恶魔。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这群年轻人认为男二极有可能是“凶手”,依然对男二进行了围攻和直播。男二险些自杀。


而男二也并非清清白白,而是把一切归错于闵荷英,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



这个关于网络社交的故事,到此为止。就像你我真实生活的世界一样,新闻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变成旧闻,有太多新的热闹等着人去八卦和围观。



但闵荷英虽然是自杀,就真的没有“凶手”吗?
不,凶手存在。
真凶就是那些找出并公布闵荷英住址的人——以公务员身份便利,利用自身黑客技术,调查出了闵荷英身份,并在网络上公开散布。


在整部电影中,只有一个画面展示了这个极其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他不杀闵荷英,闵荷英却因他而死。可他会内疚吗?不会,可能连惶恐、害怕和心虚都没有。比闵荷英可怕的是这群网瘾青年,比这群青年更可怕的是他们背后嘲讽攻击、肆意发言的人群,而比这群人还要可怕的,是电影之外我们这些观众,看客。

尽管《社交恐惧症》这部电影套着网络社会的外壳,但本质,却无关网络。电影开始第一个自杀的士兵,死于军营中其他人的蔑视与嘲弄。第二个自杀的闵荷英,一样如此。第三个自杀的男二,依然如此。并且,三人选择的自杀方式都是上吊自缢。


疾病之外的自杀行为并不值得同情,但真正把人推向死亡的是周围看客的言语和眼睛。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八十多年前,迅哥就一针见血指出“看客”的可怕。在网路匿名的时代,人更容易肆意的发表言论,言论自由是政治正确。但仔细想一想,用以为不用负责任的言语去攻击本来就没负责的言语,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电影中导演借角色之口对闵荷英的评价,不是偏激,不是疯狂,而是同情。


而我也想借导演之口,劝解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曾经毫不掩饰戾气,放肆评价议论的人,言语之刃是双剑。


本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随意转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

3 ) 分身——《社交恐惧症》观影记

卡麦隆·韦斯特有一本著名的心理学小说《二十四重人格》;池城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韩剧《kmhm》,都在讲多重人格的话题

《社交恐惧症》试图呈现给观众一个虚拟世界的力量,尽管那力量不能用任何度量衡来给一个描述,让人能有具体的感同身受

影片算是比较短的100来分钟,前60分钟我以为看到了韩国制作的烂片,就靠卞耀汉的一些人气和柳俊烈够能放的开的"丑"撑场面,还好,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后劲还是有的,尤其个别镜头单用暗黑背景屏幕,全程再现网络聊天实景,导演的用心集中在下半场薄发,渐渐引出他要表达的情绪,此处不用"情怀"之类的词汇,因为网络暴力的主题,私以为用"情绪"更妥帖一些

影片里前后两段几乎一样的场面是一种悲凉的纠缠,前一个不可挽回的结束,后一个由参与者变成被加害的人,原因却全都是因为隔着屏幕毫没由来的指责,参与的人个个都极尽谩骂之能势,甚至可能只听说了一个字眼,就已经编好了一篇长长的檄文
结尾卞耀汉有几句画外音:"热闹了一阵之后,就被女团的丑闻很快盖过去了",可被毁了人生的永民再也没有回过鹭梁津,更不要说他曾有过的理想……

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就像是交替显现出的一个人不同的分身,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一会唯唯诺诺,一会因为可以匿名就不可一世的跋扈起来,有时候记性好到睚眦必报,又有时候因为可以躲在屏幕背后,赶趟儿似的去关注下一个"绯闻",平日里份内的职责面前呆若木鸡,用上网名了,摇身一变,挥斥方遒,明明压制的很好的脾气,在网络世界里和一个素不相识的某某嘴仗开到天际……

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表象不同的一个世界:千百年来,历史里写的都是"弱肉强食",《六龙飞天》里天下第一剑最终就说了一句话: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是了,这是这世界的第一个分身吧,第二个分身就是虚拟的世界吧,它还有那么多不同的分身,有时候是温暖,是热情,是慷慨,是真诚,有时候是冷漠,是残酷,是好斗,是自私……还有还有,囿于词汇和篇幅的那些

如果说真实和虚拟是世界不同的两个互为关照的面,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完全拎得清两者的分界,也许有点自视过高了
有一句话:从生活逃入文学注定失败,因为文学写的必然是生活!把这句话可以改为:从真实世界逃入虚拟世界注定失败,因为虚拟反映的必然是真实!

4 ) 谁是真正的凶手?

冲着老柳看完了社恐,很庆幸没错过一部优秀的影片。
整部电影以追查闵荷英事件的凶手为主线,节奏紧凑,环环相扣,让人有想看下去的欲望,紧张时刻的BGM配得恰到好处,镜头多次特写了人们敲击键盘的手指,对于键盘侠的特征描写得十分到位。结局虽然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凶手是谁,然而影片中通过多个镜头来对手敲击键盘进行特写,正是将凶手的面貌呈现给大家,闵荷英事件的凶手不仅是他自己,更是所有写恶评的键盘侠。
“网络暴力”这一题材真正贴合了我们的实际生活,键盘侠无处不在,大到上升国家政治,小到某市某地区发生一起事件,在社交网络平台下,我们总能看到有人披着马甲或化身流氓恶言相向或化身正义使者振振有词地批判,这些人可能是与你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能是你身边的朋友,甚至就是你自己。人们以为在这一虚拟世界,就无人认识自己,便开始肆意批判发表言论,释放内心的猛兽,如同影片中永民所说的“反正网上谁都不认识自己”,然而他被黑了账号,泄露了个人信息后,连学校都不敢去上了。“我们无法理解像他这样的人”,无法理解写恶评的人究竟在想些什么,究竟出于何种目的,究竟遭遇过什么样的经历才写出那样阴暗的文字,可更可怕的是,不知真相的群众用恶言去对抗恶言,最终也将自己变成那样的人,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后果。
电影中的所有角色特性几乎都划分得十分清楚,进行直播的阳捷,恶评黑料能手永民以及一群热衷于现杀的键盘侠等,客观来说,他们属于影片中较为鲜明的反面角色,只有志雄一角,说是亲历者,却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因为好奇心,因为朋友的煽动,被卷入了这个事件之中。这样的他,像是更贴近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怀着梦想去认真学习,努力生活,第一次发表的评论是“如果我当上警察,第一个就要抓你这样的人”,算是恶评吗?谈不上,更像是一句关于梦想的宣告,我看到的是他的热忱,但遗憾的是他没有足够成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被周围高昂的情绪所煽动。而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最最有可能扮演的就是像他这样的角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看到太多的东西,模糊了自己的理念,便跟随着舆论的指向走了。倘若走的太远,那便再也回不来了。所幸,志雄没有走的太远,他的结局不算太差,复读考试过了,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
影片的高潮是永民自杀阶段,大概观众都会以为永民会成为第二个闵荷英,可是没有,“及时赶到”的阳捷和现杀分队“救”了永民,并现场直播到网上去,然而永民的行为在现杀队和直播观众等眼里却变得做作滑稽,没有关心安慰甚至对他加以讽刺,这使得永民恼羞成怒,失去了理性。这个阶段的描述甚至比闵荷英死亡阶段更加残忍,因为在经历后闵荷英事件的人们没有反思自我,没有变得成熟,反而变本加厉,差点制造出第二个“闵荷英事件”。
“至今网上仍有人认为闵荷英是他杀的”结尾这句增添了影片的悲剧效果,因为人们仍无法意识到杀害闵荷英的,并非一样利器,一条绳子或是一个人,而是自己的言论导致了她的自杀行为。没有意识,则不会反思,更何谈改变。
留一声叹息给影片,留一份警醒给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助力者,也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因此,千万,千万告诉自己,人言可畏,三思而后言,也请一定怀着热情去拥抱生活,做一个善良的人啊。

5 ) 今年的韩影,不要错过这一部。(随感非影评)

今年总共也没看几部新片,韩影更少,加起来也就四部,因此万万不敢直言这部是上半年里最好的韩影之内的云云。但这是我个人今年新片里第一个五星,纪念一下,就多发几句牢骚。

再次强调下,打星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粗暴简单的,只能说在时下这样影像媒体滥觞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最快捷成本最低的商业选择手段。我个人打分的习惯通常是将之放至于同一小范围体系来考察。一个导演手下的一系列电影。或者说一种类型下的电影。或者说一段时日里一个区域的电影。而不做笼统的评价。你很难说《现代启示录》和《四百下》谁高谁低。在我看来这样的比较没有多少意义。

回到这部片子上,其实五星并非说它本身无可挑剔。其实本片除了摄影上几近完美,无论从叙事的漏洞上或是题材本身挖掘的深度上都并非是高水准之作。但在我看来,它的出现的意义是其他类型片无法替代的。在韩式犯罪类型片发展到今天,它非常难得的让人看到了几乎剔除以往所有惯用伎俩的韩式犯罪。不歇斯底里,不一味迎合国民黑政府的愿望,不使用快速剪辑,不用背景音乐,不突兀地装模作样。

一以贯之的稀疏日常从头到尾,表面上节奏并没有迎合观者心态,让剧情自然发生,但实际上又紧扣疑点的伏笔牢牢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其中角色设定上的多重视角也很有层次感。片中人在直播现杀时,我们也在直播片中人。两位男演员的表演比起同辈也显得自然纯熟很多。卞能延续在《未生》里的出色发挥的确很欣慰。


最后说一下题材内容。其实网络暴力的话题已经成为咱们这个时代经久不衰的热题。扫了一眼短评,看到有友邻差评的原因是:不如《搜索》。这让我感到疑惑,我不清楚他认为《搜索》与之相比到底高在哪里。在那部(在我看来)完全挂羊头卖狗肉的明星扎堆却无卵用的片子中,网络暴力已经被稀释到几乎消失的地步,离异女人自强不息,高赵恋前传,姚晨版新闻编辑室。都有,就是不关网爆任何事。呈现社会议题如果始终需要以非常戏剧化的情节来做支撑,事实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而这部片子的魅力正在于展现了去戏剧化应用在呈现社会事件中的功效,每一步都打破观者的既有期待,当你感觉按照以往看电影的经验它接下来该怎样怎样的时候,事实上它并没有怎样怎样。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有很多观众在看到结尾道多利上吊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这群傻逼上天台看见的又是一句吊死鬼的死尸吧。但电影这时候用了滑稽的方法处理了这个事件的发展,但是作为具有上帝视角的观者而言,其实这样的滑稽比一具死尸要来得更加残忍。

像类似这样的细节处理,片中还有很多。每一个细节往深了去都是你我所处的时下的网络生态和现实世界交汇而可能产生的荒诞事实。在键盘侠们将道德底线调至最低为了毫无成本的虚幻正义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的时候,当大多数人误以为绝对的个人主义就等同于“我没有义务只发表你想看的内容”的时候。没有人能理得清到底是谁杀死了她。


蔡康永在一篇访谈中有这样一席话让我印象极深也极为鞭笞我,让我反思自己行径。在很长的一段时日内我是那种为了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顾一切的人。但这如今成为我每当想起就忍不住低下头的一个缺陷。这是一种疾病,这是一种匮乏。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在网络上面发言的人,常常都是对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对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常常是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的人生常常很可怕,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常在网络上写东西的人讲的话,他们只是爱讲话而已,不是他们很有本事,讲出对的、有智慧的话来。很多沉默的人是过得很好的,他们只是不善于整天在脸书上一小时发一篇文章。这是我给年轻人的第一个建议。”


片中女生的同学对女生的评价:她看了很多书,为人很冷漠,说话从不留情。老师的评价:你对别人头头是道,为什么不自己拿出一点作品来呢,只顾批评别人的人无从进步。


也许很多观者在途中和我有过一样的顾虑,为什么警察不介入此事呢。为什么他们可以轻易地到达别人的家中而不受管制呢。在已经出了人命的情况下,他们短时间内又对下一个目标做出同样的事这样真的可以吗。

警察的缺席真是这部片子的神来之笔。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法律观照不到的角落实在太多太多了。网暴的真空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你我围观了太多伶牙俐齿牙尖嘴利的人的盛会,他们轻易的评断一个人在网络上呈现的某个片段就等于这个人的全部。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假想敌画像。但因为他们在言语上的胜利,他们赢得了史无前例的喝彩。一方面,审美上,这是个言语严重败退甚至退无可退的时代,另一方面,某种程度是,这又是一个言语决定一切的时代。

如果有可能,越多的人看这部片子越好。

最最后,这部的摄影很出色,很好地参与了整部片子的建构,是除了主角之外的主角。

6 ) WL=网络=未来≠无赖

涉及到的主题是网络暴力,当下讨论比较火的问题之一。影片主要不是在讲述什么,讲的生动与否都不是影片的关键。关键在于代入,将你的生活与影片相结合而引发的思考。看完影片之后的感受才尤为重要。

影片的选裁,不突兀,不夸张,不造作。影片的色调没有刻意去营造压抑,但故事的起伏总是发生在晚上,甚至有些镜头,我需要把亮度调高才能看得见。我想还是与主题有关吧,和网络一般,你看不清,更看不到。没有过多残忍的镜头,比如闵荷英死去的镜头,没有特写,就是全景,背面,也许这种不露骨的残忍才真的可怕。

影片的人物塑造,不是很成功。没有刻画的很细腻,只是大方向的去把控。有些情节,也没有处理的打动人心。比如受害者和施暴者,影片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比如影片的片名《社交恐惧症》,影片并没有过多的去讲述“女主”闵荷英与社交恐惧症的联系以及社交恐惧症与网络暴力的必然性,表达的太浅显,就是一群无聊的闲人在无聊的攻击。虽然是有这样的存在,但这毕竟不是纪录片,电影还是要有其表达内涵及方式的,更何况现在记录片都在转型呢。整体感觉,是粗糙了些。但主题的选择,还是贴近当下的。思考的深度,还是有部分去取决于观众的。

影片较为讽刺的就是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乃至后来成为受害者的,竟然是准备参加警察考试的学生,这太讽刺了…他的结局也是肯定的

这个情节也是整部影片表现最血腥的了,人性的冷漠。闵荷英的离去也没有唤醒大家的良知,悲剧又在重演…思考后总是要有改变的,网络虽然可以满足你的想象以及内心的部分黑暗,但适可而止。共创和谐网络社会啥啥的,就没有必要再说了。大道理,大家都懂。骂爽了,骂惨了,又用害人的键盘去编造同情的 善良的 正义的另一个你,没劲

网络迟早会好,我相信,毕竟它是由人操控的嘛。没有人会拒绝善良的意见,也没有人会接受无故的谩骂。远在网络那边施暴者的你/他/她,自重。电影中的结局总是惊人的相似~

7 ) 广电总局来看看别的小国家电影界对社会的自省力

(网络暴力+语言暴力)韩国最近这种题材非常多,不过也是,泡菜饭行动力max,anti起来分分钟搞个event弄的鸡飞狗跳,所以这个类型片子运势而生了吧。


——————--------------------------------—剧透分割线——------------------------------------—————

细节上不得不赞扬几个具有冲击力的转折点,女主的突然死亡,后期的他杀怀疑,带着悬疑扒开的死亡真相。
跟着男主们步步逼近,最后发现结果就是最初的判断。
通过对道多利的审判,点出网络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可怕之处。

这是非常引人深思的话题,我相信道多利自杀被救,在地上挣扎的时候,观众一定是心寒的。
那些本身在施加暴力的人,带着“正义”的帽子,嘲笑着宣泄愤怒或得意。只有受害者和观众知道,这是多么残忍且冷血的的行为。
纵观当下,不仅电脑背后的段子手,无意转发的普罗大众,甚至是无良媒体人,因为社交网络的便利而重复着一起又一起伤害。

不过,电影在过程上有点闷,如果制造更悬疑点效果会更好。

当然了,对于韩国的忠武路,我一直抱有崇敬之心。无论演员的质素,到导演编剧的质素,都要比国内好太多。
可以看一下韩国真人事件改编的悬疑三部曲,《辩护人》之类。韩国电影界,用自己的力量,对于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甚至政治敏感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传播着希望国家和社会变的更好的信念。
当我知道《辩护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时候是震惊的,这种事在国内是绝不可能上大银幕的。哦,当然,电视剧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电影界的悲哀在于我们有个广*电和来钱太快的电影市场。被捧的不要不要的大牌明星,每个角色都像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的男女主角,还有被电影梦想充斥的导演界编剧界。所以才有了以于妈为首的裹脚布狗血系列连续剧,还有以新一代郭“导”田“导”赵“导”等等的最酷炫奢华青春系列。
想起冯小刚曾说过当下的电影体制阻碍了电影人的发展。真的是举双手双脚赞同,也真的是心寒。
作为宣传和洗脑工具的电影都被商业和伪青春统治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告诉下一代,我们曾反思曾努力?

最后表白下狗壁哥、李柱胜和柳哥。
《未生》狗壁和《六龙飞天》李方地;
《制作人》天使和《匹诺曹》班长;
《请回答1988》金正焕和《社交恐惧症》直播mc阳捷。
这些演员,你都认识他们,但演起来怎么和上一次见他们不一样了呢?啊,因为角色性格不一样啊,演员连整个自己的性格都能盖掉在演啊!脆骨!
(最后一段仅仅用来讽刺某些中国“演员”,我相信大家都懂的。)

短评

升级版的搜索,网络暴力从二次元走到了三次元。故事线挺不错的,但是导演对节奏的掌控有点缺,所以把片子想成整体一个故事觉得还不错,但是把每一幕拆分了来看就变的非常的没有联结感,而大段大段的留言板对非韩语观众就更劝退了。

3分钟前
  • 鸟鸟弗斯
  • 还行

题材不错,现在的网络暴民真的可以杀人

4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男主脑残粉

8分钟前
  • 小真真
  • 力荐

好无聊啊……

9分钟前
  • @Leo
  • 很差

大悦城

10分钟前
  • F
  • 还行

这个时代人人都有社交恐惧症。

14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总的时长加起来还没有黑屏几分钟的字幕精彩。借名不说社恐,说了社交网络带来的恐惧。

15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搜索升级版,呼吁重视网络暴力,呼吁立法管理,实习网络实名制,呼吁建立合法的网络警察。PS我就是去看柳俊烈的

18分钟前
  • 青烫APOsing
  • 还行

5.7分。啰嗦,没重点,主线松散,所以案件都没解释清,更别说探讨社会问题了。

22分钟前
  • 海娃兒
  • 较差

剧情推进太慢了。

24分钟前
  • 李湘
  • 还行

电影里面的字幕有点儿多,请问,我是看电影来了,还是看电影里面的字幕来了?

27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影片只是默默的讲述了一个故事,网络暴民在现场目睹了自己「杀死」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后面仍然在继续网络暴力,这就是真实情况。虽然是2014年的片子,伪纪实,也有点闷,还是建议大家可以看看。PS:片名有点误导,应该是比如「网络暴力」「键盘侠」。

32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为了看金正八来的,演得真好。虽然有点欠揍。但还是很帅。虽然还是有点欠揍。但是帅呀

33分钟前
  • 推荐

社交恐惧衍生社会冷暴力,社会冷暴力反过来又直接暴力了作为者,孰是孰非啊。

38分钟前
  • 蔷薇
  • 力荐

故事太简单,要表达的思想也很简单直白。为了柳哥刷完了这片,不过牙套柳这个男配真的是丑得直逼我爱他的心啊你为何要牙套头箍这么丑啊为何我还是这么喜欢你啊(哭笑脸!!

41分钟前
  • 还行

节奏确实有点问题,题材确实也是好题材。网络酸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嘴脸在前十分钟真的是展露无疑啊

46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还行

刚刷完88心塞至极随手点开阿烈的这部来看。真是时间点太巧了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完全符合。一句话能杀人吗?也许不。那一人一句呢?影片的受害者和加害者突然换位的情节太妙了,完美诠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有做了受害那一方才会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恐怖,毕竟是一对多呢。以后还是闭嘴少说话吧。。

51分钟前
  • catning
  • 推荐

故事整体感觉有点偏平,却也没忘记把形成网络人格的根本引流到生活的真实处,这点值得写故事的们来学习,最近韩影的选材真的很有创意,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引发拷问网络言论过度自由的弊端处,话语权在网络上的任性,很多时候会引就舆论的反偏差,所以网络大V最好不要瞎逼乱说,严重点会毁了自己的。

56分钟前
  • 東川
  • 还行

一般般 但韩国反思此类问题的态度较多

57分钟前
  • 一事无成孟烦了
  • 还行

结局太软了,把前面累积起来的黑暗感完全浪费了。另外,说不如《搜索》的是不是傻?

1小时前
  • 陈赖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