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讲述的是世界蒙太奇之父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墨西哥度过的一段奇特岁月。影片实验性颇足,并极具视觉冲击力,是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巅峰之作,入围2015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31年,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埃尔默·拜克 Elmer Bäck 饰) 到瓜纳华托拍摄他的新片《墨西哥万岁》。在那里,他接触到全新的文化以及当地文明对死亡的态度,也发现了另一个自己。在兼具欢乐和危险的异国他乡,他开始重新评估他的祖国和斯大林统治下的社会制度。“震撼爱森斯坦的十天”,片中的爱森斯坦这样描述自己在瓜纳华托的经历,这句总结来自爱森斯坦的经典电影《震撼世界的十天》,一部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默片。在本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经历像十月革命那样跌宕疯狂的冒险。虽然只有十天故事,影片却通过夸张的剪辑处理整理出爱森斯坦的电影成就和个人经历,串联出大师的传奇一生,无疑是人物传记电影里大胆而先锋的影像尝试。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女巫》,下面请看前线来到陌生之地的导演们大开眼界的评价了!
莫扎特仑苏:
刻意的热情和疯狂模糊了现实的边界。
心是孤独的猎手:
看之前我很确信我是正常人,看完后TMD我疯了。
Prometheus:
相较于传记片更像是爱情片啊,视听语言太突出了。
Polaris.J:
爱森斯坦的破处之旅……?形式和拍摄都不错但是… 生理性不适…
Xavier-耐观影:
闪瞎眼的迷幻蒙太奇呀,好奇男二明明颜好,起点高,怎么最近还在拍烂片?
果树:
如果实验性也算一种风格,那它最适合用来概括在世最具实验精神的大师格林纳威了。新式画面语言接受度易于上部《公社》,电影本身的文本性也稍稍回来了,不再因为要为画面让步而被击得支离破碎。
盆满钵满赵+:
剪辑很飞,但是前半段的怪诞剪辑+话唠式的生平介绍让人觉得很无聊。 神奇的是爱情戏开始之后,爱森斯坦周遭的一切都变得有趣耐看起来,几处舞台般的长镜头设置引起舒适,床边呕吐和悲伤的鞋子也让人即想哭又想笑。(虽然本没见过世面得直男因为床戏过于直接被深深吓到了。) 也体会到震撼他十天这段夏令营式爱情的美好。当然佩拉也是特别美好的存在了,真羡慕他可以有这样一个倾诉的对象存在呀。
子夜无人:
比起同样大打文化猎奇视角的《波拉特》系列,显然本片成功甩脱了那种浓重的《憨豆先生》式脱口秀大电影气质,所有的梗不是通过塞满喜剧笑话和出位动作制造出来的,而是确实有极强的影像编排意识在里头,且每一个镜头都魅力非凡。最强大的当属那场肛交戏,令人叹为观止地在一幕之中同时解构了性爱、体制、文化、社会运动、地缘政治、影迷情结以及宗教仪式感,够飞够猛够刺激,既有想法又有执行力。
Pincent:
玩得很嗨,像是处处都是金句punchline和“菜名”的屎尿屁脱口秀,最简单直接地用外显的影像风格来化用致敬,也像是听一个不得不让自己话痨来掩饰内里空虚的人物讲话,毕竟爱与死亡的确让人胆怯。十天和250英里看似很长但仍然觉得太赶时间了,不觉得真的有深入探索分析什么,其实也不太给观众除了享受之外有真正穿破外壳深入肌肤并分享痛苦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根本不熟悉电影史的观众,电影里的角色说他打破了边界,真的吗?
RIVER:
头顶“蒙太奇之父”光环的他是众人眼中的天才,但没人知道的是,在天才的光环背后,他始终是那个稚气的少年,新世界的到来带给他新的启发,与帕洛米卡在一起的日子带给他迟到了十四年的欢愉,而在狂欢过后,在性与死的交融一次又一次占领灵魂的高地后,在那个盛大的亡灵节,他又迎来了人生又一次痛苦的告别,而这似乎已在冥冥中成为他的宿命,他离去时像个孩子一样满含泪水地说自己已经是死人,而当他终于在那个寒冷的夜晚孤独的死在家里的时候,他或许依然带着孩童般的憧憬看着那扇除了帕洛米卡始终没有被打开的门。
我略知她一二:
一个导演的诞生,更是一个明星的诞生。这是一场巨大的盛宴,从揭幕到落幕,夹杂了一段红与黑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电影的史诗,从蒙太奇到长镜头,旋转跳跃我闭着眼,所有的悲剧都是坚守原则,所有的逃离都是劫后余生,从形式的运动到内容的运动,谢尔盖·爱森斯坦先生绝不是人们口中那个庸俗的同性恋,他只是一个陷入爱情然后把剩下的自己奉献给电影的勇士。因为你知道他一定会失败,所以这一切的不成功都不是笑话,而是一次狂欢的旅程,等到所言所行全部随风而逝,他的羞怯被崩解,他的防线被击破,他终于在寂静中的惊奇变成了一个毫无保留的孩子,然后在亡灵节这天伴随着这场盛大的爱情一起死去。
苍山古井空对月:
背景是爱森斯坦在墨西哥拍《墨西哥万岁》的那段时间,但是电影的叙述重点其实放在爱森斯坦的同性恋倾向方面,关于电影拍摄的部分很少。爱森斯坦在本片中还是个单口相声演员,如报菜名般吐出一个又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还用分屏插入真实人物的肖像照片以及爱森斯坦的电影片段,充满了掉书袋之感,炫耀着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本质上这部片拍的还是导演自己的东西,没有感觉到很深的对爱森斯坦的情怀。有个横移长镜头+柱子作为分屏介质以替代蒙太奇进行转场的段落挺有意思,在电影手法上反爱森斯坦。片尾曲用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曲风貌似是在模仿海顿和莫扎特,实则是在戏谑后者,一如本片对爱森斯坦的态度。
Hethang:
绝对以画面和声音取胜的电影,看完觉得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都花了。导演竭尽全力的使用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炫技功能来充填电影结构,宏大的交响乐里鱼眼镜头、旋转镜头、伪一镜到底镜头配合着挑战生理极限的疯狂剪辑与间或出现的多屏处理轮番上阵,观众似乎跟初来乍到墨西哥的主人公一样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种对于观众绝对的统治让人过瘾。
然而华丽的形式背后文本还是稍显枯燥无味,本应作为重点的对于爱森斯坦的人物挖掘被强大的视听效果抢去不少戏份,无法看出他对于文化转变与个人情感的微妙转变。作为人物传记的性质倒不如看成爱情片,两位男主角之间从暧昧到热恋的潜移默化与真枪实弹的大尺度戏码让具体情节变得形同虚设,结尾处至死不渝般的誓言和痛苦的分别处理倒是像极了爱情片里有情人无法朝朝暮暮的苦楚,真是磕死人了。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3日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瓜纳华托城位于墨西哥城北部,相距不远。1931年,31岁的爱森斯坦来到这里拍摄《墨西哥万岁》。彼得·格林纳威这部《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2015),以戏谑方式,再现了这位蒙太奇之父的幽幽心迹,以及短短行程的诡异经历。
片中爆炸头的装扮,让人误以为是只差一个汉字的爱因斯坦。好在他们都是犹太人。犹太人都有某种特殊的印记。墨西哥人类学家、比较宗教学者帕洛米诺·卡涅多,一位气质不凡的年轻才俊,作为爱森斯坦的助手,伴随左右。二人一唱一和,演绎了一段滑稽搞怪的精彩戏码。
墨西哥向来是一个神秘又危险的国度。好在没人把爱森斯坦当作苏联的大导演。女佣偷了他压箱底的照片也全是不堪入目的淫照。他不但不责怪女佣,反而让她一直随侍在侧。当然,更贴心的只有卡涅多,对于爱森斯坦大吐在苏联的糟糕境遇,他也是耐心倾听。只有他深晓爱森斯坦痛苦的内心。
二人一起游走于阿兹特克人的古遗迹当中,探讨世界文明与宗教的各异。又一起表演骷髅舞,一起睡觉,一起干着“同性恋”该干的事。我行我素的彼得·格林纳威,依然延续了他在《动物园》《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他的情人》《枕边禁书》等片的一贯戏路鬼马,让人看了直冒虚汗而时时忍俊不禁。
男根成了一种注脚或者说象征,犹如古遗存上的坚硬图腾,一个被赋予神性挺立的梦。
结合他所拍的《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及《十月》(其实,我更喜欢他的史诗片《伊凡雷帝》),呈现不同时空下的蒙太奇影像,深具现实与梦境的实验性闪回,以此向爱森斯坦及蒙太奇致敬!只是“苍蝇与蛆的死亡,非常亲近,我们无可奈何”。1917年10月25日,革命者冲入彼得堡冬宫,26日占领冬宫。那年爱森斯坦19岁。只是爱森斯坦不知,多少年后,革命者的成功源于革命,革命的失败同样源于革命本身的局限。
但此时的爱森斯坦却是忘我的。夜色魅惑。二人赤诚相见,卡涅多看着他的小鸡,动情地说“它是比你更聪明的小丑”。真是不忍再睹。爱森斯坦惨痛之后的平静伴随着欢喜。但他得不停地给莫斯科的妻子佩拉电话,了解当局及斯大林对他远赴墨西哥的态度。很不妙,妻子告诉他,公寓将被没收,单搬运你的书籍都要好多天。
在瓜纳华托,爱森斯坦拍片也并不顺利,美国左翼作家、赞助人厄普顿·辛克莱,对他的拖拉作风越来越不耐烦。爱森斯坦只得转着圈的穷于应付。这个看到流血场面吓得哆嗦的人说“我只习惯于拍摄电影中的死亡,不习惯看到现实中的血”。
对于在好莱坞的经历,他嘲讽地说我感到寂寞、痛苦和想家。我每天只呆在好莱坞的书店里。但他却听从了《北方纳努克》导演弗拉哈迪的建议,前来墨西哥拍片。他说我跟弗拉哈迪一样,都喜欢用非职业演员,我们都喜欢激情。同样,过度迷恋激情的人,也难免不被激情噎住。
“我来墨西哥时还是处男,可我现在已是一身烂泥”。只能说这是他的自甘深陷泥潭,或者说自我挖潜。他完全被墨西哥人的热情所吸引。他喜不自禁地给远方的妻子报喜,可莫斯科的佩拉已苦不堪言,对他说“你那是孤独,需要慰藉,你是一个迷失的孩子”。聪明的女人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
当驱逐令下达,爱森斯坦伤心地对卡涅多说“我爱你,今天是亡灵节,我已经死了,我要飞快地逃离天堂”。他的不舍,让人误以为是笑话一场。1931年10月31日亡灵节前夜,电影画外音道:“西方称我的《十月》为‘震惊世界的十天’,而我在瓜纳华托的十天,可称作‘震撼爱森斯坦的十天’”。
带着深深遗憾和绞痛的爱森斯坦返回莫斯科后,从此一蹶不振,在墨西哥所拍的205英里长的片子也从未剪辑,我们后来看到的只是他经后人再剪辑的片子,而远非全部。革命初始,如爱森斯坦这样的知识分子,怀抱着极大的热情参加革命,可一旦乐颠颠地上了革命的红船,又深感束缚了手脚处处不得安身。最头疼的是,当有一天革命真的要革到自己头上时,才悔不当初,可为时已晚。历史就是不断重复错误的事,从而发扬光大。
谁都知道,在苏联,“同性恋”等同于鸡奸罪,属于违法,一经发现都要被判刑并发配于西伯利亚从事劳役。1948年,50岁的爱森斯坦死于心脏病。他的经历,酷似另一位电影宗师的格里菲斯。拍过《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的格里菲斯晚景凄凉,于1948年7月23日,因脑溢血突发,死于好莱坞一个破败小旅馆的过道里,享年73岁。格里菲斯应算是爱森斯坦的前辈,但二人对电影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可谓珠联璧合,熠熠升辉。
最先登顶的人总是孤寂的,也容易遭人妒忌。即或塔可夫斯基,对于爱森斯坦也有微词,而对于他的老师杜甫仁科乃赞美有加,我想,这就是一叶障目的人性。唏嘘,缺氧的时代,多少的天才被泯灭。时光的尘埃在落定后,总会一视同仁,又不分彼此。
想想百年电影史,没有格里菲斯,没有爱森斯坦,没有卓别林,没有德莱叶,没有刘别谦,没有布努艾尔,没有约翰·福特,没有布莱松,没有希区柯克,没有杜甫仁科,等等,电影将是多么的寂寞和乏味,真的是一个也不能少。可以不喜欢,但不可嘲讽。电影终究是人类艺术的一部分,既可互补,也可兼容。
至少,他们终其一生为我们呈现了如此丰富又如此不凡的影像,值得后来者一个起码的尊重。一句话,让我们怀着谦和之心,善待这些充满人类智慧的光影,让我们共享其中的美妙甚至丝丝痛苦。
有鉴于此,虽然彼得·格林纳威,用我并不喜欢的戏谑手法,拍摄了《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但总体乃不失诚意和深蕴。文明如何交流互鉴,不单是爱森斯坦当年所做的事,也是格林纳威感兴趣的事。也罢,蹦蹦跳跳的爱森斯坦从此不再寂寞。
2015、10、15
開篇十分驚艷,之後就漸漸洩氣,所有的「匠心獨運」最終掩蓋不了trick的本質。致敬致敬著味就不對了,格林納威老先生,你其實是想黑他吧。虧我開始時看到那黑暗中的一束光暈還幻想過全片會是倫勃朗影像。
格林纳威依然大信息量叙事,爱森斯坦爱的十日,雨夜为你插红旗,原来是部爱情片
一场堪称致幻的观影体验,从出离愤怒慢慢过渡到惊叹与哀伤。起初觉得这部“传记”对人物和电影缺乏基本的尊重:爱森斯坦被塑造成一个自大狂、一个露阴癖,这是一种还原还是侵犯?没有研究过电影史的我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强烈的不适感是无法忽视的。导演采取的是极其疯狂的方式,他不在乎自己是否有亵渎的嫌疑,他的目的就是激起非议,独一无二地呈现自己的理解。墨西哥飞扬的欲念撩拨着这位艺术家走向天堂,同时也为失去天堂的更深的痛苦开始倒计时。在视觉上玩的分屏、快速剪辑、旋转长镜头、空间欺骗,如同一个个重磅炸弹在溢满历史与知识的故事层上引爆。是瓜纳华托震撼了爱森斯坦,还是爱森斯坦震撼了瓜纳华托,亦或是格林纳威震撼了观众?
一场让人目眩神迷的视听交响曲,对电影史的高歌赞美。镜头语言无比丰富华丽,环绕长镜头镜面剪辑杂耍蒙太奇,掉书袋的戏剧化独白,分屏的正确使用方法,给你看电影能做到的一切。相比之下叙事部分反倒黯然失色,但有谁在意呢?如同迷梦的墨西哥,亡灵节与死亡博物馆,比较宗教学和丢下楼的鞋。
肛交爱森斯坦,电影患上梅毒,诱发梅毒螺旋体长镜头
没看过《战舰波将金号》,但久闻爱森斯坦大名,总觉得这四个字看上去就有一种严肃和高冷的格调。这下好了,看完电影,三观尽毁,再也无法直视这四个字了……不过不管怎样,格林纳威真我的菜,这种拍法还是深得我心。
美爆了,蒙太奇,鱼镜,旋转,拼接分屏等手法美到让人眩晕。彩色房屋中间的餐桌一幕,以及酒店餐厅电报争执不断切换连接的一幕,都好美。在魔幻的墨西哥,爱森斯坦找到了爱情,迷失在亡灵节那天,却永远失去了他的天堂。拍得真大气。
看了十分钟
一部向电影致敬的电影,回到蒙太奇的起源。先锋大胆,活泼跳跃,堪称性与死的“十日谈”。眼花缭乱的画面切分,镜头运用炫目到跪,有个不停打转的高台环绕镜头真心把人给看呆!一代宗师终于靠gang交打开了艺术的大门~~~
【C】本片又名《大家好我是格林纳威我终于学会如何使用after effects了哇这么剪感觉好爽好好玩啊剧本玩儿蛋去吧噢哈哈哈哈嘻嘻嘻嘻呜呼呼呼呼》
还是彼得大帝那套头晕目眩、飙到乱飞的“33D”,分屏广角蒙太奇,革命加真军,长镜头拼接……大银幕估计真的会被炸裂。外观形式新颖,实际上却是原始的,不加节制的,一点就爆炸的电影镜头语言大杂烩,个人认为,很符合影片要讲述的性爱死故事。
格林纳威各种实验手法轮番上,分屏剪辑长镜头,打造了一部令迷影者如痴如醉的奢华大作。戏谑解构,属于影迷们的电影历史狂欢之旅。 8.0分★★★★
@香港国际电影节)一开场的神剪辑、神镜头、神分屏、神普罗科菲耶夫还以为要看到神作了,没想到从插入后面开始一路WTF……一度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蒙太奇之父股沟插上革命的红旗一幕将被永远的载入影史
格老这个比装的几乎能给满分
影片实验性颇足,并极具视觉冲击力
拍飞了,光怪陆离、肉欲横飞。1917年俄国失去贞操,1931年爱森斯坦失去贞操。格林纳威大胆无畏戏说大师,三分屏是阿贝尔.冈斯《拿破仑》式玩法,那场横移拼接长镜头与演员走位完美结合。导演现场本人比剧中人还要话唠和风趣,原来今儿是他清明生日。
三星半,恣肆无忌之作;多重曝光HDR鱼眼效果镜头光晕分割画面,像是同时看了三部电影一样,性价比是蛮高,就是老眼昏花;语文老师给补课过:虚实结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不是传记吧这是同人吧,以后基本已无法正经看爱森斯坦的片了
格林纳威再次以完美视效和溢出银幕的形式美彰显个人特色,罔视观众我行我素继续高冷路线,各种花哨镜头玩了个遍,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老爷子有的是自信和实力炫酷;前半小时一直处于信息量过大难以吞咽的卡壳状态,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红旗占领高地后略疲软。
2023.01.24:虽然看过《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晓得《墨西哥万岁》,但对导演+编剧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生平并不了解,实在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的同性往事(不过影片故事剧情的真实度还是令我存疑)。至于《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电影本身:尺度挺大,直接露屌,好些镜头语言让我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