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Sunny Days
最后定格在脑海里的是那片落日的余晖,影片里那些似乎正常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成了映射;所以最后题目就叫< Sunny Days >才最完美吧.
Claire : You should come. I really need to see you. If you come, it's just like, you know, one of my sunny days.
Doug一直失望而紧皱的眉头瞬时舒展开,脸上的笑容在透过窗的阳光下像水波一圈一圈荡漾。
这已经足够了,我感谢上帝;结局是悲伤的,但有这些,也足够了。
请原谅我把一切电影都当浪漫主义爱情片来看。有的影评人说《The Town》论惊险不如各种美国片,论浪漫不如各种韩国片,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我的眼里这部电影聚集了美国几个最引人注目的演员,我最爱的Rebecca Hall,大才子Ben Affleck,刚因红起来的Jeremy Renner, 奥斯卡大叔Chris Cooper,还有Blake Lively同学扮演的酒吧朋克毒品女,最后还差点忘了红的发烫的John Hamm;可见大导演Ben大哥(我太老了,不叫叔叔了)的号召力和眼光的确有几分智慧。
电影这种东西出现在19世纪末,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各种故事我们也看得多了。《The Town》也没什么出奇的要命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冲冠一怒为红颜。Doug的专业是抢银行系的(当然了必须是帅哥),其实人不坏,但是因为为了不让老爸在监狱里被人欺负不得不从事非法犯罪活动破坏伟大的资本主义事业;其哥们James则是亡命之徒以杀人放火为乐。结果Doug在抢了某银行之后,意外地和这家银行年轻漂亮的美女职员Claire相爱,决定金盆洗手,然而最后却是命运所决定的毫无悬念的永远的分开。不好意思这种剧情也会被我给浪漫主义化;为什么在我眼睛里这就是一部赤裸裸的爱情片呢—可能在我的blind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为那么一丁点爱情服务的=.=!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Rebecca Hall;邻家女孩的模样,大方又得体;演技精湛,刚刚28岁的她可以老练,稚嫩,冷静,疯狂。在这部电影里她扮演的Claire我只能给80分;不过我有信心这个女孩一定可以在5年之内拿奥斯卡。Claire被歹徒劫持后抛下车,被命令蒙着眼睛往前走一直感觉到有水在脚下为止。她说她仿佛感觉每个下一步都是悬崖;那种死亡的恐惧一直haunt着她的每一天;最后感觉到水的时候,像重新获得生命一样。而这一切痛苦,都是Doug给她的;Doug无法把这些带走,也无法离开Claire,他愿意为她放弃一切,愿意和她远走高飞。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可是除了电影又有谁真的找到了愿意为自己放弃一切,带自己远走高飞的那个人?那些枕边有人酣睡的人们,会有自信觉得旁边的他可以为你这么做么。
所以我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感动了。俗套到近乎愚蠢的情节,就算出现一千遍,我也会被愚蠢的感动一千遍。Claire最后得知Doug就是把自己put through hell的那个人之后,再次近乎崩溃;在那个晴朗的午后,Claire在身边围满FBI的电话里对Doug说,你来吧,我现在一个人在家。我可以感受Doug在监视着这一切的背后心痛的声音;当最后Claire说你如我的Sunny Days之后,Doug释放的笑容让我觉得世界可以融化;也许这个世界真的还有东西,还有爱情这种东西可以相信的吧?至少电影里,我还可以愚蠢的相信着。
Claire说过,My brother died on a sunny day like this; So every sunny day I feel like somebody is dying.
跳过那些动人心魄的抢劫画面和枪林弹雨,一直跳到影片的最后:Claire像从前那样在花圃里种花,看到Doug的诀别信;Doug已经在海角天涯;唯一可以共同的,就是那落日的余晖,和他们可以想象的对方的脸庞。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永恒吧?也许经历这一切的每个瞬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数个永恒了吧。
回想起Claire说的那句话:
If you come, it's just like, you know, one of my sunny days.
终于哭了。
2 ) 枪炮玫瑰的电影成色
如果你在百度图片里搜索“爱情动作片”,映入眼帘的肯定是耀眼的白肉和修长的玉腿,如果你搜索“爱情枪战片”,那么你会看到冷峻的枪械和娇艳的美人,《城中大盗》就是这样么一部“酷而媚”爱情枪战片,犹如“枪炮与玫瑰”的禅意组合,爽到爆棚!
有人常拿它与《盗火线》来作比较,觉得路数相吻,其实《盗》是一部打着深厚人性烙印的大彻大悟的警匪片!而《城》则只是披上了枪战外衣,彻头彻尾的爱情主题,甚至称得上是一部爱情文艺片。
男主角Doug成长在全美治安环境最差的波士顿查尔斯镇,因为父辈的原因,也有着不幸的童年,他出狱后跟患难与共的兄弟以抢银行为业。这票抢匪手法娴熟,分工明确,甚至抢劫的“手艺”有着鲜明的帮派特色。某次施展“手艺”时,他们绑票了银行经理Claire 作为人质,逃之夭夭后将她释放在海边。事情的发展并不算出人意料。因为频繁的接触和彼此心灵的相惜,Doug爱上了Clarie,并且愿意为她开始重新审视内心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他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但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让他重操旧业。
片中,编导演集一身的本.•阿弗莱克大放异彩,一扫金酸梅帅哥的耻辱前尘!《城》的剧本改编自Chuck Hogan的小说《Prince of Thieves》,“小本”本人也参与了剧本的改编,除了给小说改画上一个浪漫主义的出彩结局,更加将自身的性格元素融入到故事当中,观影过程中,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觉得小本演的就是自己,那么的贴切自然,那么的潇洒写意,我甚至觉得他穿着运动装,一晃一晃的走在查尔斯镇大街上的那些镜头,就是他平时散漫摇摆的样子,“吊儿郎当”却“帅了吧唧”的!这个不得不承认,人是有基本气场存在的,小本就是有那套“花瓶”的潜质,在不经意间,在观众眼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一不小心就妩媚了纯情少女、晃点了文艺青年,一不小心就撩拨了康河的水草,绽放了人间的四月天来!
影片的节奏把握是影片成功的一个法宝!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枪战对决,剑拔弩张、灰飞烟灭,暴戾之气漫天播洒;飞车狂奔,恣意张狂,刺激非常,肾上腺素极速飙高;谈情说爱的小桥段,温馨静谧,有午后的咖啡,有夜半的游艇,还有阳光穿过黑发的惊鸿乍现;OOXX的小场面,布置的轻巧精致,点到为止,宛若氤氲着一碗荷尔蒙浅香飘逸的茶汤。整个叙事过程张弛相宜又张力十足,150分钟的导演剪切版,丝毫不会让人产生倦意。
Rebecca Hall作为本片的女主角,也有不俗的表现。受剧情的需要,留给她发挥的空间其实并不太多。很多人说她长得像斯嘉丽约翰逊,其实二人的气质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后者艳若海棠,美在庙堂之高,性感蓬勃而出;前者美如茉莉,开在山间田野,清新扑面而来,然而这种邻家女孩的气质又和梅格瑞恩不同,梅姨毕竟是阳光娇媚型的,剪了金色的短发,一个酒窝,就能将梦想照进现实,带你走进阳光灿烂的日子。Rebecca笑起来,反而不那么的魅惑,她的美接地气而出市井,似笑非笑的时候,眼波无意流转,仿佛太阳照常升起般随性,却能引你搭乘上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192cm的与175cm,短发与长发,冷峻帅哥与清新少女,运动衫与休闲裤,那一幕,Doug前来与Rebecca道别,站在她的菜园子里,含情对视,午后的“雪花膏”般的阳光娇润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是那么的登对,那么的隽永,我心里的那个媚俗的小人禁不住跑进脑仁里心旌神摇,呐喊着,一遍一遍:不要走,不要走,帅哥,吻她,吻她!……
以下来分析影片几个经典之处:
1.修女造型的抢匪头套:这个设计堪称经典,有人说它偷桥于《盗火线》,但它的确有了艺术上的再创造。比如说《盗》仅是为了宣传一种恐怖的氛围,所以头套设计的很简洁,遮住脸即可!(《盗》正式播出的版本里,甚至删掉了买头套的戏份),《城》中的头套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惊悚的文艺气质,带上它抢劫,2B兮兮却牛B晃晃,自从吴宇森在《变脸》中创造了在教堂枪战这个经典桥段,教堂、鸽子、鲜花等宗教因素经常会和残酷的杀戮画面组合成一种诡异而禅意的效果,嬷嬷的头套属于这样一个出彩的设计,难怪在飙车逃亡的时候,有个小孩子看到了“疯狂的嬷嬷”,惊讶的几乎快把下巴甩出来!
2. Doug与Rebecca的OX片段,设计巧妙,前文提到过,这里再详细分解一下!我以前写小说,男猪脚爱上了女猪脚,几十页,几万个字的铺垫,好容易挨到了床边,几个字或者一句话,巫山云雨、鱼水之欢的精妙之处,就浮光掠影带过了:往下再写一寸,就会露太多而黄色,一寸不写,就是略太多而苍白,不能声色犬马也不能不露声色,尺度难于把握!而小本用近乎蒙太奇的手法把它推向了一个“久违”的艺术巅峰:当Doug进入Rebecca身体的时刻,切入Rebecca被劫匪释放步入海水的画面,一种冰凉与温润感觉油然而生,导演手法之高妙,叹为观止:一方面这种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在欧美经典的三级片镜头中,已经“归隐”多年,我隐约记得,以前有个叫做《the click》的三级片,经常在关键的瞬间,切入火山喷发或者惊涛拍岸的场面,今日江湖重逢,大有惺惺惜惺惺的久违快感!另外一方面,女猪脚一直惊魂未定的心应该能在这个时候释然了,有了肉体和灵魂的归属感,仿佛重拾脚踏实地的安稳,这个镜头竟玩得是通感!(由此可以略窥出小本内心的精致、细腻与腼腆,不愿意在这个比较隐晦的题材上大做文章,却保持了整体剧情的流畅性与呼应性,由此我也对小本有了惺惺惜惺惺的好感!)
3.在最后的激战中,Coughlin猛吸了口别人丢下的可乐, 随后迎面走向枪林弹雨的激战中的情节设计:这是导演要展示的人性的复杂。(这点和《盗火线》的确是很像,不过好片子都要展现复杂的人性的。)
这个画面,相信震撼到了很多人,Coughlin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重新被捕,失去自由,展现了一个罪犯在困兽犹斗的最后时刻的内心挣扎与狂野绽放的人性之花,虽然,观众明知道死的他是个罪犯,当他疯狂的迎向死亡的瞬间,还是很揪心的为他怅然了一把。这是个很出彩的设计,从生死抉择到选择死亡,只有十几秒的时间,就像在一曲铿锵的重金属,弹至高潮时突然变幻出的一段极速的失真,然后戛然而止,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段华彩。
4.精致的结尾设计。这样有反“恶有恶报”的主题的电影,导演对结尾的处理非常的见功力。如果选择让Rebecca与Doug远走高飞,背叛社会道德与法律底线的处理,估计过不了评委的关,也有悖于影片对“复杂人性”与“身不由己”的人生的主题展现;但是如果让Doug被捕或者被射杀,又没办法向影迷交代,还有Rebecca与Doug感情,到底是死是活,魂归何处?也要对观众有个交代,于是小本这样处理:
在那个晴朗的午后,Claire在身边围满FBI的电话里对Doug说,你来吧,我现在一个人在家。而Doug就在不远处心痛的监视着这一切,当最后Claire说你如我的Sunny Days之后(Claire之前说过,My brother died on a sunny day like this; So every sunny day I feel like somebody is dying. I),Doug冰冻的脸上,融化出浅浅的笑容,这一刻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憋了半场的观众如弘一大师圆寂一般,盍然长释一口鸟气。
Claire望向天空,一朵云彩爬上了上来,金黄色屋檐,Doug镀金色的背影,Rebecca金子般的眼眸,让这一部“枪炮与玫瑰”的电影成色,绽放出璀璨的金色光辉!这时候,我心中那份“多情自古伤别离”的凄切,已经骤然化作“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畅快,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相望与相忘的执着,在无尽悲悯中,相逢一笑!
3 ) 披着犯罪片外衣演绎爱情片
一曲银行劫匪的浪漫挽歌,三次抢劫,层层推进,文艺青年遇爱知返,爆裂青年客死街头,江湖里的恩爱情仇,总被身不由己牵着走,结局则像刚刚雨后的天,还带着沉重,但风雨已去,隐隐透着安然。以反派主角做第一视角,对罪恶给予了些悲悯的体察,审之道德,有愧;审之艺术,无伤。
披着犯罪片外衣演绎爱情片,几场抢劫戏透着现实粗粝质感,却也稍欠风格化提炼,尤其小本有太多东西想表达,男女间说不清的情愫,兄弟间还不了的恩义,正邪间道不明的对立,仇人间终有时的了断……最终贪多嚼不烂,所幸非必然离别结局是不错升华。
4 ) 小本的小港片。
...
你父亲他一辈子都在为我工作。
后来他想过自己的生活了,我就给了你母亲点儿甜头。
当你哭闹着四处找你失踪的母亲时,你父亲不忍心告诉你,你只是在找一个已经拿电线上了吊的毒虫。
现在你也想过你自己的生活了?
听说你新交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友?真是可惜。
...
你以为你是谁?你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你想洗干净自己永远离开?你花上几辈子都洗不干净你自己。你属于这里,你与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一样,没有不同。
小本拍的港片。真的。
1、生在别无选择的环境里;
2、被控制的父母,背景和自己;
3、不得不背负的,被欠下的兄弟义气债;
4、左手右手一样熟悉到没了感觉的叛逆小女友,彼此相对只剩下无言和无奈。
关于人物,
1、银行经理Clare,是否美貌没必要,个人觉得连是否存在都没必要。没有她,他一样会完成觉醒,摆脱藩篱(且不论是否摆脱得了)。她只是在点缀片子的时候顺便加速了一下他的成长而已。
2、Coughlin倒是很打眼。不受控制的暴虐让所有人对他的死法都心照不宣。嗯。老子就这样的人。老子直肠子老子简单老子不矛盾。老子义气。
3、小本。该演的都演出来了。无它。无惊喜。刻意留着埋了八汰的胡子也遮掩不住光芒哇~~~
4、金发小女友演得不错。不知道什么叫叛逆不叛逆,散发着有点幼稚有点绝望的气息。生下来看到的一切都是已经被设定好的,老爸老哥都那个德行。所以我也是这个样子罢了。娃生下来就养,有生意就去做而已。
...
那个和你一起走的女人她在哪里?
她为什么不在这里?
你还给她买Tiffiny?难道你就想看到上吊绳挂在我脖子上?
我也可以洗心革面的。
...
可怜的女人,嗑了药后撞了车,委屈的什么似的。那么轻易就把不要她的男人供给警察了。觉得她可怜倒不是指她被抛弃的部分,可怜的是从此以后在那男人的心里,对你,就连那仅存的歉疚和牵挂,都一点点也无了。
还有。影片后半部分严重联想至Public Enemies。
对了对了。你们看那猥琐的老花匠一边一刀刀地修剪着玫瑰花一边跟小本唠叨着那些话,那劲儿像不像港片里油腻腻的地面上,烧腊店里,电扇呼啦拉地转,昏暗灯光下那秃顶的老大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什么......
5 ) 《the town》的三个看点
《the town》的看点大致有三:
1、《珍珠港》花样男Affleck需要什么样的导演天分,才能对冲其太帅无脑的外型;
2、《拆弹部队》酷哥Jeremy Renner临死前拾起垃圾桶旁半杯饮料,令人潸然;
3、该片在模仿“《盗火线》的抢银行及其街头枪战、以及《肖申克的救赎》在世界尽头的自由”时,其力不从心的仰视。
我个人无法接受Affleck看着Jeremy Renner被乱枪打死,即使他们之间有默契的约定。
女主角用抢来的钱捐助球场也有些天真儿戏。
6 ) 小城大爱啊
抢银行可是个技术活,时间地点人物缺一不可,确实在中国抢银行有着很多限制条件,可操作性不高,鲜有尝试的案例,更少有成功的案例,貌似跟本就没有抢完银行全身而退的。
过了一年多重新看一遍这个电影感触良多啊。为啥重看一遍我忘记了,反正是像看一部新电影一样重看了一遍,这样就能关注到很多细节了。
首先小本给姘头打完电话准备坐火车走的时候目送他的貌似有两个是被他揍过的毒贩子,先写出来,估计到最后就忘了,记性不好。
抢银行确实有很多难题,但首先你要有明确的目的,抢储蓄所不现实,美帝的银行全是开放式的,一蹦就能越过去,但是抢的话你事先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啊,万一你进去早了人家还没收钱,进去晚了人家已经交钱,白折腾一趟不合算,就算是进去了,人家每天压库存,你抢个100万算是走运的,一百万啊,才多少钱啊,你埋头苦干蹲监狱的时间也就挣出来了。3环刚能买个客厅的。啧啧啧。
所以本片的两个目的,一金库二钞车,凭这个赞一个。其次手法,金库配款之前抢,不错,有钱但是难度稍大,
先把所有人赶到墙边——远离报警器
翻看任意一款钱——小心追踪钞票
烧毁手机——杜绝报警
销毁监控——这还用说么,但是中国不可行,ups还有远程,这个跳过。
具体我也没抢过,但是实在是很专业。
运钞车的操作相对简单,重中之重就是再看门的时候抢,一旦关上操作性很难,没法再没有杀伤的情况下操作。
在中国,我去别想了,要想抢银行尼玛还没掏出枪来,就被等着办业务的客户摁地上了“咋地!想插队!”
7 ) 就像我那些阳光天气那样
我喜欢看电影
但是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导演是谁
看完之后小梅说主角就是导演
他在2010年荣获金酸梅奖
但是我觉得他很酷
我没资格评论他的剧本和他之前的电影以及这个电影
只是我觉得他很酷
我迫不及待的想像他那样拿起武器
化装成警擦去报复这个该死的社会
他们提着350万美元在警擦和FBI里穿梭自如
我们根本不必口袋装着几百块钱的巧克力豆然后去超市收银台给一瓶果汁结账时候上下不安
我从来没有像这样紧张
刚才离开超市的时候也没有像看着主人公最后一次抢劫把钱装在车上之后环视空无一人的停车场时候让我坐立不安
他们只是一群亡命之徒
但是胖胖的格罗斯在交火的时候
自信的嘱咐他们两换上警服离开并且微笑着承诺他能拖一整子时间
然后什么都不会说
我知道他们不是普通的强盗
最后主人公隔着一条马路看着9年前因为保护他杀人的同伙杰姆跟FBI交火他无能为力
杰姆脾气太坏但是我喜欢他的笑话:蹲监狱最有趣的是犯人们都假装想出去
他在讲这个笑话的时候一边面带微笑一边组装枪械
他被困在垃圾箱后面的时候
FBI喊话让他放下武器他很抱歉的告诉警擦“放你妈”
但是最后用完弹药的他只能一只手捂着伤口然后喘着粗气从垃圾箱旁边捡起一罐没有喝完的饮料好好的喝一口
然后说:好吧 我投降
再用最后的力气拿起没有弹药的枪猛然起身假装射击
FBI满足了他最后一个要求
看到主人公道格给伟大的FBI警探留下一张写着:去操你自己 的纸条
警探看完之后嘟着嘴递给旁边的同事说:给你的
我还是笑出了声
结局让我很满意
尤其是道哥的女友说出:就像我那些阳光天气那样
8 ) this side or the other
小本长大的地方是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哈佛,剑桥,波士顿(同属大波士顿区),这些都是有浓浓波士顿情结的小本的创作源泉(哈佛的故事酿就了后来携手好哥们小马擒下小金人)。小本是不能耍帅的,否则的结果就是兵败《珍珠港》。还好再后来有一个叫Gone Baby Gone的电影,技惊四座的同时,人们都知道了两个姓Affleck的人,哥哥导电影有一套,弟弟演电影也不比谁差多少。
最近最大的感触是很多好电影都必须是一人身兼编剧导演两职。手里拿着自己写的好本子导出来的水平想烂都难。这对小金人编剧加身的小本来说,真是舍我其谁了。
小本片子的最大特点可能是布局和基调。布下的一个局,往往观者只能看到第一步,看不到第二步。Gone Baby Gone如是,The Town也如是。在迷局性上后者不如前者,但自始至终涌动着一种城市的情绪,人心的情绪,这股暗流翻腾不息。至于基调,灰冷,殷实,活生生又血淋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城市,不管你来自哪里,去向何处,这里,它的名字叫波士顿。
唯有男主角去监狱探访父亲那一段以及片尾部分(包括重复的那句But I know I'll see yo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有一种淡淡动容动情的情愫。这两段的配乐也是如出一辙的相似,让观者隐隐有种想默默流泪的冲动。其实画面非常克制,似无声,胜有声。
关于这句“this side or the other”,或多或少都是全片最终的意境所指。巧的是本片有两张官方海报都是小本一人在打电话的画面,一张是他在探视父亲时打电话的画面,一张是片尾他与女主角隔窗打电话的画面。可望而不可及,抑或是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心的距离能有多近或多远,一切的涵义和意义不过如此。
p.s. 影片前五分之四都合格,只是后五分之一的枪战略有突兀之感(暴徒射击手法过于专业了吧)。影片看到一半之时,想到了东木的片子(《神秘河》也是讲波士顿的吧),小本算是少壮派中风格最接近东木的一个了。配乐的主旋律太过耳熟,非常像Michael Kamen的风格,那一曲The Letter让人魂牵梦绕,无比动听。只是这次的作曲人是David Buckley和Harry Gregson-Williams(Gone Baby Gone也是他作的,现在真是流行全用御用配乐了)。
(又看了两三遍,有点百看不厌的感觉。甚至还为此复习了一遍Gone Baby Gone。小本在这一对波士顿姊妹花影片中灌注的才情令人赞慕。悄悄发现了很多两个片子的相似处,包括服装——朴素的运动装,包括人物名字——典型的爱尔兰姓,包括描摹到生动真实的粗口,包括两个神来之笔——两个意犹未尽引人无限回味的结尾,当然还有对复杂人性乃至道德正义的对与错那恰到好处的盘剥和阐释。电影的艺术本来就是源自生活,但又不止于生活。想在一部电影中表达多种蕴含的人很多,真正做得漂亮的人少之又少。小本是一个了。
没看加长版,不知道多出来的二三十分钟多了什么。最后有个情节一直没太明白,小本临走前,在两个相框后藏了一砖头厚的钱是什么意思。。。
最后,作为2010年的口碑佳片之一,预祝The Town2011年申奥成功!)
我就喜欢看这种莫名其妙无可救药的爱情片
作为导演的小本实在太迷人了,张力完全是他信手拈来的东西,只是hall小姐的角色太没存在感
小本让我觉得,长着一张偶像脸的人,也是可以文艺得很骚的。
绑匪和人质的素材并不新鲜,文戏与几场劫案的武戏交互穿插,也提高了影片的灵活性,但武戏整体好过文戏,尤其是飞车追逐和最后的枪战,收尾的感情戏很好诠释了主角陷入爱河与江湖事的两难境地。希望小本将来能继续干好幕后工作~
打着犯罪题材的幌子,说的却是一个本应该成大器的男主不得不走上歪路却一直想要逃离现状最终在犯罪道路上遇见真爱而下定决心go away,然后真的go away的励志爱情片。话说2010到2012这段时间马脸本真的是突飞猛进啊,偶像脸实力派导演。
意外的好看,后悔看得不是加长版。
杰瑞米·雷纳应该能拿到一个奥斯卡男配的提名吧。
女王S在里面只做两件事,跟小本f*ck一下和背叛小本
Ben的制服秀!
范佩西和杰拉德主演的电影。其实剧情挺烂俗的。
其实并没有搞明白这样的一个题材为什么能被拖沓的拍到两个小时,作为商业片缺乏引人入胜的火爆场面,作为文艺片又缺少该有的气质。但好在诸位演员的表现与个人魅力不至于让电影看上去让人乏味。片尾曲倒是很赞,让我重复听了好几次。BTW,本·阿弗莱克在影片里让我感觉实在太像范佩西了。★★★☆ 完美
一个香喷喷的白领lady可以漂白大盗,新时代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那个妓女真可怜。扮花匠的老戏骨Pete Postlethwaite连临死时的眼神都那么有内涵。
I know I will see u again, this side or the other.
如果有什么打动我的话,就是JR趴在垃圾桶边喝别人丢掉的可乐,然后义无反顾的跳出去面对死亡,让我觉得那么悲壮。生啊死啊,都有什么可怕,又有什么可留恋,不过痛快活痛快死而已。也许这样的泪点很奇怪,也许每个人被打动的瞬间都不一样,可是我想,如果你还在我身旁,一定能明白我为什么会哭。
自编自导自演。多套制服,多种面具。有原配,有小三。有biubiubiu,有papapa。这样的电影,你还想怎样?!
你真正应该去爱的是为你坐牢为你死的兄弟啊!!!!
"it was just like one of my sunny days"!
其实并没有搞明白这样的一个题材为什么能被拖沓的拍到两个小时,作为商业片缺乏引人入胜的火爆场面,作为文艺片又缺少该有的气质。但好在诸位演员的表现与个人魅力不至于让电影看上去让人乏味。片尾曲倒是很赞,让我重复听了好几次。BTW,本·阿弗莱克在影片里让我感觉实在太像范佩西了。★★★☆
临死前最后的回忆,是可乐的滋味
小本作为导演已经不错了,不过本片还是有些温吞,各位卡司亮眼,雷纳诠释的痞子太到位了,丝毫看不到他本身的温文;自从被菲姐搞上谐星的路线后,看哈姆叔再演正剧都会觉得很奇怪;莱维利表现超出预期,不如说她的感觉真的很适合这种角色…结尾还算美满,最后花店那场让昆汀拍一定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