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美国情人 剧照 NO.1 美国情人 剧照 NO.2 美国情人 剧照 NO.3 美国情人 剧照 NO.4 美国情人 剧照 NO.5 美国情人 剧照 NO.6 美国情人 剧照 NO.13 美国情人 剧照 NO.14 美国情人 剧照 NO.15 美国情人 剧照 NO.16 美国情人 剧照 NO.17 美国情人 剧照 NO.18 美国情人 剧照 NO.19 美国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1

详细剧情

  特雷西(萝拉·科克 Lola Kirke 饰)是一名平凡的女大学生,落在人群之中毫不起眼。一成不变的生活和日复一日平淡令特雷西的内心备受煎熬,她一直向往着能够前往纽约生活,在她的内心里,纽约这座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代表着更多的希望和更璀璨的未来。
  终于有一天,特雷西的梦想要成真了。她联系上了即将要成为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布鲁克(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 饰),在特雷西的眼中,布鲁克就是她想要成为的那种女孩。在布鲁克的带领之下,特里希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两人参加聚会,结交朋友,肆意挥洒着青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鲁克所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

长篇影评

1 ) 献给世界各个角落的Brooke们

*借电影中的Brooke,纪录一个友人,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the film itself.
献给世界上各个角落的Brooke们*

在寒冷的北京初见Brooke。那是回国后的第一个万圣节,显然比东海岸要暖;聚会上,Brooke冷坐角落,毫不着力的装扮,丹凤眼和厚眼线勾画出充满风情的五官。这种美马上吸引了在场来自伦敦的男生友人,那位年龄不到30年薪超过200万的才俊凑过去问一句“So Brooke, what do you do?"的时候,她吐了个烟圈,望穿他那诱人的异国眼睛,回答说:

”Why the fuck you care?"

绝少受拒绝的友人给了我一个大大的“WTF”眼神,几乎反社会的一幕却深深吸引了我。

Brooke生活在上海,毕业于当地最好的高中和中国最好的大学,之后去美国深造,香港工作。她说的每个句子都充满了环游世界者的洒脱,又丝毫不具同背景的精英阶层的傲慢。她不羡慕任何人,不在乎社交尴尬,最喜欢trance音乐并遍寻每个城市的trance俱乐部。尽管对trance完全无感,但不得不承认,在Brooke的身边一切流转的空气都更加时髦了,每次和她出入电子乐俱乐部本身才是乐趣所在。

27?30?难说出她年纪,总藏在充满生机和自信之下,眼角刚溢出的一两处细纹也隐含魅力。拥抱自由的她早已离开金融圈,对于还在投行滚打的我,有着妓女看着另一个妓女自己赚钱赎身的光环感。彼时她在时尚圈里担任高职,游走于高档品牌和杂志项目中,身边除了名模就是摄影师,约会的对象也是90后的小男模,偶尔上上电视节目,接受杂志采访,一脚跨在名人的门槛上。在世界的美好中沉浸。

几年后,从金融圈上岸后的我也来到上海,于是Brooke从偶尔聚会的普通朋友,成了可以经常见面的友人。和她的每次聚会地点都充满惊喜:一点也不和时尚沾边儿的火锅店、满场外交官的休闲酒会、名摄影师的家庭餐会........每次见面如同迷宫,让你甘愿迷失其中。

直到有次在某密友的生日会上,发现她也是密友的朋友。那是个集聚各界有趣人物的场合,人人都和谐地乐在其中。原本Brooke玩得喝得尽兴,却毫无预警拉着我突然哭了,怨妇般控诉密友和她的短暂约会及始乱终弃,将最不堪的言语堆砌在他身上。以对密友的了解,他从不对任何人认真,也不屑隐瞒这份不恭。只是个诚实的渣男,略有理智之人都会敬而远之。看似活得如此明白的Brooke却对这种人认真起来,也不掩饰这份不堪,着实让在场的人尴尬起来。

事后了解,密友甚至没有和她交往过,点到即止的几次约会,仅以接吻结束。如此创伤实在始料未及。

不久后她从时尚圈离职,理由是圈里人实在无趣,配不上她的智商和经历。继而转战出版界。谜之不懂她要步入的夕阳产业,作为朋友只能无限支持,只是这步跨地缓慢,她几乎休整了一年时间等待时机成熟。每每见面,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到后来的默契不提,几乎在所有人都忘却她对出版界的野心时,她终于进入了某杂志社担任管理层。

Brooke的新工作伙伴们业内口碑十分不堪,可谓臭名昭著,担心却又说不出口,只能在一个个坏消息中慢慢得知她在杂志社的难过处境。最后一次听说她的职场际遇,是在管理会议上的一次情绪崩溃大哭。依然难以想象那幕。被提拔的一批人,曾对她高山仰止,也因她的状态而纷纷离开。最后她自己也在入职半年的原应为甜蜜期的工作期内,黯然被辞退。

最近一次深谈,在时光中已渐远。Brooke计划申请欧洲的顶尖学府MBA,因为北美和亚洲已经呆腻了。她的猫重病已愈,小男友提出分手,父母正以最大努力试图理解她的未来。她计划着回国开设慈善机构,却不知从何着手。一如既往地充满着手舞足蹈的自信,以及千头万绪的计划着无数计划。

“But what she couldn't see most of all,
was that those people were nothing compared to her.
They were matches to her bonfire,
She was the last cowboy,
all romance and failure.
The world was changing,
and her kind didn't have anywhere to go.
Being a beacon of hope for lesser people is a lonely business."

这世界太多all romance and success的人,
但Brooke这种all romance and failure的人,
才让一切变得有趣。

和有趣相比起来,成功又算什么呢?




2 ) 文艺 Loser 又可爱的纽约青年画像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落寞大学生Tracy的生活,如何被即将成为她同父异母姐姐的Brooke,彻底改变的故事。

导演在这条主线之外,又加入了跟Tracy关系暧昧的男生Tony,Tony的女朋友Nicolette,和Brooke决裂了的前闺蜜Memie-Claire,Brooke的前男友兼Memie-Claire的现任丈夫Dylan等笔墨不少又十分有趣的角色。在Tracy看来,Brooke大概是她想象中New Yorker的样子,他们热情、自信得有点浮夸、有品位、生活中充斥着新鲜的人和事。Brooke的出现既给Tracy的生活带来积极的信号;对于正在为写小说愁眉不展的Tracy来说,这无疑也是个极好的素材。于是Tracy陷入Brooke的生活,并把它搬到自己的小说中。故事的这一部分看起来像极了是前几年弗朗索瓦·欧容导演的《登堂入室》,在电影文本中演绎文学故事。甚至Tracy看着Brooke的笑容和眼神,都和《登堂入室》里小男生看他老师有些神似,带有神秘的超越友谊的意味。

但对于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来说,剧本当然不会是这么写的。前30分钟的铺垫,除了展现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更是为了引出后面一小时的关键事件——Brooke的开餐馆计划因为男朋友的撤资而面临困境。于是机缘巧合的,或者说又是必然的,Tracy, Brooke,Tony, 和Nicolette四人找到了Memie-Claire和Dylan,并在后者位于康涅狄格州富人区的豪宅里演绎了一段喧闹波折如同话剧似的演出。

伍迪·艾伦拍了一辈子的纽约中产阶级,却也花了一辈子嘲讽或者自嘲中产阶级;同样成长于纽约的诺亚·鲍姆巴赫镜头下对准的也是纽约的文艺知识分子群体,但他的嘲讽更像是一种善意的自嘲和关怀,哪怕过程多么凄惨,最终还是会还以一个淡淡的happy ending. 看过导演前一部以纽约为背景的影片《弗兰西斯·哈》 的观众,对此一定深以为然并报以欣慰一笑。对大多数人来说,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或是成功学只是我们幻想的投射,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就像Frances心怀理想但又一事无成。在《美国情人》中,导演进一步展现了他对中产阶级小人物的观察和理解。我们甚至可以把Mistress American中的Brooke看做5年后的Frances,不仅因为同一个扮演者格蕾塔·葛韦格的关系,这两个角色本身的形象和性格也有无法忽视的相似处。她们同样话唠、热情、笑容灿烂,但却都被友人背叛、灰头土脸。她们绝不是传统电影主角的形象,但就是“Loser”的那么理直气壮,充满生命力。有朋友跟我说《弗兰西斯·哈》看了半小时就不忍看下去了,因为觉得自己「窝囊如女主...」想来电影能让人有这等感同身受,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吧。

说回《美国情人》。格蕾塔·葛韦格这次不只作为女主角出演,她还和鲍姆巴赫一起写了本片的剧本。所以本片呈现出的脱线戏剧(Screwball Comedy)的风格也是她的有意尝试,并且了受到了好莱坞早期以及黄金时代的导演们霍华德·霍克斯,乔治·库克,恩斯特·刘别谦作品的影响。这些影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影片最后Brooke旧友Memie-Claire和Dylan在康州的别墅内的这场精彩群戏。这场戏中主要人物都在前面有过铺垫,几组人物之间互有联系。Tracy, Tony 和Nicolette三人一组,Brooke, Memie-Clarie和Dylan是另一组三人关系。两组都是典型的「三角恋」,在这个封闭空间内爆发矛盾。而在这之外,Tracy和Brooke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则是电影最核心的叙事动机。Tracy和Brooke的关系,经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豪宅内的破裂,以及之后的修复,构成了电影最重要的叙事线索。脱线戏剧有时候为了笑点往往不顾逻辑,平庸的导演能讲好一条线就已经算完成任务了;鲍姆巴赫——或许还要加上葛韦格的帮助——则很好的把这三条线都讲的逻辑通顺、清爽自然。并且他还更加疯狂的,加入了孕妇Cindy和邻居Harold两个角色。看起来就像是印度歌舞片,人物源源不断的加入,发酵成超现实的狂欢派对。而这种奇妙的气氛,让前一秒还在互相「撕逼」的两个人,下一秒变成坚定的盟友也毫不突兀,甚至有种冷幽默的味道。

像《弗兰西斯·哈》一样,《美国情人》的双女主角的设置,除了可以引起一些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之外,对观众更直接的影响就是塑造了两个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哪怕隔着太平洋,她们也平易近人的让屏幕前的你我容易代入其中。18岁的女生看得到Tracy的忧愁,26岁初入职场打拼的女生也会在Brooke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女孩与女孩见微妙细腻的感情,也只有身而为女人的编剧葛韦格才能那么准确的理解和表达。尤其是最后两人和解的画面,寥寥几段,就让我无比动容。归根到底,我就是喜欢这些文艺,loser,又可爱的人啊。

3 ) 总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喜欢这一段。

I think I'm sick.

And I don't know if my ailment has a name.

It's just me sitting and staring at the Internet or the televisio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ntersperesd by trying to not do that. And then lying about what I've been doing.

Then I'll get so excited about something that the excitement overwhelms men. And I can't sleep or do anything.

And I just am in love with everything but can't figure out how to make myself work in the world.

I wish we lived in feudal times where your position in the world couldn't change, If you were a king or a peasant, you had to just be happt with who you were.

4 ) 收起你的傲慢,让生活给你上一课

【是美国情人,还是美国女主人?】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你开车旅行时,永远都到达不了目的地,也希望永远不结束?」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候,「二十来岁,无所事事,以为自己是个作家。」你读很多书,看很多电影,经常去看演出。你尝试搞点大麻,跟异性勾搭,凡是跟离经叛道搭边的事,你都想试一试。你暗搓搓地准备写第一个短篇小说。

就好像电影里的翠西,十九岁,只身一人远赴纽约市区上大学,参加各种文学课程,被身边的同学孤立,好在结识一位志同道合的哥大男同学,互相交换作品的同时,也交换了些许暧昧的眼神。你们都向往进入莫比乌斯文学社,又都被拒绝了,好在你可以搭着他的车出去兜风。是的,你们很般配。但好景不长,他很快有了女友,不是你。

他嫉妒你的才华,不敢高攀。一定是这样。

于是你难受了,谈不上伤心欲绝,但青春期的眼泪总是太廉价。你得找个地方排遣情绪,不想独自垂泪。于是你想起了她:布鲁克,一个已经三十岁、未曾谋面的女人。她即将成为你的姐姐,因为你妈妈要跟她爸爸结婚。于是你拨她的电话,没人接。她很快回过来了:「知道纽约时报广场在哪儿吗?」布鲁克的声音听起来多么快活。

这又是一部有关纽约、有关女生情感的电影,让人无法不想起导演诺亚·鲍姆巴赫跟格蕾塔·葛韦格合作的上部作品《弗兰西斯·哈》。该片带着明显的新浪潮印迹,在全世界范围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荣膺当年《电影手册》十佳(鲍姆巴赫第一次的上榜)。凭借格蕾塔对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精准把握和鲍姆巴赫对纽约的深厚了解,加上二人合作亲密无间撰写的剧本,这组电影情侣档正成为近几年纽约电影界的宠儿。

他们的贡献难分轩轾。在相遇之前,鲍姆巴赫曾经凭《鱿鱼和鲸》声震奥斯卡,在洛杉矶拍过一些独立电影,小有名气;格蕾塔出演了大量的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美国独立电影运动「呢喃核」的女神。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叫《格林伯格》,鲍姆巴赫的老朋友本·斯蒂勒主演一位神经兮兮的中年危机单身汉,格蕾塔饰演女配角家庭教师。《格林伯格》算不上一部成功的作品,和格林伯格的人生一样。之后,鲍姆巴赫跟他的好莱坞女演员妻子(《八恶人》女主角)离婚,搬家回到他的出生地纽约,跟格蕾塔组成了情侣兼合作拍档。

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十多岁,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惊人。《弗兰西斯·哈》跟鲍姆巴赫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这是他第一次用黑白片拍摄纽约,第一次用女性作为电影主角,也是05年搬去西海岸后第一次重回纽约拍电影。

诺亚·鲍姆巴赫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他是韦斯·安德森的好友,两人合作编剧过多部作品,互相当制片人。他也编剧过多部商业作品,譬如动画片《马达加斯加》。他长于各式编剧和导演的技巧,而格蕾塔擅长从生活中捕捉巧妙的细节,二人合力,贡献出一部接一部绝佳的作品。

与《弗兰西斯·哈》描绘的闺蜜情不同,本片叙述的是三十岁的布鲁克和十九岁的崔西之间的小故事。这种讲述不同代际人之间交流的故事,更容易让人想起鲍姆巴赫的上部电影《年轻时候》——年届不惑的导演如何应对事业不利和咄咄逼人的青年导演的威胁?《年轻时候》依然由老朋友本·斯蒂勒主演,是一部彻彻底底的「鲍姆巴赫」作品。经过数年沉淀,它比《格林伯格》少了几分癫狂,多了一点面对失败的从容和坦然。看清楚没有?凡是男性的、少年成长的、中年危机的都是源于鲍姆巴赫的洞察,而那些女性的、新生代的、大大咧咧的则是葛韦格的创意。一个是人到中年的男知识分子,充满了焦虑和使命感,另一个是年少成名的女青年新锐,满腹才华挥洒起来毫无顾忌。这就是鲍姆巴赫-葛韦格组成的最佳拍档。

回到电影。翠西和布鲁克这一对因父母要合组家庭而新结识的姐妹,见面后竟然毫无意外地合拍。布鲁克身上洋溢着大姐大的风范,喜欢有一位小跟班身边听她侃大山陪她逛酒局,翠西一边饶有兴致地走进布鲁克的世界,一边又暗暗观察她的一言一行准备写作新的短篇小说。名字取好了,就叫《美国女主人》,因为布鲁克想开一家开放式的餐馆,类似沙龙的性质,而她就是沙龙的女主人。

「餐馆注定开不成……布鲁克身上有腐尸的气味。」跟世界上其他早慧少女一样,翠西兼具了毒辣的眼光和有样学样的毒舌笔法。她明知道布鲁克的餐馆注定会失败,但她还在一旁怂恿布鲁克坚持下去,甚至拉上那位跟她暧昧的哥伦比亚大学男生以及男生的醋缸子女朋友。为了短篇小说的新情节,她必须推着布鲁克迎难而上去寻找前男友的赞助,直到走向一败涂地。

写小说的人都拥有一种上帝般的傲慢,因为他们对笔下的物角色生杀予夺、全权在握。初学者的写作从生活取材,往往混淆小说作者和生活的角色,忘记了自己是从生活取材而不能为了小说去插手小说原型的命运。翠西开始去影响布鲁克的生活,以满足她的小说预期。同样的傲慢还体现在她对待哥大男生的态度上。明明她对他只是有好感,却有意勾引他,因为她在潜意识里把他当成了另一个小说中的主角。做这些事时,仿佛可以看到翠西的小说家人格在得意地哈哈大笑。

翠西幼稚的把戏很快被戳穿了。她把布鲁克当作女主角写进小说的事,以及小说里那些破碎、刻薄、不成熟的词语被当众朗诵出来。她仿佛被扒光衣服当众吊打。房间里所有人都站到了她的对立面。她的尊严遭到彻底的羞辱,布鲁克当场宣布和她绝交。

她们的父母做出了不结婚的决定,所以她们也不必再是姐妹。

不经历几场狗血绝交,不能痛痛快快的成长。翠西,不到二十岁,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本以为能玩弄生活,反而被生活狠狠上了一课。在现实中,故事进行到这里基本结束,别去幻想光亮的结局。你的小说还是被退稿,你的小说原型就此和你分道扬镳。收起你上帝般的傲慢,不要妄图强暴生活,生活从不会给你一个温情脉脉的回身拥抱。

5 ) 结尾太草率了,旁白几句不能表达之前的气势

电影只有84分钟,扣掉开头结尾也就80分钟左右,前79分钟我看得津津乐道,深怕下一秒就要遇到结局了,也一直忍住不去看进度条来隐瞒我的失落感,但是最后还是迎来结尾,失望了。
好可惜,虽然我不知道到底要以怎样一个结尾才算是满分或者优上,但是像这种治愈不管是剧情还是喜剧了,结尾都会让人感觉大石落地,觉得特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这样草率的电影就是让我觉得毁了一部电影,但是介于前面真的很精彩,只减一颗星。
接下来说电影,不管是电影的画面还是音乐,让我想到《5 to 7》,我只是说音乐画面而已并不是说剧情,因为这类片讨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质感”,质感这东西很奇妙,对于电影来说你看了以后会觉得心情很好,当然清晰度和光线也是加深质感两大利器,抛开了这些还有画风。想想《One Day》、《断线》、《Alex of Venice》等,这些电影在画风上就已经能告诉你这部电影是啥颜色的了,当然用颜色来形容很奇怪,因为画风的取决不也是调色吗,One Day的蓝和断线的暗,一个忧郁一个繁琐,但最终都被治愈,这很奇妙。(扯了好多。。。)

总之电影不算今年最佳(个人觉得今年最佳是《Jack》一部德国电影),但是特别顺畅而且会吊着你的胃口,并且一切情节都是按着你想象中的路线走所以内心感觉特别顺畅,跟着妹妹迷失哭泣也随着姐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发怒,能带着你的情绪起伏的电影真的算的是难得的好电影,虽然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也就一小时二十分钟,可我却也在其中明白了一小些道理。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看似挺容易,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看似很难。而这一切其实都只来自于你内心的一个小转变即可,就像翠西说的:“我可能换个发型衣服我就是一个美女了。”当然我觉得翠西很漂亮。
有想法创意固然好,也别让这些蒙住了你看现实的双眼。因为就像姐姐克莱尔一样一来大起大落,她找到的解决方法是离开这个城市去下一个城市,她算是聪明的了,而有些人就一直堕落下去了,所以这真的很值得去知道。

最后做一个总结吧,除了结尾其余一切都很棒,有喜剧有治愈,结尾的旁白真的是太没有说服力了。

6 ) Mistress America原文

“Meadow DeRiggi lived exactly how a young woman should live who wants to spend her youth well. She did everything and nothing and spent time like I always mean to: purposefully. She sang with the band and knew everyone and didn’t owe anyone anything. And couldn’t pay up, even if she did. Her beauty was that rare kind that made you want to look more like yourself and not like her. Being around Meadow was like being in New York City. It made you want to find life, not hide from it.

I remember looking across the river at the unblinking lights of Manhattan buildings, wondering who lived there. I just wanted to enter those spaces and crawl up on the floor and go to sleep. I was part of it now. On the fifth floor, in a temporary commercial apartment. There was our castle, our fortress. But outside the windows, I could hear the hot sound of jackhammers taking the city apart. In New York, neighborhoods change as quickly as the weather. Or maybe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But I couldn’t warn Meadow. By the time I noticed it, it was already too late.

The very things that had worked so well for Meadow, up until then had started turning and fading. She had no other skills, no other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world. In one instant her behaviors turned from charming to borderline hysteric. People could feel her failure coming. She smelled of something rotten. Her youth had died and she was dragging around the decaying carcass.

It was clear that the thing that Meadow wanted most in the world, the thing that she wanted to define her, to give her a place to put her time and talents, her everything – the restaurant (It would have big heavy tables and chairs. It would feel like the home everyone wishes they had been raised in. No one who comes there will want to take out their cellphones because it won’t feel that way. It would be like taking your cellphone out in the woods. Totally wrong. It will always feel like fall inside, even on hot summer nights with all the windows open. Loaves of bread that people tear off pieces. It would be the kind of place where at 2:00 am the chef and the waitstaff would come out and eat something simple they had fixed themselves with the remaining guests and open a bottle of good wine. And if she ever had kids, they would walk there after school and do their homework in a corner table.) – it was clear that it would never happen. The most surprising thing was that Meadow was actually surprised by it. She could see the whole world with painful accuracy but couldn’t see herself or her fate.

I am so impressed by her and so worried for her at the same time. She seemed so cool, so totally amazing, I didn’t think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hurt her.

She thinks she’s sick, and she doesn’t know if her ailment has a name. It’s just her sitting and staring at the Internet or the televisio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nterspersed by trying to not do that and then lying about what she’s been doing. Then she’ll get so excited about something that the excitement overwhelms her and she can’t sleep or do anything. And she is just in love with everything but can’t figure out how to make herself work in the world.

It will be hard for me not to look at New York and think of her somewhere in it.

Meadow had made rich fat women less fat and rich stupid kids less stupid and lame rich men less lame. And she wanted so badly to be on the other side – to be fat and stupid and lame and rich. But what she couldn’t see most of all, more than she couldn’t see that she was never going to get the restaurant, was that those people were nothing compared to her. They were matches to her bonfire.

She was the last cowboy, all romance and failure.

The world was changing, and her kind didn’t have anywhere to go. Being a beacon of hope for lesser people is a lonely business.”

短评

内核已经有点伍迪·艾伦剥开一切不留情面的样子了,可惜结局灌了一大口鸡汤;别墅的一长段拍的特别Screwball,神经兮兮的好喜欢。

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喜欢!永远做一个浪漫主义的失败者也挺棒的。Be kind,and fearless.

6分钟前
  • 似零
  • 力荐

别墅那场戏反映了导演对空间构造和理解能力几乎为0。

9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多血质与抑郁质性格的碰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补、冲突很微妙。别墅那场戏处理得像戏剧。[B-]

11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这故事太好玩了,连抓马都那么可爱, 感觉像拍“哈哈哈”没用完的灵感。女孩与女孩的微妙友谊,带着点恋人未满的气息,臭男人们估计永远不会懂~~~ (╰_╯)#

1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好神经!找来一个那么像Greta的少女!看得我疑惑重重直到真正的Greta出场,才恍然原来Greta的眼神是如此闪闪发亮像做着任何成年人都不可能再有的梦一般根本不可能复制。电影像是弗兰西斯哈的注释:She was the last cowboy,all romance and failure。但她不需要!本身就在发光的人不需要高亮!

17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do something depressing, but young.新生代纽约客,中产文青,孤独又充满生命力,孤绝寄情于异乡大都市的浪漫与心酸。

21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推荐

两星半。在18岁的眼里,30岁就已经腐败,变得丑陋。尽管他们再努力的愤世嫉俗,浪漫的活在失败里,依旧是不堪重负,让命运随波逐流。这算是鲍姆巴赫写给格蕾塔的情书,让她大放异彩,却偏离主题。

2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Do you know any people who behave this way? Do you?

26分钟前
  • YuRAY
  • 还行

3.5,再次確認Greta Gerwig才是鮑姆巴赫電影能好看的原因。她演繹角色時帶爛漫喜感的神采,還有這次故事感覺也多來自她的觀察。就像迷戀她的準繼妹感受一樣。她豐富奪目,會做著不現實但迷人的事情。如同其對紐約的期盼。前後有割裂,別墅亂鬥雖然好笑,但那明顯變成了舞台劇吧

27分钟前
  • 裘笛
  • 还行

她让有钱的胖女人不那么胖了,让有钱的笨孩子不那么笨了,让有钱的挫男不那么挫了。但她其实特别想变成那些人,又胖又笨又挫又有钱。不过她确实比那些人都好多了,她是篝火,他们只是火柴。她是世界上最后的牛仔,整个人充满了浪漫和失败。

31分钟前
  • YENK
  • 推荐

想要加入的校园文学社,当派扣在脸上的时刻就丧失了兴趣。想要住的曼哈顿公寓,当从消防梯爬进去时就掐断了念想。想要成为的美国女主人,当因缺钱面临崩溃时便散发了腐臭。我认为自己是美女,你觉得自己是天才,她相信自己有商业潜能,我们都相信自己是篝火,别人是火柴,像最后的牛仔,孤独而不自知。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剧情太烂了。完全无法get到导演想和编剧想表达什么意思。

39分钟前
  • Griet
  • 较差

诺亚·鲍姆巴赫的又一部话唠青春片,和[弗兰西丝·哈]一样聚焦来到纽约追梦的文艺女青年,这回喜剧色彩更浓,后半程的室内撕逼好戏精彩有趣。格蕾塔·葛韦格的表演引人入胜,剧本写得也足够真挚迷人。不过影片缺乏像[弗朗西斯·哈]中街头狂奔与派对自白这样直击心底的动人时刻。(8.0/10)

4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有时候我的确感觉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好更聪明,倒不包括:科学和数学,或者东南西北。但其他事情基本都是这样,如果我能想通相貌方面的问题,我还同时会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46分钟前
  • 倉鼠
  • 推荐

壕宅撕逼戏话剧感十足,几个快切镜头撕的很有气势,有那么几秒钟我觉得自己在看韦斯·安德森,简直要疯了。气质上是前作的延续,这部的舞台感更重,选择了美式脱线喜剧的形式,大量段子带着中产文青的感觉,最招人喜欢的是这群纽约客,一群极为普通的都市年轻人被刻画的既鲜活又好笑。★★★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I don't know how but I just get it, probably because I've pissed off people I respected but I wasn't adult enough to face it, unlike Tracy and Brooke. Plus I've always been trying to find people I can look up to. Did remind me of Woody Allen's Blue Jasmine for a bit.

55分钟前
  • 流星ヘブン
  • 推荐

非常喜欢前半段,后半段有点玩脱了。格雷塔棒呆了。

5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再没有导演比Noah Baumbach更会拍loser的人生了。

1小时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Greta Gerwig自编自演这种年轻扭腰客的故事已经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惹

1小时前
  • Kreuzberg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