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

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段奕宏江一燕杜源郑伟郑楚一张林

导演:董越

剧照

暴雪将至 剧照 NO.1 暴雪将至 剧照 NO.2 暴雪将至 剧照 NO.3 暴雪将至 剧照 NO.4 暴雪将至 剧照 NO.5 暴雪将至 剧照 NO.6 暴雪将至 剧照 NO.13 暴雪将至 剧照 NO.14 暴雪将至 剧照 NO.15 暴雪将至 剧照 NO.16 暴雪将至 剧照 NO.17 暴雪将至 剧照 NO.18 暴雪将至 剧照 NO.19 暴雪将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座小城之中,接连发生的杀人案表明,有一个凶恶而又冷血的连环杀手潜伏在这座阴雨连绵的城市之中,而且此人极有可能是当地一座工厂里的内部人员。余国伟(段奕宏 饰)是工厂保卫科干事,因为多次破获了工厂里的盗窃案件而被人们称为“余神探”。
  杀人案发生后,余国伟感到自己有责任为了调查案件的真相而贡献出一份力量,殊不知在刑侦队队长老张(杜源 饰)和李警官(郑楚一 饰)眼中,余国伟只是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余国伟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调查案件的真相,并在一场意外中结识了名叫燕子(江一燕 饰)的女子。余国伟和燕子之间产生了压抑而又微妙的感情。

长篇影评

1 ) 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文/夏丽柠

管段奕宏叫老段,他一点也不冤枉。不说他面相显老的事儿,就说他考入中戏时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比印小天、高虎、陶虹他们差不多要大三、四岁。就是因为外在形象不好,别人上大学时都出去接拍青春偶像剧。只有老段,踏踏实实地在学校里学习。大学毕业的时候,别的同学成了明星,老段却成了学霸。以至于惜才如命的老师们,最终为他求来了一个留京的名额,这个从新疆走出来的小伙子,成了实验话剧院的专业话剧演员。

一个真正的演员,只有在舞台上、镜头前,才能展现自己的魅力。虽然老段外型不讨巧,但是只要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整个人马上便光芒四射了,强大气场迅速外扩。老段演过的话剧不少,可我最爱他在廖一梅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里扮演的马路,一个痴情到癫狂的文艺男。他俯在郝蕾的膝盖上,满怀深情又无限懊恼地说,“明明,我该怎么办呢?”那个时候,观众感同身受,他的声音、表情、骨胳和肌肉都为这个受尽恋爱折磨的男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不需要再去评判他的容颜,而是深吸一口弥漫男性荷尔蒙的剧场空气,全神贯注地投入马路的爱情悲喜剧,而忘了老段是谁?

然而,在观看《暴雪将至》时,我再次遇见了同样的感觉。我觉得老段就是影片中的余国伟,余国伟就是老段,合二为一。凭借这个角色,老段拿了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男演员。他在片中的表现无可挑剔,名至实归。之所以将片中男主角的名字记得很牢,是因为影片刚开始时,老段自我介绍:我叫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平静浑厚的声音,令人觉得这个男人踏实稳重,又有点小坏。

但接下来的镜头便摇到1997年的冬天,大雨如注的湖南小城,余国伟穿着件皮夹克,白衬衫,扎了条红领带。迈着两条小短腿,急急地跑到了案发现场,满脸堆笑,老远就跟公安局的刑警打招呼:“需要我们怎么配合?”然而当刑警离开,他独自面对女尸横陈的现场时,双眼射出了冷峻的光。瞬间,满屏都被这个极具心机的小人物形象塞满了。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余国伟在冶炼厂负责保卫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逢案必破,被人称为余神探。多年的成绩以及周围人的奉承,令余国伟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甚至幻象自己能当一次劳模,上台戴一次大红花,发一次言,对所有人大声地说:“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是这句话、这个理想、这种幻觉,成为生于六十年代的余国伟走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支柱。如今五十多岁的人可以想想,谁都有深具时代烙印的热血青春。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韩国版的《杀人回忆》。但我觉得,从导演的视角来说,这部比韩国电影略高一筹。虽然这个案子被锁定为连锁杀人案中的一起。犯罪分子身上有四条人命。但显然,导演董越的醉翁之意在酒,表面上他拍的是罪案,实际上他想说的是余国伟因此而改变的人生。起初,余国伟通过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接近真相。但是,一次在钢厂里的追踪之后,犯人丢下一只鞋子。余国伟的徒弟却失去了生命。案件在余国伟心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方面他与罪犯结了仇,另一方面他的理想被蒙上了阴影。

追踪的这场戏拍得漂亮极了。罪犯、余国伟师徒二人在巨大的钢架结构的炼钢车间内攀爬、穿梭、追逐。哗哗的雨点声,密集的脚步走,厂内小火车的鸣笛声,以及车间生产的轰隆声。在空旷的背景之下,三个人的生命显得那么渺小。同时,此情此景也是对余国伟的人生侧写,他在乎的只有他在乎,他珍惜的只有他挂在心上。在时代面前,他只是一个弱者。无论是他单身,还是后来成了下岗工人,都是他无力改变的。他只有顽强地,近乎于偏执地追踪凶案线索,他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或者说,实现了理想,他才能肯定自己存活在世上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条弱化的余国伟与“小姐”燕子的感情线。江一燕乐于颠覆自己的玉女形象来扮演,精神可嘉。不过,与老段演对手戏还是有点吃亏,几场戏都是靠老段托着。但她怀疑老段利用她诱惑罪犯,逼问老段为什么不跟她发生关系的那场戏,眼里的盈盈泪光仍然彰显了江一燕的表演功力。

余国伟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他离理想越来越远了。失业、失恋以及理想的破灭,令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多年后,他重新走上社会,已经是2008年的冬天。原来的工厂被整体爆破,将要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当他坐上长途客车要远走他乡之时,大客车却熄火走不了了。这意味着一个人无法那么轻易地走出过去,从头再来,谈何容易。有的人,一生都要被困在原地。一场暴雪,就能将过去的一切掩盖无痕吗?那只是期盼而已。

电影结尾,余国伟望着窗外散落的雪花笑了,他的英雄梦想彻底落幕了。他已经知道罪犯是谁了,或者永远也不会知道是谁了。但这对于他已经不重要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结尾的二十分钟,含义即广泛深刻。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死亡?然而,对于人类来讲,生存是第一要务。可对于人生,有的人早就死过了。

我相信,老段对余国伟这个怀揣理想的小人物的理解是彻底的。他也曾经是这样的人,向着“演员”的理想前进。只不过他成功了。余国伟失败了。那么老段,与余国伟一起,继续加油吧!

转载请豆邮联系

2 ) 再提《杀人回忆》,我可要急了

1.

一部处女作拍到这种程度,实在太让人惊讶了。除了剧作上的一些问题,基本找不出什么大毛病。对场景的还原、演员的指导、空间的情绪氛围、情感力量……已有大导演的水准。丝毫见不出生涩,或碍手碍脚不敢放手施展的地方;反而相当克制,既不沉潜,也未溢出。虽然影像的力度也未达到锡兰电影那般凝视的程度(这恐怕是过高要求了),但将一部类型片的模子拍出艺术片的质感,可以说很难得了。原本就怕它一脚踩上类型就跑偏了(《暴裂无声》),但没有。

2.

对一位青年导演的批评,不应该着眼在文本上,而是关注影像。剧本上的失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弥补:若是因为个人阅历不足,可以通过深入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或者找寻到一个帮手共同进行剧本创作,这也是较好又快捷的办法。但如何通过镜头的处理(一堆问题:构图、调度、声音……)获得想要的感觉,则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从中便能见出这位导演的真实水准。仅需给我们一组镜头,基本便可断定水准,甚至可以长远估计未来之路的远近。

3.

《暴雪将至》优秀的地方已经显现出来了。观众如果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无法生成-段奕宏,我想是不可能的。这个为内心的魔兽困住的失败者,一心想爬入警局,因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甚至不惜以女人的牺牲为诱饵,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走火入魔的病态心理,本身错不在它,而是跟这个病态的社会脱不了干系。段奕宏的演技,无话可说。其实我又想起了《烈日灼心》,三位男主演就他演得最好,自然而然地将你带入其中。(段老师可太适合演抖S了,期待❤️)

4.

当然,电影的问题还是有的。最大的问题是不太知道掌控叙事的节奏,不懂得怎么根据观看的机制来调节影像的快慢,在快的地方快些,慢的地方慢些。冗长不是没有原因的,叙述启示没能激起观众感知的波澜。谋杀、悬疑、惊悚……原本可以大作文章的亮点最终变成了壳子,电影因此变得“不好看”。如果不懂这个,对于类型片恐怕是致命的。大多数观众只是来看电影,这是事实。

5.

似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年看过的一些青年导演作品,好坏分别相当明显。一类是根本不懂电影的人在瞎搅蛮缠,基本功都没练好(甚至没有)就急着脱了裤子放屁,结果自然臭不可闻。另一类导演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还懂得如何通过适合的影像将这些想法传达出来。对于前者,实在不想点名了,还是原来干嘛的继续干嘛吧,别来瞎掺和,实在丢脸。后者,倒可以列举一下:《米花之味》《笨鸟》《西小河的夏天》《暴雪将至》。

3 ) 车轮滚滚下的弃儿

首发于「MOViE木卫」 公众号:moviesss

《暴雪将至》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后,片刻不停的上映节奏,看起来是想要复刻文艺犯罪片《白日焰火》在柏林之后的商业成功。

除了《白日焰火》,这部电影还让绝大多数人,想起韩国的《杀人回忆》。导演自述说,还有西班牙的《沼泽地》以及其他犯罪电影。在我看来,《暴雪将至》复刻了一个湖南小城的90年代末风情,围绕厂区而起的小城低调热闹,人民生活波澜不惊,却总感觉有股气候变化要到来。

频繁且无果的凶杀案与没有点明的集体恐慌,与如今大开倒车的时代不谋而合。不断下坠的人物,身陷在泥潭沼泽,或从高处突然坠落,强吻上了中国的周遭现实。所以,它大概真不是一个找凶手的悬疑快感或侦探破案的故事。再不然像白银案那样,找到凶手又如何……那不过变成了一块时代的铭牌,还有一位又一位无名氏的墓碑啊。

当江一燕邀段奕宏共舞,二人深情相拥着小城二月般的身体温暖时,透过理发店的霓虹灯牌,可以看到三厂汇合处的小街晦暗,空无一人。那些灯光之下的谲黑,却潜伏着无限杀机的寒意,随时可以破门而入,将主人公扑倒在地,痛快解决。

这个观影感触,并不是来自我的胡思乱想。以摄影起家的导演董越,对全片摄影美术的把关,营造了统一的视觉风格。调色出来的阴冷冬天,雨不仅下不停,雨量也比任何一个季节都要多。这套风格最出彩的,是在拍摄追击犯人时,高大的钢铁锅炉和机械的传送架梁上,一团大红色正在肆意地跳舞着。周围是死灰般的冰冷无物,黑色阴郁,霸占了整个画面。

许多人会认为,《暴雪将至》学了大半场的《杀人回忆》,最后却一头抛弃——如此一番折腾无意义,完全是为了证明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到底是拍得有多牛X。

可不是么,连环的强奸杀人,杀人犯会回到他得意的地方,烟囱林立气势惊人的钢铁冶炼工厂……这些都与韩国犯罪片里的背景风物如此相近,就差跳出一个锅炉工。

找不到凶手的高明处理,似乎变成了《杀人回忆》后犯罪片导演们无法破解的新世纪谜题。《暴雪将至》把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多处出现的上帝视角。这样的处理容易遭致非议,却也不失为避开审查麻烦的妙招。

无论把余国伟,看做是螺丝钉警察的巧妙化身,还是把他充当做工厂建筑的时代守卫,我们还必须看到,电影里的犯罪凶杀,简直没有影响到小城市民与工厂工人的正常运转。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上班工作,依然井然有序。与那些人头攒动的画面相比,这些发生在田间地头,大桥之下的残忍恐怖犯罪,似乎变成了组成生活的一部分材料,供予第一个乌龙嫌疑人,充当八卦谈资。

如此解释说明,不是为了给《暴雪将至》找借口搪塞,而是说,类似凶杀案,无论悬而未决的常态,还是催促神探的诞生,它们一直在中国社会发生,譬如今天就爆出一则新闻报道:“青岛城阳灭门案,遇害者均遭捆绑缠胶带”。

全片表演都高度紧绷精神紧张的段奕宏,令人觉得孤独又可怜。

多余的余,还有国伟的名字,似乎说明了他或父辈,渴望与共和国的命运生死与共。但正如那些想姓赵,最终遭遇无情真相的,发现自己不过是用来电鱼的一列电池组,或者一滩电解液。

全程不在状态的江一燕,令人难堪。据说版本删减调整(135min→118min),造成了她来路不明,高潮爆发又不到位。

凶杀案戛然而止,跳进二人情感僵局时,电影悄然转移到另外一个普通的家庭残杀案件中。它似乎说明,与强奸杀人相比,那个年代,还有许多家毁人亡的惨剧同步发生。与此同时,身为劳动模范的余国伟,被工厂无情淘汰,清扫在铁门之外(这一场戏拍得并不好)。

导演的诉求,无疑是准确的:那是一个所有人都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对号入座的,当然是国企下岗工人。但《暴雪将至》突然搭上了一段情感戏,导致余国伟变成了一个没有性需求的恋尸癖爱好者,陷入魔怔。这个不属于厂子,不属于POLICE,不属于时代的老派作风编外人物,一心想着抗洪救灾抢险立功保护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果敢人物,最终以疯狂的自毁,求一个宣泄心安。

电影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那个没有面孔的罪犯,再扣上大时代(1997年)和大厂子(隐晦下岗)的变更,但显然来不及了。车简单粗暴无理的飞车解决方式,还有安静围观爆破的摆拍造作收尾,完全是凭空而来的兀自抒情。

再到把玩似真似假回忆,往事消失无影踪的喂狗老人(英文字幕之前把保卫科翻译成dog),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因为犯罪内核消失后,瞻仰巨大建筑的缅怀情感,总归是生硬的(乱入《钢的琴》)。

死于车轮子的罪犯,死于火车轮子上的燕子,还有停在了巴士车轮上的余国伟。余国伟是个编外人物,不属于事业体制,甚至不受工人欢迎(徒弟遗言)。老警察不喜欢南方,自认不属于这个地方。徒弟和舞女同样没有亲人,看似浮萍般自由,电影抽掉了他们的家庭关系,来去自如,不受限制,只有浓墨般的重工业背景板,几乎挂住了每一个场景,呼之欲出。就连凶手,最后也落了个尸体无人认领——他真的存在过吗?而在两次搬演模拟/犯罪行凶的过程中,被心魔击溃的余国伟也把自己变成了罪犯,最后成了一个拿到二代身份证,却落得巴士熄火,暴雪降至。一条无处可去的畸零老狗。

集体主义的消失,带来了个人的崩溃。个人的崩溃,引发了剧中唯一场的家庭伦理惨剧。不难发现,剧中人物拥护集体,渴望归属,荣誉感强烈,最后结局惨淡。而那个因猥亵妇女留下前科的年轻人,何尝就不是那个压抑时代的受害者。一切罪责,都是莫须有的。

via《隐形城市》 摄影/刘勃麟

它们发生了。它们消失了。

4 ) 暴雪将至梦方醒

在影片《暴雪将至》中,梦境与现实交替出现,界限模糊,和《穆赫兰道》一样,影片对梦境甚至没有一丝善意的提醒,一切仿佛都是真实的:当过劳模、有“神探”之称的保卫科长余国伟想进入体制内,做一名真正的警察。为此他开始调查一起连环命案,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徒弟在与他一起追查疑犯的过程中不幸身亡,他甚至利用女友来作为诱饵,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中越陷越深。最后女友自杀,自己也失手杀人。 这个故事看似合理。 但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有种撕裂感:有几个场景衔接不那么顺畅,关键人物的出场也很突兀。种种迹象似乎在暗示:我们看到的故事并不完全真实……

1997年,四冶的保卫科干事余国伟做了一场梦。在梦里,他成了全厂的劳模,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只要努力,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时,舞台上的设施坏了,恍惚中纸片像雪花般从天而降,这是影片中的第一场“雪”,也是十年一梦的开始。

燕子的出场很蹊跷,余国伟在广场追查线索时邂逅了一名舞女,不久后燕子就在影片中“突然”出现了,不少观众甚至一开始会把两人弄混。燕子的人物原型就是那个舞女(因此她俩的工作性质也类似)。余国伟为了套取消息而与舞女发生关系,他内心中是厌恶的,因此梦境中他从不碰燕子。

大卫林奇最难懂的电影《内陆帝国》中的几个关键隐喻

余国伟帮燕子盘下了一间黄金地段的理发店,现实中余国伟只是个普通员工,他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种种迹象暗示燕子这个人物是余国伟虚构出来的,两人相处的场景是现实场景的二次加工。影片中他在和警局的张队闲聊中得被害者都曾出现于小镇的某条街道,而那儿恰好有一间叫做“小香港”的理发店,于是这个场景与燕子一起被深度植入梦境。

燕子与余国伟在一起的所有场景都没有真实世界中的第三者见证。她在翻弄余国伟的包时发现了其中的劳模证,也只是余在梦境中对荣誉渴望的再一次确认。

梦境中燕子发现自己被利用而自杀,是因为现实中余国伟需要一个借口原谅自己的罪行——杀死疑犯是因为悲伤过度。

徒弟是真实的,但他并没有命丧现场,否则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厂里、家属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余国伟是难逃其咎的。影片的开始有个场景,余国伟看着徒弟在河中电鱼,受此启发,梦境中对应了徒弟触电跌下铁梯身亡。

徒弟“临死前”说的那段话,实则是余国伟内心的困惑,借徒弟之口表达,是向观众暗示现实世界中他并不那么受欢迎,甚至在厂里都被人孤立。

现实中余国伟渴望进入体制内,做一名真正的警察,因此他希望在警方也无能为力的连环杀手案中一鸣惊人,但却在自己的幻想中越陷越深。

影片中还有两场雪,每一场都和梦有关。 第二场是张队的收音机里传出大雪的新闻,这时的余国伟坐在警车里,他因为杀人被捕,梦境开始崩塌。

十年后,出狱的余国伟满怀希望找到张队,要一个说法。而得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后,他的神探梦也随之破灭。他在老厂爆破前回到了当初梦中的那个颁奖礼堂。一位年纪比他更大的老人在看场,当他说自己是在保卫科干过,当过厂里的劳模,老人笑了,他告诉余国伟:保卫科没有效益,从来就没有过劳模,而且1997年(下岗潮),谁还有心思评劳模!

第三场雪是当余国伟亲眼目睹老厂被爆破后,他在汽车站等车。这时2008年那场席卷全国的大暴雪即将来临,就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余国伟彻底梦醒。曾经的辉煌和遗憾,梦境也好记忆也罢,将永远被这场暴雪埋葬。

传送门:

大卫林奇最难懂的电影《内陆帝国》中的几个关键隐喻

我所知道的华谊和《前任3》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的反视角让本片成为了经典

高智商的洗冤类型片——《亡命天涯》

如果你是教父,是否处决亲哥?

冯小刚的摇摆

5 ) 《暴雪将至》片名有何寓意?

老余一心想要抓住犯人,想得成魔,想到间接害死了徒弟和燕子。却没想到,真凶早已死于非命。自己一直在找的,本就是只有他自己期待着的宏图大志。甚至那个成为劳模的景象,都好像不是真实的,自己神探的身份,被重视的感觉,都是不真实的。

他错在,梦做的太久。

燕子问,香港会不会成为一个想去就去的地方?而后,以为遇到爱情,接受了那个山寨的小香港,她的梦景破灭,将自己抛下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很快,香港就会变成想去就去的地方。

她错在,梦醒的太早。

杀了妻子的丈夫,骗自己说,我不是故意的。

他错在,给自己套了一个梦。

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小镇的老警察,最后只能老死在这里。

他错在,动身的太晚,只能永远的活在梦里。

最后一个镜头,获得了自由,知道了真相,拿到了身份证的老余,终于要离开这个梦。车子却卡住了。这个地方所有人好像都被卡住了,卡在一段时间里,始终没能前行。那些前行了的时间迎来了香港回归,房地产发展,奥运会。这些被卡住的人迎来了一场大雪,覆盖覆盖,湮灭湮灭,忘记忘记。

每个人,都和那个杀人犯一样,无人认领,无人认识,看不清脸孔的死去。

6 ) 这个冬天有很多雨水,是为了等待暴雪“终至”

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今年华语电影里为数不多的好故事。

好的剧本是第一,在此基础上紧接着的才是好的表演,所以段奕宏才凭此拿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整个电影看下来,实至名归。

很明显,《暴雪将至》属于类型片里的文艺片。悬疑是主线,扑朔迷离的案情背景下,被连环杀人猥亵妇女的阴霾笼罩的让人觉得压抑的工业小镇里,上演了一段“救人者最后杀人”的“杀人回忆”。

余国伟的“余”,是剩余的“余”,多余的“余”。这大概是十年监狱生涯让他不自觉悟到的一点对自己的认知。

但是就像片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背部后脑勺特写一样,我们只能看到真相的一半。很自然联想到《一一》里的洋洋,“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看不到,所以我要拍下来给你看啊。”

看不到的、深藏在心底的是什么?

那是想让心爱的女人留下来的愿望,那是自己从“余神探”到劳模的名声满足,那是自己的正义,那是自己的好奇,那是自己的守护,那是自己的“爱”和“怕”。

这是97年的冬天,工业重镇上发生的多起荒野谜踪事件。多个女人抛尸荒野,死状惨烈,经查是同一个神秘的凶手所为。97年是香港回归的一年,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下的一年,是巨大变化的一年。

燕子想离开这里去心心念念的香港开一家理发店,老余秘而不宣的愿望无非是想让她留下来,害怕她成为凶手下一个目标,也是为了早点达成愿望,遂私自“侦查”,将最繁华的三条街的交叉路口,号称“小香港”的那家理发店盘下来,企图给她一个“家”,企图将凶手“引蛇出洞”。

他蛰伏等待,和以前穿着无异于别人的雨衣,在大街上迅速被人潮挤过,迅速被雨水拍打过的迷惘无奈和愤懑不同,这次他有了目标有了方向。

当找到的嫌犯那张脸第一次正面出现时,其实我就暗自觉得他不是了。

其实还是很有“套路”的叙事,后面顺理成章。由于冲动,错认嫌犯,凭只有一只41码到处都合适的鞋的物证,凭他多次光顾燕子的理发店,和在街上对女人多看两眼等,就一口咬定他是凶手。

但这都不足以成为杀人的直接动机。

导演很聪明,或者说,剪辑很聪明。将老余和燕子在高架桥上的那一段拆分成了两段叙事。中间的时间给了老余杀人。

燕子,可以看出是喜欢红色的姑娘,总是一身红衣,她向往热烈的都市生活。她是个神秘的女人,不知道来历,胳膊上的疤痕肯定藏了不少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无意中发现老余的“侦查”活动后的另一种“爱”与“怕”,长久的哭泣,她可能追求的是一种平静,一种稳定的美好。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爱的背后的复杂性,如从来不曾停过的雨水,如看不透的黑夜,如在桥上俯瞰小镇那绵延不知伸向何方的铁路线,如下一个未知不明的受害者。

“希望在哪里呢?”

“我知道你的愿望了,你是想让我留下来对吧。”聪明的女孩,说着她坐在了桥墩上看着下面。

她会不会跳下去呢?我想。这个动作太像要跳下去的准备动作了。

接着,镜头一转,老余把嫌犯拖到荒野,愤怒杀人。有目击证人的一场杀人事件,乌云笼罩的天空下,墨绿色的雨衣,远景里几乎和真正的凶手一样“残忍”的施暴的老余。

结局可想而知,杀人就是有罪。

这时,被抓的老余抬头看看天空。仿佛看到最后和燕子在桥上,燕子最后笑着看着他,然后一头倒地。

那是真的。

作为观众的我,猜测也对了。

知道我想到了哪部电影?嗯,就是同样有段奕宏的那部电影。一个叫李缇的姑娘也是那样看着郭晓冬,然后一头倒地;一个叫余虹的姑娘在昏倒后医生问名字,她说自己姓余,多余的“余”。

多么像啊。

总是灰暗的色调的97年,不辨来处却知归途,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留在此地的燕子,锒铛入狱的老余,不知去处的真凶,大批下岗的工人们。电影里的其他和主线无关的案子,如丈夫杀害妻子,也是那个变化的年代,一切暗流涌动,人心惶惶下的一个缩影。

你在那些巨大的职工家属楼上抬眼望去,你看那一身身一模一样的雨衣,那将帽子带上就看不清楚谁是谁的雨衣下,掩藏了多少秘密,多少无奈,多少害怕,多少冤屈。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

有多少人在行走,就有多少故事。

十年后。出狱的老余,即将爆破彻底拆掉的老工厂,已患疑似痴呆的警队老张。

老张病前给他留的东西,在那么薄的一张纸片上,陈旧的新闻报道,那么轻的一个真相。

真凶已死,车祸而亡。

诡谲的是,他被人祸“绳之以法”的时刻,他提早离开,他的几秒缺席,他的不在场的时刻,恰恰是一场错过。

这就是反转。这就是真相。电影里最有戏剧性的地方就在这里。

后来我看见了阳光。在老余在肇事者家里听到真相后外面屋子里照进来的阳光。

这个时候,他可能才真正明白自己当年杀死自以为是的凶手后老张的那句潜台词:凶手马上可以查出来了,你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做多余的事情?

你,为什么这么多余?

“我,为什么这么多余?”这一定是老余最想问的。

他最后去了那座老工厂当年颁奖的那个台子,早已物是人非。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正应了燕子死前说的“梦”。不该发生的,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最后一切的一切,随着工厂爆破而倒塌。那些“浮城谜事”,那些怅然若失,那些无奈,那些悲剧,都可以荡然无存了,一切都消解于这个巨大变化浪潮的时代。

大概也只有重新给自己一个新的“身份”,但是回家路上当汽车出故障,发动机迟迟发不起来,就像故事的最开始,自己的摩托坏了,警察的车坏了一样,往事重现。

这时,窗外,终于下雪了。

为什么我会说“终于”,因为97年的冬天,已经有了很多雨了。片名“暴雪将至”的这个“将”字,真是等了很久,有十年那么长。

冬天多雨,很反常;冬天下雪才是正道。

这里,广播是个很重要的元素,不断的天气预报做环境渲染,以及另外的广播里三次传来像是学校里运动进行曲的声音,暗示背景,烘托人物感情。

暴雪终至,仿佛我们一直在等待这一刻,仿佛暴雪终至后,就是晴天,就是希望,就是光明。

虽然,那曾经似飞雪从工厂小礼堂天花板上飘下的飞絮已不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终究会过去,那些“错过”的爱恨已消失。

这里是湖南。这是2008年。和现实背景的结合,那年受雪灾最严重的地方。

“还是有希望的吧?”

“还会有希望吗?”

这是导演最想表达的,也是导演最想问我们的。

很喜欢这部电影,短评写不下才写了长评。

短评

余国伟 钓鱼的鱼 多余的余 暴雪将至的时候 每个人的命运都跟余国伟那条不断拉扯的夹克一样尴尬

5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前面给出的所有线索,到后面都是无用的,然后导演说:“算了要不我们还是谈谈时代吧。”……镜头质感不错。

6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这个片子看完很憋屈,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呐,别太把自己当专家,越有人夸你,你就可能越成笑话,别总想着过去的荣耀,你以为的那些光荣搞不好最后都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喂了狗。

11分钟前
  • 小川叔
  • 推荐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1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段奕宏那个角色只能解读为深柜了吧!虽然不想每次都用那么情欲的视角来看段奕宏主演的电影,可是看完以后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也就那句“跪下,撅着”了!

1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多余的余。一个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全片视觉风格是统一的,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上帝视角。但江一燕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后面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却已来不及了。飞车粗暴,爆破造作。想玩点回忆似真似假的喂狗老人,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从头下暴雨下到尾这一点就值回票价……

24分钟前
  • 吃吃
  • 推荐

段奕宏影帝努力地扮演了一次宋康昊。40分钟以后全面崩坏。江一燕在我心里还是隐藏极深的万年烂片王。

25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导演把握社会现实和类型片的能力都相当可以了啊~很像曹保平风格,支持这种走向的国产电影~

30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力荐

电影真的很像《杀人回忆》但像就像吧,起码前半部分节奏氛围都很棒,可是从江一燕角色正式上线之后就变了。偷看日记产生误会,能解释不解释直接跳轨自杀,这么疼痛这么矫情,然后这就成了主角施暴的导火索了?我想看的是小人物为进编制,破案到癫,直至入狱的过程啊!

35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批判前 先把故事讲好;起手势很高 越讲越平庸

36分钟前
  • st.moto
  • 还行

女人的死亡方式,被男人拖到另一个地方,缓慢,残忍,一刀刀杀死。男人的死亡方式,当他发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多余的国度,做多余的伟大梦想,余国伟。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东京电影节 低配版《白日焰火》。想讲太多导致故事浮得厉害,导演处女作值得鼓励

44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20171029 TIFF 全球首映。不差,作为处女作来说,厂房和筒子楼的全景空镜还有工厂追逐戏真的蛮惊艳的。只是故事还是有些卖弄,导演QA的时候也显得有些迷,估计自己也没琢磨透。雨雪作为意象,操作得有些过。段奕宏超级棒!!!段奕宏本人超级帅!!!!给段奕宏投五票!!!!!(想了一下还是加一星

47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如果老段要利用我查案我愿意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嫌犯上钩被抓继而帮助他成功破案评上先进转正上调实现梦想。他喜不喜欢我,是不是深柜我都无所谓。

49分钟前
  • 中也
  • 推荐

案发地点一年365天都下雨,可能凶手是萧敬腾吧。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他想在集体里留下自我,却被时代率先抛弃,他想从正义里偷份荣誉,自己却成了作恶凶徒,疯狂的追凶路上他毁掉三条人命,暴雨连阴,其实正义早已生效,暴雪将至,可惜他的人生已经失效。犯罪是壳,时代是肉,人心是核,一个癫狂小人物的1997,黑色又荒诞。

56分钟前
  • 24city
  • 推荐

厂里那段追赶戏拍的绝了,工业水平全程在线,故事太温吞看到中间有点嫌长。另外一个还算严肃的电影在世界首映这场的Q&A,全是一些小粉丝儿在争相表白偶像,求祝生日快乐的上台自拍的还有要translate by myself的,感觉真丢面儿

59分钟前
  • Cindy
  • 推荐

这电影看得我欲哭无泪。走出电影院,失魂落魄。看电影时,我一会儿代入男主,一会儿代入女主。内心戏多得要死。我像男主一样失去了十年,然后又失去了十年。也许我早就像女主那样被轰鸣而过的时代列车撞死了,但我自己还不知道呢。一个人如何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1小时前
  • 丁小云
  • 力荐

3.5 创作思路上有《白日焰火》的影子,全片都在营造暴风骤雨及被下岗潮裹挟的低压氛围,个体记忆被无情碾碎,并将凶手直指整个失意压抑的时代。后半段剪辑有点崩,尤其是燕子的最后几场戏,导致高潮部分剧情走向缺乏力度。无法幻想的日子里,我们都成了多余的人。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