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戲院、健身中心關閉,食肆無晚市;很多打工仔「被no-pay」,不過Coba (呂爵安 飾)竟然發掘了一個商機!
本為音樂節搞手的Coba因疫情關係被逼在家工作,每日與家人困獸鬥;的士佬老豆Alan (鄭中基 飾)冇工開終日無所事事撩交嗌,媽咪Rita (梁詠琪 飾)日刴夜刴做辣椒醬,人聲刀聲煩過唐三藏唸經聲!直至一次聽見朋友大讚媽咪的手工辣椒醬美味無窮,Coba便靈機一轉,說服父母一起製作辣椒醬在網上平台出售「做老闆」!豈料,疫情持續,在家吃飯成為新常態,辣椒醬生意越做越有,Coba一家應接不暇。就連跳舞群組姑媽Wendy (吳君如 飾)也在完成隔離後,馬上加入幫手整辣椒醬!
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港片,已经是一种欣慰。
哪怕,香港人都已经改吃辣。
话说,南方人貌似不太习惯吃辣。
然而,谁能拒绝一个“老年妇女”的诱惑呢。
不过,故事里头,老干妈不是主角,主角是梁咏琪这样的辣椒酱高手。
故事的背景,放在了疫情之下,被困在家中无法随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时候,一罐下饭的辣椒酱,绝对是佐餐首选。
郑中基被困在家,大概是嘴巴闲得慌。
但凡是逮到个人,都得嘚啵半天。一罐子的废话,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没完没了。
梁咏琪也是受够了。
“房事”被郑中基不止一次的搅黄(这可是梁咏琪心中的执念,话说回来,谁不是呢),好不容易赚点小钱,一样被郑中基捣鼓出去,浑然不知道闷声大发财的道理。
这两口子的儿子,是个从小就有志向的人物。
然而,这货有俩损友。要钱,比他有钱,要事业,比他有事业。
说好的努力奋斗就会拥有一切的呢?
到最后,在辣椒酱中发现了蓝海。
吴君如在故事里头是负责唱歌的。
虽然对疫情也略有吐槽,但吴君如的根本思想还是在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当然,吴君如在疫情之下如此“做”,自然是有她的原因的。
港片,永远在家庭问题上,满满的套路。
故事里头,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是妥妥的老司机了。
好多开车的场面,基本交给了年轻人。
说起来,郑中基也是驾轻就熟的老司机了,在故事里头,还是贴心的给了小年轻很大的空间。
“又薄又安全”,这种小case,算不上开车吧。
至多只能算是个“科普”。
当然,从梁咏琪一家开始做辣椒酱开始,就有一个最大的疑问——食品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还是必然要发生的。
年轻人很困惑,而郑中基很“不惑”,这,大概和阅历相关吧。
其实,电影的故事性还是比较杂乱的,如果不是冲着纯正的港片,大概分数会低很多。很多时候,故事在靠谐音梗在支撑,实在是缺乏动力。
不过,片尾有惊喜。
古仔的出场,有点意外。
黄德斌的出场,虽然镜头不多,但“猥亵本质”竟显,确实是个好演员。
至于资源……其实公众号只是专注于影评,所谓的资源,均来自于网络。 可是接到侵权投诉,实在是诚惶诚恐。 再次声明,本公众号只是提供网络已有的分享,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通关密码见封面,你懂的。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说起2022年的香港本地电影票房,既有拿下8100万港元成为票房冠军的《明日战记》,也有在内地和香港同样口碑和票房齐飞的《饭戏攻心》(内地的名字就很文雅,叫做《还是觉得你最好》),其以票房7700万港元占于第二位。
而在票房榜10大当中,排在第三位的,是拿下4200万港元的《阿妈有咗第二个》(内地的名字依旧文雅,叫做《巨星养成记》),虽然很多人都说那叫做粉丝经济。
除上面提到的《饭戏攻心》和《阿妈有咗第二个》之外,今天要聊到的,排在票房第五位的《阖家辣》,这三部电影都有个不约而同的主题,那就是以喜剧的包装,讲述家庭的故事。
2022年,关于家庭的题材,的确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电影《阖家辣》讲述的故事很简单,由于疫情管控,一家三口被迫待在家中。
长期共处,家庭矛盾在所难免。儿子张柏轩看到母亲陈美贞喜欢弄辣椒酱,于是产生了手工辣椒酱放在网上售卖的想法。两人马上付诸行动,竟然大受欢迎。父亲张国伦一开始并没兴趣,后来看到赚到了钱,也参与其中。整个故事,就是讲述通过此次网上售卖手工辣椒酱的事件,家庭成员之间从矛盾到和解的过程。
电影放在当下疫情语境之中,与2021年的《总是有爱在隔离》有几份相似,通过一个触发点,去点燃矛盾,接着皆大欢喜达到了和解。
只是电影里面这种不咸不淡的场面过于简单,比如儿子张柏轩和父母的矛盾,就只是因为缺乏沟通。父亲和母亲的矛盾,则来自多年来的关系平淡以及经济压力。强加上去的支线姑妈张惠仪这部分,则纯粹是来填充时间的。还有母亲那边的家庭关系更只是一笔带过。
如此单薄的剧情线,无法支撑整部电影,只好给儿子张柏轩加了一条空姐感情线,再来一个鸳鸯浴吸引(满足)广大的粉丝,显得太掉价。
而最糟糕的是,相比于隔壁《阿妈有咗第二个》的两位,饰演儿子张柏轩的Mirror成员之一,还是稚嫩了,当然,我没有说隔壁的两位不稚嫩。
香港本地电影业近年来重点扶持新人新导演,电影《阖家辣》也获得了香港电影发展基金的支持。与此同时,在古天乐的加持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电影当中看到了“天下一”的身影。所以《阖家辣》直接供出古天乐作为彩蛋,实在是毫无新意。
在主演方面,郑中基、梁咏琪、吴君如都算是香港电影的常客,在《阖家辣》里面,演技发挥正常,但不得不说只是交足功课,而并没有为这部电影添加什么惊喜。
如此单薄的故事线,相信他们也是尽力了。
另外提一下的就是,同样是以家庭为题材,《饭戏攻心》的故事线起码有三条,在呈现当中丰富了场景,也给予适当的矛盾来升华主题。虽然同样也有节奏问题,但《阖家辣》连基本的矛盾升华也懒得再加,在单薄的一条故事线里分出无关痛痒的分支,令人失望。
最后只想送它一首彩蛋那里的歌:MC $oho & KidNey、Kayan9896 - 《係咁先啦》
(byMr. Infamous,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梁咏琪时隔五年,终于再在红馆开唱三场,没想到,焦点在一定程度上,被商台DJ与主持人梁文礼分走不少。
遭到网络狠批的这个「双面人」,Instagram上公开夸赞梁咏琪「好靓」,转头就在脸书私人账号破口大骂。即便是面对同一套造型,在挤出赞词——短发很美、很合适她,身形好到能撑住丑衣服——之后,落点还是要绕回这套衣服就像一张擦完鼻血的纸巾。
损是够损的,不过港媒嘴不饶人,看客早已习以为常。作为商台的公众人物,自然也有媒体属性。
于是就连梁文礼也始料未及,由此招惹的舆论风波,还需要他一度委屈地撰写「千字长文」道歉。可把锅推给欠佳座位,推给爱之深责之切,肯定不能如愿平息。
特别是对比梁咏琪客套但切中要害的回复,更显高下,尤其是气量高下。
梁咏琪的回应是,每个人都会抱着一个期望或标准去看作品,这不要紧,她确实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次尽了最大努力,未必能符合每个人的期望,也不要紧,还会继续做,希望大家给时间她进步。
从这里回过头去看,梁文礼固然值得回怼,因为虚伪,也因为怪腔怪调。但是,他也挑起了一些发问,即便是对我们这些从上世纪就开始听梁咏琪的歌迷而言,也不得不再次思考。
梁咏琪「很大的进步空间」,对应的是梁文礼批评的flow、编曲、舞蹈以及最重要的演唱,比预料还要离谱,就跟唱K一般。
一方面要看到,近年摩擦不断的商业电台,素来有自己的所谓风范与利益取舍,显示出乐坛相对式微过后,整体格局偏于小圈子化的操作。
由商台组办的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仍是活跃歌手,尤其是新人的重要成绩单之一,甚至将其整年的推介、打榜定义为专业、公信,亦不为过。
不过前些日子爆出的,关于商台与环球唱片闹僵,与ViuTV亲近,各种并不稀奇的雷同「传闻」,加上抨击梁咏琪之余,对许多偶像派盛赞乃至谬赞,不外乎凸显某种老牌话事人做派,终归是江河再日下,该顽固还是顽固,该偏颇还是偏颇,哪怕同舟,未必共济。
与此同时,尤其在当下,即使「封赏」减少,他们对歌手的掣肘,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过往魔力,反过来,彼此需求也早在媒介更迭后出现相当落差。群情倒逼梁文礼这件事,就颇为滑稽,毕竟发酵起来,超越了单纯个体。
同样超越了单纯个体的,是梁咏琪本身。
这是要侧重提到的另一方面。 从理性角度,即从最专业甚或刻板的声乐考量来讲,梁咏琪自然不算最上乘,再加上前些年把重心放到家庭上之后,歌艺事业难免随着大环境变化而有所萎缩。
她近期的稍微活跃,始自于2019年签约环球——没错,据说与商台不合的唱片公司——推出不太走寻常路的专辑《PRELUDIO》,以及若干单曲,还参与了《时光音乐会》这种主打怀旧经典的综艺,重新让人对歌手梁咏琪,燃起一些期望。
如今,在节目中途匆忙离开而去筹措演唱会,即便有过苦练,歌手也很难说能够绝对维系巅峰水准,甚至实现突破。何况在红馆只开三面台,也很容易被视为对上座率的信心不足。
梁文礼的挑剔,是一种不无根据的放大。
但是,与其说他在心眼上走了歪路,不如说他忘却了梁咏琪在香港乐坛的位置,甚或说,很多流行歌手的意义。
回到1994年,梁咏琪出道,是因为形象与气质。十八岁被星探相中,拍摄平面广告,她也只当是兼职,但求赚到钱就出国深造。可尔冬升力邀主演《烈火战车》,让她跟大红的刘德华拍档,最后提名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过后,路变宽了。
更宽的则是音乐事业。1996年,第一张专辑《爱自己》出街。木吉他配合的同名失恋小情歌,不是没有哀婉的意思,但明明没有歌唱经验的梁咏琪,偏偏唱出了那种伤而不腻的情调。「难道必须等爱情远飞,才学会要怎么爱自己」,一点点小女生的倔强式自我劝慰,竟把红尘历遍的感怀,叫人心生怜惜而又不免对号入座地迷恋上。
方方面面的清新,搭配戏路,构成她备受宠爱,甚至堪称横空出世的势头。也不光是在粤语区,《短发》《胆小鬼》《中意他》《许愿》等国语金曲连番出击,愈发声名鹊起。
而那几乎成为标志的短发形象,在娱乐圈与受众都需要新鲜与清新的时代,突围性地将梁咏琪定义为一场「梦」。
梦是玉女,是高妹,是来自天边也来自邻家的梦中女孩,又动人又亲切,如同夏日冷饮或冬季初雪。
人红当然有运气加成,比梁咏琪唱得更好的,长得更美的,未必能有更广的受众缘。
就很像听歌,非要听得那么理性,甚至那么教条,哪有乐趣,遑论情感。歌与歌手能走多远,靠的是跟听众某种心照不宣的认可。梁咏琪就是那种,你能很安心,也很舒适地在她歌声里听到想听的情绪与情愫,还愿意投射自我心绪的歌手。
所以她谓之青春,谓之情怀,谓之刚才说的梦。
为什么说梁文礼「偏」了,因为在本身并不统一的硬核标准下,混淆了在当下阶段这类歌手演唱会的重点,即如主题「时间遇上我们」那样,是让人在歌者面前,在歌声之间,共振一段曾经的过往。
这么说,不是赞同敷衍地卖弄情怀,否则老本吃遍,任谁都有被嫌弃之时。而是要强调,即便有光环加持,这场演唱会也不致于胡混。
赵增熹作为梁咏琪第一个红馆演唱会的音乐总监,这次再帮她重新编曲,带来不少耳目一新的搭配,像是串烧《你救哪一个》和《女儿雄》,就很跨越地糅合了女性自我清醒认知的力量。而梁咏琪的唱跳,也在颇为用心的选取和编排中,延续并稳固了她本身的实力。
包括许多路人在内的声援,多少体现出一个歌手在乐坛上的价值,哪怕没法够到红馆至高水准的门槛。
而梁咏琪在这场风波中让我欣赏的,不只是她得体的回应,更是她一直十分清醒地知道,梦是具有时令的,会随着阅历,随着环境,非常轻易地凋敝或戳破。
为什么当年,即便她是在郑伊健与邵美琪分手后才开始拍拖,也会因为小三骂名而遭到事业重挫,一大原因正是「梦」本身的虚幻,被当作了现实乃至定律。
她是要走得更远的人。刚出道时固然有漂亮的需索,但在星爷1995年的《百变星君》里,扮丑也是不在话下的选择。
唱歌没有经验,那就去学乐器,也学创作,她给自己写的《花火》,还有作词的《I’ll Be Loving You》《迫不得已》,都是个人经典。而郑秀文的《跳伞》《落错车》,李克勤的《高妹》《三千零一夜》等等,也都出自她手。
转型背后,让人看到她的诚恳和踏实。
娱乐圈人来人往,早已不在当年巅峰的梁咏琪留下来了,而且依然有那么多人,对她有着无碍硬性指标考量的喜爱乃至包容,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双向馈赠。
流行歌很多时候,往往就重在一截情绪,一份代入。
好比说,演唱会嘉宾陈蕾,跟梁咏琪合唱的《胆小鬼》,就是她八年前在街头唱歌时经常自弹自唱的曲目。歌手最大的隐秘幸福,在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作品会伴随一个人,走一段谁也无法同行的路。
那再看这次「时间遇上我们」演唱会。昨天、今天、明天的主题切分,不算新鲜,但就跟许多人到中年的歌手,譬如举办「三二一GO!」演唱会的杨千嬅那样,有一种对时光高度唏嘘的感怀在。
特别是,梁咏琪也说过,三晚曲目,并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很多歌想唱,怕以后没有机会。
我们去看演唱会,或者哪怕是去关注,其实也到了一个阶段,未必关乎年龄,但一定关乎世态与心态的阶段。
这次演唱会的曲目,从昨天的《花火》《一天一天》《烟雾弥漫》,到今天的《Today》《高妹正在》,再到明天的《未来的未来》《好时辰》,很多歌,之于歌手也好,听众也好,重量与意味都在悄然更变。
而看着梁咏琪,从早期的清新,转向清透,又到现下的清婉,也许能更深地感受到,她跟许多同类艺人,构成了我们对鼎盛时期集体缅怀的豁口,更构成了我们提前、迅疾、集聚体会这人生百态的镜头。
密友嘉宾郑秀文说她就像一只蝴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生旅途上,都有蜕变。从《某年仲夏》的仲夏,到《B面第一首》的初秋,从《百分百感觉》的少女,到现在《阖家辣》的母亲,已经有太多事在心头打过转。
但管谁俯瞰着怜悯,又管谁阴阳地怪笑,正如《灰姑娘》里所唱的,「不要忘记,我不会是个笑话」。
一个九十后在浸会大学毕业的导演处女作在香港票房大卖过千万深受香港年青人欢迎,但也正正反映了香港年轻人的悲哀和文化低落。 整套电影不断以低俗的谐音梗,低俗的屎尿屁笑话来让观众发笑。而现今的香港年輕一代也正正只有这些低俗的东西才能吸引他们。稍为有点深度的他们都不懂欣赏这才是香港文化的悲哀。 当然撇除低俗这一点,那些谐音梗也确实是很好笑,例如francis kong(费撚事讲),molly yau( 冇理由),siu nancy( 小拿星),这些都只有粤港澳地区的人才能get得到,内地观众一定看不明白。另外明显这套电影集齐了黄丝的明星,从导演到演员基本上大部份都是黄人。所以会出现谐音梗郑中基取笑爱国的谭咏麟和他的粉丝。当然最失望的是看到吴君如和古天乐出现在这套电影内,希望他们只是纯粹支持本土电影而不是黄人。而且剧情和《还是觉得你最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作为导演亲身经历也只能拍出这种程度也反映了导演执导功力的低落。
《阖家辣》是一部讲述在新冠疫情期间所发生在郑中基以及吴君如这两个家庭里的故事,有笑点但是不多,但是这部电影我最欣赏的是,故事的两条主线剧情,第一条线是郑中基梁咏琪一家人,他们的一家三口是典型的平凡之家,一个做的士司机讲话啰嗦的老爸(这是郑中基第一次演父亲,但是却把角色性格演的入木三分),一个霸权主义而又整天想买房的老妈,还有一个梦想是做老板的儿子,这家人一天到晚都在为金钱而烦恼,但是却是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
第二条线则是吴君如(饰演戏里郑中基的姐姐)的四口之家,跟弟弟郑中基一家相比,姐姐这一家的问题不在钱方面,而是家人的亲情方面的问题,一个缺少家人陪伴只能跟朋友到处打发时间的奶奶(吴君如也把一个孤独但把一切都自己放在心里的奶奶演得很传神),还有因为忙而长期不去探望妈妈的儿子儿媳还有孙女.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两个家庭两条主线的对比更能衬托出吴君如的冷清以及渴望家人关爱内心情感,就连平时发个视频给郑中基的家人都没人能叫她怎么发,相比之下,郑中基和他的儿子则一直被想买房的梁咏琪把持着,为了完成儿子要当老板的心愿,也为了梁咏琪想买房的计划,一家人开始做辣椒酱的生意.
两条主线,一条围绕着金钱转的郑中基一家,另一条却通篇都没有提到金钱,而是家人和亲情,当两条线交集在一起时,却是道出了现在香港的常态和社会现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比子华神的《还是觉得你最好》在每个角色的情感表现上显得更细腻,更发人深省~
说是根据导演的真人真事衍生而来。
这种温情励志喜剧在2010年前的纯港产片很多。本地市场萎缩,人才纷纷北上后,就很难见到了。
整个有点散乱,还是港式段子喜剧的模子。
吴君如性感健身是个卖点(可怜电影实在没什么给她发挥的机会,傻大姐竟沦落到卖肉博眼球)。
年轻的男女主也要鸳鸯浴来做噱头。
而港产片最恶心的屎尿屁得到了传承。实在可悲。虽然一边在亲热一边在便便很写实——房子小,一家人已经没隐私羞耻可言。
其实贪心,好色,嘴毒,人情味这些东西都有,但相比《下流上车族》,还是显得太浮夸,情感不足。
导演会选用《万水千山总是情》有点奇怪,毕竟阿姐代表着另一群体。
水准一般,票房还不错,天时地利人和造就,镜子成员主演也是很重要的加分。
《独自上场》事件之后,陈可辛应该是心死了,要知道他像林超贤一样本来已经向主旋律倾斜了,然而还是不免遭遇拍出来的电影难见天日。所以他决定去给网飞之类拍片去了。
夫唱妇随,吴君如自然跟着转向,本来她是很适合各种综艺的。
又想到了田壮壮的《鸟鸣嘤嘤》,至今过审遥遥无期。
而梁咏琪和郑伊健这四年也是抱定了港台,不再北望。
勉强两星半。
郑中基和吴君如剪刀石头布扇巴掌那里我真的笑成尿失禁。没想到年轻人还很在意”没关系,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这种看上去这么传统的想法。整体比较轻松,主要是影片中的父母都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太多,挺重要的。还有这种去英国的桥段。
别把我笑死哈哈哈哈哈!很好笑是真的很好笑!!!
3.0,能看一部有YQ背景但轻松愉快的家庭喜剧还是很惊喜的,而且还是做辣椒酱这么有意思的内容,如果吴君如和古天乐有吻戏就好了哈哈哈哈哈哈
合格爆笑贺岁片,暑期看也不会很奇怪
原本是去年的贺岁片,由于疫情的原因延期到了暑期,最终拿下3200万港币,位列华语片第五位。以疫情居家为题材,融合了家庭、创业、励志等元素,期间穿插了大量荤段子,实际上故事有些散碎,但看个乐还可以。不过作为以疫情为背景的故事,就是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喜剧,情感自然,可比内地同类题材那种口号式的鸡汤文学要强多了。同样是粤语效果要好于国语,其中有大量粤语谐音笑话,国语版很难get到,地域性更强一些,受众不如《还是觉得你最好》,当然故事也不如后者。郑中基和梁咏琪演两口子,简直是野兽与美女。可怕的是,片中他们的孩子都24岁了,时光啊~~古天乐的“天下一”影业参与制作,自己也片尾彩蛋客串亮相
我觉得这种港产喜剧比黄百鸣王晶很多俗套到爆的出品有诚意太多了,吴君如之前北上拍妖妖铃应该是见过鬼怕黑了,现在就只留在本土当兴趣一样做电影,好在连着两部监制作品票房都不错。
除了最后走心的部分有点掉链子,整体不比《饭戏攻心》好笑多了?主题上依旧是对港人危机意识的某种延续(疫情、买房、身份认同等等),套了一点屎尿屁的壳子,虽然低俗,但很有效,反正我看得很开心。
同樣是拿餐桌和家庭說故事,同樣是能搞笑會演戲的演員,《闔家辣》比《飯氣攻心》差的根本還是在劇本,《飯氣攻心》裡,陳詠燊在保證笑料的基礎上,還玩了諸多反類型套路、反觀眾預期,並且對於家庭與家人的概念有新的擴展與思考,而《闔家辣》裡,即便鄭晉軒接受採訪稱60%來自親身經歷、90%對白都是真實,也沒能幫助故事講得更好,再加上各種鄒凱光式的老梗爛梗,好笑的部分只有Molly Yau、Francis Kong、Siu Nancy幾個諧音梗,整個故事依舊充滿著俗套和陳舊,而且鄭晉軒的導演技巧比陳詠燊的平庸還差了好幾個段位,別說調度了,電影感都岌岌可危。作為隊友,呂爵安比《阿媽有咗第二個》裡的柳應廷和姜濤都差了一大截,而一向能在爛片中貢獻好演技的鄭中基這一次也沒能抓住我。
袁澧林加分项!2022年,与《饭气攻心》堪称港产喜剧双壁,但完成度远不如对手。有家、有食,疫情穿插很接地气,但主线乏力。碎片化,以至于有佳句、无佳章。好玩,但不够彻底。然而,在港味喜剧式微的当下,这已是一剂强心针。
3/7/2022 @ 英皇時代。除了最後一幕外整體不重新年味的賀歲片,另外有幾條故事線很明顯是經過補拍而成,不過即使延期一段時間才上映,電影所講的疫情下香港家庭眾生相仍然有共鳴。笑位不錯但有部分gag甚至彩蛋我很懷疑出影展時外國人會get到嗎…
和Elise, Leo, Fred, Duckie, Tommy, 碗仔觀影於Moko。七月嘅賀歲片,Molly Yau(冇理由), Francis Kong(費撚事講)真係幾搞笑。
拼凑感明显,好在故事接地气。说起来,新冠三年,内地好像一部类似的电影也没拍出来,涉及新冠的片子都有统一的模板。
港式喜劇已經變成了後疫情另類成功學的溫床,我認為現在的香港已經不太可能拍得出一齣與「專業主義」密切相關的電影(甚至是「拍電影」這件事)香港新導演對「做辣椒醬」這件事關心的從來只有起因和結果(生意賺不賺錢,成不成功),卻忽略了講究嚴謹與考驗兼備的繁複過程。在疫情禁閉、移民潮的雙重壓力下復歸家族維繫無可厚非,然而這種高舉親情大旗的小組織凝聚力卻始終與一波三折的(家族式經營)成功學觀念相互綑綁,「靠父/母蔭」完成了從倫理層面至(政治?)經濟層面的合法化改造。若以此角度出發,購買材料,製作過程遇到的各項困難等問題的確可以輕輕帶過,因為編導提取的重點僅僅在於辣椒醬是一個商機,甚至包括笑話亦如此,字面意義上的「是否好笑」完全取代了一再強調韻律、節奏的肢體與言語之力共同構築的「幽默」與「優雅」。
头回见到这么多彩蛋,无休无止,这是在凑片长么?甚至连大叔的爱都提到了。片子本身普普通通,对对付付,凑合看
屌⋯⋯睇到D網友長篇大論扮撚曬識電影、懂社會、了解香港。然後打一星?你哋識條鐵咩!?
頗有賀歲片風味,故事實在過於零碎,幾乎是硬湊成一部電影。好在笑料不斷,阿倫吃粉絲這水簡直能抽乾,全片精華所在。彩蛋真夠多的,哄好粉絲很要緊,主角實際上還是Edan而不是鄭中基,差點要被彩蛋加一星,冷靜冷靜。
NYAFF卡 典型港式贺岁片
平心而论,剧本散的问题还是挺明显的,一个比较正经的故事总是突然穿插一些低俗的笑点反而有点笑不出来。但被疫情困了两年半,里面说的故事还是有共鸣的,很多家庭可能都是同住一间屋子,反而因为疫情才多了了解。其实姑妈那条线也挺有感触的,但那是副线,只能轻描淡写,以及靠演员最后的情感爆发。彩蛋很丰富,一个比一个“爆”,才知道原来片尾出字幕还能这么玩。四星鼓励以及给女神,这部电影确实更适合过年看。
雖然影片整體感覺不夠有意思,不過還是有被逗樂幾次。此外,打算下一部觀看《明日戰記》的我被古天樂友情駕臨驚喜一下;隨後《大叔的愛》黃德斌的特別演出亦是驚喜。
千万不要做完辣椒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