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校园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主角本应该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齐铭(赵英博 饰)清俊帅气,是人人称颂的优等生,而易遥(任敏 饰)却是大家口中的“赔钱货”。两人一同长大,感情很好。而这一切,在转学生唐小米(朱丹妮 饰)出现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言成了毁人利器,处处对易瑶进行刁难,易遥的生活开始陷入黑暗,遭受各类残酷欺凌。顾森西(辛云来 饰)教会易瑶对校园暴力进行反击,他的出现给了易遥一丝曙光。可阴差阳错,顾森湘(章若楠 饰)的意外却将她再度推入黑暗。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看客变成助推,在这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证明易遥在电影中已经死去∶齐铭用这束花来纪念易遥,易遥妈妈把按摩床卖掉说明她已失去了再继续攒钱的意义和目标,以前她是为了用按摩给女儿凑学费最后看似是易遥坐在河岸边想念起了顾森西,镜头一转却是顾森西站在河对岸,实际应该是顾森西想的,还有最后易遥的的一句话,像上辈子一样遥远
个人观点,喷子请勿骚扰
“重新认识一下,我叫顾森西,太阳从西边出来的那个西。”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晚上十点,八排六座,影院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在想:一个人在绝望至极的时候,要是有另一人能陪在他身边该多好,哪怕只是说一句无从轻重的话,他都会觉得世界是光亮的。
可没有,从来没有,于是他变得冰冷、古怪、麻木,逐渐学会了与黑暗相处,在自己的世界外筑起最厚的墙。这大概是电影与现实间最大的沟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身边的空气都是湿漉漉的。
我是一个校园暴力的亲历者,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女孩向我表白,我拒绝了,于是校园里开始出现"我把男性的生殖器官暴露给她看”的传言,几天后我成了校园里最令人不齿的角色。
可我没法说,我接受的教育让我无法对老师甚至是父母说出这件事,哪怕说了,谁能相信那些仅仅八九岁的孩子会说出那种话。
电影里易遥受到的伤害对我来说就像往事的重演。我能明白被人从三楼泼冷水是什么感觉,身体像被上了发条一样止不住地颤抖,耳朵宛若失聪只能听到沙沙的杂音,可依旧能感受到身边传来的笑声。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千人舞台中,而我便是台上那个唯一的丑角。
我也曾一回到旅游车就紧紧抱住书包好像那是一件难得的珍宝,可再打开书包是发现钱夹里的钱已经不见了。当我在车厢里怒目而视想要找出谁是始作俑者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张张似笑非笑的脸,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就是这世上最大的笑话。
我在操场上被篮球砸过,我抗争,我冲出去把那个笑的最欢的人胖揍了一顿,那真是我一生中做过最畅快的一件事。之后我和易遥一样被全校批斗,被骂作公敌,虽然没有顾森西为我绊倒教导主任的话筒杆。
所以我要说我喜欢这部电影,即使它台词矫揉做作,镜头懦弱不堪,但我还是喜欢它,因为这是我,以及我们的电影。我知道命运无法改变,但抗争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选择。
所以我选择写下我的经历,给它五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看见这部电影,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校园暴力,当你们碰上下一个受害者的时候,能待在他身旁,搭着他的肩膀告诉他:“我陪你。”希望有人能站出来,为他抗争。
最后,我想对这个世界上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们说一句话——我也是。
你会不会对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否定,在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已经预设要失去它,在一段感情开始的时候已经开始想象它会结束。那么好巧,我也是。
你会不会喜欢听一些空白悲伤绝望的歌,并从他们的歌声里找到平静和快乐,会不会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台上,并在一阵风吹过的时候感到自由。那么好巧,我也是。
你会不会觉得黑暗温柔,喜欢借着烛光在卧室里玩手影;喜欢在打着手电在楼梯里乱窜,看影子在墙上舞蹈;喜欢喝杯酒在午夜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那么好巧,我也是。
我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些、甚至更为负面的情绪与个性自卑,没有必要为了合群去改变自己。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与我们相似相契的灵魂,他们会去接受你,包容你。
我始终相信,人生本质上是一场躲不开的劫数,但每个人都有资格选择怎么去渡过它。
那么,尔本妖孽,何须为人!
落殿的大名也是我高中常看的,有点泪目。世界也许有点糟糕,但我们需要美好,说对不起,一两秒功夫,而没关系,一生念不出。校园暴力真的很令人心痛,可能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冷暴力,也许是你,也许是身边的人。心怀阳光,我们的青春不应该到此结束。
PS.记得带面纸,别画眼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演员1.5倍慢速念台词,主角各种45度逆光仰望天空,花式穿插慢镜头,回忆片段不断闪回重复,矫情的台词堆砌出大段独白,再配上疼痛青春的配乐。一部郭敬明式青春片(MV)就完成了。
校园暴力是个很好的题材,可惜导演落落完全无法驾驭这种严肃沉重的现实题材,结果被拍成了矫情又狗血的四角恋青春片。剧情逻辑经不起推敲,剪辑更是一塌糊涂。
同样是讲在校园里受到歧视和偏见的电影,《奇迹男孩》被处理成了温馨又正能量的一流励志片。而《悲伤逆流成河》只能沦为狗血矫情的三流烂片。《悲伤》里面帮助女主对抗校园暴力的人只有一个喜欢女主的男生,并且教她对抗的方式是“以暴制暴”,校长老师同学都在助推或者围观校园暴力。女主得病不敢告诉家长,受欺负不敢告诉老师,被误会杀人也不等警方调查。为了制造女主的悲剧形象把整个社会都设立成了阴暗面,没钱又无能母亲,无力处理学生的暴力冲突的校方,调查速度跟不上女主被欺负进度的警方。电影整个基调压抑又灰暗,太过刻意的情节设置和人物设定,让校园暴力的表达显得隔靴搔痒,如同儿戏。
表演上几个新人演员的台词功力简直是灾难,女主角的念白有气无力,梳着tfboy同款发型的男主,根本做不出任何表情,刘海都比他的演技更抢镜,另一个骑士男主演技更是尴尬得连陈学冬都能当他老师。
看了这个电影我才发现,现实类题材的电影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更好。没有真实经历过纯粹靠意淫的东西,无论怎么改编,都更像是一个拙劣的演员,哭哑了嗓子也憋不出眼泪,只能吐出一口狗血。
明明很害怕,为什么还要奔向深渊?
看电影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叔,看到后来,他竟在一旁抽泣。到了那个年纪,脸上已经有了风霜,早已经看过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不敢想象这眼泪到底为谁而流,为了曾经的自己?为了自己的儿女?
无论是哪种,都令人感到心酸。
1.
什么是事实?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心理学大师卡内曼曾说:“让人们相信错误信息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不断重复它。因为人们很难区分熟悉之物与真相。”
在电影中的校园暴力中,所有人都在重复传播一个信息——性病来自于“私生活不检点”。我们只要重复它,就可以相信,我们是站在真相的一面,做一切都有理有据。
曾经我们以为的真相是事实吗?从小到大,我们一定听过:某某同学傍了大款,某某同学偷了东西,某某人是靠不正当关系上位的……
付之以拳的施暴确实占少数,但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再次见到那位同学,不管有意无意,终会报之以“探究”的目光。这是我们最高级的无辜的伪装。
曾经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之一,表面上的欺凌罕见。毕业很多年之后,跟一位老友谈起高中,她说:“你还记得有一段时间谣传“我偷了舍友的钱”的时候吗,所有人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之前的朋友本来摆在桌面上的钱,看到我都会下意识地收起来放到自己身上,那种感觉,”她咽了一下口水,“真的很难受……”
很多年后,我们都会忘记曾经做过的,但当事人会记得。
对于暴力(不仅仅限于校园暴力),没有一个人是无关的,我们或是受暴者,或是施暴者。很遗憾。
现在我知道成熟是怎么一回事了,那就是有勇气正视沉默的冷漠,就是有力量拒绝真诚的自我欺骗。我们不能施之以援手,起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无法辨别是非,起码保持着思考“这是不是事实”的念头,哪怕一瞬间。
所幸,易遥有顾森西。
2.
什么是绝望?
最残酷的绝望,常常是在沉默中说出来的
在顾森湘死后,易遥在警察局里拼命的叫喊“不是我”时,齐铭和顾森西都默默走过去,是绝望。而当影片的最后,片头跳海的片段重现。在跳海前,易遥有一大段的独白,在沉默中爆发,赤裸裸地扒开内心的伤口和愤怒。当跑过那段青灰色石头堆起来的狭窄长提时,我已然觉得绝望没有了,是决绝。
但是奔向死亡有用吗?真的能让施暴者内疚一辈子吗?
不会。
受暴者必须“杀死”心中那个柔软的东西的才能活下去,而施暴者离开原来的地方,又可以重新开始生活。甚至很多年后,他们已经不记得做过什么,甚至不觉得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你不要说啦,我知道当时我们不对,但是我们不能抱着内疚过一辈子吧。”
说句烂俗的话,活着,才能逆风翻盘。
3.
在电影的最开始,那片海水,湛蓝得冰冷,这种冷色调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这部片子不会喜悦。
但中国的电影向来“不能”灰暗到底,影片结束的时候,回归到了那个枯萎的草塘,那是顾森西那束光“插进”易遥人生的地方。冷漠的水,被枯草的黄重重包围,影片的色调已经渐暖;到最后,影片定格在了蕴藏着“金黄光芒”的天空——暖色调结束了整个影片。或许,这表达了导演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吧。
但是,顾森西说:西是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西。那最后的画面到底是日出,还是日落呢?
从《我不是药神》到《悲伤逆流成河》,尽管比起其他国家类似题材的电影,拍摄的“尺度”仍然不敢过深,但终归也算开始关注了“社会现象”。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一部类似《熔炉》改变制度的电影,但也算是一种进步。
4.
在影片的最后,当易遥被救起时,旁边的大叔起身离开,没有等电影放映完,就沉默着提前退场。那个被电影屏幕灯光斑驳了的背影,让心莫名地抽动了一下。
我不知道,等到几十年之后,我们是否面对曾经经历的,还能泪流满面。
齐铭。
你搬走之后,我常常会梦见一个奇怪的岛。
岛上十分贫瘠,整个岛上只有一棵树。春天发芽出新枝,夏天投下一片绿荫,秋天飘下来漂亮的叶子,冬天在风里兀自挺拔。
这是四季变换、岁月流转对于这个岛的全部意义。
可有一天来了一些人,他们把岛上的树砍了,还把臭哄哄的垃圾都扔到了岛上。
岛觉得很难受。它不明白它做错了什么,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它。它只是反复地觉得难过,可它是一座不会说话的岛。
它难受的时候喊不出来。
它见过会说话的岛,漂浮到它身边的时候,还同它说你好。告诉它海面上有很漂亮的夕阳,海岸边还有很璀璨的灯火。告诉它世间有万物,而万物样样生动鲜妍。
它也见过富饶的岛,岛上郁郁葱葱,繁花似锦,芳香四溢,一派欣欣向荣。又有虫鸣鸟叫,应和林间,一片生意盎然。
它觉得不可思议又心生艳羡。
我好像能无比深刻地感同它的身受。
是不是我就是它?
——茫茫大海上漂浮着的,一座孤岛。
/
齐铭。
我总是自卑总是倔强,很多话放在心里都没有对你说,也有很多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伤人的话。如果你能感同我的身受,那你会知道:
你把家人精心为你准备的牛奶扔进我的车篓里,我很感谢。
你推着自行车在弄堂里等我一起上学,我很感谢。
你安慰我时,伸手摸摸我的头发,我很感谢。
你获奖后把那束花送给我,我很感谢。
你搬家时留给我一束花,我很感谢。
我晕倒时,你抱着我送我去医院,我很感谢。
我上课迟到,回座位时,你用口型无声地问我有没有事,我很感谢。
你随手替我捻掉脸上的脏东西,我很感谢。
你为我不得已偷了家里的钱,我很感谢。
你每一次在人群中搜寻我的目光,我很感谢。
……
一直不愿好好地接受你的好意,是害怕自己无力承受,也害怕一旦习惯得到便会时刻担心失去。但其实……
一起长大的日子里,你对我的诸多照拂,我都很感谢。
阴暗、狭小、逼仄、潮湿、闲言与碎语齐飞的弄堂里,你与我一同长大,我也很感谢。
/
齐铭。
他们评价你,说你是一个烂好人,说你表面美好,但实际懦弱犹豫,最容易伤人于无形。但我觉得你就是一个没有那些其他形容词的好人。你只是不理解我的世界,而我也只是难过你的不理解罢了。
可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长在山峦顶端的花与陷在沼泽地里的草,自是有云泥之别的。
如果你能感同我的身受原就是一种奢求,我凭什么去要求你无条件的信任与理解呢?
也许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座孤岛。
我是,你是,他是,她是,他们都是。
只不过有的岛发展出了完善的生态系统,有的岛却日渐荒芜贫瘠。
命运就像一张张边缘缀着齿轮的网子,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所有细小的互不相关的情节,把所有的齿轮都严丝合缝地对在了一起,最终形成一张巨网,成功地捕捉住了我们所有人。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我无法再提及有关的名字,也无法再面对你。
/
齐铭。
如果你能感同我的身受,我盼望你以后一切都好。
齐铭。
如果你能感同我的身受,我想和你说一句对不起和一句谢谢你。
齐铭。
如果你能感同我的身受,或许你有没有曾经梦见过自己是一棵树?
高中的时候,走在楼梯上是属于会从上面忽然扔东西下来的,砸中的话就是一阵哄笑声;是属于走在教室过道会有人突然伸脚出来拌的,是属于在座位上写作业会突然被吃过的话梅核丢中脑袋的,是属于语文课念到表(婊)字或者见(贱)字会突然能听到重音然后窸窸窣窣的讥笑声的,是属于没有人敢和我说话或者同桌的,是属于体育课一起100米测试也没人愿意和我一组的。
高二那年我生病住院离开了一个月,回来后整个学校都在谣传我去堕胎了,因为得了乙肝不方便解释。我妈(初中同学听说后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转达给了我妈妈)听说后一边觉得悲愤一边安慰我,我却觉得也没什么。后来在被翻抽屉之后,大家也就知道了我的病。她们开始互相称呼对方为小心肝,小宝贝。是特别阴阳怪气的那种语调,我现在似乎还能想起一点点。也在我去教室后面饮水机倒水的时候会说,哎呀这个水怕是不能喝了,小心被传染哦。
我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站在窗口,听上课铃声响起,然后才拿起书包往学校走。(我高中是陪读,家里在学校旁边租了一套房,从家里走到教室就五分钟的路程)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杀。
对比了下大概是因为我有个温暖的妈妈,不管老师同学还有周围的阿姨说什么,她都坚定的站在我这边。
还有,我还有个会发光的齐铭。早上我会坐在三楼台阶上,看着育才路上人一群群涌来,我总是能第一眼就发现他,然后高兴的地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跑下去假装偶遇一起去上学,我挽着他的手,他酷酷得插着裤子口袋。
中午放学,晚上放学,夜自习放学,他天天都会来接我。所以再难熬的时间,只要想到放学了他就会出现在后门我就好高兴好高兴。似乎半天里所有一切的不开心全都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忽然想起那年军训,结束时的汇报演出。我发短信给他说饿。然后就看到隔壁排蹭的一下起来一个人。五分钟后我的手机震了:实验楼五楼。我甚至忘了和老师汇报就往外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样子,如果有双翅膀,我一定是在空中边飞边跳舞的那只小小小小鸟。
我还想起那会出院后,我每天最后一节课都还会请假去医院打针。那天我过敏了,醒来后发短信告诉他。他翻墙出来找我划破了衣服。看着他穿着破衣服,我又哭又笑,他也是摸摸我的头。
我昨晚梦到他了。很多很多年间我梦到他的梦都是不开心的梦。可能因为梦到他本身就是一件让我难过的事。
我现在过得很好。我很感激在那段时光,他做我最好的朋友。可能本来黑暗的每一天,因为他也变得闪闪发光。
嗯,他不是太阳,他更像是我夏夜里的萤火虫。
说矫揉造作的你们都是齐铭,你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解释就能解决的事要闹到自杀,你们不知道,可是我知道。
第一部真正提到校园霸凌的国产电影,为勇气打分!
号称“国内首部校园霸凌电影”,本质仍然是狗血青春片。唐小米欺负易遥,是因为嫉妒她和齐铭关系好。这不是校园霸凌,这只是普通的“我爱你,你爱她”的三角恋。后来同学们谴责易遥,是因为他们误以为易遥是导致顾森湘死亡的真凶。这同样不是校园霸凌,而是对(被误认的)杀人凶手的道德审判。要么是吃醋,要么是道德审判,被强行扯到“校园霸凌”,再加入采访视频,并进行营销炒作,将本片包装成校园霸凌题材电影,太虚伪,太功利主义。顾森西明明可以为易遥作证,说亲眼看到她收到别人发的短信;易遥也明明可以向警方和同学展示别人发给自己的短信。你明明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却要说一大堆废话,最后还要跳河,这不是自己作吗?和校园霸凌有什么关系?最后,易遥妈先(间接)害了女儿,后来又弥补,连扯平都算不上,有什么值得歌颂的?
顾森西就是柯震东那一挂,顾森湘就是郭碧婷那一挂,很容易看透郭敬明的审美。易遥和齐铭的性格看得我一肚子火,长堤发言那叫反抗?女主角受到校园暴力的时候齐铭屁都不放这叫对她好?但是终归是我国第一部讲校园霸凌的院线电影,算了。众口铄金,舆论杀人,施害者躲在“团体”后面,受害者则是一个个孤立个体,怎么反抗呢,但这事不该算了。
全程高能高空俯拍慢镜头,柔光美颜全开。郭敬明永远都是45°暖光侧颜美拍的那个长发清瘦少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单纯,而没有营养。通常病态的原生家庭是标配,最好是单亲,有个无论何事都会饱受欺凌的女同学。接活时收拾了所有女儿的东西愣是把女儿独用的毛巾落下了,女主她妈用一种无视所有人智商的失误锻造了基本主线。转错短信发生意外时莫名跑向最高楼碰到一下就断的栏杆导致坠楼制造高能戏剧化,以及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阶级落差的纯纯的爱,最后又高能跳河以示愤恨——于是回去我补了1976的《魔女嘉丽》。三星全给女主跳河前那段深省激昂的扣问和结片后路人的采访,主旨一下就沉重了,直指校园暴力这是本片仅有的最大价值。祝票房大卖。#这次我很认真的看完了郭敬明先生的作品#5.5
很高兴影像作品不像小说那般黑暗透底,相比之下,和“非主流”同时期成为校园记忆的原著如此做作;很高兴落落二号作品不似《剩者为王》那样小家子气,但难得又保留了导演文风中那种细腻感;以及最高兴的是,这才是被冠了“矫情”的青春文学,最正确的改编方式。
河坝上那一段嘶吼应该是郭敬明想对所有霸凌他的人的反击。
演员太灾难了,尤其两个男孩,完全不会演戏,台词能念到这么硬也是很可怕了。同时,台词写的也特别尬,女主的很多台词明显都是写出来的,并不像正常人的对话,是非常不口语和不生活的。整部电影都太过于松散了,情节也注水特别严重。影片蹭了一个校园暴力的话题,却又非常缺少实感,看起来仍是一群幼稚病患者的故事,与郭的其他作品差不多。
女 主 有 张 杜 娟 的 脸
电影与郭敬明无关。总算有人拍妄为之恶了,如果这部电影能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年龄降低哪怕一岁,也是对下一代的重大贡献。当大雄挨欺负时,只有揍胖虎才是正义。现在法律能惩治小夫了,但胖虎仍然受到过度保护。该罚的罚到位才能保护未成年人。
疼的愈合的都是少女,哭的柔韧的也是男孩,好的坏的始终是母亲,永远缺席的是父亲。
主流青春片的进步,在青春范畴内正面校园霸凌,堤坝上的控诉其实也能直指如今的网络暴力。女导演对女性心理的优势体现出来了,那种伴随女主角的幽怨一直都在,在弱化了郭敬明式矫情对白的同时,强化了摄影方面的视觉氛围是相当重要的。
2.5。从操作上来看,很多地方和《我不是药神》很像。有刺激消费的商品属性,也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校园霸凌、原生家庭、阶级这些议题,增加了如今华语青春片的厚重感。涉及校园霸凌的影片,往往都会以悲剧收场,所有人都是同谋。易遥妈妈带易遥看病那场戏拍得不错,戳中泪点,那可真是卑微的土里开出花来。缺点也很明显,尤其前半段,诡异的摄影、古怪的配乐和自怜自怨的独白,都离人物太远了,不够克制。这几个新人都挺好,目测顾森西和易遥的扮演者会有前途。
说对不起,一两秒功夫,而没关系,一生念不出。推广曲《不哭》里面这句歌词写的太美了,不是不肯原谅,而是我们已经美好,曾经糟糕,都扔进尘土吧!电影其实可以表现的更好,但是剪辑和部分演员拖了后腿,题材和女主角加分,台词和男主角减分。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引起我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那它也不应该被称为一部烂片,总之这部电影现实意义大于电影表现!
“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易遥说给齐铭的这句话也是说给我的。爸妈没打过我,我不能理解有的家长追着孩子打;没和同学吵过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女生会扯头发;没有经历过至亲的离世,我不敢想失去至亲的痛苦。从来都没有感同身受,前一秒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后一秒逛了小吃街笑得像个小傻子。看完这部电影,我想,以后我要更善良更主动一些,或许我的一个微笑,一句关心真的能温暖别人呢,我幻想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想到我时会感到一丝快乐,哪怕我们只是擦肩而过过。如果一个微笑一份理解可以救活一个人,一句调侃一声嬉笑也可以杀死一个人。
毫无逻辑的狗血矫情青春片。唐小米有能耐找人修理女主,不先找人把欺负自己的人给修理一下?
女主有点像李惠利,俩男主磕碜了点儿,长得还不如陈学冬呢。小说里易遥流产的情节给改成了得尖锐湿疣,还得反复强调自己是处女,老实说还不如流产吧……“我也想像别的女孩一样,用的卫生巾都是带香味的”这样的台词,全中国大概也只有郭敬明的电影里能看到了……
尽管它不少部分格外造作矫情病,业余影迷还是有勇气给四星的。青春片已然不再吃香,但光线依然孜孜不倦地拍,大概也是执迷青春里的某些元素吧。即使是我们变得目光严苛,睥睨万物,在别人演绎的青春碎语里大概也会有那么几瞬,闪过怀念和怅然。值得称赞挖掘95后新演员上台,面虽青涩贵在元气充沛,表演略僵但是真下力气。原来同龄的人,已经到了登上舞台“演戏”,创造些什么的时候了。相信他们有一些人如果认定世界恶心,以后就会板着面孔熬下去。加油!
我滴妈,没被狗吃了的青春原来长这样- -
我觉得我混在一群哭的上气接不上下气的妹子中间真的好另类,看的时候还频频侧目不知何故,最后交流的时候果然哭的最厉害的都是有过被欺凌经历的,这场电影大概成了她们的发泄地,女主几次情绪爆发演技可圈可点,但是几次对于群体性欺凌过程的描写(女主生病被全校疯传、女主涉嫌杀人被写大字报)拍成了mv快镜则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本该是积累情绪的过程却轻描淡写意识化了,另外一些台词念出来实在是太尴尬,这电影的中二感倒是没表现在人物性格上,全表现在书面文艺的大段念白上,这点来说编剧要背锅,既然题材都大改了,原著的郭氏文艺腔没必要带到电影里来。不过最后再说一句,虽然没经历过做不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是仍希望校园欺凌现象能更多的被揭发、被遏制、被制止,希望每个被欺负的同学身边,都有一个顾森西。